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

合集下载

贝塔射线法测颗粒物原理

贝塔射线法测颗粒物原理

贝塔射线法测颗粒物原理
贝塔射线法测颗粒物是利用贝塔射线的衰减规律进行测量的方法。

贝塔射线是一种高速电子流,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贝塔射线法测颗粒物的原理如下:
1. 测量装置中通过一个放射源释放贝塔射线,贝塔射线在空气中会发生散射和吸收现象。

2. 当贝塔射线通过颗粒物时,会与颗粒物中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经历衰减。

3. 探测器接收到经过颗粒物后的贝塔射线,通过测量射线的衰减程度,可以推算出颗粒物的浓度或粒径大小。

根据贝塔射线的衰减规律,测量颗粒物的原理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表示:
I = I0 * e^(-μx)
其中,I是探测器接收到的射线强度,I0是初始射线强度,μ是贝塔射线在颗粒物中的吸收系数,x是贝塔射线通过颗粒物的路径长度。

通过测量射线强度的衰减程度,结合已知的吸收系数,可以计算得到颗粒物的浓度或粒径大小。

颗粒物越多或越大,贝塔射线经过时发生的散射和吸收越多,射线强度的衰减程度越大。

因此,测量射线强度的衰减程度可以间接反映颗粒物的浓度或粒径大小。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烟尘颗粒物的测定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烟尘颗粒物的测定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烟尘(颗粒物)的测定1.概述1.1固定源的定义固定源是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筒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源。

如:燃煤、燃油、燃气锅炉和工业炉窑的废气排放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废气收集和排放源等。

固定源中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有两种: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

颗粒物:是指悬浮于排放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状物质,是燃料和其它物质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料在机械处理中所产生的。

通俗的说就是可以用滤筒(刚玉滤筒或玻璃纤维滤筒)采集的物质。

颗粒物在化学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颗粒物,另一类是无机颗粒物;按其形成的过程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烟尘flue dust),是煤、石油等燃料燃烧产生的固体颗粒气溶胶;第二类是粉尘(dust),是由机械过程(破碎、研磨、筛分、运输等)而产生的微细粒子;第三类是微细颗粒物,是指物料通过各种化学或物理化学过程产生的颗粒物等。

1.2评价固定源排放情况的指标评价指标有三项:废气排放量、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污染物排放速率(由前两项计算而来),单位分别是。

废气排放量:Ndm3/h(Nd表示标准状态下的干排气: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条件下不含水分的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mg/Ndm3;污染物排放速率:kg/h,通常也简称排放量。

1.3固定源颗粒物监测的规范、方法和相关标准1.3.1通用监测规范及方法(表1-1)表1-1固定源废气监测通用规范和方法2.固定污染源监测中颗粒物采样技术2.1 现场采样根据规范中的布点要求进入现场确定采样点的具体位置,并根据采样管径的大小搭建符合采样要求的平台。

1)采样孔的位置和数量采样孔位置: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

距变径位置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径和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处,矩形管道以当量直径D=2AB/(A+B)计。

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距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管道直径的1.5倍。

对这一段的理解有两个重点:(1)优先选择垂直管段;(2)下六、上三。

固定污染源监测中颗粒物的测定,你知道多少?

固定污染源监测中颗粒物的测定,你知道多少?

固定污染源监测中颗粒物的测定,你知道多少?目前,在国内固定污染源监测中,主要有三种测量低浓度颗粒物的方法,即重量法,微振荡平衡法和β射线法。

这三种在污染源监测中的原理和用途是不同的,我们必须仔细选择。

颗粒物是中国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是大多数固定污染源监测都必须测量的污染因子。

颗粒物是指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机械加工中的各种物质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

颗粒物的产生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种不同的来源。

人为来源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排放以及一些工业生产过程。

随着环境管理的日益严格和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全国空气污染源监测已全面启动。

针对脱硫后管道中颗粒物浓度低,温度低,湿度高的“两低一高”情况,环保部发布并实施了《固定污染源低浓度颗粒物测量方法》。

2017年。

现阶段,污染源监测中的颗粒物的监测和分析方法包括《固定污染源尾气中颗粒物的含量测定和取样法》,《锅炉烟尘试验法》和《低浓度重量法》。

河北省等省市发布了有关便携式颗粒物监测方法标准《固定污染源颗粒物β射线法的测定》,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还制定了地方环境标准《测定来自固定污染源的颗粒物的β射线方法的测定》,现已发布征求意见稿。

β射线吸收法已被广泛用于环境空气中PM10的监测,污染源监测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重量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和β射线法的原理及比较1重量法目前,在污染源监测领域内,中国大气颗粒物的测定主要采用重量法。

