中国中药杂志投稿要求

合集下载

投稿须知

投稿须知

《中草药》杂志2013年投稿须知(一级)1、严禁一稿多投,一经发现,将在本刊曝光并两年内不再录用该作者稿件。

2、编辑部对稿件有修改权,修改后的清样发给作者核校。

3 、作者在投稿的同时,请下载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版权转让协议书(登陆www.中草药杂志社.中国或www. →《中草药》杂志→下载专区→版权转让协议书),签字盖章后寄至编辑部,方可考虑论文发表。

4、本刊不收论文审稿费,录用稿件收取版面费,该费用由作者单位支付。

5、稿件刊登后酌付稿酬,并寄样刊给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须知(二级)1、网络投稿程序:(1)作者注册。

(2)查看投稿须知及稿约。

(3)查看版权协议。

(4)填写稿件信息。

(5)填写作者信息。

(6)上传稿件和附件。

2、稿件流程:(1)作者上传的稿件成功后,作者会接到系统自动发送的收稿通知。

(2)本刊审稿周期约45天,审稿结束后,作者会收到审稿结果,包括:录用(采用通知)、退改(具体修改要求)、退稿。

(3)作者可在自己的登陆页面查到版面费到账、发票、稿件流程、拟安排刊期(前后有浮动)、自校清样等信息。

也可在相应位置给编辑或财务留言。

(4)作者索要发票时,应注明:发票抬头(单位或个人选其一)、邮寄发票的详细地址(含市县区街牌路号等)、邮编及联系电话等。

(5)需要补交的材料或自校清样请尽快返回,以免影响下一流程。

(6)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

出版后本刊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7)论文发表后,本刊寄赠作者样刊2册,若另需增加册数,请按定价汇款。

(8)若作者投稿2个月后未收到本刊的任何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

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投稿须知

Ja . 1 VO1 9 o n 20 2 .1 N .1
依据 、研 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引用他人 的研究成果应 标注 相关参考 文献 。一般不超过 3 0个汉字。 0
解, 以论述 ; 加 通过对某一专题文献的整理, 对该 问题有 了较系 统的认识而作进一步阐述;在积累较多实践的基 础上, 对某一 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加 以阐述 。撰写时应做到:论点明确 、论
数 ) 应 同 时给 出数 据 的绝 对 值 。用 表 或 图表 示 时 , 般 应 先 用 , 一
整理, 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撰写时应 注意:① 选题 要新。 作 即所综述 的选题必须是近期本刊未曾刊载过 的。②说理要 明。 说理必须 占有 充分的文献, 处处 以事 实为依据, 尤其是要有 自 己的见解 。 ③层 次要清 。即在写作 时思路要清, 前后 如何 呼应 。 ④ 文献要 新。 5年 内的文献 为宜, 以 尽可能引用 原始 一次文献 ,
电话号码和 电子信箱 ) 。
忌一稿 多投 、抄袭剽窃、重复发表 、虚假注释等 。为了加 强学术道德和 学风建 设、 遏制学术不端行 为, 惩防并举, 本刊编 辑部 已全面 启用 中国知网 “ 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 ” 来稿 进 对 : 行检测, 凡涉嫌学术不端行 为的将不予采用 。对 已通过本刊 审
键 词 包 括 主 题 词 和 自 由词 。标 引原 则 是 以主 题 词 为主 , 无 相 若 对 应 的 主 题 词 ( 的专 业 术 语 ) 直 接 选 用 关键 词 。 题 词 应 在 新 可 主
费阅读 。作者将 保留版权, 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和署名权 。同 拥
时 自投稿 日起 , 本刊将 获得 该 作品 的首次 出版权 和 网络传 播 权。 编辑 部不 再 向作者支付稿酬 。 如您 的文章不 同意被 上述 数

中国药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药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药学杂志投稿须知中国药学杂志稿约本刊为中国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布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半月刊),是一本反映我国药学各学科进展和动态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高、中级药学工作者及其他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

本刊内容包括药学各学科,如生物技术、药剂学、临床药学、药理学、药品检验学、药物化学、生化药学、中药学、天然药物学等,辟有专家笔谈、综述、论著、知识介绍、药物与临床、新药评述、药学史、药学人物、药事治理、学术讨论、知识介绍、科研简报、科技园地、编读园地、学术动态等栏目。

本刊连续三届荣获国家期刊奖,并入选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药学类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IPA)等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2006~2007年连续两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B类资助,并获得“2007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进入中国知网(CNKI)光盘版、网络版。

