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写诗》教案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青蛙写诗》(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青蛙写诗》(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青蛙写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青蛙写诗》这篇诗歌,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诗歌内容,并掌握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美育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

2.掌握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朗读和表达诗歌内容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解释比喻和拟人手法的含义。

2.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水平。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自己是一只青蛙,询问青蛙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2.提问:学生们喜欢诗歌吗?为什么?2. 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先朗读整首诗,并对一些困难词汇做出解释。

2.让学生分组朗读不同部分,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内涵,说明词语、词句的含义,教师适时进行解释。

3. 分析课文(20分钟)1.询问学生是否发现诗歌中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解释比喻和拟人手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思想。

3.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让学生描绘出自然环境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4. 合作探究(2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创意写作,通过模仿《青蛙写诗》中的修辞手法,写出一首自己的小诗歌。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合作,写出一篇合作诗歌,再进行集体朗读。

5. 总结(10分钟)1.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简单总结。

2.让学生表达自己学到的收获和感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告诉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积极学习诗歌。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青蛙,通过情感融入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歌的内涵。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听说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写作等形式,全方位地学习诗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青蛙写诗》教案优秀9篇

《青蛙写诗》教案优秀9篇

《青蛙写诗》教案优秀9篇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青蛙写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熟读课文,培养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感情。

2、理解逗号、句号、叹号、省略号的作用,并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恰当运用。

3、运用多种方法,识记7个要求会写的字,14个要求会认的字。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几个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几种标点符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听诗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名字叫《青蛙写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2、师范读,生画出要求会写的字。

3、指名读,比比谁读得。

三、多种方法认读生字1、媒体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师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认读生字。

(1)注意多音字给、句、泡、号。

(2)串可采用字理识字法。

(3)学习句时引导学生学习包字头儿,可列举几个这样的字:勺、勾、旬、包。

(4)注意号的构字比例,口是扁口。

3、进行扩词、说话练习。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悟1、齐读课文,说说文中提现了几个标点符号。

2、生上黑板写定这几个标点。

3、读课后练习二的一句话,注意标点的用法。

四、作业1、熟读课文。

2、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3、查找资料,了解逗号、句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做练习。

3、读读要求会认的字。

二、熟读课文并背诵1、指名朗读。

2、在小组内读。

3、同桌合作读。

4、练习背诵。

5、理解课文,说说青蛙到底写的是什么诗。

三、学习标点符号的用法1、汇报自己查找资料所了解到的有关标点的知识。

2、老师总结标点的用法。

3、做书后练习三。

4、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标点符号说一句话。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谁较有创意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用逗号、句号、省略号、叹号各写一句话。

《青蛙写诗》教案篇二【设计理念】好的课文内容使学生百读不厌,心花怒放,同时也能开启教师的教学智慧。

青蛙写诗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青蛙写诗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青蛙写诗(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青蛙有写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创造力。

3.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元素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
1.课文《青蛙写诗》的朗读和欣赏。

2.讲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和写作技巧。

3.学生自主创作小诗歌。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素材:《青蛙写诗》课文、白纸、彩笔等。

2.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诗歌的人声朗读,并引入今天的主题:青蛙是否会写诗?学生可以猜想一下,然后引出课文《青蛙写诗》。

3. 欣赏诗歌
让学生一起朗读全篇小诗《青蛙写诗》,并向学生讲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和写作技巧(如韵律、节奏、押韵等)。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快速阅读其他的小诗歌,以鼓励学生思考和感受诗歌的美。

4. 练习创作
教师可以利用分组让学生一起创作小诗歌,也可以选择出一些优秀的小诗歌进行赏析,鼓励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一下今天的课程,让学生将对诗歌的理解和练习进行总结。

同时,巩固学生对于诗歌的基本元素和写作技巧的理解。

四、课后习题
1.课后自主创作一首诗歌。

2.写一篇感想,描述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以及创作诗歌时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青蛙也具有写诗的能力,发挥了自己的语感和创造力,同时也对诗歌的基本元素和写作技巧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还需继续引导学生喜欢诗歌、感受诗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版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版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及感情。

2.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想象,发挥想象力,写出类似故事的小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听说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难点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写出相似的小诗三、教学准备1.故事《青蛙写诗》的交互式课件或书籍2.课件或书中的手工制作工具,如颜色笔等3.学生台版、作业本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教师可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青蛙写诗》中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迅速回忆起第一节的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效果。

(二)新课呈现1.分段阅读并理解故事内容(15分钟)老师朗读故事,并在故事中适时停顿,便于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在读完整个故事后,要求同学们回答几个细节性问题,深入了解故事情节。

