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1.安全风险评价方法(JHA+LEC)
电气工作危害分析(JHA)风险点附带危险源评价信息模板(lec)

500KV220KV升压站灯塔
蓄电池充放电
直流柜内工作 湿除变、高压控制柜电气设 备检修
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
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灼烫、火灾 配电班 、其他爆炸、其他伤害、设备损坏、职业
风险分析单位
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灼烫、火灾 配电班 、其他爆炸、其他伤害、设备损坏
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灼烫、火灾 配电班 、其他爆炸、其他伤害、设备损坏、职业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安庆春 刘承明
班组 班组
刘承明
班组
刘承明
班组
刘承明
班组
刘承明
班组
刘承明
班组
刘承明
班组
刘承明
班组
李建军
班组
李建军
班组Biblioteka 李建军班组李建军
班组
李建军
班组
李建军
班组
李建军
班组
周硕
班组
周硕 周硕
班组 班组
责任部门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班长
保护班 厂一班、厂二班
班长 班长
厂一班、厂二班
班长
厂一班、厂二班
班长
厂一班、厂二班
班长
厂一班、厂二班
班长
厂一班
班长
厂一班、配电班
班长
厂一班、厂二班
班长
照明班
班长
照明班
班长
照明班
班长
照明班、厂一班、厂二班、保护班
设备损坏、起重伤害、机械伤害 设备损坏、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
JHA、SCL、LEC风险评价方法

JHA、SCL、LEC风险评价方法一、作业危害分析评价法(JHA)作业危害分析(JobHazardAnalysis,JHA)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Safety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HazardBreakdown,JHB)/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实施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识别作业中潜在的危害,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害。
此方法适用于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检修等。
作业危害分析将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1、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2、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4、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划分的作业活动步骤不能太笼统,步骤划分也不宜太细,以致出现许多的步骤。
根据经验,一项作业活动的步骤一般不超过10项,要保持各个步骤正确的顺序。
为了辨识危害,需要对作业活动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
辨识危害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可能发生的故障或错误是什么?其后果如何?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发生的可能性?以下是危害辨识的部分内容:•是否穿着个体防护服或配戴个体防护器具?•操作环境、设备、地槽、坑及危险的操作是否有有效的防护?•维修设备时,是否对相互连通的设备采取了隔离?•是否有能引起伤害的固定物体,如锋利的设备边缘?•操作者能否触及机器部件或机器部件之间操作?•操作者能否受到运动的机器部件或移动物料的伤害?•操作者是否会处于失去平衡的状态?•操作者是否管理着带有潜在危险的装置?•操作者是否需要从事可能使头、脚受伤或被扭伤的活动(往复运动的危害)?•操作者是否会被物体冲撞(或撞击)到机器或物体?•操作者是否会跌倒?•操作者是否会由于提升、拖拉物体或运送笨重物品而受到伤害?•作业时是否有环境因素的危害——粉尘、化学物质、放射线、电焊弧光、热、高噪音?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单位:日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风险度R:a)轻微的(LxS=1~3);b)可承受的(LxS=4~8);c)中等的(LxS=9~12);d)重大的(LxS=15~16);e)不可承受的(LxS=20~25)建议的改进措施:A—表示轻微的,不必采取措施;B—表示可承受的,应维持现状、保持记录,但要保持检查或测量;C—表示中等的,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规程进行控制;D—表示重大的,应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限期治理;E—表示不可承受的,应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二、安全检查表评价法(SCL)所谓安全检查表,就是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
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吊装
场地狭小,设备吊至地面过程中可能碰撞管路、设备和人员
VCM气体外泄污染环境,机械伤人,物体打击
作业区域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专人监护,防止行人随意走动,办理吊装作业证
1.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1.2.1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审。
(1)定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和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相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2)特点: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隐患的一种实用而简单可行的定性分析法。
①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巨大风险
20~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重大风险
15~16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中等风险
9~12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
可接受风险
4~8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
可忽略风险
<4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
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及作业风险等级判定
3
拆除管子工作
盲目拆除,安全带不挂
Cl2中毒,高空坠落
(1)项目负责人确认管路中无Cl2,可在取样管中观察或取样分析(2)安全带挂好
4
拆除
管路中剩余气体挥发
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风险管理——评价方法说明一、选定的方法二、方法介绍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定义: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1)定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是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③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危险点的危险情况,有利于促进改措施的实施。
④缺点: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为作业的局部评价,不能普遍适用。
3、安全检查表方法(SCL)(1)定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和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相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介绍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介绍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和作业危害分析法(JHA)法,风险等级判定选用MES评价法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1安全检查表法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法是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编制一套标准的安全检查表,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针对实际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及建议。
选择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原因:安全检查表方法能够直接将现场勘查结果直接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标准的要求,就可以得出准确结论,评价方法直观、一目了然。
安全检查表法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事先编制,故可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致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2)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3)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4)简明易懂,容易掌握。
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JHA法的主要优点为:(1)较细致,将一项作业按步骤分解,识别每一个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并设法消除;(2)简便易行、便于掌握,分析细致。
因此JHA主要用于日常作业活动的风险辨识,辨识每个作业的危害,其目的是根据风险辨识结果,制定控制措施,编制作业活动安全操作规程,控制风险。
其主要程序为: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具体步骤和说明见下图工作危害分析/JHA步骤3MES评价法MES法是2002年提出的,已经在冶金、机械、化工、电力、建筑、船舶、煤炭、交通运输行业的很多企业及从事科研、讲师、仓储、物业管理等很多单位得到成功的应用。
常用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常用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分析采用生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诊断方法。
用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个因素指标之积来诊断系统危险性大小,即:D=LEC
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和后果。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越大。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赋予这三个因素一定的分值,如下表:
表1 评估参数表
把上面显示的数值代入公式求得D值,就可以根据D值大小来诊断风险的危险性。
总分在7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性,这样的危险只需要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按章正规操作;如果危险分值达到70~160,存在一般风险,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如果危险分值达到
160~320,属于高度危险环境,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
- 2 -
环境非常危险,必须高度关注、重点防控。
危险程度划分见表2。
表2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2、风险矩阵法
根据风险,确定其风险值(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将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
具体见下表(其中表中重大风险及特别重大风险统一规为重大风险)。
- 3 -。
JHA及SCL评价方法介绍LKS