表格用三线表,两端开口,不用纵线;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除栏头外,表身中不用或少用横线;表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上、下行的数字最好对齐;表内计量单位的名称要使用单位符号。

表格最好设计成单栏表,表宽的字数(包括空格和直列与直列间空格在内)不超过33字。

表注依序用1),2),3)……表示,写在右上角。

曲线一样应经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并尽可能“直线化”,例如通过对数(lg)、倒数(reciprocal)、概率单位(probit)、算出单位(logit)等转换。

直线应按照回来方程绘图。

如有图注者应在稿内图位的框线下写明:1-……;2-……;3-……,或者A-……;B-……;C-……。

照片用黑白片,必须反差鲜亮,清晰易辨,常用大小为127 mm×178 mm。

显微镜照片内应画长度标尺,如|—|,示1 μm,必要时,以↑标明上方位。

中华中医药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中医药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中医药杂志投稿须知《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等。

本刊以“把握前沿,探索未知”为宗旨,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中医与中药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全面报道中医药临床、科研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争鸣与讨论,以引导学术潮流为己任,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提高健康服务水平。

本刊主要设有论著、临证经验、标准与规范、继续教育、述评、综述、会议纪要、专题讲座、海外中医药、研究报告、临床报道、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

来稿须符合本刊体例的要求。

论著类主题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

研究类,科研设计合理,实验观察客观,数据真实准确,正确使用统计描述及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全文(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4 000字,综述不超过5 000字。

凡具有重大意义或属于国际竞争的,请予说明。

各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或博士生论文,请于文题页左下方脚注中标明,如“XXX基金课题”并写明课题编号,并请附寄课题证书复印件以便核实。

我刊优先刊登国家级、省部级攻关课题及国际合作项目的论文。

论文刊出后,课题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励的,请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寄至我刊。

来稿一经本刊接受发表,意味将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外文版、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专有使用权自动转让本刊,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任意转载和摘编。

若作者不同意,投稿时应声明,未作声明者视为同意。

本刊发表的论文受版权保护。

为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投稿前请您详细阅读稿约及稿件书写格式要求:投稿请通过在线投稿入口注册并投稿1.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中国药师投稿须知(共五则)

中国药师投稿须知(共五则)

中国药师投稿须知(共五则)第一篇:中国药师投稿须知《中国药师》杂志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学术类综合性月刊,为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大16开本,100页,每月5日出版,刊号ISSN1008-049X,CN42-1262/R。

本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本着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树立严谨朴实的刊物形象,努力为广大药师和医药工作者服务。

本刊积极宣传国家有关药品监督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传播药学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开展药学继续教育,传递国内外药学信息,促进医、药学人员信息交流,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医药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

1 主要栏目研究论文(药物研发、生产、使用等领域具有创新性的、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继续教育、药学进展(对当前药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的总结、评述)、研究报告(具有一定创新性或阶段性研究成果)、药学与临床(临床疗效观察、合理用药、药学服务、ADR及监测等)、药品监管(药品政策法规及药事管理)、综述、科技交流、医药信息等。

必要时增设补充栏目。

2 投稿一般要求与注意事项2.1 每篇来稿均应附第一作者单位证明信,其内容包括稿件真实性、保密性审查结论,并保证无抄袭之嫌、未一稿多投。

若属基金资助或攻关项,或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者均请提交证明材料复印件,并在稿件首页脚注中注明。

编译类稿件请附原文复印件及校者亲笔签名。

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邮编、个人常用电话、电子信箱等,务请写清,以便联系。

增加作者或改变作者排序应经第一作者单位来函证明。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简炼、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结论准确。

实验研究类来稿请用另纸附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与单位、结构式摘要与关键词。

2.2 来稿务请打印一式两份,挂号寄本刊编辑部(同时通过杂志网站在线投稿可缩短稿件处理周期),并邮汇稿件处理费40元,手续齐备后即予登记并通过网上投稿及查询系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反馈稿件回执。

_中国中药杂志_投稿须知

_中国中药杂志_投稿须知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须知1 投稿要求来稿应一式2份,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炼。

来稿请勿两投,并注意保密审查。

2 写作要求211 文题、作者及单位 列出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地名(省市、县)及邮政编码。

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序号;责任作者(通讯作者)应加注3号。

212 脚注 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项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通讯作者](包括Tel,Fax,E2mail)。

可简明写出通讯作者简介,内容包括职务、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

213 摘要、关键词 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应附摘要(500字以内)、关键词(8个以内)。

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

研究论文、专论及综述须附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及字数要多于中文摘要,不必直译。

214 前言 一般不超过300字,应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及其文献来源,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概况,明确提出本文的目的。

