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 欧姆定律综合题讲解
初三上物理 欧姆定律 讲义+习题+教案

欧姆定律一、概念填写1、我们猜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自身的电阻有关。
我们采用法探究电流与它们的关系。
2、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相同,等距改变个不同的,分别记下此时的电流。
分析数据可知:。
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①②。
3、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需要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同时控制相同,分别记下此时的电流。
分析数据可知,。
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①②。
4、通过上述两个实验,我们得出结论,通过导体的电流,用公式表示为。
二、基础过关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此实验需要取3个不同的电压值进行实验B、此实验需要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进行实验C、实验中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D、实验中电压表和电流表都先接入小量程测量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目的是为了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B、实验中需要更换6个不同的电阻进行实验C、此实验的结论是: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D、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节到阻值为0处3、关于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同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大B、同一个定值电阻,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它的电阻越小C、同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越大,它的电阻越大D、同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0,它的电阻也为04、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若把它接入家庭电路中,则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5、导体两端的电压为5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若导体两端电压为12V,则此时导体的电阻是Ω,通过导体的电流是A。
6、如图所示为某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由图中信息可知()A、导体的电阻为5ΩB、导体的电阻为0.2ΩC、导体的电阻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D、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7、某人的电阻随着环境的不同在3000Ω到4000Ω之间变化,若要求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能超过5mA,则此人接触的电压不能超过()A、15VB、20VC、30VD、36V8、某手电筒用三节蓄电池串联供电,则灯泡发光时两端电压为V,若通过它的电流是0.3A,则灯泡的电阻是Ω,若熄灭手电筒,则灯泡的电阻是Ω。
17.1 欧姆定律 单元讲析与提高(解析版)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单元讲、析与提高(解析版)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提炼、总结和详解★知识点一:电路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1.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说明电流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由于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所以,电流的大小与导体 电阻有关。
2.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我们应控制电阻一定,通过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变阻器来调节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我们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通过换用不同的电阻来改变电阻,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知识点二: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RUI =,其中:U 为电源电压,单位为伏(V );I 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为安(A );R 为导体的电阻,单位为欧(Ω)。
注意:应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统一到国际制单位后再进行计算。
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具有同一性,即I,U,R 是对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
3.公式变形:IR U =,IUR =。
应用欧姆定律公式以及两个变形式进行解题时,只要知道I 、U 、R 三个量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未知物理量。
在计算和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千万注意,物理量的计算不同于数学上的计算,必须用对应的物理量单位才有意义,避免将物理问题数学化,应理解每个量的物理意义。
(1)欧姆定律公式RU I =,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随着增大几倍。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时,导体的电阻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2)导出式U=IR 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
(3)导出式IU R =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的电流的比值;由于同一导体的电阻一定(导体本身的性质),因此不能说成“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欧姆定律复习课专业知识讲座

路
规
律
V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2.开关闭合之前,滑动变阻器应位 于阻值最大处。
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及 量程要正确。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串考之联用电,路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并勿联模电仿。路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电
路
I I1
I2
图
I
I1
I2
电流
I = I1 =I2 =……
1.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1 = R2 = R3 = 20Ω ,当S1、 S2都断开,电流表示数是0.3A,求: 1)电源电压 2)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
