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典型排污口弧菌、S元素转化细菌丰度调查【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象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开题报告】

象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农业资源与环境象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象山港水产种类繁多,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养殖条件良好,是浙江省水产养殖和贝类养殖的主要基地之一。

十几年来许多研究机构和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对其进行长期的监测,并采用各种评价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我国东南部的象山港进行了大量关于泥沙的现场调查,但是对于象山港泥沙动力研究却相对较少。

二十一世纪以来,加大了对象山港沉积物的研究,研究水平大有长进,前几年对象山港进行生态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评价了象山港水域的沉积物类型变化和沉积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象山港沉积物类型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80年代的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粘土-粉砂-砂及砾砂4种沉积物类型变为粉砂质粘土、砂、砂-粉砂、粘土-砂、砂-粉砂-粘土、中细砂、中砂7种沉积物类型.象山港沉积物的质量良好,底质中总氮的含量较高,普遍出现超标现象;部分测站的多氯联苯(PCB)略有超标,各测站总磷硫化物、有机质、石油类等指标均符合一类标准。

近几年的研究更深入的分析了象山港海域沉积物的质量,目前沉积物质量评价大都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单因子污染评价[7],方法简单,但只考虑到沉积物的污染现状,没有考虑污染物的毒性条件和环境的敏感性,无法充分说明评价海域的污染状况。

瑞典学者Hakanson[5]提出的沉积物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计算多种污染物的综合效应,反映沉积物污染物污染程度即海域的潜在生态风险。

由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来看,Hakanson指数法是定量评价沉积物生态风险的有效方法,为环境监测等提拱了可靠的手段。

(二)选题依据与意义海洋中的沉积环境是水体污染物的重要归宿,亦是水体污染物的释放来源,兼有污染物源与汇的双重作用,因此,研究沉积物质量变化趋势对监测和评价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养殖都需要水的支持,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将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如何有效地净化水产养殖废水,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式主要是物理和化学方法,但这些方法具有成本较高、效果不稳定和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等缺点。

生态净化技术因其具有环保、经济、可持续的特点,成为当前废水处理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其中,采用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微生物和藻类对水中有机物及营养元素的吸附、吸收和分解作用,达到降解、转化和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目的。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旨在开展固定化菌、藻体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 确定适宜的固定化载体:通过比较不同固定化载体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和稳定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固定化载体。

2. 筛选合适的微生物和藻类菌种:选用适合养殖废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降解、转化的微生物和藻类菌种,对不同菌种的固定化效果和净化效果进行评价,并选出最佳的微生物和藻类菌种组合。

3. 确定最佳的处理条件:通过对不同温度、光照强度、pH值等处理条件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处理条件组合。

4. 系统地评价固定化菌、藻体系处理废水的效果:对固定化菌、藻体系处理前后的水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处理效果和稳定性,为后续的中试和工业化应用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综合实验、水质分析、统计分析以及现场调查和实验等方法。

三、预期成果本研究主要预期达成以下成果:1. 确定最佳的固定化载体和微生物、藻类菌种组合,为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确定最佳的处理条件组合,为后续的中试和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 系统地评价固定化菌、藻体系处理废水的效果和稳定性,为水产养殖废水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开题报告】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池弧菌检测与分析

【开题报告】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池弧菌检测与分析

【开题报告】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池弧菌检测与分析开题报告水产养殖学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池弧菌检测与分析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 国内外研究动态本课题主要研究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池在养殖过程中弧菌数目和种类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南美白对虾致病原因。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在20世纪80年代,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曾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写下辉煌的一笔,极大地带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可是,进入90年代,特别从92年起,由于对虾病毒病在全国各地的蔓延,水产工作者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对策,导致对虾养殖业大伤元气,经济效益一落千丈。

因此,水产工作者们一方面刻苦钻研对虾病毒病,另一方面探索对虾养殖业新的替代品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率先由美国引进此虾,并在一九九二年突破了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

南美白对虾体内很重要的一种物质就是虾青素,就是表面红颜色的成分,虾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一种抗氧化剂,颜色越深说明虾青素含量越高。

广泛用在化妆品、食品添加、以及药品。

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模式的推广,养殖生物的水体环境要求变高,细菌性疾病发生频率和范围逐渐增大。

