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拼多多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激进的拼多多——基于2018年拼多多产品迭代的分析及思考

激进的拼多多——基于2018年拼多多产品迭代的分析及思考2018年,拼多多备受行业瞩目,本文将基于拼多多2018年的版本迭代的逻辑,分析拼多多产品的迭代重点和发展策略。
2018年对于国内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浓墨重彩的一年,先有上半年令人瞩目的“头腾大战”,腾讯因此20年来第三次调整组织架构,正式宣告产业互联网的到来;也有下半年突然而来的寒冬和裁员,引起哀嚎遍野,正式宣告互联网告别粗放扩张的上半场,迎来了精细运营、成本为重的下半场。
在这意义非凡的一年里,除了抖音这款火爆全年甚至国外的爆款产品,拼多多的发展也同样让人侧目,本文从产品的角度,基于拼多多2018年的版本迭代的逻辑,分析拼多多的发展策略和产品逻辑,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拼多多2018年整体情况根据拼多多最新发布的2018年财报:2018年,平台GMV达4716亿元,同比增长234%;平台年度活跃买家数达4.185亿,较2017年同期劲增1.737亿。
全年实现营收131.20亿元,同比增长652%。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9%。
上述数据表明,拼多多的市场份额增速10倍于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对比,京东2018年全年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018年全年净收入为46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
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京东过去12 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 3.053 亿,去年同期活跃用户数为 2.925 亿。
可以看到虽然从体量上来看拼多多和京东仍然有较大差距,但是从增长率上拼多多的发展已经足够让东哥彻夜难眠。
年度活跃买家更是一股超过京东,证明五环外庞大的市场空间。
拼多多2018年产品迭代的逻辑首先从整体式来看,拼多多2018年一共迭代了产品52次,平均7天迭代一次版本,这个迭代的频率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对比另一个爆款产品“抖音”,也仅仅迭代了36次,平均10天迭代一次。
作为更加高频和日活更高的产品,抖音的迭代频率也比不上拼多多,足以说明拼多多团队对于创新和变化的要求,以及希望快速检验产品如何对用户更有吸引力。
2018年社交电商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社交电商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8月目录一、快速崛起的社交电商龙头 (5)1、从拼好货到拼多多,C2B拼团模式成就社交电商王者 (5)2、平台业务发展迅速,用户数量快速增长 (7)3、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亏损增速逐渐下降 (8)二、微信生态圈初具规模,社交电商借势崛起 (9)1、连接生活的微信生态圈开启流量变现时代 (9)(1)依靠广泛的流量覆盖基础,微信生态圈发展初具形态 (9)①公众号发展成熟,实现人以群分的流量聚合变现 (11)②小程序增长迅猛,成为重要的商业流量的入口 (12)③微信支付深入渗透进生活,提供简便可靠支付工具 (14)(2)生态圈形成闭环,实现流量在多渠道、多服务间的导流和变现 (15)2、借社交流量东风,社交电商开发多种商业模式 (16)(1)充分利用微信熟人社交渠道,社交电商实现场景购物 (16)(2)社交电商形式多样,通过社交场景实现裂变传播 (19)①社交内容类:利用强社交属性有效实现裂变传播 (19)②社交分享类:在社交场景中进行拼团、砍价,以低廉价格吸引大量用户 (20)③社交零售类:平台整合供应链,开发线上分销商城 (20)三、拼多多的C2B模式:供给创造需求的“货找人”模式 (21)1、供给端:拼多多和拼工厂互相成就,打造线上亲民便利店 (22)(1)渠道流通成本增高,拼多多为低端制造业创造机遇 (22)(2)打造线上“亲民便利店”,高频低价的生活必需品构成主要卖品 (23)(3)商家入驻门槛低,投入产出比高 (25)2、需求端:农村包围城市,五环外人群市场广阔 (25)(1)拼多多用户关键词:线下转向线上+三四线城市+女性+中年 (25)(2)用户消费动因:符合消费需求与占便宜心理相结合 (28)3、实现货找人:拼团模式为表,打造场景购物为里 (29)(1)拼团模式解决流量获取问题,货找人带来产品呈现新思路 (29)(2)乘微信流量东风,借助社交粘性打造场景购物 (30)4、C2B模式解决品控问题,打造中国版“好市多” (31)四、主要风险 (33)1、市场竞争风险 (33)2、政策监管风险 (33)公司借微信流量红利,利用拼团模式快速扩张,形成连接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货找人”模式,将不断崛起成为社交电商龙头。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电商行业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7月目录一、拼多多凭3.4亿年度买家跻身电商第一阵营 (7)1、市场份额对比与发展历史 (7)2、年度活跃买家规模对比 (8)3、GMV对比 (10)二、拼多多运营模式与其他电商的差异 (11)1、“走量不走价”下社交电商的野蛮生长 (11)(1)微信助力拼多多“分享拼单”场景落地 (12)(2)拼多多运营优势 (14)(3)寻觅“拼工厂”,打造“拼品牌” (15)2、“爆款”背后的策略 (16)3、拼多多与其他电商产品定价的不同 (17)4、“社交+农业”实现精准扶贫 (18)(1)“拼”出小农 (19)(2)拼多多在“电商+农产品”的优势 (20)5、拼多多的用户画像 (21)(1)MAU与活跃买家数 (21)(2)用户画像与其他电商的不同 (22)6、为什么商户选择拼多多 (24)(1)流量优势 (25)(2)零门槛入驻 (26)(3)生态链赋能 (26)7、流量红利后的人工智能生态建设 (27)(1)分布式人工智能 (27)三、拼多多的竞争壁垒和核心竞争优势 (29)1、领军社交电商,拼多多得借东风 (29)(1)与微信的协同作用 (31)2、错位竞争战略,场景购物促消费 (32)3、战略跟进市场,管理层决策果决 (33)4、分布AI见效,“奇”兵或助力技术层 (34)5、三“0”优惠引驻,商家无压降成本 (35)四、拼多多财务分析及与主要电商对比 (36)1、拼多多商业模式自营起步,转型平台,大力发展广告服务 (36)2、亏损率收窄,盈利能力加强 (39)3、获客效率高,市场营销投入仍然激进 (41)五、股权结构 (45)1、最新招股书显示估值约200亿美金 (45)(1)拼多多融资历史 (45)(2)募集资金用途 (46)2、拼多多股权结构 (47)3、员工人数对比 (48)六、主要风险 (50)1、用户高增速恐难以为继 (50)2、平台产品质量控制问题或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50)3、营销费用拖累利润率 (50)4、平台商品种类拓展遇到困难 (51)5、供应链优化不及预期 (51)6、第三方物流质量控制风险 (51)拼多多凭3.4亿年度买家跻身电商第一阵营:拼多多于7月16日更新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拼多多的年度活跃用户达到3.44亿,同比增加245%。
拼多多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导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11
行业竞争格局
12
行业竞争格局
· 一家独大,双寡头垄断
· 头部企业也就是阿里的淘宝天猫平台一家独大,市场份额达到了76%; · 京东和唯品会等中等企业市场份额为20%。众多的垂直领域的长尾企业市场份额只有不到
4%。
13
行业竞争格局
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Twitter/微博 Facebook/人 人
Zaker/微信/今 Facebook/微
日头条信娱乐mp3搜索 /盛大游戏开心网
商务
互联网用户需 求发展方向
