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深度好文,建议收藏)

合集下载

整天被骂的孩子会怎样

整天被骂的孩子会怎样

整天被骂的孩子会怎样1、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其实孩子的心理是很简单的,并没有像大人的心思那么复杂。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大人们经常吼孩子,孩子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犯了错误,所以才会被父母吼。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开始自责,觉得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因此就会从内心里来否定自己,会降低自己的认同感,而且还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

2、性格懦弱,优柔寡断如果父母经常吼骂孩子,那么,在他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恐惧。

因此,每当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就会因为害怕被骂而选择回避。

有的时候,对于自己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也是小心翼翼,就怕因为做错而被吼骂。

因此,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也就会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的,犹豫不决。

在很多时候甚至是不敢直接去做选择,整天被骂的孩子因为恐惧,性格变的更加懦弱。

3、产生逆反心理一般来讲,当孩子被吼之后,都会短暂的出现乖巧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只是短暂的,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并非如此。

如果孩子长期在这种情况下,会变成如同一个受压制的弹簧,孩子压力越大,反弹的时候幅度也就越大,同样对孩子的伤害也就越大。

特别是在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父母再依靠吼骂就管教不住孩子了。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1、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以及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他。

2、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

家长要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他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他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父母骂孩子的危害1、父母经常骂孩子,会让他感到孤独无助,表现出不自信,在做事的时候,会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并且在家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还不愿意和小朋友进行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长期吼孩子会有什么结果文案

长期吼孩子会有什么结果文案

长期吼孩子会有什么结果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被吼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反应,每一种都非常的重要,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第一种,他会默默的忍受,嘴上认错,实际上只是希望这顿吼骂赶紧结束,而不是心理上的认可,这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讨好型人格,有什么意见都不敢说,藏在自己的心里,逆来顺受。

这样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可能会造成懦弱的性格,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会出现逃避,甚至不敢面对,做出过激的行为。

第二种,他会愤然反击,出现顶嘴,跟父母对着干,狂吼乱叫,甚至出现扔东西、哭泣不止等过激行为。

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则会过早的进入叛逆期,甚至养成反社会的人格。

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急躁冲动,甚至有暴力倾向,对身边的人没办法容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越来越难管束。

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不吼不叫培养好孩子》用温柔的方法去培养孩子。

孩子性格变化(被吼)

孩子性格变化(被吼)

经常被吼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所遭受的创伤和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会变得多么可怕,他们可能会变得自卑、内向、暴躁,甚至有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

这些负面影响将伴随他们一生,难以磨灭。

1.性格暴躁研究表明,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遇到事情会用"吼"来处理。

久而久之,遇事情不会冷静思考,心浮气躁。

2.没有安全感如果孩子经常被吼,不仅会伤害亲子关系,孩子会渐渐疏远父母,在父母面前没有存在感,也会没有安全感。

3.胆小文弱没有主见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会恐惧害怕胆子越来越小,越来越懦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孩子在家是受气包.在外面也会是受气包。

4.会变笨心理学研究结论表明,经常遭受到父母大吼大叫,语言暴力的孩子。

脑结构会收到损伤,大脑中的海马体积会减少,导致孩子智力受损。

5.做事畏首畏尾经常被吼骂的孩子,做事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看父母脸色,会不会被父母骂,而不是思考如何做好这件事,而且做事也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6,自卑经常被吼骂,会让孩子讨厌自己。

孩子的能量发挥不出来,长时间的封闭自己,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敢表达自己,不敢相信自己,不仅会自卑还有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

7叛逆长期被吼骂,有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表明服从父母,但内心和父母为敌,时时刻刻想证明自己。

8,冷漠经常被吼叫.孩子会变得冷漠。

因为他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认真对待,自然不知道如何好好对待别人。

综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恰当的话语来引导和教育孩子。

同时,我们应该在行动上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对于那些经常被吼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不再是责备和惩罚,而是理解和关爱。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关注,用温和的语言和行动来引导他们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康、自信、有爱心的孩子,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出色和幸福。

