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综合训练达标检测试题(二)及其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2.当湿润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会遇冷形成云,关于云的组成一定是A.气体B.液体C.固体D.液体或固体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分别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B.“白气”是液态小水滴,它是水汽化形成的C.甲图是水沸腾前的情景,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D.乙图中气泡变小,是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导致的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紧贴容器的壁和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进入被测热水后可以立即读数C.在使用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读数时视线如图所示,则所测热水温度偏高5.如图,是模拟制造“云”和“雨”的实验,杯子中盛有湿沙子,盘子中盛有碎冰,在“云”和“雨”发生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A.液化、升华B.液化C.凝固和升华D.汽化、液化和熔化6.【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中学2018年中考物理模拟题】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熔化﹣﹣放热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蒸发﹣﹣吸热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液化﹣﹣吸热D.冬天,早()晨草叶上的霜﹣﹣凝华﹣﹣放热7.下列对温度计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测超出量程的温度B.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与最小分度值C.可以测低于它量程的温度D.测量时,玻璃泡应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8.中国疆域辽阔,南北横跨近50个纬度,气候差异显著,物态变化丰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达标卷(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达标卷(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达标卷1.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可能是( )A.35 ℃ B.36 ℃ C.39 ℃ D.49 ℃2.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用的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C.体温计使用前应该放在沸水中消毒D.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吃冰棒时,冰棒在嘴里发生液化B.喷在手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属于汽化现象C.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的早晨,草地上的霜是凝固形成的4.寒冷的清晨,一杯冒着“白气”的热茶,温暖了我们的手,也温暖了我们的心。

