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重要的九个目比较表
常见农业害虫分类

常见农业害虫分类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常见农业害虫分类(其中红字为益虫)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已知的种类约有85万种以上,占动物总数的4/5。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3对分节的足,故又称六足纲。
昆虫纲由3纲、33目组成,与生产关系密切的有九个目:直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以下就这些目及重要科作一简述,并列举部分常见农业昆虫:直翅目(Orthoptera)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包括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常见昆虫。
体大型或中型,吸嚼式口器。
前翅狭长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
后足强大,适于跳跃。
斑翅蝗科:东亚飞蝗、云斑车蝗;斑腿蝗科:中华稻蝗、日本黄脊蝗;蝼蛄科:单刺蝼蛄、东方蝼蛄。
缨翅目(Thysanoptera)通称蓟马,身体微小。
一般黄褐或黑色。
眼发达。
触角较长,锉吸式口器。
翅膜质,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
蓟马科: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管蓟马科:稻管蓟马、麦简管蓟马。
同翅目(Homoptera)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均属此目。
多为小型昆虫,刺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
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粉虱科:温室白粉虱;叶蝉科: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蜡蝉科:斑衣蜡蝉飞虱科: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甘蔗扁角飞虱;蚜科: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桃蚜、高粱蚜、萝卜蚜;绵蚧科:吹绵蚧;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圆蚧;蜡蚧科: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蚧;半翅目(Hemiptera)通称“蝽”或“椿象”;多数体形宽略扁平,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刺吸式口器,其若虫腹部有臭腺,故有“臭虫”、“放屁虫”之名。
1农业昆虫主要科、目识别

重要科:
(一)蝶类 凤蝶科:结凤蝶、玉带凤蝶。 粉蝶科:菜粉蝶、山楂粉蝶、斑粉蝶。 弄蝶科:直纹稻苞虫、隐纹稻苞虫、香蕉弄蝶。
(二)蛾类 尺蛾科:豹尺蛾、桑尺蛾、茶尺蠖。 麦蛾科:棉红铃虫、甘薯麦蛾、马铃薯块茎蛾。 菜蛾科:菜蛾。 刺蛾科:黄刺蛾、扁刺蛾。 小卷蛾科:梨小食心虫、大豆食心虫。 毒蛾科:舞毒蛾、茶毛虫。 螟蛾科:玉米螟、桃蛀螟。 灯蛾科:红缘灯蛾、人纹污灯蛾。 天蛾科:豆天蛾、桃天蛾。 夜蛾科:八字地老虎、小地老虎、黏虫。
4. 缨翅目 观 察 其 形 态
特征 :
体小型,细小扁长,褐色,锉吸式口器, 缨翅,翅脉退化,足附节末端有泡,过渐变 态,多为植食性。如稻蓟马、棉蓟马、稻管 蓟马。
5. 鞘翅目 观 察 其 形 态
叩 头 虫
特征 :
本目是昆虫分类最大的一目,包括很多种类以及农林上 虫和益虫。体壁坚硬,前翅为鞘翅,后翅膜翅;
体小型至中型, 刺吸式口器,触角刚 毛状或丝状,具有分节的喙,但喙出自前 足基节之间,前翅膜质或革质翅,后翅膜 质,不完全变态,多为植食性。
重要科:
蝉科:黑蚱蝉;叶蝉科:大青叶蝉、稻 黑尾叶蝉、棉二点叶蝉; 飞虱科:稻白背 飞虱、褐飞虱; 蛾蜡蝉科:碧蛾蜡蝉科、 青蛾蜡蝉科;蚜科:棉蚜、麦蚜、菜蚜、 桃蚜;木虱科:梨木虱、柑橘木虱; 粉虱 科:橘绿粉虱、柑橘粉虱; 。
6. 鳞翅目 观 察 其 形 态
叩 头 虫
特征 :
本目是昆虫分类的第二大目, (1)口器:虹吸式口器; (2)体、翅密被鳞片; (3)触角:蝶类为球杆状,蛾类为非球杆状, 有线状、梳状、羽状等多种形状; (4)幼虫多足型,蛹是被蛹; (5)全变态; (6)食性:植食性; (7)包括:所有的蝶类和蛾类。
常见农业害虫分类

