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总分和平均分

合集下载

“一分三率”成绩统计及评价表操作指南

“一分三率”成绩统计及评价表操作指南

“一分三率”成绩统计表操作指南王盛权导语:“一分三率”(指平均分,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纺)成绩统计表在Excel 环境下进行。

表的式样以下:1、成绩录入名册。

在操作“一分三率”统计表之前,要先建立考试名册。

考试名册按学校按班级按座位号排列,试卷亦按此顺序排放,查对试卷数与学生名册是否相符,是否有缺考。

成绩录入时由一人读数一人录入一人检录,录完后再次核对。

2、学生分数排序。

(以《一分三率表·五数总》为例)按“学校(升或降序皆可)——班级(升序)——分数(降序)”排序。

【操作】:选定从姓名到成绩的列,执行“数据——排列”,在复选框“主要关键字”栏选择“学校”列,在“次要关键字”栏选择“班级”列,在“主要关键字”栏选择“成绩”列,确定。

3、按班编写序号。

用不同颜色按分数(因为一分三率是以班级评价)从高到低以01向下填充(为后面的三率查找人数服务)。

4、确定三率人数。

(1)确定优秀人数:公式“总人数×优秀率(15%)=优秀人数”。

本例中,优秀人数应是:1000×15%=150(人),但由于最后一位的94分并列到164位,则取优秀人数为164。

(2)确定良好人数:公式“总人数×良好率(40%)=良好人数”。

本表中,良好人数应是:1000×40%=400(人),但400位下84分还并列到404,则取良好人数为404人。

(3)确定及格人数:公式“总人数×及格率(80%)=及格人数”。

本表中,及格人数应是:1000×80%=800(人),但52分并列到806,则取及格人数为806人。

5、查找三率人数。

在学生原始成绩表中,如何快捷地查出三率人数?A、优秀人数查找方法。

【操作】:①选定行标题(自动筛选模式下可省了选定),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②在“自定义”前10名对话框第一格中选择“最大”,在第二格中输入164(与前面分数段表查找人数差异仅此步),见图1。

题1190:【基础】高精度乘 -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题1190:【基础】高精度乘 -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题1811:【入门】语文成绩【试题描述】给出N(5 <= N <= 150)个人的语文成绩,求N个人的语文总分和平均分,并按成绩高低排序后输出。

【输入描述】第1行:一个整数N。

第2行:空格隔开的N个整数,表示N个人的语文成绩。

【输出描述】三行。

第1行:一个整数,为N个人的总分。

第2行:N个人的语文平均分,保留两位小数。

第3行:N个空格隔开的整数,为从高到低输出的N个人的成绩。

【输入样例】572 98 95 81 86【输出样例】43286.4098 95 86 81 72program zf_pjf;var n,s,i,j,t:integer;a:array[1..150] of integer;beginread(n);s:=0;for i:=1 to n dobeginread(a[i]);s:=s+a[i];end;writeln(s);writeln(s/n:0:2);for i:=1 to n-1 dofor j:=i+1 to n doif a[i]<a[j] then begin t:=a[i];a[i]:=a[j];a[j]:=t; end;for i:=1 to n-1 dowrite(a[i],' ');write(a[n]);end.题1646:【入门】总分和平均分【试题描述】有N( 1 < N <= 150 )个人,M( 2 < M <= 50 )科成绩,计算N个人的总分、平均分及M科成绩的总分、平均分。

【输入描述】第1行:2个整数N M。

第2..N+1行:每行M个整数,第i+1行为第i个人的M科成绩。

【输出描述】第1..N+M+1行:每行两个数,为总分和平均分,平均分保留3位小数。

【输入样例】3 290 9180 8573 82【输出样例】181 90.500165 82.500155 77.500243 81.000258 86.000【解题提示】输出说明:前N行为N个人的总分、平均分;后M行为M科成绩的总分、平均分。

excel汇集各科成绩

excel汇集各科成绩

excel汇集各科成绩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科目,每一门科目的成绩都是我们努力的结果。

在学期结束后,我们常常需要整理和汇总这些成绩,以便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而Excel作为一种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实现这样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Excel来汇集各科成绩,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第一步:创建Excel表格首先,我们需要打开Excel并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簿。

在第一个工作表中,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成绩汇总”或者其他适当的名称。

第二步:设置表头在第一行,我们需要设置表头,以便清晰地区分各科成绩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表头包括学生姓名、学号和各个科目的名称。

