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合集下载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本知识【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中国四大名楼是指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黄鹤楼(湖北武昌蛇山)、蓬莱阁(烟台市)。

国学基础知识大全(全新整理)

国学基础知识大全(全新整理)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5.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
(2)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国学7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3.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传统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
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它不仅包括古代文献的研究,还包括对经典著作、礼仪制度、历史故事等方面的探索。

本文将介绍国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经典著作国学所研究的经典著作主要包括《四书五经》和《史记》等。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的总称,其中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等。

这些经典著作包含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上古至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并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的描述。

《史记》内容丰富翔实,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礼仪制度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礼仪制度是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的礼制,包括宴会、婚丧嫁娶、祭祀等方方面面。

这些礼仪制度不仅是古人生活的一种方式,更是体现了尊重、谦和、尊卑有序等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

三、历史故事历史故事是国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代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比如《木兰诗》、《孟姜女哭长城》等,这些故事通过动人的情节和深刻的哲理,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四、传统文化艺术国学研究不仅涉及到书面文字和知识的传承,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比如诗、词、曲、画等。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们以诗词书画为媒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

同时,这些艺术形式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欣赏的对象。

五、国学与现代社会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提升个人修养和情操。

同时,国学研究也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创新有着积极的影响。

只有学习传统文化,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国学基础知识——诸子百家

国学基础知识——诸子百家

国学基础知识——诸子百家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虎气腾腾的时代。

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时的辉煌。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便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

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

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

正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

百家争鸣,反映出群星璀璨般的各种不同学说流派互相争辩的异常活跃局面,其灿烂、其多彩,在我国学术史上、文化史上、思想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ppt课件30张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ppt课件30张

现在一说到“豆腐渣”桥梁、“豆腐渣” 堤坝,便不由自主的想到贪污与腐败,一说 到讨薪问题,我们便会联想到跳楼,作为中 学生,我们课堂上听的是大公无私,到街上 走一圈就有可能被欺骗,我们不知所措,困 惑!为什么?是世界经济的冲击,还是世界 文化的渗透?我认为:关键是我们国人自己 失去了方向,西方经济冲击也好,不良文化 渗透也好,那是外因,内因毕竟是决定因素。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什么是国学: “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春官· 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周礼· 地官· 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 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 “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礼记·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 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 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早在1981年就这样警示世 界: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眸2 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即儒 家的思想精髓,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 求。便提及了国学的必要性”。 • 昔人有云,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 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 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 中国的学问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 什么叫教?「上所施,下所效」,叫教;育,「养 子使作善也」
国学从思想体系上又可以分为儒、佛、道三 家。儒家讲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佛家讲究用慈悲心做普度事,叫人做善事、 知因果;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讲究天人合一。前人说过“以儒治世,以道治身, 以佛治心”,道出了三家的特点与互补之功。 国学的复兴,是时代的召唤与要求。今天, 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也 要让世界了解国学。了解国学也就是了解我们的 历史和现在,也就是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知道, 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的 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深入全面 的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学,绝不能够数典忘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

那么你对国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国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国学的概念“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统治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法家、军事领域的兵家、医学领域的医家、还有道家、释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

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国学的分类方式四库方式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国学基础知识大全

国学基础知识大全

(一)常见借代词语(二)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童生试,也叫“童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秋)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春)在京城礼部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会试后同年4月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三)古代称谓人的称谓1.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2.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3.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4.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5.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6.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7. 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谦称1. 自称:愚、敝、卑、臣、仆2. 帝王自称:孤、寡、朕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 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敬称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 对将军:麾下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