孩子被吼叫长大出现15种现象

孩子被吼叫长大出现15种现象

孩子被吼叫长大出现15种现象1、叛逆家长长期吼叫孩子,会让孩子变得叛逆。

因为吼叫的方式会让孩子认为家长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的,于是孩子就会想要对抗,进而表现出叛逆。

2、胆小被家长吼叫长大,孩子会变得胆小。

因为孩子很难意识到父母为什么要用这样激烈的态度对待自己,他们只会看到父母的吓人模样,进而变得胆小。

3、木讷家长的吼叫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会招致父母的责骂,于是表现得木讷。

4、孤独被家长吼叫,孩子就难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于是变得不敢和父母进行沟通,遇到什么事都会选择自我承受,逐渐变得孤独。

5、不自信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会招致父母的吼叫的话,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于是变得不自信,做事畏畏缩缩。

6、易暴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总是目睹父母这样的吼叫形式,孩子就会下意识地进行学习,并进而在接下来的人际交往中变得暴躁,习惯性地用吼叫解决问题。

7、低自尊吼叫会让孩子变得逆来顺受,变得越来越接受这样被责骂的现实,进而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从而感受不到自尊。

8、害怕挑战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我们需要信心才能够跨越它们,但孩子在家长的吼叫当中已经丢失掉了自信,自然就没办法面对挫折和挑战,变得畏惧挑战。

9、睡眠问题父母的责骂吼叫,会让孩子在夜里容易莫名哭泣,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10、习惯讨好当孩子处在父母的责骂声中的时候,往往只有选择迎合父母才可以停下父母的这种激烈行为,于是久而久之,只要父母责骂他们就会讨好父母。

这种习惯会被他们带入到未来的人际交往当中,习惯性地讨好他人。

11、拒绝沟通孩子的沟通能力往往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如果父母长期用吼叫的方式来和孩子交流,孩子就难以培养出正常的沟通能力,于是不会沟通、排斥沟通。

12、没有主见如果孩子总是在做决策的时候被父母吼叫,然后按照父母所说的去做,那么孩子就会丧失掉决策能力,变得没有主见。

13、心理问题长期的吼叫声,会让孩子的心理一直处在紧张状态,于是心理的免疫力就降低,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就会趁虚而入。

孩子被骂时为什么不说话

孩子被骂时为什么不说话

孩子被骂时为什么不说话作为家长,您吼过孩子吗?吼了之后,孩子是什么反应?他改正错误了吗,还是将错误愈演愈烈?长期责骂对孩子而言是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

不同的孩子,被吼骂后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痛苦。

吼骂孩子有哪些负面影响?面对孩子犯错,我们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什么?一起来看这篇文章——为人父母,难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冲孩子们大吼大叫。

有时候是吼,有时候是骂。

在中国有一句话老话叫:“打是亲,骂是爱。

”这也成为很多父母吼骂孩子合理化的借口,任由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甚至说出一些刻薄的话。

孩子被骂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某一次的治疗咨询中,她问一个7岁的男孩:“如果你有一根魔杖,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改变你的爸爸,你希望改变他什么?”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我希望他别再冲我和妈妈连吼带叫了。

”听到儿子的话,平时总是板着脸的爸爸,面色有所缓和,他当下就对孩子做出承诺,想办法管理自己的怒气。

长期责骂对小孩子而言是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

我们对孩子说“狠话”时,表面上他会沉默着配合你,其实内心早已留下清晰的伤痕。

不同的孩子,被骂后反应也是不同的,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痛苦。

孩子被骂后的第一种反应:置若罔闻经常忍不住骂小孩的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屡教不改。

他们总是在同一件事上反复犯错,功课催了一百遍还是不写、不让玩手机还是偷偷玩、房间永远是那么脏乱……不管说了多少次,孩子都没有多大的长进,形成一个循环:犯错——被骂——暂时改正——接着犯错很多家庭都很难打破这个死循环,父母总是需要用更大的嗓门、说更多伤人的话来教育孩子。

