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慎中《游清源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太和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游太和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游太和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游太和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游太和山记》原文及翻译徐霞客游记原文: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
洞在悬崖间。
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
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
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
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
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
仰视碧落,宛若瓮口。
度桥,直上攒天岭。
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
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
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
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注]习静处。
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
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
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
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
山谷川原,候同气异。
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
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
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译文:从南天门宫往左直奔雷公洞。
洞在悬崖中间。
我想返回紫霄岩,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
游钟山记全篇翻译

游钟山记全篇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钟山记全篇翻译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练习:14武昌九曲亭记实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迁.于齐安迁:迁居B.子瞻每至其下,辄睥晲..终日睥睨:斜着眼看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显示,呈现D.乘渔舟乱流..而南乱流:横渡江水解析:选A。
迁:左迁(贬职)之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A.扫叶席.草B.子瞻杖策.载酒C.闻子瞻至,幅巾..迎笑D.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解析:选B。
A.席: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席。
C.幅巾:名词用作动词,裹着幅巾。
D.庐:名词用作动词,居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A.①陂陁蔓延,涧谷深密②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②扫叶席草,酌酒相劳D.①风云变化,林麓向背②穷山之深,力极而息解析:选B。
B项,①说的是寺院的名字。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B.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
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解析:选A。
是苏轼自己不觉得到齐安很久了。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慎中《海上平寇记》原文及翻译

王慎中《海上平寇记》原文及翻译王慎中原文:守备汀漳俞君志辅,被服进趋,退然儒生也。
瞻视鞞芾①之间,言若不能出口,温慈款悫,望之知其有仁义之容。
然而桴鼓鸣于侧,矢石交乎前,疾雷飘风,迅急而倏忽,大之有胜败之数,而小之有死生之形,士皆掉魂摇魄,前却而沮丧;君顾意喜色壮,张扬矜奋,重英之矛,七注之甲,鸷鸟举而虓虎怒,杀人如麻,目睫曾不为之一瞬,是何其猛历孔武也!是时漳州海寇张甚,有司以为忧,督府檄君捕之。
君提兵不数百,航海索贼,旬日遇焉。
与战海上,败之;获六十艘,俘八十余人,其自投于水者称是。
贼行海上,数十年无此衄②矣。
由有此海所为开寨置帅以弹制非常者费巨而员多然提兵逐贼成数十年未有之捷乃独在君而君又非有责于海上者亦可谓难矣!予观昔之善为将,而能多取胜者,皆用素治之兵,训练齐而约束明,非徒其志意信而已;其耳目亦且习于旗旐之色,而挥之使进退则不乱,熟于钟鼓之节,而奏之使作止则不惑;又当有以丰给而厚享之,椎牛击豕,酾酒成池,餍其口腹之所取;欲遂气闲,而思自决于一斗以为效,如马饱于枥,嘶鸣腾踏而欲奋,然后可用。
君所提数百之兵,率召募新集,形貌不相识;宁独训练不夙,约束不豫而已,其于服属之分,犹未明也。
君又穷空,家无余财,所为市牛酒,买粱粟,以恣士之所嗜,不能具也。
徒以一身率先士卒,共食糗糒,触犯炎风,冲冒巨浪,日或不再食,以与贼格,而竟以取胜。
君诚何术,而得人之易,致效之速如此?予知之矣!用未素教之兵,而能尽其力者,以义气作之而已。
用未厚养之兵,而能鼓其勇者,以诚心结之而已。
予方欲以是问君,而玄钟所③千户某等来乞文勒君之伐,辄书此以与之。
君其毋以予为儒者,而好揣言兵意云。
君之功在濒海数郡;而玄钟所独欲书之者,君所获贼在玄钟所境内,其调发舟兵诸费,多出其境,而君靖廉不扰,以故其人尤德之尔。
君名大猷,志辅其字,以武举推用为今官。
