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家》习题(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家》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名著导读《家》习题

巴金《家》1、简述最能表现高老太爷封建专制性格特色的一个详尽情节或事件。

答:①“嫁丫鬟”。

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向高公馆要一个丫鬟作妾,高老太爷满口答应,就在他的所有丫鬟中任意选了一个作为人情送给他,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鸣凤。

可是鸣凤心里只有三少爷觉慧,生性刚强的她以死抗争,绝望地投湖自杀。

②“抱重孙”。

正当觉新希望着模糊爱情的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

”于是,父辈用拈阄的方法为他定了门亲事,赶忙成婚。

今后,觉新不得不隔绝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这件事毁掉了梅一世的幸福。

2、简述《家》中表现高老太爷专横的一件事冯乐山在寿辰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立刻表示反对。

觉新把觉民的建议向祖父讲解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反驳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3、你怎样理解《家》中高老太爷临死从前的后悔?看法能够多种。

一般认为高老太爷临死前的后悔与他面对高家衰落的严重事实有关,高老太爷最大的希望是“长宜后辈”,让这个家“一每天地兴旺发达下去”。

但儿子克定、克安的胡作非为令他感觉失望和孤寂。

为力挽颓势,高老太爷将保持这个家的希望寄望到孙子辈的身上,对觉慧说出“你很好”,并放弃了包办觉民的亲事,这是一个弥留制度的挣扎。

4、谈谈《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高老太爷是巴金在《家》中作为封建大家庭的专制的君主而出现的。

他全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所有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一代为带界,他的灵魂腐败而堕落。

所以“风雅的事”与“卫道的精神”并存。

作品经过他复杂的性格,揭穿了新与旧、当势权益与被压迫者的矛盾,拥有鲜亮的时代意义。

5、觉慧是个封建专制的反叛者典型,请用一个详尽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答:①抗争祖父。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发散传单。

陈姨太向高老太爷见告此事。

于是他被叫来训话,碰到高老太爷严格训斥,声称禁止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

高二语文文科名著阅读——《家》练习

高二语文文科名著阅读——《家》练习

高二语文文科名著阅读——《家》练习包科人:崔跃峰编制人:张学春审核人:冯建蔚印制份数:450一、判断题1.《家》中,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 )2.《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 )3.《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

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 ) 4.《家》中,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

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 )5.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

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

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代价。

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

( )6.觉新深深地爱着钱家的梅表妹,但他屈从于父命,和自己不认识的少女瑞珏结婚。

不久,梅出嫁了,觉新也深深的沉溺于端庄美丽的妻子瑞珏的温存与抚爱之中。

这一故事情节体现觉新性格的两重性。

( )7.巴金的《家》中的觉慧,是新青年的代表,他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积极参加社会进步活动,但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个人反抗的力量。

( ) 8.《家》中,高老太爷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他专制、冷酷、虚伪,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导致鸣凤投水自尽,但他对自己的行为还充满了自信。

( )9.觉新是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

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传统观念的人。

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最新巴金《家》导读(含答案)

最新巴金《家》导读(含答案)

巴金《家》导读1.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故事情节作简要介绍。

答: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可是觉慧只忙着读书写文章。

鸣凤在花园里痛苦地思考,明白了:“她应该放弃他。

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

”最后她极其温柔而凄楚地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

2.简述《家》中一个令你悲痛的故事。

答: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

为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高家长辈要求觉新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去住。

觉新没有反抗,到城外找了一处潮湿的房子。

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

因为陈姨太的要求,觉新被拒之门外,不能和瑞珏见最后一面,希望完全破灭了。

3.简介《家》中家庭禁锢青年思想的两个方面。

答:一、封建旧家庭和专制制度,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二、封建礼教及迷信对生命的迫害,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4.简述觉慧反抗的一个故事。

答:冯乐山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

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

无论其他人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

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觉民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

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5.简述《家》中觉新、觉慧、高老太爷或鸣凤的一个故事。

答:例1:除夕夜,高家一派节日的喜庆,一家人欢乐地谈笑吃酒。

散席后,觉慧带着酒意在大门口看见一个讨饭的小孩在哭。

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放在小孩的手里。

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例2:新旧军阀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旧思想。

必修2名著导读《家》检测题

必修2名著导读《家》检测题

必修2名著导读《家》检测题一、填空题:(5分)1、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春》、《秋》)等。

在这些作品中,“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

答案:家,激流。

2、长篇小说《家》以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答案:20,高家。

3、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也表现了以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答案:礼教,觉慧。

4、高老太爷是封建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冷酷的性格特征。

答案:家长制,专横。

5、是高家的长房长孙,是一个“有的人”。

一方面,他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熏陶的地主少爷。

答案:两重性格,觉新。

二、多项选择题:(5分)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

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

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

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家》)B.觉新的五叔克定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借债、嫖妓,高老太爷愤怒地责罚了他,然后一病不起。