关于“白气”产生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 ) A.升华和凝华 B.升华和液化C.汽化和熔化 D.汽化和液化5.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大雾不过响,过响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6.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经过压缩机后变为液态CO2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C.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D.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7.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a 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a B.b C.c D.d8.如图所示是两套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碘的熔点是113.7 ℃、沸点是184.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方案比乙方案好 B.乙方案比甲方案好C.甲、乙方案都好 D.两种方案均不好9.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0 ℃的冰比0 ℃的水温度低B.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华放热C.利用纸锅也可以将水烧开D.水的沸点总是100 ℃10.劳动课上同学们制作小吃“龟苓膏”,大致步骤是:取多种中草药放入水中煮熟,过滤药渣后,在药汁中加入龟苓粉等材料,搅拌冷却后变成固体状龟苓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湖水表面结冰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铁块化成铁水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2.放在柜子里的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这一现象属于()A.蒸发现象B.熔化现象C.凝华现象D.升华现象3.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B.C.D.4.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下列说法: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继续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停止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继续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停止沸腾,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6.成都的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原理是()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小,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7.秋天的早晨,某同学搭车去省城,发现当日大雾,看不清沿途稍远的树木和道路;接近城镇时,雾越来越小;经过城镇,基本无雾;出城再行,雾又越来越大,即有“田野有雾、城镇无雾”的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城镇上空尘埃稀少B.地球近年升温C.温室气体排放过多D.城镇气温较高,形成“热岛”8.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液化放热B.干冰熔化吸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9.如图示,烧瓶中的水正在沸腾,若往烧瓶中打气,会看到水停止沸腾,这是由于()A.气压升高,水沸点升高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10.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小水滴B.二氧化碳C.空气D.水蒸气11.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①,铱的熔点是2443.O①,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①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①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①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①并观察有无铱颗粒12.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B.为了寻欢作乐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13.用压力锅煮稀饭,能节省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A.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容易沸腾B.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不易沸腾C.压力锅传热快,使稀饭容易沸腾D.压力锅密封性好,使稀饭容易沸腾14.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①,若没有甩就直接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6.9①和38.7①,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A.36.9①和38.7①B.36.9①和37.5①C.37.5①和37.5①D.37.5①和38.7①15.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D.在酒精灯上烧二、填空题(共3小题)16.某市气象台播音员说:“本市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6度”,小雯同学表示播音员说的不完整,您认为正确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本市今天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____”.17.推广农田喷灌新技术,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项目之一.利用地下管道输水与传统的土筑明渠输水相比,除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外,还能在输水过程中减少________和防止________,从而节约水资源.18.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A.-10~110① B. 35~42① C.-20-~50① D. 0~50①(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______ .(2)若要来测量东台的温应选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现象,如图甲中的(a)、(b)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在图甲中,________ 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__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第________ min观察记录的数据明显是错误的.(3)在图乙中作出水沸腾时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至少写出两条)①________;①________.(4)为了适当缩短本实验的时间,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条)①________;①________.20.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请回答:(1)熄灭酒精灯时,有图中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___________;(2)请补全表格中一个数据.(3)如图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下的点.请在坐标纸上根据所描的点,画出熔化图像;(4)根据熔化图像,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2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 热,但温度________.(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________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3)由表可知,加热了________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________①.四、计算题(共2小题)22.一支标有0①~100①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①,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①.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①;(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①,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①.(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①.23.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凝固是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湖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的过程,属于凝固.盘子里的水变干了,是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铁块化成铁水,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白气”是水蒸汽的液化现象.2.【答案】D【解析】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3.【答案】D【解析】A、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该选项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底接触,故该选项错误;C、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该选项错误;D、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并且没有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且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符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4.【答案】C【解析】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停止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气体压强变大,水的沸点升高,水不能继续吸热,水将停止沸腾,故①错误,①正确;①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气体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水继续沸腾,故①正确,①错误;故C正确;5.【答案】D【解析】A、改用“小火”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不符合题意.B、改用“大火”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不符合题意.C、水沸腾后,无论用“小火”还是“大火”,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符合题意.6.【答案】D【解析】真空环境,气压很小,这样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沸腾(汽化),从而实现脱水,使蔬菜成为脱水蔬菜.7.【答案】D【解析】因为田野空气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出热量形成雾;由于受到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城镇内空气温度较高,形成热岛,空气中的水蒸气不能放出热量液化形成雾.8.【答案】C【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容易升华,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降低食品温度.9.【答案】A【解析】往烧瓶中打气时,烧瓶内的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停止沸腾.10.【答案】A【解析】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11.【答案】B【解析】(1)黄金的熔点是1064.6①,铱的熔点是2443.O①,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①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①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3)当温度高于1064.6①而低于2443.0①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12.【答案】D【解析】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在此过程中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致使宫殿里的温度降低.13.【答案】B【解析】压力锅密封性好,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锅内水蒸气增多,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锅内温度能达到更高的温度,饭容易熟.故选B.14.【答案】D【解析】由于缩口结构,使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若没有把体温计液柱甩回玻璃泡,就用示数为37.5 ①的体温计,直接测量体温为36.9①的体温,液柱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体温计的显示的示数仍是37.5 ①;测量38.7 ①的体温时,体温计内的液柱会上升,所以显示的结果是38.7①. 15.【答案】C【解析】用自来水加以冲洗晾干,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所以选项A错误;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也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BD 也不可以.酒精有消毒的作用,同时常温下酒精的温度不会超出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C正确.16.【答案】零下6摄氏度【解析】“本市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6度”这里的6度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所以正确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本市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6摄氏度”.17.【答案】蒸发,渗漏.【解析】地下管道输水与传统的土筑明渠输水相比,减小了渗漏,也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即减慢了蒸发.18.【答案】(1)A;(2)C.【解析】要正确地选择温度计,需要了解所测量的温度的大约值和各温度计的量程.测量时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1)沸水的温度为100①,因此要选取量程为-10~110①的A温度计;(2)东台的气温最低在-10①左右,最高气温在35①左右,因此要选取量程为-20~50①的C温度计.19.【答案】(1)(b);(a);(2)6;(3)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①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4)①减少水的质量;①提高水的初温.【解析】(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b)符合此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a)符合此现象.(2)因为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6min数据错误.(3)在时间和温度图像上描出(0,90)(1,92)(2,94)(3,96)(4,98)(5,98)(6,98)(7,98)(8,98)(9,98),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由图像知: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①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4)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说明吸收热量多,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等等.20.【答案】(1)B;(2)48;(3);(4)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前温度上升的快,熔化后温度上升的慢.【解析】(1)因为酒精灯用嘴吹灭,容易引起火灾,故用灯帽盖灭;故选B;(2)根据坐标纸上的数据可知物体第4分钟的温度为48①;(3)点已描好,用光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4)从第3分钟到第6分钟时,该物质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该物质的熔点48①,从图像中看出熔化前从0分钟到3分钟时,温度从34①升高到48①,上升14①.熔化后从6分钟到8分钟温度从48①升高到56①,温度与熔化前相比,升高要慢.21.【答案】(1)内部;表面;汽化;吸;保持不变;(2)7;(3)5;99.【解析】(1)液体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水从第5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7min的数据是错误的.(3)实验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第5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9①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9①.22.【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①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①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①=1.25①;(2)所测水的温度为26①,相当于比0①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①×20=25①;(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①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①-1.25①×6=-7.5①;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①时,比实际0①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①×94=117.5①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①~117.5①.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①;(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①,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①.(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①~117.5①.【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①,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①,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①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3.【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①,88mm时的温度是100①.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①/mm=34.4①.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①.【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①,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①.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①~100①,即1mm表示①,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 (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物体的温度最接近37℃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B.西安市冬季最低气温C.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2.某人直接用一只示数为37.6℃的体温计,先后测体温分别为37℃和38℃的甲、乙两人的体温,则测得的数据分别为()A.37℃和38℃B.37℃和37.6℃C.37.6℃和38℃D.37.6℃和37.6℃3.下列对如图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某同学的体温是38.5℃该同学体温不正常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4.根据表中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金铜铁固态氢熔点(℃)1064 1083 1535 -259A.氢在-255℃时是固态B.固态氢属于非晶体C.可以用铁锅来熔化金块D.可以用铜锅来熔化铁块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10分钟C.该物质的熔点是48℃D.该物质在BC段内仍然吸收热量6.利用3D打印技术能够加工钛合金零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零件。