事故发生可能性(L)
分数值 10 标准 完全可以预料[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危险源事件 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 或事件] 相当可能[危险源事件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 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危险源 事件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可能,但不经常[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 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险源事件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 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 类似事故或事件]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危险源事件一旦发生较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 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比较有效地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 或事件]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险源事件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 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还未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劳动安全 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实际不可能
第七步:定期评审。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单位: 工作任务: 分析人员: 工作岗位: 分析日期:
序 号
工作步骤
危害
现有 控制 措施 性
建议改正/ 控制措施
1
停车
1) 车离过往车辆太近; 2) 停放地面松软不平 ; 3) 车辆可能前后滑动 (滚动)。 因搬备用轮胎而拧伤
2
搬备用轮胎 和工具箱
1) 开到远离交通的地方, 开应急闪光灯; 2) 选择牢固平整的地方 ; 3) 刹车、挂挡,在车轮 前后斜对着撒气轮胎放垫块 。 将备用轮胎转入车轮凹槽正 上位置,两腿尽可能靠近轮 胎站立,从车上举起备用轮 胎并滚至漏气轮胎处。 1) 撬轮毂帽用力要平稳; 2) 用的耳柄扳手要适合,用 力要稳要慢。
2.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风险管理——评价方法说明一、选定的方法二、方法介绍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定义: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1)定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是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③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危险点的危险情况,有利于促进改措施的实施。
④缺点: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为作业的局部评价,不能普遍适用。
3、安全检查表方法(SCL)(1)定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和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相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
一、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
对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D)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D = L× E× C
式中:
D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
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如下表: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如下表: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如下表:
(4)危险等级划分(D)如下表:
风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表1 XXX作业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
单位:XXX有限公司岗位:XXX部风险点(作业活动)名称:印刷作业 No:XX-XXX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