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
关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关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1在读完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后,着实给了我不少感受和启发。
从肖川先生的书中我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身上的担子是重之又重。
肖川先生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可见良好的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呢?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是必要的。
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的学习,并从老师的身上学会为别人付出爱,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尊重每个孩子,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千差万别。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所谓要因材施教。
尤其对班里的后进生,我们更要积极地关注他们,了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教育他们。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容许孩子犯错,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进步。
我们要学会宽容,肖川先生说:“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力量,它对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宽容、真诚、信任与正直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价值。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四)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四)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中,我不仅了解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还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教育的热情和信念。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教育的认识。
书中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和全面的能力,而不只是为了应试和取得好成绩。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知识。
我也开始思考教育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死记硬背知识。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教育者应该是孩子们的引路人和启蒙者,要敏锐地观察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者的责任重大,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通过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对教育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也提升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热情和信念。
希望能够将书中的观点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完整人格和综合能力的学生。
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五)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五)
读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深深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者的责任。
在现代
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对于教育有着积极的信念,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教育者应该怀着理想和热情去从事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
新精神,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同时,教育的理想应该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并在他们
成长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作为教育者应该怀有的
理想和信念。
我希望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我的实际教育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他
们的综合素质,助力他们成为有理想信念、有担当责任的新时代青年。
教师读书笔记14篇

教师读书笔记14篇教师读书笔记篇1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
人的精神性注定人不仅仅是为了当下而活着,支撑人活着的往往是理想,而人的生命价值,也往往与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志大,则财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行久。
”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说:“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活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
”感悟:我的理想是什么?能够生活在一个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人际关系和谐、没有众多非教育的事情应付、人人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的阳光校园;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充分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仅此足矣!坚守理想,就要耐得住寂寞,就要淡泊宁静,就要相信未来。
“当你无法改变社会,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你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
而只要你真正地去改变自己,其实你就是在改变别人,就是改变社会。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具有教育理想,还应该把理想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中。
只有我们的孩子心怀理想,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
感悟:教师,是最需要拥有理想的人。
看到此篇,我不由得又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曾经,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是啊,飞越沧海,是为了沧海那头儿的等待,教育理想之于成长正是这样的等待。
每一个自觉成长的教师都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从现在起明确自己的教育理想,然后把理想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具体的目标,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坚守自己的理想,永不放弃!淡泊宁静,相信未来!教师读书笔记篇2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深深感触。
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更明确的方向,给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思想深度的书籍,通过作者的深刻分析和生动的案例,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价值。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具,更是培养人的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为目标,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教育需要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只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才能让教育者保持初心,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
在这个时代,教育者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变革,但只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才能让他们不动摇,坚定前行。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刻领悟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也让我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品德、有能力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无论是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个体来说,教育都应该是一个全面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
近日,我读了一本名为《我的教育理想》的书,它使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也让我对自己的教育理想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这本书是作者对他在教育领域的思考和探索的总结,它通过几个主题,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现有教育体制的不足。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洞察力和对教育问题的真诚关切。
他不仅深入分析了教育体制的弊端,还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改革建议。
首先,作者认为现有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培养。
他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能,教育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这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教育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其次,作者指出现有的考试制度过于功利化,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他认为考试应该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评价机制,而不应该成为学习的唯一目标。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交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这需要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将学习成绩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相结合。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对教育改革有益的建议。
他主张引入多元评价的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他还强调教育的多元性,提倡多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宽广视野和创新思维。
此外,他还提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的思考和观点所感动。
他的教育理想符合我对教育的期待,也与我个人的教育理想相契合。
我相信,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应该是全面培养学生、注重发展潜能和个性的,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灌输和对考试成绩的追求。
作为一名学生,我也应该为实现这个理想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1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期望成为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期望会对子女产生两种心理影响,首先影响到子女成就动机的高低;其次,这种成就动机又会因为父母的态度和期望而得到强化或者抑制,从而影响到子女整个的学习和生活计划。
学会寻找孩子身边的榜样,比如邻居、媒体宣传人物等,给孩子讲述这些优秀榜样的故事,让儿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真是大有学问,和孩子的相处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女儿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往往隐藏着她真实的期待、烦恼或者忧虑。
对孩子的成长首先应该有合理的期望目标,其次充分认识到孩子在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成长都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绝不能盲目地、急功近利地对孩子进行“填鸭式”教育。
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关键在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我们不仅仅要成为父母,更要成为身为父母的人,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为她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会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乐于给孩子善意的评价,发现、认可孩子身上的优点,宽容孩子的失败,使孩子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
父亲的规则构成了他的养育方式,影响着你的日常行为、伴侣的选择以及事业上的每一件事情。
父亲最重要的角色是“制定规则者”。
孩子必须从父亲那里学会事情如何进行、生命自然的局限在哪里。
——斯蒂芬·波尔特:《父亲的因素》坚持快乐的育儿方法:和谐是前提,幽默是法宝;要威不要怒,避免大压小;规矩不能少,正面管教好;表扬讲技巧,惩罚也需要;言传很有效,身教最重要。
在日常处理孩子麻烦的问题上,可尝试以下做法:如果孩子不想刷牙,可以对他(她)说你忘了刷牙的步骤,让他(她)当老师示范给你看。
如果孩子不讲卫生,邋里邋遢,可以将计就计,让他(她)监督大家的卫生习惯。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朱永新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他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等著作。
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其中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
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
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发现,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缺乏信心。
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直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一、理想是我前进的目标。
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
有一则故事:三位砌砖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
一个说"砌砖",一个说是"赚工资",而第三个则自豪地说:"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正是有了这一远大的理想,后来这个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而另两位工人则一生默默无闻。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都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使自己的行为能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热情,追求真理的执着,被深深地感染。
我蹲下身子走进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徜徉于学习的海洋,一起采撷智慧的火花,我快乐着孩子的快乐,烦恼着孩子的烦恼,幸福着孩子的幸福。
我爱教育事业,因为教育赋予我崭新的生命;我爱学生,因为学生赐于我无限的动力;我更在乎学生,仅仅因为学生在乎!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不禁产生困惑:如何上好数学课?带着困惑,我乐此不疲地追寻着我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
首次读肖川的文章,我觉得他的文章是美文。
字里行间体现似淡雅的香茗,处处细节尽显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
也许是教师生涯所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或者是成人社会所共有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我们已经看惯了也写惯了那类板起脸来说教的文章。
然而,在当前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教育能否建起一道无形的篱笆,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这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说教就可以实现的。
因此,关心“人”的成长应该是教育的一种情怀。
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去培养年轻一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自教育产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并不断进行探讨的问题。
自从学校机构和教师职业产生以来,教育就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培养人的活动,这就是说,教育这件事情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的,它意味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种特殊的情怀。
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灌输。
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最美好的东西。
哪里的个性没有得到保存,受到压抑或被忽视,哪里的教育就不能完全实施。
只有作为个人,而不是“一个一般的人”,才能在思想和感情上有所建树,才能坚持不懈地追求。
然而这一点却似乎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肖川博士在紧张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发表的教育随笔,使之成为他宣传教育理想信念的一个有力武器。
他的教育随
笔清新隽永,收放自如,无论是“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教育即解放”、“教育给了我们什么”,还是“教育的期待”、“真诚的言说”,均在一个个看似轻松的话题中高扬着对人的终极关怀。
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种不同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条。
但每一种教育的理想和信条都跳动着一颗质朴纯真的心,洋溢着对教育、对人本身的关怀。
2018年0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