我们可以使用合并单元格来设置表头的格式,使其更加美观。

第三步:录入数据在第二行开始的每一行中,我们可以录入每个学生各科的成绩数据。

我们可以按照科目的顺序逐个输入,也可以按照学生的顺序逐个输入。

这取决于你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

第四步:计算总分和平均分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每个学生行的最后一列计算他们的总分。

我们可以使用Excel提供的SUM函数来实现这一功能。

将该函数应用到所有学生的总分单元格中,即可自动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

另外,我们也可以使用平均值函数来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分。

在倒数第二行,我们可以输入每个科目的平均值,并使用平均值函数将其应用到每个学生的平均分单元格中。

第五步:插入图表通过将成绩可视化,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

我们可以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来绘制柱状图、折线图或者其他适合的图表类型。

选择要展示的数据范围,然后点击插入图表,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并进行相应的格式调整。

第六步:排序和筛选通过使用Excel提供的排序和筛选功能,我们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对成绩进行排序和筛选。

例如,我们可以按照总分从高到低或者按照某一科目的成绩排序。

我们也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进行筛选,例如只显示及格学生或者只显示某一科目成绩在一定范围内的学生。

学生成绩统计查询系统

学生成绩统计查询系统

学生成绩统计查询系统实现功能:1)全体学生求总分平均成绩、最高成绩、最低成绩、和按分数段求出各段成绩的人数。

2)每个学生的平均分、每门课的平均分、找出最高的分数所对应的学生和课程3)找出有两(N)门以上不及格的学生,输出他们的学号和全部课程成绩及平均成绩。

4)找出平均成绩在90(任意分)以上或全部课程成绩在85(任意分)以上的学生。

问题分析与算法假定总共5门课程,总共 10 个学生,可以用宏来定义它们#define COURCES 5 /*课程总数*/#define STUDENTS 10 /*学生总数*/宏COURCES和STUDENTS的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根据需要实现的功能,程序需要的数据有学生的学号,每门课程的名称,学生每门课程的成绩,学号和成绩可以用整型数据,课程名称用字符型数组,假定每门课程名称不超过32个字符。

设计如下一个strucstruct query{int number; /*学号*/int scores[5]; /*分数*/char* cources[COURCES]; /*5门课程名称*/int totalScore; /*总成绩*/};定义如下一个query类型的全局数组来存放所有学生的数据:struct query studentScore[STUDENTS];假设设定5门功课分别为:English, C, Physics, Maths, Biology那么对于任意一个studentScore[i]. cources,studentScore[i]. cources[0] = “English”;studentScore[i]. cources[1] = “C”;studentScore[i]. cources[2] = “Physics”;studentScore[i]. cources[3] = “Maths”;studentScore[i]. cources[4 = “Biology”;其中, i>= 0且i< STUDENTS该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是学生成绩统计查询,不需要用户录入数据,不过程序的运行需要数据支持,所以我们要实现一个函数InitStudentScore()去给全局数组studentScore赋值。

初三平均数练习题

初三平均数练习题

初三平均数练习题1. 甲、乙、丙三人参加了一次考试,他们的成绩分别为88分、75分和92分。

问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解析:平均分 = (88 + 75 + 92)/ 3 = 255 / 3 = 85答案:他们的平均成绩是85分。

2. 一班共有40名学生,其中3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为85分。

如果班上还有10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的平均数是多少?解析:假设这1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平均数为x分,则总成绩应为40 × 85 + 10 × x。

根据平均数的性质,平均分 = 总分 / 人数,可以得到以下方程:(40 × 85 + 10 × x) / 50 = 平均分解方程可得:3400 + 10x = 50 ×平均分化简得:10x = 50 ×平均分 - 3400再化简得:x = 5 ×平均分 - 340答案:这1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为5 ×平均分 - 340分。

3. 甲、乙两人分别在一次考试中得到了90分和65分,平均分为多少可以使得他们的平均分达到80分?解析:假设平均分为x分,那么他们的总分和人数的关系可以表示为:90 + 65 = 2 × x。

化简得:155 = 2x解方程可得:x = 155 / 2答案:他们的平均分需要达到77.5分。

4. 一场考试的平均分是80分,其中男生的平均分是75分,女生的平均分是85分。

如果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求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解析:设男生人数为3x,则女生人数为x。

