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技术特点和综合利用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案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案: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废弃物的问题日渐突出。
农业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
这些废弃物的目前处理方式相对单一,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综合利用方案来处理农业废弃物,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料和能源,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综合利用。
首先,可以将秸秆分解成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种植,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
其次,秸秆还可以作为动物饲料,提供丰富的纤维和营养物质。
此外,秸秆还可以进行生物质能源的转化,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和发电。
二、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是一种有机肥料,可以作为农田的基肥施用。
同时,畜禽粪便还可以通过生物沼气技术进行综合利用。
生物沼气通过发酵畜禽粪便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燃气灶的烹饪、生物燃料的生产等。
同时,生物沼气的废渣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回归农田。
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手段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需要借助一系列技术手段。
例如,生物质能源技术可以将农作物秸秆转化成燃气或液体燃料。
生物制肥技术可以将畜禽粪便进行发酵产生有机肥料。
此外,生物沼气技术也可以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沼气。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废弃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通过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节约农民的种植成本,并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可以减少农户的废物处理成本,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同时,废物转化为能源和有机肥料,还可以创造新的产业链,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五、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环境效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够减少废物的堆积和焚烧,避免造成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其次,转化废物为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分类1.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发电等。
2.化学利用技术:将秸秆中的化学成分提取出来,制成化学品,如纤维素、木质素等。
3.物理利用技术:将秸秆进行物理处理,如制成秸秆板、秸秆炭等。
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优点1.减少环境污染: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减少秸秆的露天堆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节约资源: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将秸秆转化为能源或化学品,节约了资源。
3.增加农民收入:秸秆综合利用可以为农民提供一种新的收入来源。
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1.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将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可以用于生产热水、蒸汽、电力等。
生物质发电是一种新兴的能源利用方式,可以将秸秆转化为电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化学利用技术:将秸秆中的化学成分提取出来,制成化学品,如纤维素、木质素等。
这些化学品可以用于制造纸张、塑料、化肥等。
3.物理利用技术:将秸秆进行物理处理,如制成秸秆板、秸秆炭等。
秸秆板可以用于建筑、家具等领域,秸秆炭可以用于烧烤、取暖等领域。
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新的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秸秆。
2.政策支持:政府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将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3.市场需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总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农作物秸秆是指农田中废弃的作物茎、根、叶和秧等植物组织残留物。
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避免农田的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有效利用农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下面将介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和经济效益。
1. 秸秆还田:将秸秆还入农田,作为有机肥料进行土壤改良。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并且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2. 秸秆发酵堆肥:将秸秆进行发酵处理,制成有机肥料。
秸秆发酵堆肥可以提高秸秆中养分的利用率,减少秸秆中的杂草种子和病菌的传播,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力。
发酵堆肥还可以生成大量的有机质和益生菌,有利于土壤的生态环境修复。
3. 秸秆制成颗粒饲料:将秸秆经过粉碎、压制和造粒等工艺处理,制成颗粒饲料。
秸秆颗粒饲料可以作为农牧业的饲料资源,替代传统的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
秸秆颗粒饲料还可以作为发电厂的生物质燃料,用于替代煤炭,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4. 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将秸秆经过热解、气化和液化等工艺处理,制成生物质燃料。