R1
R2 A
R3
S1
S2
本文当档S所1提、供S的2信都息仅断当供开之参处考时,之:请用联,系不能本作人为或科网学站依删据除,。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 0.9A
A
S1 R1 R2
R3
S2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达标测试
1.两个定值电阻之比R1:R2=2:3,将它们并联 接在一个电源上,通过他们的电流之比为
__3_:_2__,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1_:_1__,若将
如图,当滑片向左移 动时,电表的示数将
( B)
A. V1变 V2变大 B. V1变大 V2变小 C. V1不变 V2变大 D. V1不变 V2变小大
V2 R2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高考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如图所示电路,A 、B 两点间接上一电动势为4V 、内电阻为1Ω的直流电源,三个电阻的阻值均为4Ω,电容器的电容为20μF ,电流表内阻不计,求:(1)闭合开关S 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2)断开开关S 后,通过R 2的电荷量。
【答案】(1)6.4×10-5C ;(2)53.210C -⨯【解析】【分析】【详解】(1)当电键S 闭合时,电阻1R 、2R 被短路,据欧姆定律得电流表的读数为34A 0.8A 14E I r R ===++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653320100.84C 6.410C Q CU CIR --=⨯⨯⨯=⨯==(2)断开电键后,电容器相当于电源,外电路1R 、2R 并联后与3R 串联,由于各个电阻相等,则通过2R 的电荷量为51 3.210C 2Q Q -==⨯'2.手电筒里的两节干电池(串联)用久了,灯泡发出的光会变暗,这时我们会以为电池没电了。
但有人为了“节约”,在手电筒里装一节新电池和一节旧电池搭配使用。
设一节新电池的电动势E 1=1.5V ,内阻r 1=0.3Ω;一节旧电池的电动势E 2=1.2V ,内阻r 2=4.3Ω。
手电筒使用的小灯泡的电阻R =4.4Ω。
求:(1)当使用两节新电池时,灯泡两端的电压;(2)当使用新、旧电池混装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及旧电池的内阻r 2上的电压;(3)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分析将新、旧电池搭配使用是否妥当。
【答案】(1)2.64V ;(2)1.29V ;(3)不妥当。
因为旧电池内阻消耗的电压U r 大于其电动势E 2(或其消耗的电压大于其提供的电压),灯泡的电压变小【解析】【分析】【详解】(1)两节新电池串联时,电流11A 2=20.6E I R r =+ 灯泡两端的电压 2.64V U IR ==(2)一新、一旧电池串联时,电流12120.3A =E E I R r r =+'++ 灯泡两端的电压 1.32V U I R '='=旧电池的内阻r 2上的电压2 1.29V r U I r ='=(3)不妥当。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四讲欧姆定律考点精讲课件

考点三 动态电路分析(重、难点) 命题角度❶ 滑动变阻器型动态电路 例4 (2018·枣庄改编)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
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
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分别为(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9.表格数据分析及处理。
10.UI图像分析及处理。
11.电阻的计算 1123. .改 此变实定验值装电置阻 还 R两 能 端完UI 电成 压的的实其验他:方伏法安:法改测变电电阻源。电压。
14.实验中不能用小灯泡代替定值电阻进行探究的原因: 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15.实验得出“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减小”这一 结论的原因:将电压表并联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
电阻R2的电流: I2=I-I1=2.5 A-2 A=0.5 A 则电阻R2的阻值:
命题角度❷ 涉及图像类相关计算
例3(2019·改编)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图甲是用热敏电阻测量环境温度的电路,电路中电流表的量
程为0~0.02 A,滑动变阻器R的铭牌上标有“150 Ω 0.3 A” 字样。Rt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乙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0.6 0.12
2 1.0 0.20
3 1.5 0.32
4 2.0 0.38
5 2.4 0.48
6 2.8 0.56
(5)进行实验时,该小组发现:调节滑动变阻器无法使电压 表示数为0.5 V,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__最__ _大__阻__值__更__大_(的写滑出动一变种阻即器可接)。入电路(或在电路中再串联一个
最新初中物理考点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17:欧姆定律》(附强化训练与答案解析)

最新初中物理考点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17:欧姆定律》一、考向分析:欧姆定律在中考中主要考查从动态电路分析,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测电阻,欧姆定律的计算,常与电功率结合出现在压轴题中.题型多以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二、考点汇总:【考点1】欧姆定律的探究估交流【考点2】 欧姆定律的应用※提示: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原因一:漏掉了“导体两端电压一定”这个前提条件;原因二:弄错了“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考点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提示:(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利用公式R =R 1R 2R 1+R 2计算较为方便.(2)n 个相同的电阻R 1串联,总电阻R =nR 1;n 个相同的电阻R 1并联,总电阻R =R 1n .【考点4】 伏安法测电阻※提示: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从而实现多次测量.(2)测量定值电阻时,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由于灯丝的电阻受温度影响明显,故不能将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灯丝的电阻.三、命题预测:命题点1 欧姆定律的比例运用(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 1=2R 3,当开关S 1、S 2都闭合时,电压表V 1、V 2的示数之比为5∶3,则( )A .R 1与R 2电阻比为2∶3B.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V1、V2的示数之比3∶2C.S1、S2都闭合与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中电流之比为6∶5D.S1、S2都闭合与S1闭合、S2断开时R1消耗功率之比为6∶5首先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然后根据不同电路的分压、分流特点来判断,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L1、L2都能正常工作,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2∶3,此时灯L1、L2的电阻之比是( )A.2∶1 B.1∶2 C.3∶2 D.2∶3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A1示数为I1,电流表A2示数为I2.