注意尽量避免与文题及摘要文字上的雷同。

215 正文 层次序号用1……1.1……1.1.1……表示。

层次序号后写明各层次标题。

216 实验材料 写明药物来源、批号。

论文中实验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名称要求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名称,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单位。

处方需写出全部药物组成、剂量及主要制备工艺。

写明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试剂的规格。

217 数字与有效数字 数字作为量词及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古籍文献的卷次、页码,农历及我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

固定词语中作词素的数字用汉字,如二倍体、十二指肠等。

应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舍,测得的数据不得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

作者应认真核实,确保来稿中各项数据的准确无误。

218 计量单位和符号 遵照国家法定标准及有关国际规定规范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如:L(升),s(秒),m in(分钟),h (小时),d(天),lx(勒[克斯])等。

中国中医药报征稿启事

中国中医药报征稿启事

中国中医药报征稿启事第一篇:中国中医药报征稿启事征稿启事为继续办好本版面,现将版面安排和设置栏目介绍如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现有栏目岐黄论坛内容包括对中医基本概念、传统理论、各种学说的探讨与争鸣,对中医文献、中医科研思路方法的研究,以及中医学术发展、中医经验传承等问题的探讨。

经典探微针对《内经》、《难经》、《伤寒论》、《本草经》以及温病经典、中医古籍,阐发其内涵之微妙,运用之心得。

诊疗心悟临床诊治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各种辨证经验、用药体会等。

名医名方面对第一、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名中医;正高职称的高年资中医药临床工作者。

征集他们的毕生心血、临床验之有效的方剂,包括方剂组成、功能、用法、方解、加减等。

医门传薪全国及各省名老中医临证经验、诊病思路的总结,以及学生弟子们的跟师体会和实际应用。

验案赏析特殊医案、疑难病医案的讲解与分析。

新开设栏目经方论坛有关经方的理论研究、条文训诂、各家经方学说、临床诠释,及临床各科运用经验等。

欢迎分享学习运用经方的心得体会,更欢迎探讨在研究、临床中遇到的挫折和待解难题。

临证切磋各位医师在个人网页上发表的危急、有趣案例,文后附网友有理有据的点评或与网友间的问答交流。

意在开拓、启发临床思维,通过病案讨论加深对某病、某方、某药的理解。

投稿信箱:*************.cn。

投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1号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三层中国中医药报王韬收,邮编100100。

第二篇:校报征稿启事《晨阳少年》(暂定名)少先队队刊征稿启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在辅导员老师和少先队员们的大力支持下,《晨曦少年》在金秋时节向我们走来了。

她是学校少先队建设的论坛,是辅导员老师风采的窗口,是少先队员们展示自我的另一个舞台。

创刊伊始,百事待兴。

诚邀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队刊办成凝聚全校师生智慧和力量的中心园地,使其成为师生创作的文学殿堂,成为展示校园文化的平台。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经验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经验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经验(实用版)目录1.介绍中华中医药学刊的基本信息2.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3.投稿流程4.审稿周期及结果5.投稿经验分享正文一、中华中医药学刊的基本信息中华中医药学刊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本权威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 年。

本刊以传承和发扬中医药学为宗旨,致力于推广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为中医药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二、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1.投稿必须是原创性论文,且未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

2.文章主题应围绕中医药学术研究展开,包括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理论探讨等。

3.文章格式要求规范,按照本刊投稿模板进行排版。

4.投稿时需提供作者简介、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

5.稿件篇幅一般不超过 8000 字。

三、投稿流程1.登录中华中医药学刊官方网站,注册并登录作者投稿系统。

2.按照系统提示填写投稿信息,上传论文全文。

3.系统自动生成投稿编号,作者需保存此编号以便查询投稿进度。

4.投稿成功后,作者可通过投稿系统查询审稿进度。

四、审稿周期及结果1.审稿周期:一般为 3 个月左右,具体时间视审稿进度而定。

2.审稿结果:编辑部会以邮件形式通知作者,稿件录用者需按照要求修改稿件并提交最终稿。

五、投稿经验分享1.了解期刊要求:在投稿前,作者需详细阅读期刊的投稿要求及格式规范,确保稿件符合要求。

2.明确文章主题:文章主题应明确、新颖,有针对性。

3.注重论文质量:保证论文质量是成功投稿的关键,作者需认真审核论文内容、数据、图表等。

4.耐心等待审稿结果:投稿过程中,作者需保持耐心,不要过于焦虑。

5.与编辑部保持良好沟通:在投稿过程中,如有疑问,作者可与编辑部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刊主要报道我国中药资源、鉴定、栽培、养殖、炮制、制剂、化学、药理、中药理论、临床、不良反应、本草等各专业领域科研成果和进展动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栏目包括专论、综述、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临床、技术交流、学术探讨、药事管理、经验交流、信息等。

