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演变专题
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

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
1. 多极化:随着世界各地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格局的转变,世界已经开始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2. 互联网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高速传递,互联网已经成为连接全球的主要方式之一,为全球各国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3. 环保可持续性:环保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4. 新兴市场: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他们的崛起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5. 地缘政治变化:世界各地的地缘政治形势变化,例如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文化多样性: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加强了文化多样性的趋势。
7.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世界格局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加速了世界的发展。
专题五---世界格局演变

专题五世界格局的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形成过程:1、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1)时间:年(2)操纵国及首领:、、(3)性质:,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方面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4)内容:战胜国与国签署了《》,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在中国的全部权益由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
(6)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统治的新秩序。
(7)国际联盟:年成立,被控制。
2、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1)背景: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在地区的矛盾。
操纵国:。
(2)时间:年——年(3)地点:美、英、法、日、中等九国在召开。
(4)内容:签署了《》,规定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原则。
(5)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结果:通过和,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 ”。
二、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原因)2、经济大危机①时间:年②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
③国家:从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④特点:。
3、危机的影响:①广大人民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
③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加速了的爆发。
4、罗斯福新政①时间: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②直接目的:消除③根本目的:维护美国的制度。
④特点:⑤中心措施:对的调整、颁布了,大力兴建等。
⑥影响:。
三、法西斯集团的建立(一)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1、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⑴建立过程:1933年上台,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
⑵恐怖统治措施:①制造,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②解散工会和其它一切政党。
③加强控制,焚毁。
④大肆迫害。
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①时间:1922年,②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
专题十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含义: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这就是雅尔体系。
实质:美苏在实力均衡基础上,对世界两分天下的划分。
瓦解: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两极的雅尔塔体系最终崩溃。(另一说是1989年12月,美苏首脑之间的马耳他会晤)
(2)、肯定方面:它开创了以开会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客观上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含义: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会议确立的世界统治秩序和国际关系体系,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维持机构:国际联盟。
实质: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的体现。
瓦解: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
评价;(1)、肯定方面:使国际关系趋于暂时缓和、稳定,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2)、否定方面: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的,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4、标志: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开始被美苏两极世界格局所取代。
5、评价:(1)、否定方面:体现和发展了大国强权政治,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而且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使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
第19课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ppt

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它 们反映的同一主题是
北约的成立 苏军占领阿富汗 抗议北约轰炸南联盟 世贸组织总部大厦
D
• • • •
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C.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D.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真题演练
①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D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暂时形成了 “一超多强”的局面 4)当今社会,朝着多极化方向 发展,但新的世界格局还没形成。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冷战结束后国际
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 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下列 最符合题意的一组( ) C A.杜鲁门主义 两极格局 和平与发展 B.马歇尔计划 两极格局 科索沃战争 C.和平与发展 科索沃战争 导弹防御体系 D.北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 导弹防御体系
真题回放
• (2012· 江苏淮安)24.世界格局体现了各种力 量的对比。右图反映当今国际形势呈现出 • A.两极格局 B.冷战格局 • C.多极格局 D.“一超多强”局面
(2012· 云南省)25.以下能正确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 格局演变历程的选项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1980~1999年的GDP年均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为3.4%, 发达国家为2.6%。
专题:国际格局的演变