阿里巴巴B2B
淘宝/京东
腾讯/网易
淘宝/京东
拼多多的想象空间
互联网技术变 革方向
17
中国三次互联网发展浪潮
· 1994-2000年:搜索引擎,浏览器 · 2001-2008年:社交化网络 · 2009年至今:移动端 · 2016年以后也可认为是微信生态
分别在微信和QQ设立了购物一级入口。
24
2009年-2016年:移动端
· 顺丰王卫对电商一直情有独钟; · 2010年起,顺丰一直尝试电商业务。淘宝抓住了第一波做服装的机会,京东抓住了第二
波做3C产品的机会,王卫则认为第三波机会的开口在食品领域。 · 顺丰在电商领域的尝试:食品、日用品、高端食品等,包括“E商圈”“尊礼会”“顺丰优
• 短时间内聚集大量需求,反向定制,F2C。
36
反其道而行之的商业模式
· 互联网营销的反漏斗模型,拉力模型,K因子为第一步 · 经典的AARRR漏斗模型,推力模型,最重要的K因子为最后一步
2018年电商低线市场渗透拼多多分析报告

2018年电商低线市场渗透拼多多分析报告2018年7月目录一、低价拼团电商平台,顺势而为快速崛起 (4)二、聚焦低线广阔市场,满足低价多元需求 (8)1、电商渗透率迎提升,低线网购市场迸发 (9)2、低线群体收入提升,消费需求丰富多元 (11)3、聚集低线分散需求,错位竞争拓展市场 (12)三、智能手机微信物流,三大红利奠定基础 (14)1、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增加平台新兴用户 (14)2、微信社交分享支持,极低成本大量引流 (15)3、物流成本逐年下降,极低价具备可能性 (17)四、低价格带商品拼团,批量成交量利齐收 (18)1、聚集合店供多品类,拼团模式折价销售 (18)2、品牌商品低价清仓,非品牌商品可议价 (21)3、技术支持平台稳定,营销提形象引客流 (22)4、爆款拼团聚集需求,薄利多销以量制胜 (23)五、高速规模扩张之后,成长与挑战并存 (26)1、以平台模式进行低价格带商品销售或存在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较难以提升平台信任度 (26)2、拼团信息分享载体较多依赖于微信平台,或存在使用成本上升等经营风险问题 (27)3、公司平台主要经营商品为尾货处理及非品牌商品销售,或存在市场变化或规模限制等阻碍发展的问题 (27)拼多多:低价拼团电商平台,规模跻身行业前三。
拼多多由黄峥先生于2015年9月创立,截至目前共获三轮融资,董事长兼CEO黄峥持股50.7%,腾讯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8.5%。
公司为主打低价拼团的第三方电商平台,主要定位于低线市场分散的低价格带用户,采用拼团模式与微信的低成本信息传递来聚集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快速的市场渗透,截至2018Q1平台活跃商户超100万家,活跃买家近3亿,月活跃用户1.66亿,2017年GMV达1412亿,从月活、APP 下载活跃度及交易规模来看公司均已跻身中国电商平台前三位。
公司采用平台模式,主要收益来源于营销广告及商家交易手续费,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亿元,净亏损为5.25亿元。
【行业报告】拼多多平台数据报告

2017人均年消费额 (元)
8732
4426
2017平均客单价 (元)
412.5
284.52
2017平均商家数 (万)
100
576.9 拼多多 天猫
京东
33 拼多多 天猫
京东
20
19.5
拼多多
天猫
京东
备注:*天猫、京东 2017 年活跃用户人均年消费金额为 2017Q2-2018Q1 数据;天猫、京东平均客单价数据为2017年9月数据
拼多多近12月累计GMV
近12月累计GMV(亿元)
1412
1987
709
209
384
2017Q1
2017Q2
2017Q3
2017Q4
2018Q1
较竞争对手,拼多多平均客单价为33元,不及天猫十分之一
拼多多商家数达100万,为天猫/京东的五倍之多;但商家多无法带来人均消费额的上涨,拼拼多以
低价策略为主,平均客单价仅33元,人均年消费额仅576.9元,不足天猫和京东的十分之一;
02 用户下沉,接地气
part • 社会属性
• 画像描述
拼多多集中于女性,年龄层以30以下青年为主
较其它电商平台,拼多多女性消费者占70.1%,是男性的2倍之余; 拼多多用户72.9%来自于30岁以下用户,与其它电商平台用户年龄层相仿;
拼多多 淘宝 天猫 京东
