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

合集下载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作者:陈超(四川农业大学)一、第一章1.什么是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是指在特定的管理耕作制定下,土壤生产特定的某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

2.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就是土壤肥力形成过程?(1)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土壤(2)土壤肥力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演变的。

土壤在自然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成为自然肥力。

3.试述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区别。

成土母质是风化壳,没有肥力,只是通气透水,而土壤是有肥力的。

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哪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腐殖质化过程(2)矿质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是形成腐殖质的基本材料,腐殖质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经过矿化分解释放其养分。

(3)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土壤环境条件、通气性、温度5.简述砂土、壤土及黏土的主要肥力特征及因土制宜的管理措施。

(1)砂土:通气透水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保水保肥性差、易造成水肥流失和水分蒸发。

管理措施:施有机肥、多灌水、施肥灌水应少量多次进行。

(2)黏土:保水保肥性强,通气透水性差,易滞易涝,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易产生还原性有毒物质。

管理措施:雨季及时排除渍水涝水,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3)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好。

二、1.引起土壤酸性和碱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1)酸性形成原因:由H+和Al+3引起;胶体上吸附的至酸离子(2)碱性形成原因:碳酸钙水解;碳酸钠水解;交换性钠的水解(3)改良:酸性土壤施石灰或石灰粉;碱性土壤施有机肥2.什么是土壤的缓冲性能?他有何生产实践意义?(1)在土壤中加酸和碱时,土壤酸碱反应并不因此产生剧烈变化,这种对酸碱度变化的抵抗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3土壤水分

3土壤水分



3、土壤毛管水capillary water

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水 分可以自由移动,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 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特点:(1)可以自由移动;(2)溶 解养分能力;(3)植物有效。 影响因素:质地,有机质,结构等



毛管支持水 ( 也称“毛管上升水” ) :地下水籍 毛管力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二、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
1、土壤吸湿水hygroscopic water

固相土粒依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 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 着在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称 土壤吸湿水。

特点:受土粒的吸力大,排列紧密,不 能自由移动,无效水(当空气相对湿度 94~98%时,达最大值称最大吸湿量)

影响因素:土粒的比表面积和大气相对 湿度、吸湿水量、粘粒、有机质等。
2、土壤膜状水soil filmy water

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 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称为膜状水,植物有效水。 凋萎系数:当土壤水分受到的吸引力超过 1.5Mpa ,作物便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 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凋萎系数。 (wilting point )。 最大分子持水量:当膜状水达到最大厚度时 的土壤含水量。
1、土水势(soil water potential):

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温度和它 完全相同的纯水池时所做的功, Ψ w表示。土 水势主要由以下几个分势组成: 基质势:Ψ w;压力势:Ψ p; 溶质势:Ψ s ;重力势:Ψ g。 Ψ w=Ψ m+Ψ p+Ψ s+Ψ g

土壤水分类型及有效性(内容严选)

土壤水分类型及有效性(内容严选)

10
•***毛管水上升高度
•从地下水面到毛管上升谁所能达 到的相对高度,叫毛管水上升高 度。
• h水柱高度(cm),d孔隙直径(mm)
行内借鉴
11
不同土壤质地毛管水上升高度
土壤质地 毛管水上升高度 土壤质地 毛管水上升高度
砂土
砂壤土, 轻壤土
0.5~1.0 1.5
中壤土, 1.2~2.0 重壤土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 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
额的最高指标。
在数量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 管悬着水。
● 饱和含水量(saturated water content) 饱和含 水量是指土壤中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含水量。以 干土质量或容积的百分量表示。
行内借鉴
17
(二)土壤水的有效性(availability) 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能否被
土壤所有的孔隙都充满了水时,水分向土壤 下层或横向运动的速度。
影响饱和导水率的因素 饱和导水率的特点
• 质地 水通量与孔隙半径 ① 饱和率是常数
4次方呈正比。
② 是土壤导水率的MAX
•结构 土壤结皮对土壤饱和 ③ 主要取决于土壤的质地
导水率有显著的影响。
和结构。
•有机质含量。
沙质土 > 壤质土 > 粘
2、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
3、分析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4、研究土壤水有何重大意义?土壤水在土壤中有何 重要作用?
5、土水势与土壤水吸力有何异同点?
行内借鉴
56
行内借鉴
57
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 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
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 最大有效水含量是凋萎系数至田间

