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12月联考作文讲评(附:立意参考及范文点评)

合集下载

山东中学联盟2020级高三十二月百校大联考语文作文范文

山东中学联盟2020级高三十二月百校大联考语文作文范文

山东中学联盟2020级高三十二月百
校大联考语文作文范文
从绘画中感受生活的真谛
从古代起,绘画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人们常常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对
生活、社会、历史等不同方面的见解。

它被誉为“一切艺术之母”,可以更好地展示出真实
的生活场景,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感受生活的真谛。

绘画可以展示出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一面。

它们可以将美好的景色描绘出来,令人流连忘返,也可以捕捉到更朴素的生活细节,让人深深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绘画中的抽象与具象交织
在一起,让我们意识到生活的复杂性,加深对生活真实面貌的理解。

此外,绘画还可以让我们更直接地感受到生活真实的美好。

它可以带给我们一种深刻的体验,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能够通过它来认识自己的内心,与生活的真谛更加接近,甚至超越自我。

绘画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受。

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同时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最深刻的情感。

通过绘画,人们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生活观,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绘画是一种能够直接表达人们内心真实情感的艺术形式,它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欣赏,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真谛吧!
绘画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反映,它不仅能把真实的生活描绘出来,也能向我们展示生活的真谛,让我们通过它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真谛。

【最新试题】新高考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试题】新高考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试题】新高考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韧性城市”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

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在当前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

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近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韧性”等相关表述。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莫测的风险和挑战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一方面,突发疫情的出现,给当下城市空间的定义与使用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

历史上,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并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其演进。

疫情期间,城市服务与供给模式发生了全面线上化转变,城市居住、就业、游憩与交通等空间的功能形态与使用模式均面临重新定义。

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空间的正常运维使用起关键性作用,实质地支持了政府和城市的正常运行、社区层面的管理、个人层面的适应性生活与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一系列泛智慧城市技术的检验。

其最终为各级治理者的高效精准治理、医疗工作者的药物研发和病情诊断、公司企业的远程运维以及公众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大幅减少了城市各方面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平灾结合下城市空间的弹性与健康使用、脆弱地区或人群的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空间)的韧性。

2024届湖北十一校高三12月联考作文“疏与密”讲评课件

2024届湖北十一校高三12月联考作文“疏与密”讲评课件
审题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此题不应只是关注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 域的延伸,何时应“疏”何时应“密”,也是材料的要义。学生 应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提炼出生活中的道理:如何正确应对复 杂繁多的事项?在哪些事上需要慎重、倾注更多精力?在哪些事上 可以些许留白、放松,以达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效果?
审题指导
作文真题
二、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类作文题,介绍了中国书法的“疏密”艺术。 材料共三个层次: 第一层:首句点出“疏密有致”的布局与书法之美密不可分。 强调是“内在美”。“内在美”就可以理解为精神美、意境美等 更深层次的解读。 第二层:中间两句解释了核心概念——“疏”与“密”,并提 出观点,只有在不同的情况中合适地选择“疏”或“密”,达到 一种错落有致的状态,才能有好的艺术表现力。
优秀范文
疏处留白,无之以为用,体现退守的智慧,让人生充满无限的 可能性。人生亦有留白处,留白是“至人无己,圣人无功,圣人无 名”的超脱。昔者春秋范蠡,辅助越王,灭吴雪耻,成就霸业,然 后急流勇退,改名换姓,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经商致富,三散 家财,不求功名而流芳后世;后有南梁陶弘景,诗拒武帝,隐居 深山,读书研道,书画棋琴,精通医术,武帝萧衍,每遇大事, 虚心请教,故称“山中宰相”。留白是人生最难得的心态,十余亩 方宅,八九间草屋,足以安身;桃李楡柳,苔痕草色,足以养眼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足以怡情;调素琴,阅金经,足以 安神。疏处彰显人生的自由,体现“无”的哲思。
2024届湖北十一校高三12月联考作文“疏与 密”讲评课件
一、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疏密有致”的布局与草书之美息息相关,是草书内在美学本 质之一。书法家根据汉字的笔画结构,在草书创作中恰当安排疏 密关系,达到“疏”处可跑马、“密”处不透风的效果。只有在 当“疏”处留白、简要,当“密”处紧凑、繁复,才能使草书作 品具有奇妙的视觉张力与表现力。书法如此,万事亦然。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生奇。 ——张择端 2.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明•田歆 3.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清代•邓石如 4.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 ——苏轼 5.密处几欲塞满天地,而疏处则又极空旷。 ——清代梁廷楠《藤花亭书画跋》 6.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林语堂