不同平台用户性别占比
男女 29.9%
至2018Q1,拼多多活跃用户数达3亿,活跃度达56%; 2017年电商类APP年度周活跃渗透率,拼多多达8.7%;月人均在线时长达294分钟(4.9小时)
拼多多平台用户活跃情况
活跃用户数(亿)
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亿)
速途研究院:2018上半年国内拼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

速途研究院:2018上半年国内拼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2018年拼多多的爆发式增长并成功上市,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拼购市场的潜力,尤其是在线上获客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下,“拼购”这一模式也成为了电商平台快速吸流引客的新方式。
拼购以低价引入流量,通过关系网对商品进行分裂曝光,既满足了多数人追求“低价”的需求,又大幅度增加了中小商家和尾货的曝光率和购买率,目前拼购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的一种购物模式。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通过对2018上半年拼购电商市场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并配合用户调研,分析讨论国内拼购电商市场的发展趋势。
拼购电商用户规模及预测拼购概念由来已久,最早的团购模式就有拼购的影子,到现在加入了社交因素,并借助社交扩散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其中。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6年我国拼购电商用户人数为0.97亿,这一年9月拼多多与拼好货合并,10月10日,拼多多单日交易额超过1亿。
苏宁也在这一年推出苏宁拼购项目,2016年可以看做是拼购电商正式兴起的一年。
到了2017年,拼购用户规模已达2.11亿,同比增长117.5%。
各大电商巨头也纷纷上线拼购项目,预估在2020年,我国拼购用户将达到4.97亿人。
电商巨头纷纷入局拼购市场拼多多的势如破竹,撬动了原有的电商市场格局,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入局争抢拼购市场的大蛋糕。
其中苏宁上线了“苏宁拼购”,并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拼购节;淘宝在2017年7月上线拼团功能,并于今年三月推出了“淘宝特价版”APP,主打低价拼团;而京东在2年前也曾尝试过拼购模式,此次再度发力拼购业务,并结合微信小程序一起发力;此外,支付宝也联合淘宝上线了拼购小程序“每日必抢”,网易推出了“网易一起拼”。
从微信指数看,拼多多10月9日微信指数最高,为17799966,日环比为2.41%;其次为京东拼购,指数为293285,日环比36.92%;而苏宁拼购和淘宝特价虽然指数不算高,均不到4000,不过一直保持较高的日环比增长率。
公司估值报告

公司估值报告随着投资和融资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其估值和投资价值。
估值报告是评估一个公司在特定时期内的价值的一种管理工具。
它可以帮助投资者和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市场地位,参考同行业类似公司的估值情况,以及根据财务数据来进行估值分析。
下面将列举三个公司估值报告案例。
1.阅文集团2018年4月3日,互联网文学公司阅文集团在港交所上市,上市首日涨幅超过70%。
根据估值报告,阅文集团市值达到114亿美元。
该报告分析了该公司在中国在线文学市场的地位、收入和盈利情况、未来业绩预测等因素,并将其与同行业的公司进行了比较,推算出了该公司的估值。
2.拼多多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电商公司。
该公司的估值报告显示,在上市之前,拼多多估值为215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上市企业。