在细菌性疾病中,弧菌属细菌所引起的疾病占有很大比重。

弧菌属细菌广泛存在于沿岸海水、沉积物和海洋动物体中,被认为是海水鱼、虾、贝类的一种常见致病菌。

弧菌属细菌中的一些种群也是引起人类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原生物。

它们可在人群中引起暴发性食物中毒,造成散发性米泔样腹泻和痢疾等中毒症状。

因此,在水产品卫生标准中对弧菌菌数都有严格的规定。

进一步研究表明弧菌的致病菌在于它们产生一些胞外毒和具有酶作用的物质,如肠毒素、溶血素、凝血素、细胞毒素等,并伴有致病作用。

象山港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象山港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象山港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郑云龙;朱红文;罗益华
【期刊名称】《海洋环境科学》
【年(卷),期】2000(19)1
【摘要】根据 1 994~ 1 998年 5a对象山港平、丰二期水质监测资料 ,以DIN、DIP、COD和DO作为化学指标参数 ,分析了该港湾有机质污染和营养类型。

并从各个监测时段、监测频次、监测站位、监测层次分析了水质变化趋势 ,同时对陆源排污和水生浮游植物进行了相关分析。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象山港水质明显呈高N 低P状态 ,水质基本上属于中度污染 ,且整个港湾水质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其平、丰期水质主要与陆源排污和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有关。

【总页数】4页(P56-59)
【关键词】象山港;水质评价;海域;海洋监测
【作者】郑云龙;朱红文;罗益华
【作者单位】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4;X834
【相关文献】
1.连云港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初步调查与评价 [J], 王敏;张晴;周德山;宋向明;陈克红
2.北部湾防城港近岸海域海水环境参数变化与水质状况评价 [J], 何祥英
3.海头港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J], 谢海群;吴瑞;梁计林;孙婆援;庞巧
珠;邢孔敏
4.东方市利章港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J], 沈永富;都业烁;徐嘉伟;张雅剑
5.近4年来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状况综合评价 [J], 张丽旭;蒋晓山;蔡燕红;李志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弧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弧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弧菌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弧菌的生长过程,了解其形态特征、生长条件以及对人体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弧菌的生态学和病原学提供参考。

实验原理弧菌(Vibrio)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常见于水环境中,其中某些种类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感染的致病菌。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培养观察的方法,研究弧菌的生长过程及其形态变化。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 弧菌培养基- 无菌平皿- 实验手套- 滤纸实验方法:1. 取一块无菌滤纸,用无菌夹子夹住,浸入弧菌培养基中,确保滤纸完全湿润。

2. 用无菌酒精灯烧热实验夹子,将夹子对准培养皿的中心,将浸有弧菌培养基的滤纸夹起。

3. 将夹有滤纸的实验夹子,快速平行放置在无菌平皿上,等待培养基凝固。

4. 取一支无菌的钢针,蘸取已有弧菌培养基的菌落,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

5. 在标准实验室温度(28-30)下,将培养皿放置于恒温箱中,观察培养基上弧菌的生长情况。

6. 每隔一段时间,使用显微镜对培养皿中的弧菌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弧菌在培养基上生长迅速,一般在2-8小时内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生长现象。

2. 初始阶段,菌液呈透明或微浑浊状态,菌落大小较小。

3. 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液呈现出浑浊状态,菌落逐渐增大并形成不规则形状。

4. 培养皿表面出现较多的菌落,呈黄绿色或蓝绿色。

实验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弧菌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8-30,适宜的湿度为60-70%。

2. 弧菌在富含有机物质、微量元素和适宜酸碱度的培养基中生长得更好。

3. 弧菌的生长周期较短,可能与其较高的代谢活性有关。

4. 弧菌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海藻酸等,对人体可能具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弧菌的形态特征、生长条件以及对人体的影响有了初步了解。

我们发现,弧菌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8-30,适宜的湿度为60-70%。

象山港赤潮防治对策(水动力)【开题报告】

象山港赤潮防治对策(水动力)【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海洋科学象山港赤潮防治对策(水动力)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国内外研究动态赤潮作为一个研究专题产生于1974年在波士顿召开的第一界有毒甲藻藻华国际研讨会,随后成为沿海国家的重要研究对象。

美国在佛罗里达州进行了治理赤潮的实验研究, 曾先后用Cu2SO4等4700 种化学药剂杀灭海洋赤潮生物, 但只有少量药剂有效, 有效的药剂也存在使用量过大和对非赤潮生物的负面影响等问题。

随着世界各国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 赤潮在某些海域频繁发生, 其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这已引起各滨海国家的重视。

目前, 国内外不少学者仍进行了大量药剂杀灭方法和凝聚(絮凝) 方法治理赤潮的研究工作。

早期关于赤潮的研究主要致力于赤潮生物生态生理学方面的工作。

1998 年10 月,联合国政府间海委会(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 ,IOC)和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 ,SCOR)共同发起组织“全球有害藻华的生态学和海洋学(Global ecology and Oceanography of Harmful Algal Blooms ,GEOHAB)”研究计划,以期通过对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的研究来提高对赤潮的预测预报能力,减轻赤潮带来的危害。

该计划完善了GEOHAB 的科学方案(Science Plan),这标志着赤潮研究已成为全球海洋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