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A1示数为I1′,电流表A2示数为I2′,I2∶I1=2∶3,I2′∶I1′=4∶7,则电阻R1∶R2∶R3的比值为( )A.2∶3∶4 B.3∶4∶7C.2∶1∶4 D.4∶2∶1命题点2欧姆定律结合电学图像问题甲和乙两灯的额定电压均为6 V,图是甲、乙两灯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曲线.现将两灯串联后接在某一电路中,要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并保证电路安全,则电源电压最大为( )A.6 VB.8 VC.10 VD.12 V明确横纵坐标含义,分析电路不同状态,结合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的特点,与电学图像的相应数值联系,联立等式,求解.3.小灯泡L和电阻R中电流随电压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Ω.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压为2 V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的总电流为________A.4.标有“6 V 4.8 W”的小灯泡L和标有“6 V 3.6 W”的小型电加热器R,它们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现将它们连入图乙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其中一用电器正常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泡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有关B.电源电压为10.5 VC.如果电源电压减小5 V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D.如果电源电压减小5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3 A命题点3欧姆定律的综合计算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为定值电阻R0的三倍.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某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5 V,电流表示数为I1,当滑片P置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2,且I1∶I2=5∶4.两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之比R1∶R=8∶15.图乙是该小灯泡I-U图像.求:(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2)滑片置于最右端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3)电源电压.先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再根据欧姆定律I=U/R及其变形R=U/I、U=IR,同时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解决问题,也经常与图像、电路安全问题结合.5.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 Ω.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两电表示数变化关系用图乙线段AB表示.求:(1)电源电压;(2)滑片P滑到ab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实验突破:命题点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本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在中考中重点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改错;(2)故障分析;(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及量程的选择;(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5)设计实验电路图、表格或实验过程;(6)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及规格的选择;(7)对实验进行评估;(8)与其他实验的联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器材有: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恒为6 V)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三个定值电阻(10 Ω、15 Ω、20 Ω),导线若干.(1)图甲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________(填“A”或“B”)端.(3)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使与电阻(20 Ω)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为4 V,读出电流表示数,再分别改接15 Ω、10 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收集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老师告诉小明有一组数据误差较大,便找来一个5 Ω的电阻让他再测一组数据.当他把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要使电压表示数仍为4 V,实验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连接后,当电压表示数仍为4 V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如图乙所示).表1综合分析数据可得:电压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又利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将滑片从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收集的实验数据填入了表2中.表2(4)分析表2中数据可得: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可知,小明使用的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这样来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需要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来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因此,需要在更换电阻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更换后的电阻两端电压与更换前的电阻两端电压相等.(6)实验完成后,某同学归纳了滑动变阻器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作用:①滑动变阻器本身的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________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②在探究电阻R不变时,研究通过它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来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时,研究通过它的电流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化训练:(一)一、选择题1.图中,能正确描述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 )2.