根据平均数的性质,平均分 = 总分 / 人数。

男生总分 = 75 × 3x = 225x女生总分 = 85 × x = 85x总分 = 80 × (3x + x) = 80 × 4x = 320x根据题意,男女生总分相加等于总分,即:225x + 85x = 320x解方程可得:310x = 320x得到x = 310答案:男生人数是930,女生人数是310。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公式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公式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公式
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平均分=(总分-最高分-最低分)/(总人数-2)其中,总分是所有人的总分数之和,最高分是所有人中的最高分数,
最低分是所有人中的最低分数,总人数是参与计算的人数。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有10个人参加一次考试,他们的分数分别是:60,65,70,75,80,85,90,95,100,105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总分:
总分=60+65+70+75+80+85+90+95+100+105=900
然后找到最高分和最低分:
最高分=105
最低分=60
总人数=10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公式来计算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平均分=(900-105-60)/(10-2)=(900-
165)/8=735/8=91.875
因此,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91.875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任意数量的分数。

无论有多少人参加,只需根据实
际的分数和人数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这个公式的作用是排除掉个别分数对整体平均分的影响,以保证平均分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整体水平。

用EXCEL轻松处理学生成绩的方法

用EXCEL轻松处理学生成绩的方法

用EXCEL轻松处理学生成绩期末考试结束后,主任要求班主任自已统计本班成绩,尽快上报教导处。

流程包括录入各科成绩→计算总分、平均分并排定名次→统计各科分数段人数、及格率、优秀率及综合指数→打印各种统计报表→制作各科统计分析图表等。

有了EXCEL,我们可用不着躬着身、驼着背、拿着计算器一个一个算着学生的成绩了!我迅速地打开电脑,启动EXCEL2000,录入学生的考试成绩,如图1所示。

然后在J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sum(c2:i2)",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便得到了每人的总分。

接着在k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average(c2:i2)",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便得到了每人的平均分。

平均分只需保留一位小数,多了没用。

所以选中第k列,用鼠标右键单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设置单元格格式(F)…",如图2所示,在数字标签中选中"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1位。

下面按总分给学生排出名次。

在L2单元格处输入公式"RANK(J2,J$2:J$77,0)",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填充,即可得到每人在班中的名次(请参考图1)。

说明:此处排名次用到了RANK函数,它的语法为:RANK(number,ref,order)其中number为需要找到排位的数字。

Ref为包含一组数字的数组或引用。

Ref 中的非数值型参数将被忽略。

Order为一数字,指明排位的方式。

·如果order 为0 或省略,Microsoft Excel 将ref 当作按降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

