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上生物上册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节 生物的分类(课件)

可以看出,马这个物种,在分类上隶属于马属—马科— 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
马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就一目了然了。
同样的,植物界的生物也可以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 度,从高到低依次进行分类。
例如,在植物界之下可以细分为苔藓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等;
在被子植物门之下又可以细分为单子叶植 物纲、双子叶植物纲;
自然条件下,在很多生物类群中,同“种”生物之间 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 生物之间一般不能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原因:
因为不同“种”的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 方面存在差异,所以生殖过程往往发生在同““种” 生物之间,也正因为如此,同“种”生物才能保证其 自身的特征不受其他“种”的干扰而代代相传。
如果你想了解蝉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在下列几种书中,你会选择哪一种?
• 你在不经意中已经应用了生物分类的方法。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 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0 生物分类的依据 1
通过比较生物的特征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比较各种细菌和真菌,我们 发现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 细胞核,而真菌的细胞有成 形的细胞核,据此将细菌和 真菌划分为两个类群。
它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注意
1.分类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各生 物间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2.分类等级越低,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各生物间 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0 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3
➢ “种”维持自身特征的稳定
不同“种”生物的差异,既表现在这些生物的形态 结构上,也存在于它们的生殖过程中。
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
多
苏教版生物(2024)七年级上册-1.2.2单细胞生物教案

苏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
主要是以草履虫为例,详细介绍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同时也提及了其他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衣藻等,使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多样性有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引导学生关注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2.理解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相对较弱。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法: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池塘中生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池塘中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都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吗?2.提问:在自然界中,有没有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单细胞生物。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与繁殖、遗传与变异、适应性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生物如何依赖环境生存,同时生物的活动又如何影响环境,形成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介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分裂与分化:学习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量,通过分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组织、器官与系统:理解细胞如何组成组织,组织如何进一步构成器官,多个器官协同工作形成系统,共同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介绍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学习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萌发过程,包括种子的休眠与寿命。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详细探讨绿色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及意义,同时简要介绍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第四章生物圈中的人•人的由来:通过人类起源的概述,理解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人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组织、器官、系统,逐步构建人体结构层次的概念。
•人体的营养: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种类、作用及人体消化、吸收、利用这些营养物质的过程。
•人体的呼吸:探讨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第五章生物圈中的动物与微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如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了解动物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意义。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探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上知识点整理答案版第一章1.1一、认识光学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镜筒—上端是安装目镜的地方;目镜—接近人眼睛的镜头;物镜—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幅度小,可使物象更清晰;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一面是平面镜,光线较强时使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较弱时使用。
2.放大物像:目镜和物镜;3.调节光线强弱:遮光器和反光镜;4.升降镜筒:粗、细准焦螺旋。
二、使用光学显微镜1.选择目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如5×)。
2.选择物镜: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
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物镜(如10×),因为这时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视野比较大,便于找到观察目标。
3.对光:将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明亮的。
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
在明亮的环境中,一般用平面镜对准光源;在较暗的环境中,需要将凹面镜对准光源。
4.制作、放置装片:从报纸上剪下一个汉字,用少量清水蘸湿,使它呈半透明状态。
将这个汉字纸片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报纸上的汉字纸片相当于生物体某种结构的薄切片)。
将显微镜的结构临时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装片,使汉字纸片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5.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时,先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着物镜,使物镜缓慢下降并靠近装片,注意不要压到盖玻片。
再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6.细调节: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几点经验(1)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上图中,A、B无螺纹为目镜,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长短成反比,A倍数<B倍数;C、D有螺纹为物镜,物镜放大倍数与物镜长短成正比,C倍数>D倍数。
2024年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第2章 生物体的组成 第3节 多细胞生物

花 果实 种子
个体
02
高等动物体的 结构层次
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人体的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人体的八大系统
生殖系统
运动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什么是系统?
