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计算方法
脚手架工程量计算

例:根据右图尺寸,计算建筑物外墙 脚手架工程量。 解:单排脚手架(15m高) S=(26+12×2+8)×15=870m2 双排脚手架(36m高) S=(26-8)×36=648m2 双排脚手架(24m高) S=(18×2+32)×24=1632m2 双排脚手架(27m高) S=32×27=864m2 双排脚手架(51m高) S=(18+24×2+4)×51=3570m2
例:某活动室如下图,求内墙抹灰脚手架工程量
9000
解:H=9m>3.6m 计算装饰脚手架
±0.00
S=墙面垂直投影面积
12000
=[(15-0.24×3) ×2+(12-0.24×2) ×4] ×9=6.72×100m2
240 15000
套双排脚手架×0.3 套3-6×0.3
五、其它脚手架工程量计算
三、现浇钢筋砼框架脚手架工程量计算方法
1. 柱: S=(柱断面周长+3.6m) ×柱高 柱基顶面到板顶面 套双排外脚手架 2. 梁、墙: S=室外设计地坪(或楼板上表面)到楼板底面的高度×梁、墙净长 线 套双排外脚手架 例:框架结构如下图,求脚手架工程量
300
380 4450 120
1200
-0.30
26000
51000
100 12000 24000 18000
18000
建筑物平面
32000
24000
例:七层建筑物,女儿墙顶面标高20.8m,层高2.9m,墙厚0.24m, 板厚0.12m,室内外高差0.3m,计算内外墙脚手架工程量。
解:外墙 H=20.8+0.3=21.1m >15m S=L外×H+Sb
脚手架工程施工计算

脚手架工程施工计算
一、脚手架搭设面积及高度计算
1、搭设面积计算:脚手架搭设面积=总楼层面积×1.2(安全系数)。
2、搭设高度计算:脚手架搭设高度=h1+(n-1)×3.5m
式中:n为层数,h1为首层高度,m为每层高度。
二、立杆、横杆材料数量计算
1、立杆数量计算:立杆数量=2×搭设高度/3.5
2、横杆数量计算:横杆数量=(搭设宽度+0.3)×2/3
式中:搭设宽度=m×层数,m为每层高度,n为层数。
三、斜杆与斜撑的数量计算
根据脚手架搭设面积和搭设高度计算斜杆和斜撑的数量。
四、脚手架横向连接件数量计算
1、脚手架横向连接件数量=(搭设宽度+0.3)×(n-1)
2、脚手架结台数量=(搭设宽度+0.3)/1.5
式中:n为层数,m为每层高度。
五、脚手架脚座数量计算
1、脚手架脚座数量=搭设面积/3。
六、脚手板数量计算
1、脚手架搭设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时,脚手板数量=搭设面积/4。
2、脚手架搭设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时,脚手板数量=搭设面积/2。
七、安全网及附件数量计算
根据搭设面积计算安全网及其附件的数量。
八、总计
将以上所有材料数量加总得到脚手架工程的全部材料数量。
以上为脚手架工程施工计算的一般性方法,工程实际应根据具体需求及现场情况做出调整。
脚手架计算方法

脚手架计算方法引言概述:脚手架在建筑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提供了工人们在施工现场上进行工作所需的安全支撑。
在搭建脚手架时,准确的计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脚手架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并详细探讨五个主要方面的计算方法。
正文内容:1. 载荷计算方法1.1 静载荷计算- 考虑脚手架自重和添加的设备、物料的重量。
- 根据使用场景和工作要求确定静载荷的大小。
- 使用相关的公式计算不同部位的静载荷。
1.2 动载荷计算- 考虑人员和设备在脚手架上的移动和工作导致的动态载荷。
- 根据规范和实际情况估计动载荷的作用力和分布。
- 采用动载荷系数进行计算,确保脚手架的承载能力。
1.3 风载荷计算- 考虑风对脚手架表面的作用力。
- 根据地理位置、脚手架高度和设计风速等参数计算风载荷。
- 使用风载荷系数和相关公式进行计算,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2. 材料选择和安全系数2.1 材料选择- 根据脚手架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 考虑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和重量等因素。
- 使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材料,确保脚手架的质量和稳定性。
2.2 安全系数- 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和规范,确定安全系数的大小。
- 考虑脚手架的载荷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安全系数。
