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史复习资料(纯手打整理,不喜勿喷)
西方文明史知识点梳理

西方文明史知识点梳理西方文明史知识点梳理西方文明的历史悠久而精彩,涵盖了古希腊、罗马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现代化等时期。
本文将针对这些历史时期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期对读者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古希腊时期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采取城邦制度,每个城邦独立,政治体系多样化,其中最著名的为雅典议会制度。
2.古希腊哲学思想古希腊哲学分为自然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三大类,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是代表性的哲学家。
3.古希腊的艺术和文学古希腊针对人体的刻画和雕塑技术极其先进,其文学也有雅典剧场等重要贡献。
二、罗马帝国时期1.罗马的政治组织罗马实行共和制度和帝制制度,其议会制度和法律传统对现代政治和法律体系有深远影响。
2.罗马的工程建设和技术创新罗马有众多浴场、公共广场、水道系统,还创造了拱券技术和水泥浇筑技术等。
3.罗马文化和宗教习俗罗马有文学巨匠维吉尔和奥维德,其宗教信仰古罗马宗教、基督教等对世界文明有深远影响。
三、中世纪时期1.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中世纪早期实行部落联盟形式,后逐渐演化成封建领主制度,创造了骑士精神和封建礼仪。
2.宗教对中世纪社会的影响基督教对中世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修道院和教堂成为社会的重要机构,十字军东征事件影响广泛。
3.文艺复兴对中世纪的批判和影响文艺复兴期诞生了大量艺术巨匠和思想家,他们对中世纪的信仰、艺术和政治体系进行了批判和革新,成为现代化思想的重要捷径。
四、文艺复兴时期1.文艺复兴的艺术特点文艺复兴的艺术特点是恢复了古典艺术创作的传统,强调人体的比例和对称,提倡真实主义和理性主义。
2.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各自兴起,前者由马丁·路德等人主导,后者由伏尔泰、卢梭等人发起。
3.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国家的崛起文艺复兴时期,商业活动和贸易发展,资产阶级兴起,国家的崛起对后来的现代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现代化时期1.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现代化时期,自动化生产、机械化生产等技术创新带来了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时代。
西方文化史复习

宗教改革时期的文化欧洲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权倾欧洲的教皇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是欧洲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
经济: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思想:垄断文化艺术、教育等,在意识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社会生活:欧洲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其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基督教确立在西欧的神权统治:出售赎罪券,十字军东征积极谋求统治欧洲:1)舆论准备:提出”双剑说”、“太阳月亮说”2)内部改革:建立教皇选举制度;获得各地主教任免权3)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4)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5)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
3、天主教的落后性(1)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思想基础——信仰高于一切。
主要教义——核心是“原罪与救赎”(原罪:(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
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救赎: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2)教会的堕落: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贪婪成性,疯狂敛财;生活腐化,道德败坏3)教会的残暴:设立宗教裁判所,野蛮迫害“异端”。
4)影响: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二)、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引言: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作支撑→15、16世纪英、法、西班牙顺应时代要求,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
大学 西方文化史重点复习题

《西方文化概论》1、西方文化概论是什么样的一门课程?是关于西方文化基本原理的研究,是对于西方文化体系的基本构成、本质特性与发展规律的提示。
是对西方文化历史过程的理性观照,将西方的文化与文明作为一个整体,从文化原理与发展规律角度进行的研究。
2、作为文化形态的西方,它是指什么?西方文化体系包括哪些?P63、文化体系的构成有哪些?P114、西方文化的特点有哪些?西方文化有如下主要特点:1,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
2,理性精神。
3,个人本位。
4,罪感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则有以下几个特点:1,天人合一与顺天应物。
2,家族与伦理本位。
3,贵和尚中。
梁漱溟:中国是伦理型文化,以讲五伦,互以对方为主;希腊是科学型文化,突出科学精神,强调科学与理性;罗马是政治型文化,表现为罗马法的制度与应用,罗马的扩张等庞朴:希腊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文化较注重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中东及印度则较注重人与神的关系等其他: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东方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自然对立型、自然掠夺型的父性物质文明,东方文明是自然顺从型、自然循环型、自然共生型的母性精神文明。
第二讲1、欧洲的语言文字包括哪些?有什么特点?印欧语系是世界最古老的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高加索语系、闪含语系多种语言的交叉使用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拉丁文字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文字2、欧洲的种族和民族有什么特点?种族主要是白种人,即欧罗巴或称高加索人种欧洲人的种族分布于4个大的区域:大西洋、地中海人、白海人与高加索人欧洲共有160多个民族,俄罗斯人口最多,达1亿以上;另有13个民族达千万以上;还有50个民族超过1万人。
特点:民族国家,一个民族为一个国家第三讲:西方文化理论与文化逻辑1、什么是文化现象、文化模式、文化危机、文化转型:文化现象:是指文化的发生或起源、功能和社会历史定位、形态和构成、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等。
文化模式:特定民族或特定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价值取向、习俗、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者说是基本的生存方式。
最新西方文明史复习资料汇总

