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从来不跟孩子哭穷!
聪明的父母,从不向孩子诉苦.doc

聪明的父母,从不向孩子诉苦文/谢可慧01什么样的父母是聪明的父母?我陪你成长,却未必要求你伺我到老。
我的努力不全是为了你,而是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你觉得高兴,我看着高兴,就已经足够。
我也是忽然想起这么一段话。
前些日子,遇到林冰以及她的母亲,突然觉得,父母就是孩子人生中的某一段轨道,一路高兴的日子,才能一路歌。
林冰是我的邻居,少年时代,很瘦很瘦。
那些年,她的教室在我们楼下,路过的时候,她总坐在第一排,隔着讲台,我一直觉得老师是不容易看到她的。
林冰的瘦除了天生,也因为她家实在过得辛苦。
他的父亲是个环卫工人,母亲在街道企业打工。
收入其实大概可以预估的,90年代末,这样的家庭,每个月的收入可能并没有到1000元。
三个人住在附近砖瓦砌成的小房子里,最值钱的是一台小电视机,一家三口常常窝在那张小餐桌上吃饭,吃完饭抹干净了,林冰就开始把书本摊开写作业。
其实,只要没有经济和利益往来,没有人会过于在意别人家的生活,孩子与孩子之间更不会。
林冰经常会和我们去对面的小花园里一起玩,然后一起去吃街头的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或许并不那么卫生,然而却是我们童年的心头好。
她可能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懂事,从来没有诸如我父母活得很辛苦,我要省吃俭用这样的话语,因为我们去买小零食,她也会跟着买。
后来,她的母亲和我的母亲说,出门的时候,总会让林冰带着2元钱,不能让她在别的孩子面前失去了原有的快乐和自由。
后来,林冰告诉我,她现在才发现自己的不懂事,或许那时的5毛钱,对于母亲来说,可以买一碗上好的菜。
林冰说,她知道自己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好,回头看,发现简直是贫寒。
02一个孩子能不能快乐,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长是否活得高兴决定的。
没有一个背着千金重压的孩子,可以不觉辛苦不觉累;没有一个在怨声载道中成长的孩子,可以觉得生活可以是美好的。
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是孩子最直接、也最直观接触世界的方式,而这些,或许在许多年后,依旧植根在她的心里。
我一直觉得林冰的开朗。
【家庭教育】别在孩子面前哭穷!这样对孩子危害十分严重!

【家庭教育】别在孩子面前哭穷!这样对孩子危害十分严重!生活中,不少爸妈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家里“很穷”这样的观念。
天天和孩子哭穷就能让孩子节俭了?不!这样做很坑娃,很可能会危害孩子一生!一、跟孩子哭穷,孩子眼界低聪明的人脑子里有钱而不是心里有钱,教孩子认识钱的意义远在于钱之外。
然而。
很多家长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有意无意的告诉孩子家里“很穷”。
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去逛商场,孩子看到了一个心仪的玩具并执意要买下来。
家长不愿意,于是对孩子大吼:“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上班有多不容易!你就知道玩具,花钱买这个是不是浪费!你知道送你上学、供你吃喝有多累吗?怎么这么不懂事啊!”听到这里,孩子确实不再闹着买玩具了,但也被吓哭了。
又比如,有些家长总是习惯性在孩子面前说“家里没钱”“你要好好努力,以后赚大钱”。
总是给孩子穿亲戚家的旧衣服、玩别人玩腻的旧玩具,明明有经济能力却不愿意给孩子买。
这样孩子从小就有钱来之不易的观念,对钱充满渴望。
还有些家长总是当着孩子的面为了金钱争吵,毫无顾忌地讲一些错误的金钱观、价值观。
仿佛钱是这个家里唯一的话题。
这些有意无意的行为,都在给孩子灌输金钱匮乏的观念。
或许有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节俭、奋发努力。
但是这样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很大,这种内心的匮乏感会一直伴随孩子成长,影响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二、孩子拥有穷人思维,害处知多少一旦你让你的孩子染上了“穷人思维”,孩子自然就会因匮乏感而带来诸多的毛病。
一般“穷人思维”会有这六个特征:1. 自卑总是和孩子哭穷,孩子很容易觉得家里没钱,不如别人家,在别人面前就会自卑。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穷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敢承认。
2. 虚荣我有一个亲戚,其实家境并不好。
可是每次出去吃饭,他都抢着买单付钱,自己平时却省吃俭用。
他是怕别人看不起他,所以急于表现自己。
其实真实的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就挺好,不必要去伪装自己让自己那么累。
3. 不敢求人自己害怕什么就会掩饰什么,有“穷人思维”的人更不想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父母成功的四个细节