常见农业害虫分类-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常见农业害虫分类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已知的种类约有85万种以上,占动物总数的4/5。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3对分节的足,故又称六足纲。
昆虫纲由3纲、33目组成,与生产关系密切的有九个目:直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以下就这些目及重要科作一简述,并列举部分常见农业昆虫:直翅目(Orthoptera)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包括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常见虫。
体大型或中型,吸嚼式口器。
前翅狭长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
后足强大,适于跳跃。
斑翅蝗科:东亚飞蝗、云斑车蝗;斑腿蝗科:中华稻蝗、日本黄脊蝗;蝼蛄科:单刺蝼蛄、东方蝼蛄。
缨翅目(Thysanoptera)通称蓟马,身体微小。
一般黄褐或黑色。
眼发达。
触角较长,锉吸式口器。
翅膜质,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
其中蓟马科: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管蓟马科:稻管蓟马、麦简管蓟马。
同翅目(Homoptera):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均属此目。
多为小型昆虫,刺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
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其中粉虱科:温室白粉虱;叶蝉科: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蜡蝉科:斑衣蜡蝉;飞虱科: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甘蔗扁角飞虱;蚜科: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桃蚜、高粱蚜、萝卜蚜;绵蚧科:吹绵蚧;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圆蚧;蜡蚧科: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蚧;半翅目(Hemiptera)通称“蝽”或“椿象”;多数体形宽略扁平,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刺吸式口器,其若虫腹部有臭腺,故有“臭虫”、“放屁虫”之名。
昆虫八大目检索表

以下是昆虫界常见的八大目及其特征的简要检索表:
1. 鳞翅目(Lepidoptera)
- 特征:鳞翅目包括蝴蝶和飞蛾,成年个体通常具有大而彩色的翅膀,触角相对较长。
2. 鞘翅目(Coleoptera)
- 特征:鞘翅目包括甲虫,具有前翅特化为硬鞘,覆盖和保护了后翅。
3. 膜翅目(Hymenoptera)
- 特征:膜翅目包括蚂蚁、蜜蜂、黄蜂等,具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雌性个体一般具有螫针。
4. 鳃鳃目(Diptera)
- 特征:鳃鳃目包括苍蝇、蚊子等昆虫,具有一对前翅,退化为摇摆的平衡器,后翅为纤维状。
5. 鳍翅目(Odonata)
- 特征:鳍翅目包括蜻蜓和蜡蜉,成年个体具有两对均大且类似的独立翅膀。
6. 直翅目(Orthoptera)
- 特征:直翅目包括蝗虫、蚱蜢等,具有直翅,通常用于发出声音。
7. 半翅目(Hemiptera)
- 特征:半翅目包括蚜虫、蝽虫等,前翅的一半形成硬化的保护翅,后翅为薄膜状。
8. 鳖翅目(Neuroptera)
- 特征:鳖翅目包括蚍蜉、蚊蛾等,成年个体具有薄翅膜,通常具有丰富的脉络。
这只是八大目中的一部分,昆虫界非常广泛多样,包含众多目和科。
针对特定的昆虫分类,更加详细的信息,请参考相关的昆虫学资料或者专业著作。
05-昆虫重要的目

昆虫重要的目分类:2亚纲30多目;分类依据变态:有无、类型;腹部运动附肢:有无;翅:有无、数量、质地和类型;口器、触角、胸足:类型,等。
常见昆虫的识别——识别特征野外或实际工作中,若掌握了一些常见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则无须使用检索表逐步一一查对,就能很快判别它们所属的类群,这些特征称之为识别特征。
昆虫之庞杂为动物界之冠,掌握昆虫纲各目的识别特征对分类鉴定工作大有益处。
下面介绍昆虫纲常见各目的主要特征。
亚纲I 无翅亚纲(Apterygota)原始无翅;生活史无变态;腹部具与运动有关的附肢。
多生活于阴湿环境的土壤中。
1. 弹尾目(Collembola)体微、小型,柔软,裸露或覆以鳞片。
触角4节。
腹部第1节腹面有粘管(腹管)——附肢特化而来;大多数种类腹部第2、4节的腹面——附肢特化而来;分别有握弹器、弹器——附肢特化而来;能跳跃。
如跳虫(图11)。
2. 缨尾目(Thysanura)体中、小型,长而柔软,裸露或覆以鳞片。
咀嚼式口器。
触角长丝状。
腹部具成对的刺突——运动附肢;腹部末端具3根细长分节的尾毛(1对尾须和1根中尾丝)。
如石蛃、衣鱼(图12),前者多生活于石块及落叶之下潮湿环境中,后者常见于室内抽屉、衣箱或书籍堆中。
亚纲II 有翅亚纲(Pterygota)通常有翅;生活史有变态;腹部无运动附肢。
生活环境多样化:陆上、空中、土壤、水域等。
不完全变态类(外生翅类)生活史无蛹期;幼体(若虫、稚虫+)具外生翅芽。
古翅类翅基部缺一系列小骨片,或小骨片不发达,故休息时,翅不能向后旋转、平放在身体背面。
3. 蜻蜓目(Odonata)体大、中型。
咀嚼式口器;下口式头型,头大、灵活。
复眼发达;触角刚毛状。
翅2对,膜质,翅脉网状,前翅具翅痣;休息时,翅平置身体两侧(蜻蜓)或直立背方(豆娘)。
腹部细长,尾须极短。
雄性第2腹节腹面具次生性生殖器官。
半变态;稚虫(水虿)水生,具面罩、直肠鳃或3个尾鳃。
如蜻蜓、豆娘(图13)。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科目概述