- 根据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和比较,确保脚手架的安全性。
3. 脚手架布置和支撑方法3.1 脚手架布置- 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和脚手架计算结果,合理布置脚手架。
- 考虑工作面的形状、高度、长度和倾角等因素。
- 根据规范和经验确定脚手架的布置方案。
3.2 支撑方法- 根据脚手架的类型和形式选择适当的支撑方法。
- 考虑地基条件和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支撑方式。
- 使用稳定的支撑材料和结构,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悬挑脚手架计算方法4.1 悬挑脚手架定义与用途- 介绍悬挑脚手架的定义和常见用途。
4.2 悬挑长度计算- 根据悬挑脚手架的设计要求和条件计算悬挑长度。
脚手架工程量计算

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脚手架是为高空施工操作、堆放和运送材料而设置的架设工具或操作平台。
脚手架工程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各种类型脚手架工程量的计算。
(1)外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①凡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或女儿墙上表面)的砌筑高度在15米以下的按单排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在15米以上的或砌筑高度虽不足15米,但外墙门窗及装饰面积超过外墙表面积60%以上时,均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②外脚手架按外墙外边线长度,乘以外墙砌筑高度以平方米计算,突出外墙宽度在24cm 以内的墙垛,附墙烟囱等不计算脚手架;宽度超过24cm以外时按图示尺寸展开计算,并入外脚手架工程量之内。
不扣除门窗洞口所占面积。
③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应按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④各种独立柱按图示周长加3.6m乘以柱高,以平方米套用双排外脚手架。
(2)里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①建筑物内墙,凡设计室内地坪至顶板下表面的砌筑高度在3.6米以下的,按里脚手架计算,里脚手架按墙面垂直投影面积计算;砌筑高度超过3.6米以上时,按单排外脚手架计算。
②围墙脚手架,凡室外自然地坪至围墙顶面的砌筑高度在3.6米以下的,按里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超过3.6米以上时,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3)满堂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①室内天棚装饰面距设计室内地坪在3.6米以上时,应计算满堂脚手架。
计算满堂脚手架后,墙面装饰工程则不再计算脚手架。
②满堂脚手架按室内净面积计算,其高度在3.6-5.2m之间时,计算基本层,超过5.2m时,每增加1.2m按增加一层计算,不足0.6m的不计。
满堂脚手架增加层=(室内净高度-5.2)/1.2 (结果应四舍五入到整数)③整体满堂钢筋混凝土基础,凡其宽度超过3m以上时,按期地板面积计算满堂脚手架。
(4)其他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①高度超过3.6m墙面装饰不能利用原砌筑脚手架时,可以计算装饰脚手架。
装饰脚手架按双排脚手架乘以0.3计算。
②立挂式安全网,按架网部分的实挂长度乘以实挂高度计算。
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范例-有详细的分析

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范例一、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1.砌筑脚手架的工程量计算(1)外墙脚手架的工程量,按外墙外边线总长乘以外墙的砌筑高度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突出外墙面宽度在24cm以内的墙垛、附墙烟囱等,不另计算脚手架。
但突出外墙面宽度超过24cm时,按其图纸尺寸展开面积计算,并入外墙脚手架的工程量内。
(2)内墙里脚手架的工程量,按装饰墙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3)砌筑独立柱脚手架的工程量,按图示柱外围周长另加3。