1.【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3.【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4.【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5.【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6.【四大发明】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7.【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8.【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9.【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0.【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1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2.【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15.【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16.【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17.【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18.【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19.【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0.【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21.【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22.【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23.【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25.【五彩】青、黄、赤、白、黑26.【五音】宫、商、角、址、羽27.【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28.【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29.【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30.【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31.【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32.【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3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4.【六义】风、赋、比、兴、雅、颂35.【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36.【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37.【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38.【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39.【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40.【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41.【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42.【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3.【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44.【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45.【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46.【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47.【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48.【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49.【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50.【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51.【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52.【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53.【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54.【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55.【五行】金、木、水、火、土56.【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57.【三皇】伏羲、女娲、神农58.【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59.【三教】儒教、道教、佛教60.【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61.【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62.【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63.【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64.【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65.【五脏】心、肝、脾、肺、肾66.【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67.【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68.【五常】仁、义、礼、智、信69.【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70.【三姑】尼姑、道姑、卦姑71.【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72.【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73.【五谷】稻、黍、稷、麦、豆74.【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75.【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76.【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扰乱, 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延至晚清, 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鲁壁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熹平石经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郭店楚简
今古文的差别
• 对孔子的评价:今文学尊孔子是为后世制法的素王;古文学认为孔子 是先师。
• 对六经的看法:今文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所作;古文家认为六经是古 代史料。
• 对现存的五经:今文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是秦火残 余,其传述多不可靠。
▲ 历史社会学的解读 (1)刘歆诸子出王官说
(《国学通论》页2 / “六经皆史”)。 (2)胡适民生疾苦说。
▲ 思想本身的嬗变:《庄子·天下篇》“道术分裂”说。(“道术将为天 下裂”、“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由经递变为子)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主张
道家:老子、庄子 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与无为”的涵义都很微妙深远。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 至于在学术方面(作为学术的国学),上古学术思想源远 流长,但到了孔子的时代有很多已经无可考证。孔子的学 术工作在于删《诗》《书》,定《礼》《乐》,序《易》 《春秋》,而成就六经或六艺这一学术典范。
• 因此,从上古到古代,国学主要指国家设立的各类学习、 学术机构,意在培养人才。那时的“国学”尚不指代学术。
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六艺者,卽是《诗》《书》《礼》 《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年来普遍承认一 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 诸学不能该摄六艺。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出现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出现,历代以来都有不同的说法。现举出两 种说法。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 墨家:墨子——兼爱、尚同、短丧、明鬼。 • 名家:惠施、公孙龙——白马非马。 • 法家:法(慎到)、术(申不害)、势(商鞅)——韩非
集大成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至清代国学的演进 一代有一代之国学思潮与风格
• 两汉:经学今古文学派;史学。 • 魏晋南北朝:玄学(新道家);书法。 • 隋唐:佛学;道教;唐诗。 • 宋元:理学(新儒家);词曲。 • 明:心学(新儒家);小说。 • 清:训诂音韵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1972年出土的马王 堆帛书《要》篇中记 录孔子晚年治《易》 的情况谓“夫子老而好 《易》,居则在席, 行则在橐(口袋)”。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孔子修《诗》《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中将上古学术“略而弗论,论其可知者,自 孔子始。然于中国学术具最大权威者凡二:一曰孔子,一曰六经。孔 子者,中国学术上人格最高之标准,而六经则中国学术史上著述最高 之标准也。自孔子以来二千四百年,学者言孔子必及六经,治六经者 亦必及孔子。则六经之内容,及孔子与六经之关系,终不可不一先论 也”。
《周礼·春官·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 ——孙诒让《周礼正义》
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此 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 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子监。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引言二:“国学”的时代命运
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 名,前既无承,将来亦 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 名词。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礼记·王制》记当时国家教育机构所教科目:“乐正崇四术,立四教, 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 冬夏教以《诗》《书》。”
《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 《书》缺”,于是孔子“追迹三代之礼,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 次其事”,所以“《书传》、《礼记》自孔氏”。又谓“三百五篇孔子皆 弦歌之”,“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还记录 孔子晚年治《易》、修《春秋》之事。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台北孔庙祭孔仪式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指的是中国传统以来所固有的学术,以及研 究中国传统的典籍、学术与文化的学问。邓实《国 学讲习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一)古代“国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在古代指国立学校,主要是指小学和大学。
朱熹《大学章句序》:“三代之隆,其 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 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 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 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 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 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 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 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 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第一讲:国 学 概 述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内容提要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的框架体系 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
——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 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
——新国学的历史任务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引言一:“国学”的出典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初黄老之术兴盛,汉武以后,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古今文学的发展
西汉文景之际确立齐鲁韩三家《诗》之博士学均为今文,至武帝立 五经七博士,今文经成为官学。今文出身的官员成为政权主体。
古文经学在汉末开始崛起。刘歆主张设立《左氏春秋》为官学,后 辅助王莽推行古法,东汉光武帝排设《左氏春秋》为博士,到章帝 《白虎通议》颁行,标志着古文经学跻身显学之列。
——1927年 谓“国学”?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司马光书法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宋人《孝经》图卷局部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宋 本 朱 熹 《 大 学 章 句 》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zou
山 东 息 陬 (
) 孔 子 作 《 春 秋 》 处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苏 州 拙 政 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