虹吸口器鳞翅目 蝶舞花间蛾扑火
四翅膜质鳞片覆 幼虫多足具趾钩
(二)生物学特性
成虫取食花蜜,对植物的授粉有所助益。但吸果夜蛾类成 虫能刺破果实;吸食果汁,导致落果,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多 在夜间活动,常有趋光性。幼虫绝大多数植食性,是重要害虫, 腹足具趾钩,多能吐丝结茧或结网。蛹为被蛹。卵多为圆形、 半球形或扁圆形等。
•肉食性种类的成虫和幼虫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螨 类等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如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黑缘红瓢虫(Chileorus rubidus Hope)、异色瓢虫〔Leisaxy ridis (Pallas)]等。
龟纹瓢虫 异色瓢虫
(4)芫菁科Meloidae
身体瘦长,软弱,具黄斑纹,触角11节, 雄性为锯齿状,雌虫为栉齿状;头部后方 急剧收缢,呈颈状。前胸小;跗节式5- 5-4;鞘翅末端常分开;前跗节一爪分 成两片,爪呈梳状;复变态,幼虫取食蝗 卵,一些成虫取食豆类;可分泌斑蝥素 (眼斑芫菁),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形成水肿,斑蟊素毒性很强,但对肿瘤有 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肝癌。如豆白条 芫菁 。
•
捕食性甲虫中有很多是害虫天敌,如 瓢甲科的大多数种类捕食蚜虫、粉虱、介 壳虫、叶蜗等害虫,步甲和虎甲能捕食多 种小形昆虫,尤其是对鳞翅目幼虫等有很 强的捕食能力。芫菁幼虫寄生于蝗卵和蜂 巢内,大花蚤有些种类的幼虫寄生于蜚蠊 体内,有些在蜂巢内营寄生生活。 • 腐食性、粪食性和尸食性甲虫,如埋 葬虫科、蜣螂科中的许多种类,可为人类 清洁环境。
口器咀嚼翅鞘坚 前翅角质对直线 幼虫寡足无足少 后翅膜质变态全
(二)生物学特性
全变态。有些为复变态。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常发 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成、幼虫的食性复杂,有腐 食性、粪食性、尸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芫 菁)等。
一分钟学会农业害虫分类!与生产关系密切的九个目