2.提出写小诗的任务(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诗并展示一些诗的示例,让学生在想象中萌发出诗歌的感觉与灵感。

吸引学生在写诗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同时也要讲述基本规则,如韵脚等。

(三)小组讨论互动老师将同学分成小组,让同学们回到书上,在颜色笔的帮助下记述他们想象出的内容,建议学生在笔记册子里记录下来,以便于日后复习。

五、课堂小结老师通过互动评价的方式请同学们表演他们写的小诗,并指出写作小诗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提示学生诗写作已经初步形成,需要在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六、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在黑板上讲述诗的写作就展示了学生如何写出好的小诗的基本思路,然后依次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写作能力。

同时,由于每位学生都在班级里进行交互的写作,所以这个环节特别重要,它对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增强学习效果显然很有帮助,而且企业停工也证明了选择这种写作方式的一个必要性。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青蛙写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汇。

3.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中的内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汇。

3.进行课文的朗读与表演。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课文《青蛙写诗》的教材。

2.彩色图片、PPT等教具。

3.课堂布置的教学环境。

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师生互动,以问答形式引入课文主题。

2.利用图片等教具展示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师生合作,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解释生字、生词的意思,展开讨论。

第三步:深入学习(30分钟)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小组讨论,梳理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主题及教育意义。

3.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表达和分享。

第四步:拓展延伸(2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学生进行创作,写一段类似课文的故事或诗歌。

3.学生展示作品,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青蛙写诗》的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对动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继续体验课文内容,背诵诗句或整篇课文。

2.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动物或自然的故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七、板书设计•《青蛙写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2.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掌握、表达3.教学过程:导入、学习、深入、拓展4.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本节课设计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互动、讨论和创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蛙、荷花的外貌特征,并感受自然美景的魅力;2.熟练掌握《青蛙写诗》的词语、句型和内容,理解青蛙的诗歌创作历程,进而感受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独特见解;3.练习课文朗读,歌唱,讲述并以朗诵、口头表述、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欣赏、创作能力,通过感性及理性的认知、思考、联想和比较,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青蛙写诗的形式、内容及表现方式;2.学习表达自然景观的基本词汇;3.发散思维,加强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分钟)小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会写诗歌的青蛙,它会写哪些诗呢?(教师呈现图片,呼唤课题出题人员)。

2.阅读课文《青蛙写诗》(20分钟)小组合作,指导孩子们正确理解课文,集中注意力掌握青蛙写诗的内容及表现方式。

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指定学生阅读指定段落,小组长汇总讲解。

3.联想探究,体验课文魅力(20分钟)逐句体验,勾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启发想象,感受诗中自然美景,荷花千万朵,青蛙辗转腾跃,青蛙如何认识和欣赏荷花的美。

4.朗诵歌唱,呈现个性风采(10分钟)利用课文内容,与想象配合,练习课文朗诵。

齐声朗诵,小组朗诵、队列朗诵、表演朗诵。

对于青蛙作词的那一段,引导孩子们来个创新,编歌曲(可以是rap,另类民歌, 爵士等韵律文艺方式都可,鼓励孩子发挥主见,材料可以自由发挥)并唱出来。

5.创意绘画,展示个性风彩(20分钟)通过绘画形式,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想象,将课文内容示意图,能够尽量呈现实物色彩变化,可以添加自己的想象,自由创作。

6.思考总结,认真分享(15分钟)再次强调课文内容,分组畅谈自己创作的内涵及感悟,通过听取小组分享,互相学习借鉴,激发更多创意,丰富想象。

四、教学评价在本课中,教师采用活动教学形式,遵循启发式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通过开拓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

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课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

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生动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迪学生的灵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阅读与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与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有关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课件。

2.制作水珠、蝌蚪、青蛙等头饰。

学生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收集并认识各种常用的标点符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1.情境激趣:(教师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孩子们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听说它还会写诗呢!2.设疑导入: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青蛙写诗》。

3.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写、诗”这两个字。

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并组词,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理解意思。