6m乘以柱高,以平方米(㎡)面积计算.2.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框架脚手架工程量计算(1)现浇混凝土柱的脚手架工程量,按柱图示周长另加3.6m乘以柱高,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现浇混凝土梁、墙的脚手架工程量,按设计室内地坪或楼板上表面至楼板底之间的高度,乘以梁、墙的净长,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3.装饰工程脚手架的工程量计算(1)室内满堂脚手架的工程量,按室内主墙间净面积计算。
满堂脚手架基本层适用于搭设高度在3。
6m~5.2m之间,其高度超过5。
2m后,每超过1。
2m按一个增加层计算,超过高度不足0.6m的,不计算增加层。
但超过高度虽不足1.2m而大于0。
6m,应计算增加层。
(2)挑脚手架的工程量,按搭设长度和层数以延长米(m)计算。
(3)悬空脚手架的工程量,按搭设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4.其他脚手架的工程量计算(1)水平防护架的工程量,按实际铺板的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2)垂直防护架的工程量,按自然地坪至最上一层横栏之间的搭设高度,乘以实际搭设长度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3)架空运输脚手架的工程量,按搭设长度以延长米(m)计算。
(4)烟囱、水塔脚手架的工程量,应区分不同搭设高度,以座计算。
(5)电梯井脚手架的工程量,按单孔以座计算。
(6)附属斜道脚手架的工程量,应区分不同高度以座计算。
(7)砌筑贮仓脚手架的工程量,不分单筒或贮仓组,均按单筒外边线周长乘以室外地坪至贮仓上口之间的高度,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脚手架计算公式

óбσδφσφ4.1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计算(1)横向水平杆抗弯强度Б=M/W≤M=1.2M GK+1.4∑M QK=1.2×[1.2×(0.3+0.11)×12/8]+1.4×[(2×1.2×12)/8]=0.4938.K·M=97.2≤f=205N/mm2查表W=5.08cm3 Б=M/W=493800/5.08×103=92.7≤f=205N/mm2 (2)横向水平杆的挠度V≤[V]V=5q l4/384E2=5×2.892×1012/384×2.06×105=1.5mmV=1.5mm<L/150=6.7mm(3)纵向水平杆抗弯强度Б=M/W≤fM=1.2M GK+1.4∑M QK=0.395K·M查表W=5.08cm3 Б=M/W=395000/5.08×103=77.76≤f=205N/mm2 (4)横向水平杆的挠度V≤[V]V=FL3/48EZ=1.16×103×1.728×109/48×2.06×105×1.22×105=1.66mm<L/150=8mm(5)扣件抗滑承载力R=(2+0.3+0.11)×1.44/2=1.735KN<[R]=8KN4.2立杆计算N/ΦA+M W/W≤LN=1.2(NG1可+ NG2款)+0.85×1.4∑N QR=1.2[0.1291×30+(1.2×0.11+1.44×0.3)]+0.85×1.4×2×1.44 ×0.5=5.32+1.71=7.03KNλ=L0/i=1.92 查表得Φ=0.195查表i=1.58cm L0=kμh=1.155×1.75×1.5=303.2 cm查表得A=4.89 cm2M W=0.85×1.4 M WK=0.88×1.4 M K L a h2/10=0.135KN·MM K=0.7μZμS W V=0.7×1.11×1.2×0.45=0.42N/ΦA+M W/W=100.3N<f=205N4.3连墙件计算N L= N LW+N0N LW=1.4×0.42×(1.2×1.5×9)=9.53KNN0按规范取值 N0=5KNN L= N LW+ N0=9.53+5=14.53 KN连墙件截面 A= N L/ f=70.9应采用φ10(A=78.5)以上钢筋为连墙件4.4立杆地基承载力P≤f g P=N/A一. 脚手架设计计算的原则:1.架高≥20.00m,且相应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没有给出不必计算的构架尺寸规定。
脚手架用量计算公式

脚手架用量计算公式一、脚手架工程量计算一般规则1、建筑物外墙脚手架,凡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或女儿墙上表面)的砌筑高度在15m 以下的,按单排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在15m以上的或砌筑高度虽不足15m,但外墙门窗及装饰面积超过外墙表面积60%以上的,均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2、建筑物内墙脚手架,凡设计室内地坪至顶板下表面(或山墙高度的1/2处)的砌筑高度在3.6m以下的,按里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超过3.6m以上时,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3、石砌墙体,凡砌筑高度超过1m以上时,按外脚手架计算。
