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教育计划及措施
师承教育计划及措施

师承教育计划及措施师承教育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强调传帮带和传统知识的传承。
在现代教育中,师承教育计划和措施被广泛运用,以培养学生继承和发展传统知识和技能,同时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师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师承教育计划和措施。
首先,师承教育有助于保持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延续。
在一个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中,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往往容易被忽视和淡化。
师承教育通过师徒关系的建立,将传统的知识和价值观传授给后代,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根源。
其次,师承教育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技能水平。
师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习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知识和技能。
师承教育通常包括实践和实地经验的传授,这有助于学习者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制定有效的师承教育计划和措施,以下几点是需要考虑的。
首先,明确目标和要求。
师承教育计划应该明确指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这些目标和要求可能包括传统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文化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其次,建立合适的师徒关系。
师徒关系是师承教育的核心要素,需要建立一个稳定、互相尊重和良好沟通的师徒关系。
这可以通过定期交流和互动来实现,例如定期的辅导、实践活动和互动讨论等。
另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师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在师承教育中应该被鼓励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资源来实现,例如独立研究课题、自主完成任务和参与学术活动等。
最后,评估和调整师承教育计划和措施也是必要的。
持续的评估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师承教育的效果和问题所在,进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学术表现、自评和他人评价等方式进行,以确保教育计划和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来说,师承教育计划和措施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保持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延续,而且能够提高学习者的技能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师承教育计划及措施

师承教育计划及措施引言:师承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和传统知识的传承。
本文将探讨师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及措施。
一、师承教育的重要性1.传承历史文化:师承教育是我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师承教育可以传承历史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艺。
2.培养专业人才:师承教育可以培养出具备丰富经验和扎实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和传承。
3.塑造良好品质:师承教育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律、品德和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职业操守。
二、师承教育计划的制定1.教育层次:师承教育计划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不同层次,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和特点,确定相应的师承教育内容和方法。
2.专业领域:不同专业领域的师承教育计划也应该有所不同,考虑到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师承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
三、师承教育计划的具体措施1.寻找合适的导师:学生选择导师时,应该考虑导师的专业水平、经验和教育理念,确保导师具备师承教育所需的素质。
2.设计导师指导方案:制定导师指导方案,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导师的指导方式。
3.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师承教育注重实践,导师应该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积累经验和掌握实践技能。
4.定期评估和反馈:学生和导师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同时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结论:师承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定合理的师承教育计划和措施,可以确保师承教育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成长。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重视师承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师承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推动传统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培养中医承继者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医德医风等;
2.教学内容:注重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临床经验等方面的培养;
3.教学方法: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践课程占比较大;
4.教学周期: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培养要求,设定适当的学习周期。
具体措施:
1.选派优秀中医教师作为承教育继承人的导师,定期开展指导教学;
2.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潜力进行选拔;
3.开设中医承教育继承人专业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临
床经验等;
4.强调临床实践,组织学生参与诊疗工作,了解病症、辨证施治的实
践操作;
5.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修养、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培养;
6.组织学生参与中医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进行
交流和互动;
7.提供学术研究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医学术研究,提高学术能力;
8.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辅导。
总结起来,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的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临床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医学术研究,强调中医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具备中医承继者特质的医学人才。
中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的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将对中医学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酒泉市中医院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能够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技能全面,专业特色突出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员。
1、努力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传统文化,求实创新,尊敬师长,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2010年5月
中医药学发展现状和趋势及相关学科发展动态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包括论文等)
医学优秀人才综合知识结构及素质培养
中医文献学
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3、学术研讨
医务科定期组织继承人以“学术沙龙”或“病例讨论”等形式进行专题研讨交流,每年1次。