一分钟学会农业害虫分类!与生产关系密切的九个目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已知的种类约有85万种以上,占动物总数的4/5。
与生产关系密切的有九个目:直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以下就这些目及重要科作一简述,并列举部分常见农业昆虫:1、直翅目直翅目是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包括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常见昆虫。
体大型或中型,咀嚼式口器。
前翅狭长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
后足强大,适于跳跃。
斑翅蝗科:东亚飞蝗、云斑车蝗斑腿蝗科:中华稻蝗、日本黄脊蝗蝼蛄科:单刺蝼蛄、东方蝼蛄2、缨翅目缨翅目通称蓟马,身体微小。
一般黄褐或黑色。
眼发达。
触角较长,锉吸式口器。
翅膜质,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
蓟马科: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管蓟马科:稻管蓟马、麦简管蓟马3、同翅目同翅目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均属此目。
多为小型昆虫,刺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
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粉虱科:温室白粉虱叶蝉科: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蜡蝉科:斑衣蜡蝉飞虱科: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甘蔗扁角飞虱蚜科: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桃蚜、高粱蚜、萝卜蚜绵蚧科:吹绵蚧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圆蚧蜡蚧科: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蚧4、半翅目半翅目,通称“蝽”或“椿象”;多数体形宽略扁平,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刺吸式口器,其若虫腹部有臭腺,故有“臭虫”、“放屁虫”之名。
网蝽科:梨网蝽、香蕉网蝽花蝽科:细角花蝽、微小花蝽缘蝽科:针缘蝽、稻蛛缘蝽蝽科:稻褐蝽、稻黑蝽、稻绿蝽盲蝽科: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5、脉翅目脉翅目常称为“蛉”;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
捕食蚜虫、蝶蛾幼虫等肉食性益虫。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微小,不过2mm。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二、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
通称跳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三、双尾目Diplur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hysanur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成虫陆生,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菁科
芜菁
丝状锯齿状
下口式
豆象科
豆象
齿状梳状棒状
象甲科
象甲
鳞翅目
锤角
亚目
凤蝶科
凤蝶
成虫
虹吸式
幼虫
咀嚼式
棒状或
球杆状
一般有翅2对
前后翅均为鳞翅
被蛹
幼虫
下口式
幼虫
多足型
绝大部分为植食性
蛱蝶科
蛱蝶
粉蝶科
菜粉蝶
弄蝶科
稻苞虫
异角
亚目
夜蛾科
黏虫菜青虫
线状
栉齿状
羽毛状
天蛾科
天蛾
螟蛾科
梨大食心虫
麦蛾科
麦蛾
膜翅目
广腰
亚目
叶蜂科
小麦叶蜂
咀嚼式或嚼吸式
膝状
丝状
念珠状
翅膜质
前翅大于后翅
后翅前缘有小钩前翅前缘近中央处常有明显的翅痣
裸蛹
幼虫
多足型
植食性
茎蜂科
梨茎蜂
细腰
亚目
姬蜂科
姬蜂
幼虫
无足型
肉食性
茧蜂科
茧蜂
小蜂科
红铃虫
赤眼蜂科
赤眼蜂
农业昆虫重要的九个目比较表(一)
目名
代表名
代种
口器类型
触角类型
翅的类型
蛹的类型
头部形式
足的类型
食性类型
变态类型
备注
直翅目
蝗科
蝗虫
咀嚼式
多为丝状
前翅复翅
后翅膜翅
头多呈
下口式
前足开掘式
或
后足跳跃式
一般为
植食性
不全
变态
前胸发达
蝼蛄科
蝼咕
蟋蟀科
蟋蟀
半翅目
蝽科
蝽
刺吸式
丝状
或棒状
前翅半鞘翅,后翅膜翅
头后口式
除基本类型为步行足外,还有捕捉足、游泳足和开掘足
多植食性少肉食性
前胸背板发达,呈不规则六边形,中胸小盾片发达多呈三角形
盲蝽科
盲蝽
网蝽科
网蝽
猎蝽科
猎蝽
同翅目
叶蝉科
叶蝉
刺吸式
刚毛状
或丝状
前后翅膜质或革质
头后口式
全部为
植食性
蚜科
蚜虫
飞虱科
飞虱
粉虱科
粉虱
蚧科
介壳虫
缨翅目
蓟马
锉吸式
丝状,略带念珠状
前后翅
均为缨翅
头下口式
多植食性
少肉食性
过渐变态
脉翅目
草铃
成虫咀嚼式,幼虫
目名
亚目名
代表科名
代表种
口器类型
触角类型
翅的类型
蛹的类型
头部形式
足的类型
食性类型
变态类型
鞘翅目
肉食
亚目
步甲科
步甲
咀嚼式
丝状虫
前口式
幼虫
寡足型
多肉食性少植食性
全
变
态
虎甲科
虎甲
多食
亚目
金龟甲科
金龟甲
鳃片状
植食性
或
肉食性
叩头甲科
金针虫
锯齿状
天牛科
天牛
鞭状锯齿状
叶甲科
甲虫
丝状
瓢甲科
瓢虫
捕吸式
丝状、
念珠状
或棒状
前后翅
均为膜翅
裸蛹
成虫头下口式,幼虫头前口式
肉食性
全变态
双翅目
长角亚目
瘿蚊科
刺吸式
念珠状
前翅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棍
裸蛹
有头无足型
植食性
短角亚目
盗虻科
舐吸式
被蛹
半头无足型
肉食性
芒角亚目(蝇类)
食蚜蝇科
吮吸式
具芒状
围蛹
无头无足型
肉食性
寄蝇科
花蝇科
植食性
潜蝇科
秆蝇科
农业昆虫重要的九个目比较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