父母成功的四个细节
父母成功的四个细节:
1. 努力工作:成功的父母一般都非常努力,他们不断学习,勇于挑战自己,尽力做好工作。
他们会沉淀经验,积累成果,并不断优化自己的能力和工作品质。
2. 学会妥协:成功的父母知道如何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寻求平衡。
他们为了家庭和孩子能够妥协,认真听取家庭成员的意见,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并且善于处理各种关系。
3. 有所付出:成功的父母经常无私地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他们用心关爱家庭、朋友,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4. 谨慎理财:成功的父母并不是盲目消费者,他们懂得节约,谨慎理财。
他们会认真考虑购物选择,理性消费,善用资产,不过度依赖借贷,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
有远见的父母,从不对孩子说这几句话

有远见的父母,从不对孩子说这几句话1. “你怎么这么笨!”你想想,当孩子听到父母这样说,心里该多难受啊!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自信心瞬间就没了。
比如孩子做作业遇到难题,父母不是耐心引导,而是直接来这么一句,这多打击孩子呀!2. “看看人家孩子多优秀,再看看你!”哎呀,这可不能说呀!这就好比拿别人的长处来比自己孩子的短处,这不是让孩子自卑吗?邻居家的小孩考试考了满分,父母就对自己孩子说这句话,孩子得多沮丧啊!3. “我都是为了你好!”别老把这句话挂嘴边呀!这就像给孩子套上了一个枷锁。
孩子想选自己喜欢的兴趣班,父母却用这句话来强迫孩子选他们认为好的,这怎么行呢!4. “你别做这个,你不行!”这不是小瞧孩子嘛!就像给孩子判了死刑一样。
孩子想尝试画画,父母直接来这么一句,那孩子的热情不就被浇灭了吗!5. “哭什么哭,就知道哭!”这怎么能说呢!哭也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呀,就像天要下雨一样自然。
孩子摔倒了哭,父母却这么说,孩子得多委屈呀!6. “长大后你就知道了!”总是说这句话,孩子会觉得父母在敷衍呀!就像给孩子一个模糊的答案。
孩子问为什么不能熬夜,父母就这么回,孩子能明白吗?7. “别问那么多为什么!”哎呀呀,这可不行!这就像关闭了孩子求知的大门。
孩子好奇地问这问那,父母却这样说,孩子的好奇心不就被扼杀了吗!8. “我小时候可没你这么娇气!”这不是拿自己的过去来比嘛!这就像不同时代的苹果和桔子。
孩子说累了,父母来这么一句,孩子心里能好受吗?9. “这有什么难的!”可别轻易说这句话呀!这对孩子来说也许真的很难呢,就像大人看小孩的游戏。
孩子学骑自行车觉得难,父母这么说,孩子得多无助呀!10. “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天哪,这话可千万不能说!这就像给孩子心里投下了一颗恐惧的种子。
孩子调皮了,父母这么吓唬孩子,孩子得多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有远见的父母,真的不应该对孩子说这些话呀,要多鼓励、多理解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于放手教育孩子的名言

关于放手教育孩子的名言关于放手教育孩子的名言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两个“遗传”:一个是先天遗传。
一个是后天遗传。
教育者可以对教育持乐观的态度,但不要乐观到不考虑遗传的程度。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主要不是丑小鸭努力学习的结果,而是丑小鸭的妈妈生了一个鹅蛋而不是鸭蛋。
4、孩子出生之后,父母的责任是尽可能让孩子接受好的“后天遗传”。
重视“后天遗传”,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成长的家庭环境,把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提到类似“遗传”的高度。
5、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
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6、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做的事并不太多,只要为孩子提供并维护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行。
成为好父母,就是成为家庭环保主义者。
家庭环境好,孩子好;家庭环境出了问题,孩子就成为问题儿童。
有时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7、不让孩子早产,也不让孩子过早地入学。
孩子不能早产,因为孩子需要在母亲的子宫里获得足够的保护,让胎儿有了足够的抵抗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
孩子不能过早地入学,因为孩子需要在家庭获得足够的保护,让孩子有了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
中医的说法是:“争气内存,邪不可干”。