秸秆生物质燃料可以作为工业和民用的燃料资源,替代燃煤和化石燃料,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降低能源消耗。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秸秆还田和发酵堆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秸秆制成颗粒饲料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可以替代燃煤,降低能源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节约资源成本: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减少秸秆的废弃量,节约土地资源;秸秆综合利用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化肥成本,节约化肥资源。
3. 增加农民收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可以为农民提供额外的经济收入。
农民可以通过销售秸秆颗粒饲料、秸秆生物质燃料和秸秆有机肥料等产品,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推广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推广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生物质废弃物,传统上通常被视为废弃物而处理或者焚烧,从而产生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开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推广的相关内容,旨在推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指将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加工,利用其生物质资源生产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制品,以及用于土壤改良和有机肥料生产。
这种综合利用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秸秆处理的难题,同时也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有机物质和能源资源。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物质能源生产。
农作物秸秆可以通过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炭等。
生物质颗粒可以用于锅炉燃烧取暖、生物质燃料电站发电等,而生物质炭则可以用于烧烤、园林绿化、土壤改良等方面。
第二,生物质制品生产。
农作物秸秆还可以用于生产生物质板材、纸浆纸张、生物质建材等产品。
通过适当的加工技术,农作物秸秆可以转化为各类生物质制品,满足建筑、包装、家具等领域的需求。
土壤改良与有机肥料生产。
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将农作物秸秆进行堆肥处理,可以生产有机肥料,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有机肥。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技术还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
通过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出补贴措施,鼓励农民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
企业可以加大对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推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产业化利用。
秸秆综合利用总结

秸秆综合利用总结秸秆是农作物的残余物,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农业废弃物。
然而,经过适当处理和利用,秸秆可以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实现综合利用。
本文将对秸秆综合利用进行总结,包括秸秆的种类、利用途径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秸秆的种类秸秆是指农作物的茎、叶、壳等部分,不同作物的秸秆种类各异。
常见的秸秆包括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等。
每种秸秆在形态和性质上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综合利用过程中需对其进行分类处理。
二、秸秆的利用途径1. 生物质能源利用: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利用。
通过秸秆的气化、发酵等方式,可以生产生物质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等,为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提供可能。
2. 土壤改良利用:将秸秆还田或制成秸秆堆肥,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原料利用:将秸秆进行纤维化处理,可制成纸张、纤维板等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等领域,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4. 动物饲料利用:适当处理后的秸秆可作为动物饲料,提供动物所需的纤维和能量,减少饲料成本,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三、秸秆综合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1. 技术创新:加大对秸秆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秸秆的加工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2. 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体系,出台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
3. 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秸秆的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综上所述,秸秆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潜力。
通过不断创新技术、完善政策、发展产业,可以实现秸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化转型。
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关注和重视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共同努力打造资源循环利用的美好未来。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一类具有丰富氮、磷、钾及有机质养分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