原理是使用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定速度提取固定体积的空气,以便将环境空气和PM10捕集在质量已知的过滤器上。

根据采样前后的过滤器质量和采样量,用PM10计算浓度。

必须注意,分母的体积单位为ug / m3的被测颗粒物,其体积应为标准条件下的体积(0°C),并且应将所测温度和压力下的体积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环境空气监测的采样环境和采样频率应按要求执行。

2微量振荡天平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在质量传感器中使用了一个振荡的空心锥形管,并且在其振荡端安装了可更换的滤膜。

主流PM2.5监测方法(重量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和β射线法)的原理介绍及比较

主流PM2.5监测方法(重量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和β射线法)的原理介绍及比较
PM2.5 监测仪提供商:厦门隆力德环境 Tel:0592-5165901/5164321
体积。
环境空气监测中采样环境及采样频率要按照 HJ.T194 的要求执行。PM10 连续自动监测仪的采样切割
装置一般设计成旋风式,它在规定的流量下,对空气中 10um 粒径的颗粒物具有 50%的采集效率、以下为
其技术性能指标表。
PM10 连续自动监测仪的技术性能指标
项目
指标
测量范围
0-1 mg/m3 或 0-10 mg/m3
三、 Beta 射线法/β射线法 Beta 射线仪则是利用 Beta 射线衰减的原理,环境空气由采样泵吸入采样管,经过滤膜后排出,颗粒 物沉淀在滤膜上,当β射线通过沉积着颗粒物的滤膜时,Beta 射线的能量衰减,通过对衰减量的测定便 可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 Beta 射线法颗粒物监测仪由 PM10 采样头、PM2.5 切割器、样品动态加热系统、采样泵和仪器主机 组成。流量为 1m3/h 的环境空气样品经过 PM10 采样头和 PM2.5 切割器后成为符合技术要求的颗粒物样 品气体。在样品动态加热系统中,样品气体的相对湿度被调整到 35%以下,样品进入仪器主机后颗粒物
斜率
与参比方法比较
截距
相关系数
输出信号
工作电压
工作环境温度
≤5%设定流量/24h ≤7%或 5ug/m3 ≤±标准值 1±0.1 0±5ug/m3 ≥0.95
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AC220V±10%50Hz
0-40℃
二、 微量振荡天平法 TEOM 微量振荡天平法是在质量传感器内使用一个振荡空心锥形管,在其振荡端安装可更换的滤膜, 振荡频率取决于锥形管特征和其质量。当采样气流通过滤膜,其中的颗粒物沉积在滤膜上,滤膜的质量 变化导致振荡频率的变化,通过振荡频率变化计算出沉积在滤膜上颗粒物的质量,再根据流量、现场环 境温度和气压计算出该时段颗粒物标志的质量浓度。 微量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由 PM10 采样头、PM2.5 切割器、滤膜动态测量系统、采样泵和仪器主 机组成。流量为 1m3/h 环境空气样品经过 PM10 采样头和 PM2.5 切割器后,成为符合技术要求的颗粒物 样品气体。样品随后进入配置有滤膜动态测量系统(FDMS)的微量振荡天平法监测仪主机,在主机中测 量样品质量的微量振荡天平传感器主要部件是一支一端固定,另一端装有滤膜的空心锥形管,样品气流 通过滤膜,颗粒物被收集在滤膜上。在工作时空心锥形管是处于往复振荡的状态,它的振荡频率会随着 滤膜上收集的颗粒物的质量变化发生变化,仪器通过准确测量频率的变化得到采集到的颗粒物质量,然 后根据收集这些颗粒物时采集的样品体积计算得出样品的浓度。

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

精品文档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编制组2016年2月精品文档1 项目背景 (3)1.1任务来源. (3)1.2工作过程. (3)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4)2.1颗粒物的环境危害 (4)2.2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5)3 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5)3.1国外相关标准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 (5)3.2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6)3.3国内外标准与本方法关系 (7)4 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7)4.1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 (7)4.2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7)4.3标准制修订的技术路线. (8)5 方法研究报告. (8)5.2方法原理. (9)5.3干扰和消除. (10)5.4 仪器和设备 (11)5.4.1 β射线法颗粒物测定仪. (11)5.4.2要求 (12)5.5 监测位置和监测点 (12)5.5.1测定位置 (12)5.5.2测定孔、测定点位置和数目 (12)5.6 样品测定 (12)5.6.1测定位置和测定点 (12)5.6.2仪器准备 (12)5.6.3定点测定 (12)5.6.4多点测定 (12)5.6.5测定结束 (13)5.7 颗粒物浓度计算和表示 (13)5.7.1颗粒物浓度. (13)5.7.2标准状态下干废气排放量 (13)5.7.3颗粒物排放速率 (14)5.7.4颗粒物排放浓度 (14)5.8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4)6 方法验证 (14)6.1方法验证方案的制订 (14)6.2方法验证方案内容 (15)6.3方法验证过程 (16)6.4方法验证报告 (17)参考文献: (17)附件:方法验证报告. (18)精品文档1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2015 年 8 月,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向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下达了起草《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方法标准的任务。