4、计算内、外墙脚手架时,均不扣除门、窗洞口、空圈洞口等所占的面积。
5、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应按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6、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梁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7、围墙脚手架,凡室外自然地坪至围墙顶面的砌筑高度在3.6m以下的,按里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超过3.6m以上时,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8、室内天棚装饰面距设计室内地坪在3.6m以上时,应计算满堂脚手架,计算满堂脚手架后,墙面装饰工程不再计算脚手架。
9、滑升模板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烟筒、筒仓,不另计算脚手架。
10、砌筑储仓,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11、储水(油)池,大型设备基础,凡距地坪高度超过1.2m以上的,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12、整体满堂钢筋混凝土基础,凡其宽度超过3m时,按其底板面积计算满堂脚手架。
二、砌筑脚手架工程量计算:1、外脚手架按外墙外边线长度,乘以外墙砌筑高度以平方米计算,突出墙外宽度在24cm 以内的墙垛,附墙烟筒等不计算脚手架;宽度超过24cm以外时按图示尺寸展开计算,并入外脚手架工程量之内。
2、里脚手架按墙面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3、独立柱按图示柱结构外围周长另加3.6m乘以砌筑高度以平方米计算,套用相应外脚手架定额。
三、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脚手架工程量计算:1、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按柱图示周长尺寸另加3.6,乘以柱高以平方米计算,套用相应外脚手架定额。
2、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墙,按设计室外地坪或楼板底之间的高度,乘以梁、墙净长以平方米计算,套用相应双排外脚手架定额。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工程量计算(一).综合脚手架1. 综合脚手架应分单层、多层和不同檐高,按“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计算其工程量。
2. 满堂基础脚手架工程量按其底板面积计算。
满堂基础按满堂脚手架基本层项目的50%计算脚手架摊销费。
3. 高度在3.6m以上的吊顶天棚,按满堂脚手架乘以系数0.3计算脚手架摊销费。
4. 玻璃幕墙的脚手架按其高度相应的外脚手架项目乘以系数0.3计算。
(二).单项脚手架1. 外脚手架、单排脚手架、里脚手架均按垂直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门窗洞口和空圈等所占面积。
2. 满堂脚手架按搭设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垛、柱所占的面积。
满堂脚手架高度以设计地坪到装饰面计算,高度在3.6m至5.2m时,按满堂脚手架基本层计算。
高度超过5.2m时,每增加1.2m,按增加一层计算,增加高度在0.6m以内时舍去不计。
例如:设计地坪到装饰面层高度未9.2m,其增加层数为:(9.2-5.2)/1.2=3(层),余下0.4m舍去不计。
(1.满堂基础计算脚手架的规定,对满堂基础的深度无限制)3. 挑脚手架按搭设长度和搭设层数,以延长米计算。
4. 悬空脚手架按搭设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5. 烟囱、水塔脚手架,区别不同直径、高度以座计算。
6. 水塔脚手架按相应烟囱脚手架人工乘以系数1.11,其它不变。
7. 砌筑工程高度在1.35~3.6m以内者按里脚手架计算;高度在3.6m以上者按外脚手架计算,独立砖柱高度在3.6m以内者按柱外围周长乘实砌高度按里脚手架计算;高度在3.6m以上者按柱外围周长加3.6m乘实砌高度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8. 砌石工程(包括砌块)高度超过1m时均按外脚手架计算。