专题:国际格局的演变16-18世纪中期①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②东方从属西方的国际关系格局开始形成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70年代①东方从属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②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受到美国冲击③德国的崛起使欧洲关系紧张19世纪晚期---第一次世界大战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②后起的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局进一步受到冲击③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a、1919.1—1919.6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
凡尔赛体系形成。
b、1921——1922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a、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b、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存在矛盾:a、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b、分脏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c、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结束:二战的爆发。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a、序幕: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
b、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a、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b、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4、结束:1919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1、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
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44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
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46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
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专题四 世界格局演娈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二战后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 建立
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质 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二
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战 两极格局 影响
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后
1947 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1955 年华约建立,两极格局 发展
美、苏两极格局
美
苏联 解体
两极
格局
世界多极化发展
美
欧盟
中日
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对抗和战争,也取得了 发展和进步。20世纪上半叶,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 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人类从未停止寻找 除地球之外第二个家园的努力。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是 个未知数。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珍爱 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
1.我们的世界,共同的家园
科技的发展
经济合作的紧密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 离,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国家间文化交流活 动日益丰富,不同国家间人员的流动越来越便利……世界 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人类共同家园。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 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局限 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
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
一
凡尔赛—华 ①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七:世界格局的演变【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知识点分布:九年级下第3课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两极格局(1945—1991年)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分布:九年级下第14课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战。
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西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一些思考
一.西方科学中心转移的基本含义与历史进程
科学中心是指某个时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目超过同时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的国家或地区。
由于当今世界科学中心都集中在西方国家,所以又称为西方科学中心。
当某个国家的科学思想与成果优于现时科学中心的科学思想与成果,从而引领科学文化潮流时,即所谓科学中心转移。
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在人类近现代史中,世界科学中心先后发生了四次大转移。
一、意大利曾是世界近代科技和经济的第一中心。
时间:16世纪,原因:1.西欧城市的复兴,手工工场的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的进步。
2.文艺复兴的推动。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和推动。
(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
二、第二个中心:英国时间:17世纪至18世纪原因:1.是发展资本主义最早国家之一。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2.地理大发现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英国重视科学技术创新涌现大批科学人才如:牛顿、瓦特等。
4.社会相对安定,并重视引用外来人才。
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三、第三个中心:法国。
时间:17世纪末到18世纪原因:1.启蒙运动的推动。
2.在牛顿的学说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研成果。
四、第四个中心:德国。
时间:19世纪末原因:1.特别注重科学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相结。
2. 普鲁士对德意志的统一,国家的统一为发展奠定一个稳定的环境;3.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得到的法国赔款,为德国发展有了经济基础,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割让,使德国有了矿藏;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如: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及德国电业的发展,使德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领先于其他各国。
五、第五个中心美国。
时间:19世纪末至今原因:1.南北战争为美国崛起奠定了基础。
2.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
如贝尔、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为美国科技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3罗斯福新政为美国探索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成功模式。
4.二战以后,美国引领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雄踞世界科学中心无上荣耀的地位。
1. 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将移向何处?
根据欧洲、俄罗斯及亚太地区经济政治和科技的发展形势和过去的基础来看,在21世纪,美国不再可能成为世界科技的唯一中心,中国、日本、欧洲和俄罗斯等国都有一定的基础和技术资金的储备,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发展势头也都很好,因此最有可能的结果是,21世纪的世界科学中心和经济政治形势一样,呈现多中心或多极化的局面。
2. 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之一的条件有哪些?
在政治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稳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中国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技。
中国迅速提升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正不断影响其他所有国家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哲学思想,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这为中国成为下一个科学活动中心奠定了基础。
自真理标准的问题讨论以来,人民思想不断解放,且与世界接轨的教育培养了庞大的国内外华人科学家队伍。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以来政治格局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特点:美、日崛起,欧洲削弱,美国和欧洲共同支配世界)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
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中等九个国家在以美国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的《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瓦解: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因而体系中隐含着复杂的矛盾。
战胜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随着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展陆军并进驻莱茵河非武装区和1931年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
而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二、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
形成:二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在战后不久,美苏两国的合作基础不复存在,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相继成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瓦解:50年代后期,苏联采取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30年的争霸,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991年),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二战后建立的新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了。
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从长远来看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已成必然。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欧洲联盟、日本、俄国、中国等国家和其他国家联盟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虽然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严重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但世界形势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世界格局是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美、日关系:①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逼迫日本开放,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社会的危机。
②九国条约,美国制约日本独占中国,使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原因: 美日在华利益冲突暴露,美国不愿意日本独占中国。
③二战中的敌对(珍珠港事件,中途岛大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原因: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扩张④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占领,对其进行民主化改造,后美国对日本逐步进行扶植,建立所谓的“美日同盟”。
(原因: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借助日本遏制共产主义苏联,冷战结束后,美国利用日本遏制中国)。
中美关系: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鉴定《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②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③辛亥革命后,支持袁世凯,出卖中国利益给日本,与日本勾结。
④1921年主持鉴定《九国条约》,美国制约日本独占中国,使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⑤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盟友,共同打败日本法西斯。
⑥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中美交战。
⑦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由对抗转向缓和。
⑧1979.1.1中美正式建交。
当今关系:既合作有斗争。
影响中美关系因素: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中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中美贸易摩擦。
合作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要求。
中美关系发展启示:1.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之间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2.反对单边主义和冷战思维,积极扩大合作与交流,寻求共赢。
中日关系启示:1.尊重二战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军事扩张。
3.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反对军国主义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