该报告通过分析公司的市场份额、用户增长、企业盈利等指标,确定了拼多多的估值。
3.滴滴出行滴滴出行是中国最大的网约车服务平台之一。
在2018年6月28日,滴滴出行推出IPO计划。
该公司的估值报告显示,在2018年6月份,滴滴出行估值约为680亿美元。
报告从公司的市场份额、用户数量、财务状况等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与同行业的公司进行了比较和参考。
综上所述,估值报告对于投资者和管理团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价值,并参考同行业类似企业的估值情况,从而使企业更加客观地评估自身的市场地位。
此外,估值报告也对公司的融资和资本运作非常重要。
在筹备IPO或者寻求融资时,估值报告是必不可少的。
它可以让公司和投资者更清楚地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和前景,进而确定合适的融资额度和股权比例。
此外,估值报告也是投资者参考企业投资价值的重要工具。
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投资者需要考虑公司的估值来决定投资价值。
估值报告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5月出版正文目录前言:拼多多兴起的天时、地利以及人和 (4)1、低价爆款,拼多多弯道超车 (6)1.1、拼团模式,主打低价爆款 (6)1.2、利用广告和沉淀资金赚钱 (6)1.3、发展迅猛,成为社交电商独角兽 (7)2、主攻低线城市,逆消费升级的典型 (10)2.1、相较传统电商,瞄准低线城市女性 (10)2.2、紧抓低线城市居民时间充裕、追求低价的特点 (13)2.3、社交属性是低线城市居民消磨时间的好选择 (15)2.3、把握小镇青年带来的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 (16)3、背靠微信,社交打法实现低成本裂变 (18)3.1、社交电商相较于传统电商:刺激需求、增强信任、低成本裂变 (18)3.2、连续获腾讯投资,背靠微信 (22)4、发展前景:微信仍是支撑,品质需要提升,看好C2M (28)4.1、微信仍然是拼多多强有力的支撑 (28)4.2、淘宝和京东暂时难以威胁拼多多主阵地,提升品质是必然 (31)4.3、看好C2M 模式 (32)图表目录图表 1:阿里巴巴及京东的电商客单价在提升,扶持大牌 (5)图表 2:拼多多发展历程 (6)图表 3:拼多多平台部分水果和食品的团购价、单买价、市场价详情 (6)图表 4:拼多多商家入驻零门槛 (7)图表 5:综合电商典型独立 APP 月活跃用户数(万人) (7)图表 6:2018 年 3 月综合电商 APP 渗透率及环比 (8)图表 7:综合电商 APP 月人均使用次数(次) (8)图表 8:综合电商 APP 月人均使用时长(分钟) (9)图表 9:2017 年南极电商在拼多多平台迅速起量 (9)图表 10:拼多多融资历程 (10)图表 11:在淘宝(左)和拼多多(右)上搜索“卫衣”,按价格升序排列 (10)图表 12:在淘宝(左)和拼多多(右)上搜索“卫衣”,按销量排序 (11)图表 13:拼多多和京东、淘宝用户分布对比 (12)图表 14:70%的拼多多用户为女性 (12)图表 15:拼多多用户年龄分布 (12)图表 16:全国 31 个省及直辖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图表 17:各线级城市智能手机市场份额(%) (14)图表 18:农村网民数及占农村人口的比重 (14)图表 19:不同城市等级手游用户 APP 偏好 (15)图表 20:2016 年各线城市城区人口(万人) (16)图表 21: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化 (17)图表 22:北上外来常住人口(万人) (17)图表 23:阿里、京东年度平均获客成本(元/人) (18)图表 24:拼多多“砍价免费拿”页面 (19)图表 25:分享到群可以多砍 24 元 (20)图表 26:好友砍价详情 (21)图表 27:2018 年 3 月电商独立 APP 和小程序累计月活(万人) (23)图表 28:综合电商 APP 2017 年 11 月卸载用户 12 月去向 (23)图表 29:微信和淘宝月活对比(万人) (24)图表 