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燃料结构改变,作物秸秆逐渐变为农产品废弃物,秸秆焚烧成为春秋两季农忙时节的标志性现象,同时因其所引发的强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自1999 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农业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2011 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6 年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行《中国秸秆产业蓝皮书》、至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及着作相继对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界定,阐述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技术措施,并将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分解为20 余项小类技术,这对稳定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能源、环境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各科研院校针对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地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01寒地玉米秸秆还田东北农业大学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根据东北寒地垄作特点,将秸秆粉碎的细一些,春季秸秆绝大部分留在垄沟中,对垄顶(作物播种带)的土壤温度影响较小的原理,构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工艺流程如下:玉米秋季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沿原垄深松、灭茬→沿深松灭茬带播种玉米或大豆→播后化学封闭除草→苗期垄沟深松→苗期化学除草→中耕追肥→秋季机械收获、并粉碎秸秆。
以玉米秸秆还田现场为例,如下图所示:玉米秸秆还田现场图02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南京农业大学以稻草、麦秸、玉米秸、大豆秸、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利用工厂化秸秆栽培食用菌的菌糠,经过粉碎、补料、发酵等流程,二次利用秸秆原料,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延长了秸秆循环的链条,促进了秸秆物质的进一步循环利用。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同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旱 作农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旱作 农业区,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含 水率,而且由于改良了土壤结构,使 土质疏松,提高了土地吸纳雨水的能 力,减少了地表径流损失,最大限度 地保存和利用了自然降水,已成为旱 作农业区改土、保水、增产必不可少 的一项实用技术。
常用机具
目前国内使用的秸秆切碎还田 机,主要是大中拖悬挂、卧式刀 轴、锤爪或甩刀式还田机。根茬 粉碎还田机,主要运用旋耕机, 有变速功能的为好。
因此,开发利用秸秆,已经 成为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 护的新焦点。提高农作物秸秆的 综合利用水平,也是建设现代农 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农 民致富,实现农业科学、和谐、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农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及用途
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
钙、硫等营养元素,秸秆的用途主
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平均提高0.03%,速效钾增加468ppm。土
壤容重下降0.03~0.16g/cm3,土壤孔隙度
提高1.75%~7%。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
不仅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
足,地力亦可提高0.5~1个等级。
秸秆还田后,平均增产幅度可达10% -15%。特别是目前投入农田的肥料中, 90%以上的钾来自有机肥料,而秸秆是有 机肥料中含钾量最多的,如果能把大多数 秸秆通过多种方式归还到土壤中去,使钾 素得到自然循环利用,可以起到延缓土壤 钾素的大量亏损,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产 品质量,稳定农业生产的作用,是解决我 国钾肥资源不足的一项重要措施。
3、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技术
是将作物割去秸秆后剩余根茬,用机 械粉碎后混于耕层土壤中的一项机械化技 术。有关试验表明,根茬还田助于保持土 壤有机质的生态平衡。每亩玉米根茬还田 后,相当于增施有机质含量为5%的农家肥 1.3吨。根茬还田可以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 更新与活化土壤中已渐老化的腐殖物质。 根茬还田可以增加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 与刨除根茬对比,亩产可以增加3%以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农作物秸秆是指作物收获后剩下的残枝败叶以及未收获的庄稼秸秆等,是农田生产的副产品。
秸秆资源丰富,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利用途径与经济效益进行详细介绍。
一、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利用途径(一)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是目前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利用途径之一。
主要包括生物质能的直接燃烧和间接燃烧两种方式。
秸秆的直接燃烧是指将秸秆直接投入到锅炉中燃烧,通过蒸汽发电或供暖的方式利用能量。
而间接燃烧则是先将秸秆进行气化或炭化处理,得到生物质燃料,再进行燃烧利用。
生物质能利用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煤炭能源,减少煤炭的开采和燃烧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畜禽饲料利用农作物秸秆可以经过粉碎、发酵等处理,制成畜禽饲料。
由于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可以作为畜禽饲料的重要原料之一。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农作物秸秆可以和玉米秸秆、豆粕等混合使用,使得饲料的口感更好,同时也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这种利用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少饲料成本,还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有机肥料利用农作物秸秆可以通过腐熟发酵,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施用。
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有机肥料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将农作物秸秆制成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不仅有利于土壤的改良,还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工业原料利用农作物秸秆可以经过适当的处理,提取其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作为工业原料进行利用。
