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仪相关知识
除颤仪的使用PPT课件

电击除颤
将除颤仪放置在患者 的左侧胸部,确保电 极片紧贴皮肤。
电击后立即观察患者 心电图和生命体征, 如需要可重复电击。
按下除颤仪的放电按 钮进行电击除颤。
观察并记录结果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评估除颤效果。
记录除颤过程和结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PART 03
除颤仪的注意事项
REPORTING
定期进行演练和复习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除颤仪使用的模拟演练,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操作熟练度 。
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复习和实践,保 持急救技能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VS
记录电击时间和次数,以便后续分析 和总结。
PART 04
除颤仪的培训和演练
REPORTING
培训目的和内容
目的
确保员工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 和应对心脏骤停的紧急处理措施 ,提高急救意识和技能。
内容
除颤仪的基本原理、正确使用方 法、适应症与禁忌症、注意事项 以及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流 程。
除颤前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
确保患者周围无尖锐物体或易燃 物品,以免电击时发生意外。
将患者移至硬平面上,避免使用 软垫或枕头。
确保周围人员远离患者和除颤仪 ,避免电击时对他人造成伤害。
确保除颤仪的电量充足
在使用前检查除颤仪的电量指示,确保电量充足。
如果电量不足,及时充电或更换电池,以免在紧急情况下无法使用。
除颤仪的重要性
除颤仪是救治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设备,它可以快速有效地恢复心脏的正常心律。
在心搏骤停的情况下,及时的除颤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除颤仪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技巧和注意 事项。
电除颤基本知识考题

电除颤基本知识考题电除颤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技术,应用广泛。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电除颤的基本知识及其操作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电除颤的基本知识考题。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电除颤?电除颤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的心律失常。
这些心律失常的特点是心率快、心律不整、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严重症状。
二、电除颤的操作流程是什么?电除颤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认患者心跳停止,确诊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2. 确认无禁忌症,包括患者正在接受心肺复苏、有胸膜电极或食管多导管、已有输液或给药等。
3. 给患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肺复苏,以维持氧合和血流灌注。
4. 让同行医生给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
5. 将电除颤仪开关设为“电流传输”,连接电极,将电极分别贴在患者的胸前。
6. 点击电除颤仪按钮,发出电流用以恢复心律。
7. 持续观察患者心率和血压等情况,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救治。
三、电除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电除颤的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 在操作前首先要明确患者的情况、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以确保治疗效果。
2. 操作需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等不良后果。
3. 操作人员需要配备手套、面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4. 注意电极位置的选择,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5. 操作时要注意准确按照电除颤仪的提示进行操作,确保操作准确无误。
四、电除颤的并发症有哪些?电除颤的并发症包括:1. 电击后心律恢复不正常。
2. 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3. 心律失常的加重或再次发作。
4. 成功的除颤后发生人体的不良反应。
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电除颤时,需要非常谨慎,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操作无误。
总之,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熟悉电除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了解电除颤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抢救效率和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都能够掌握电除颤的相关知识,共同为保护生命做出贡献。
除颤仪的使用培训PPT课件

3
误操作或误判
如遇误操作或误判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重新 评估患者情况。在必要时请求上级医师或专业人 员的指导和协助。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皮肤灼伤
由于电极板与皮肤接触不良或放电时 间过长导致。
心肌损伤
除颤能量过高或连续多次除颤可引起 心肌损伤。
急性肺水肿
电击后可能出现急性肺水肿,表现为 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等。
4. 充电
按下充电按钮,开始充电。
5. 放电
在充电完成后,按下放电按钮 进行电击。
6. 观察病人反应
观察病人心电信号和生理反应 。
7. 记录与报告
记录操作过程和病人反应,及 时向上级医生报告。
03
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
患者病情评估方法
意识状态评估
通过呼唤、拍打等方式 判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
。
呼吸状态评估
除颤仪的使用培训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除颤仪基本概念与原理 • 除颤仪设备结构与功能 • 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 • 正确使用除颤仪进行电击治疗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设备维护与保养知识普及
01
除颤仪基本概念与原理
除颤仪定义及作用
定义
除颤仪是一种应用电击来消除心律失 常,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的医疗设备 。
观察患者胸廓起伏,判 断呼吸是否存在及是否
规律。
脉搏检查
触摸颈动脉或桡动脉, 检查脉搏是否有力、规
律。
心电图监测
连接心电图机,观察心 电图波形,判断是否需
要除颤。
准备工作事项清单
01
02
03
04
除颤仪检查
除颤仪相关理论