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廊坊市环境监测站、秦皇岛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霸州市环境监测站、迁安市环境监测站、河北浦安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协作;霸州市京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β射线法测量颗粒物浓度的可靠性分析

β射线法测量颗粒物浓度的可靠性分析

聚焦大气污染防治Focus on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β射线法测量颗粒物浓度的可靠性分析张 蓓1,刘文凯2,肖 军1,刘兵兵1,郝盼盼1,相海恩1(1.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石家庄 050091;2.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石家庄 050091)摘 要:简介了β射线法测定颗粒物浓度的原理,通过对该方法空白试验、方法精密度、方法准确度及方法适用性测试的研究,认为β射线法测量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浓度较为可靠,与传统滤膜法相比具有现场出数据,效率高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应针对颗粒物浓度设计不同量程的测量设备,在烟气流速较低且波动较大时应增加平行检测次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β射线;颗粒物浓度;空白试验;精密度;准确度;适用性;可靠性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7)08-0055-04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检测设备也向着智能化和简便化发展,β射线法烟尘测定仪可现场出数据,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如用于环境执法,可现场解决质疑,提高执法效率和公信力。

近期,国家颁布实施了严格的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排放限值标准,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排放浓度是我国节能减排重点控制的污染物指标,河北省的部分地区执行特别地区排放标准限值,颗粒物特别排放限值为20mg/m3。

另外,根据河北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燃煤机组在2015年底前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即颗粒物排放浓度降至10mg/m3以下。

目前,我国对颗粒物的监测方法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严格意义而言,该方法仅适用于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于50mg/m3情况的监测,在测定低于50mg/m3的颗粒物浓度时的误差较大。

该方法规定颗粒物捕集介质为滤筒,滤筒为柔性外表,在烟道内颗粒物浓度低、温度低、湿度高的“二低一高”环境下,采样过程较复杂,容易造成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

β射线法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β射线法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β射线法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摘要:基于β射线原理的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仪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器。

β射线法大气颗粒物监测仪是可测量大气中可吸入肺颗粒物(PM10和PM2.5)浓度的专用仪器,用户可以交互设置仪器参数进行连续在线测量。

本文根据国内外现行标准,对β射线法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原理及常见故障进行合理分析。

中国论文网关键词:大气气溶胶大气颗粒物 PM2.5 β射线1概述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固态和液态微粒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

实际工作中,也将大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固态或液态微粒称为气溶胶。

其中,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等于10μm的气溶胶(PM10)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上、下呼吸道,称可吸入颗粒物,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2.5μm的部分可以通过呼吸系统的自身清除运动排出人体;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等于 2.5μm的气溶胶(PM2.5)可以完全被吸入并沉积到肺部,称可入肺颗粒物。

因此,附着在PM2.5颗粒上的各类有毒环境物质才是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的元凶。

因此,黄冈国家气象观测站安装的大气成分观测站只对大气中PM2.5浓度(单位体积大气中所含PM2.5的质量)进行监测。

2 测量原理β射线法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将C14作为辐射源,同时以恒定流量抽气,大气中的悬浮颗粒被吸附在β源和探测器之间的滤纸表面,抽气前后探测器计数值的改变反映了滤纸上吸附灰尘的质量,由此可以得到单位体积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浓度。

通过吸收物质(如纸带上的尘),β射线粒子的衰减量接近指数(近似),当吸收物质厚度远小于β粒子的射程时,吸收近似满足关系:公式中:I0--空白滤纸的β粒子计数值;I--β射线穿过沉积颗粒物的滤纸的β粒子计数值;μm-质量吸收系数,单位cm2/mg;X--吸收物质的质量密度(mg/cm2)3 构件组成β射线法大气颗粒物监测仪主要由监测仪主机、切割器、采样系统,动态加热系统4个部件组成。

设备组成如图1所示。

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测定便携式β射线法

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测定便携式β射线法

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测定便携式B射线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便携式B射线法。