独立石柱高度在3.6m以内者按柱外围周长乘实砌高度计算工程量;高度再3.6m以上者按柱外围周长加3.6m乘实砌高度计算工程量。
9. 围墙高度从自然地坪至围墙顶计算,长度按墙中心线计算,不扣除门所占面积,但门柱和独立柱的砌筑脚手架亦不增加。
10.凡高度超过1.2m的室内外砼贮水(油)池、贮仓、设备基础均以构筑物的外围周长乘高度按外脚手架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参数信息:1.脚手架参数底层采用落地式脚手架;从第2层4.50m~22.5m,22.5~顶采用两次悬挑型钢脚手架;女儿墙顶标高为38.70m,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分别为18m、17.2 米,立杆采用单立杆;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 1.50米,立杆的横距为0.800米,横杆的步距为1.80 米;内排架距离墙距离为0.2米;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 1 根;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连墙件布置:竖向间距按层高 3.0米,水平间距按3跨4.50 米,采用扣件连接;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单扣件连接;吉工注:1、《扣规》规定,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1米,高出檐口上皮1.5米;2、《浙江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化管理实用手册》(以下简称《标化》)要求:悬挑架每段容许搭设高度小于18m;现在已形成了悬挑脚手架的标准做法,即:立杆横距0.8m立杆纵距1.5m内立杆与墙面的间距0.2m连墙,竖向每层、水平小于6m3、《扣规》6.2.1条,第2款第3项,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0mm;所以本案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可以采用1 根,我以前用2根;现在工地也只用一根;4、有的考虑楼层周边梁支模而增大内立杆与墙的间距,常见的为0.45m左右,这种情况折模后要封闭内立杆与墙的间隙;5、“椒建规[2009]45号”,脚手架(一)严格执行钢管、扣件分色管理制度;(二)严禁不同受力性质的脚手架混搭;(三)脚手架搭投应及时跟上楼层施工进度。
(四)有地下室的建筑,考虑到地下室防水施工和土方回填,一层难以搭设脚手架的须规范设置临边防护。
从二层面开始必须搭设悬挑脚手架。
本案就是尊从上述第(四)条的做法;6、“台建规转[2003]17号” 按照省厅规定,严格界定钢管、扣件的使用范围。
对三类钢管、扣件全市实行统一颜色标识,具体颜色标识统一规定如下:铁锈红(防锈漆)或红、白相间色----用于最小壁厚在2.76~3.0mm的钢管。
该类钢管仅可作为非承重杆件和围护杆件;黄色或黄、白相间色----用于最小壁厚在3.0mm以上和重量在0.9kg(十字扣件)、1.2kg (转角扣件)、1.3kg(对接扣件)以上,但经检测力学性能达不到国家标准合格要求的钢管、扣件,该类钢管、扣件必须降级使用。
不得用于高层、大跨度、较大荷载的架体。
兰(绿)色或兰(绿)、白相间色----用于符合国家标准合格的钢管、扣件。
承重支撑架、高度在25m以上的落地脚手架和总高度在50m以上的高层外脚手架,必须使用该类钢管扣件。
7、落地第一步脚手架不挂安全网,但钢管一般用红、白相间色作警示;临边防护栏杆也用红、白相间色作警示;2.活荷载参数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00;脚手架用途:装饰用脚手架;同时施工层数:2 层;3.静荷载参数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标准值(kN/m2):0.1248;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0.150;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2):0.110;安全设施与安全网自重标准值(kN/m2):0.005;脚手板铺设层数:10 层;脚手板类别:竹笆片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别:栏杆、冲压钢脚手板挡板;4.水平悬挑支撑梁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6号工字钢,其中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分别为:一般墙面1.15m、凸窗600处1.75、凸窗720处1.87、阳台处2.87,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1.800 米以上。