四、考核与奖励
1、按照《甘肃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有关文件精神执行,分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中期考核和结业出师考核。
三、培养内容及措施
采取全院统一管理、集中授课、分散带教、定期考核的方法,做到分散带教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跟师实践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提高相结合。
1、跟师实践
继承人跟师从事临床时间每周不少于2天。具体要求按《甘肃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管理暂行规定》和《甘肃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内容及《继承教学协议书》执行。
2、理论学习
(1)加强中医药经典著作和基础理论学习,自觉系统学习四部经典,并通过考核。
(2)继承人进岗后由指导老师根据所从事的专业为继承人指定阅读两本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医古典医籍。
(3)具体学习内容:
继承工作的有关文件
继承整理学习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和治学方法
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应用方法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知识
2、奖励和出师
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中医医院是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培养优秀的中医承接人才对于中医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教学计划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的教学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知识培养: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需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因此,教学计划应注重中医理论的学习,包括中医经典著作的研读、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的掌握等。
同时,还应通过实际操作、病例讨论等方式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2. 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不仅需要掌握中医基本理论,还需要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渊源和发展。
教学计划中应设置相关的课程,如中医药文化概论、中医药文化史等,以加深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3. 国家政策法规学习:作为医务人员,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需要了解国家对中医药的政策法规,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计划应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包括中医医疗管理、药品管理、中医药行业发展规划等。
二、具体措施为了有效实施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的培养,中医医院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建立继承人培养机制:中医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培养机制,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
同时,设立专门的教学团队,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中医传承意识的医师担任教学导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加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的培养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医医院可以通过临床实习、病例讨论、师徒传承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中医理论,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3. 建立师徒传承制度: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的培养需要进行长期的师徒传承。
中医医院可以建立师徒传承制度,让学生跟随资深的中医医师进行临床实践,学习其经验和技艺。
4. 提供培训机会:中医医院应鼓励和支持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如学术会议、国内外研修等。
师承教育计划及措施

师承教育计划及措施
首先,师承教育计划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展开。
学生的兴趣
和特长是其学习动力的源泉,如果能够将他们与自己的兴趣相关的知识和
技能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师承教育计划可
以通过个性化选课和专业指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其次,在师承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
老师
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帮助
他们发展自己的潜力。
老师可以通过定期的个别辅导、提供学习资源和引
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和文化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
展空间。
此外,师承教育计划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了一个人综合素质的
重要组成部分。
师承教育计划可以通过诸如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
与他人沟通。
最后,师承教育计划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反馈。
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如果能够及时地反馈和指导,就能更好地
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师承教育计划可以通过定期的反馈和评价,为学生
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师承教育计划及措施的核心是注重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帮助他
们发展自己的潜力。
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
任感,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师承教育实施方案

师承教育实施方案导言:师承教育是指通过师傅与徒弟之间的传帮带关系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
师承教育不仅能够传递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介绍师承教育的实施方案,旨在促进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有效落地和实践。
一、培养师承教育意识1. 强调师承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师承教育的宣传,提高教职工和家长的师承教育意识,认识到其在学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 组织师承教育培训:学校应组织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师承教育能力,使其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
3. 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二、优化师承教育机制1. 设立导师制度:学校应建立导师制度,将有经验的教师指派为新教师的导师,引导他们合理地实施师承教育。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合适的导师。
2. 定期师徒交流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师徒交流活动,通过公开课、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升师承教育的效果。
3. 注重个性化辅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三、拓宽实施师承教育的场景1.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工厂、实习实训等,以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并从中汲取经验和知识。
2. 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可以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并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来学校授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师承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评估和改进师承教育效果1. 建立师承教育评估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师承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和参与:学校应鼓励学生对师承教育进行反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