• 除颤分类:
– 1、单相波,双相波 – 2、体内除颤,体外除颤 – 3、同步电复律,非同步除颤 – 4、手动除颤, AED
一、除颤理论知识介绍
一、除颤理论知识介绍
单相波
该技术应用了40年之久 电击是单向传递 从 “A” 到 “B” 一个大的能量一次性穿过病人的心脏 研究表明单相波能造成患者心肌损伤
5.仪器自检完成,自动打印出报告, 留存
除 颤仪维护及保养
• 显示屏出现low battery(电池低电压)提示后,除颤器可再提供30分 钟的监护和5次200J的除颤
• 1个月以上不用除颤时,应将电池取出,并在机器上注明电池已被取 走
• 清洁
• 请使用肥皂水清洁监护仪附件,尽量不要使用酒精或其它腐蚀性强的 清洁剂。
命取决的使用的频率和时间。推荐2年更换一次电池。
飞利浦除颤仪
• 主机和配件的构成与连接 • 主要功能和操作
打印机 ECG输入
构造介绍
电源
ECG输出 SPO2
记录纸安装
扬声器
主界面
功能键 4
功能键 5
功能键 6
功能键 7
注释
同步/非同步
自动检 测/充电
除颤
调整起 搏电流
调整起 搏率
记录
事件 概要
• 3、电击完之后,根据配置管理中的【序列电击次数】,系统自动决 定进入CPR状态还是继续分析。
• 建议电击
AED模式、AED基本操作介绍
• 不建议电击(NSA)
• 如果没有探测到可电击的心律,除颤监护仪会发出提示信息“不建议电击”的提示。 NSA 处理方式可设为:持续分析除颤监护仪会继续监测ECG,并且在监测到潜在的可电 击心律时会自动重新开始分析。
除颤仪的使用

除颤仪的使用除颤仪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骤停的医疗设备。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打动,导致全身缺氧,丧失意识和呼吸,是一种紧急情况。
除颤仪通过释放电能对心脏进行电击,恢复心脏的正常搏动,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急救手段。
除颤仪的使用非常关键,正确的使用可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以下是关于除颤仪使用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1. 基本原理:除颤仪通过电击来恢复心脏的正常搏动。
当心脏骤停发生时,心脏进入了一种称为心源性露电的异常状态,此时电流无法在心脏组织中传导。
除颤仪会在正确的时机释放电击,使心脏重新恢复正常的电位差,从而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2. 适用人群:除颤仪适用于所有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和无脉搏的心脏骤停患者。
一般情况下,只有医护人员和有相关培训的人才能使用除颤仪。
但是,在公共场所或者一些特殊场合,一些有心脏骤停急救经验的民众也可以参与使用除颤仪。
3. 操作步骤:使用除颤仪前,首先应确认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情况。
如果患者没有任何反应,呼吸和脉搏也不存在,就可以判断为心脏骤停。
然后,将除颤仪打开并连接到患者的胸部,根据仪器的声音和显示屏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4. 安全措施:在使用除颤仪时,需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首先,确认患者在接触除颤仪时没有直接接触金属物品,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其次,确保患者周围没有水和液体,以免发生触电和漏电事故。
同时,操作人员自己也需要站在安全的位置,以免受到电击伤害。
5. 培训和维护:使用除颤仪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学习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急救知识。
此外,除颤仪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有关培训和维护的具体要求,可以咨询厂家或者相关医疗机构。
除颤仪的使用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来说至关重要。
了解并正确使用除颤仪可以提高急救效果,挽救更多的生命。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急救人员和普通民众都能掌握除颤仪的使用,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
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整个社会的心脏骤停急救意识,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救治机会。
除颤仪的相关知识