5.拉绳与支杆参数拉绳数量为:1;吉工注:1、在悬挑梁上表面距外端头100mm和900mm处焊上两根100mm长直径25的短钢筋以固定立杆;1、在悬挑梁下表面距外端头150mm处焊上200mm长直径25短钢筋以固定斜拉钢丝绳;3、悬挂钢丝绳的拉环预埋在梁板上表面,预埋钢筋拉环不得用钢丝索或螺纹钢预埋代替;4、悬挑梁型钢有的采用[16槽钢,其Y中和轴距腹板内边的距离9mm,翼缘厚度10mm;上翼缘承受集中力而变形……上翼缘应焊加劲肋;采用槽钢的计算和构造很多是不到位的。
二、大横杆的计算三、小横杆的计算四、扣件抗滑力的计算五、脚手架立杆荷载的计算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吉工注:1、上列“二、三、四、五、六”参照落地式脚手架的计算;但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的查表高度,应为悬挑支点向上第三步的顶点至地面的高度;本案取22.5+1.8×3=27.9m;(还要加±0.00与自然地面的高差);七、连墙件的计算: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照《扣规》5.4.1、5.4.2、4.2.3式计算Nl = Nlw + N0Nlw = 1.4×Wk×A wWk=0.7μz•μs•ω0其中ω0 -- 基本风压(kN/m2),按照《GB50009-2001》(2006年版)n=50年,浙江椒江:ω0 = 0.55 kN/m2;μz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39.7m,C类,查《荷规》表7.2.1,μz=1.13,μs -- 风荷载体型系数按1.3φ,φ--为敞开式脚手架挡风系数,查《扣规》表A-3为0.089,μs= 1.3×0.089=0.116Wk = 0.7μz•μs•ω0=0.7 ×1.13×0.116×0.55 = 0.05 kN/m2;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A w = 3层高×(1.5×3)=13.5 m2;按《扣规》5.4.1条, N0 = 5.000 kN;Nlw = 1.4×Wk×A w = 1.4×0.05×13.5 =0.945 kN;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Nl = Nlw + N0 = 0.945 + 5.000 = 5.945 kN;连墙件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Nf = φ•A•[f]其中φ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i = 200/15.8的结果查《扣规》表C得到φ=0.967,l为内排架距离墙的长度;连墙件轴向承载力设计值为Nf = 0.967×4.89×10-4×205×103 = 96.937 kN;Nl = 5.945 < Nf = 96.937,连墙件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连墙件采用单扣件与墙体连接。
由以上计算得到Nl = 5.945小于单扣件的抗滑力8 kN,满足要求!吉工注:本站"关于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一文对风载体型系数做了详细的说明;这里做最后的出阐述,并且完全是我个人对规范的解读:1、《扣规》4.2.4条,对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的规定如下:表4.2.4 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背靠建筑物的状况全封闭墙敞开、框架和开洞墙脚手架状况全封闭、半封闭 1.0φ 1.3φ敞开μstw注:1. μstw值可将脚手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表6.3.1 第32 项和第36 项的规定计算μstw2. φ为挡风系数,φ=1.2An / A w,其中An为挡风面积;A w为迎风面积。
敞开式单、双排脚手架的f值宜按本规范附录A表A-3 采用。
2、上面有两个“敞开”;一个是建筑物敞开,指建筑外围护没有砌墙和安窗,我把它叫“内敞开”;另一个敞开是脚手架状况,是指脚手架外没有挂安全网或采取其它封闭措施,我把它叫“外敞开”;3、注解第2条“敞开式单、双排脚手架的f值宜按本规范附录A表A-3 采用”。
这个“敞开”是指什么呢?它不是指脚手架状况,因为脚手架状况为“敞开”时,脚手架视为桁架按《荷规》规定计算μstw;所以,这个“敞开”应是指“背靠建筑物的状况”的“内敞开”;4、根据上面分析,我换句话表达:“当脚手架外不挂安全网或别的东西为“外敞开”时,不论建筑物是砌墙全封闭还是敞开,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按μstw计算;当脚手架外侧挂满安全网为“全封闭或半封闭”时,分两种情况,一、若建筑物为敞开或开洞即为“内敞开”时,风载体型系数取1.3φ;二、若建筑物砌墙安窗全封闭时,体型系数取1.0φ;φ值按《扣规》附录A表A-3 采用”。
