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要点)
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

电视小品,短剧
• 1988年10月,中央电视台对电视剧的规格 和长度进行规范化,电视短剧长度为30分 钟的短电视剧,电视小品长度为15分钟, 而一般看法则是将长度(只单集长度)少 于30分钟的电视剧都统称为电视短剧,国 内播出的电视短剧许多长度都在10分钟左 右。
电视小品与电视短剧的区别
电视短剧 电视小品
能够比较全面的运用戏剧 重点不在叙事和塑造人物 元素进行叙事,有完整的 形象,更注重意境的传达 情节结构,重视人物形象 和生活哲理的阐明。 的塑造。
总之电视剧还是剧,故而注重故事情节,电视小品 尚未完全构成“剧”的小品,故而租用意境的表现
电视单本剧
• 单本剧,主要是指矛盾集中,首尾连贯, 结构完整,单独成戏,可一次性播完的电 视剧样式。标准的单本剧时间长度为五十 分钟左右,其容量,结构与短篇小说相当。
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
• 中国电视诞生于大跃进时代,在很差的条件中艰 难的成长,在文化大革命中,电视事业受挫。70 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大步前进的中国电视在客 观情势与主观觉悟的双重推动下开始谋求独立发 展。8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全面崛起,90年代, 电视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奋起直追,赢得观众的青 睐。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民主化和个性化的 程度使电视观众有了自主选择信息的分类,实现 了节目的多频道,多种类的局面,节目变得多样 化。使得观众有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更具有对信 息的选择进行主动判断和反省的能力
电视单本剧
• 在电视剧发展史上,单本剧开电视剧的发 展的先河,是最早出现的种类。从世界上 第一部的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诞生起, 一直到五六十年代,单本剧在所有电视剧 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单本剧是几种电视 剧题材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电视的发展 过程和探寻电视艺术规律方面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好人燕居谦)
电视艺术发展史.pptx

《偷自行车的人》 《广岛之恋》
《卡里加里博士》 《莉莉玛莲》
《马路天使》
《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城之春》
《青春之歌》
《城南旧事》
《喜宴》
《老井》
《芙蓉镇》
如何提高影视评论的写作水平:
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了解一些批评流派和读解方法。 加强评论写作的练习与实践。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0. 8.1320.8.13Thursday, August 13, 2020
电视剧的基本模式:一条主线,两三个景, 四五个人物,七八场戏,60分钟,200个镜头。 以内景为主,以近景为主。
2、停滞时期(1966—1976) 3、复苏时期(1976—1979) 4、发展时期(1980—)
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的迅速发展:
综艺节目 电视风光片 电视专题片
第四编 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
电视艺术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电视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
1、黑白电视阶段 2、彩色电视阶段 3、多路传播电视阶段 4、卫星传播电视阶段
电视剧艺术的发展轨迹:
转播戏剧阶段 直播电视剧阶段 实景录制阶段 内外景结合阶段
电视剧的观赏特征:
屏幕小 随意性 群众性
电视剧的艺术特征:
电视剧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电视剧是以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要题材的艺术。 电视剧是以精心设计情节为主要手段的艺术。
影视评论的意义与作用:
1、对影视作品观赏者的意义与作用 2、对影视创作者的意义和作用 3、对影视文化导向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学习写作影视评论:
电视艺术——电视剧

电视剧•第一节: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四十年的历程,回顾历史,探索电视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电视剧观念的变化和演进过程,从中寻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电视剧艺术更好的发展,这不是无意义的。
电视剧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那么它就必然有自己的内在的发展规律,有它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发展轨迹。
概括起来,它大体经历了:“直播电视剧”时期、“电视单本剧”时期、“电视连续剧”的产生、多种电视剧并存的时期。
一、“直播电视剧”时期-电视剧观念的产生1958年,我国开始组建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
为了丰富电视屏幕的文艺节目,开始在演播室直播“电视小戏”。
所谓“直播”,就是指演员表演,电视传播,观众收看同时进行。
我国第一部直播的“电视小戏”为《一口菜饼子》,这是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该时期电视剧的特定的概念:电视剧指在演播室里的戏剧,经过多机拍摄、镜头分切的艺术处理,运用电子传播手段,通过电视屏幕,传达给观众的特定的艺术样式。