这就是长期骂孩子的坏处之一:孩子的大脑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上。

当这种恶性循环变得越来越频繁后,孩子们就会以为:犯错只要不被骂就没关系。

他的沉默只是一种假装起来的配合。

只有父母发更大的脾气,他们才会真正地引起重视。

吼式教育对孩子的伤害读后感

吼式教育对孩子的伤害读后感

吼式教育对孩子的伤害读后感读完关于“吼式教育对孩子的伤害”的文章,我就像被人敲了一闷棍,突然意识到自己平时可能不经意间就当了那个“大反派”家长。

文章里说,吼式教育就像一场暴风雨,噼里啪啦地砸向孩子那娇嫩的小心灵。

这可太形象了!我就想起我家那小宝贝,有时候被我吼完,就像只受惊的小兔子,眼睛里满是惊恐和委屈。

我这才明白,我那高分贝的怒吼,可能已经在他心里挖了不少小坑。

你想啊,孩子本来就像个小探索家,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可我们一吼,就像是在他们探索的道路上突然竖起了好多带刺的栅栏。

孩子可能就会变得胆小怕事,做什么都畏畏缩缩的,生怕又招来一顿吼。

这就好比本来想自由奔跑的小骏马,被缰绳勒得死死的,连小步溜达都不敢了。

而且啊,吼式教育还特别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是害怕你,不敢反抗。

但等他长大了,就像气球吹久了总会爆一样,可能就会和家长对着干。

到时候,家里就不是温馨的港湾了,而是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战场”。

我还想到,经常被吼的孩子可能会变得不自信。

就像一棵小树苗,本来应该在阳光和雨露下茁壮成长,结果被狂风暴雨不断吹打,长得歪歪扭扭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总是听到批评和吼叫,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久而久之,自信心就被消磨得差不多了。

从现在起,我可得好好改改我的教育方式了。

不能再当那个只会用“狮吼功”的家长。

我得像个温柔的导游,耐心地陪着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探索,给他们指方向,而不是像个监工,只会拿着大喇叭吼。

我相信,只要我改变了,孩子也会像重新沐浴在阳光里的花朵一样,绽放出更美的光彩。

这篇文章真的是给我这个迷糊家长上了一堂非常重要的课啊!。

为什么孩子被斥责后总是沉默不语?背后的原因很是扎心!

为什么孩子被斥责后总是沉默不语?背后的原因很是扎心!

为什么孩子被斥责后总是沉默不语?背后的原因很是扎心!今天我坐地铁的时候,遇到一位妈妈,后面还跟着一个13岁左右的女孩。

没过几站小女孩就开始哭闹,原来是手里的玩具掉在地上被别人踩了一脚。

妈妈哄了一小会孩子,可还是在哭。

这个时候妈妈一脸不耐烦地试图吓唬自己的孩子,让她停止哭闹。

妈妈大声斥责道:“哭什么哭,你看大街上别人都看着,丢不丢人,回家洗洗好了”孩子惊恐地看着妈妈。

脸上挂着两行泪,哗哗地往下流,却不再说话。

突然,世界都变得静止了。

看到那个努力抑制自己的情绪,还在抽噎的孩子,我感觉一阵心疼。

不仅是这位妈妈,曾经一起国内作业调查显示,全国将近90%的家长都曾经吼叫过孩子。

孩子磨蹭、顶嘴、功课不好、调皮贪玩,加上家长工作压力大,心里总有烦心事,憋着各种无名火,“一言不合就开吼,吼完就后悔”,成为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恶性循环。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无计可施,内心就会涌现出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大吼大叫,不过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

可是,经常控制不住吼孩子,父母一时爽,对孩子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知道真相后,你还会吼孩子吗?我的一位好朋友,她的孩子刚上初中。

