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大全1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上桥梁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桥梁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桥梁有哪些桥梁是连接两岸的交通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于一个历经五千年文明的国度而言,桥梁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桥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桥梁。

1、赵州桥赵州桥位于河南省临汝县和永城市之间的析河中游,是中国著名的古桥之一。

该桥建于隋唐时期,是全国保存至今有字记载的最古老的青石桥。

赵州桥桥面宽8米,长约50米,拱高近10米,多拱多洞,外形壮观,是古代桥梁工程之一,历经千年仍然保持完好。

2、石家庄正定慈悲桥石家庄正定慈悲桥是中国明清时期最为古老的桥梁之一。

它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整个桥跨越北侧的五彩浑河,共有七座桥洞,透过石拱洞,可见河水流动,流光溢彩。

慈悲桥名字来自于桥两侧的33个石佛。

3、杭州孔目桥孔目桥也叫天竺桥,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古代桥梁,位于杭州上城区,是杭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孔目桥全长14.4米、宽7.5米,内部共有5个拱孔,由45道间距相等的彩画成的“凤尾吊梁”吊在上面,孔目桥上精美的石雕、琉璃瓦、绿色瓦实和内部的周子曲门、井磴门、结印门等传统建筑元素,让人们不禁沉醉其中。

4、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建立于1968年,它跨越了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桥梁长约5,454米,是钢梁桥与钢箱梁混合结构相结合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宽32.26米,高70.4米,顶部宽17米,可容纳8车道。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桥梁的介绍,我们不仅仅了解了这些历史遗迹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更能够体会到桥梁在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古代的青石桥,还是现代的长江大桥,都代表了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是我们国家文化和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桥梁名录 -回复

中国古代桥梁名录 -回复

中国古代桥梁名录-回复【中国古代桥梁名录】中国古代桥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富含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这些桥梁的建设技术和设计理念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中国古代桥梁名录,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魅力。

一、赵州桥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是中国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空腹石拱桥。

它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由李春设计建造。

赵州桥全长50.82米,宽9.6米,主跨37.02米,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这座桥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拱形结构的力量分散原理,使得整座桥既坚固又美观。

二、卢沟桥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

全桥长266.5米,宽9.3米,有11个孔洞。

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狮雕刻而闻名,共有485只形态各异的石狮立于桥栏两侧。

此外,卢沟桥还是抗日战争爆发的见证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广济桥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浮桥。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由知府曾会主持建造。

全桥长518米,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段为梁桥,东段为浮桥。

这种独特的设计既满足了船只通行的需求,又保证了陆路交通的畅通。

四、洛阳桥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建。

全桥长731.29米,宽4.5米,有46个桥墩。

洛阳桥的建设采用了“筏型基础法”和“种蛎固基法”,大大提高了桥梁的稳固性。

五、安济桥安济桥位于山东省聊城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孔敞肩石拱桥。

安济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全桥长64.4米,宽9.3米,主跨31.3米。

该桥采用敞肩式设计,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强了抗洪能力。

六、湘子桥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1.赵州桥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东岸,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桥长67.36米,宽8米,跨径为39米,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大古代单孔石拱桥。

2.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南口。

此桥建于公元937年,它是元大都城中最大的一座桥梁。

桥孔长44米,宽7米,高12米。

这座桥是为了迎接在卢沟桥战役中牺牲的抗日将士而建的。

3.卢沟晓月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的护城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形石桥。

它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50年)。

卢沟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桥梁,被称为“世界第一桥”。

4.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杭州市江干区境内,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一座单孔石拱桥,也是杭州地区现存最长的一座桥梁,于明万历四十四年
— 1 —
(1616年)建成。

