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碘地区的发现及采取的措施

合集下载

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划定标准

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划定标准

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划定标准一、引言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代谢以及神经系统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还存在许多碘缺乏地区,这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划定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制定相应的标准至关重要。

二、碘缺乏地区的标准1. 碘尿检测标准在划定碘缺乏地区时,可以通过对当地居民尿液中碘的检测来判定。

通常来说,大部分医学界会将尿液中碘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判定标准,低于该范围则判定为碘缺乏地区。

2.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大幅提高,因此可以通过当地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来评估碘缺乏情况。

一般来说,甲状腺疾病的高发率地区通常会被判定为碘缺乏地区。

三、适碘地区的标准1. 食盐碘含量适碘地区的食盐通常会在一定范围内添加碘,以保证当地居民摄入足够的碘。

可以通过对当地食盐碘含量的检测来判定是否为适碘地区。

2. 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适碘地区的居民通常会表现出较低的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以及较好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代谢情况。

可以通过对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来判定是否为适碘地区。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划定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标准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不仅仅局限于确保摄入足够的碘。

当地的经济发展、饮食习惯、文化背景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碘缺乏情况,因此在制定标准时需要进行全面考量。

对于碘缺乏地区,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来帮助当地居民摄入足够的碘,以改善其健康状况。

五、总结划定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的标准对于保障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对碘尿检测、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食盐碘含量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划定这两类地区。

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确保其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标准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的观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扩写:1. 地方实际情况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因素都会对碘缺乏情况产生影响。

中国高水碘地区的分布与干预对策

中国高水碘地区的分布与干预对策
Nn o ie sl moioy n o id d at z n ̄r i wa e idn e c s t r o ie x e s
了水源性 高碘地 区 ,随之先后在 山东 、山 西 、河南.江苏 、 安徽 、天津 、内蒙古 、 北 京等 省、 自治区发现 了水源性高碘地 / 市、
二 、高 碘 地 区 的监 测
按 照 2 0 年全 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 07 的要求 ,高水碘监 测的对象仅针 对经省级
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确定的高碘 乡所在 的县 (区 、 市 、 旗 )。
高水碘 ;碘 盐监测 ;碘 缺乏病干 预
C# a ci e h tg t ̄hdahvdtesae酬 r e o d eD fi c fIi eie y on cn
中国高水碘地区的分布与干预对策
郑庆斯 徐菁 王建强 李秀 维 谷 云有
翻 掌 0 : ÷ 0 : 00 系 菱 _ ≯ 0 :_ 誓 0_ 。
中 国通 过 普 及 食 盐加 碘 (nvra at u Ie8 l l S li tn U1 除碘 缺 乏病 ,并持 续 巩 固 oz i , S)消 dao
区以 乡镇 为单位停供加碘盐的措 施增加 了
难度。
区的 无碘 食盐率 进 行每年 一次 的常 规监
测。
作进展情 况, 采取 的干 预 措 施 及 其 落 实 情 况 ,存 在 问题 和建 议 等 。
为 了解水源性高碘 甲状腺肿病 区和地 区的防治现况 , 具体 了解其监 测和干预 情 况 ,查 阅了有关 文献 资料 ,在 山西 、河南
sre sc nu t t o f m h d tiuin o uv y wa od c o c ni te i r t f r s b o w tr l i x es ra _ h a. 1 00 a e o n e cs aes n i de C n n 2 7. te h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2018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2018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
监测方案(2018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8.01.05
•【文号】国卫办疾控函〔2018〕19号
•【施行日期】2018.01.0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疾病监测
正文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2018版)的通

国卫办疾控函〔2018〕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贯彻落实《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保护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身体健康,根据《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GB/T19380-2016)标准的有关要求,我委组织修订了《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试行)》。

现将修订后的《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2018版)》印发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请认真组织实施。

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监测结果进行通报。

附件: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2018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8年1月5日。

碘缺乏地区判断标准

碘缺乏地区判断标准

碘缺乏地区判断标准摘要:一、碘缺乏地区的定义和影响1.碘缺乏地区的概念2.碘缺乏对人体的影响二、碘缺乏地区的判断标准1.碘摄入量标准2.尿碘排泄量标准3.甲状腺肿大率标准三、我国碘缺乏地区的现状1.碘缺乏病高发地区2.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四、应对碘缺乏的措施1.食用碘盐2.增加碘摄入的食物3.健康教育和宣传正文:碘缺乏地区是指碘摄入量低于人体正常需要量的地区,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碘缺乏病的发生。

