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客观的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含义 属性
客观性(最基本) 条件性 具体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 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是具体的
“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官僚资 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 ,毛泽东说“造反有理 ”,指人民要求解放。
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 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 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 ”,要造人民政权的反 ,造社会主义的反。
真理是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 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11、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2、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 的循环运动。
知识结构
四点 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 导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 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基础
实践
反作用
谬误
认识 真理
定 特基 义 点本
形 式
反 无上 复 限升 性 性性
追求真理是 一个过程
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2、“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 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造反有理
3、认识具有上升性: (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 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提示:在认识过程中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一是“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 二是“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亦称客观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人的主观思想之外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真理的客观性还在于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
真理既是客观的,也是一元的,即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就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3)真理的客观性表明,真理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因此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但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运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阶级利益的制约和影响。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必须同主观真理论和多元真理论划清界限。
主观真理论和多元真理论的典型代表是实用主义“有用就是真理”的真理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利益,它是有价值的,也可以说是有用的,但并非有用的就是真理。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的发展过程既是同错误不断斗争的过程,又是由相对真理日益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
支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上二的唯物论;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是真理观上的辩证法。
(1)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包含有不能被****的客观的内容,都和错误有原则的界限,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每条真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限度,也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过程、方面的正确反映,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因此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其二,任何真理对特定对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是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因此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什么是真理?

什么是真理?
一、真理的定义
真理是描述现实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对世界本质、规律、发展趋势的把握。
二、真理的特征
1.客观性。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主观的认识和评价。
2.统一性。
真理是内在一致的,不允许矛盾和相互排斥的。
3.社会性。
真理的产生和认识都是社会化的过程,需要通过人类的交往、交流和实践来实现。
4.历史性。
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真理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发展。
三、真理的产生和认识
真理的产生和认识需要通过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来实现。
人类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不断地发现和探索世界,从而揭示了现实的本质、规律和趋势。
同时,也可以通过不断地检验和验证来确认真理的正确性。
四、真理的应用
真理不仅仅是理论的存在,它还具有在现实生活中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作用。
人们在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都需要依据真理的规
律和原则来进行判断和决策,以达到更好地实践效果。
五、真理的价值和重要性
真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真理也是人类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的核心,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结:真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具有客观性、统一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等特征。
通过人类实践和认识的过程,可以不断地发现和揭示真理,并在实践中应用和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真理的本质与特征

真理的本质与特征真理是人类思维所追求的目标,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表达。
虽然真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它对人类的认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探究真理的本质与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真理。
一、真理的本质真理的本质首先表现为客观性。
真理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无论人类是否能够认识到它,它都是独立存在的。
人类思维通过与客观世界的接触和反思,不断逼近真理,但从来不可能完全捕捉到它的全部。
真理是客观的,无论人们的主观意识如何变化,它都不受人们的主观意愿所左右。
真理是超越个人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
其次,真理的本质是普遍性。
真理不仅仅是个别事物、个别现象的反映,它是普遍规律的反映,是对一类事物、一类现象的正确表达。
真理的普遍性使得人类能够通过认识一部分事物来推断其他事物的真理。
例如,数学中的定理是一种普遍真理,一个数学定理的证明适用于所有符合条件的情况。
再次,真理的本质是不断发展的。
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历史的演变,我们对真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真理并非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人类思维的不断探索和修正。
历史上许多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在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这进一步说明了真理的发展性。
二、真理的特征1. 真理的客观性使其能够为人类行为提供精确定向。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它不随人们的主观意识而改变。
人们可以通过追求真理来认识世界,进而确定正确的行为方向。
2. 真理的普遍性使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真理适用于所有符合条件的情况,它具有指导人们行为的普遍性原则。
人们可以通过理解真理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3. 真理的发展性使其成为人类前进的动力。
人们对真理的不断探索和修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真理的发展性让人们有了不断超越现有认识的动力。
4. 真理的相对性使其兼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真理与其所涉及的具体情境和条件相关,不同情境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真理。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上,真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要灵活运用真理,结合具体情境来做出判断。
专题11

(2)真理性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 发展的现实世界的接近,这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
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案例1
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
伽利略的胜利
真理的绝对性案例2
从内容上看,任何真 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内容。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真理是主观自生的东
西。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
如詹姆士和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认为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我们所
谓真理原不过是人的一种工具,这就否
4、真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 的统一,实现这种统一的基础是客观性, 因此主张客观真理。 为什么真理是客观的?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内涵解读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一切认识是否具 有真理性,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 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 的标准。
门捷列夫 (1834-1907)
门捷列夫预言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 元素的存在,预言经过实践得到证实。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内涵解读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要服 从真理;
(3)究竟谁能掌握真理 ?与权力 、地 位无关,取决于他有没有老老实实的科
学态度;取决于他对事物规律和价值关
系的正确把握。
(4)坚持真理客观性和真理价值性的高
度统一
6、真理的价值性及其与客观性的关系
(1)真理的价值性定义:真理具有满
足主体需 要、对主体有用的属性。
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什么是真理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思维中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是普遍适用的,不受地域、民族或个人的限制。
真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的基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一、真理的概念及特征真理是指描述现实的陈述或命题,符合事实的陈述或命题,可以被证明是正确的陈述或命题。
真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可证性等特征。
1.客观性。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随人们的主观意识而改变。
真理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思维中的正确反映,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产物。
2.普遍性。
真理是普遍适用的,不受地域、民族或个人的限制。
真理适用于所有人、所有地方、所有时代。
3.稳定性。
真理是稳定的,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
真理是经过验证的,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4.一致性。
真理是一致的,不会与其他真理相矛盾。
真理之间是相互补充的,不会相互排斥。
5.可证性。
真理是可以被证明的,可以通过实践、经验、科学方法等方式来验证。
真理不是凭空臆想,而是有依据的。
二、真理的判定标准真理的判定标准是指判断一个命题是否真实的标准。
真理的判定标准主要有三种:经验判定、逻辑判定和实践判定。
1.经验判定。
经验判定是指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实验验证等方式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真实。
经验判定的优点是直观、可靠,但其局限性在于一些命题并不能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得出。
2.逻辑判定。
逻辑判定是指通过逻辑分析、推理等方式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真实。
逻辑判定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推理来判断一些不可直接观察的命题,但其局限性在于推理的正确性需要依赖于前提的正确性。
3.实践判定。
实践判定是指通过实践、经验等方式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真实。
实践判定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但其局限性在于有些命题并不能通过实践来验证。
三、真理与认识的关系真理与认识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认识就没有真理。
认识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是真理的基础和前提。
【学霸笔记】微专题46 真理和认识过程