利用秸秆制作纸张、建筑材料、生物质复合材料等,都是将秸秆作为工业原料的典型例子。
这种利用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对木材的开采,减缓森林资源的消耗速度,还可以解决庄稼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为农民增加额外的经济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秸秆主要组成成分的化学特性与作用。
1、纤维素 纤维素是植物中最丰富的物质,又是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在作物秸秆中的含量达40—50%。纤维素分子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经β-1,4糖
苷键结合而成的吡喃葡萄糖单位组成。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微纤维组成的结晶形状存在。化学性能稳定,不溶于稀酸。在高温、高压和酸性条件下,可以水
60—80%。
3、木质素 木质素是一类酚酸多聚体混合物,它是由苯丙烷及其衍生物为基本单位构成的高分子芳香醇,一般不能被家畜所利用,它常常与半纤维素,
纤维素镶嵌在一起,极不容易分开。在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香豆醇、松柏醇和芥子醇三个重要先体。在缩合物中其相应的结构成分为羟基苯、邻
甲氧苯基和丁香。
由于木质素的存在,不仅影响微生物酵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而且也影响消化道中的酶对饲料中其他有机物的消化作用,使饲料有机物消化率降低。据
一、麦秸还田的必要性
我区粮食虽然连续增产,但病虫害加重,产量提升在很 大程度上依靠化肥和农药维持,说明地力衰退、报酬率下 降、抗灾能力减弱。
化学肥料
尿素
过磷酸钙
氯化钾
氯离子 Cl-
硫酸钾
磷酸二铵
土壤板结、酸化
土壤板结、酸化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土壤保水性能差土壤干旱
小麦秸秆中半纤维素主要是糖醛酸、阿拉伯糖和木糖缩合体,其比例为1︰1︰23。玉米轴里的半纤维素是5.1%的葡萄糖醛酸和94.8%的木糖的缩合物
。豆科植物(苜蓿)则几乎都是单纯的半乳糖缩合体。半纤维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一是起支架和骨干作用,二是起贮存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在家畜消化
道中,只有共生的微生物分泌的酶才能水解半纤维素,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乙酸、丙酸和丁酸等低级挥发性脂肪酸。反刍动物对半纤维素的消化率一般为
解成为葡萄糖。在家畜消化道中共生的微生物能分泌水解纤维素的酶,可将纤维素分解成为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被家畜吸收利用。
2、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是戊糖、己糖和多糖醛酸及其甲酯的缩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戊聚糖。一般不溶于热水,而溶于稀酸。半纤维素在秸秆的木质素部分
含量很高,植物木质部分的半纤维素主要是木聚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缩合物,其比例是6--12︰1。
甘露糖的含量分别为:2.6,1.2,0.4,1.5和1.3克/千克干物质;春小麦秸秆则分别为:2.5,1.8,4.4,2.1和1.8克/千克干物质;大麦秸秆为:1.9,2.1,
0.8,1.2和1.4克/千克干物质;这些低分子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均很高,几乎为100%。
6、无机盐 秸秆中无机盐含量都很低,而且明显缺乏钴、铜、硫、钠、硒、和碘等元素。由于稻草细胞壁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很高,严重影响瘤胃中多糖类
无氮浸出物含量%=100%-(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 灰分%)
秸秆中的无机盐用粗灰份来表示,由硅酸盐和其他少量微量元素组成,含 量大约为6%,但稻草中的硅酸盐含量较高达到12%以上。农作物成熟以后, 其秸秆中的维生素差不多全被破坏,因此秸秆中很少含有维生素。
• 二、秸秆中的纤维素类物质的组成 作物秸秆中由许多植物细胞组成,所有的秸秆细胞可以分为细胞内
报道,饲料中的木质素每增加1%,反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则下降0.8%。
植物中木质素的功能是,在细胞壁中与其他成分一起形成复杂结构,防止微生物的侵袭;在细胞之间作为一种粘合剂起支架的作用;还可以缓和水通过
细胞壁向内渗透。
4、粗蛋白 作物秸秆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很低,且变化很大,据报道:稻草、麦秸、和玉米秆的粗蛋白平均含量分别为:5.1%、4.4%、9.3%,变化范围
分别为:3.4—5.9%、3.8—5.0%、8.8—9.8%。燕麦麦秸平均为2.4%,高梁秸为3.4%。又据我国《奶牛饲养标准和典型日粮配方》:干物质中粗蛋白含
量玉米秸为7.7%,燕麦为7.5%,粟秸为5%,小麦秸为4.7%,稻草为3.9%。粗蛋白主要分布在秸秆的细胞壁中,故其消化率一般也较低。
5、低分子碳水化合物 禾本科作物秸秆中含有少量的低分子碳水化合物,不同种类的作物含量不同。如冬小麦秸秆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阿拉伯糖和
容物和细胞壁两部分。秸秆用中性洗涤剂消化(煮沸一小时),细胞 内容物溶于中性洗涤剂中,不溶的就是细胞壁。细胞壁是纤维素多聚 物。经中性洗涤剂消化而得的纤维叫中性洗涤纤维。随后将中性洗涤 纤维用酸性洗涤剂消化,能溶于酸的叫酸性洗涤可溶物,不溶的物质 叫酸性洗涤纤维。能溶于酸的物质大部分是半纤维素和细胞壁含氮物 质。不溶于酸的酸性洗涤纤维,又分为纯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 木质素经灼烧成灰分,灰分是由各种无机盐组成的。
农作物秸秆技术特点 和综合利用
一、农作物秸秆的成分
• 一、秸秆的一般化学成分 农作物秸秆是由大量的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及水所组成的,其有机物的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类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少量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碳 水化合物又由纤维素类物质和可溶性糖类组成。纤维素类物质是植物细胞壁 的主要成分,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在常规分析中,纤维素 类物质用粗纤维表示;可溶性糖类用无氮浸出物表示,泛指不包括粗纤维的 碳水化合物,一般不再进行化学分析测定,而是根据秸秆中其他养分的含量 进行计算得出即: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小麦病害虫发生重
水稻病虫害发生重
2、培肥必须秸秸还田
麦秸还田是培肥改土最重要的资源,对大部分农村而言, 是唯一资源。
物质的降解。有关秸秆中无机盐含量的研究资料很少,较为全面的是美国—加拿大《饲料成分表》1984。
小麦秸秆还田技术一、Fra bibliotek秸还田的必要性
1、农田亟待修复 当今,农家肥少有积制,更难以下田,对化学肥料的依 赖程度日益加重,造成土壤板结和酸化,耕地产出能力和抗 灾能力明显下降,农产品质量也有下降。据有关报道,我 国平均肥料利用率30-3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5%的利用 率水平。我们大体每年现在化肥的使用量是5460万吨,这 是折纯的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