碘缺乏病主要包括甲状腺肿大、克汀病等,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准确判断碘缺乏地区对于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具有重要意义。

判断碘缺乏地区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碘摄入量、尿碘排泄量和甲状腺肿大率。

碘摄入量标准是指每人每天摄入碘的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是200 微克/天。

尿碘排泄量标准是指尿液中碘的含量,正常值应在100-200 微克/升。

甲状腺肿大率标准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甲状腺肿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国际上通常将5% 作为判定标准。

我国曾是碘缺乏病高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半山区和内陆地区。

针对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鼓励种植富含碘的食物,提高人们的碘营养水平。

此外,还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摄取碘。

为了应对碘缺乏,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食用加碘食盐是预防碘缺乏病的有效途径。

加碘食盐中的碘可以满足人体日常需要,有助于预防碘缺乏病。

其次,增加碘摄入的食物,如海产品、牛奶、鸡蛋等,也有助于提高碘摄入量。

最后,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让人们了解碘缺乏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总之,判断碘缺乏地区并采取相应措施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盐务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无碘食盐供应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盐务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无碘食盐供应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盐务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无碘食盐供应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盐务管理局•【公布日期】2009.11.12•【字号】陕卫疾发[2009]425号•【施行日期】2009.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卖、专营正文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盐务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无碘食盐供应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陕卫疾发〔2009〕425号)各设区市卫生局、盐务管理局,杨凌示范区社会事业局、盐务管理局,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为切实做好高碘地区无碘食盐供应和在非高碘地区针对不宜食用碘盐人群的无碘食盐供应工作,合理设置无碘食盐销售网点,进一步规范无碘食盐供销管理,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无碘食盐供应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168号)要求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关于在高碘地区全面供应无碘食盐工作(一)高碘地区的认定。

目前,我省尚无经省卫生厅认定的高碘地区。

今后,各地通过自查发现的高碘地区,要经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按照《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划定》(GB/T 19380-2003)要求核查水碘浓度等有关数据和资料后,由县级和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逐级上报省卫生厅认定,并由省卫生厅通报省级盐业主管部门。

(二)高碘地区的无碘食盐供应。

省级盐业主管部门负责在划定的高碘地区供应无碘食盐。

划定无碘食盐的供应范围,要充分核准有关情况,原则上采取以乡镇为单位供应无碘食盐。

同时,加大健康教育和宣传力度,让群众知情选购,谨防无碘食盐冲销到非高碘地区。

(三)实施降碘改水工程的高碘地区,要密切监控改水后的饮水碘含量变化和人群碘营养状况,审慎调控无碘食盐供应措施。

(四)高碘地区要严格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卫办疾控发〔2007〕197号)和《陕西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陕卫地发〔2008〕27号)的要求开展监测,动态掌握无碘食盐供应情况,适时开展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以便及时调整有关措施。

碘缺乏和碘过量的流行状况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分析

碘缺乏和碘过量的流行状况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65162·调研分析·碘缺乏和碘过量的流行状况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分析李彦国,赵莹,张娟,周媛,闫瑞霞(河北省沧州市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营养教研室,河北 沧州 061000)摘要:食盐加碘政策实施以来,基本纠正了碘缺乏的状态,碘营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截至到2010年底的数据显示:新疆、西藏、青海3省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其它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了碘缺乏病。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约有3100万人生活在高碘病区和水源性高碘区,这些地区已基本停止供应碘盐。

掌握碘缺乏和碘过量的流行状况,并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相关问题的重视和认识,对改善我国碘营养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碘缺乏;碘过量;流行状况;对人体的危害中图分类号:TQ124.6+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5.1310 引言我国是一个碘缺乏病严重的国家,病区波及29个地区,病区人口达到4.25亿元。

碘是机体合成甲状腺素的必要原料,碘缺乏不仅会危害甲状腺功能,还会影响体能和智能的发育,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1]。

1996年的加碘政策基本解决了碘营养不良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某些人群却出现了碘过量的现象。

碘过量会导致碘致性甲亢及与其发病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本文对碘缺乏和碘过量的流行状况及其对人体进行综述。

1 碘缺乏和碘过量的流行状况1.1 西部省份偏远地区碘缺乏仍较严重。

历史上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西部省份一直是我国碘缺乏病较为严重的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其碘缺乏现象最为严重。

新疆最早于2006年发现了疑是地克病的病例,随着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在洛浦、鸟什、拜城三县也发现了 80例地克病。