不同的器官
按照一定的 次序组合
并具有特定 的生理功能
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消化系统组成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结缔组织
消化系统 生殖系统 呼吸系统 运动系统 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的各种系统既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又能 协调配合。正如在跳绳运动中,人体是作为一个统 一的整体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
练习
1.小华家的年夜饭非常丰盛:有凉拌莲藕、爆炒羊心黄焖鲫鱼、
第一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七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
第二章 生物体的组成
第2节 绿色开花植物体 的结构层次
学习目标
1 了解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 器官、个体;
2 知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个体。
01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 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体千姿百态。无论是高大的鹅掌楸、刺槐, 还是矮小的独叶草、红花酢浆草,它们都由多细胞组成,并 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
香油猪血汤等。莲藕、羊心、鲫鱼、猪血能为人体提供不同 的营养,也分别属于生物体不同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莲藕、
C 心鲫鱼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
A.器官、组织、动物个体 B.器官、动物个体、系统 C.器官、器官、动物个体 D.植物个体、器官、动物个体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分裂与分化》课件

受精卵的分裂:
受精卵 两个细胞 四个细胞
多个细胞
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 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组织:形态类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 等组成的细胞群。
植物细胞的分化示意图
茎尖 分生组织
根尖
叶表皮的保护组织 叶肉中的营养组织 茎中的输导组织
植物的五种主要组织
名称 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功能
保护作用
输导水分、无机 盐、有机物
散布
叶的表皮,如洋葱表皮
根、茎、叶内 的导管和筛管
营养组织 机械组织
营养作用
支持植物体或者 承受机械压力
叶肉、果肉 木质部、韧皮部
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动物细胞的分裂示意图
细胞核 一分为二
细胞膜内陷,细胞 形成两
质一分为二
个新细胞
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细胞核 一分为二
中间出现新细胞 膜、新细胞壁, 细胞质一分为二
形成两个 新细胞
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 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
细胞核分裂的过程
分生组织 分裂产生新细胞
茎尖、根尖
讨论
当你吃甘蔗时,第一你要把甘蔗茎坚韧的皮剥去; 咀嚼甘蔗茎时会有很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 的渣滓被吐掉。试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说一说 甘蔗茎是由哪些组织组成的?
答案: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七上苏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上苏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是一门充满奥秘和趣味的学科,七年级上册的生物知识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生命世界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重要的知识点吧!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这一单元,我们首先了解了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比如生物能够生长、繁殖、进行新陈代谢,对刺激有反应,还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像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生物。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步骤。
通过科学探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现象背后的原理。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在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如绿色植物)、消费者(如动物)和分解者(如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终止于最高级的消费者。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三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之一。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来源。
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反,它在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
动物在获取物质和能量方面与植物有所不同。
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第四单元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但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2节 脊椎动物(课件)

2.有些两栖类还可以药用,如蟾蜍的蟾酥经过加工 后具有解毒、止痛等作用。
③ 爬行动物
• 爬行类能在陆地上生活 和繁殖,是真正的陆生 动物。
• 爬行类的体表一般覆盖着鳞 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壳坚 硬,卵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C 全有效的方法是( )