她跟我说自从孩子上初中以来,感觉自己的脾气差了很多:孩子早上赖床,催了两次还不起来,就开吼;孩子做作业慢了、老出错了、考试成绩差了,都忍不住吼。

因为小学前没有什么学习压力,所以孩子慢一点、懒一点也都没太在意,但初中后压力大啊,不催不行。

可是每次一吼,看着孩子那怔怔的、可怜的样子就心疼。

而吼多了,孩子就低着头哭也不说话。

可朋友发现孩子和自己关系渐渐疏远了,有什么事也不给自己说了。

以前那个贴心的小棉袄不见了,朋友心里很慌。

其实,孩子表面上不反抗,甚至沉默,但是心理却会产生抵抗、逆反的情绪,即使父母做法是好的,孩子也不会接受,而是选择对抗。

我想,这是父母最不想要的结果。

爱之深,责之切。

我们即使再愤怒,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孩子的一生都会带着伤痛。

弗洛伊德说,所有成年人的伤,都是在童年时期留下的。

孩子越吼越不吭声?每个大吼大叫的家长,都该体会一下被骂的感觉

孩子越吼越不吭声?每个大吼大叫的家长,都该体会一下被骂的感觉

孩子越吼越不吭声?每个大吼大叫的家长,都该体会一下被骂的感觉“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也许这些话你可能刚刚才对自己的孩子说过。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你是否总是忍不住大吼大叫?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有一种让人抓狂的魔力。

不管之前多么温柔的妈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都总会有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时候,明知道大吼大叫解决不了问题,但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经常吼完了又自责又后悔。

对孩子来说,世上有一种无奈是“爸妈觉得不吼不行”。

对父母来说,世上有一种绝望叫“吼完了那小东西却不吭声,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关于“吼孩子”这件事,很多父母都表示,不怕哭闹,怕就怕遇到那种“打不哭骂不语”的静音宝宝。

相比那些顶嘴、辩解、讲道理的孩子,被吼之后不说话的孩子,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孩子被吼之后不说话不吭声,其实都是心理受到了伤害的表现。

1.有些孩子不说话是出于害怕、恐惧,在情感层面上和父母之间产生了裂痕,不再信任父母,甚至怀疑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2.有些孩子不吭声是因为已经习惯了,干脆破罐子破摔,懒得和父母沟通,逃避着父母;3.最怕的是孩子怀疑自己,有些孩子在被父母否定的时候自尊心受损,不再自信,变得自卑甚至自闭。

对父母而言,大吼大叫或许只是这一分钟的事情。

但对孩子而言,这种伤害甚至可能会影响一生。

吼叫的确可以让孩子暂时安静、听话,可以解决一些眼前的小问题,但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父母不要总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其实孩子心里都明白的。

有些父母觉得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等孩子长大了就明白了。

但实际上,就像一位网友说的,“以前我也曾以为都会好的,长大了就好了。

可现在我已经没这个想法了。

真的不会好了,有些东西,注定要跟着我一辈子。

”有些父母可能要问:那我已经吼了孩子了,我该怎么办?不能吼,那要怎么管孩子呢?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鼓励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9-18
近日,湖北武汉一群小学生的暑假作业突然在网络上走红。

这份暑假作业并不要求孩子们做习题,而是和家长一起完成一项“21天不生气”的挑战。

看似不长的21天,却难倒了大部分的家庭,全班44个孩子,仅有一对双胞胎和父母挑战成功。

据程老师统计家长的生气原因超过八成是因为作业,而家长生气的比例比孩子要高25%。

▲来源:北京青年报记者李涛
多位参与活动的家长也坦言,通过这次活动统计才发现,生活中自己生气的比例明显高于孩子,孩子的情绪主要是受家长影响。

大人吼孩子,这是生活在经常见到的场景,但是如果你知道孩子被吼后心里在想什么,那你在下次爆发前一定能控制住自己,因为大人“一声吼”给孩子所带来的伤害,超乎想象。

闺蜜的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她给我说自从孩子上学后,感觉自己的脾气差了很多:
孩子早上赖床,催了两次还不起来,就开吼;孩子做作业慢了、老出错了、考试成绩差了,都忍不住吼。