从1958年到1966年,在长达八年的直播电视剧时期,共播出电视剧近百部。
这一时期电视剧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它具有时效性,及时的反映社会生活动态和党的方针、政策;第二它的纪实性,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
应该说,“直播电视剧”使本来意义的电视剧,这一新的艺术观念,有着强烈、鲜明的局限性。
我们甚至可以说:电视剧这一观念,是属于“电视小戏”的。
当然,直播电视剧,又绝不同于舞台剧的实况转播。
它已经显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的最初端倪。
所以,我们称之为电视剧观念的诞生。
二、“电视单本剧”时期-电视剧观念的嬗变1976年,经历了十年浩劫后,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978年-1982年,我国开始恢复电视剧制作和生产。
这一时期,由于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的巨大变化,电视剧观念也产生了质的嬗变。
此时,电视屏幕上播出的电视剧,主要是依据电影模式拍摄的“电视单本剧”。
1978年5月2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单本剧《三家亲》,该剧以农村生活为题材。
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史仲呈祥章节目录第一章中国电视剧史的理论平台与分期第一节电视剧的概念一、电视剧的定义与非定义二、电视剧是讲故事的艺术三、故事的属性第二节电视剧史的概念一、“他山之石”——电视剧史研究现状及述评二、电视剧史与电视剧批评的一致性三、电视剧史的研究标准四、电视剧史的研究对象五、电视剧史的研究方法六、电视剧史的研究思路第三节国产电视剧的发展道路与历史轨迹一、“一波三折”——国产电视剧的发展道路二、“驼峰形”——国产电视剧的历史轨迹第二章中国电视剧导演艺术史论第一节中国电视剧导演艺术的审美特征一、电视剧创作艺术的融合性二、电视剧创作技能的综合性三、电视剧创作手法的延展性第二节中国电视剧导演的流派与风格一、电视剧导演艺术的起步时期(1958年—1976年)二、电视剧导演艺术的复苏与勃兴期(1976年—20世纪末)三、电视剧导演艺术的创新期(2001年至今)第三节导演风格的形成机制一、导演主体意识的形成二、导演风格与主体意识的关系辨析第三章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史论第一节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历史流变一、新旧对比中的未来展望(20世纪80年代初期)二、改革阵痛与矛盾呈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三、边缘状态下的挣扎与守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世纪初期)四、重获生机: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时代召唤下的复苏第二节农村题材电视剧文化视角的迁移与文化转型期的文化策略一、文化观照视角的迁移:从单一的政治视角到多元的文化审视二、文化转型期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文化策略第三节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一、农村题材电视剧面临的发展桎梏二、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动力三、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方向第四节结语第四章中国城市题材电视剧发展史论第一节中国城市题材电视剧创作流变一、初探期(1980年—1990年)二、成熟期(1991年—1999年)三、转型期(2000年至今)第二节当代电视剧中的城市景观一、城市文化形象的核心要素二、电视剧呈现城市形象的路径选择第三节城市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取向一、日常生活的世俗化建构二、欲望追逐中的价值迷失三、都市民间精神的温情表达第四节城市题材电视剧的问题与出路一、城市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困境二、城市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发展之路第五章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史论第一节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梳理一、早期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二、新时期以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及转向三、“历史的人”与“人的历史”第二节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现实语境与艺术真实系统一、历史文本与历史观念二、历史与现代意识的双重观照三、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艺术真实系统第六章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发展史论第一节“名实”之间:军事/军旅题材电视剧概念考辨与正名一、军事文学研究视野中的军事/军旅题材电视剧二、军事/军旅题材之于电视剧三、军事题材电视剧类型划分第二节军事题材电视剧历史流变一、前史:直播“文革”时期军事题材电视剧(1958年—1978年)二、萌生:新时期军事题材电视剧(1978年—1989年)三、发展:20世纪90年代军事题材电视剧(1990年—1999年)四、浪潮:新世纪军事题材电视剧(2000年至今)第七章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史论第一节前言第二节家庭伦理剧发展初期(1980年—1995年)一、传统伦理文化的变革酝酿二、伦理道德的通俗化解读第三节家庭伦理剧发展的成熟时期(1996年—2005年)一、“中国式”伦理和道德二、“私”与“德”的探讨”三、伦理剧中的爱情与婚姻第四节家庭伦理剧发展进入多元化时期(2006年—2010年)一、永远的道德理想二、质朴地“过日子”三、微妙的“人情与面子”四、情感扭曲的苦情戏五、再婚家庭与老年婚姻六、城乡文化的持续融合七、在媚俗与批判之间第五节结语。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要点)