土壤水分类型及有效性

土壤水分类型及有效性
河流
2020/7/7
三、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一)质量含水量(m)
n
W1 W2 W2
100
(二)容积含水量( v)
V=m·
(三)相对含水量(%)
土 壤 相 对 含 水 量 = 土 壤 含 水 量 田 间 持 水 量
2020/7/7
(三)土壤贮水量
1、水深(DW)
n
DW=V·h 或 Dw,100 1 •h
如何用水吸力和水势判断水 分运动的方向?请回答。
2020/7/7
四、土壤水势的定量测定来自★在上述范围内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 。
★传统的土壤水分有效范围
2020/7/7
(三)影响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因素
●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的影响主要是由土壤的 表面积和孔隙系统的性质引起的。
● 土壤结构 团聚体土壤孔隙度大,含水量高, 持水孔隙发达,故有效水分含量高。如团聚体发 育好的东北黑土。
● 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本身的持水量很大,更 能促进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所以多施有机质, 可以扩大有效水范围。
弱有效水分,又称为松束缚水分。
2020/7/7
膜状 水

土粒





膜状水
2020/7/7
3、毛管水(capillary water) 毛管水是靠土壤 中毛管孔隙所产生的毛管引力所保持的 水分,称为毛管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 宝贵的水分。
毛管水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 毛管悬着水(capillary supporting water) 土体中与地
下水位无联系的毛管水称 毛管悬着水。
● 毛管支持水(毛管上 升水) (capillary suspending

土 壤 水 分

土 壤 水 分
● 生产中必须掌握土壤含水量在凋萎系数1.5~3.0倍时进行灌溉,才能避免 旱害。
*
土壤水分
1.1 土壤水分类型
3)毛管水(有效水)
借助毛细管引力吸持和保持在毛细管孔隙中的水,易被植物吸收。 (1)毛管悬着水 指大气降水或灌溉后,吸持在毛管中的水,它和地
下水不相连接,而“悬挂”在土壤上层毛细管中。当毛管悬着水达到 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它是判断旱地土壤是否需要 灌水和确定灌水量的重要依据。不同土壤质地的田间持水量相对比较 稳 定 ( 表 6- 2)。 表6-2 不同质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1)土壤水分含水量指标
(1)自然含水量(绝对含水量)
● 用土壤水分质量占烘干土壤质量的百分比表示,这是一种最常用的 表示方法。
土壤自然含水量(%)=
湿土质量烘干土质量 烘干土质量
100
● 也可用容积含水量来表示,即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
土壤自然含水量的体积百分率(%)=
水的体积 土壤体积
100
土壤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等土壤水分状况标志 值,称为土壤水分常数,它们不仅反映土壤水分的数量和能量水平,也可 反映土壤水分的吸持和运动状态及被植物利用的难易程度。
*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测定仪
*
土壤水分
1.2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对植物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土壤对水分的保 持力与植物根系的吸水力。
宜旱地植物的生长发育。
(3)土壤蓄水量
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mm)×自然含水量(质量%)×土壤 密度
*
土壤水分 1.3 土壤水分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2)土壤水分能量指标 ● 土壤能量指标包括土壤水势和土壤水吸力,它们的数值和表示单位 相同,单位为气压,水势为负值,水吸力为正值。能直接表明土壤 水的能量状态和对植物的有效性,可在不同的土壤之间相互比较, 也可以在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统一使用。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作者:陈超(四川农业大学)一、第一章1.什么是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是指在特定的管理耕作制定下,土壤生产特定的某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

2.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就是土壤肥力形成过程?(1)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土壤(2)土壤肥力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演变的。

土壤在自然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成为自然肥力。

3.试述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区别。

成土母质是风化壳,没有肥力,只是通气透水,而土壤是有肥力的。

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哪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腐殖质化过程(2)矿质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是形成腐殖质的基本材料,腐殖质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经过矿化分解释放其养分。

(3)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土壤环境条件、通气性、温度5.简述砂土、壤土及黏土的主要肥力特征及因土制宜的管理措施。

(1)砂土:通气透水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保水保肥性差、易造成水肥流失和水分蒸发。

