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考试试题(含答案)
(整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全册.

单元综合测试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和“爱”构筑的理想王国——读《边城》沈从文先生的名作《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
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
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好,那么俊,都爱上了翠翠。
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动了情。
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
故事结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
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所为。
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
”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
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自然更美。
“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
”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
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忠厚善良的老祖父,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
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忠于职守,寂寞地守着渡船。
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
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老船工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美”。
边城中的人都那么美,慷慨好义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鲁人版必修5

模块综合检测(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湮.没(yān)笑靥.(yè) 婀.娜(ē) 解.甲归田(xiè)B.譬.如(pì) 窥伺.(sì) 凛.然(lǐn) 蜗.角虚名(wō)C.余荫.(yìn) 跛.脚(pǒ) 皱褶.(zhě) 摇摇欲坠.(zhuì)D.殓衾.(qīn) 绮.丽(qǐ) 蝙.蝠(piān) 汹涌澎湃.(pài)思路解析:A项,“解”应读“jiě”,C项,“跛”应读“bǒ”,D项,“蝙”应读“biān”。
答案:B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冗烦凭吊心急如焚安之若素B.崔嵬鱼凫沸沸扬扬义愤填膺C.蛊惑寥阔风烛残年战功赫赫D.狼藉镣铐做客他乡众望所归思路解析:A项,“冗烦”应为“冗繁”;C项,“寥阔”应为“寥廓”;D项,“做客他乡”应为“作客他乡”。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部队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陆续涌现出许多部优秀作品,如:《突出重围》《历史的天空》《亮剑》《士兵突击》等,几乎一两年就有一个热点。
B.24日,500多名居民乘坐海岸警卫队一艘舰船撤离延坪岛,抵达仁川,2 000箱救灾物资则由两舰船承载,运往延坪岛。
C.“双汇发展”于11月29日复牌后,股价从6天前的50.48元,一路飙升到昨天的87.67元!这种状况要延续到何时?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问题?D.郑天玮(她在《日出》中饰演的陈白露被誉为经典)不仅戏演得好,还成为北京人艺的专业编剧,由她创作的《古玩》曾连演了100多场。
思路解析:A项,去掉冒号;B项,“抵达仁川”后面用分号;D项,括号应在“戏演得好”之后。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英勇的中国军民,攻克了堰塞体方量巨大、结构复杂、水下作业和淤泥软基施工等前所未有的难题,让狼奔豕突....的白龙江水终于按照人们的意愿流向所归。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伎(jì)俩孝悌(tì) 碑碣(jiē) 噤(jìn)假设寒蝉B、歼(jiān)灭果脯(fǔ) 回溯(shù) 休戚(qī)与共C、提(dī)防哂(shěn)笑伺(sì)机悄(qiǎo)然无声D、趑(zī)趄刹(chā)那赝(yān)品海市蜃(shèn)楼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防犯曼延枉费心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厮打搏杀一切就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缔造愧叹虎据龙盘文武之道,一张一弛D、消蚀辐射洗耳躬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以下括号里的成语与画线处的熟语不能替换的一项为哪一项A、学外语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
(一曝十寒)B、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强人所难)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D、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全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取其咎)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冲突双方在联合国特使的调解下,经过三天艰辛的谈判,紧张的局势终于得到了缓和。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不管怎样说,惟我独尊和妄自菲薄都是要不得的,狂妄和自卑貌似两极对立,深层心理却颇为一致。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5、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基础题)

模块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
人诞生后,各种细菌便相继进到人体内,成为人体的终生伴侣。
须知,人体自身的细胞有百万亿个,而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是人体细胞的10倍。
不要认为外来的生物是“异己”,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正常微生物群与免疫和代谢在人体内遗传基因的控制下,构成了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
它们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药理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的过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集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
一为化学屏障。
正常菌群代谢的产物乙酸、丙酸等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抗拒致病菌的入侵及伤害。
二是生物屏障。
生活在黏膜或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可形成一个具有个体特异性的生物膜样结构,菌群之间互相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黏膜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过路菌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长繁殖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是不能离开细菌的。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诸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微生态失调。
人们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不合理地使用现代化的检查,这些都会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
特别是抗生素的狂轰滥炸,把细菌杀死了,旧病未除,新病又起,令医生头痛,患者遭殃。
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吃菌之说,研制了微生态调节剂——益生素。
生病后,让细菌治疗,这是当今的崭新疗法。
“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时代,也是益生素的时代。
”这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魏曦教授1981年说的。
1.“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句中“它们”指代的是()A.人体自身的细胞B.人体中的各种细胞C.微生物细胞D.正常微生物群解析:从第二段内容得知“它们”是相对于“人体自身细胞”而言的,也就是被称为“外来的生物”的人体自身细胞携带的微生物细胞。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必修五模块考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 A2. C 3.C(“起用”是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而“启用”是开始使用;“起用”只能用于人,而“启用”则适用范围较宽,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
原句中是说“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开始”用,自然应选用“启用”了。
“体味”是仔细体会,“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
两词中有不同的语素“味”和“验”,“味”有品味之意,从搭配对象来看,“酸甜苦辣”应搭配“体味”了。
“侧目”的意思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是贬义词。
而“刮目”是说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褒义词。
本句是说父亲虽然不是出身于科班,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令专业人士怎样,自然是“刮目”相看了。
)4 B(A. 义形于色:指义愤之气显露在脸上。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B. 千疮百孔....: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严重。
C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此处与语境不合。
>D.下车伊始:旧指新官刚到任。
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5.D(A项“轿车”与“接轨”搭配不当;B项有歧义,谁在座位上不明确;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庆放在“中方教练”前面。
)二、(每小题3分,共10分)6. D寻:不久7. C意动,其余为名词作状语。
8. A连词,其余为介词。
9. D 就盼望庄稼成熟的时候,就辞官回乡。
10. B陶渊明做彭泽令,不是为了“有酒可饮”11.翻译:略(10分)四、诗歌鉴赏(10分)12、(1)醉翁宋代(2)①诗人在词中着力渲染了妻子对夫君思念的愁苦之情②作者由分别---远别---无音信---夜闻风竹---寻梦不成---灯又烬,自外及内、从现实到幻想又回到现实,使用“风吹竹”“灯又烬”借景抒情,一层层将愁苦之情渲染得深刻、凄绝。
13.默写(每空一分)略五、(20分)14. 修改不好,因为“读”字有“领略大海所蕴含的哲理”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有密切联系。
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测试卷全套 (含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