本文件适用于环境空气中颗粒物(TSP、PAR、PM.)的测定,也适用于无组织排放中颗粒物的测定。

本文件检出限为1μg∕m3,测定下限为4ug∕m3o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93环境空气颗粒物(PMlo和PM-)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1100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lo和PM-)B射线法自动监测技术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总悬浮颗粒物totaIsuspendedparticle(TSP)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Hill的颗粒物。

3.2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IOHm)particulatematter(PMIO)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UnI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3.3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IIrn)particulatematter(PM25)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

3.4B射线beta-ray放射性元素核衰变过程中发出的电子流。

注:B射线源可以使用“C等放射源。

4方法原理样品空气通过切割器以恒定的流量经过进样管,颗粒物截留在滤膜上。

用B射线照射滤膜,根据采样前后单位面积的滤膜上B射线衰减量得出滤膜上捕集的颗粒物质量和同时抽取的气体体积,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

B射线衰减量与颗粒物的质量遵循以下吸收定律:N=N fl∙e-fan (1)式中:N一一单位时间内通过滤膜的β射线量;NO--- 单位时间内发射的B射线量;k---- 单位质量吸收系数,cmVmg;m---- 颗粒物单位面积质量,mg∕cm2o5干扰和消除空气相对湿度过大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当相对湿度大于40%时,可通过动态加热的方式消除影响,同时需要控制加热功率和加热温度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编制组2016年2月1项目背景 (3)1.1 任务来源 (3)1.2 工作过程 (3)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4)2.1 颗粒物的环境危害 (4)2.2 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5)3 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5)3.1 国外相关标准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 (5)3.2 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6)3.3 国内外标准与本方法关系 (7)4 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7)4.1 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 (7)4.2 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7)4.3 标准制修订的技术路线 (8)5 方法研究报告 (8)5.2 方法原理 (9)5.3 干扰和消除 (10)5.4仪器和设备 (11)5.4.1β射线法颗粒物测定仪 (11)5.4.2要求 (12)5.5监测位置和监测点 (12)5.5.1测定位置 (12)5.5.2测定孔、测定点位置和数目 (12)5.6样品测定 (12)5.6.1测定位置和测定点 (12)5.6.2仪器准备 (12)5.6.3 定点测定 (12)5.6.4 多点测定 (12)5.6.5测定结束 (13)5.7颗粒物浓度计算和表示 (13)5.7.1 颗粒物浓度 (13)5.7.2 标准状态下干废气排放量 (13)5.7.3 颗粒物排放速率 (14)5.7.4 颗粒物排放浓度 (14)5.8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4)6 方法验证 (14)6.1 方法验证方案的制订 (14)6.2 方法验证方案内容 (15)6.3 方法验证过程 (16)6.4 方法验证报告 (17)参考文献: (17)附件:方法验证报告 (18)1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2015年8月,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向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下达了起草《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方法标准的任务。

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廊坊市环境监测站、秦皇岛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霸州市环境监测站、迁安市环境监测站、河北浦安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协作;霸州市京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1.2 工作过程第一阶段:成立标准编制小组。

本项目任务下达后,我站立即着手成立标准编制小组,同时选择了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廊坊市环境监测站、秦皇岛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霸州市环境监测站、迁安市环境监测站、河北浦安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协作;霸州市京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

同时,标准编制小组完成了项目任务书和合同的填报。

第二阶段:查询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

标准编制小组成立后,随即展开相关资料和标准的调研工作,对国内外有关“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的标准内容、包括测定原理、测定装置、测定程序、质量控制、结果计算及方法性能进行调研,对国内外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测定设备的工作原理、测试方法、可行性及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对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比较,对国内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分析研究,收集国内外关于颗粒物测定的文献资料,分类归纳。

第三阶段:开题论证,确定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在广泛查阅、调研、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使用情况,初步确定了方法适用范围、方法测定范围等,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开题论证报告和初步的标准草案。

2015 年 10 月,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廊坊霸州组织召开了本标准的开题论证会。

论证委员会听取了标准开题论证报告和标准初稿内容介绍,经质询、讨论,形成了论证意见主要有:一、该方法已有相应的技术基础,具有快捷、便利的特点,是重量法测定颗粒浓度方法的有益补充,适应了河北省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的监测需求,对提升河北省环境监测能力,推动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二、申报单位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已进行大量实验验证,提供的资料丰富,提出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可行。

论证委员会通过了该标准的开题论证,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

第四阶段:开展实验研究工作,组织方法验证。

按照开题报告会确定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标准编制小组开展了方法研究实验,确定和完善了标准草案初稿的各项技术内容和方法验证实验方案。