8、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身体。
家庭的归家庭,学校的归学校。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9、性格好的标准是“文明其精神”,身体好的标准是“野蛮其身体”,学习好的标准是“自学自得”。
10、有效的学习是边缘学习,无效的学习是焦点学习。
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病因却在孩子的情感或身体那里。
从《人民的名义》看生活的正确打开模式

从《人民的名义》看生活的正确打开模式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17期《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大剧之所以能吸引老中青三代人一起狂追,不仅仅是因为其大尺度的剧情直戳社会痛点、戳中人心;还因为剧中关于婚姻、教育、交友、职场等的情节,带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反思,启发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
最好的婚姻,一定是成就彼此人类的婚姻关系是复杂多样的,而基于情感的婚姻往往是符合社會道德的,是人们所能接受的。
那么,脱离了情感的婚姻会是怎样的结果?下面一起来探讨一下剧中五种不同的婚姻人生,看看什么才是最好的婚姻。
离婚不离家:名誉与政治前途的婚姻合作。
剧中,高育良与吴惠芬堪称模范夫妻,两人在工作上互帮互助、亦师亦友,令人生羡。
谁料他俩早已离婚,高育良与小三高小凤在香港结婚多年,并生有一子。
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婚姻,隐藏着中国传统保守思想“离婚不离家”的婚姻观念,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种现象。
有的夫妻总以孩子的名义不离家,认为健全的家庭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其实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夫妻双方感情不好,常常因为琐事吵架,强制生活只会增加孩子的负罪感。
另外,弱势一方往往把孩子留在身边,并把孩子当成“枪”使,同样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婚姻观。
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婚姻或不再是必需品。
市委书记李达康在政治上野心过重,眼中只有工作和政绩,没有生活情趣,也不懂女人。
妻子欧阳菁则不同,小资情怀严重,痴迷少女们沉迷的都教授(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里面的男主角),于是这两个生活观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互不干扰,就连吃饭睡觉都不同步。
多元化的时代,婚姻似乎被赋予不可名状的新概念,比如婚姻对现代人来说可能不再是必需品。
很多人认为,婚姻会对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约束,但其实这种约束也可以是一种保护。
两个人相处,只有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默契感,才能保持婚姻长久。
姐弟恋:利益所驱,苟且婚姻。
剧中,祁同伟与梁璐是姐弟恋。
祁同伟是从山区走出来的穷小子,梁璐是省政法委书记的女儿。
有智慧的父母,从不当着孩子面做这4件事心得体会

有智慧的父母,从不当着孩子面做这4件事心得体会作为一个父母,家庭教育自然是一份重要的责任。
它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
只有给孩子恰当的教育,他们才能从中受益,成为真正的有用的大人。
有智慧的父母总是能够在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而孩子则可以成长得更快,更健康,更有利于发展未来人格特质。
在这里,我们谈一谈有智慧的父母从不当着孩子面做出这四件事。
首先,有智慧的父母不会给孩子太多的多余的责任。
这样的父母不会让孩子担负太多的家务,比如太多的家务和过多的清洁工作,因为他们知道孩子有自己的课业和活动,他们也应该参与到学校的学习中去,而不是花时间做家务。
另外,有智慧的父母不会给孩子太多的比较。
他们会宽容地看待孩子,而不是经常比较他们和其他孩子,他们也不会经常与他们比较分数、表现、成就等。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自由释放自我,挖掘自身潜力。
此外,有智慧的父母不会无视孩子的情感。
他们会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会尽量去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依靠自己的期望来给孩子施加压力。
有智慧的父母知道,孩子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因此他们会尽量保持孩子的开心心情,帮助孩子正确地处理烦恼。
最后,有智慧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