·如果order 不为零,Microsoft Excel 将ref 当作按升序排列的数据清单进行排位。

最后,单击L1单元格,然后在“工具”菜单中选“排序”->“升序”,即可按照名次顺序显示各学生成绩。

另外,我们还希望把不及格的学科突出显示,最好用红色显示。

数学统计试题

数学统计试题

数学统计试题1.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平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平均成绩是多少分?【答案】83分【解析】先算出两个班的总成绩,再算出六(1)班的总成绩,那六(2)班的总成绩即可求出,问题即可解决.解:85×(42+40)﹣87.1×40,=85×82﹣3484,=6970﹣3484,=3486(分),3486÷42=83(人);答:平均成绩是83分.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确定列式顺序,即可解答.2.一位同学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是85分,其中英语得了96分,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答案】79.5分【解析】根据“总分=平均分×科数”求出语文、数学、英语的总成绩,列式为:85×3=255(分),然后用255分减去96分就是语文、数学的总成绩,再根据“总分÷科数”求出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列式为:(255﹣96)÷2=159÷2=79.5(分);据此解答.解:(85×3﹣96)÷2,=159÷2,=79.5(分);答: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79.5分.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总数量、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灵活转化关系式列式计算即可解决问题.3.下面是三年级一班某位同学家里一周丢弃废塑料袋情况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25个 28个 16个 20个 25个 24个 30个(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涂一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2)平均每天丢多少个废旧塑料袋?(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你有什么建议?【答案】;24个;【解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绘图即可;(2)求出一周丢弃废塑料袋的总个数,然后除以7即可;(3)根据统计图结合实际提出合理的问题并解答即可.解:(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如下:(2)(25+28+16+20+25+24+30)÷7,=168÷7,=24(个);答:平均每天丢24个废旧塑料袋.(3)一周中哪天丢弃废塑料袋数量最少?答:第三天丢弃废塑料袋数量最少.我们要减少丢弃废塑料袋的数量,减少白色垃圾,让世界更美好.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统计表制统计图,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七名裁判员给一名歌手打分,平均分为9.6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9,55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9.7分,如果最高分和最低分都去掉,这位歌手平均为分.【答案】9.66【解析】先用“9.6×7”求出七个裁判打的总分,进而用“9.55×6”求出去掉最高分后的六名裁判打的总分,继而用“七个裁判打的总分﹣去掉最高分后的六名裁判的总分”求出最高分;同理求出最低分,最后根据“5名裁判打的总成绩÷裁判的人数=平均成绩”求解即可.解:最高分:9.6×7﹣9.55×6=67.2﹣57.3,=9.9(分);最低分:9.6×7﹣9.7×6,=67.2﹣58.2,=9(分);平均分:(9.6×7﹣9.9﹣9)÷(7﹣2),=(67.2﹣9.9﹣9)÷5,=48.3÷5,=9.66(分);答:这位歌手平均为9.66分.故答案为:9.66.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进而根据总数、数量和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5.某此考试,A、B、C、D、E五人的平均分是90分.若A、B、C的平均分是86分,B、D、E的平均分是95分,则B的得分是分.【答案】93【解析】根据“平均数×数量=总数”分别计算出A、B、C三个数的和与B、D、E三个数的和与这五个数的和,进而用“A、B、C三个数的和+B、D、E三个数的和﹣五个数的和”进行解答即可.解:(86×3+95×3)﹣(90×5),=543﹣450,=93(分);故答案为:93.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平均数和数量、总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6.某商场去年7﹣12月份销售电视机的台数如下表:月份 7 8 9 10 11 12 合计数量 1251 1324 1369 1162 1300 1328①下半年一共销售电视机多少台?②哪个月销售量最多?③下半年平均每月销售电视机多少台?【答案】7734台;9月;1289台【解析】(1)把下半年各个月的销售电视机的台数加起来,就是下半年一共销售电视机的台数;(2)把各个月销售电视机的台数进行比较,即可得出哪个月销售量最多;(3)把各个月销售的电视机的台数加起来除以6就是下半年平均每月销售电视机的台数.解:(1)1251+1324+1369+1162+1300+1328=7734(台);答:下半年一共销售电视机7734台.(2)因为1369>1328>1324>1300>1251>1162;答:9月销售量最多.(3)7734÷6=1289(台);答:下半年平均每月销售电视机1289台.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看统计表各个栏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再根据要求的问题,结合统计表,找出对应量,列式解答即可.7.甲班51人,乙班49人,某次考试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1分,乙班的平均成绩要比甲班成绩高7分,那么乙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答案】84.57分【解析】先用“51+49=100”求出两个班的总人数,进而根据“平均成绩×总人数=总成绩”求出两个班全体同学的总成绩,为:100×81=8100分,假设乙班和甲班的平均成绩一样高,那么两个班全体同学的总成绩为:8100﹣49×7=7757分;进而用“7757÷100”求出甲班的平均成绩,进而得出乙班的平均成绩.解:甲:[(51+49)×81﹣49×7]÷(51+49),=[8100﹣343]÷100,=77.57(分),乙:77.57+7=84.57(分);答:乙班的平均成绩是84.57分.