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展示。

(《家》)C.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

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工馆所有房间的鬼。

捉鬼捉到觉慧的房间时,觉慧就大开房门,将巫师等人迎接进屋。

(《家》)D.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

分章节《家》自读及习题附答案

分章节《家》自读及习题附答案

高老太爷有四子一女:,生大小姐(早死)、大少爷觉新(娶妻瑞珏,生子海臣、生子云儿时难产而死)、二少爷觉民、三少爷觉慧,妻死,复娶周氏,生三小姐淑华,后长子死;2 、次女张氏,丈夫早死,生女张蕴华(琴),后来琴嫁给觉民;3 、三子克明,娶妻张氏,生二小姐淑英、四少爷觉英、七少爷觉人、六小姐淑蕙;4 、四子克安,娶妻王氏,生五少爷觉群、六少爷觉世、五小姐淑芬;5 、五子克定,娶妻沈氏,生四小姐淑贞(后跳井而死),娶妾喜儿。

大房丫鬟鸣凤,不愿嫁给冯乐山,跳水而死,死后三房丫鬟琬儿代嫁。

高家买丫鬟绮霞代替鸣凤、翠环(后来嫁给觉新)代替琬儿。

四房丫鬟倩儿,奶妈杨嫂。

五房丫鬟喜儿、春兰。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高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觉新的二弟觉民和三弟觉慧就不同了,他们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是他依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老大觉新在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上班,那是他父亲生前为他找好的位置。

一日,觉慧和觉民跟往常一样,买了几本新书,来到觉新的办公室里,这时张太太和琴小姐来了。

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

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消息:钱家大姨妈回省城来了,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现在变得有点憔悴。

这个梅表姐就是大哥觉新所挚爱的钱家表妹,而这时觉新正陪着张太太买衣料,他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张惠如,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

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

祖父高老太爷很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便觉新把他囚禁在家里。

《家》导读练习

《家》导读练习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无误的是( ) A、 “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 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 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 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 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 B.、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 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 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 ,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 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上吊自杀了。 C、“我……我的脾气……现在我不生气……我想看见他,你把他喊回来。……我 不再……”祖父说,他从被里伸出右手来,揩了揩眼泪。……祖父又催促觉慧道 “你快去把你二哥喊回来。……,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我怕我活不长 了……我想看看他,……看看你们大家。” 这是高老太爷临死之前的忏悔。为力挽高家颓势,高老太爷将维持这个家的 希望寄托到孙子辈的身上,对觉慧说出“你很好”,并放弃了包办觉民的婚事。 D、高老太爷六十岁寿辰办宴席,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 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 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 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 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喝酒,高家一派喜庆。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 是( ) A、年饭散席后,觉民信步走出门,结果发现了一 个哭泣的小乞丐。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放在小 孩的润湿的手里,忘了自己地说:“你拿去罢,去 找一个暖和的地方。这儿很冷。……这儿冷得很。 你看你抖得这样厉害。你拿去买点热的饮食吃也好。 B、一日,觉慧信步闲走。无意间,他听到了三房 的婢女婉儿与鸣凤的谈话。听到鸣凤可能会被挑去 给人家做小老婆,觉慧几乎要叫出声来。 C、觉民邀觉慧去琴家。在那他们意外地见到了梅 表姐。在他们的鼓励下,梅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D由于军阀混战,张太太的公馆被军队占据了,她 只好带着琴和梅逃到了高公馆。为了躲避炮击,大 家疏散到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 是( ) A、觉新差不多把全量的爱倾注在孩子的身上,他 让妻自己抚养孩子,好在妻的奶汁也很够。这样的 事在这个绅士家庭里似乎也是一个创举,因此又引 起外人的种种闲话。 B、觉慧对学生运动比觉民热心得多。觉民似乎忙 着给琴补习英文,对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大关心。 C、祖父严厉批评了参加学生运动的觉慧,并吩咐 觉新好好管教他,不准放他出去。为了不再挨骂, 觉慧虽心有不满,还是决定这几天不出去。 D、正月初八日晚上,年轻人经过了两三天的布臵 以后,把长辈们都请到花园里来,说是看放烟火。 长辈们包括祖父拗不过他们的热烈的请求都到了。

《家》测试题及答案

《家》测试题及答案

《家》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家》一书中,主人公是哪位?A. 许三观B. 陈忠实C. 贾宝玉D. 祥子答案:A2. 以下哪个人物不是《家》中的主要角色?A. 许三观B. 许玉兰C. 许一乐D. 林黛玉答案:D3. 《家》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巴金C. 老舍D. 曹雪芹答案:B二、填空题4.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属于________文学流派。

答案:现实主义5. 小说《家》通过许三观一家的故事,反映了________的社会现实。

答案:旧中国三、简答题6. 简述《家》中许三观与许玉兰的关系。

答案:许三观与许玉兰是夫妻关系,他们共同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与挑战。

7. 描述《家》中许一乐的性格特点。

答案:许一乐是许三观的儿子,性格天真活泼,但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父亲的敬爱。

四、论述题8. 论述《家》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答案:《家》通过许三观一家的故事,反映了旧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封建礼教的束缚、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