【注】①鞞(bǐ)芾:古代的一种皮做的裙状物,佩于襟带之下,可以蔽膝。
②衄(nǜ):失败,挫折。
《游敬亭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游敬亭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游敬亭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游敬亭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游敬亭山记》原文及翻译王思任游敬亭山记王思任①“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
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
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而清矣。
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
望敬亭,绛雰浮嶾",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鞋走眺之。
②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阴寒,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
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
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造句之精也。
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
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予憟然不能止。
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想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游者异。
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注释】①雰:云霞。
嶾(yǐn):山势高耸突兀。
②蒏(yǒng):酗酒。
③牛山: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蕉鹿:喻人生梦幻。
译文:“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没到过宣城,不知道写这诗句的诗人心中有多么愉悦。
姑孰位于江水的上游,那里山高水急,江水沿着青山蜿蜒流淌,弯弯曲曲的水面上雾气缭绕,山水非常秀丽。
我曾经路过响潭,那里鸟儿鸣叫的声音和流水声汇集起来,连两岸的山壁都有回响。
我平时看到敬亭山上有赤色的雾气,山势高耸突兀,一直都有前去攀登的想法,但由于官职在身,不得动身。
等到了却公事,我就去敬亭山眺望四周的景色。
一条小道蜿蜒延伸,所见之处全都被植物的绿色覆盖沁染,数不清的篁竹幽树,连成一片,寒气逼人,使人体内的血液,都变成了绿色,而一直所说的鸟鸣莺啼,只能远远听见,竟然不知由何处发出。
张养浩《龙洞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张养浩《龙洞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张养浩《龙洞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张养浩《龙洞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张养浩《龙洞山记》原文及翻译张养浩龙洞山记张养浩【原文】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
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
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
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夥。
世兵,逃乱在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
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
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
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
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
如是,仅里所。
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
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
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尝疑许事未必有。
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
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
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
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译文1、《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小石城山记》原文.译文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小石城山在永州城西北。
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余味无穷。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②;其旁,出堡坞③,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④,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⑤,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⑥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⑦,而列是夷狄⑧。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因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⑨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解释①垠;边际。