同时强调:“诗”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5.认识新偏旁“冖”。

(1)齐读:秃宝盖。

书空笔顺。

(2)引导学生发现秃宝盖和我们之前学的宝盖比较像。

(3)课件出示两个偏旁,比较理解“秃”的意思。

(4)列举偏旁是秃宝盖的字。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犹如一台戏的序幕。

利用简笔画画出本课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讲故事引出课文题目,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认识了生字“写、诗”,减少了识字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青蛙写诗》教案2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青蛙写诗》教案2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青蛙写诗》教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青蛙写诗》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正确朗读《青蛙写诗》的内容;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3.学习理解诗歌的韵律和意象;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意;3.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联想,体验青蛙写诗的过程。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抽象意义;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联想,体验青蛙写诗的过程。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2.图片或实物青蛙。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响设备播放一段和青蛙有关的音乐,并和学生讨论青蛙的形象及特点。

2.朗读与理解(10分钟)请一名学生朗读《青蛙写诗》,全班齐诵。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抽象意义。

3.观察与联想(15分钟)准备图片或实物青蛙,让学生观察青蛙的形态特点,并与诗歌内容进行对比,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蛙会写诗?青蛙是如何写诗的?学生可以分组或个别表演,展示青蛙写诗的过程,可以自由发挥或创作诗歌。

4.巩固与拓展(15分钟)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读其他相关的诗歌,如《流浪的青蛙》,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联想,想象青蛙写诗的情景。

5.小结与反馈(5分钟)提醒学生:诗歌可以通过语言之间的韵律和意象,将想象力和联想力传达给读者。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课前设立的课程目标。

教学延伸:1.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事物,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2.课后再次朗读《青蛙写诗》,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青蛙写诗》教案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石潭记》的作者陈毅和文学背景。

2.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4.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蛙写诗》教案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这首小诗歌共有五小节,短小精悍。

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高兴“呱呱呱”叫,做诗的情景,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儿童喜爱的课文,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

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课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

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两个偏旁,会写个们两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教学重难点】
认识11个生字和正确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课件和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1.师生玩“圈圈变变变”的游戏。

请发挥你的想象在圆圈上添几笔它会变成什么呢?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游戏中。

在黑板上画出荷叶,小蝌蚪小水泡,一串水珠。

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美丽的池塘。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

他要给我们写诗了,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教师板书,齐读课题。

(2分钟)
2.学习“写诗”这两个字出示词语卡片。

写诗指名读观察一下“写”可以怎么记呢?“写”字的偏旁和我们以前学过宝盖头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写诗还可以写什么?师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

你能给师找个朋友吗?(诗人,诗歌,古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青蛙写诗就是一首好听的儿童诗,这首诗是张秋生爷爷的作品,看他是张秋生爷爷,他写的故事也特别有意思。

你听听《顶呱呱的呱呱先生》、《打喷嚏的兔子》有趣吧!介绍张秋生爷爷是想告诉我你们一个诀窍,以后走进书
店买书,看到张秋生三个字,把它买来,这样的书,你一定爱看。

因为他的书最适合我们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看。

2.请同学们翻开书84页,听老师读课文。

3.大家听的这么认真,一定是很喜欢。

自己试着读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指名分小节读文。

同学从字音正确方面评价。

5.下雨了,池塘里的小青蛙可高兴了。

它要宣布一件事:读第一小节。

有个难读的词“雨点儿”指导读好儿话音。

(1)认识“点”认识新偏旁“灬”。

“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2)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6.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1)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2)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3)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

)有条理地说话。

教师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指名读第二小节。

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
预设: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

组词:过去过来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

组词:送给给你
当:当是一个多音字。

当心、当做。

7.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呢?一串水珠
串:古人用这样的图形表示串这个字。

后来演变成两个椭圆形被一根竖线串在一起到现在变成了扁口串一起拼读一遍。

生活中哪些是成串的呢?
们:猜字谜门外有人。

很多人在一起就是人们。

以:组词说句子。

以前、以后。

8.导学: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1)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小蝌蚪——,水泡泡——。

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

)
(2)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

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9.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小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

(1)出示成说说怎样能记住成字。

(拼读)
(2)指名读第5小节。

其他同学要思考: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

青蛙写的诗,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但是有了伙伴们的帮忙,这诗就有了味道。

自由练读青蛙写的诗老师领读注意节奏。

三、课中游戏
雨越下越大,小青蛙要回家了,谁能帮助他过河呢?(生字卡片游戏)
四、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这些生字放回课文里你们会读吗?(先自由练读,再齐读。

)
五、写字指导。

这节课还有一个任务,要写好两个字。

1.屏幕出示个、们,让同学关注观察这两个字的偏旁说说有什么发现,
2.让同学当小老师提醒。

3.人在上,不变化,撇捺落在横中线,人在旁,捺变竖,左窄右宽要靠拢。

教师范写,让同学看清起笔,运笔,收笔。

4.学生练习。

同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