某学习小组在一次实验探究中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得了多组数据,记录如下表.请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判断分析出他们实验时的电路可能是图中的( )3.如图,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1=10 Ω,R2=15 Ω,R阻值一定但未知,当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a(同时与b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0 V,若掷向b(同时与a断开),电压表示数可能为( )A.3.0 VB.2.5 VC.2.0 VD.1.5 V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测定小灯泡电阻,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4.5 V不变,灯泡上标有“2.5 V0.32 A”字样,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 Ω 1 A”.闭合开关,将滑片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时灯泡的电阻为8 ΩB.此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为8∶7C.该电路能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D.该电路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5.同学们为敬老院的老人买了一辆电动轮椅,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操纵杆可以同时控制S1和S2两个开关,向前推操纵杆时轮椅前进且能调速,向后拉操纵杆时轮椅以恒定速度后退.已知蓄电池电压为24 V,定值电阻R2为20 Ω,R1为滑动变阻器.下列对电路的判断正确的是( )A.S1接触点1,S2接触点2时,轮椅前进B.S1和S2都接触点1时,轮椅后退C.轮椅后退时电路中的电流小于1.2 AD.轮椅后退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2 A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6 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当开关闭合,滑片由b 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减小B.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C.当滑片移到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 VD.当滑片移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R1、R2的U-I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线甲是电阻R1的“U-I”关系图像②电源电压为12 V③电阻R1的最小电功率为2.7 W④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 Ω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①④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8.(多选)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是定值电阻,R2是规格为“20 Ω 3 A”的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正确连接一个电压表(图中未画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向a端.当滑片P在最右端b处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P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 A,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电压表选用的量程与乙图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B.电源电压是9 VC.R1的阻值是5 ΩD.R1消耗的最大功率是28.8 W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当电源电压为4 V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 V;当电源电压增加到12 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 A.则电阻R1=________Ω,R2=________Ω.10.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的示数为6 V,电压表V2的示数为8 V,电流表A的示数为0.5 A,电源电压是12 V,则R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R1=________Ω.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20 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流表示数是0.3 A;若再闭合S1,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2 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R2的阻值为________Ω.12.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电阻箱.闭合开关S后,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得到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可求出电源电压为________V,R0的阻值为________Ω.三、实验探究题13.小红按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1)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①若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很大,这说明小红在实验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电压表示数约为3 V,但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3)排除故障后,调节变阻器的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电流值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使上述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你认为还应进行下列的哪一项操作?答:________.A.换用电压不同的电源再做实验B.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再做实验(5)实验过程中老师提醒说通电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引起实验数据的较大差异,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现将图乙中的电阻R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 V、阻值约为10 Ω的小灯泡,若要测出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则原实验电路中必须更换的器材是________.14.图甲是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 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 Ω、10 Ω、15 Ω、20 Ω、25 Ω和30 Ω.