西方文明史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1、什么是欧洲文明?三大要素:古典遗产Classical Heritage 蛮族入侵Barbarian Invasions基督教Christianity.四大特色:海洋、延续、多元、西进四大遗产:古希腊的理性Ancient Greek rationality古罗马的法律Ancient Roman legal codes希伯来的信仰Ancient Hebrew faith日尔曼的进取Germanic spirit of venture2、西方文明沿革的历史轨迹米诺斯文明(约BC20----15世纪)——迈锡尼文明(约BC16-----12世纪)——古典希腊文明(BC8----1世纪)——古罗马文明(BC7----AD5世纪)——【中世纪基督教文明(5----15世纪)——现代西方文明(15世纪---)】或——【拜占庭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3、文明【重点】(可用书本上的定义)一个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物质文明:遗存、器物,生产生活的技术水平。
精神文明: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思想。
功能文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文明”第一次作为一个名词使用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密拉波于1756年在《人类的朋友》一书中提出的。
4、“文明”与“文化”的异同【重点】文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文明——是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人类文化,是文化中积极进步的成果,是人类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历史形态。
文化与文明的异同:异:高级阶段积极进步的成果同:两者的相互联系和相互重合的部分,远远多于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与区分之处。
从广义上讲,文明和文化可以基本等同,没必要过多地纠缠它们的细微差别。
5、人类的起源【重点】地球的历史可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猿出现在新生代第三纪的渐新世,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
从猿到人经过了三个阶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中的人。
西方文化史复习总结资料

3.经院哲学是中世纪盛行的哲学。
它既指一种教学和研究方法,也指一种世界观。
经院哲学在12世纪出现,13世纪是经院哲学的黄金时期。
经院哲学试图使信仰与理性协调一致,认为人通过经验和推理方式获得的知识与天启传授的知识是相辅相成的。
信仰和理性是两个不同的手段和途径,探求的同样是真理。
经院哲学实际上是希腊哲学和阿拉伯哲学与基督教信仰碰撞的结果。
托玛斯·阿奎那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2.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在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思想文化界看来,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到中世纪却衰落了。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
但是事实上,文艺复兴并非仅仅是对古典文化的复兴和模仿,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
14—15世纪,在意大利各沿海城市国家首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那里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进步。
资产阶级需要取得与自身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社会地位,需要将本阶级的价值观、思想文化提升为社会主流。
他们认为,古典自然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和罗马法将可用以同天主教会作斗争的实用的、有效的武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同时,意大利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足以引发思古之幽情。
而地理大发现则极大地改变了人对世界的传统观念,人们的视野扩大,思想已经无法囿于中世纪的束缚,寻找思想领域的“新世界”成为文艺复兴人们的一个生活目标。
3.马基雅维里政治学方面的主要作品是《君主论》。
《君主论》主要论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本领和条件,应该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
马基雅维里特别重视权术,主张一个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背信弃义,也在所不惜。
君主要具备两种野兽的特性。
他认为,争雄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遵循法律,另一种是凭借暴力。
西方文明史复习资料

西方文明史复习资料一、古典文明1、两河流域文明●北纬三十度现象:自然文明之谜➢自然景观:长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密西西比河均在此纬度入海;珠穆拉玛峰、马里亚纳海沟、死海、百慕大等。
➢文明的聚居:北纬三十度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
附近有埃及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空中花园;三星堆;玛雅文明。
●人类文明最早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苏美尔文明——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文字(人类步入文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志):楔形文字(苏美尔文明的特征之一,人类最早的文字)。
●阿卡德文明——苏美尔文明之后●古巴比伦王国——阿卡德文明之后➢其第六代王汉谟拉比最为著名,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新巴比伦王国➢ B.C.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下,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大王国,攻占了耶路撒冷,将犹大王和数万上层犹太人掳至巴比伦,制造了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历史事件➢ B.C.587年重建巴比伦,修建“通天塔”,与“空中花园”● B.C.539年波斯人征服新巴比伦,标志着两河流域文明的终结2、北非文明●古埃及文明:埃及——尼罗河的馈赠➢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他写成的《历史》主要记载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希波战争,这场战争是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的第一次碰撞。
他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古埃及文明的没落:公元639年,随着伊斯兰教的出现和阿拉伯人对埃及的征服,埃及逐渐成为伊斯兰教文化圈的成员,古老的埃及文明被彻底埋葬,成为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失落”文明。
➢埃及文字:象形文字埃及的书写载体:纸草➢埃及的宗教观以及其体现:1)相信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尽管对创世的揭示多种多样。
埃及人特别崇拜太阳。
2)相信代表神的意志的“玛阿特”的存在和法老就是“玛阿特”的化身。
这一观念使得法老成为人神一体的君主。
反对法老就是违背神的意志,这使得法老的地位不可动摇;3)相信神对社会的保护作用,保护神的观念十分流行;4)相信来世,相信人死后生命继续存在的观念十分流行,死亡被看做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世界。
西方文化史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西方文化史知识点总结1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其作《希腊波斯战争史》是西方最早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判的方法撰述历史,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2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确立了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的范型,高度发展了古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史料批判原则,重视历史垂训功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3古希腊三大史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长征记》5修辞学派:伊索克拉特斯埃福罗斯,《希腊史》特奥波姆波斯,《希腊史》《腓力王传》6罗马史学的真正奠立者:老伽图。
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强烈的“政治史学”传统。
著有《罗马历史源流》7凯撒:《高卢战记》9《荷马史诗》:是由大诗人荷马整理定型,成为独具风格的史诗,到公元6世纪,荷马史诗才正式形成文字,我们今天所见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亚历山大的学者们编订的,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俩个部分,记叙了前12世纪发生的古希腊联军远征小亚细亚城市特洛伊的故事,是史诗的主要来源,荷马史诗是用诗歌体裁写成的文学作品,颇具史学价值,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既有史诗创作年代的反映,也有神话传说保留下来的迈锡尼时代,甚至更早时代.8罗马三大史家: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李维《建城以来史》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李维:古罗马史学家,著作丰富,流传下来的《建城以来史》创立了通史体例,重视历史垂训,文笔优美,但陷入历史循环论,对史料缺乏分析批判,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塔西佗:古罗马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日耳曼尼亚志》《历史》《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和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做了深刻揭露,反对暴政,歌颂共和,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西方文化史复习资料

