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选用句式

合集下载

2017高考语文句式的仿用变换知识点总结

2017高考语文句式的仿用变换知识点总结

2017⾼考语⽂句式的仿⽤变换知识点总结 选⽤、仿⽤、变换句式属于语⾔的应⽤,有较强的灵活性,是近年⾼考语⽂命题的热点之⼀,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2017⾼考语⽂句式的仿⽤变换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语⽂句式的仿⽤变换知识点 考查⾓度⼀:仿⽤句式 仿⽤句式主要是考查学⽣的语⾔运⽤能⼒、联想能⼒和创造能⼒。

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并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

其基本要求是:明确题⽬要求,依据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确保⽂⾯整洁。

1.命题式仿写 命题式仿写即话题式仿写,给出⼀个语⾔材料作为例句,以同⼀话题或另外的话题组织材料,按照例句句式进⾏仿写。

典题探究 【典题1】(2012·辽宁⾼考)仿照下⾯的⽰例,⾃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喻的修辞⼿法,句式与⽰例相同。

爱⼼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 爱⼼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解题思路:解答仿写类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关系以及题⽬中对修辞⼿法的要求。

本题例句以“爱⼼”为话题,每句先⽤⼀个⽐喻句,然后阐述作⽤。

答案⽰例:爱⼼是茫茫⼤海中的灯塔,使航海者看到了光明。

爱⼼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向。

【典题2】(2010·⼤纲全国⾼考)仿照下⾯的⽰例,以“博⼤”为话题,另写三个句⼦,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形成排⽐,句式与⽰例相同。

成熟是⼀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种卓尔不群的⼤⽓。

解题思路:仿写的内容必须以“博⼤”为话题,所写的句⼦前后语意贯通,句式基本⼀致。

答案⽰例:博⼤是⼀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博⼤是⼀种⼼如⽌⽔的平静;博⼤是⼀种⾼瞻远瞩的智慧。

2.嵌⼊式仿写 所写句⼦在已给材料中间或末尾,⼀般限定了句⼦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语意连贯,句式与给出的例句相同。

典题探究 【典题】(2010·安徽⾼考)某校开展“名著导读·我喜爱的作品”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的看法。

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语文综合知识.doc

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语文综合知识.doc

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语文综合知识-成功没有捷径,但通往成功的路却有不同走法。

面对高考,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好好复习。

下文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考生们都能掌握。

一.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 此帝王之资也。

(……也)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训练4 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含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训练4 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含解析)

考点强化训练四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时间:40分钟)1.趵突泉公园扩建后,有人题写了一副楹联。

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这副对联。

柳色泉声鸣环佩展画屏入耳迎眸答:答案:泉声入耳鸣环佩,柳色迎眸展画屏2.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

要求句式一致,修辞手法相同。

示例:我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也不是汹涌澎湃的湖泊,而是灿烂阳光下的一滴露珠。

答:答案:(示例)①我不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是坚不可摧的磐石,而是崎岖山路上的一粒碎石。

②我不是平静宽广的湖泊,也不是叮咚作响的溪流,而是翠绿荷叶上的一颗水珠。

3.根据文中画线句作相应仿写。

文人的情趣和性格似乎与游走在他们笔下的物有一种微妙的牵系。

屈原笔下的香草,刘禹锡笔下的陋室,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几千年寻觅的途中,中国文人在那些神性的物体上④____________________,但也消磨着自己的悲愤和怨气。

答案:(示例)①朱自清笔下的荷塘②老舍笔下的茶馆③沈从文笔下的古城④寄托着自己心酸的诉求和希望(或“寄寓着自己内敛的宽容和修为”)4.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

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宁愿像谦逊低调的百合,绽放于幽寂的山谷中;也不学庸俗张扬的牡丹,盛开在嘈杂的街巷旁。

答:答案:(示例)宁愿做孤独寂寞的苍鹰,飞翔在苍凉的戈壁上;也不做聒噪短视的麻雀,跳跃在低矮的灌木中。

宁愿学坚贞不屈的腊梅,绽放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也不做攀援炫耀的凌霄花,摇曳在高高的枝头。

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组句子。

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雪,飘舞,旋转,坠落,聚积,不断强化自我,扩展自我,只要有适宜的低温,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凝结出原驰蜡象的壮景。

答:答案:(示例)①火,闪烁,跳跃,摇曳,游移,不断模拟自我,再现自我,只要有足够的氧气,在任何时空中都能爆裂出辐射状的光芒。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选用句式与语言表达连贯之排列句序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讲座选用句式与语言表达连贯之排列句序

选用句式与语言表达连贯之排列句序一、选择题1.(2017·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地体验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解析】这段文字讲述的是“趣味”与“学问修养”之间的关系,横线后的标点有两个句号,说明①~⑥可以分为两层。