(1)该同学根据图甲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一根导线连接是错误的,请在图乙中将这根线打上“×”,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2)电路连接正确后,先用5 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再将5 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 Ω定值电阻进行实验,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3)该同学还想多测几组数据,但他不能选用的定值电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标有“12 V 6 W”,滑动变阻器R1标有“100 Ω 1 A”,电压表量程为0~15 V,电流表量程为0~0.6 A,只闭合开关S1、S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为16 Ω时,灯泡正常发光;只闭合开关S1、S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求:(1)灯泡的电阻;(2)R2的阻值;(3)只闭合开关S1、S2时,为了保护元件的安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强化训练:(二)一、选择题1.小珍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在某两点之间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5~2 A,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4~10 V.小珍通过推算,得出四个结论:①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5 Ω;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范围是2~20 Ω;③电源电压为15 V;④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范围为6~24 W.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 Ω,电源电压为6 V.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的过程中,保证电流表、电压表不被烧坏的条件是( )A.电压表最小示数是1 VB.滑动变阻器滑片允许滑到最左端C.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0.6 AD.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先达到最大量程3.如图为一种握力计和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电源电压恒定不变,握力显示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定值电阻R2起保护电路作用,其电阻值为5 Ω,弹簧一端的滑片P在电阻R1的最上端时不施加力,移动到最下端时施加的力最大(弹簧的电阻不计).该握力计测量范围为0~300 N,电路中电流变化范围0.1~0.6 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握力300 N时电路中电流为0.6 AB.握力计工作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 VC.R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范围0~30 ΩD.R2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5 W二、填空题4.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出了I-1R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当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 A,当电流分别为0.25 A和0.5 A时,接入电路的导体的电阻之比为________;实验过程中,小明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5.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得到电路其中两个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其中图像________(填“A”或“B”)是电压表V2随电流变化的图像.6.两电阻R1=6 Ω,R2=9 Ω,当它们串联接在电源电压为3 V 的电路两端,通过它们的电流I=________A,加在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________;当R1、R2并联接在原电路中,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I1∶I2=________,通过R1、R2的发热之比Q1∶Q2=________.三、计算题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12 Ω,小灯泡标有“6 V12 W”(假设电阻不变).(1)若只闭合S1,电流表示数为0.8 A,则电源电压为多大?(2)当三个开关都闭合时,将滑片P移动到b端,电流表的示数为1.2 A,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多少?(3)只闭合开关S2时,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9 W,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参考答案考点汇总:考点1 控制变量 电阻 电阻两端电压 电阻两端电压 电阻 正 反考点2 正比 反比 UR考点3 长度 横截面积 大 小 考点4 断开 最大阻值 命题预测:例1 ABC 例2 B例3 (1)由图像可知:当U L =2.5 V 时,I 1=I L =0.25 A ,因为I =UR ,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 L =U L I L =2.5 V0.25 A =10 Ω;(2)当滑片置于最右端时,L 、R 0及R 串联.由于I 2=45I 1=0.2 A ,由图像可知,灯泡两端电压U ′L =1 V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 ′L =U ′L I 2=1 V ×0.2 A =0.2 W ;(3)当滑片置于最右端时,灯泡的电阻R ′L =U ′L I 2=1 V0.2 A =5 Ω,由于U =I 1(R L +R 0+R 1) ① U =I 2(R ′L +R 0+R) ② 已知R 1∶R =8∶15 ③ R =3R 0 ④ 将R L =10 Ω、R ′L =5 Ω、I 1=0.25 A 、I 2=0.2 A 代入方程组①②③④中解得:U =9 V.题组训练 1.B 2.C 3.20 0.35 4.D5.(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在b 端时,R 1两端电压即为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I =U/R 得U =IR 1=0.6 A ×10 Ω=6 V ,所以电源电压是6V;(2)由图像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U2=4 V,I′=0.2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2=U2/I′=4 V/0.2 A=20 Ω,滑片P滑到ab中点时,R中=R2/2=10 Ω,由于R中=R1,串联电路U中/R中=U1/R1,所以U中=U1=U/2=3 V,所以,滑片P滑到ab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3 V.实验突破:例(1)(2)A(3)电流超过了电流表所选的量程0.8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4)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5)20拓展训练(6)①长度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③保持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变强化训练:(一)1.A 2.C 3.B 4.D 5.C 6.B7.C8.CD9.9310.28 11.63012.121013.