电视剧:是灵活运用文字、戏剧、电影等多种表现手法,深入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使用电子传播、家庭传播、人际传播各种手段,在当下社会影响最大,收视份额最足的电视节目类型。
1、电视单本剧: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构成,一次把戏演完的电视剧,特点是情节紧凑,人物集中,内容深刻。
2、电视连续剧:分集播出的多部集电视剧。
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每集的内容只是整个剧集的一部分,在结尾留下悬念。
3、电视系列剧:是一种分集播出的多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也会贯穿全剧,但是故事本身不连贯,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上一集下一集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主要特点就是人物统一,背景相同,独立成篇。
电视综艺节目:运用电视技术与与艺术手段制作的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电视文化娱乐节目。
内容上看,涉及戏剧、舞蹈、音乐、杂技、魔术、绘画、故事、相声、小品、游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从形式上看,电视综艺节目一般分为晚会型和栏目型电视专题文艺:第一个限定词“专题“从创作方法和艺术形态的角度使专题文艺节目和综艺类节目区分开来,即专题文艺节目内部诸艺术元素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并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文本。
第二个限定词”文艺“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涵义;形式规定了专题文艺节目发挥的是电视的艺术创作功能而非其纪实传播功能;内容则是说专题艺术节目以音乐、舞蹈、文学、戏剧、摄影等为其构成要素,选取与文化、文艺有关的人和事作为其在创作的题材对象。
电视艺术片:是指遵循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利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多种艺术形态——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兼容在一起,从而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以期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的一中电视艺术样式。
电视文艺专题;围绕着一个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以音乐、舞蹈演出为节目基本构成要素,通过电视的艺术手段和思维方式加以二度创作而形成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借助电子传播手段、在演播室里或户外录制、有两人以上的主持人和嘉宾参与、以语言交流为主要表现方式的电视节目,和其他节目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嘉宾和观众坐在一起自始至终的谈话,用语言交流的内容占节目总量的一半以上。
影视史之电视发展简史(中)

美国
法国
日本
1927年,高柳健次郎实验电视广播成功,1939年,首次进行电视公开发 射接收 1950年,日本广播协会东京实验电视台开始定时实验广播 1952年7月,日本第一座私营电视台日本电视网(NTV)最先获得开办 执照,12月日本广播协会东京电视台获执照开办广播 1957年,43座电视台许可开办,1959年,日本广播协会东京教育电视台 开播 1939年,莫斯科电视台正式开播。1941年苏德战争,苏联电视广播停止 1945年,莫斯科电视台重新开办,1949年6月正式开播。1948年,列宁 格勒电视台重新开播 1949年,苏联首次进行室外电视转播,1934年开始进行彩色电视试验广 播,1956年,莫斯科开办第二套电视节目。1959年,制成磁性录像装置
系列剧
每集都具有不同剧情的完整的故事,有同样的主要人物和场景贯穿起来,人物的性 格往往是固定的,在不同情境中演绎出不同的故事 情节系列剧具有高度灵活性和观众互动性,会根据需要调整未来发展路线,不会受 到人事变动的影响 情景喜剧是系列剧的一种,具有幽默滑稽的娱乐性,以播出时伴随着现场观众(或 后期配音)的笑声为主要外部特征,大部分采取舞台剧的布景方式。情景喜剧有真 人扮演的,也有卡通片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高清电视,1989年开始播出高清电视,2001年主要 城市开始播出数字卫星高清晰度电视 欧洲80年代中期提出高清电视制式,1993年成立DVB数字视频广播项目,1999年 ,卫星电视数字化已接近100%,数字电视频道达到400个 美国高清电视起步较晚,1988年开始提出,1993年几大公司联合研制一种全数字 电视系统方案,和有线、卫星、计算机等媒体系统有互操作性,是美国的高清电 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考研专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版本)

考研专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版本).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第一章中国电视剧艺术定义:电视剧:以电视方式创作的戏剧作品。
这个界定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电视剧是一种戏剧作品,在剧作上是参照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的,包括创作结构,情节推进方式,人物形象设定等方面。