除颤仪单项波和双向波的区别单向波主要是单向电流,双向波是指依次有两个电流脉冲,第二个与第一个的方向相反。
单向波是半个正玄波,双向波是完整的正玄波,单向波能量0-360J成人建议是300-360J,双向波能量是0-200J成人建议是150-200J,儿童2-4J/Kg单向波的缺点:1、除颤需要的能量水平比较高,电流峰值比较大,对心肌功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2、对人体经胸阻抗的变化没有自动调节功能,特别是对高经胸阻抗者除颤效果不佳。
双向波的优点:1、选择能量较小,电流峰值较低或相对恒定,对心肌功能的损伤轻微,2、随经胸阻抗而变化,首次电击成功率高。
3、单向波结束心脏干扰杂波后再给出一个方向的引导性电波,该引导性电波接近心脏正常电信号,能更有效激发起心脏的正常工作。
选择200J的理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已经发表了一份科学通告来支持低能量双向波形,其结论是:对院外病人进行首次除颤时采用低能量的不逐级增加的(一直选择150J),根据阻抗调整波形的双向波是安全的。
令人满意的和临床有效地传统推荐首次单项波除颤能量为200J,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颤能量可仍是200J或者提高到360J,经过三次连续除颤后可达到99%的除颤成功率。
除颤的步骤:1.首先通过监护或紧急情况下的生命体征评估,判断病人是否需要除颤2.确认电极板与除颤仪连接,均匀涂擦导电糊,两个电极板的位置分别是:左腋中线第5肋间约腋下3横指(心尖部);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心底部)(注:手柄上有文字标注)3.选择能量4.充电按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5.除颤电击电极板上的病人接触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电击”按钮进行除颤。
6.如心律失常未纠正重复上述步骤,如已纠正,操作完毕关机。
安置病人,终末处理。
除颤仪的检测:电除颤应用比较频繁的科室如CCU(包括心内和心外)、介入科、手术室等应每天检测,其余科室可每周进行检测。
每个机器的检测方法不同具体看仪器说明书。
除颤仪课件

心房有一个异位兴奋灶反复激动窦房结传导冲动 心房有无数个异位兴奋灶无序地激动窦房结传导冲动
除颤理论知识介绍
什么是除颤
让足够的外加瞬间电流使所有心肌细胞在同一时间除极,然后同时复极; 由于窦房结兴奋点最高,它首先发放激动,恢复正常的博动。
一、除颤的对象
1、非同步: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2、同步: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有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除颤仪
目录/CONTENTS
01 除颤仪的发展历史
02
01 03
除颤理论知识介绍
01
除颤仪的发展历史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除颤仪的发展历史
1947年,BECK等首次在临床上用交流电电击开胸后的心脏而使心室颤动终止。 1952年,ZOLL教授成功装置第一台除颤器-交流电胸外除颤器并应用于临床。 1962年,LOWN等证明直流电比交流电更为安全和有效。
除颤理论知识介绍
单相波
该技术应用了40年之久 电击是单向传递,从“A”到“B” 一个大的能量一次性穿过病人的心脏 研究表明单相波能造成患者心肌损伤
双相波
电击的方向是从“A”到“B” 然后返回“A” 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大减小通过心脏的电流量 利用双相波技术可以减少心肌组织的损伤
除颤理论知识介绍
02
除颤理论知识介绍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除颤理论知识介绍
搏动的产生
• SA Node 窦房结 (60-100 bpm) • AV Junction房室结 (40-60 bpm) • Ventricles心室 (20-40 bpm)
正常是从窦房结开始博动 • • •
除颤理论知识介绍
室性心动过速
除颤仪相关知识点