12校联考作文讲评

12校联考作文讲评

铜墙铁壁,,抱怨一句“我好辛苦”,那么他又 怎能感恩一束阳光带来的希望?他又怎能成为种 族平等的彩虹之国的缔造者。(三小例子) 假如面对不幸不停地抱怨,那么将是怎样的 哀痛者?正因为他们心怀感恩,正因为境,成功才会向他们招手,幸福才会走向他 们。(集体分析,探究原因法) 如果屈原不曾抱怨“举世混浊”“众人皆醉” 或许他能唤醒沉醉的众人,或许他会造就一个伟 大的时代。落红亦是有情物,历史没有如果,在 世人看来,屈原哀痛的走了,尽管他留下了爱国 主义精神让人们缅怀。(反例)
在努力奋斗中前行,最终收获成功。 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从全新视角出 发,用感恩与阳光的心态达到成功的高度。
第二种思路:以一个大词为中心, 从两个小层次议论。
12校联考作文讲评
最佳立意: 1、少些抱怨,多些感恩。 2、笑对苦与累 3、心态的意义 偏颇的立意 1、苦中的欢乐(仅仅停留在辛苦层面) 2、体谅别人,成就自己。 3、换位思考,从对方角度想问题。 4、成功 5、谈抱怨或感恩一方面 6、感恩逆境、顺境、对手
哀痛者抱怨,幸福者感恩 人生在世,顺境几何?抱怨一句“我好辛 苦”,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光阴似水,岁月蹉 跎,感恩一声“辛苦你了”,这又是何等的幸 福者。(开头入题简洁,扣材料)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抱怨会让 我们哀痛,感恩则会使我们幸福。停止抱怨, 心怀感恩,因为生命之上亦有风景。(释题) 假如苏轼面对人心险恶的官场抱怨一句 “我好辛苦”,那么他又怎能感恩自然的美好? 他又怎能泛舟赤壁,洒脱自由?假如邓小平面 对三起三落,抱怨一句“我好辛苦”,那么他 又怎能感恩他人的支持?他又怎能成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革命先行者?假如曼德拉面对
莫抱怨“人生如逆旅”,请高呼“天生我 材必有用”的自信;莫抱怨“人生无再少”, 请感恩“门前流水尚能西”的风景,因为生命 之上亦有风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时代 怎么变化,抱怨的永远是哀痛者,幸福的永远 是懂得感恩的人。(结尾不对付,注意语言美)

湖北八校12月联考作文指导以及范文导写

湖北八校12月联考作文指导以及范文导写

湖北八校12月联考作文指导以及范文导写【经典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音乐中储藏着如斯悦耳的催人奋进的力气。

——弥尔顿音乐永远是我灵魂的伊甸园。

——叶文玲音乐教育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柏拉图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音乐中美的旋律、变化的节奏,对人的精神、情操的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力量。

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域不同,风格不同;时代不同,主题不同。

但相同的是人们对音乐深深的热爱。

综合以上材料,请根据你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见解。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材料分析并列式多材料作文。

模仿2018年全国三卷三个改革开放时期口号与2019年天津卷作文。

命题创新点:除了三句名言,还有命题人自己编写的评价性语句。

考查点: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审美欣赏与创造。

三则名言的共同特点是音乐。

第一则名言强调音乐的正面作用催人奋进;第二则名言强调对人精神世界的作用,是灵魂的伊甸园;第三则材料强调音乐对教育的作用。

作文分论点可以从这三个角度阐释展开。

怎样处理命题人的评价性语句?提取里面的关键词,可以内嵌到分论点上。

如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催人奋进,这提示考生选材要注意地域广度。

音乐的教育价值主要从宏观角度,也可是加入时间维度,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突出音乐教育国民的作用。