(1)(2)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在最大值处②电阻断路(3)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4)B (5)电阻的大小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6)电源14.(1) (2)0.4 2 (3)20 Ω、25 Ω和30 Ω15.(1)灯泡额定电流:I =I L =P L 额U L 额=6 W 12 V =0.5 A ,灯泡电阻:R L =U L 额I L 额=12 V0.5 A =24 Ω;(2)只闭合S 1、S 2,灯泡与R 1串联,灯泡正常发光,R总1=R L +R 1=24 Ω+16 Ω=40 Ω,U =IR 总1=0.5 A ×40 Ω=20 V ,只闭合S 1、S 3,灯泡和R 2串联,电路总电阻:R 总2=U/I =20 V 0.2 A =100 Ω,电阻R 2的阻值:R 2=R 总2-R L =100 Ω-24 Ω=76 Ω;(3)为保护灯泡安全,最大电流为I =0.5 A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小,R 总3=U/I =20 V/0.5 A =40 Ω,R 1=R 总3-R 2=40 Ω-24 Ω=16 Ω,为保护电压表安全,U 1最大=15 V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U L =U -U 1=20 V -15 V =5 V ,I =U L /R L =5 V/24 Ω=5/24 A ,R 2=U 1/I =72 Ω. 强化训练:(二)1.C 2.A 3.B 4.10 2∶1 2 5.9 20 A 6.0.2 2∶3 3∶2 3∶27.(1)由P =U 2R 可得,灯泡的电阻:R L =U 2LP L=(6 V )212 W =3 Ω,若只闭合S 1,灯泡L 与R 1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由I =UR 可得,电源的电压:U =I(R 1+R L )=0.8 A ×(12 Ω+3 Ω)=12 V ;(2)当S 1、S 2、S 3都闭合时,将滑片P 移动到b 端,R 1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通过R 1的电流:I 1=U R 1=12 V 12 Ω=1 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 滑=I ′-I 1=1.2 A -1 A =0.2 A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滑=U I 滑=12 V0.2 A =60 Ω;(3)只闭合S 2时,移动滑片P 到某一位置时,灯泡L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 ″=U R L +R 滑′=12 V3 Ω+R 滑′,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 滑=(I ″)2R 滑′=(12 V3 Ω+R 滑′)2×R 滑′=9 W ,整理可得,(R 滑′)2-10R 滑′+9 Ω=0,解得:R 滑′=9 Ω或R 滑′=1 Ω,对应的电流为:I ″=U R L +R 滑′=12 V 3 Ω+9 Ω=1 A ,I ″=U R L +R 滑′=12 V 3 Ω+1 Ω=3 A ,因灯泡的额定电流I L =U L R L =12 W6 V = 2 A ,所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表的示数为1 A.。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知识点:练习:课件:教案:[学习目标]1.会从能的守恒和转化定律推导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2.理解内、外电压,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重点)3.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会进行相关的电路分析和计算.(难点)结论:①R增大→U外增大;②外电路断路时U外=E;③外电路短路时U外=0.2.路端电压与电流关系(1)公式:U外=E-Ir.(2)图象(UI图象):如图所示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该直线与纵轴交点的坐标表示电动势E,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r.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电动势越大,闭合电路的电流就越大.(×)(2)电源的内阻越大,闭合电路的电流就越小.(×)(3)电源一定时,负载电阻越大,电流越小.(√)(4)电源发生短路时,电流为无穷大.(×)(5)外电路断路时,电源两端的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2.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800 mV,短路电流为40 mA.若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20 Ω的电阻连成一闭合电路,则它的路端电压是()A.0.10 V B.0.20 VC.0.30 D.0.40 V3.(多选)如图所示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UI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动势E1=E2,短路电流I1>I2B.电动势E1=E2,内阻r1>r2C.电动势E1>E2,内阻r1<r2D.当两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量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变化较大AD[由图象可知两电源的UI图线交纵轴于一点,则说明两电源的电动势相同;交横轴于两不同的点,很容易判断电源1的短路电流大于电源2的短路电流,则A 项正确.又由两图线的倾斜程度可知图线2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图线1的斜率的绝对值,即电源2的内阻大于电源1的内阻,则可知B、C项错误.由图象可判断当两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量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的变化量大于电源1的路端电压的变化量,可知D项正确.]1.闭合电路中的几个关系式2.特别提醒(1) 外电路短路时电路中电流较大,为防止将电源、电路烧坏或引发火灾事故,一般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2) 外电路含有非纯电阻元件(如电动机、电解槽等)时,不能直接用欧姆定律解决电流问题,可以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或能量守恒定律列式计算.【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S闭合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的示数各为1.6 V和0.4 A.当S断开时,它们的示数各改变0.1 V和0.1 A,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思路点拨:(1)两表读数增减的分析:①开关S断开后,外电阻的变化:由R1、R2并联变化为只有R1接入电路,电阻变大;②两表读数的变化:电流表读数减小,电压表读数变大.(2)电压表测量的是路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电流,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即U =E-Ir.[解析]当S闭合时,R1、R2并联接入电路,当S断开时,只有R1接入电路,此时路端电压增大、干路电流减小.当S闭合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E-Ir,即1.6=E-0.4r①当S断开时,只有R1接入电路,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E-I′r,即1.6+0.1=E-(0.4-0.1)r②由①②得:E=2 V,r=1 Ω.[答案]2 V1 Ω闭合电路问题的求解方法(1)分析电路特点:认清各元件之间的串、并联关系,特别要注意电压表测量哪一部分的电压,电流表测量哪个用电器的电流.