此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凝固B.升华液化C.汽化凝华D.熔化凝固7.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容器中。

给容器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一段时间,下列相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且能够沸腾B.B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A、B两杯中的水都能够达到沸点D.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B杯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8.小华展示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做馒头。

如图所示,打开蒸笼,蒸笼上方有大量“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B.“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白气”的形成要吸收热量D.“白气”慢慢消失是升华现象9.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看到冰棒冒“白气”是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冬天在室外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D.冷却物体时,用0℃的冰和0℃的水效果一样,是因为它们温度相同10.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包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包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包含答案)法泗中学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及《光现象》单元检测说明: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

Ⅰ卷为选择题,共45分;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5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以下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在答题卡上。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以下温度最凑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均匀气温C 让人感觉暖和、舒坦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淆物的温度2、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此中正确的是()ABCD3、在以下图中,描绘晶体融化的图象应为4、某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要素”时,采用两块完整同样的玻璃片,分别在玻璃片滴上一滴水,放在同一张实验桌上,以下图,察看图中情形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能否与()A.液体的温度相关。

B.液体的种类相关。

C.液体的表面积相关。

D.上方空气的流速相关。

5、我公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此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表面面出现了一层密密层层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6、对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边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1/87、以下物态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 、翻开冰箱的门看到“白气”是液化现象B 、放在衣箱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升华现象C 、冬季清晨,房顶上出现的霜是凝华现象D 、夏季清晨有浓雾是汽化现象8、在酒精灯的使用过程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用火柴点火B.用灯帽盖灭火焰C.用内焰来加热D.用湿布能够息灭小型酒精灯火苗9、在平时生活中,将面制品在水中煮,只需水不干,就不会煮焦,而在油中炸,则会发黄,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A.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B.油炸食品的吸热能力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高D.油沸腾时温度持续高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10、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4*10=40分)1. 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等量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将看到()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2.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

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示数是8℃B.它的分度值是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5.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酒精的沸点为78℃,酒精灯外焰温度可达到800℃,试管A内装酒精,烧杯B内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A.试管A内的酒精会沸腾B.试管A内的酒精不会沸腾C.试管A内的酒精可能沸腾,也可能不沸腾D.试管A内的酒精可达100℃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煮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汤将()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低于水的沸点7.人们常利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消除雾霾。

在水蒸气含量很高的高空中喷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时间:85分钟满分:80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共16 分,每空1分)1.某天报纸刊登的天气预报说今天的气温是-10 ℃~4 ℃,这表明夜间的最低气温是,读作。

2.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以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3.使气体液化可采用降低温度和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例如:家庭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时壶嘴所冒的“白气”(如图甲),实际上是采用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如图乙)是在常温下采用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到钢瓶中的。

4.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5.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如图所示。

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6.寒冷的冬夜,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而成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侧表面(屋外的那面是外侧,屋里的是内侧)。

7.“炖汤”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

如图所示,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8.下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此过程(选填“吸热”和“放热”)。

二、选择题(共14 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9~12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第13、14 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9.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教室内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10.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11.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是小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温度值做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B.家用冰箱里冷藏柜内部的温度约为-8℃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2.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撒到平台上所致。

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

当烧杯中的碎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4.2023年冬,凭借冰雪资源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吸引了众多的南方“小土豆”前来游玩,千姿百态的雾凇成为“小土豆”们必看的绝世美景.下列自然现象,与雾凇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叶尖露珠B.山间薄雾C.枝头白霜D.房檐冰挂5.下列关于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一些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水蒸发时不吸收热量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由于温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C.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樟脑丸发生了汽化现象D.结冰的衣服也会被晾干,是冰发生了升华现象6.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D.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7.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天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C.清晨,河面上的一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D.文艺演出时,舞台上释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二氧化碳8.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可以看到温度计的示数低于0℃,这时发现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A.冰块中加入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B.白霜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C.白霜是罐内冰“渗透”出来的小冰晶D.白霜是周围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它的示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综合训练达标检测试题(二)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2.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259A .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 .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C .-265℃时,氢气是固态D .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40℃的气温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1)(2) B .(2)(4) C. (1)(3) D .(3)(4)4.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5.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 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B. 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C. 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D. 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5题图 6题图6.“如烟”是当今流行的绿色保健用品---无毒型香烟替代品,吸烟者抽烟吸“如烟”时其嘴里也有“烟气”吐出,但这种烟气不会对其他人有危害,起到了禁烟和保健的作用,针对“烟气”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A.“烟气”是某种液体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 。