这个要写出高度,从爱国角度,写出层次感。

热爱音乐,则是贯穿全文的。

怎样展开联想,使用素材?必须对素材分门别类,必须对素材深加工。

搜索教材有关素材。

例如有关音乐内容的教材素材:《短歌行》曹操用音乐欢迎人才,渴盼天下一统;《荆轲刺秦王》荆轲慷慨悲歌,英勇无畏;《琵琶行》琵琶女演奏,抚慰心灵。

搜索社会热点素材。

2019年有两首歌曲广为流传,《我和我的祖国》唱出了公民与祖国共命运的关系;《七子之歌》,唱出了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中国收复香港澳门的民族自豪感。

湖北11校12月联考作文汇编

湖北11校12月联考作文汇编

湖北11校12月联考作文汇编:一线名师下水范文+考场学生优秀习作作文原题【湖北省名校十一校联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错误;十六岁科试及第;任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鸡,写《檄英王斗鸡文》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事态”而免官;后私杀官奴,再次被贬;滕王阁盛会上,他一挥而就,成就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老师还介绍了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

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

他们纷纷发言,有人说,才高致远;有人说,行稳致远;有人说,经历风雨,才能致远……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下水文涵养格局,砥砺德行,行稳致远同学们:大家好!臧否人物快意事,知古鉴今后世师。

很高兴有机会表达我的观点,我发言的题目是《涵养格局,砥砺德行,行稳致远》。

王勃天才卓绝,但命途多舛。

与其说是怀才不遇,倒不如说是自身器识不够大、德行浮躁浅露使然。

一个人的器识、德行决定其格局,而格局往往决定了结局。

王勃颖悟非常,如此天纵英才,我们完全可以预测他日后的“标配人生”:或是像陈琳一样,一纸檄文,可抵百万雄兵;或是像韩文公一样,文以载道,振八代之衰;或是像范仲淹一样,忧乐二字关情,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或是像同样夙慧的司马光一样,宁静致远,沉潜治学。

王勃凭着满腹才学,也可像圣贤一样经天纬地,经国济世。

湖北八校联考作文讲评

湖北八校联考作文讲评

根据上述材料,请拟一标题。
请同学们圈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12月八校联考作文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 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与同学、室友很难相处。无奈之 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 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 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 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 是合理的、正当的”。 你可能也有过或将要面对这样的困惑,请结合上述 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要求:文体自选,标题 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题目尽量富有文采(意蕴)
二、靓出结构魅力——首尾扣题 凤头、豹尾、猪肚是为优秀作文的 典范。“凤头”言其美丽;“猪肚”言 其内容丰富;“豹尾”言其意味深长。 一味华丽却不能扣题,一味意味深长却 与文章中心无补,那是画蛇添足。好的 头尾必紧扣中心论题,不能游离。
例1:海纳百川,接纳滴水成就无垠汪洋;蚌纳 沙石,接纳石子成就耀人光影,生活中的明枪暗 箭,会击碎你防身的外壳,但也因此造就了阳光 倾落的裂缝,那么不妨学会宽容,以歌还痛,上 善若水,渡人渡己。 ——三(4)班 杨雯娴
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作文。 成千上万的蜂儿携带着它们的尖刺气势汹汹地 杀来。可漫山遍野的植物却绽开了它们的“笑 脸”——用一簇簇娇艳的鲜花来迎接这些不速之客。 结果,一副和谐、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出现了: 蜂儿在植物间忙忙碌碌,替它们采花授粉,而植物 又提供芳香的花蕊,让辛勤的蜂儿酿蜜。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作文。自选 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4学年湖北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湖北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湖北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感物兴情”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站在美学的立场,我将之归为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另一种类型是“托物寓情”。