为了确保能及时发现控制西部重点地区的地克病隐患,于2007年开始在高危地区进行碘缺乏病监测。

华北平原典型剖面地下水碘分布及对配碘影响

华北平原典型剖面地下水碘分布及对配碘影响

华北平原典型剖面地下水碘分布及对配碘影响张媛静;张玉玺;向小平;孙继朝;李亚松【摘要】在华北平原选择典型剖面开展了野外地质及配碘情况调查,并采集了224组地下水样品进行碘化物测试分析,掌握了该剖面地下水碘化物浓度空间分布状况,发现了4个高值碘区以及多个地下水碘化物异常点,结合配碘调查结果进行了合理配碘建议,对于保护居民身体健康,防止甲状腺类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3(029)005【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地下水;高碘区;地质调查;华北平原【作者】张媛静;张玉玺;向小平;孙继朝;李亚松【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有益元素,有“智力元素”之称,它在人体中的含量甚微但功能巨大,在维持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或摄入碘过量均会诱发甲状腺疾病。

有数据表明食用碘盐会导致尿碘中位数增高[1],且水碘、尿碘和甲状腺肿大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且水碘与甲状腺肿大率之间的关系强于尿碘与甲状腺肿大率之间的关系[2]。

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北、河南、山东、天津和北京等5省市为我国主要高碘地区,在此地区约90%以上居民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在此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然而碘却成为部分地区影响地下水质量的重要指标[4]。

在这些地区“一刀切”的补碘模式已暴露出弊端,“因地制宜、科学补碘”的防治原则越来越受到普遍认同。

随着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持续深入,如何在防治碘缺乏病的同时,避免高水碘地区群众受到高碘危害,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5]。

全国碘盐监测方案

全国碘盐监测方案

附件:全国碘盐监测方案(修订)食盐加碘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策略。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碘盐生产、销售和居民食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必须长期、系统地开展碘盐监测工作。

根据《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29号),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范围和对象本方案适用于除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高碘地区外的所有的县(市、区、旗)。

监测对象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碘盐生产加工或分装和批发企业第二层次:居民户二、监测方法(一)抽样频次1、第一层次:每月进行一次抽样监测。

2、第二层次:每年进行一次抽样监测。

(二)抽样方法1、第一层次:抽样方法见附录1。

2、第二层次:抽样方法见附录2。

(三)检测方法盐碘含量均按照国标GB/T 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定量测定;川盐或特殊盐种采用仲裁法定量测定。

(四)判定标准1、第一层次合格碘盐的判定标准:根据GB 5461-2000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35±15mg/kg(20-50mg/kg)。

2、第二层次合格碘盐的判定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20-50 mg/kg。

3、非碘盐的判定标准:食盐中碘含量<5mg/kg。

4、不合格碘盐的判定标准:食盐中碘含量为5-20mg/kg(不含20 mg/kg)或>50mg/kg。

三、监测指标(一)第一层次:批质量合格率、盐碘含量均数、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

(二)第二层次:非碘盐率、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

具体计算公式见附录4。

四、组织实施(一)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1、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碘盐监测方案,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碘盐监测工作;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组织、领导和协调本省碘盐监测工作;3、地市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辖区的碘盐监测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高碘地区的发现与采取的措施背景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到2008年底,全省总人口9918万。

黄河流经河南超过700公里,全省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因此而得到“河南”的名字。

地势西高东低,有4座山脉环绕,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分立在北、西、南方向,这些山区是严重的碘缺乏病地区。

在河南省中部和东部有一大片由黄河、淮河与海河冲积的平原地区,其局部地区存在高碘饮用水源。

我省是碘缺乏病重病区之一,1959年在病区逐步推广了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984年我省地甲肿、地克病达到原中地办制定的基本控制标准,地甲肿病人由300万减少为43万余,地克病现患病人减少至2.1万,没有新的克汀病人发生。

1995年我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的要求,实现全民食盐加碘防治措施。

到2000年全省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一、高碘地区的发现从1950年代开始30余年的ID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都说明我省绝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碘含量偏低。

在我省实现全民食盐加碘后,随着工作的深入逐渐发现存在的高碘问题,相继在兰考县、民权县、长垣县等县(市、区)发现灶状分布的饮用水碘含量较高的地区,个别村庄的水碘含量超过了200ug/L以上。

二、开展全省饮用水水源水碘的抽样调查和高碘病情的调查1996至1997年开展全省水碘基线调查,发现兰考县、民权县、长垣县、封丘县等14个县(市、区)存在灶性分布的居民饮用水源碘含量较高,共调查177个乡的1799份水样,水碘中位数是129.8ug/L,发现有47个乡的水碘中位数大于200ug/L。