整体观察待选的六句话,发现可以归类为两个方面:“学问修养”对个人的影响和“学问修养”的养成方式。

从行文逻辑上看,先谈“影响”,再谈“养成方式”比较合理。

从语境上看,④中的“这三者”承接上文“三个因素”,应放在第一处横线上。

②⑥③阐明“养成方式”,依次与前文“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对应。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②③⑥④⑤①B.②④⑥③①⑤C.⑤①②⑥③④D.⑤②③⑥④①【解析】通读文段,可知本段文字是说明“中国珠算”的特点和优势的。

高考语文总复习(二十)——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高考语文总复习(二十)——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高考语文总复习(二十)——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点透视考点明确本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

选用句式,要求考生能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与意境相符合的句式;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变换句式,要求考生能根据特定的题目要求,在保持原语句意思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原句的句式。

命题趋势在考查形式上,由单一走向综合,常与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排比、对偶等联合起来考查;在题型上,以主观题为主,兼及客观题;选择的语料大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且时效性较强,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

知识讲解几种常见句式长句与短句句子的长短是相对而言的。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长句表意严密,精确细致,内容丰富。

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短句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肯定句与否定句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否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

这两种句式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表达效果上有差别。

一般说来,否定句语意比肯定句轻,语气也比肯定句弱。

否定句有两种类型: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单重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个否定词,如'没有……不'、'不……不',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比一般的肯定句语气更强,更加肯定;三重否定则还是表达否定的意思。

主动句与被动句主动句是指该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的句子。

被动句则是指该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子。

常式句与变式句常式句是指句子成分按一般次序排成的句子。

变式句是指句子成分打破一般次序,排列次序较特殊的句子。

常见的变式句有两类:一类是单句成分次序排列特殊的句子,如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一类是复句中分句次序排列特殊的句子,如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条件倒置句、假设倒置句等。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之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之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语文 解析: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
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例句写了
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 ______
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的事,而爱看不知道的事 D.不爱看陈旧的事,而爱看新鲜的事
高考总复习•语文 解析:本题是从排序照应的角度来考查选用句式的。上文 突出“巧”字,下文突出“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 A 、 B 两 项 均 为 “ 爱 看 …… 而 不 爱 看 ……” 与 原 文 的 “ 不 喜 欢……喜欢……”照应错位。D项的“陈旧”、“新鲜”也不能 与原文的“一般化”、“特殊化”相照应。故选C项。 答案:C
高考总复习•语文
◎借题发挥:选用句式的关键在于“用”,而不是简单地 区别几个不同的句子类型,所以选用句式题一定要考虑语境,
根据语境来选择恰当的句式。
高考总复习•语文
【例2】
(2013· 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
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进行
句式变换时应注意:句子内容不能省略,句意不能改变,可以 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不能有语病。
高考总复习•语文
一、语言表达准确
“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 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形式。

2017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范本)

2017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范本)

2017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①题型明确,主观题和客观题互现。

考查“连贯”多采用选择题,其他采用主观题。

如20**年采用选择题的有北京、辽宁、广东、课标全国卷,20**年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增加了福建卷、全国卷、湖南卷等。

②考查方式灵活。

既可以综合考查,又可以单项考查,也可以几项结合考查,还可以结合语段压缩、图文转换、宣传语、公益广告、新闻评论和启事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性考查。

如20**年四川、安徽、广东卷,20**年山东、天津、福建、安徽卷。

③考查重点明确。

“连贯”“得体”是考查的核心和重点,“连贯”多考查语句的衔接,“得体”多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体现日常实用的特点。

重点考查“得体”,如20**年安徽、湖南、山东、重庆卷等。

④语言材料、背景环境多选用贴近现实和时代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如20**年的天津、安徽、全国卷,20**年的广东、江苏、天津、浙江卷等。

真题体验1.[20**·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解析]答案及解析参见本专题“现场指导”。

2.[20**·全国卷]请在下面画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

不得超过20个字。

(3分)____________。

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2017高考文言句式

2017高考文言句式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为……所”,表被动。
(2)全句为判断句,“……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也”;有两个被动句, 者也。
“被”“于”两字为标志。
吾长见 笑于大方之家 . A. 丁宁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 . 天下笑者,何也 身死人手,为 . B. 之虏矣 吾属今为 . 背 生孩六月,慈父见 . C. 疑 忠而见 .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 D. 戮,岂有悔哉 虽万被 .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边练边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A.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B. ②刘备天下枭雄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 ②妪,先大母婢也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D.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 此予之所得也。 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副词“乃”“则”“即”“皆” “耳”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选用句式导读: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选用句式
选用句式
从考查的内容看,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四个方面:①根据上下文陈述对象的需要选用句式;②根据表现形式的需要选用句式;③根据表意的需要选用句式;④根据表达手段或场合的需要选用句式。