这些问题对当代社会仍有启示,提醒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

五、阅读理解题9. 阅读以下《家》的节选,回答问题:“许三观坐在门槛上,看着远处的田野,心里想着明天的生计。

”(1)请描述许三观此时的心理状态。

答案:许三观此时可能感到忧虑和无奈,因为他在思考明天的生计问题,这反映了他生活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担忧。

(2)这段描述体现了许三观的哪些性格特点?答案:这段描述体现了许三观的勤劳和责任感,他坐在门槛上思考明天的生计,显示了他对家庭的关心和对生计的重视。

六、写作题10. 以“家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此处应为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自行创作的作文内容,答案略]。

高一暑假语文练习:必修二+导读家、巴黎+Word版含答案

高一暑假语文练习:必修二+导读家、巴黎+Word版含答案

名著导读:《家》《巴黎圣母院》班级姓名得分说明:本试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4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全国人代会期间,代表们提出了种种出神入化....的议案,喊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

B.中国开展的“春风行动”,无可置疑....地为全国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提供了就学的机会。

C.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我们千万不能抱残守缺....,要积极谋求合作,参与竞争。

D.专家评价说,超级女声们在歌唱事业上将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B.他百米跑的成绩如果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就有可能成为我国第一流的短跑选手。

C.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八荣八耻”这一道德标准的有效落实。

D.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要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使人们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善于动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①依法办事②依法律己③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④依法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穆老,我心中的记者大师——新华社记者忆穆青张荣大我心目中的记者大师――穆青,离我们而去已经整整两年。

2003年10月11日,我正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突然传来穆青于11日3时20分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的噩耗,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好长时间没有缓过神来。

我是含着眼泪听完这条消息的。

穆青走了,走得那样匆忙,这不仅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党的新闻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者,也使我失去了一位崇拜的记者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测试题
一、填空题(10分)
1、巴金“激流三部曲”是:、、。

2、《家》塑造了觉新、觉慧、鸣凤、高老太爷等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有口皆碑的艺术典型,其中,“”已成为了失去自我、具有双重性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代名词,是中国”多余人”的代表。

3、《家》中的觉新妻子名叫,觉慧爱上的姑娘名叫。

4、巴金原名,《家》中的觉新青梅竹马的恋人叫。

5、觉民和同学们办周报,在第五期周报上发表文章提倡女子剪发,后来又有许多女学生先后来信表示同意。

6、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由于向高老太爷告密,觉慧被关在家里。

答案:1、《家》、《春》、《秋》。

2、《雾》、《雨》、《电》。

3、“觉新性格”4、瑞珏,鸣凤。

5、李尧堂,梅。

5、琴。

6、陈姨太
二、选择题(15分)
1、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B、《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C、《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D、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

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E、《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A C。

A项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

梅是贵族小姐,瑞珏是长孙媳,鸣凤是贫贱丫鬟。

C项觉新不是。

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他依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2、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B、《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C、《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

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D、巴金的《家》,对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描写极细致,作者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

E、《家》中,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

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参考答案】A E。

A项高觉新为了尽“长孙”的责任,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E项陈姨太的理由是避不祥的“血光之灾”。

3、选出不正确的两项。

()()
A.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能,就到隆中卧龙岗去请。

前两次不在,无功而返。

第二次刘备精心准备才去没想到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直到他醒来,才与之促膝长谈,诸葛亮最终答应协助刘备。

B.《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C.《家》中造成鸣凤之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鸣凤内心深爱着觉慧,她希望能够永远与他厮守在一起,但是她知道他们之间隔着一堵不能推倒的墙。

D.《红楼梦》围绕着宝黛爱情故事的主线,还写到了家庭宴会、人际关系、官府交往、婚丧嫁娶、三教九流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这一点来说,《红楼梦》可以看作中国18世纪的一部社会百科全书。

E.巴金《家》的语言清新明丽,它朴实无华、不尚雕琢,如行云流水、酣畅自然,在朴实的叙写中又含有了浓郁的抒情因素。

3、A C(A.是第三次,就是“三顾茅庐”典故由来C.最直接的原因是高老太爷要把她当作一件礼物送给孔教会会长、年已花甲的老恶棍冯乐山做妾)
三、简答题(75分)
1.《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总是采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试着举小说中的三个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15分)
答:①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

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

②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

③他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

④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2.请对鸣凤之死的故事情节作简要介绍。

(10分)
答: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高老太爷却把她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她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而觉慧只忙着读书写文章,没听完她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

鸣凤在花园里痛苦地思考,明白了:“她应该放弃他,他的存在比她更重要。

”最后她极其温柔而凄楚地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

”便纵身往湖里一跳。

3.简要评述《家》中觉民这一人物形象。

(10分)
答:觉民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性格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

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也向往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反抗,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

4.简述觉慧反抗的一个故事。

(10分)
答:冯乐山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

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

无论其他人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

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觉民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

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5.《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10分)
答:“他”指的是觉新。

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

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他父亲
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所爱的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

6. 《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请简述。

(10分)
答: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

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

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

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了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7.请简述《家》的思想内容。

(10分)
答: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梅、瑞珏、鸣凤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二是歌颂封建大家庭中年轻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三是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