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愿望而强加给孩子想法,也不会过多干预孩子的选择。
有智慧的父母会支持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仅仅追求自己的目标。
总之,有智慧的父母绝不会当着孩子面做这四件事,他们会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教育和支持,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走出未来的路。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可以接受全面的教育,而且更容易获取成功。
因此,作为父母,在育儿中要尽量采取正确的方法,这对孩子来说,将来可以产生巨大的收获。
父母自己努力做好自己,帮助孩子成为更好地自己,这就是父母之爱

父母自己努力做好自己,帮助孩子成为更好地自己。
这就是父母之爱。
01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跟孩子哭穷。
因为这就像洒了的牛奶,哭也没用一样。
他们明白,自己穷,是自己需要努力改变的,不要把孩子拉进来被穷吞噬。
很多父母会跟孩子哭穷诉苦,希望孩子能够变得节俭懂事,能够知道家里的难处。
但是,懂事的孩子,有时候真的很可怜。
我记得我小时候玩的最好的一位伙伴,他总是忧心忡忡地跟我们在一起玩。
因为他的妈妈总是跟他诉苦,说家里没钱了。
说爸爸挣的钱也不多,不能送他上大学的。
懂事的他觉得自己应该给家里分忧,而不是给家里增加负担。
他从小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欢心,要知道他可是我们那出名的乖巧懂事。
家务活样样能做,下河能捉鱼,上山能砍柴,非常能干。
所以他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说自己不想读书了,反正家里也没钱供他读书。
虽然他当时的成绩考上大学是非常有希望的,老师们也是想办法劝说挽留。
但是他很坚定地选择退学,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开始自己计划自己的人生。
他说自己可以去学点技术,做个技术工人,也能过好。
他还说自己可以去打工,至少能够帮家里攒点钱。
于是没参加高考他就退学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闭上眼睛的时候,还是会想起他当年跟我告别的样子。
看着他的提着袋子走出校门口的背影,泪眼模糊。
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懂事的孩子,真的可怜。
02现在有一句话说“底层放弃教育,中层焦虑教育,上层不玩普通教育”。
这就是底层的宿命吗?当然至古以来就有,在每个时代都存在。
但是每个时代也会有不甘于命运安排的人,这些人就像石头缝里冒出来的野草一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
莫言在回忆自己的母亲一文里提到:“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
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
”让我感慨良多,因为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跟孩子哭穷。
因为这就像洒了的牛奶,哭也没用一样。
他们明白,自己穷,是自己需要
努力改变的,不要把孩子拉进来被穷吞噬。
很多父母会跟孩子哭穷诉苦,希望
孩子能够变得节俭懂事,能够知道家里的难处。
但是,懂事的孩子,有时候真
的很可怜。
我记得我小时候玩的最好的一位伙伴,他总是忧心忡忡地跟我们在一起玩。
因为他的妈妈总是跟他诉苦,说家里没钱了。
说爸爸挣的钱也不多,不能送他
上大学的。
懂事的他觉得自己应该给家里分忧,而不是给家里增加负担。
他从
小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欢心,要知道他可是我们那出名的乖巧懂事。
家务活样
样能做,下河能捉鱼,上山能砍柴,非常能干。
所以他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说自己不想读书了,反正家里也没钱供他读书。
虽然他当时的成绩考上大学是非常有希望的,老师们也是想办法劝说挽留。
但是他很坚定地选择退学,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就开始自己计划自己的人生。
他说自己可以去学点技术,做个技术工人,也能过好。
他还说自己可以去打工,至少能够帮家里攒点钱。
于是没参加高考他就退学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闭上眼睛的时候,还是会想起他当年跟我告别的样子。
看着他的提着袋子走出校门口的背影,泪眼模糊。
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懂事的孩子,真的可怜。
现在有一句话说“底层放弃教育,中层焦虑教育,上层不玩普通教育”。
这就是底层的宿命吗?当然至古以来就有,在每个时代都存在。
但是每个时代
也会有不甘于命运安排的人。
这些人就像石头缝里冒出来的野草一样让人感受
到生命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