从命题形式看,主要有两种题型:①复位填充题(一般为“定位选句”);
②句式评析题。

题型特点:①材料选取的广泛性;②讲究思维的条理性和形象性;
③解答结果的惟一性;④一般为选择题型。

句式即通常所说的句型,也就是句子的格式或格局。

我们在中学阶段接触过的句式很多。

①根据表达语气分:有陈述句(“毒品毁掉了讲师范可同的一生。

”是一般性叙述,没着重强调)、疑问句(“谁说不是毒品毁掉了讲师范可同一生?”强调毒品危害的肯定性)、祈使句、感叹句(“毒品毁掉了讲师范可同的一生啊!”着重于抒发感叹语气)。

②根据主语的性质分:有主动句、被动句(“讲师范可同的一生被毒品毁掉了。

”强调重点是受事主语)。

③根据判断的性质分:有肯定句、否定句(“毒品不是没有毁掉讲师范可同的一生。

”强调事实的存在。

)④根据句子成分的位置分:有常式句、变式句、“把”字句(“毒品把讲师范可同的一生毁掉了。

”强调重点是动词谓语)。

⑤根据结构的繁简分:有长句、短句。

⑥根据语体风格分:有口语句、书面语句。

⑦根据句式整齐分:有整句、散句。

⑧根据句子数量分:有单句、复句。

⑨根据修辞方法分: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反复句、对偶句、设问句、反问句等。

只要不是病句,句式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要符合语境的需要。

选用句式还是一个修辞问题,与“简明、连贯、得体”的修辞要求存在着交叉关系。

不同句式,有时虽然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表达效果有差异。

孰优孰劣,要看需要和语言环境。

选用句式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语言操作技能,是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的基本条件。

例如四字句是整句的一种,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

它具有简练和平稳的功能。

请看下面这句话,“我喜欢报刊上那些既充满了智慧,又十分幽默有趣,让人在感到快乐的同时又受到教育的漫画作品。

”虽然通顺,但显得拖沓,水分太多,用四字句来改写一下就变成了“我喜欢报刊上那些智趣兼备、寓教于乐的漫画作品。

”这样不仅浓缩了语意,也显出一种整饬之美。

对偶句比四字句有更严格的要求,但在散句中嵌入一些对偶句,则会令文句大大增色。

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中画线部分的不同。

(1)9月,天气不冷不热,气候宜人,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来临了。

人们纷纷出游,有的到郊外去观赏红叶,有的到公园去参观菊展。

这正是人和自然的“对话”最亲密最热烈的季节。

(2)9月,暑气渐退,凉风徐来,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来临了。

人们或漫游于霜叶渐染的郊野,或沉醉于菊花正艳的园林。

这正是人和自然的“对话”最亲密最热烈的季节。

两相对照,不难看出第二段文字的语言显然要高出一筹,它犹如精美的对称图案,令人赏心悦目。

在高考试题中选用句式一般为选择题。

选用句式题解题的一般过程:(1)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

(2)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供材料。

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

(3)比较各选项的异同,结合语境要求的要点寻找答案,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

例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解析】这是以衔接形式出现的选用句式题,特点是提供语境,根据语境进行选择。

所以答题时,要根据陈述对象的需要,选用能使上下文文意连贯,语气贯通的句式。

语境中陈述对象为“公安干警”,A项的后一个分句主语是“赃物和赃款”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不一致。

B项的后一个分句与A项有相同的毛病。

C项的第一分句的主语是“犯罪嫌疑人”,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也不一致。

D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公安干警”,与所给的语境衔接,所以选D项。

【答案】D例2要想表达“我们能赶上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这个意思,下面四句中语气最强烈的一句是()
A.不管怎样,我们会超过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B.难道我们还不如前人,创造不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吗?
C.我们创造的业绩将是前人无法比拟的,谁不认为我们比前人强?
D.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比前人逊色,要创造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解析】这是根据表意需要选用句式。

B项正确,A、D项虽然用了复句形式,但始终只是陈述句,语气不够强烈;C项用了反问,是一个分句用;B项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并且用“难道……吗?”加以反问,有气势,语气强烈。

【答案】B例3下面两个句子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
①车前草生长在古代的路上。

那时,无论路上行走的是官车、私车,马车、人力车,婚车、刑车、战车,车前,都有你,碧绿的,柔韧的,打着春天的手势。

②车前草生长在古代的路上。

那时,无论路上行走的是官车、私车,马车、人力车,婚车、战车、刑车,车前,都有碧绿的、柔韧的你,打着春天的手势。

③每逢深秋时节,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④每逢深秋时节,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是从语句的形式来设的。

解答本题,先找出①句与②句,③句与④句之间的区别,然后紧密结合全句的句式特点和上下
句话题、句式来判断。

①②句间,①句用倒装句,更突出“碧绿的、柔软的”的意思,且短句句式与全句更协调。

③句间,④句两个6字句相对,接下来是4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和“览”均押“an”韵,音节协调,显得琅琅上口。

所以①④句表达效果更好。

据以上分析,本题答案选C.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