其二,电视剧是一种电视作品,他的创作不同于舞台戏剧之处在于,电视剧要以电视艺术特定的思维和语言方式进行创作。
纪实美学:以生活美为基础,尊重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完整性和多义性,注重对生活原貌艺术化的逼真再现,力求给观众以总体真实的美感新英雄主义:以相似的结构、共同的模式缔造着当代社会的英雄神话的文艺作品,但这些“英雄主义”的创作和文革及文革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创作大相径庭,平民百姓所自觉追慕的“英雄”带有了更多的平民色彩,不再是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人物,而是同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种种缺陷的“平民英雄”这种适合当代社会审美需求的“英雄主义”创作,称之为“新英雄主义”第一章知识点1.电视剧的分类按照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根据风格:纪实电视剧和诗化电视剧根据体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电视剧艺术的主要特征:视听叙事电视艺术的视觉言语元素包孕:人物、环境、色彩、光影、景深、构图和运动,电视艺术的听觉元素包孕:人声言语、音乐和声响,视听言语的直观表意能够以最接近人的现实视听经验的体式格局进行呈现、组合,逼真的重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视听感受虚构叙事尽管取材现实糊口,拍摄是力求真实感,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电视艺术的叙事是虚构叙事,饱含创作者客观意图,电视剧是在讲述人为设定的故事。
连续叙事占据电视剧主体的是电视连续剧,它在创作上更接近于长篇小说,尤其是章回小说的篇章结构方法,每一章又会包含一至两个核心情节,各章回之间内容情节相当紧密。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推出了一场盛大的歌舞,标志着BBC电视台的成立和正式播出,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的诞华诞。
中国电视艺术史(黄会林)之中国电视专题文艺(详细版)

• 2.收视群体的分化以及文艺栏目的专门化使其在艺术本体和风 格上更加纯粹化
• 题材范围缩小至与文化传承和文化积累有关的人和事
90年代专题文艺的发展态势,特点体现:
• 3.栏目化特征明显,节目从制作到播出都高度依托栏目而进行 • 栏目树立起的品牌形象,在推销节目﹑吸引和凝聚特定的观众群
• 内容的美与形式的美相结合,是观赏 专题文艺所能获得的最高境界—意 境的美
第二节 中国电视专题文艺的发展
一.中国电视专题文艺的发端 ①文化背景与创作观念 ● 早期多采取演播室直播、剧场直播 或者录制,尚处于摸索阶段 ● 创作上开始注重表现与写意、抒情 ②创作概况 • 1961年央视《梁山伯与祝英台》, 文艺创作主体的觉醒与电视化的运 用
• 小众艺术,快餐文化 化的传承
受众群体小,创作者放弃人文精神的坚守与文
• 如金鹰奖已经取消"电视专题文艺"这一奖项
• 二、出路:文化性与民族性
• 基础:区分专题文艺节目与娱乐类和纪实类节目
• 首先,树立高雅文化的旗帜 • 其次,电视专题文艺节目≠电视纪录片
民族化的题材资源 • 最后,民族化之路 民族化的思想﹑情感特征
情恋﹑情思﹑情怀﹑情意
• 三、电视专题文艺的文体自觉
• (一)文化背景与创作观念
• 首先,娱乐潮流和纪实潮流 电视专题文艺边缘化 • 其次,风格题材﹑表现领域 生存危机 • 第三,收视群体的多元化 市场定位和受众群定位
90年代专题文艺的发展态势,特点体现:
• 1.专题文艺节目自觉追求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深度 • 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道路选择,既树立起专题文艺节目
● 如山东电视台拍摄的《三千里路情与歌》表现 总政艺术团离休干部艺术团到山东老区义务演 出这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是灵活运用文字、戏剧、电影等多种表现手法,深入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使用电子传播、家庭传播、人际传播各种手段,在当下社会影响最大,收视份额最足的电视节目类型。
1、电视单本剧: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构成,一次把戏演完的电视剧,特点是情节紧凑,人物集中,内容深刻。
2、电视连续剧:分集播出的多部集电视剧。
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每集的内容只是整个剧集的一部分,在结尾留下悬念。
3、电视系列剧:是一种分集播出的多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也会贯穿全剧,但是故事本身不连贯,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上一集下一集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主要特点就是人物统一,背景相同,独立成篇。
电视综艺节目:运用电视技术与与艺术手段制作的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电视文化娱乐节目。
内容上看,涉及戏剧、舞蹈、音乐、杂技、魔术、绘画、故事、相声、小品、游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从形式上看,电视综艺节目一般分为晚会型和栏目型
电视专题文艺:第一个限定词“专题“从创作方法和艺术形态的角度使专题文艺节目和综艺类节目区分开来,即专题文艺节目内部诸艺术元素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并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文本。
第二个限定词”文艺“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涵义;形式规定了专题文艺节目发挥的是电视的艺术创作功能而非其纪实传播功能;内容则是说专题艺术节目以音乐、舞蹈、文学、戏剧、摄影等为其构成要素,选取与文化、文艺有关的人和事作为其在创作的题材对象。