本刊已开通网上投稿并已初步调试,欢迎登录进行网上投稿,本刊免收稿件处理费。

l来稿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

各类基金资助论文在稿件同意录用后(收到修改意见时),应在修回稿件的同时附其合同书首页复印件,以资证明(投稿不需)。

l文题、作者及单位:来稿列出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地名(省市、县)及邮政编码。

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限于对该文能负责并解答有关问题者。

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序号;责任作者(通讯作者)应加注* 号上标。

例如:法菲亚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高辉1,马小军2,温学森1,斯建勇2*(1.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012;2.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l脚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项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通讯作者](包括Tel, Fax, E-mail)[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职称,从事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等)。

l摘要、关键词: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应附摘要(200~500字)、关键词(8个以内)。

实验性文章摘要为四要素式摘要,即分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部分。

专论、综述为叙述形式的指示性摘要。

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

英文摘要内容及字数要多于中文摘要,不必直译,也可不使用四要素(objective,method,conclusion,result)形式,以利于国际交流。

本刊已被多家国际医药数据库收录,一经出版即可实现同步网上全球免费检索,请注意英文摘要的质量。

l前言:一般不超过300字,应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及其文献来源,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概况,明确提出本文的目的。

注意尽量避免与文题及摘要文字上的雷同。

l正文层次序号:用1…… 1.1…… 1.1.1……表示。

层次序号后写明各层次标题,最后一层标题后接排正文。

l实验材料:写明药物及对照品来源、批号。

论文中实验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名称要求使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范名称,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单位。

中成药质量标准文章中处方需写出全部药物组成、主要制备工艺(最好标明剂量)、产品为哪一级质量标准。

写明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试剂的规格。

l数字与有效数字:数字作为量词及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古籍文献的卷次、页码,农历及我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

固定词语中作词素的数字用汉字,如二倍体、十二指肠等。

应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舍,测得的数据不得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

作者应认真核实,确保来稿中各项数据的准确无误。

l计量单位和符号:遵照国家法定标准及有关国际规定规范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如:L(升),mL(毫升),s(秒),min(分钟),h(小时),d(天),lx(勒[克斯])等。

浓度单位用摩尔浓度表示,如:1 M硫酸应为1 mol·L-1硫酸;1 N硫酸应为0.5 mol·L-1硫酸;RSD(相对标准偏差)不用CV(变异系数);A(吸收度)不用OD(光密度);μg,μL或μm,不用μ;r·min-1(转速)不用rpm;压力单位应换算为Pa或kPa;血压单位可用mmHg表示,但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与kPa的换算关系;土地面积单位应将“亩”换算为m2;表示微量物质含量的ppm应写成10-6;以往用来表示化学位移量值的ppm也应废弃,如δ=2.5 ppm应写作δ=2.5,等等。

l图表:力求少而精,能用文字简要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文字与图表不应重复表达。

图、表应自明。

图和表中的量与单位表示法应为:量的名称或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用斜线相隔,如t/min。

请尽量提供原图或其复印件,照片用黑白片,显微镜照片应具长度标尺。

表格用三线表,栏目项不应有空缺。

l讨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新发现、结果分析及存在问题等,应避免不成熟的论断。

讨论中一般不应有图表。

l参考文献:依在文中出现的顺序于上角方括号内标明序号。

应尽量引用近期公开发表的原始文献,勿引用内部资料。

综述性文章应尽量使用10年以内文献。

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国外参考文献一律用原始文种著录,作者姓名均为姓在前,名在后(不加缩写点);英文杂志名使用缩写(不加缩写点);日文不可用中文简化字。

作者3人以内全写,3人以上在第3作者之后加“等”。

应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期刊[J],普通图书[M],专利[P],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标准[S],报告[R]。

常用参考文献写法举例如下:[期刊]作者.题目[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出版年,卷(期):页次.例:[1]秦海林,李志宏,王鹏,等.中药玉竹中新的次生代谢产物[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42.[2]Goodger N M,Gannon J,Hunt T,et al. Cell cycle reglatory proteins an overview with relevance to oral cancer[J]. Oral Oncol,1997,33(2):61.[书籍]作者.书名.卷次.版次(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次.例: 张志耘.中国植物志.第69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25.本刊一般3个月内寄给通讯作者处理通知。