(2)求干路中的电流:若各电阻阻值和电动势都已知,可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直接求出,也可以利用各支路的电流之和来求.(3)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和电路的串、并联特点求出部分电路的电压和电流.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9 Ω,R2=15 Ω,电源电动势E=12 V,内电阻r=1 Ω.求当电流表示数为0.4 A时,变阻器R3的阻值多大?[解析]对R2,有U2=I2R2=0.4×15 V=6 V则R1和r上的电压U=E-U2=(12-6) V=6 V[答案]30 Ω闭合电路中只要电路的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就会影响整个电路,使总电路和每一部分的电流、电压都发生变化.其分析的一般思路为:(1)明确电路结构,即电路各元件的连接方式;(2)明确局部电阻的变化和外电路总电阻R总的变化;(4)运用U内=I总r判断U内的变化;(5)运用U外=E-U内判断U外的变化;(6)运用电学公式实行定性分析各支路相关量变化.【例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C.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思路点拨:(1)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向下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2)分析电路的动态变化的一般思路是“先局部后整体再局部”.A[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向下滑动的过程中,R0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电源的内电压变大,外电压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R1两端的电压变大,R2两端的电压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A正确.]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思路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即从阻值变化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知R总的变化情况,再由欧姆定律判知I总和U端的变化情况,最后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等规律判知各部分的变化情况.2.(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S,A、B、C三只灯均正常发光,当可变电阻R′的滑动触头上移时,对A、B、C三只灯亮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灯变亮B.B灯变亮C.C灯变亮D.三灯均变暗AC[滑动触头上移,R′变大,则R总变大,I总=R总E 减小,U内=I总r减小,U外=E-U内增大,A灯变亮,A正确;I支=I总-I A,I支减小,B灯与R并联部分的电压减小,C灯与R′并联部分电压增大,故B灯变暗,C灯变亮,C正确,B、D错误.]1.电源的有关功率和电源的效率(1)电源的总功率:P总=IE=I(U内+U外).(2)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IU外.(3)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I2r.(4)电源的效率:2.输出功率和外电阻的关系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源的输出功率为(2)当R>r时,随着R增大,P减小.(3)当R<r时,随着R增大,P增大.【例3】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图乙中图线是电路中的电源的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关系图象,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5 Ω,定值电阻R0=3 Ω.(1)当R为何值时,R0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值为多少?(2)当R为何值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值为多少?思路点拨:(1)由题图乙可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注意纵轴坐标原点不从0开始.(2)R0为定值电阻,其电流越大,消耗功率越大.(3)对电源来说,R+R0为电源外电阻,当r=R0+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解析](1)由题图乙知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为:E=20 V,=7.5 Ω由题图甲分析知道,当R=0时,R0消耗的功率最大,[答案](1)010.9 W(2)4.5 Ω13.3 W上例中,当R为何值时,R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值为多少?提示:把R0看作电源内电阻,则电源的等效内阻为r′=r+R0=10.5 Ω即当R=r′=10.5 Ω时,R消耗的功率最大,3.如图所示,线段A为某电源的UI图线,线段B 为某电阻的UI图线,当上述电源和电阻组成闭合电路时,求:(1)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多大?(2)电源内部损耗的电功率是多少?(3)电源的效率η多大?[解析](1)由A的图线可读出[答案](1)4 W(2)2 W(3)66.7%电路故障一般是短路或断路,常见的情况有导线断芯、灯泡断丝、灯座短路、电阻器内部断路、接触不良等,判断故障的基本方法有两种.1.仪表检测法(1)电压表是由灵敏电流计G和分压电阻R0串联组成的,内部结构如图甲所示.(2)用电压表检测如图乙所示,合上开关S,若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压表,电路为通路(电压表作为一个高电阻把开关和电源接通了),则开关S和导线不断路,灯L断路即故障所在.2.假设法已知电路发生某种故障,寻找故障发生的位置时,可将整个电路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故障,运用欧姆定律进行正向推理.推理结果若与题述物理现象不符合,则故障不是发生在这部分电路;若推理结果与题述物理现象符合,则故障可能发生在这部分电路.直到找出发生故障的全部可能为止,亦称排除法.【例4】如图所示,电灯L标有“4 V1 W”,滑动变阻器R的总电阻为50 Ω.当滑片P滑至某位置时,L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45 A.由于外电路发生故障,电灯L突然熄灭,此时电流表示数变为0.5 A,电压表示数为10 V.若导线连接完好,电路中各处接触良好.试问:(1)发生的故障是短路还是断路?发生在何处?(2)发生故障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3)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为多大?[解析](1)电路发生故障后,电流表读数增大,路端电压U=U2=I2R2也增大,因此外电路总电阻增大,一定在外电路某处发生断路.由于电流表有读数,R2不可能断路,电压表也有读数.滑动变阻器R也不可能断路,只可能是电灯L发生断路.(2)L断路后,外电路只有R2,因无电流流过R,电压表示数即为路端电压(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故障前E=9+(0.45+0.25)r,故障后E=10+0.5r.得r=5 Ω,E=12.5 V.[答案](1)电灯L发生断路(2)20 Ω(3)12.5 V5 Ω如果某用电器被短路,则它两端的电压为零;如果电路中某处断路(且只有一处),则断路处电压不为零,这是解决故障问题的主要依据.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A和灯泡B原来都是正常发光的.现在突然发现灯泡A比原来变暗了些,灯泡B比原来变亮了些,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A.R3断路B.R1短路C.R2断路 D.R1、R2同时短路C[灯泡A比原来暗了些,说明灯泡A的电流和电压变小;灯泡B比原来亮了些,说明灯泡B的电压和电流变大.