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求出假设乙班和甲班的平均成绩一样高时的两个班全体同学的总成绩,进而求出出甲班的平均成绩,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8.期中考试小明3科的平均成绩是95分,数学得了99分,英语得90分,语文得了多少分?【答案】96分【解析】根据“总分数=平均分×科数”,求出期中考试小明3科的总分数,然后用“总分数﹣数学的分数﹣英语的分数=语文的分数”,代入数据解答即可.解:95×3﹣99﹣90,=285﹣99﹣90,=96(分),答:语文得了96分.点评:此题属于求平均数问题,根据“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进行解答.9.甲乙两地相距90千米,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一直下坡,平均每小时行18千米,返回时爬坡,平均每小时行9千米,求此人在两地间往返行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答案】12千米【解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求出去时和返回时的时间,进而根据“往返总路程÷往返总时间=往返平均速度”解答即可.解:(90×2)÷(90÷18+90÷9),=180÷15,=12(千米);答:此人在两地间往返行程的平均速度是12千米.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10.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豪上山每分钟走30米,到达山顶后,立即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原路下山.求小豪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37.5米【解析】先设小豪上山的路程为1,则上山需要的时间分钟,下山需要的时间分钟,求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因为原路返回,所以总路程1+1,代入数据解答即可.解:(1+1)÷(+),=2÷,=37.5(米).答:小豪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37.5米.点评:此题考查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关键把上山的路程看作1解答.1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7,已知甲数是95,乙数是92,丙数是.【答案】104【解析】先用平均数乘3求三个数的和,再减甲数、乙数.解:97×3﹣95﹣92,=291﹣95﹣92,=104;故答案为:10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平均数的求法.12.一台拖拉机上午工作5小时,平均每小时耕地15公亩,下午工作3小时,共耕地36公亩,求拖拉机一天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亩?【答案】13.875公亩【解析】由平均工效的概念知,平均功率为全部工程量除以全部时间.解:(15×5+36)÷(5+3),=111÷8,=13.875(公亩);答:求拖拉机一天平均每小时耕地13.875公亩.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连除应用题,解答此题应认真审题,看要求的是什么,要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13.某农场有两块玉米地,第一块地8公顷,共收玉米3200千克;第二块地7公顷,共收玉米2940千克.平均每块地收玉米多少千克?平均每公顷收玉米多少千克?【答案】平均每块地收玉米307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玉米约是409.3千克【解析】平均每块地收玉米的重量=(第一块地共收玉米的重量+第二块地共收玉米的重量)÷2;平均每公顷收玉米的重量=(第一块地共收玉米的重量+第二块地共收玉米的重量)÷(第一块地的公顷数+第二块地的公顷数).解:(3200+2940)÷2=6140÷2=3070(千克);(3200+2940)÷(8+7)=6140÷15≈409.3(千克).答:平均每块地收玉米307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玉米约是409.3千克.点评: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注意审题,了解题目中所求平均数的要求.14.4个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9cm,其中3个学生的身高分别是:147cm、144cm和152cm,第四个学生的身高是多少?【答案】153厘米【解析】先求出四个学生身高的总和,再减去其中三个同学的身高,就是第四个学生的身高.解:149×4﹣(147+144+152),=596﹣443,=153(厘米).答:第四个学生的身高是153厘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先求出总数,再从总数中减去其中三部分就是要求的答案.15.小巧想知道自己1分钟可以走多少米,她测了4次.测得1分钟走的米数分别是:28.2米、27.9米、28.1米、27.8米.(1)小巧平均每分钟可以走多少米?(2)小巧从家到学校要走9.6分钟,小巧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有多少米?【答案】28米;268.8米【解析】(1)四次的总路程除以4,即可求出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式计算即可求得小巧家到学校的路程.解:(1)(28.2+27.9+28.1+27.8)÷4,=112÷4,=28(米);答:小巧平均每分钟可以走28米.(2)28×9.6=268.8(米);答:小巧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有268.8米.点评: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简单的行程问题.关键是熟悉求平均数的公式,行程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16.一辆汽车从甲地运货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0千米,沿原路返回时空车,每小时行60千米,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答案】48/千米/小时【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不知道可以看作单位“1”,则去时的时间表示为,返回时的时间表示为;然后根据平均速度=往返的总路程÷往返的时间和,然后解答即可.解:(1×2)÷(+),=2÷,=2×24,=48(千米);答:往返的平均速度是48/千米/小时.点评:在行程问题中当总路程不知道时可以把总路程看作单位“1”,注意求平均速度时千万不要用(速度和)÷2,这是求速度的平均值,而不是求平均速度.17.