莫言在回忆自己的母亲一文里提到:“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
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
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
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
”
让我感慨良多。
因为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在那个年代,繁重的家务都是奶奶一人操劳,但是她总是很要强,从来没向困
难低过头,服过软。
她告诉我的是努力和勤奋,就能有收获。
就算再难再苦,
她也没有跟我说过苦。
所以我一直是乐观的。
就算家里真的穷,但是家人还是
咬着牙支持我的梦想。
凑足我读书的钱,一直供我读书,后来就是靠着亲戚的
接济和学校的奖学金读了大学出来,到如今觉得当年的坚持是最正确地选择,也感恩家人们的不放弃,不哭穷。
其实很多孩子如果当年不是自己太懂事,或者
不是被家里人念叨,最后自己放弃了,那些大山沟里还是能走出奋斗娃的。
有
一句叫“家会伤人”,真的如此。
很多父母将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绑在一起,好
像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孩子。
这样的孩子更苦。
一边被父母的期待捧着,一边被
父母的诉苦压着。
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为了给你报这个培训班,我跟你爸爸已经基本掏空了钱包,有几个月没有去逛街了,你还不多考点分数回来,那你对得起我们
吗?”“我们家就靠你了,你不努力。
我们这么辛苦地活着也没什么意
思。
”“我就后悔生了你,没有生你我就不会过得这么辛苦。
“很多时候,你
以为你是说说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里,可能就种下了种子,影响他一辈子。
跟孩子哭穷,还是让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不易,完成是不一样的。
前者
可能让孩子从根上自卑,因为生养的父母如此,自己的生活惨淡无光。
而自己
去感受的,往往会有那股子“没有伞的孩子努力奔跑”的劲儿,最后通过努力
改变自己的人生。
要知道,一味地对孩子哭穷,真的就能唤起孩子对你付出金
钱而感到更加珍惜,更加努力吗?很多时候,父母的哭穷只会让孩子变得忧心
忡忡,严重的时候还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内心自卑而阴暗。
不管家里是多
么艰辛,至少不能让孩子的心灵蒙上这层灰尘,而是要让他们的天空明亮晴朗。
我非常喜欢《当幸福来敲门》里的黑人老爸克里斯,他在自己事业不顺,
生活潦倒之际,没有跟儿子说过一个苦字,而是教育儿子:不要灰心,要捍卫
梦想。
当我看到他带儿子在地铁公共厕所过夜时,告诉儿子这是为了躲避恐龙
进了山洞-----地铁站的卫生间。
在铺着几张纸的冰冷地板上,儿子在父亲的怀里沉沉睡去。
当有人敲门时,在里面的加纳把脚悄悄地抵住门,直到外面的人
走开,这时,镜头显示了加纳的脸部特写----一滴泪水流过他黝黑的脸颊。
看
到这个的场景,我知道很多的父母都会落泪。
它击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位置,
因为,我们的孩子也曾经用那样的姿势在我们的怀里入眠。
而我们也曾被生活折磨过。
可是再苦,也要微笑着告诉儿子:一切会好起来的,通过努力生活会变
好的。
很多家庭并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打算用穷养来锻炼孩子。
但是一个孩子整
天为钱发愁,听父母抱怨没钱的日子没法过,他能一心一意地学习吗?
特别是家有男孩子,很多父母说不能给他们钱。
要穷养,让他们多吃苦。
但是
吃苦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让孩子多承担一些家务活,让孩子多去进行一些勤
工俭学的活动;比如让孩子受点挫折,懂得生活的不容易,学会珍惜和感恩。
这些不是哭穷能做到的,而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地引导和孜孜不倦地教育。
孩子
的金钱教育上,我们需要教的东西太多了:我就一直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在学业
完成后自力更生,小时候就要让他明白“有光荣的劳动付出才有回报”,我们
做父母的就是因为劳作不息,才能让我们的小家滋润,也让他现在能够开开心
心地生活、学习。
面对孩子,我们要告诉他们:“不管世事如何,爸爸妈妈
都会保护好你,让你上学,让你好好生活,你完全不要担心,因为爸爸妈妈能
赚到钱,相信你长大了也能自己去挣钱。
”富爸爸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爸
妈通过智慧和劳动得到财富,如果你够努力,也能通过奋斗得到更多的财富!”我们给予孩子爱的承诺,保证孩子内心的安定。
这样,他们才会成长的更好。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向孩子哭穷。
父母自己努力做好自己,帮助孩子成为更好
地自己,这就是父母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