桥面上铺的石板,上面有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

广济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大屋以北、南堤上。

— 2 —。

中国部分名桥汇总

中国部分名桥汇总
虎门大桥
广东省广州市
悬索桥
始建于1997年
9
西堠门大桥
浙江省舟山市
悬索桥
始建于2009年
10
南浦大桥
上海市黄浦区
悬索桥
始建于1991年
11
天兴洲大桥
湖北省武汉市
钢桁梁桥
始建于2008年
12
四渡河大桥
湖北省恩施市
钢桁梁桥
始建于1996年
13
上海长江大桥
上海市崇明区
钢桁梁桥
始建于2005年
14
大沽桥
天津市河西区
中国部分名桥汇总
排名
桥梁名称
所在地点
类型
建成时间
1
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
石拱桥
始建于隋朝
2
卢沟桥
北京市丰台区
石拱桥
始建于金朝
3
五亭桥
江苏省扬州市
石拱桥
始建于清朝
4
龙川桥
湖北省恩施市
石拱桥
始建于明朝
5
洛阳桥
福建省泉州市
石拱桥
始建于北宋
6
安平桥
福建省泉州市
石拱桥
始建于南宋
7
泸定桥
四川省甘孜州
铁索桥
始建于清朝
8
双塔斜拉桥
始建于2003年
15
外海大桥
广东省江门市
双塔斜拉桥
始建于2008年
16
红嘴鸥桥
云南省昆明市
双塔斜拉桥
始建于2010年
17
东河大桥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双塔斜拉桥
始建于2012年
18
海沧大桥
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省厦门市

中国十大名桥

中国十大名桥

中国十大名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而桥梁作为建筑中的一种重要构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亦有着重要地位。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能找到许多古老而有特色的名桥,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的十大名桥。

第一座是被誉为“千古桥”的赵州桥。

赵州桥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是中国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单孔石拱桥。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至616年间,历经多次修复,如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赵州桥不仅历经沧桑,还经历了无数洪水的考验,而如今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典范。

第二座是位于北京市的卢沟桥。

卢沟桥始建于公元1189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连续桥,也是燕京八景之一。

卢沟桥曾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但如今已恢复原貌,并成为了游人们了解古代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

第三座是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瘦西湖十三桥。

这十三座桥横跨在瘦西湖与瘦西湖状元街之间,拥有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包括了石拱桥、木拱桥、板拱桥等多种形式。

这些桥梁与湖水、园林、亭台等元素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第四座是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的束河古桥。

束河古桥是纳西族传统木结构桥梁的代表之一,这些建筑极富特色,结构稳定且美观,成为了丽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束河古桥是游客们游览古城、领略纳西族文化的必经之地。

第五座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锦里古桥。

锦里是著名的成都古街巷之一,而锦里古桥则是锦里的一大景点。

这里的古桥有着浓厚的川西民族特色,造型别致且精美,与周围的老建筑、小吃等融为一体,为游客们带来了别样的旅游体验。

第六座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碑林大桥。

碑林大桥横跨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与碑林之间,是一座以现代技术与古代造型相结合的城市桥梁。

这座桥不仅是城市的交通要道,也是文化名片,将现代与传统艺术完美结合。

第七座是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大桥。

岳阳楼大桥横跨于洞庭湖之上,是连接岳阳楼与岳阳古城的重要交通枢纽。

这座桥的造型独特、雄伟壮观,成为了岳阳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中国十大著名古桥

中国十大著名古桥

中国十大著名古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卢沟桥(北京)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年9),明正统九年(144年4)重修。

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年8)重建。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一块,为“燕京八景”之一。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是根据永定河水流的特点设计的。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全长212米.,2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米.。

5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拱,面宽7.米5,最宽处可达9.米3,有栏板27块9,左侧石栏雕柱14根0,右侧石栏雕柱14根1,柱高1.米4,柱头均雕蹲伏的石狮。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

桥的两侧有28根1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

望柱中间嵌有27块9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

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

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

由于桥上石狮多得叫人无法数清楚,因而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

196年1,文物工作者采用编号的办法,共清点出石狮48头5。

198年4,又一次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头9。

193年7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史料陈列馆于198年17月7日在桥头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著名桥梁介绍

中国著名桥梁介绍

中国著名桥梁介绍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拥有众多古老而
著名的桥梁。

以下为几个中国著名桥梁的介绍:
1. 雁栖湖无量寺古桥
雁栖湖无量寺古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雁栖湖畔,为一座千年古桥。

该桥建于唐朝时期,历经多次修葺,现存桥身为清代所建。

桥面铺有
青石板,两侧有石栏杆,设计简单且古朴。

雁栖湖无量寺古桥是中国
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板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 赵州桥
赵州桥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南60公里处,横跨在汝河上。

该桥
建于隋朝,为一座木结构桥,历经多次修缮和改建,现存桥身为明代
所建。

赵州桥长390米,宽9.6米,有18个拱洞,步行道和车道则分
别位于两侧。

该桥以“大跨度、高拱洞、多孔桥面、完整结构”等特
点闻名于世,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 庐山索桥
庐山索桥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南天门景区内,为一座全国唯
一的天空走廊式索桥。