一组同学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最远的跳了152厘米,最近的跳了144厘米,其余6名同学都跳了148厘米,这一组平均跳了多少?【答案】148厘米【解析】先求出6+2=8名同学一共跳的厘米数,再除以8求出这一组平均跳的厘米数.解:(152+144+148×6)÷(6+2),=1184÷8,=148(厘米);答:这一组平均跳了148厘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8.某钢铁厂前8天平均每天生产钢铁128吨,后12天共生产1560吨,平均每天生产钢铁多少吨?【答案】129.2吨【解析】用“128×8”求出前8天一共生产钢铁多少吨,然后加上后12天共生产的1560吨,即可求出一共生产钢铁多少吨;用“8+12”求出一共生产钢铁多少天,然后根据“生产总量÷天数=平均生产量”,即可进行解答.解(128×8+1560)÷(8+12),=2584÷20,=129.2(吨),答:平均每天生产钢铁129.2吨.点评:此题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可利用公式“生产总量÷天数=平均生产量”进行解答.19.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0,甲数是这三个数的和的,甲数是多少?【答案】20【解析】已知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即可求出甲、乙、丙三个数的和,在这里把甲、乙、丙三个数的和看作单位“1”,甲数是这三个数的和的,甲数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解:30×3×=20;答:甲数是20.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0.有三个数,甲乙的平均数是42,甲丙的平均数是46,乙丙的平均数是47,求三个数分别是多少?【答案】甲是41,乙是43,丙是51【解析】依据甲乙的平均数是42,甲丙的平均数是46,乙丙的平均数是47,可得:甲+乙=42×2,甲+丙=46×2,乙+丙=47×2,把这3组算式相加可得:2×(甲+乙+丙)=42×2+46×2+47×2,求出3个数的和,再分别减去甲和乙的和、甲和丙的和、乙和丙的和即可解答.解:(42×2+46×2+47×2)÷2,=(84+92+94)÷2,=270÷2,=135,135﹣84=51,135﹣92=43,135﹣94=41,答:甲是41,乙是43,丙是51.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3个数的和.21.小丁丁要练习写270个毛笔字,写了5天后还剩下105个,平均每天写了多少个毛笔字?【答案】33个【解析】要求平均每天写了多少个毛笔字,用270﹣105先求出5天一共写了多少个字,进而除以5得解.解:(270﹣105)÷5,=165÷5,=33(个);答:平均每天写了33个毛笔字.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先求出5天一共写了多少个字,也就是要平均分的总量,进而根据平均数的求法得解.22.下面是三(1)班同学回收废报纸的情况统计.组别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重量(kg) 18 15 16 19 17①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②全班共回收废报纸千克.③如果每千克废报纸值7角,这次回收废报纸共值元.④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报纸千克.【答案】;85,59.5,17【解析】①根据统计表中的有关数据,在统计图中找出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即可;②要求全班共回收废报纸多少千克,把五个组收废报纸的重量相加即可;③如果每千克废报纸值7角,要求这次回收废报纸共值多少元,先把7角化成0.7元,然后乘全班共回收废报纸的重量即可;④要求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报纸多少千克,用全班共回收废报纸的重量除以5即可.解:①②18+15+16+19+17=85(千克);答:全班共回收废报纸85千克.③7角=0.7元,0.7×85=59.5(元);答:这次回收废报纸共值59.5元.④85÷5=17(千克);答: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报纸17千克.故答案为:85,59.5,17.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统计表中已知的信息,结合给出的条件,求得各部分数据,解决问题.23.修一条路,第一个月修720米,正好是这条路的8%,余下的5个月修完,这5个月平均每月修路多少米?【答案】1656米【解析】在这里把这条路的长度看作单位“1”,第一个月修720米,正好是这条路的8%,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即可求出这条路的总长度,余下的5个月修完,用这条路的总长度减去已修的720米除以5就是这5个月平均每月修的长度.解:(720÷8%﹣720)÷5=(720÷0.08﹣720)÷5=(9000﹣720)÷5=8282÷5=1656(米),答:这5个月平均每月修路1656米.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百分数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这条路的总长度.也可设这条长路总长x米,根据“这条路的总长度×8%=第一个月修的长度”求出这条路的总长度.24.金鑫篮球队想引进一个中锋.现在甲、乙两名运动员近5个赛季进球数:甲:28、19、15、26、22;乙:23、26、22、25、(这个赛季没参加比赛).这个篮球队该引进哪个动动员?【答案】乙【解析】首先求出甲乙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根据平均数即可确定选择哪位运动员参加比赛.解:甲每场进球数:(28+19+15+16+22)÷5,=100÷5,=20(个);乙每场进球数:(23+26+22+25)÷4,=96÷4,=24(个);甲小于乙,故选乙;答:这个篮球队该引进乙动动员.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根据总数据和÷数据数=平均数解答.25.商店第一天运来梨780筐,第二天上午运来550筐,下午运来430筐,平均每天运来多少筐?【答案】880筐【解析】先求出两天运来梨的总筐数,再除以2,即可求出平均每天运来梨的筐数.解:[780+(550+430)]÷2,=[780+980]÷2,=1760÷2,=880(筐).答:平均每天运来880筐.点评:此题考查求平均数,根据题干中告诉的数据和数量关系,求出两天运来梨的总量,然后除以天数即可得解.26.实验小学庆“六一”歌咏比赛,七位评委为四(2)班同学打出的分数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四(2)班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答案】91分【解析】根据题意知道最高分是93,最低分是87分,去掉这两个分数,把其它的5个分数加起来再除以5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解:(91+92+90+91+91)÷5,=455÷5,=91(分),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91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个数=平均数.27.