1998年对14个县进一步开展高碘水源调查、对水碘中位数超过200ug/L的乡抽样开展病情调查,对12个县的水碘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到2001年经严格的水碘调查和病情调查确定新乡市的长垣县和封丘县,开封市的开封县、开封郊区、兰考县和杞县,濮阳市的台前县,商丘市的民权县、虞城县、永城市、梁园区和睢阳区等12个县(市、区)的79个乡(镇、办事处)为高碘地区(或病区)。

将调查结果及时上报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请求对这些地区停供碘盐,改供不加碘食用盐。

2003年对高碘地区及临近县开展水碘普查,以完善我省高碘水源分布、落实高碘地区居民不加碘食用盐的供应。

对高碘地区县及邻县共18个县所辖的全部353个乡开展调查,共测定5023份水样,水碘中位数141.2ug/L,水碘范围2.1ug/L~2810.0ug/L。

抽检17县8~10岁儿童尿样1626份,尿碘中位数479.4ug/L。

抽样调查6个县共4853名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其中水碘中位数在127.0ug/L 至132.0ug/L的10个乡1138名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5.4%;水碘中位数270.6ug/L的5个乡1003名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8.9%;水碘中位数在429.6ug/的梁园区5个乡906名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5.8%;水碘中位数在412.0ug/ L至439.6ug/L的10个乡1816名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5.2%。

在18个县中有164个乡的水碘中位数超过150ug/L以上,属于水源性高碘地区。

高碘水源的分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碘水源呈点、片状分布,涉及范围广,个别县(兰考、宁陵、民权)所有乡镇全部被高碘水源覆盖;二是高碘区域与适碘区域和低碘区域并存,在高碘和适碘区域中,低碘水源呈点状分布;三是高碘水源为浅层地下水源,井深一般在10米到50米之间。

2004年6月及时提出报告,请求对这些乡停供碘盐。

2005年利用中央补助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项目专项资金,对18个县再次进行水碘和病情调查,新发现20个乡水碘中位数在150ug/L以上,2006年9月河南省地方病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次下文,发布第三批高碘地区并批示省盐务管理局在新发现高碘乡镇停供碘盐。

三、确定高碘地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停供碘盐:对于发现的高碘地区,无论是卫生行政部门或是盐务管理部门都给予高度重视并要求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高碘可能造成的危害。

一是疾控部门发现和证实高碘地区后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请求采取供应不加碘食用盐。

河南疾控部门在2001年、2004年和2006年根据水碘调查和病情调查情况及时提出报告,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和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协调盐务局对高碘地区供应不加碘食用盐。

二是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我省卫生行政部门在第一时间下文要求盐务管理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在高碘地区供应不加碘食用盐。

如及时下发豫地领[2001]4号、豫地领[2004]4号和豫地领[2006]2号等文件部署相关工作。

三是盐务管理部门及时协调生产、运销、盐政管理等部门尽快安排了无碘食盐的生产、调拨和市场管理工作。

第一批被确定的79个高碘地区(乡)在2002年初实现了不加碘食用盐的供应。

(二)开展监测、监督:为落实高碘地区不加碘食用盐的供应,我省疾控部门对供应不加碘食用盐的地区开展监测工作;省卫生厅与省盐务局联合下文对我省第一批确定的高碘地区不加碘食用盐供应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落实不加碘食用盐的供应。

基层盐业公司普遍成立了不加碘食盐供应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深入一线。

(比如新乡封丘县,19个乡镇有9个高碘乡,高碘区和缺碘区各占一半。

为便于管理,他们成立两个食盐供应领导小组,由两名副局长带队,分别负责高碘区和缺碘区的食盐供应,深入乡村销售网点落实工作任务。

每个高碘乡镇都设一名专管人员,要求深入销售网点和农户了解食盐供应情况,写出调查报告。

盐政稽查人员既要查处市场上的私盐、劣质盐,也要负责监督加碘盐和不加碘食盐相互串销和混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我省高碘区地理分布主要集中黄河古道沿岸,其中商丘辖区比较集中,基本连片;新乡、开封、濮阳高碘区地理分布比较复杂,碘缺乏地区和高碘地区有的犬牙交错,有的呈点状分布。

这种分布一方面增加了当地盐业部门在食盐供应上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当地居民产生误解,相邻的两个乡一个是高碘区需要供应不加碘食用盐,而另一个可能就是缺碘区需要供应碘盐。

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做好重点宣传,使不同地区群众明白使用不同食盐的道理也是我们供应不加碘食用盐早期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是利用当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特点。