管理措施:施有机肥、多灌水、施肥灌水应少量多次进行。

(2)黏土:保水保肥性强,通气透水性差,易滞易涝,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易产生还原性有毒物质。

管理措施:雨季及时排除渍水涝水,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3)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好。

二、1.引起土壤酸性和碱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1)酸性形成原因:由H+和Al+3引起;胶体上吸附的至酸离子(2)碱性形成原因:碳酸钙水解;碳酸钠水解;交换性钠的水解(3)改良:酸性土壤施石灰或石灰粉;碱性土壤施有机肥2.什么是土壤的缓冲性能?他有何生产实践意义?(1)在土壤中加酸和碱时,土壤酸碱反应并不因此产生剧烈变化,这种对酸碱度变化的抵抗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第三章_土壤水分

第三章_土壤水分

一定量土壤中所含水分数量的多少。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土壤重量/质量含水量:θm
(mass water content of soil) 土壤所含水分的重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
Ww W - WS θm (%) = = *100 Ws WS
2.容积/体积含水量(volumetric water content):θv
毛管上升水 (ascending capillary water) 毛管悬着水 (hanging capillary water)
土壤水
(soil water) (bonding water)
(free water)
(capillary water) 重力水
(gravitational water)
土壤吸湿水的最大值;水吸力3.1MPa 吸湿水
土壤颗粒 吸湿系数
1.2 凋萎系数(wilting coefficient):植物产生 永久凋萎时土壤的含水量。植物可利用的土壤水量 (有效水)的下限。
吸湿水+部分膜状水;水吸力 1.5MPa ;吸湿系数的 1.5~2.0倍
膜状水 (部分) Soil particle 吸湿系数 凋萎系数 吸湿水
毛管断裂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
毛管持水量
重力水 多余水
吸湿系数
土壤 水分 形态 土壤 水分 有效 性
化学束 吸湿水 缚水 无效水
凋萎系数
土壤 土 水分 粒 常数
膜状水
悬着毛管水 上升毛管水
有效水下限
旱地灌溉下限
难有效水
易有效水
旱地有效 水上限
饱和含水量
2.2 影响土壤有效水量的因素:
(1)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有效水量越大; (2)土壤结构、土壤松紧度 (3)土壤质地 (决定因素)

土壤水分常数和有效性

土壤水分常数和有效性

土壤水分常数
当土壤固相颗粒的表面吸附作用与解吸作用达到 平衡后,土壤的含水量称为吸湿系数。大概有 15—20层水分子,厚度4—8nm。 不同土壤吸湿系数不一样。一般,粘土>土壤>砂 土。 另外吸湿系数大小还与测定时温度有关, 温度高,吸湿系数小。
最大吸湿量: 在空气相对湿 度饱和的情况下,土壤颗粒表 面对水汽分子吸附与解吸达到 平衡后,土壤含水量。
3.影响因素:田间持水量的大小与土壤孔 隙状况及有机质含量有关,粘质土壤、结 构良好或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田间持水量 大。田间持水量是大多数植物可利用的土 壤水上限,大多数土壤只在降水后达到田 间持水量
4.意义: (1)制定灌溉定额的上限 (2)表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上限值
不同质地和耕作条件下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土壤有效水的划分
土壤最大有效水含量与土壤质地关系:壤土>粘土>砂 土
三、土壤含水量及其表示
土壤含水量又叫土壤湿度,它是指在一定 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数量的多少。土壤含 水量是研究土壤水分的基本指标和依据, 无论在土壤水分状况,农田灌排或植物蒸 腾等方面的研究中都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有多种。有直接测 定的方法也有间接测定的方法,有适于室 内测定的方法也有适于野外现场测定的方 法,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红外线干燥 法、碳化钙法、电阻块法、热传导法、热 电偶法、中子法、y一射线法和微波法等, 但目前仍以烘干法作为标准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有效性是指土壤水分是 否能被作物利用及其被利用的难 易程度。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高 低,主要取决于它存在的形态、 性质和数量,以及作物吸水力与 土壤持水力之差。
受力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土壤力学性质,主要包括粘结性、粘着性和塑 性等。

土壤耕性是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综合性状,如 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的好坏、宜耕期的长短。

土壤粘结性: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
力而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土壤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 土粒粘附在外物上的性质。