②睥睨:城上的矮墙。
梁欐:栋梁,这里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一类的建筑。
③堡坞:小城。
④箭:小竹子。
⑤数:密。
偃:俯。
⑥造物者:古人指创造万物的神灵。
⑦中州:中原。
⑧夷狄:古时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这里指少数民族聚居的荒远地区。
⑨楚:今湖南、湖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译文: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向西伸延,沿路寻求没有发现胜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之处,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
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往里看去一片浓黑,将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地方传出咚咚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过了很久才消逝。
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
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慎游日记文言文翻译

【原文】戊戌之秋,余游于江南。
临水而居,俯瞰长波,心旷神怡。
然余知游者非易,故谨记之,以警后世。
晨起,浴乎清泉,顿觉神清气爽。
遂至江畔,观日出东方,红霞满天,万物皆醒。
余心甚喜,乃乘舟而行。
舟行江中,波光粼粼,微风拂面,心随江水而荡漾。
午后,至一山,山名碧螺。
登高望远,见群山起伏,云雾缭绕。
时有飞鸟掠过,余心动摇,欲登山一游。
遂披蓑戴笠,携杖登山。
山道崎岖,步履维艰,然余心志坚定,终达山顶。
极目远眺,江山如画,令人叹为观止。
晚宿山间,月明星稀,寂静无声。
余独坐石上,仰望苍穹,心有所感,遂作诗一首:碧螺山上月如钩,寂静无声夜未央。
云卷云舒天际阔,心随江水远流长。
次日,余欲游湖。
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舟行湖中,波光潋滟,鱼跃水面。
时有渔翁垂钓,悠然自得。
余亦欲一试身手,遂借渔翁之竿,试钓一番。
然湖中鱼儿狡猾,终未能得。
游罢湖,余又至一寺,寺名清凉。
寺内僧人甚和善,见余游历艰辛,便赐茶一杯,以解劳顿。
余饮茶之后,顿觉身心舒畅。
僧人又赠予一偈,曰:江水东流去,山色静如诗。
世间多险阻,心静自然宜。
余心悦诚服,深感游之有益,然亦知游之有险。
故谨记此行,以诫后人。
【翻译】在戊戌年的秋天,我游览了江南地区。
靠近江水居住,俯瞰着长长的波浪,心情十分畅快。
然而我知道游玩并非易事,因此谨慎地记录下来,以警醒后世。
清晨起床,沐浴在清澈的泉水之中,顿时感觉神清气爽。
于是来到江边,观看东方升起的太阳,红霞满天,万物都苏醒了。
我心中十分高兴,于是乘坐小舟前行。
小舟在江中行驶,波光粼粼,微风拂面,心随着江水荡漾。
午后,来到一座山,山名叫碧螺。
登上山顶,远眺四周,看到群山起伏,云雾缭绕。
有时有飞鸟掠过,我心生向往,想要登山游览。
于是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拿着拐杖登山。
山道崎岖,步履维艰,但我意志坚定,最终到达山顶。
极目远眺,江山如画,令人赞叹不已。
晚上在山中住宿,月亮明亮,星星稀疏,寂静无声。
我独自坐在石头上,仰望苍穹,心中有所感触,于是作诗一首:碧螺山上月如钩,寂静无声夜未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慎中《游清源山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登高望远,揽山水之奇变,娱耳目于清旷寥廓之表,而窅然失一世之混浊,天下之乐宜无逾此者。
牛山之游美矣,而景公以之雪泣沾襟,不能自止;羊叔子登岘山以临汉水,至于参佐相语,悲咽怃然而罢,何情之反也?以景公之愚,睠然揽齐国之富,恐其一旦忽然去之而死,而不得免其意之卑,而晏子笑其不仁,宜矣。
叔子慨然顾其一时之功,爰而难忘,虑他日之易泯,抚当身之权而不足以自慰,可谓贤者。
其当乐而哀,以身为累而不得尽悦生之性,亦何以异于不仁者之悲嗟乎?
富贵之君侯,功名之卿士,穷天下之欲无所不足,志满气盛,其多取于物而备享之以为快,何所不得,宜其兼得于山水。
而牛山、岘山之胜反以出涕而兴嗟,彼其念富贵之可怀,而伤其不得久,有喜功名之甚,冀于垂永而患其无闻,则虽左山右江,履嵂崒而俯涛澜而不能有其乐;宁独不乐而已,且为之感慨而哀。
孰知夫苍崖翠壁,发舒气象而凌薄光景,亦导忧增戚之物也。
当其戒具往游,固以酣乎奢佚之骄羡,倦乎勋伐之劳动,思取乐于山水之间,以适耳目之娱。
卒之求须臾之乐而不可得,岂非以其所都者厚,与所挟之高,起于濡恋矜顾而然耶?富贵功名者之于山水,其果不得以兼取也。
清源山者,泉州之名山也,余尝以暇日往游于其间。
好事者往往撰酒肴跻山之巅,就予而饮食之。
因辄相命为游,攀援险绝,探讨幽窈,极意所止,有从有否,不为恡也。
顾视其踽踽寂寥,崎岖而盘桓,何足以望牛山之傧从,岘首之宾僚?然吾未尝不乐,而客之从者未尝不与吾同其乐也。
以吾之早废于时,习于富贵之日浅,而顽拙不适用者,曾无秋毫之长,可以挟而待,后欲为濡恋而无所可怀,欲为矜顾而无所可喜,而山水之乐,卒为吾有。
吾虽困于世,于物无所多取,而独得之于此。
彼富贵功名者,于天下之欲穷矣,而于天下之乐犹有所憾。
然则吾之困非徒不以易千驷之君而煊赫震耀声烈被于江漠魁乎为一代之元卿者犹将藐乎其小如卷石寸木之于兹山也吾之所取其亦不为少欤?既以语客,复记之如此。
(选自《明人清源山游记三章》,有删节)
译文:
登高望远,揽取山水的奇特变幻,让那清旷寥廓的大地美景来娱乐耳目,远远地忘却整个世界的俗事,天下最快乐的事,应该没有超过这个的了。
牛山一带的旅游景致够美了,可景公却因为它而泪流满面沾湿衣襟,无法停止。
羊叔子登岘山临汉水,与手下参佐相互谈论,悲慨哭咽,一副怅然失意的样子,为什么情况会截然相反呢?因为景公愚蠢,留恋不舍揽取齐国的富足,担心自己某一天忽然离开它们死去,因而不能免除他的低劣心意,晏子讥笑他为人不仁义,那是应该的了。
羊叔子感慨万端顾念自己一时的赫赫功勋,爱惜它难以忘怀,考虑到他日它们容易泯灭,据有及于自身的权力而不足以它来自我安慰,可以称得上是个贤人。
他遇到欢乐却心生哀伤之情,以身子为拖累,因而不能够尽情地让生命的本性愉悦,又跟那些不仁之人的悲伤有什么差异呢?