因为以前也没有什么学习压力,所以不管孩子慢一点、懒一点也都没太在意,但上学后后压力大啊,不催不行。

可是每次一吼,看着孩子那怔怔的、可怜的样子就心疼,而吼多了,孩子就低着头哭也不说话,而且闺蜜发现孩子和自己关系渐渐疏远了,有什么事也不给自己说了,以前那个贴心的小棉袄不见了。

有一天,因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小孩,孩子很委屈地钻到了奶奶怀里,哭着说:“我不喜欢这个妈妈了,你带我走吧。


孩子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她!
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急躁的自己却用“吼”深深伤害了孩子,而且孩子不笨、不懒、不调皮,只是有时有自己这样那样的想法而已,为什么要用“吼”来解决呢?
吼孩子,虽然就是一两句话的事,但是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犯了大错,会让孩子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还会伤害和谐的亲子关系。

而更严重的问题不是表面上的那些,而是在以后,潜伏在孩子内心里。

做儿童心理咨询的朋友给我说: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创伤基本上都来自于童年,而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来自于不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知乎上搜索关键词“父母的语言暴力”,发现很多在父母”吼式“教育环境中成长的自述者,要么心怀恐惧,不知父母下一步会做出哪些疯狂举动;要么畏首畏尾,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某些自述者这么写道:
“我自知我妈语言暴力的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潜移默化的学会了她的语言习惯,无意识的时候也会把情绪带到话语里,一字一句都在伤人.......我知道这样下去只会把爱的人推得越来越远,可我难以自控。


“于是我渐渐关上了心里的那扇窗,难过的时候试着自我安慰,写日记,购物,奖励自己好吃的。

我开始在家人面前沉默,试着逃离去到家以外的地方,也要记得如果以后有幸自己组建了家庭,要呵护他,不能让同样的悲伤,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在外面看着还正常,在家里暴躁无比,和他们永远无法用温和的语气说话。

自卑敏感,别人一句话都能刺痛我,喜怒无常,对别人防备心很重,只要伤害过我的人,永远别想再接近我。


很明显的,正是父母的吼骂,让亲子关系差点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话语,不是一阵轻飘飘的风,它是有力量的,它是有温度的。

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春天一般的温暖,也可以让孩子置身于刺骨的冬天,像一把把的刀子伤害着孩子,而吼骂,就是那一把把的刀子。

对于父母而言,吼叫或许只是1分钟的事情,但对孩子而言,其伤害可能贯穿一生。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心理学上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长期生活在"吼式"教育下的孩子,就像德国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里的那只小企鹅。

它被父母的吼叫吓得魂飞魄散,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虽然想张口说话,表达心声和需要,但又担心没有人听。

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说话"来回避伤害。

那些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容易形成这几种性格:
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
懦弱,没主见;
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和处理人际关系。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普遍没有安全感,对亲情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亲子关系中不知道怎么和家人相处。

爱之深,责之切。

做父母的谁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骂不语",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了。

应该如何做,才能“解救”那个受伤孩子呢?
放下身段,安抚那个恐惧的孩子
虽然我们都说要做一个慈母,和孩子相亲相爱,奈何,在亲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处成了塑料母子(母女)情。

一旦我们大声吼了孩子,请记得给自己几分钟缓和时间,待到情绪平复后,蹲下来,试着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诉他:
“妈妈虽然吼了你,但妈妈对你的爱一点没有减少,下一次,妈妈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情绪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传递给孩子的是负能量,孩子受负能量投射,感到恐惧,用“不说话”来抗拒这种能量。

但实际上,很多孩子没有消化负能量的能力,长期不说话,只会让负能量积郁在心里。

当伤害形成后,父母一定要事后补救。

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说出来心中的真实想法,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排解情绪,并郑重地和孩子保证: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对错的纠正。

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我们试图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生活成长。

吼孩子,其实是父母对自身的一种不接纳。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们的复制品,更不可能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尹建莉曾说:
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
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
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
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不管是谁,在情绪烦躁的时候很难再去处理另外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对孩子“不乖”时,父母难免会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

但父母应该意识到,在工作与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需要给这种不愉快找到合适的出口,不要让无辜的孩子承担你的负面情绪。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