该桥全长约1000米,高度达68米,为一座“T”形结构的桥梁,被誉为“中国桥梁之最”。

桥面宽度为1.8米,建造
者采用了特殊的耐腐蚀材料,以保证桥梁在常年常温和高温多雨的山
区环境中能够持续稳定运行。

庐山索桥不仅是庐山著名景点之一,也
成为近年来国内新建桥梁工程创新的代表。

以上是三个代表性的中国著名桥梁,它们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和
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这些桥梁的建造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
的辉煌,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精神。

这些桥梁也成为中国文
化遗产和世界建筑史上的宝贵财富。

中国桥梁大全

中国桥梁大全
安定门桥
安华桥
安慧桥
安平桥
安庆长江大桥
安贞桥
八角桥
八里桥
巴东长江大桥
白沙沱大桥
白纸坊桥
百子湾桥
半璧桥
包头黄河大桥
包头黄河铁路大桥
保德黄河大桥
保福寺桥
宝城桥
宝山区吴淞大桥
北辰桥
北大之桥
北海之桥
北京大学校友桥
北京立交桥
北太平桥
北洋大桥
北运河之桥
北碚东阳嘉陵江大桥
上海长江大桥
上海长寿路桥
上海成都路南北高架桥
上海奉浦大桥
上海福建路桥
上海古北路桥
上海海防路桥
上海河南路桥
上海恒丰路桥
上海沪杭外环铁路桥
上海华江路桥
上海黄渡钱家桥
上海纪淞路桥
上海嘉松公路桥
上海江宁路桥
上海郊环线桥
上海凯旋路桥
上海立交桥
上海卢浦大桥
上海普济路桥
上海祁连山南路桥
上海强家角渡桥
上海强家角渡桥
上海强家角渡桥
上海强家角渡桥
上海轻轨明珠线桥
上海山西路人行便桥
上海四川路桥
上海松浦大桥
上海松浦三桥
上海外白渡桥
上海外环线桥
上海外青松公路桥
上海威宁路桥
上海乌镇路桥
上海吴淞路闸桥
上海武宁路桥
上海西藏路桥
上海西康路桥
上海校园桥
上海徐浦大桥
双井桥
水福桥
四方桥
四公里立交桥
四海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桥梁大全中国是一个50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伟大国家。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东南低而西北高,河道纵横交错,有著名的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建设了数以千万计的桥梁,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

中国古代桥梁不外梁、拱、索、浮等类型。

(一)梁桥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梁桥为钜桥,桥建于商代(公元前16~ 前11世纪)。

周武王伐纣,克商都朝歌(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发钜桥头积粟,以赈济贫民。

自周代以迄秦汗,中国多造石柱、木梁桥。

宋代建造为数众多的石墩、石梁桥。

200多年间,仅泉州一地,见于古籍的桥梁就有110座,其中名桥10座。

如安平桥(图1),有362孔,桥长5里(2223m),故又名五里桥(现桥长2100m),保持了700余年的桥长记录。

桥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成于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历时13年。

图片附件: 1.jpg (2005-10-8 15:24, 85.66 K)又如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共有47孔,建于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890m,桥宽3.7。

桥始建于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完成于宋,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

两桥均为国家重点文物单位。

图片附件: 无标题.jpg (2005-10-8 15:26, 73.46 K)福建漳州江东桥的石梁最为巨大。

该桥于宋·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由木梁桥改为石梁桥,计有15孔,每孔三片石梁。

石桥现存5孔,其中最大的石梁长23.7m,宽1.7m,高1.9m,重量2000kN(200t)。

这样巨大的石梁,在没有重型起重设备的古时,其采、运、安装等工作都是十分艰巨的。

不论木梁或石梁,为了加长桥跨,采用了多层并列梁,由下向上逐层外挑的方法,以支承中部的简支梁。

在当时石梁称为叠涩;木梁称飞桥或称握桥,即为伸臂梁桥。

木伸臂梁在公元4世纪时已有记载。

石桥叠涩,出檐不远;木桥伸臂达到20m。

现存清代重修的甘肃文县阴平桥为单孔木伸臂桥,桥跨达60余m,桥上建有桥屋。

木梁桥上一般建有桥屋或桥廊,侗族风雨桥就是一种桥屋。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永济桥,是一座4孔5墩的木伸臂桥屋,全长644m,建于1916年,5座墩台上均有桥亭,用桥廊把桥亭相互贯通。