30:2Q2017APP 月度人均使用时长(分钟) (24)图表 31:淘宝客推广链接受到腾讯打压 (24)图表 32:三类拼团模式典型代表对比 (25)图表 33:蘑菇街“1 元超值福利”页面 (25)图表 34:有赞精选“低价火拼”页面 (26)图表 35:电商品牌按价格和品质分类 (28)图表 36:微信对外部链接内容的规则和处罚(诱导分享类) (28)图表 37:独立电商 APP 日活跃用户均值(百万) (29)图表 38:2017 下半年网络购物 APP7 日留存率均值 (29)图表 39:阿里和腾讯在泛零售领域的布局 (30)图表 40:2018 年 3 月京东 APP 和小程序用户性别分布 (31)图表 41:2017 年度全国综合零售电商平台用户满意度 top10 (32)图表 42:2017 全年度与上半年的拼多多用户体验对比 (32)社交电商拼多多成立不到三年,发展迅猛,目前月活仅次于淘宝和京东。
拼多多以规模效应带动生产侧成本降低,以互联网社交一改供给侧传统的被动式等;把握了互联网下沉、主流平台品质化升级的绝佳时机,差异化打法瞄准低线城市,同时腾讯体系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商业模式:低价爆款,拼多多实现弯道超车。
拼多多采用拼团模式打造低价爆款,拼团意味着用户和订单大量且迅速涌入,而丰厚的订单使之可以反向刺激上游供应链,以规模化带动生产侧成本降低,价格优势由此实现。
目前盈利模式主要为广告推广以及沉淀资金的时间价值,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拼多多成立不到三年,APP的各项指标稳居电商领域前三。
市场:主攻低线城市,逆消费升级的典型。
阿里、京东等主流平台向核心用户倾斜做品质化的同时,拼多多反其道而行之,顺势接过被消费升级挤出的买家和卖家。
相较于淘宝和京东,拼多多近六成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七成用户为女性。
作为逆消费升级的典型案例,拼多多抓住低线城市居民追求低价、时间充裕等特点,把握了小镇青年崛起带来的流量红利,顺势崛起。
流量:背靠微信,社交打法实现低成本裂变。
拼多多独创社交电商模式,打破传统搜索式电商的被动状态,通过社交方式主动刺激需求。
此外,基于社交关系的信用背书,平台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实现低成本裂变。
腾讯作为拼多多第二大股东,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微信庞大且强粘性的用户基础为其引流,拼多多小程序贡献了两亿多的月活。
拼多多的野蛮生长对淘宝构成威胁.一方面,腾讯体系打压淘宝链接;另一方面,微信和淘宝近5亿的月活差额为拼多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拼多多不是最早做拼团的,却是最成功的,究其原因,一则拼多多把握了互联网下沉、主流平台品质化升级的绝佳时机;二则离不开微信的支持。
前景:微信仍是支撑,品质需要提升,看好C2M模式。
尽管拼多多APP已经成为月活一亿、日活千万级、7日留存率77%的APP,但是拼多多仍然需要借助微信触及用户、了解用户;腾讯也需要借助拼多多实现流量变现,对抗阿里,因此微信仍将是拼多多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为了抵御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的竞争,进一步提升品质是必然,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拼多多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也会提高。
目前拼多多主要为C2B模式,长期看C2M模式更具吸引力,以参股方式投资中小厂家,与厂家进行利润分成。
前言:拼多多兴起的天时、地利以及人和电商整体的结构中,物流以及引流是两大核心成本,而物流基本由仓储以及配送两个方面决定,仓储费用以及人员配送薪酬相对固定,难以短期内通过商业模式的改变减低费用水平。
而引流方式上,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短期内快速集聚用户,以大 V 时代为代表的微博电商和以微信为主阵地的微商,是社交电商 1.0 时代,但社交电商 1.0 时代商户以及用户分散化,大 V 的社交电商难以形成串联,奠定社交电商发展的基础。