A.研制出新型肥料,增加棉花抗虫性 B.研制新型杀虫剂,提高杀虫效果 C.利用棉铃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D.喷的特征,形 成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
➢ 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 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 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身体背部 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鱼类的身体可 分为头、躯干 和尾三个部分
身体多呈 流线型
用鳃呼吸
体表被覆鳞 片且富有粘 液,能减小 水的阻力
身体两侧有 侧线,能感知 水流的方向 和周围生物 的活动情况
我国有丰富的鱼类资源
鲤鱼
常见 淡水 鱼类
带鱼
常见 海洋 鱼类
鲢鱼 大黄鱼
鱼类是重要的水产资源,是人与很多动物的食物。
1.有些鱼类还可以用于观赏,如水族箱中饲养的不同品种金鱼。 2.有些鱼类以昆虫(如蚊)的卵或幼虫为食,可以控制昆虫的数量。 3.有些鱼类携带寄生虫,食用未完全煮熟的鱼类可能使人患病。 4.有些肉食性鱼类(如鲇鱼)会捕食鱼苗、虾等,从而影响鱼、 虾等的养殖。
鸟类的特征
➢ 鸟类身体大多呈流线型 ➢ 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 ➢ 体温恒定 以上这些特征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 此外,鸟类产的卵般较大,具有坚硬的卵壳。
灰头鹦鹉 苍鹰
➢常见的鸟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章自测题A卷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病毒C.细菌D.真菌2.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特有的特点()A.能够生长发育B.能繁殖,产生后代C.由许多化学元素构成D.能对刺激作出反应3.下列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所特有的是()A.菜豆种子发芽B.蝌蚪长出了后腿C.酵母菌一个变两个D.水分进入细胞4.下列不属于植物的是()A.绿藻B.苔藓C.金针菇D.无花果5.我国珍稀保护动物扬子鳄属于()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哺乳类6.蚯蚓属于()A.真菌B.无脊椎动物C.软体动物D.脊椎动物7.玉米属于()A.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低等植物8.判断水中微小物体是不是动物的最好依据是()A.看它是否能生殖B.看它是否运动C.看它是否有生长现象D.看它是否进行物质交换9.用小棒刺激鼠妇的身体,它作出的反应是()A.跳起来B.蜷曲成团C.用足反抗D.不作反应10.下列属于影响蚯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A.捕食它的鸟类B.它捕食的树叶C.它生活的土壤D.它身体的刚毛11.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状,这主要是受什么生态因素的影响?()A.水B.温度C.阳光D.空气12.下列不属于影响山羊生活的生物因素是()A.狼B.草C.野兔D.寒冷的气候13.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准确的说法是()A.生物一般都能适应它所生存的环境B.环境的改变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环境决定生物的生存,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14.仙人掌储存了大量的水分,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是()A.根B.茎C.叶D.果实15.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和肥沃,这说明了()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B.生物也能影响环境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D.生物与环境毫不相干16.下列哪些材料不是来自生物()A.煤B.木材C.钢材D.石油17.袁隆平对世界的突出贡献是()A.杂交水稻的培育B.转基因作物的培养C.试管婴儿的培养D.克隆技术的突破18.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生长,这体现了哪一种生命现象()A.生物体能生长发育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体能繁殖产生后代D.生物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19.冬眠之前,蛇在天气突然变冷时爬出洞穴来晒太阳,蛇的这一行为,是受哪一生态因素的影响()A.光B.水C.温度D.空气20.约占动物种数95%的是()A.无脊椎动物B.脊椎动物C.哺乳类D.昆虫21.下列关于生物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B.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质(如细胞膜、活性蛋白质)都叫生物C.自然界中,凡是由细胞构成的结构都叫生物D.自然界中,凡是能活动的,且能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物体都是生物22.下列各项中,表现出生物现象的是()①潮起潮落②铁钉生锈③养鱼缸内的水变绿了④桔子皮上长青霉⑤阳台上的盆花向外弯曲生长⑥山石水土⑦萝卜空心A.②③④⑦B.①③⑤⑥C.④⑤⑥⑦D.③④⑤⑦23.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分为四个类群:藻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类B.生物分为无脊椎动物类及脊椎动物类C.地球上植物的种类最多约有150多万种,而动物种类则较少,只有30多万种D.根据生物的内部结构等特征,生物大致可分为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类24.“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下列各实例中,除哪一项外,都是其真实的反映()A.热带雨林中,各种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十分优良B.沙漠中有一种植物叫骆驼刺,其根系非常发达,是其地上部分的几倍长C.当天要下雨的时候,有时池塘里的鱼便会跳出水面,因而有“鱼跳水,有雨来”的谚语D.南方一般水稻种植面积大,且一般有两到三次收获期,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则是大面积种植耐旱的小麦25.下列各种生物现象中,除哪一项外,都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A.生活在海藻中的一种鱼,当它遇到敌害时,身体立刻侧立不动,像一株植物,从而可躲过敌害B.在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上常刮大风,那里的植物一般都很矮小,有很多贴地生的藤本植物C.