气象小组测得某一周中每天最高气温的摄氏度分别是:30、31、33、32、29、32、30.这一周的平均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答案】31摄氏度【解析】首先根据平均数的求法:把所有数据加起来再除以7即可.解:(30+31+33+32+29+32+30)÷7,=217÷7,=31(摄氏度),答:这一周的平均最高气温是31摄氏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所有数据的和÷数据的总个数.28.空调专卖店4﹣6月的空调销售情况如图,平均每月销售空调多少台?单位:台.【答案】51台【解析】由图可知:四月份销售了24台,五月份销售了24台,六月份销售了105台;求出销售的总数量然后除以总月数即可.解:(24+24+105)÷3,=153÷3,=51(台);答;平均每月销售空调51台.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29.有甲、乙、丙3个数,甲、乙的和是90.甲、丙的和是82,乙丙的和是86.甲、乙、丙3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答案】43【解析】根据甲、乙的和是90.甲、丙的和是82,乙丙的和是86,可推知90+82+86是2个甲、2个乙和2个丙的和,用2个甲、2个乙、2个丙的和除以2就得到甲、乙、丙的和,然后除以3就是这3个数的平均数.解:2个甲、2个乙、2个丙的和:90+82+86=258,甲、乙、丙的和:258÷2=129,甲、乙、丙3个数的平均数:129÷3=43.答:甲、乙、丙3个数的平均数是43.点评:此题考查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就用基本数量关系来求,即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30.一条山路全长15千米,一名运动员以每小时3千米的速度上山,再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下山,求这名运动员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答案】3.75米【解析】由题意知:运动员上山时间为:15÷3=5小时,下山时间:15÷5=3小时,即一共用了5+3=8小时,上下山的总路程是15×2=30千米,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即可得出结论.解:(15×2)÷(15÷3+15÷5),=30÷8,=3.75(千米),答:这名运动员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3.75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上山、下山的路程相等,进而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解答.31.某公司的10名销售员,去年完成的销售额如下表销售额(万元) 3 4 5 6 7 8 10销售人员数(人) 1 3 2 1 1 1 1求销售额的平均数.【答案】5.6万元【解析】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求解,即用所有数据相加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解:(3+4×3+5×2+6+7+8+10)÷10,=56÷10,=5.6(万元);答:销售额的平均数为5.6万元.点评:此题考查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意义和求解方法.32.(2009•邗江区模拟)李明家2007年第四季度的用水量如表.月份十十一十二用水量/吨 14 16 12(1)十一月份用水量比十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2)如果每吨水按2.5元计算,李明家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交水费多少?【答案】14.3%;35元【解析】由统计表可知:十月份的用水量是14吨,十一月份的用水量是16吨,十二月份的用水量是12吨;(1)先求出十一月份比十月份增加了多少吨,再用增加的吨数除以十月份的用水量;(2)先求出一共用了多少吨的水,然后用求出平均每月用多少吨的水,再乘每吨水的单价就是平均每月较的水费.解:(1)(16﹣14)÷14,=2÷14,≈14.3%;答:十一月份用水量比十月份增加了14.3%.(2)(14+16+12)÷3×2.5,=42÷3×2.5,=14×2.5,=35(元).答:李明家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交水费35元.点评:先从统计表中读出数据,然后再由这些数据,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求解.33.(2012•安徽模拟)拖拉机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驶一段路程后,立即沿原路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原出发地,这样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答案】24千米【解析】把拖拉机行驶的一段路程看作“1”,则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求出拖拉机往返的时间,用往返的总路程除以往返的时间就是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解:(1+1)÷(1÷20+1÷30),=2÷(+),=2÷,=24(千米);答:这样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24千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即用往返的总路程÷往返的时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34.寒假中,小明兴致勃勃地读《西游记》,第一天读83页,第二天读74页,第三天读71页,第四天读64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五天的平均页数多页,第五天读了多少页?【答案】77页【解析】根据题意,设小明第五天读的页数是x页,则根据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五天中平均读的页数要多3页,即第五天读的页数﹣这五天中平均读的页数要=3,列方程解答即可.解:x﹣(83+74+71+64+x)÷5=3,5x﹣292﹣x=16,4x=308,x=77;答:小明第五天读了77页.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找出数量关系等式,列方程解答即可.35.老人活动中心在重阳节时组织292名老人去游玩,其中250名老人乘5部大客车,剩下的老人乘6辆小面包车,平均每辆小面包车坐人.【答案】7【解析】先用“292﹣250”求出剩下多少老人,然后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292﹣250)÷6,=42÷6,=7(人),答:平均每辆小面包车坐7人.