“烟气”是某种液体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晾晒的湿衣服 逐渐变干 D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A冬季,堆在户外的 “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C 水烧开时冒出 大量“白汽”BC .“烟气”是呼出的一种气体D .产生“烟气”的液体不容易液化和汽化7.针对下列春夏秋冬四种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温暖的春天,有些南方地区会出现“回南天”天气,地面、墙壁全是湿的B.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C. 凉爽的秋天,窗玻璃出现雾D. 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出教室镜片会模糊8.飞机飞行时,有时后面会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这种现象称为飞机拉烟,这是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流与外界冷空气混合,使飞机轨道上空所含水汽和热能明显增多,当水汽超过空气所能容纳的限度时,水汽就会凝结,形成雾状的小水滴,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B.液化C.凝固D.升华8题图 12题图9.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 .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10.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11.图中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12.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

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

雾凇的形成,是由于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春天里冰雪消融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A B CD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A .液化B .凝华C .汽化D .升华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3.下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由图可以判断( )A .这种物质的熔点是210℃B .这种物质在CD 段已变成气体C .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D .这种物质在BC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4.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 .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15.夏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不一会儿,她发现瓶壁上出现了小水珠,下列与此现象不相同的是: ( )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B .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气”C .寒冷冬天,冰冻衣服变干D .雾气弥漫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6.一支正在点燃的蜡烛,会有蜡油从燃烧处流下,在蜡油下流的过程中,又变成固体的小蜡块,随着在蜡烛上,在这一过程中,蜡先_________,后又_________,但是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所以说蜡是_______。

16题图 18题图17.家庭用的液体石油气体是用________ 方法使气体液化的,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有水珠从盖上流下, 这是用_________ 的办法使水蒸气液化的.18.上海世博会举办期横跨春、夏、秋三季,为应对高温,世博园区的控温降温技术也是新招奇招迭出。

如图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喷雾降温和冰块降温。

(1)烈日炎炎,世博会利用晶莹剔透的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过程中需要 大量的热。

(2)喷雾降温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吸热19.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西红柿冒“白气”,几分钟后,西红柿又变成了一个“雪球”,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前者属于______现象,后者属于_______现象。

当把西红柿放在冷水中后,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西红柿的温度_____。

20.面条应放在水中煮,而面放在油中炸则炸成油条,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不同,无论是炸和煮的过程中,食物都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1.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汽”,这是_________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________现象。

22.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的玻璃_________ (填“内”或“外”)表面往往结着一层冰花,这是一种现象,它要_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当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现象,它要_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

23.下面流程图中的方框内A、C的物态变化名称分别是和。

四.分析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24.如图所示,冬天,在用水壶烧水时,能看到壶嘴上方有“白气”,针对这种现象,请回答以下问题:(1)“白气”产生的原因?(2)“白气”是向下还是向上运动?(3)“白气”为什么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看不到?(4)冷的屋子内烧水“白气”比热的屋子内烧水是否明显?25.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滚烫的柏油路上,刚好有一辆洒水车向地面洒水(如图所示)从你身边经过,待会你会感到更加闷热,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五.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26.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烧瓶(开水)、火柴、.(2)组装实验装置时,先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固定,放上石棉网;再将烧瓶用铁夹固定.(3)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切勿碰翻烧杯,小心烫伤)观察到液态的水变成 从烧瓶口冒出时生成的白雾.(4)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 ,握金属盘手的感觉是 .(5)加热时烧瓶里的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金属盘底部出现的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7.在做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____,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从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o C ,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如图所示,是小亮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装置,如果想节约一些酒精燃料,并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行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

当烧瓶内的水沸腾后把酒精灯移开,水将不再沸腾,请写出两种使瓶内水再沸腾起来的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与理解题(共8分)28.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水的循环地球是一个大水球.由于地球上有了水,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入江河湖海,洒向茫茫大地,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文中(括号部分)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 、 .(2)上述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① ;② .时间(min )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训练达标检测试题(二)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A2.B3.C4.C5.C6.A7.D8.B9.D 10.D 11.D 12.B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9分)13.A D 14. B C 15. A C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6.熔化;凝固;非晶体 17.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18.熔化;吸收;汽化 19.液化;凝华;升高 20.沸点;吸收 21.液化升华22. 内放热液化放热 23.A.凝华 C液化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24.(1)水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

(2)小水滴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向下运动。

(3)因为靠近壶嘴地方温度较高,壶内水汽化后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不会液化。

(4)液化的条件是遇到冷的环境,越冷的环境形成的水滴越多越明显,因此冷的屋子内烧水“白气”更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