采取代入排除法,将选项逐个代入分析:R3断路→R外增大→R总变大→I总减小→U外变大,则易知灯泡A、B两端电压变大,由此可知两灯均变亮,故A错误;R1短路→R外减小→R总减小→I总增大,易知通过灯泡A和B的电流变大,两灯变亮,B错误;同理分析可知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1.关于电源的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源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的大小,所以当电源接入电路时,电动势的大小将发生变化B.电路闭合时,并联在电源两端的电压表的示数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值C.电源的电动势是表示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D.在闭合电路中,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压之和,所以电动势实际上就是电压C[直接利用电动势的概念分析判断可知,选项C正确.]2.(多选)如图所示为两个独立电路A和B的路端电压与其总电流I的关系图线,则()A.路端电压都为U1时,它们的外电阻相等B.电流都是I1时,两电源内电压相等C.电路A的电源电动势大于电路B的电源电动势D.A中电源的内阻大于B中电源的内阻3.如图所示是一实验电路图.在滑动触头由a端滑向b端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路端电压变小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C.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小D.电路的总电阻变大A[滑动触头由a端滑向b端的过程中,R1值减小,因此电路总电阻变小,D错误;干路电流变大,路端电压变小,A正确;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大,C错误;定值电阻R3两端的电压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B错误.]4.一电池外电路断开时的路端电压为3 V,接上8 Ω的负载电阻后路端电压降为2.4 V,则可以判定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为()A.E=2.4 V,r=1 ΩB.E=3 V,r=2 ΩC.E=2.4 V,r=2 ΩD.E=3 V,r=1 ΩB[外电路断开时的路端电压等于电动势,即E=3 V,接上8 Ω的负载电阻后,。
《欧姆定律》例题讲解

《欧姆定律》例题讲解例1、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开关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0.10A和2.0V,则通过R2的电流是A,R2两端的电压是V,R1的电阻是Ω。
练习1、某导线电阻为0.008Ω,若不慎直接跟一节干电池两极连接发生短路,则短路电流为 A 。
练习2、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在电压U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R越小,通过导体的电流I越。
两个电阻R1和R2(R1>R2)串联接入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R2的电流。
例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9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小灯泡标有“6V 4W”,则小灯泡的电阻是Ω,为了不让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值是Ω。
练习1、学校实验室有一只标有“10Ω1A”的指示灯和一只标有“20Ω1A”的滑动变阻器,一位同学把它们并联后接在电路中.指示灯正常工作的电压是V,此时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A.例3、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 = R2 = R3 = 10Ω。
要使R2、R3并联,应闭合开关,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要使R1、R2串联,开关S1、S2应(填“断开”或“闭合”),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则I1︰I2 = 。
练习1、图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5Ω,R2=15Ω.(1)若开关S l、S2都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O.2A,则电源电压是V;(2)若开关S l、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O.9A,则通过电阻R3的电流是A.例4、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压力测量仪,可以反映弹簧上方金属片受到压力的大小。
其中R‘是滑动变阻器,R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压力表实际上是一个电压表。
当金属片受到的压力增大时,变阻器的阻值,压力表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5、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由图可知,元件A 的电阻为Ω;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O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测导体的电阻值,在没有多用电表的情况下,还可用____和____来测量。
这个实验方法叫____。
实验的原理式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除了需要待测电阻、电压表、电键、滑动变阻器外还需要____、____、____。
4)伏安法测导体电阻是根据____定律。
测多组数据是为了提高导体阻值的____。
要获得3组不同数据,实验器材中____________能起这个作用。
5)在连线过程中,电键应该____,实验开始时滑动变阻器应当使它的电阻____。
在实验连线中当使用左下接线柱时,则滑片P应移到____接线柱(以下填充回答仍以此接法为准)。
6)当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电流表读数____,电压表读数____。
7)在某一段电路上串联一个4Ω的电阻后,电路中的电流变为原来的一半,那么原来电路中的电阻是____Ω.若要使电路中的电流降低为原来的1/5,则还需要再串联一个____Ω的电阻.
8)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为9Ω,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则这两个电阻的值分别为_____Ω和_____Ω;把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值为____Ω,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
______.
9)把阻值为60Ω的电阻R1与另一个电阻R2连接后,总电阻变为R1的1/3,那么R1和R2是_____联的,R2为_____Ω.
10)R1和R2两只电阻串联后,接到6V的电源上,R1中的电流为0.2A,把两电阻改为并联后接上另一个电源后,R1,R2中的电流分别为0.15A和0.6A,那么R1、R2的阻值分别为_____Ω和_____Ω.
『答案』
1)电压表 ;电流表 ;伏安法 ;R=U/I
2)电压 ;电流
3)电流表 ;电源 ;导线
4)欧姆 ;准确度 ;滑动变阻器
5)打开 ;最大 ;右
6)增大 ;增大
7)4 ;12 提示:由U I R
=可知,电流变为原来的一半,总电阻应变为原来的2倍,若电流变为原来的15
,总电阻应变为原来的5倍。
8)3 ;6 ;2 ;2:1 提示:串联电路中
1122
U R U R =,并联时1221I R I R = 9)并 ;30 提示:由总电阻113R R =可知为并联。
10)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