2016 年 1 月,标准编制组组织方法验证单位,在河北省霸州市正式开展了方法验证实验;根据各实验室的验证结果,编制完成了方法验证报告。

第五阶段: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含方法验证报告)。

在研究实验和验证实验的基础上,标准编制组不断补充和完善方法草本的各项内容,编制完成了初步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含方法验证报告)。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2.1 颗粒物的环境危害颗粒物或尘,是指燃料和其他物质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质在机械处理中所产生的悬浮于排放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状物质。

各项研究表明,长期接触空气中的污染颗粒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颗粒或其他空气污染物短期内浓度上升,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欧洲流行病学家发现,肺癌与局部地区的空气污染颗粒有明显的关联,即使污染水平短暂升高----类似城市发出雾霾警告的同时,也会使心力衰竭住院或死亡的风险上升2%-3%。

鲁晟等人[1]对燃煤电厂烟气中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燃煤电厂经除尘后排放的烟气以PM10和PM2.5为主。

而粒径小于2.5 μm以下的部分,可直接达到人类肺部进入肺泡,并可能进入血液通往全身,颗粒物富集大量有毒重金属和有害有机物,并且粘附细菌和病毒。

颗粒物不仅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对植物也会造成危害。

早在197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研究所就对国内电厂的烟尘排放进行了研究,发现火电厂烟尘对农作物也会产生危害,傅嘉媛等[2]按照某电厂扩建工程预测的降尘量,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烟尘对大白菜的生物学性状、生理功能、产量和品质均有不同伤害程度。

针对目前的情况开展此类方法的标准制定是十分必要的。

2.2 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近期国家和我省相继颁布实施了严格的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排放标准限值,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排放浓度是我国节能减排重点控制的污染物指标,我省部分地区执行特别地区排放限值标准,颗粒物特别排放限值为20mg/m3。

根据河北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专项行动方案要求,我省燃煤机组在2015年底前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即颗粒物排放浓度降至10mg/m3以下。

随着环境管理日趋严格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全国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测工作已全面展开,针对脱硫后管道内颗粒物浓度低、温度低、湿度高的“二低一高”状况,国内现阶段颗粒物监测方法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严格意义而言,该方法仅适用于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于50mg/m3情况下的监测,测定低于50mg/m3的颗粒物时误差较大,该方法规定颗粒物捕集介质为滤筒,滤筒为柔性外表,在烟道内颗粒物浓度低、温度低、湿度高的“二低一高”的环境下,加之采样过程比较复杂,容易造成系统误差,在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和分析中,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

随着大气固定污染源颗粒物允许排放限值越来越低,《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颗粒物手工采样重量法逐渐暴露出不适应测定低浓度颗粒物的缺陷。

因此,研究一种更为科学的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测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β射线法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空气中PM10、 PM2.5的监测,且技术已较为成熟。

此方法原理不受粉尘粒子大小、粉尘粒子密度的影响,特点为快速监测,直接读数,操作简便,耗材少,维护量小,可以有效降低人工误差。

但是,针对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的测定,国内外尚无现行的标准,本标准弥补了此空白,且是滤膜法、滤筒法的有益补充。

3 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3.1 国外相关标准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β射线法测定废气(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开展了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方法标准如下:(1)Ambient air-Measurement of the mass of particulate matter on a filter medium-Beta-ray absorption method (ISO 10473:2000)译文: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吸收法。

(2)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Determination of low range mass concentration of dust-Part 2: Automated measuring systems (BS EN 13284-2:2004)译文: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第二部分:自动监测系统。

(3)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Quality assurance of automated measuring system (BS EN 14181:2004)译文: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

(4)Air quality-Certification of automated measuring systems-Part 3: Performance criteria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automated measuring systems for monitoring emissions from stationary sources (BS EN 15267-3:2007)译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认证—第三部分:固定污染源排放自动监测系统的性能标准和测试程序。

标准(1)描述了β射线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过程和分析方法,其原理与β射线法测定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相同。

标准(2)和标准(3)描述了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测定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

文献(4)描述了废气中颗粒物的测定装置和测定过程,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β射线法、光散射法等。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β射线法是污染源监测方法的一种,应用于便携式现场监测仪。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国外涉及到β射线法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本方法具有相同的原理,本标准是建立在对国外此类方法标准参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加符合我国固定源排气测定的相关条件。

3.2 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国内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的测定方法标准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工业炉窑烟尘测试方法》(GB9079-1988)、《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5468-1991)、《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76-2007)、《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HJ/T48-1999)。

目前,国内大部分标准方法均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作为测定固定源颗粒物浓度的标准方法,尚无β射线烟尘测定仪的原理与固定污染源排放检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