中国的赤潮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从1952-1976年, 赤潮有了科学的报道, 如费鸿年对黄河口夜光藻赤潮、周贞英对福建沿海束毛藻赤潮的报道等。

从1977-1989年,赤潮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有关部门均先后设立赤潮研究课题,对此进行研究。

从1990年起,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赤潮重大基金为标志, 赤潮问题受到高度重视, 不同部门从不同角度也先后启动赤潮研究。

弧菌科细菌调查检验报告分析

弧菌科细菌调查检验报告分析

弧菌科细菌调查检验报告分析
高克勇;杨学斌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年(卷),期】2007(17)3
【总页数】1页(P536-536)
【关键词】致病性弧菌;检验;分析
【作者】高克勇;杨学斌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3
【相关文献】
1.检出742株弧菌科细菌致急性腹泻的调查 [J], 杜敏庆;林少华
2.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070例中弧菌科细菌的调查 [J], 周丽君;黄平建
3.弧菌科细菌致急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J], 张宏伟;付建荣
4.3162份腹泻标本中弧菌科细菌的调查 [J], 潘晓龙;倪语星
5.一起由多种弧菌科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报告 [J], 潘黎正;周旭;吴晓莉;娄美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象山港养殖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过程的初步研究

象山港养殖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过程的初步研究

象山港养殖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
过程的初步研究
象山港养殖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过程的初步研究
利用2005年5月到9月对象山港海域五个航次的监测结果,对象山港海域水体和底质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区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水质恶化严重;海产养殖是造成本海区营养元素超标的主要因素,也是控制营养元素在空间和时间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作者:翟滨曹志敏蓝东兆王珊珊李桂海尹维翰 ZHAI Bin CAO Zhimin LAN Dongzhao WANG Shanshan LI Guihai YIN Weihan 作者单位:翟滨,曹志敏,王珊珊,李桂海,尹维翰,ZHAI Bin,CAO Zhimin,WANG Shanshan,LI Guihai,YIN Weihan(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
蓝东兆,LAN Dongzhao(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
刊名:海洋湖沼通报ISTIC PKU英文刊名: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年,卷(期):2007 ""(3) 分类号:P736.4 关键词: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养殖海域象山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生物工程
象山港典型排污口弧菌、S元素转化细菌丰度调查
1.课题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几十年来,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物大量排放加大了海洋生态的脆弱性。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和近海污染程度与范围不断扩大对海岸环境、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使海域环境持续恶化。无节制的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入海是造成近岸海域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浙江作为沿海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经济发展与沿海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相当突出。
2011年10月-2011年11月文献资料查找,试验方案确定,准备试验材料。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弧菌、硫化细菌和年1月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2012年3月-2012年4月完成数据分析,撰写论文
2012年4月-2012年4月论文修改整理
4.参考文献
2.2.预期目标:用微生物平板培养技术培养水样中的弧菌,微生物试管培养技术培养硫化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获得海洋细菌总数以及细菌丰度的分布规律以及时间、理化因子、营养条件等对细菌丰度的影响。
2.3.研究方案:
2.3.1.实验前准备:3种细菌培养基的配置,枪头、离心管、量筒等实验用品的灭菌处理,无菌水的准备。
本文重点对奉化下陈排污口、颜公河排污口、国华电厂附近海域的3种细菌的丰度进行调查其与环境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排污口附近海域的生态效应,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电厂温排水排放区环境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和研究方案
2.1.2.1研究的主要内容:采用微生物的培养技术观察和计数水样中弧菌、硫化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丰度。并分析细菌丰度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3]王海丽,杨季芳,陈吉刚.象山港国华电厂附近海域硫化细菌和硫酸盐还原化细菌的时空分布[J].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2010,2310-2311.
[4]史君贤,郑国兴,陈忠元.长江口区沉积物中硫化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数量分布[J].东海海洋, 1983(04):30-31.
[5]吴建平,蔡创华,周毅频.大亚湾网箱养殖水体弧菌种类组成及变化[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6,42-43.
[6]郑天伦,王国良,金珊.海水养殖动物弧菌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2002,372-373.
[1]肖慧.渤海湾近岸海域的细菌学研究及其在海岸带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132-140.
[2] Smith K A et al.Sorption of Gaseous Atmospheric Pollutants by Soils[J].SoilSci,1973, 116(4):313-319.
2.3.2.水样的采集:取象山港国华电厂附近海域、奉化下陈排污口、颜公河入海排污口、费家码头、峡山渔政码头水样,放入采样盒带回实验室。
2.3.3水样的接种:将水样用无菌水稀释成4个梯度,采用TCBS培养基用平板倾注法分离计数弧菌细菌丰度。采用2种液体培养基分离计数硫化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丰度。
3.课题进度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