桥亭起着重力平衡作用,把装饰与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

图片附件: 无标题.jpg (2005-10-8 15:27, 121.77 K)二)拱桥世界上对拱结构的起源众说不一。

或认为导源于自然界溶洞天然拱;或认为起自崩落的堆石拱;或认为由于砌墙开洞,逐渐由“假拱”演变而成。

在中国,从墓葬结构及仅存实物,显示出拱是由梁与侧柱逐渐演变为三、五、七等折边拱,然后演变为圆拱。

跨度亦由小变大,由二三m而到达净跨37.02m,并保持了千余年的世界记录。

中国现存最早,并且保存良好的是隋代赵州安济桥,又称赵州桥。

桥为敞间圆弧石拱,拱券并列28道,净跨37.02m,矢高7.23m,上狭下宽总宽9m。

主拱券等厚1.03m,主拱券上有护拱石。

在主拱券上两侧,各开两个净跨分别为3.8m和2.85m的小拱,以渲泄拱水,减轻自重。

桥面呈弧形,栏槛望柱,雕刻着龙兽,神采飞扬。

桥史建于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完工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距今已有1387年。

安济桥制作精良,结构独创,造型匀称美丽,雕刻细致生动,列代都予重视和保护,1991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石拱因南北河道性质及陆上运输工具不同,所以改造不同。

北方大多为平桥(或平坡桥),实腹厚墩厚拱。

南方水网地区则为驼峰式薄墩薄拱。

北京宛平卢沟桥(图)在北京广安门外30里,跨永定河。

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完工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

桥全长212.2m,共11孔,净跨不等,自11.4m至13.45,桥宽9.3m。

墩宽自6.5m至7.9m。

拱券接近半圆形。

桥墩迎水面有尖端镶有三角铁柱的分水尖,背水面为削角方形。

桥面上石栏杆共269间,各望柱头上,雕刻有石狮。

金代原物简单统一,自后历朝改换,制作精良,石狮形态各异,且有诸多小狮,怀抱背负生。

桥上及华表柱上等的石狮子,已成为鉴赏重点,亦是统一变化的美学原则的具体应用。

卢沟桥早已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附件: 1.jpg (2005-10-8 15:30, 59.16 K)图片附件: 2.jpg (2005-10-8 15:30, 113.92 K)南方江浙一带水网地区,以周行为主。

潮汐河流,软土地基,因此即使是石拱桥亦尽量减轻重量建造为薄墩薄拱。

桥孔自单孔多到85孔(江苏吴江垂虹桥,已塌,尚存残孔8孔)。

薄拱的拱厚最小仅拱跨的1/66.7,而一般拱厚则为1/20左右。

唐·张继《枫桥夜泊》名诗中的现存枫桥(清代建)也是薄拱。

薄墩之薄,相邻两拱券拱石相接,特别是三拱薄墩桥,中孔大、边孔小,两岸以踏步上桥。

桥成驼峰形,造型美观。

如浙江杭州拱宸桥。

创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建。

中孔净跨15.8m,两边孔各为11.9m。

拱券石厚30cm,为拱跨的1/52.7和1/39.7。

中墩厚约1m,合大孔的1/15.8。

现存最长的多孔薄拱薄墩连拱为江苏苏州宝带桥。

桥始建于唐,历代多次重修,现存桥共计53孔,全长316.8m,中间有3孔隆起以通船只,桥宽4.1m。

桥头建有石狮、石亭、石塔。

中国古典园林中亦常见石拱桥,既起交通引路作用,更与园林景色有机结合,或是主景,或是衬景。

如扬州瘦西湖中的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就是佳作。

中国的木拱桥肇始自宋。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画面高峰处有都城汴京(现河南开封)跨汴水的一座木拱桥,名为虹桥(图9)。

为了漕运,水中无桥墩,桥采用了宋·明道年间(公元1032至1033年)有一守卒子发明的“贯木”架桥,即大木穿插叠架为木拱。

虹桥桥跨约18.5m,拱矢约4.2m,桥面总宽9.6m,其结构模式图见图10a。

桥毁于金元之际,几百年来一直认为已是绝唱。

近十多年来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北宋南迁,在今浙江、福建山区中有数十座古木拱桥,结构与虹桥相类似且有所改进,桥跨增加到35m左右。