二是做好对食用盐销售网点的宣传。

销售网点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这些零售户明白高碘区供应不加碘食盐的道理,就会起到义务宣传员的作用。

三是利用农村集市贸易和每年的3.15、5.15宣传日以及三下乡活动,发挥集中宣传的效果。

四是通过建立食盐安全村活动,构建农村宣传平台,发挥村委会的宣传作用。

五是开展食盐安全访万家活动,直接深入农村的千家万户宣传。

比如新乡市封丘县盐业公司与卫生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生中认真开展防治碘缺乏病和碘过多病宣传活动的意见》,使宣传触及到方方面面。

又比如开封市盐业公司,主动与地方病防治部门联系,共同深入郊区街道,走访群众饮水情况,开展现场办公。

根据实际饮用自来水缺碘和自家井水高碘界定食用盐种,借助日常商品供应渠道确定销售网点,真正达到科学补碘,让群众满意,切实感受到政府关怀民生的温暖。

(四)落实不加碘食用盐的供应:一是合理布局,构建科学销售网络:为了便于群众就近购买食盐,杜绝加碘盐和不加碘食盐相互串销和混销,省盐务局对高碘乡所在的县(市)统一配挂“河南省××县(市)无碘食盐定点批发零售点”的牌子,高碘乡统一配挂“河南省××乡无碘食盐定点零售点”的牌子,由当地盐业部门按照统一版样制作,并在高碘供应区域公布和明示。

基层盐业公司普遍增加了销售网点。

1000人以下小村庄设一个零售点,1000-2000人的中等村庄设2个零售点,2000人以上较大村庄设4-5个零售点。

普遍实行免费送货制,送货人员发现串销和混销现象,不仅要查明原因,追查责任,还要负责免费调换合格食盐。

濮阳市台前县盐业公司为每个销售点制作了醒目的提示牌,提示牌上标明该县高碘乡名称、高碘区食用不加碘食盐的好处等,让群众一目了然。

二是加大市场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劣质盐工业盐冲击无碘食盐市场:由于无碘食盐与工业盐在外观上几乎没有可辨之处,也不像加碘食盐与工业盐那样,在区分时用试剂测试即可初步认定,加之,个别群众对工业盐与食盐区别不了解,对工业盐的危害性认识模糊,因此,防止工业盐、劣质盐进入无碘食盐市场的管理难度就无疑增加。

但为了确保群众吃上合格的无碘食盐,盐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稽查与防范上采取了诸多措施。

主要是:1、定期、不定期对零售网点开展拉网式检查;2、深入群众家庭对盐罐子进行摸底调查;3、对营业性饭店开展专项检查;4、不间断地对农贸市场进行检查;(五)探讨改水措施:在商丘市和开封市的高碘地区对已经开展集中降氟改水的水源开展水碘含量调查,在商丘市调查已改水工程36处,仅有2处水碘在100ug/L以下;在开封市调查已改水工程45处,其中仅有5处水碘在100ug/L以下。

由此间接说明在这些高碘地区绝大多数深井水源依然是高碘水源,深井改水降低水碘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方法。

或许引水是一种可行的降碘措施。

四、目前高碘地区的情况(一)不加碘食盐供应情况:根据最新的行政区划改革,目前我省有4市20个县(市、区)的172个乡属于高碘地区,总人口711.88万。

2008年全省高碘地区不加碘食用盐监测结果,居民户覆盖率达到91.1%,2009年更是达到了新高98.53%,从目前来看对于高碘地区不加碘食用盐的供应是令人满意的。

(二)高碘地区改水问题:高碘地区改水降碘已经列入我省2010年-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中,预计到2010年将完成大部分高碘地区的改水,到2013年全部完成。

但是在高碘地区还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依然不了解高碘区食用不加碘食盐的必要性。

二是食盐包装易混淆,加碘盐和不加碘盐两种盐的小袋包装,颜色、版面一样,不便于群众区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1、食盐差别化供应涉及我省700余万人供应不加碘食用盐,盐业、卫生部门责任重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有关市县盐业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食盐差别化供应提高到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护公民身体健康的高度来认识。

承担此项任务的盐业公司,特别是任务完成不好的单位,应该作为省市盐业、卫生主管部门监督指导的重点。

各级疾控部门要做好每年的碘盐和不加碘盐的监测,同时密切监测外环境水碘浓度变化及居民碘营养状态,及时作出调整碘盐供应的建议。

2、改进食盐小包装,便于群众区分不同盐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