电视艺术片:是指遵循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利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多种艺术形态——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兼容在一起,从而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以期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的一中电视艺术样式。
电视文艺专题;围绕着一个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以音乐、舞蹈演出为节目基本构成要素,通过电视的艺术手段和思维方式加以二度创作而形成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借助电子传播手段、在演播室里或户外录制、有两人以上的主持人和嘉宾参与、以语言交流为主要表现方式的电视节目,和其他节目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嘉宾和观众坐在一起自始至终的谈话,用语言交流的内容占节目总量的一半以上。
音乐电视:是以电视、互联网以及手机等视频媒体为传播介质,以声画合一的影像手法来表现完整的歌曲或音乐的影音艺术形态。
P201
1.电视剧的分类
根据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
根据风格:纪实电视剧和诗化电视剧
根据体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
2、电视剧艺术的主要特征:
视听叙事:虚构叙事:连续叙事:
3、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花言巧语的人》
(1)、1958年劳动节,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6月 15日,播出了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
3)、1981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敌营十八年》渴望》第一次展示了室内电视剧的范例。
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90年代末的《还珠格格》第一部单剧本《三家亲》
.电视综艺晚会的特征:适时性娱乐性丰富性荟萃性广泛性
中国电视综艺晚会的分类:1) ①节庆性电视综艺晚会②纪念性电视综艺晚会 2)行业专题性电视综艺晚会:3)适时性电视综艺晚会:
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要特征:娱乐化①内容上,娱乐节目大都选择一些轻松消遣,能给人以精神鼓舞的或慰藉的,观众认同面较广的节目作为主体内容;②形式上,娱乐节目多以具有较强的感官刺激效果的电视游戏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③文本创作上,娱乐节目的文本创作故意忽略节目时间意识、历史意识与观众所初现实状态中之间的联系;④主持风格上,娱乐节目的主持人通常采用或幽默诙谐、或风趣调侃、或自然亲切的表达方式,烘托、渲染现场气氛、收到哗众取宠的效果,突出节目主题诉求
大众化①节目理念的大众化:②节目形式的大众化;
时尚化:商业化:模式化:“电视娱乐节目属于”文化快餐“类的大众文化消费产品,这类产品免不了复制性和模仿性。
两极化:①内容上注重政治宣教,形式上结构严谨庄重,审美取向上高雅严肃,1990年,《正大综艺》栏目,是国内第一个较为成熟的电视综艺节目,开创了中国大陆娱乐节目的新形态,成为中国电视综艺栏目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出现引起一股综艺风潮,②1997年,湖南电视台开办的《快乐大本营》栏目,将中国综艺节目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电视娱乐节目繁荣阶段。
突出受众参与性,淡化节目的教育、导向功能,大力推崇节目的娱乐性。
③所以我们对当今电视娱乐节目中出现的语言低俗、表情媚俗、格调庸俗、缺乏创意的现象不能熟视无睹,我们应该摆正并处理好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导向性、民族性、多元性和娱乐性。
电视专题文艺的主要特征:表现性抒情性文化性愉悦性
电视谈话节目的多元功能:
审美意义;1 它是一种人际交流,最具人情味,人们在看节目时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愉悦美感
2 人类渴望心灵交流,谈话节目既满足人们情感宣泄的需要也满足了获取他人有价值的思想观点、知识信息和某些事件真相的需要
3 人的视觉欲望是一种本能,观看一个漂亮的演播室里自己喜欢的主持人或嘉宾进行思想交流是一个欣赏美的过程
4 人在社会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文化的内容是博大精深无止境的知识更新快,通过嘉宾的语言获得哲理的启示或是知识的启迪还可以从嘉宾身上发现人格魅力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升华和净化
社会功能:1 他向公众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文化理念
2 负有调节大众情绪、和谐社会关系的使命
3 它培养大众的表达勇气和能力
《实话实说》划时代的意义:
1 使观众第一次发现了谈话节目的魅力,第一次认识了谈话节目的形式感和在电视上进行语言交流的乐趣,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人格魅力
2 实际上是中国电视人解放思想和不断创新意识的产物
3 改变了中国观众长期以来对媒体言论只是被动接受的心态,给了观众主动说话的动力和机会
4 开创了中国电视节目平民化的先河
5 一到中国电视人和观众发现了倾听的魅力
6 确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模式
7 推出了意味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目主持人崔永元
强势场效应的营造需要以下几个元素:1 一位具有语言驾驭能力的主持人 2 一个大众非常关心的话题 3 至少一位有特殊价值的嘉宾 4 对话题感兴趣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