除颤仪相关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除颤仪相关知识点》①基本定义:除颤仪这东西啊,简单说就是能发出电流来救心跳不正常的人的设备。
心脏有时候会乱跳,像发疯似的不好好干活,除颤仪释放电能到心脏,就像给心脏来个“电击疗法”,让它重新乖乖正常跳动。
②重要程度:在医学急救里,那可是相当重要。
心脏骤停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除颤仪能快速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武器。
③前置知识:得大概知道点心脏工作原理,比如说心脏怎么泵血啦,正常心跳节奏是什么样的。
还得知道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像心肺复苏术(CPR),这样用除颤仪的时候能更好配合。
④应用价值:在医院急诊啊,或者像马拉松这种人多还容易出现突发状况的大型活动现场,除颤仪说不定就能一下子拉回一条生命。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除颤仪在急救医学这块就像一颗很闪亮的星星。
它跟心肺复苏术、心血管疾病的急救护理等都紧密相连。
②关联知识:跟心脏生理知识、急救的黄金时间这些都有关系。
没有这些相关知识,就不好恰当地使用除颤仪。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
因为要很精准地使用,不能乱放电,像要确定什么时候可以用,用多少能量。
举个例子,就像开枪,不能瞎开。
- 关键点:得快速判断心脏的状态,设置正确的能量参数,电极板或者电极片还要贴得正确。
④考点分析:在医学相关的考试里,可能会出判断除颤仪操作正误的题目,或者给个场景问你除颤仪是不是该用这种类型的题目。
三、详细讲解【实践应用类】①准备工作:- 得有除颤仪这个关键家伙,还有电极板或者电极片。
电极板要保证干净、导电膏得抹好,就像抹油似的让它能更好导电。
- 周围环境要安全,别有人触电。
我有次见到急救场景,旁边有人拿着没有擦干的金属杆子,很危险,差点碰到除颤仪的电极。
②操作流程:- 首先打开除颤仪电源,选择合适的能量模式。
对于成人和孩子能量不同,成人一般开始会用较高能量。
- 贴电极板或者电极片。
右胸上那个在锁骨下方胸骨右缘,左胸那个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
就像在心脏的旁边安上两个小雷达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颤仪相关知识
电除颤的原理:
是将几千伏的高压存储在大电容中,以适当的电流,在2-3s内经胸壁(胸外电除颤)或直接经心脏(胸内电除颤)使75-100%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处于除极化处于不应期,打断导致心律失常折返还或消除异位兴奋灶,从而使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心脏搏动,达到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同步除颤电流量的调节:
心房扑动叙述、电量最小50-100ws即以足够,室上性心动过速100.左右,心房颤动100-150,室性心动过速200,若一次复律不成功可重复进行或增加电量,直至复律3次或电量达300为止。
电除颤防止部位:
电击分别放置在心尖(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和左肩胛或心尖和右胸骨第2肋间部位,如有心脏起搏器患者心底电极板置于左肩胛下偏与心尖相对的部分,务必是电极板紧贴胸壁避免有空隙,以防电灼伤皮肤,操作者及有关人员必须注意不与患者及病床接触,以免电击。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适应症:
主要适合于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时,心脏已丧失有效的机械性收缩功能,血液处于停顿状态的紧急状态。
调节电量为200-300,最大可达350,除颤一次后效果不佳,可联合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复苏药物除颤,可重复除颤。
电除颤分类:
除颤仪按按位置可分为体内和体外,按放电时间可分为同步和非同步。
工作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0-55摄氏度,湿度15%-95%,电池供电机内12V,12小时
准备工作:
1.检查电源是否有良好的接触.
2.检查电源电压是否在容许范围内
3.使用电池供电必须保证电池已充满,地缆线是否正确连接,有无破损。
操作规程:
1.通过输出能量设定开关,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
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R波同步除颤或非同步除颤模式。
3.在电极表面涂导点凝胶,注意不要让电极膏涂到医生手上或除颤电极手柄上。
4.将除颤电极正确按放在
5.病人身体某部位,电极与病人皮肤之间良好接触,保持电极静止并施加11-14公斤的压力。
按下充电按钮进行充电,等待除颤仪提示通电完成。
6.调节电极安放的位置和施加的压力合适。
7.确认没有可能形成电流回路的路径.如监护电极盒、导连线、床栏等金属物,提醒所有人员
远离病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8.同时按下除颤电极的两个除颤按钮。
9.检查并打印除颤后的病人心电图,确认除颤效果。
使用后的处理:
1.使用后务必将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以确保除颤仪自动释放储存能量。
2.及时充电确认电池充电和外接电源指示灯亮。
3.清洁电极板和接线盒,清点全部附件,做好使用记录。
日常维护:
1.检查或更换记录纸,确认热敏的一面安装正确
2.用酒精或四氯化碳棉球擦拭清洁内置打印机的打印头。
3.用90%的酒精或中性肥皂水清洁仪器外表。
4.去除电极板上的电极膏保持清洁
5.进行漏电安全测试并做好记录。
除颤仪使用后常见的并发症:
1.心律失常
2.电复律后一周内出现栓塞症,发生率小于1%。
3.皮肤灼伤:电极板放电区出现红斑或水泡,严重者可涂以烫伤油膏。
4.呼吸暂停持续1-2分钟,多数能自行恢复或作人工呼吸。
5.前胸部及四肢疼痛占40%无需处理.
6.低血压多数在数小时后恢复。
监护仪心电图导联连接部位:
三导联连接:右上(红),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
左上(黄),左锁骨中线第2肋间
左下(绿),左腋中线第5肋间
五导联连接:1.右上: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
2.左上:左锁骨中线第2肋间
3.心尖剑突出
4.右侧肋缘第4肋间
5. 左侧肋缘第4肋间
心电图肢体导联连接:肢体导联分别为,右上肢(红)
右下肢(黑)
左上肢(黄)
左下肢(绿)
V1:(红)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黄)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绿)V2与V4连线中点
V4:(棕)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黑)左腋前线与V4水平线相交处
V6:(紫)左腋:中线与V4水平线相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