5、本案根据上述观点计算风荷载体型系数;6、我认为有的论文对规范做了过度的解读;本站“关于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一文中提到的几种方法也是推导再推导,不是建立在科学地风洞试验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数据映证;这些方法虽然有些网站和软件在用……但没有看到一家权威书籍这么计算;挡风系数应该是挡风面积除以迎风面积,《扣规》还乘了1.2;这个1.2是考虑了钢管是圆的这个因素,较早的书是没1.2的;脚手架外侧全封闭但建筑物敞开时,风载体型系数取1.3φ,这个1.3就是对全封闭(即有安全网)时的一个增大系数;所以没有必要再增大又增大体型系数;脚手架外全封闭且建筑物又全封闭时,由于风不能从建筑物穿过,从风洞的角度讲:风载体形系数应较小,所以,风载体型系数规范取1.0φ;7、欢迎对上述观点提出反对意见;我的邮址: jjfam@八、联梁的计算:悬挑水平钢梁上面的联梁采用16号工字钢槽口水平。
分析对比转角处与中间楼梯处情况,选取内力较大的中间楼梯处连梁LL1,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如下图:计算简图如下(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查《扣规》表A-1为0.1337NG1 = [0.1337+(1.62×1/2)×0.038/1.80]×18.00 = 2.714kN;(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kN/m2);采用竹笆片脚手板,标准值为0.15;底层为40厚木板标准值为0.35NG2= 0.150×9×1.620×(0.800+0.200)/2 + 0.35×1.620×(0.800+0.200)/2 = 1.377 kN;(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采用栏杆、冲压钢脚手板挡板,标准值为0.11NG3 = 0.110×10×1.620/2 = 0.891 kN;(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kN/m2);0.005NG4 = 0.005×1.620×18 = 0.146 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 =NG1+NG2+NG3+NG4 = 2.714+1.377+0.891+0.146 = 5.128 kN;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NQ= 2.000×0.800×1.620×2/2 = 2.592 kN;集中荷载P传递力,P = 1.2 NG + 1.4 NQ = 9.782 kN;I16型钢,20.496kg/m,q = 1.2×0.205 = 0.246 kN/m联梁按照简支梁计算RA = RB = (n+1)P/2 + ql /2Mmax= (n2-1)Pl/(8n) + ql2 /8 (n为奇数)Mmax= nPl/8 + ql2 /8 (n为偶数)其中n= 2;经过简支梁的计算得到:支座反力(考虑到支撑的自重) RA = RB = (2+1)×9.782/2 + 3.240×0.246 /2 = 15.072 kN;最大弯矩(考虑到支撑的自重) Mmax= 2×9.782×3.240/8+0.246×3.2402 /8= 8.246 kN.m;最大应力= 8.246×106 / 141000.0 = 58.482 N/mm2; (16号工字钢)最大应力= 8.246×106 / 77529.0 = 106.360 N/mm2;(12.6号工字钢)水平支撑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58.482、106.360 均小于215.0N/mm2,满足要求!连梁可改用12.6号工字钢吉工注: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是按1.8m步距、1.8m纵距查表的;也可按1.62m纵距用插入法计算;2、虽说前面选取的是1.5m的纵距,实际布置时不可能完全符合1.5m的模数;应根据实际调整;但这个纵距以小于1.5m为好;这里出现了1.62m的纵距,而前面选的是1.5m的纵距,应将前面的1.5m改为1.6m较为妥当;3、计算每米立杆承受的自重标准值时,按查表增加了中间大横杆的自重;北方地区小横杆在上时,不需要增加;4、《标化》要求悬挑架最底层应满铺40mm木板进行防护;实际中很多仍用的是竹笆片;5、上述计算中(0.8+0.200);这个0.200是里立杆离墙间距;是个可加可不加的数;若实际中0.200铺脚手板时则必加;6、连梁为连续梁时,也可简化为简支梁计算;九、悬挑梁的受力计算:悬挑脚手架的水平钢梁是一个带悬臂的连续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