唉!拥有富贵的君侯,拥有功名的卿士,搜求穷尽天下快乐的欲望,没有什么不能满足。
他们踌躇满志,盛气凌人,频频攫取外物、充分享受,将其当作快乐,什么快乐不能够获取呢。
他们适时地兼得于山水,然而牛山、岘山的美景,反而让他们流泪兴叹,他们考虑到富贵可以拥有,却为不能够长久拥有它们而伤心;心中非常喜欢功名,希望能够流传永久而担心它湮没无闻,那么即使是左边青山右边碧江,登临高峻雄奇的山岭,俯瞰波澜起伏
的水流,却不能够感受其中的快乐。
不仅仅是不快乐而已,并且因为它而感慨万端,哀伤不已。
谁知道那苍翠的崖壁,亲临其间,饱览风光,也是诱发忧愁、增添悲戚的东西。
当他们准备好器物前去游览,本来就已经沉湎于奢侈安逸的骄羡,困倦于功勋的劳动,心里想着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来满足自己耳目的欢娱。
最终寻求片刻的快乐却没有得到,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所聚焦的太多,与所恃的太高,因眷恋、顾惜而引发这样的吗?富贵功名与山水享乐,其结果是不可兼得的。
清湖山是泉州的名山。
我曾经在闲暇时候去那里游览。
那些喜欢多事的人常常带上酒菜登上山顶,来到我身边,让我一同喝酒吃菜。
因此总是相互结伴出游。
攀登险峻的山岭,探寻幽深的水渊,尽情行止,有人跟从。
有人不跟从,不因此而羞惭。
回头看见他们那些跟从的人踽踽慢行,寥寥无几,沿着崎岖山路,盘桓而上,怎么能够跟那牛山的傧从、岘首的宾僚相比较呢?然而我却未尝不快乐,而那些随从的客人没有不与我同享其中快乐的。
因为我很早就被这个时代废弃,习惯于富贵的日子也很短浅,因而为人愚笨不适用于社会,竟然没有微小的长项,可以凭恃它来等待以后,想要眷恋什么却没有什么可以怀想,想要顾惜什么却没有什么可以欣喜,然而山水的已然乐,却最终为我所拥有。
我虽然被这个世道所困扰,对于外物也没有更多获取什么,却独独能够得到这山水之乐。
那些拥有富贵功名的人,对天下的种种欲望大都可以实现,但对天下快乐的感受却仍有遗憾。
既然这样,那么我的困扰不仅不能跟那些大国国君交换,而那些地位煊赫,震耀天下,名声功业遍及大江大漠,魁伟浩大为一个时代领袖的人,那就更加微小了,就如那卷石寸土跟那大山相比。
我所获取的美景,难道不是更加地少了吗?我已经把这些话告诉给了那些客人,又这样重新将它们记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