早些年,澳大利亚当地没有屎壳郎,而当地草原辽阔,畜牧业相当发达,于是牛粪大都堆积在草原上,风干硬化使得牧草大量枯死,同时还孳生了大量的苍蝇D.毒蛾的幼虫体色鲜艳明亮,使鸟类及其它动物不敢碰它26.下列各项人类的活动,除哪一项外都是我们身边的生物学()A.了解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从而在饮食、运动等方面积极预防B.了解土壤的土质性质及当地气候特点找到最适于生长的植物,避免种植风险C.了解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掌握水稻的生长规律,科学种田D.了解危害葡萄的各种害虫及防治方法,从而在种植葡萄过程中,有效地预防27.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在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的杀菌作用,后来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人生命B.袁隆平在稻田中偶然发现了几株表现出杂种优势的水稻,于是潜心研究,终于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平均亩产提高20%以上C.当前,生物学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内部,从遗传物质、基因水平等方面来揭示生物的奥秘D.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只对生物本身有意义,对社会、生活等方面没有作用28.在小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29.每逢冬天,某鸟就会向温暖的南方飞去,到了春天再飞回,影响这种鸟的生态因素依次是A.空气、光照B.温度、水分C.水分、空气D.温度、光照30.小明和同学们一起探索鼠妇的生活环境,他们记录了各中环境中发现的鼠妇的数量如表。
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合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鼠妇只数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32种花的湿花盆底下20干草地中 4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二.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其中46题7分,47题5分,48题8分,49题5分)判断题(对的记“√”,错误的记“×”,每题1分,共15分)31.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高等复杂的类型,也是种类最多的类型。
()32.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3.生物学研究可解决粮食危机、疾病防治等问题,但对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却无能为力。
()34.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生物()35.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可能改变环境()36.鼠妇生活于阴暗潮湿的土壤或石块下,主要是能躲过光线的照射()37.水可决定生物的分布,在潮湿、温暖的地方,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干旱地区要多()38.人可作为影响其它所有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39.动物对外界能作出反应,而植物则不能()40.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41、“鱼儿离不开水”说明水是鱼生活的惟一非生物因素。
()42、树木到了秋天要落叶是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4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44、无脊椎动物要比脊椎动物的种类少得多。
45、在设计“湿度对鼠妇影响”的对照实验时,应该把鼠妇平均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对照进行。
()46.根据你对生物主要类群的了解及你的观察分析,请将下列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生物类群主要特征代表植物藻类植物不产生种子,有根茎叶分化葫芦藓苔藓植物不产生种子,有假根、茎叶分化铁线蕨蕨类植物不产生种子,无根茎叶分化,大部分生活在水中紫菜裸子植物产生种子,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松树被子植物产生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桃树无脊椎动物身体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马脊椎动物身体内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椎河蚌47、请将左边的现象与右边的匹配起来:(1)牛吃草()A.应激性(2)向日葵向着太阳生长()B.生长(3)植物的开花结果()C.营养(4)人体的排汗()D.繁殖(5)小虎长成大老虎()E.排泄48.毒蛇咬毒蛇,被咬蛇会安然无恙,苍蝇浑身沾满细菌,从不感染疾病,北极熊的皮毛能把阳光的95%转化为热能,荧火虫的萤光消耗能量极少,发光效率极高,远远超过人类制成的任何电灯......身边许多动物的某些功能人类只能自叹不如,生物为什么会有这些功能,对我们人类有何启示?49.小明在学校围墙角的泥土中找到几只鼠妇,他发现这里的泥土很潮湿,而且刚一扒土,鼠妇就往暗处钻。
由此你可提出什么假设?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⑴.假设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根据你的假设,设计一个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根据结果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章自测题A卷1—5ACDCC 6—10BCBBC 11—15ADCBB 16—20CA BCA 21—25ADDCC 26—30BDCDB 31—35×√×√×36—40√√√×√41—45×××××46略;47略48、都是生物长期适应环境,经自然选择进化而成的人类要善待动物,合理地开发利用动物资源49 该题较为灵活,只要能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完成设计,并根据预期结果讨论即可。
如:⑴、光⑵、把装有若干鼠妇的纸盒的一面朝上,一半用不透光厚纸板盖好,一半用透明玻璃板盖好,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⑶、预期结果:A鼠妇在黑暗处分布多。
B、鼠妇在亮处分布多。
C、鼠妇在各处分布均匀。
⑷、讨论:若结果如A,则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处。
若结果如B,则说明鼠妇喜欢生活在亮处。
若结果如C,则说明光对鼠妇生活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