必修五第一单元测试一、基础知识 (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赍.(j ī)发 迤.逦(l ǐ ) 仓廒.(áo ) 孤僻.(p ì) B.辖.(qi á)制 怂.(s ǒng )恿 酒馔.(zhu àn ) 吃荤.(h ūn ) C.伶‧(l íng )俐 碾轧‧(y à) 嘟囔‧(nang ) 窸窸窣‧(z ū)窣D.皱褶.(zh ě) 娇嗔.(zh ēn ) 吮.(sh ǔn )吸 战战兢兢..(j īng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玷辱 沾染 拈轻怕重 缝补 船篷 篷荜生辉B.讥梢 消失 静悄悄 交头接耳 六神无主 战战兢兢C.稍稍 树梢 度日如年 渡船 谙熟 黯然神伤D.皱褶 熠熠 光怪陆离 嗔怪 慎重 嗔目结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足足十五年。
(2)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 的对象。
(3)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小脸上的眼镜, 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A.辖制 嘲笑 制服B.管制 嘲笑 降服C.辖制 取笑 降服D.管制 取笑 制服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B.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由于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C.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D.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解放思想也不会一劳永逸。
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二、课内阅读(24分,每小题3分)(一)“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密哈益•沙维奇。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单元质量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岭南,历史上是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范围包括了我国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的大部分以及越南北部。
五岭之名,最早起于秦。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云:“(秦)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
”今人多把“五岭”解释为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五座山的总称。
不过,历史上有人认为,五岭并非专指五座山的名称,而是指五条入岭的通道。
五岭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区交界处,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岭南地区属于古代‘五服’之‘荒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恩维说,古代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
《荀子·正论篇》云:“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岭南负山临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历史上曾长期阻碍了该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在古人的政治地理观念里,岭南给人以边远、偏僻、贫穷、蛮荒的印象。
王风未被,春风不度,所以唐杜佑在《通典》中说:“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之前是为荒服。
”明确指出岭南远离政治中心、经济落后。
唐宋之际,岭南是当局安置流人谪宦的聚居地,据统计,两《唐书》所载唐朝有名有姓且有具体贬谪地者共211人,个中岭南道就有138人,约占贬谪总人数的65%,别的载有人名无具体地名或有地名无具体人名的岭南谪宦还有200人摆布。
而宋代全部岭南地域的谪宦,仅见于史籍者,即有400多人,湮没无考者,则更是不计其数。
柳宗元《舍弟宗一》诗曰:“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二十年。
”在贺州学院文明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侯艳看来,“一身去国”是被社会文明主流扬弃和政治追求失败后的无限悲怨,“万死投荒”之“荒”无疑是唐宋文人关于贬所“岭南”的团体印象,此乃天文印象、历史印象与现实印象叠加的产物。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优化练习:模块综合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x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截然不同的美郑也夫①人类用“美”来形容的对象过于宽泛,稍加深入思考就会发觉,宽得有些离谱。
人类,不仅中国人如此,其他诸多民族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如此。
人、物、景观,统统可以用“美”来形容,其实它们完全不是同一品性的东西。
一个美女可以唤起男人的渴慕。
一朵鲜花、一块宝石、日出东海、月挂中天,也可以唤起人们的某种情愫,但那是同异性的作用完全不同的情绪。
就是说,它们各自的性质不同,它们是作用于人的不同的感官系统的。
②为什么一个“美”字会和十个百个对象挂钩,用以表达不同感官上的良好评价?我的猜测是,这些感觉是最原始的、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最难忘的。
语言一产生,人类就急不可待地要用尚不充分的词汇来表达这些感受。
于是,“美”以一当十。
这种语言习惯一旦定型,就难以更改了。
在日益完善的语言中,固然逐渐增添了作为“专用钥匙”的词汇,但“美”成了几把“万能钥匙”中的一把。
③我确实以为“美”所指的人与物完全不是一回事。
它们能够走到一起,只是因为祖先用一个词汇概括它们。
它们纠缠在一起太久了,乃至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所以,即使不是一回事,也仍然有比较美人与美物的必要性。
④我以为,无论是看待人还是物,在审美上都有一个通则:稀缺是美的要素之一。
既然是“之一”,就是说,稀缺不是美的充分条件,却是它的必要条件。
再好的东西,泛滥了,就不美了。
稀缺了,才有冲击力。
工业的本质是什么?是物品的复制。
只要有需求,任何物品都可以大量复制。
美的物品被大量复制,遂使这种物品难于保持其审美上的地位。
而美人不能复制,固可以保持其稀缺,稳定人们对人之体貌的审美。
⑤物的崇拜从来是与富贵、炫耀和时尚密切关联的。
大家都拥有此物,它就不再是富贵的象征,不可以用来炫耀了。
时尚的性质在于,一方面,它被人们追求;另一方面,不可以席卷过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