3. 不断完善师承教育实施方案:学校和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和创新师承教育的实施方案,提高其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步骤一:制定教学计划1.明确教育目标:明确承教育继承人的培养目标,包括传承中医经典及理论知识、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等。
2.确定教学内容:根据中医医院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
3.制定教学方法:结合中医教学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讲座、实践操作、临床实习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师徒传承。
4.安排教学进度: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表,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
步骤二:具体措施1.培养教师团队:建立专业的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师资团队,包括有丰富临床经验、熟悉经典及理论知识的专业中医医师担任教师,可以邀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
3.临床实习:安排学员到中医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由专业中医师进行指导,学员可以在实际临床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4.经典传承:注重传统中医经典的研习和传承,可以邀请专业的学者进行讲座,安排师徒传承活动,帮助学员学习和理解中医经典的内涵和精髓。
5.定期考核评估:安排定期的考核评估,对学员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进行评估,衡量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学员提高学习动力的一种激励机制。
6.持续教育:建立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持续教育制度,提供学习资源和机会,鼓励学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等,提升专业水平。
步骤三:评估和改进1.定期评估:定期对承教育继承人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包括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进度是否合理等,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2.反馈意见:建立学员对教学计划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意见,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3.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学员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计划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的教学计划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帮助学员全面提升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为中医传承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怀市中医院
中医师承教育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为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充分吸收名老中医学术精华。
根据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管理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
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120个工作日。
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须在100字以上;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50个;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120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自学研修与指导老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每位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
四、考核管理
师承教育工作的考核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三种形式。
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和医务部负责进行。
主要考核继承人的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等。
年度考核:由医务部负责。
考核以原始材料为依据,按照《仁怀市中医医院师承教育学员年度考核表》内容和要求,逐条检查考核。
年度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结业考核:由医院考核领导小组负责。
考核包括实绩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结业论文考核。
实绩考核主要考核继承人的跟师临床(实践)天数,撰写学习心得的篇数,临床医案份数及论文篇数等;实践技能考核,通过临床会诊、病案分析、操作演示等方式,主要考核继承人与指导老师辨证论治或实际操作的符合率;结业论文考核要求提交5000字的结业论文和300字的论文摘要,内容既要体现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又要有继承人自己的创新观点,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继承人结业考核合格,由医院颁发出师证书;考核合格的继承人,作为优秀人才人选上报县卫生局备案。
结业考试不合格者不予结业出师考核指标。
五、指导老师及学员的遴选
1、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原则上聘请重点(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担任(其遴选办法为重点(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选拨办法)。
2、师承教育学员的遴选根据本计划与措施,制定具体遴选方案进行组织遴选。
六、教学津贴补助
师承教育工作开展期间,指导老师和学员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每月给指导老师补助费用200元,给学员补助费用100元。
附:经典医籍书目
仁怀市中医院
2014年6与15日
经典医籍书目
一、精读经典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伤寒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张仲景)、《温病条辨》(吴瑭)、《温热经纬》(王士雄)。
二、专科经典
1、内科系列《脾胃论》(李杲)、《景岳全书》(杂症篇)(张介宾)、《丹溪心法》(朱震亨)、《医学心悟》(程钟龄)、《医宗金鉴》(内科部分)(吴谦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临床中医内科学》(王永炎)、《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董建华)。
2、外科系列《外科正宗》(陈实功)、《外科证治全生集》(王洪绪)、《疡科心得集》(高锦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吴谦等)、《中医外科学》(朱仁康)。
3、儿科系列《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小儿病源方论》(陈文中)、《儿科痘疹方论》(陈文中)、《活幼心书》(曾士荣)、《幼科发挥》(万全)、《幼幼集成》(陈飞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汪受传)。
4、针灸科系列《针灸甲乙经》(皇甫谧)、《针灸聚英》(高武)、《针灸大成》(杨继洲)。
三、其他书目
《素问集注》(张隐罨)、《素问注释汇粹》(程士德)、《灵枢经注证发微》(马莳)、《灵枢经白话解》(陈璧琉、郑卓人)、《伤寒来苏集》(柯琴)、《伤寒论条析》(李荫岚)、《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金匮要略释义》(黄树曾)、《难经》、《古今医案按》(俞震)、《本草备要》(汪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等)、《景岳全书》(张介宾)、《素问玄机原病式》(刘完素)、《脾胃论》(李杲)、《儒门事亲》(张从正)、《丹溪心法》(朱震亨)、《医贯》(赵养葵)、《理虚元鉴》(汪绮石)、《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石室秘录》(陈士铎)、《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类证治裁》(林佩琴)、•《医林改错》(王清任)、《血证论》(唐宗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