一、美索不达米亚文化 1诞生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以苏美尔文化为基础2苏美尔人使用楔形文字,文学作品以史诗为主,以《吉尔加美什史诗》最为著名——最古老的英雄史诗3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第一部完整成文法典,古巴比伦人制定了最早的历法《汉谟拉比法典》两个显著特点:根据犯罪人不同的社会地位处以不同的刑罚;法典保留了原始的“同态复仇法”---以眼还眼,以牙还牙4埃及发展过程: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朝→第三中间期→后王朝→托勒密埃及时期5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 5。
19世纪外交官亨利罗林森成功释读了“贝希斯敦铭文”。
6.通过楔形文字来研究两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一门新的学科--亚述学。
7.巴尼拔图书馆是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书籍最齐全的现存图书馆。
二、埃及文化 1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破译罗塞达石碑2金字塔修建于古王国时期,神庙、纪念碑修建于新王国时期3两种崇拜(宗教崇拜)最初是图腾崇拜,以动物或植物为崇拜对象,后为对自然的崇拜,太阳神在古埃及居于最高地位,为崇拜对象4.上埃及:莲花、秃鹫下埃及:纸莎草、眼镜蛇5.规模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三、希伯来文化 1约公元前2000年代初期,亚伯拉罕率领希伯来人从美索不达米亚迁徙到迦南,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1320),为逃避旱灾和饥荒,迁到埃及,受到奴役,公元前13世纪末,摩西率领离开埃及,回到迦南2希伯来人宗教思想核心内容之一:摩西十诫—契约观的体现3国王扫罗→大卫→所罗门,所罗门死后国家分裂,北部以色列(与神摔跤的人)撒玛利亚为都城,南部为犹太(渡过河而来的人),耶路撒冷为都城4所罗门修建雅赫维神庙:第一圣殿时期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犹太王国,摧毁神庙,俘虏犹太人,“巴比伦囚徒”公元前538年,波斯人攻陷巴比伦,犹太人重建神庙—第二圣殿时期 5犹太教:前摩西阶段→全民族→神崇拜的形成期(摩西带领至所罗门统治)→先知改革阶段(所罗门去世至希伯来人被囚巴比伦)→后放逐阶段6犹太教的基本特点:一神论、契约观念、注重戒律、弥赛亚和天国观念7 腓尼基的贡献:商业精神、拼音字母7.《旧约圣经》是犹太教的经典,由法律书、先知书、圣录组成四、古希腊文化 1爱琴文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爱琴海区域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2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600—前1250,线形文字A未破译,迈锡尼文化创造者阿该亚人,线形文字B,1953年英国文特里斯破译3“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奥德赛》两部史诗整理而成,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反映了公元前11—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4黑暗时代、荷马时代、英雄时代公元前1100-前750年5 《神谱》赫西俄德,完成对奥林帕斯教诸神谱系的整理,为该教提供了系统的教义6希腊神话传说:特洛伊木马、阿喀琉斯之踵、潘多拉之盒、普罗米修斯7希腊神话特点:神高度人格化、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8奥林帕斯教十二主神:众神之父、雷电之神—宙斯,王后、婚姻女神—赫拉,海神—波塞冬,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农业女神—德墨忒尔,战神—阿瑞斯,火神、工匠神—淮斯托斯,商旅神—赫尔墨斯,灶神—赫斯提亚,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民间流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