“感物兴情”是一种物在情先的感发方式,即作家受外在事物的感发产生创作冲动,创作的过程是情感自由自然呈现的过程。

这种感发方式,不同于“托物寓情”的寄托方式。

“托物寓惰”是先有情,然后寻求外物去寄托,创作的过程是情感的刻意寄寓过程。

“感物兴情”是先感物,后兴情。

情感的产生是“物”感发的结果,然后再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就说明“感物兴情”是自然、自由的创作过程,是“物”对情感的自然引发。

在这种情形下,文学艺术创作完全成为一种自然、自由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审美的纯粹性。

这个“物”可以是自然景物,也可以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说:“原夫登高之旨,益睹物兴情。

"(《文心雕龙》)这是针对“登高而赋”的辞赋创作行为。

这里的“赌物兴情”就是“感物兴情”。

“情以物兴”是说情感由“物”感发而产生:“物以情观”是说“物”感发情感之后作家再以情感的态度去重新审视“物”,“物”成为具有丰富审美意蕴的艺术意境和意象,从而完成了艺术意境和意象的创造,在“感物兴情”的过程中,因为有感而发,语言会更加自然、工巧,而思想情感的表达也会更加明晰、高雅,实现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完关融合。

“感物兴情”告诉作家的是,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做到自然、自由地感物。

思想情感的表达过程是一个艺术化和审美化的过程,其最高的境界就是自然、自由,亦即思想情悉的呈现是自然的,不存在任何刀斧之痕。

这其中暗含着对作家个人的很多要求,如艺术素养、审美修养、思想境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12月联考作文讲评(附:立意参考及范文点评)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⑴1917年1月,蔡元培主持北大校务后,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体育,被排在“德育、知育、美育”的前面。

他曾对学生提出殷切期望,要有“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这是他认为现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⑵2020年10月16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宣布中考体育逐年增加分值,直至与语数外同分值,引发广泛关注。

云南省率先公布征求意见稿,体育考试将按照满分100分计入中考成绩。

⑶中考体育分值提高的消息一出,多地培训机构便精心包装,推出了“完美”的体育训练计划,宣称“保证”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

“要不要再报个补习班”也成了一些家长的担忧。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这是多则事实材料作文。

第一则用蔡元培的话强调体育对现代学生很重要;第二则国家也重视体育,并在中考中制定政策来落实;第三则针对中考制定的政策,社会上采取的一些错误行动。

三则材料的共性特征是要重视体育对塑造完全人格的作用,重视体育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临时突击。

按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属于互补叠加型,考生可以就此材料二、三作为主要立意方向写成批判性的时评作文,将第一则作论据使用。

也可以按一般材
料作文来写,不过论据要突出现实特征,对第三则材料的现象作出批判。

当然,最好是综合论述三则材料,谈体育对塑造完全人格的作用,重视体育要循序渐进。

作文起评分45;只谈其中一则材料,说理透彻,内容丰富,起评分42;内容杂乱,中心不明,立意偏颇,不能超过40。

严重跑题的,不能超过36。

【佳作展示】
好经别念歪,别让体育考试成为应试教育!
刘星语
随着今年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宣布中考体育逐年增加分值,甚至与语数外同分值,各地也加强了体育这门功课的重视。

响应国家号召本没有错,但有些地方对国家的政策解读错误,出现了培训机构推出“完美”的体育训练计划的情况,这就违背了国家出台此政策的初心——真正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对此,我想说“好经别念歪”,别让体育考试成为应试教育!
事实上,体育中考在很早之前就已推行,但鉴于其分值不高,考查项目相对单一,且相关考试程序并不公平正当。

初三中考前训练中考体育项目,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练什么的现象,早已十分普遍,甚至部分管控不严的学校出现了立定跳远3分写成5分、800米写成1000米跑步、6分写成10分的情况,这样的体育考试,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求及格,甚至将不及格变为及格,如何真正符合国家出台这一政策的初心——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呢?
1917年1月,蔡元培在主持北大校务后,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而体育被排在“德育、智育、美育”的前面,他还对学生提出殷切期望:“要有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

”不仅如此,国家也倡导要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真正的有好品德、好知识储备、好的身体素质、好的艺术才能并有劳动精神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做贡献。

毛主席也曾说过:“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也将生
命健康权定为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由此可见健康对人民的重要性,而加强体育锻炼则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最重要途径。

