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须会的国学知识
小升初中考必考的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

小升初、中考必考的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中考国学经典知识点总结

中考国学经典知识点总结一、《论语》知识点1. 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学说。
其中,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提出,要做到仁德之人,必须以孝悌、忠信、礼义为行为准则,注重教育培养。
孔子在《论语》中不断强调要君子不器,注重修养和道德观念的提升。
2. 儒家核心价值观《论语》中反映了儒家核心价值观:仁、礼、义、智、忠、诚。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孔子的言行之中,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他强调学以致用、教育要注重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大学》知识点1. 大学思想《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庸之道”。
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倡立德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大学教育思想《大学》中提出了大学教育的思想。
它强调学在平常,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提倡自学和自律,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3. 中庸思想《大学》中提出了中庸思想,主张“中庸之道”,即处事不偏激,尽量避免极端行为和思想,追求平衡,寻求和谐。
这一思想在中国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孟子》知识点1. 孟子思想的核心《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学说。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性恶论”,即认为人性本恶。
他提出,要使人性得到改善,必须通过教育来培养,注重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
2. 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品德养成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品质,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3. 儒家五经《孟子》中反映了儒家五经的核心思想,包括《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
这些经典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庄子》知识点1. 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是中国道家经典之一,其中记录了庄子的思想。
中考常考国学常识

中考语文常考文学常识国学常识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2.战国四君子: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4.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5.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6.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7.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8.书法四大家(楷):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读音同“俯”)9.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10.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11.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12.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13.书四库:经、史、子、集14.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15.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16.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17.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18.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19.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20.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21.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2.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23.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语文常识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2021中考语文复习】【语文改革】国学经典名句赏析之《中庸》

2021中考复习
国学经典篇目简介
《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传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重点在中、庸二字,中位于中间,不离两边,不走极端。
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
译: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性”,循其本性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就叫做“教”。
【赏析】
这段话放在全书首章,可见为全书的总纲,说明性、道、教的含义与关系。
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
使道能不断的实现,即按照道的要求不断的修养便叫做教化。
中庸之道便是各安其所,万物就得到化育。
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赏析】论述诚与明的关系。
人能够明白事理,就可以确定自己内心所向的目标,以至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由于人天生性善,也可反躬自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于心中向善的本性,即真诚。
如此看来,真诚与明白事理,互为促进,相辅相成。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初中语文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其考试内容除了语文知识点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其实这些文化常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所涉及,我们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即可。
下面将为大家汇总一些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一、国学经典相关1.《三字经》:是国学经典,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内容等。
2.《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一,也常作为中考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包括作者、作用、核心价值等。
3.《孟子》:同样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本经典,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思想等。
4.《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化价值在初中语文考试中也有涉及,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思想等。
二、古代文学名著相关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的一部百科全书”。
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2.《西游记》:同样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3.《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本小说描写了农民暴动的历史事件,其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4.《论语》:前面已经提到了,虽然它是国学经典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更是中考命题人经常采用的考点。
三、汉字文化相关1.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常考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经常有考生在中考中遇到“成语为题”的作文,因此熟悉成语的来源和故事是必不可少的。
四、历史知识相关1.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考中,有时也会出现关于古代建筑的考题,要求学生对其背景和历史价值进行阐述。
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作为中考生,我们不仅要掌握好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还要学习国学经典。
下面,是中考常见的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论语篇1.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请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阐述什么是友谊?3.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4. “不谋而合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五经篇5. “诗经中的《关雎》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周礼习俗。
”请谈谈你对周礼习俗的理解。
6. “《尚书》中的《大禹谟》中所说的“民胞物与”体现了大禹治水思想。
”请谈谈大禹治水思想的影响。
7. “《礼记》中的《曲礼上》所述的“君子居则观其所由出,游则观其所由游”体现了什么?”请分析此句话的含义。
8. “《周易》中的《乾坤》卦代表的是天地开辟之初的秩序,也是社会稳定的象征。
”请谈谈你对“乾坤”卦的理解。
史记篇9.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历史的记录具有极大的历史和文学意义。
”请谈谈你对《史记》的理解。
10. “《汉书》中所记载的汉武帝时期强调文化建设与军事力量的并重,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请谈谈你对汉武帝时期的认识。
11. “魏晋时期的“文人相轻”反映了时代的背景和社会风气。
”请谈谈你对此句话的理解。
12. “唐朝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
”请谈谈你对唐朝的评价。
孙子兵法篇13. “孙子兵法”是古代兵书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军事史上的宝贵遗产,请谈谈你对“孙子兵法”的认识。
14. “快兵不战之兵”的战术思想在现代军事中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论语、五经、史记、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考不可或缺的考试内容。
我们要认真读书,理解其中的精华,不断丰富我们的学识,以备不时之需。
高考国学文化常识大全国学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国学文化常识大全:
桑梓:家乡;桃李:学生;社稷、轩辕:国家;南冠:囚犯;同窗:同学;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须眉:男子;婵娟、嫦娥:月亮;手足:兄弟;汗青:史册;伉俪:夫妻;白丁、布衣:百姓;伛偻:农事;桑麻:农事;提携、垂髻:小孩;三尺:法律;膝下:父母;华盖:运气;函、简、筏、鸿雁、札:书信;庙堂:朝廷。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考语文必考国学常识

中考语文常考国学常识以下是一些中考语文常考国学常识的知识点:1.古代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3)古代文学中的常见题材和表现手法(4)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和思想2.古代文化常识:(1)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礼仪、服饰、建筑、音乐等(2)古代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3)古代文化中的常见符号和象征(4)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3.古代哲学常识:(1)古代哲学的概念和分类(2)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思想(3)古代哲学中的常见命题和思考方式(4)古代哲学中的重要人物和著作4.古代艺术常识:(1)古代艺术的各个方面,如书法、绘画、雕刻等(2)古代艺术的风格和流派(3)古代艺术中的常见题材和表现手法(4)古代艺术中的重要人物和作品5.古代历史常识:(1)古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3)古代历史中的常见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4)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6.古代语言常识:(1)古代汉语的构成和特点(2)古代汉语中的常见词汇和用语(3)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4)古代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7.经典名著解读:(1)对经典名著的深入解读,包括主旨、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
例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文化内涵;《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社会意义等。
(2)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文章结构和主旨,同时能够正确判断文言文的字词含义和用法。
(3)古诗词鉴赏:考生需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风格、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能够鉴赏古诗词中的名句和名篇,同时能够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历史人物评价: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包括政治家、文化名人等,能够对他们的历史地位、贡献和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经过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常识o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o三国:魏、蜀、吴。
o“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o“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o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o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o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o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o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o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o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o《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o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o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o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o“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o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o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o“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o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o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o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文人作品o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o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o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o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o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o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o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o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o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o“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o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o《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o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o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o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o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o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o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o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o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常见借代词语ooooooo中国文学之最o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o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o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o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o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o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o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o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o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o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o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o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o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o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o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o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o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o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特殊称谓o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o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o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o年龄的称谓: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o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o谪:降职并远调。
拜:授给官职。
授:授予官职。
擢:选拔,提拔。
o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o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地理部分o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o河:黄河。
江:长江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o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o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o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o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o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成都:锦官城镇江:京口。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o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苏州——中国的威尼斯重庆——山城、雾城拉萨——日光城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徐州——彭城o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天文部分o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o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o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o传统节日: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o纪年法:(1) 公元纪年法。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除12)4,5,6,7,8,9.,10,11,0,1,2,3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
纪时法:日出5-7、食时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时15-17日入17-19、黄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鸡鸣1-3、平旦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