如浙江云和梅崇桥,桥建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其结构透视和改造模式见图10b。

又如浙江泰顺县的泗溪溪东桥(图11)。

桥长41.7m,跨径25.7m,矢高5.85m,桥宽4.86m。

桥上建有美丽的廊屋,为了保护木料,两侧钉有蓑衣式木板。

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

泰顺县的叶树阳桥竟存世511年。

图片附件: 1.jpg (2005-10-8 15:34, 119.1 K)图片附件: 2.jpg (2005-10-8 15:34, 82.24 K)图片附件: 3.jpg (2005-10-8 15:34, 96.62 K)图片附件: 4.jpg (2005-10-8 15:34, 100.16 K)今浙江、福建山区中有数十座古木拱桥,结构与虹桥相类似且有所改进,桥跨增加到35m左右。

如浙江云和梅崇桥,桥建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其结构透视和改造模式见图10b。

又如浙江泰顺县的泗溪溪东桥(图11)。

桥长41.7m,跨径25.7m,矢高5.85m,桥宽4.86m。

桥上建有美丽的廊屋,为了保护木料,两侧钉有蓑衣式木板。

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

泰顺县的叶树阳桥竟存世511年。

虹桥等木拱结构为中国所独创,尚有其他别致的结构形式的竹木拱桥,亦与世界同类桥梁有异。

图片附件: 1.jpg (2005-10-8 15:37, 53.68 K)图片附件: 2.jpg (2005-10-8 15:37, 129.31 K)(三)索桥索桥的索有藤、竹、皮绳和铁链等几种。

历史记载,公元前285年便有笮桥(竹索桥)。

秦·李冰蜀守(公元前256至前251年)造了7座桥于盖州(现成都),其中一座是竹索桥。

铁索桥传说起自汉初,西汉大将樊哙在陕西褒城县(今留坝县)古栈道上建成的樊河桥(公元前206年),很可能就是铁索桥。

有确切记载的横江铁锁(即铁索),是西晋伐吴(公元280年)吴守将用铁锁多道,横截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以挡舟师。

云南永平县霁虹桥(图12),跨澜沧江,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宽、铁索最多的铁索桥,桥净跨57.3m,全长113.4m,桥宽约4.1m。

桥底有索16根,左右栏杆索共两根,桥位于通往印度、缅甸的千年古道上。

图片附件: 1.jpg (2005-10-8 15:39, 96.62 K)四川泸定铁索桥(图13),跨越大渡河,位于川、藏要道,是铁索桥中现存制作最精良的一座。

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次年完成。

桥净跨100m,桥宽2.8m,上铺木板。

底索9根,每根索长约128m,两侧各有两根栏杆索,由四川善于制作铁索桥的天全州修建。

两岸石砌桥台,用台身自重来平衡铁索的拉力。

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附件: 2.jpg (2005-10-8 15:39, 104.71 K)梁桥Beam Bridges梁桥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造价低、且维修容易,除特大跨度桥梁外,是设计中优先考虑的结构体系,应用甚广。

1949年前由国人设计监造的梁桥,以总长1453m,最大跨度67m的杭州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1937年建成)为一里程碑,1949年后这种梁桥已有长足的发展。

钢筋混凝土梁桥是一种常用的中小跨度桥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邕江桥(1964年)为代表,主跨最大55m,系中国最早按闭口薄壁构件设计的一座箱形悬臂梁桥。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在本世纪50年代中国即已开始研制,1956年初首先在陇海线新沂河铁路桥上建成了跨度23.9m的简支梁。

跨度20m的京周公路桥也于同期建成。

这种桥型的最大跨度为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跨度为62m,1988年);1989年建成的开封黄河大桥总长4475.09m,其中有77孔50m简支梁采用连续长度达450m,并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以其最适宜采用平衡悬臂拼装或浇筑法施工,在中国60年代首先受到重视和发展。

悬臂拼装T型刚构桥以河南五陵卫河桥(1964年)为首创;悬臂浇筑T型刚构桥则以广西柳州柳江大桥(1967年)为先导。

重庆长江大桥(1980年)是这种体系目前的最大者,主跨达174m.在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的设计与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有发展了跨度更大、运营条件更好的多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其中广东省广州洛溪大桥(1988年)跨度达到180m;正在施工中的湖北省黄石长江大桥,跨度已增至24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