如拟录用将另收取发表费。

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

来稿寄回修改,若修改期超过2个月即作为新稿编号。

经审阅如不录用,将尽早退回。

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将在我刊刊用后一次性给付,并赠第一作者样刊2本。

收到专有使用权授权书时请各位作者签名授权。

如方便的话,最好提供手机号以便联系。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等,来稿一经刊用,本刊即拥有其在所有媒介再次发表的权利,作者如不同意可事先声明。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注意保密审查,无一稿两投或以任何其他文种发表。

如发生有关问题,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承担,并负责赔偿本刊损失。

具体要求如下:1. 不同作者之间加“,”隔开,通讯作者加“*”右上标,人名为两个字的,中间加空格(参考文献中亦如此)。

2.作者单位级别之间加“空格”,单位与城市所在地加“,”。

3.数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个,2种,3次”等。

4. HPLC不称“HPLC法,HPLC色谱法”,HPLC图不称“HPLC色谱图”。

5.前言文字要简练,要求简单综述以前与本文有关的、有代表性的文献,仅说明作者研究的必要性和新颖性即可,不必大篇幅介绍业内熟知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方向。

6.首页左下角注明:[收稿日期][基金项目][通讯作者]作者名,Tel:(区号)----,E-mail:…. 作者简介等7.文中人称“我们”一律改为“作者”,“本人、本文”改为“本研究,本实验”。

8.拉丁药材名注意正斜体,实验药材要提供鉴定人及其单位、职称。

9.数字与单位之间加空格,如16 mg,20 mL;数字以小数点开始,每个千分位加空格,如786 438.126 110;范围表示方法为中文正文中用波浪号(~)如200~300只,200~300 g,英文摘要中用半线(-)200-300 g。

10.“mg·mL-1”不写成“mg/mL”,“mL·min-1 ”不写成“mL/min”,以此类推;但不能全部用英文单位表示的中文、英文单位之间用“/”表示,如“g/株…”以此类推;分子量、相对分子量全部用相对分子质量表示,当用符号表示时再分M r,M n。

11.HPLC图一律不用纵坐标,横坐标单位依次为t/min(HPLC),一般成方制剂要提供样品、阴性、对照品图;单味药要提供样品图及对照品图;一般写成:******HPLC图A.对照品;B.样品;C.阴性;1.绿原酸(对照品峰名)。

12.般用三线表,图表应穿插在文字适当位置(紧跟正文叙述),不能罗列附在正文后。

13.字号问题:投稿时文中各部分均用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打印,修改稿中研究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均用小五宋,正文用五宋;综述正文、表格中的文字、公式、参考文献均用小五宋,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单倍行距打印。

14.正斜体问题:外文正斜体的问题主要是为了便于区分,避免误解。

涉及统计学的字母用斜体,如F, T,t检验,P值,(x±s,n=6)等。

因素设计中的因素如A2B1C3;回归方程中的X,Y,R2,r等,如:Y=1 253X+609,r=0.999 9,;取代位的元素如N,O,P,S等,表示手性化合物空间构型的S,Z等,化合物标位的字母如o-(临位),p-(对位),m(间位)-,iso-(对位)等;公式中的变量如平衡常数K及速度常数k均为斜体,但不变的常数如e,π以及少数缩写如RSD,AUC,MRT为正体;药材拉丁名用正体,植物拉丁学名用斜体,体内(in vivo)体外(in vitro)用斜体。

15.浓度问题:废除百分浓度及其它非标准的浓度表示方法。

1浓度:表示具有确切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的浓度,采用浓度(c B),即B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通常为mol·L-1或mmol·L-1,如B化合物的浓度为1 mol·L-1表示在1 L 溶液中有1 molB化合物,可表示为“c B=1 mol·L-1”或直接描述为“B的浓度为1 mol·L-1”。

2质量浓度:没有确切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合物(如某些聚合物、糖类等高分子化合物)的浓度表示,可采用质量浓度(ρB),即B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通常为kg·L-1, g·L-1, mg·L-1的形式,如B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1 g·L-1表示在1 L溶液中有1 克B化合物,可表示为“ρB =1 g·L-1”或直接描述为“B 的质量浓度为1 g·L-1。

”3质量分数:过去通常使用的重量百分浓度应该为质量分数(ωB)表示,即B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如B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20%,表示在100克的混合物中有20克B化合物,可表示为“ωB=20%”或直接叙述为“B的质量分数为20%或0.2”。

4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浓度应该为体积分数(φB)即B物质的体积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如B化合物的体积分数为20%,表示在100 mL的混合物中有20 mLB化合物,可表示为“φB=20%”或直接叙述为“B的体积分数为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