塑性:土壤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当外力撤 销后仍能保持这种变形的特性。
计算土壤蓄水量
单位面积一定厚度的土体内所含的水量。
⑴土壤蓄水量(mm)=土层深度(mm)*土壤容积含水

⑵土壤蓄水量(立方米/亩)=面积(平方米)*土层 深度*土壤容积含水量
2、土壤水的有效性

吸湿系数:干燥土壤吸附气态水分子的最大含

萎蔫系数:植物因根系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
蔫时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效水的下限)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 水量(土壤有效水的上限)
五、土壤空气
(一)土壤空气的数量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大气的渗透及土壤内部生物化学过 程产生的气体;
土壤空气的数量取决于土壤孔隙状况及含 水量


在土壤总孔隙度不变的情况下,土壤的空 气数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是相互消长关系 轻质土壤的大孔隙较多,具有较大的容气 能力和较强的通气性;粘质土壤大孔隙少, 相应地降低了容气能力和通气性
(1)随粒径由大到小,SiO2含量由多到少; (2)R2O3( 即 Fe2O3 与 Al2O3 的总称 ) 与 SiO2 相反, 随粒径由大到小,R2O3含量由少到多; (3)CaO、MgO、P2O5、K2O随土粒由大到小,含 量增加。
(4)土粒由大到小,保水能力增加,但通透性 降低。随着土粒由大到小,土壤湿胀性和可塑 性增加,对耕作带来不利影响。

2、土壤空气的扩散

定义:土壤与大气间的各个气体成分按照 它们各自的气压梯度而流动 O2 和CO2的扩散总是连续不断 ------土壤呼吸

§2 土壤性质
一、土壤的物理性质

固相 液相 气相
大小、形状、排列不同的土粒
一、土壤物理性质
(一)土壤质地
(二)土壤孔性和结构性
(三)土壤水分特性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高量的还原性气体(CH4等)
土壤空气组成显然不是固定不变,原因:土壤中 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和土壤空气和大气交换引起的 空气运动
(三)土壤空气的运动
1、土壤空气的对流

பைடு நூலகம்
定义: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推动的气体整 体流动,也称质流。 大气中气压变化、温度梯度、土壤表面的风力及 降水、灌溉等因素可引起土壤与大气间的压力差, 从而引起土壤空气与大气的对流。
滞后现象
(四)土壤通气性
1、土壤通气性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土壤通气性是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 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通气的能力。 土壤通气性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土壤的总孔度, 特别是空气孔度的大小。
2、土壤通气性的度量指标
1)空气孔度 一般将非毛管孔隙度≥10%作为土壤通气性良 好的指标;或将土壤空气孔度占总孔度的 1/5~2/5,而且分布比较均匀时,作为土壤 通气性良好的标志。
良好结构:
团粒结构体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内部有 多级大量的大小孔隙,团粒之间排列疏松,大 孔隙较多,兼有蓄水和通气的双重作用。
土 壤 团 粒 体
结构体的稳定性
• • • 机械稳定性 生物稳定性 水稳定性
(三)土壤水分特征

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2、影响因素

1)土壤质地

2)土壤结构及土温
3)土壤水分变化过程
2)土壤氧扩散率

即氧被呼吸消耗或被水排出后重新恢复的 速率,单位 mg/(cm2 ·min) 。一般要求在 30×10-5 ~ 40 ×10-5mg/(cm2 ·min) 以上, 植物才可良好生长。
3)Eh值
一般以300mV为界
(五)土壤力学性质与耕性

土壤受外力作用时显示出一系列动力学特性,统

土壤空气数量显然不是固定不变,原因:土壤孔 隙状况的变化和含水量的变化
二、土壤空气的组成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比较(容积%)
气 体 O2 20.94 CO2 0.03 N2 78.05 其他气体
近地面的 大气 土壤空 气
0.95
18.0-20.03
0.15-0.65
78.8-80.24

土壤空气和进地面大气空气组成的差异
孔隙体积 土壤体积-土粒体积 土粒体积 土壤孔度= = = 1- 土壤体积 土壤体积 土壤体积 土粒体积 土重 土粒体积 土重 = 1- = 1- 土壤体积 土重 土重 土壤体积 土重 容重 土重 = 1- = 1 - 密度 土壤体积 土粒体积
总孔度的范围
壤土
≥40 <40
<30
粘土
30~35 35~40 40~60 >60
沙性土 壤性土 黏性土
(二)土壤孔性和结构性