没有健康的身体,拿什么来学习和工作呢?因此,落实好体育教育,真正让体育考试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做保障至关重要。

令人欣慰并感到幸运的是,在一个农村学校,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体育老师毕首金坚持37年为学生手工制作体育器材,且原材料来自废旧的篮球以及垃圾,毕首金老师甚至还用枯死的树木做了一个巨型弹弓,可以同时锻炼到腿、手臂、腰等各个身体部位,同学们也都十分期盼着上毕老师的体育课,在毕老师的课上,孩子们洋溢着笑脸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这才是准备体育考试最美的样子。

约翰・邓恩说:“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如若只是形式主义的体育考试,那么为我们身体素质而鸣的丧钟终会响起。

狄德罗如是言:“任何事情都敌不过真实。

”只有脚踏实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提高身体素质。

“好经别念歪”,别让体育考试成为应试教育!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56分的考场高分作文,该生审题准确,标题新颖,行文采用时评写法,先是针砭时弊,强调培训机构急功近利,违背国家政策初心,类似体育补习班要不得;接着围绕中心论点现身说法,并联系材料一、二,结合生命健康权强调重视体育的重要意义;之后再列举近期“新闻周刊”中毕首金老师的鲜活素材,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很好的说服力;最后引用贴切自然,回扣标题,内容较为丰富,说理深刻透辟。

拓展延伸,同类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省将中考体育上调至100分,用以提高体育课地位,让自觉锻炼成为孩子生活习惯,引导学校、家庭和孩子重视体育;得了一片好之声。

但也有反对之声,认为体育分值增加,会导致学生和家长把劲用在“挣分”上而非发展体育兴趣与
体育技能上;已有家长在打听“哪有培训班”,要给孩子报名“补体育”;在以往中考体测中,搞突击走过场、弄虚作假、冒名替考时有发生,甚至还有考生使用兴奋剂事件。

某报对此专门开辟专栏,就此事展开讨论,请你请结合材料容,在中考考生、体育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文章投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欣赏】
提倡体育100分,也需未雨绸缪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对于将中考体育上调至100分这件事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该做法其提高体育课地位的用意明显,就是要引导学校、家庭和孩子重视体育。

身体素质是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重视体育,对孩子健康全面成长极具意义。

该省的做法,并非矫枉过正,而是让体育回归“主位”。

但当我们在为体育课“麻雀变凤凰”点赞叫好的同时,也需防止两种“过犹不及”。

谨防过度“应试化”。

近年来,中考体测中,拉关系走后门、搞突击走过场、弄虚作假、冒名替考时有发生,甚至还有考生使用兴奋剂事件。

这些乱象使体育考试陷入了非正常“应激状态”,是体育过度“应试化”所致。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随着体育分值增加,学校与家长重视程度亳无疑问会提升,但也很有可能会把劲用在“挣分”上,而非发展体育兴趣与体育技能上。

谨防“减负”变“增负”。

该省新政出台不久,已有家长在打听“哪有培训班”,要给孩子报名“补体育”。

鼓励孩子多锻炼,如以兴趣为导向,本是减负之举。

但现实往往是,面对考重点高中的“考试指挥棒”,基本是“考什么,补什么”,家长想的是如何通过“加码”“加练”多拿分,而罔顾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重视体育教育、提高体育课地位本是好事,应大力提倡,但需要端正体育教育宗旨,立足“健康第一”的出发点,站稳“让自觉锻炼成为孩子生活习惯”的落脚点,把分数细化到平时体测、体育课出勤率、一小时锻炼和体育技能的掌握中。

只有科学合理考核,才能真正体现这项改革的应有之义。

体育100分能否严格把关,需要教育系统从重视体育课作用、提升体育课质量、增强体育师资、优化考核机制、堵住人为操作漏洞等方面着力。

同样,上好体育课也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要做好强身健体表率,放下电子产品,多陪孩子锻炼;政府和教育系统也要解决好场地、安全、配套措施等问题,为高质量体育课做好保障。

可以预见,提高中考体育分将成趋势,而体育100分该如何科学推进,值得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