拼多多凭借天时、地利以及人和的优势,抓住消费的互动性,“微信+拼单”降低引流费用,相应的价格优势就出来了。
拼多多占据了天时、地利以及人和:天时:国内生产端呈现过剩、低附加值产品难以出口的局面,流量封闭化的电商平台淘宝、京东等,流量更多的向品牌头部集中,低客单价供应商产品石沉大海,湮没在数以万计的 SKU 当中,虽然平台拥有月活,但低端商品呈现频次低,用户激活率较低,中低部的用户价值没有凸显。
拼多多以零入住费用,零门槛,借助社交互动,将商品主动展示给消费者,增加商品的曝光度,同时获取新的用户。
拼单的模式激活中低部用户的消费需求,三四线对电商购物的热度提升,商品通过“分享+拼单”的方式降低了引流费用率,平台商户获得了规模采购优势,消费者获得价格优势,同时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多方共赢。
地利:微信是国内最具备社交属性的平台,覆盖范围广、使用时间长、熟人关系形成很好的社交闭环,而电商平台的活跃次数远低于社交平台,商品展示频次低、曝光率弱,商户难以通过营销形成销量,用户也很难关注,而借助微信的熟人关系以及覆盖面,拼多多通过天时的优势,获得微信流量入口的地利。
以拼多多客单价 40 元计算,假设拼单后折价率在 30%,单个用户的获客成本为 12 元,远低于电商平台阿里、京东,判断对于电商创新模式来说,更多的看流量比较优势。
腾讯的流量支持给予拼多多快速起步的基础,腾讯其实对拼多多的支持也是一种社交流量的变现。
人和:拼多多起家于生鲜电商拼好货,而生鲜电商最需要高频消费,董事长黄峥本身出身谷歌工程师,方向为电商商务搜索算法,技术出身能够理解淘宝、京东等商户陈列的流量情况,如何利用技术搅动用户,盘活供应商流量。
阿里巴巴、京东基础设施的搭建相对比较完善,用户在快递、支付等领域的消费习惯已经被阿里、京东培养,拼多多起步较好。
图表 1:阿里巴巴及京东的电商客单价在提升,扶持大牌1、低价爆款,拼多多弯道超车1.1、拼团模式,主打低价爆款拼团模式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
拼多多成立于 2015 年 9 月,拼好货成立于同年 10月,两者商业模式类似:用户向朋友、家人、邻居等发起邀请,拼团成功后即可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优质商品,最初从生鲜品切入,后迅速扩展到其他品类。
拼好货通过供应链采购商品,是一家自营电商;而拼多多通过第三方卖家入驻,提供一个卖货的平台。
两家平台因业务模式相似且有相同的投资方高榕资本,于 2016 年 9 月宣布合并。
图表 2:拼多多发展历程拼团模式下主打低价爆款。
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低价:拼团意味着用户和订单大量且迅速涌入,而丰厚的订单使之可以直接与供货厂商(或国外厂商的国内总代理)合作对话,反向刺激上游供应链开展大规模生产,以规模化带动生产侧成本降低,价格优势由此实现。
这种 C2B 的模式将追求低价的网购群体与找不到产能消化渠道的商家联结,减少 SKU 做爆款的策略降低了中小商家的风险,同时低成本助其快速完成品牌化。
图表 3:拼多多平台部分水果和食品的团购价、单买价、市场价详情1.2、利用广告和沉淀资金赚钱目前拼多多的盈利模式主要为广告推广以及沉淀资金的时间价值,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与一般的平台类电商不同,拼多多的商家零门槛入驻——零入驻费、零佣金、零扣点,因此沉淀资金有其它来源。
首先,资金来源于店主开店时上缴的保证金,企业开店的保证金大多是 1000 元,个人开店为 2000 元,只有海淘、水果生鲜和美容类需要交 1 万元的保证金。
其次,拼多多常常会举办一元抽奖、一分钱抽奖之类的活动,拼团、抽奖、退款都有一段周期。
再者,针对商家卖假货、延迟发货、不及时更新物流等情况,平台会向商家收取罚款,针对刷单、虚假发货等情况会冻结商家资金 400 小时。
考虑到拼多多的用户和订单规模,这些资金产生的时间和账期价值还是比较可观的,加上广告费用,目前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图表 4:拼多多商家入驻零门槛1.3、发展迅猛,成为社交电商独角兽成立不到三年,发展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