故答案为:7点评:求出剩下多少老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6.某校女子排球队共有10名队员,身高分别是:182,179,179,175,174,174,172,176,176,173(单位:厘米),则这10名队员的平均身高为厘米.【答案】176【解析】先求出10名队员的身高总数,再用身高总数除以10,就是要求的答案.解:(182+179+179+175+174+174+172+176+176+173)÷10,=1760÷10,=176(厘米);答:这10名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76厘米,故答案为:17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即10人身高的总厘米数除以总人数,就是平均每人的身高.37.甲是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的1.2倍,如果乙、丙两数的和是99,那么甲数是.【答案】66【解析】根据题意,设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为x,那么三个数的和是3x,甲数是1.2x,进而根据甲、乙、丙三个数的和﹣甲数=乙、丙两数的和,列并解方程先求得三个数的平均数,进而求得甲数.解:设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为x,那么三个数的和是3x,甲数是1.2x,由题意得:3x﹣1.2x=99,1.8x=99,x=55;甲数是:1.2×55=66;答:甲数是66.故答案为:66.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含义和平均数的求法,解决此题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式:甲、乙、丙三个数的和﹣甲数=乙、丙两数的和.38.某班有男生22人,平均身高144.8厘米,女同学18人,平均身高136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列式为:(144.8+136)÷(22+18).(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先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男生22人的身高,再求出女生18人的身高,加起来除以全班人数即可.解:(144.8×22+136×18)÷(22+18),=(3185.6+2448)÷40,=5633.6÷40,=140.84(厘米);答: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84厘米.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平均数问题基本类型,解题规律是:总数÷份数=平均数.39.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58厘米,张民是学校篮球队队员,身高只有150厘米..【答案】正确【解析】“总数÷份数=平均数”,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所以张民身高只有150厘米,是有可能的.解:由分析可解: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58厘米,张民是学校篮球队队员,身高只有150厘米,是有可能的,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解答.40.在一次测试中,数学小组的6个人中,有2人85分,有3人90分,有1人94分,则该数学小组成员人均分.【答案】89【解析】求出这6的人总分数除以6即可求得则该数学小组成员人均分.解:(85×2+90×3+94)÷6=(170+270+94)÷6=534÷6=89(分).故答案为:89.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关键是求出这6人的总分,用总分除以人数就是人均分.41.小明8岁,小方7岁,小红5岁,小兰和小明同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7岁..【答案】正确【解析】先求出5位小朋友的年龄和,再除以5就是他们的平均年龄.解:(8+7+5+8)÷4,=28÷4,=7(岁);所以他们的平均年龄是7岁.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总份数÷份数=一份数.42.一个班有22个男生,平均身高140.5厘米;有18个女生,平均身高142.1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答案】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1.22厘米【解析】先跟据平均身高×人数=总身高数,分别求出男生的身高数和女生的身高数,再把它们的身高数加起来除以总人数就是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解:(140.5×22+142.1×18)÷(22+18),=(3091+2557.8)÷40,=5648.8÷40,=141.22(厘米);答;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1.22厘米.点评:此题属于平均数问题基本类型,解题规律是:总数÷份数=平均数.43.小明期中考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2分,数学得了98分,语文得了分.【答案】86【解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以求出语文与数学的总成绩是92×2,再减去数学的成绩98,即可得出语文的成绩.解:92×2﹣98,=184﹣98,=86(分),答:语文得了86分.故答案为:8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即求解方法.44.小明期末考试三科平均93分,其中语文91分,数学95分,那么英语分.【答案】93【解析】用93×3求出小明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总成绩,再减去语文、数学的成绩就是英语的成绩.解:93×3﹣91﹣95,=279﹣91﹣95,=188﹣95,=93(分),答:英语得了93分;故答案为:93.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平均数求出总数,再从总数中减去部分,得出另一部分.45.我们小组共有五名同学,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48厘米、142厘米、139厘米、141厘米、140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厘米.【答案】142【解析】求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就用五名同学的身高总厘米数除以人数5,即可得解.解:(148+142+139+141+140)÷5,=710÷5,=142(厘米);答: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