考点46真理和认识过程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谬误是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等)为转移。
3.误区警示(1)不能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使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它是“有用”的。
但“有用”的不一定都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是一种典型的主观真理论,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随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的确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2)不能认为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东西就是真理①把真理归结为多数人公认的东西,把真理局限于主观认识范围以内是错误的。
某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认它的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②真理是客观的。
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确定真理。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①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关于真理的分论点

关于真理的分论点
关于真理的分论点,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以下是一些分论点:1.真理是客观存在的:真理不是主观臆断或偏见,而是客观存在的
事实或规律。
这种客观性使得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不受个人意志或主观感受的影响。
2.真理需要不断探索和验证: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不断探索和验证。
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检验,才能不断接近真理的本质。
3.真理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在不同条件下,真
理的适用范围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而真理的绝对性则是指某些基本的、普遍适用的规律和原则是不变的。
这种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体现了真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真理是解放思想的先导:追求真理需要打破陈规陋习和思想束缚,
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去面对未知和挑战。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不断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真理具有社会价值:真理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还具有
重要的社会价值。
真理的发现和应用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等,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分论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真理的本质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真理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改造世界追求真理
第二节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
第一框真理是客观的(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掌握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能力目标: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法与学法的结合,在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突显学生个性,培养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去认识真理,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理清知识结构,查找搜集材料,对教学内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内容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可布置学生预习,根据阅读与思考搜集相关材料。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用德国诗人莱辛的名言:“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图文并茂)引出学习探究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识名人,了解目标、思考本节课的问题。
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科学含义
【创设情境】
【PPT演示】实用主义者詹姆士的话: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图文并茂)。
【问题】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为两大组辩论,结合各自的生活经历各抒己见,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教师作为主持人。
【结论】
(1)詹姆士关于真理含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一切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任何人、任何社会团体、任何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学生举例】定理、学说、理论……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创设情境
【PPT演示】漫画“台风来了好不好?”
【问题】为什么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认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吗?(结合P10 阅读与思考)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的实际进行对照思考、自由讨论交流,发言。
阅读课文,并举一反三,获得感悟,形成理念。
【结论】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确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等)为转移。
第一框真理是客观的(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懂得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的资料查阅与收集、课堂上的探讨与交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真理的真谛,培养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去认识真理,树立为追求真理而勇敢奋斗的信念。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讴歌真理的相关名言名句及科学家追求、坚持真理的事例,做成ppt。
2.教师准备: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为追求真理而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理呢?它有什么本质属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讨论的内容
【板书】第二节第一框真理是客观的
【探究活动一】
【ppt展示】:实用主义者詹姆士的话: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图文并茂)。
【问题】:①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②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的论断是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因而是错误的。
【板书】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1.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简单的说,真理就是正确的认识,即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例如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规律就是真理,因为在这一真理指导下,人们能够用火箭克服万有引力把卫星送上太空;正是在这一真理的指导下,我们中国人千年来的奔月梦想才得以实现;同样在这一真理的指导下,人们能
够用抽水泵做功克服引力把水从低处引往高处,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因此,真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所以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板书】2.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探究活动二】
【ppt展示】:漫画“下雨好不好?”
下雨了。
刚刚种完花的小姑娘喜形于色:“真是太好了!我的小苗可
以喝到水了。
”正要出去踢足球的小男孩心情很是不爽:“这鬼天气,真是糟透了!”
【问题】为什么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认识?
【说明】通过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深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的主观因素会影响人们的真理性认识,从而把握真理的客观性。
【教师归纳】一切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任何人、任何社会集团、任何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正确理论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们都正确反映了自然界或社会领域中的客观实际,如“地球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着”。
只有做到了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才算真正达到了真理的认识,也就获得了真理。
【说明】真理是客观的,但真理并不等同于客观事物,因为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师生共同归纳】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
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是从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得出的必然结论。
【探究活动三】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提问】你能解决“辩日”问题吗?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何“不能决也”?难道真理不止一个?
【总结】形成理念: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板书】二.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的内涵是:其一,在对真理的认识上人人平等,谁能掌握真理,不在于他的权位高低,而取决于他有没有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其二,在真理的作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都要服从真理,一个人不管权位多高,如果违背真理,迟早会受到真理的惩罚,人人要服从真理,其实际内容是人人都要服从客观规律。
播放Flash:关于人与自然的环保教育材料。
【说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并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进全面升华。
【总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
【探究活动四】我与真理同行
【学生ppt展示】,科学家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故事。
畅谈如何把握真理,如何坚持真理,发表我与真理同行的感言。
【总结】著名高等学府哈弗的校训就是“让柏拉图与你同行,让亚里士多德与你同行,让真理与你同行。
”
【高考范题练习】选择: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了( BD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