土壤孔性:土壤孔隙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

土壤结构性:土壤固体颗粒的结合形式及其
相应的孔隙性和稳定度。

土壤孔性是土壤结构性的反映,结构性好则 孔性好
1、土壤孔性
(1)土壤密度 定义:单位容积固体土粒 ( 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 ) 的质量(实用上 多以重量代替,克/厘米3)称为土壤 密度。
重,称为土壤容重 (克 /厘米 3或吨 /米 3。土壤 容重值变化较大,但总是小于土壤密度 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结构性和松紧度

影响土壤容重
(3)土壤孔隙状况
1)土壤孔度

土壤孔隙: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
内部的孔隙。

土壤孔度:土壤中孔隙的容积占整个土体容
积的百分数。也称总孔度。
孔度的推导
(四)土壤通气性
(五)土壤力学性质与耕性
(一) 土壤质地
1、土粒、粒级及粒级分类

土壤颗粒有:单粒 和 复粒之分。 根据单个土粒的当量粒径(假定土粒为圆球形的 直径)的大小,可将土粒分为若干组,称为粒级。

各种粒级制都把大小颗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粒 和粘粒4组
2、土壤各粒级的理化性质
3、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

土壤的机械组成:土粒中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土壤质地: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组,每组又可分出 若干种质地名称。

土壤质地分类质包括国际制、美国农部制、卡钦 斯基制
土壤质地
砂粒55%
粉粒15%
粘粒30%
土壤质地
表 4-6 质地组 砂土 壤土 卡钦斯基土壤质地基本分类(简制) 不同土壤类型的<0.01 毫米粒级含量(%) 灰化土 草原土壤、红黄壤 碱化土、碱土 0~5 0~5 0~5 5~10 5~10 5~10 10~20 10~20 10~15 20~30 20~30 15~20 30~40 30~45 20~30 40~50 45~60 30~40 50~65 65~80 >80 60~75 75~85 >85 40~50 50~65 >65 质地名称 松砂土 紧砂土 砂壤 轻壤 中壤 重壤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 )的干重与 4℃时同体积水重之比,乃无量纲,数值 与土壤密度相等。

多数土壤的密度为2.6~2.7克/厘米3,在机械
分析中计算各级土粒的沉降速率时,往往采
用“常用密度值”即 常用土壤密度值:
2.65克/厘米3。
(2)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的土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
粘土
土壤质地
表 4-8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 (邓时琴,1985)
质地组 砂土
质地名称 极重砂土 重砂土 中砂土 轻砂土 砂粉土 粉土 砂壤 壤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极重粘土 砂粒(1-0.05) >80 70~80 60~70 50~60 ≥20 <20 ≥20 <20
颗粒组成%(粒径:毫米) 粗粉粒(0.05-0.01) 细粘粒(<0.001)
(三)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

1、土壤水分含量
湿土质量-干土质量 ×100
土壤质量含水量(%)= 干土质量 土壤容积 ﹦ 土壤重量含水量×容重 含水量(%) 土壤相对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 ×100
田间持水量
土壤三相比计算
如土壤含水量(重量)20%,容重为1.2。 土壤容积含水量为20%*1.2=24.0% 固相体积=1.2/2.65 =45% 土壤总孔隙度=1—1.2/2.65=55% 空气所占体积为55%—24%=31%
砂土 30-45%
壤土
粘土
40-50%
45-60%
泥炭土 〉80%
结构良好的表土其孔度高达55-65%,甚至在70 %以上。
d
3 T
2)土壤孔度分级

当量孔径
3 d T(土壤水吸力)
非活性孔(无效孔隙)当量孔径< 0.002 mm 毛管孔 当量孔径为0.02~0.002 mm
非毛管孔
当量孔径> 0.02 mm
2、土壤结构性
(一)概念
1.土壤结构体

土粒在胶结物(有机质、碳酸钙、氧化铁等)的 作用下,相互团聚在一起形成大小、形状、性质 不同的土团。
2.土壤结构性

土壤中结构体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排 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土壤结构体
不良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