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设计方法

可靠性设计方法
可靠性设计方法

可靠性设计

第一节

概述

①可靠性是与故障相对应的的一个概念。可靠性研究开始于美国,起源于军用电子设备,二战后,陆续成立了很多可靠性研究的机构。

②为什么展开可靠性研究:可靠性差带来的危害。航空航天、军用器械、民用电子产品,IT 产品。

③最初来源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可靠性设计开始向兵器、船舶、电子、机械、汽车、信息技术等行业渗透。我国加入WTO 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内民用企业将从价格、服务这种低层次竞争走向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竞争,从而对质量和可靠性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一些高校开设了可靠性系统工程专业(如北航)或开设了可靠性设计课程。一些大的企业开始使用大型可靠性设计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如可靠性系统软件CARMES 2.0(可靠性维修性综合分析软件R elex )等)。真正将可靠性设计理论应用于生产实际。形成了一些产品的设计准则及可靠性设计标准,如HB7251-95《直升机可靠性设计准则》、HB7232-95《军用飞机可靠性设计准则》、GJB2635-96《军用飞机腐蚀防护设计和控制要求》。

④可靠性带来的效益。如运输包装,提高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可靠度。 第二节 定义及度量指标

1. 可靠性(5-1)

2.

可靠度(5-2):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设有N 台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工作t 时刻,有n(t)个失效,其可靠度的估计值为()

()N n t R t N

-

-=

lim ()()N R t R t -

→∞

=即为该产品的可靠度。

失效概率(5-3)为()1()F t R t =- 3) 失效概率密度函数 ()/n t N t ??

N 为试件的总数,()n t ?表示在[,]t t t +?时间内失效的件数。

随着N 的增大和t ?的减小,失效概率密度的图形变成光滑曲线。其和失效概率的关系为

()()t

F t f t dt =?

4) 失效率:工作到某个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失效的概率。

0()()()

()lim

[()][()]N t n t t n t dn t t N n t t N n t dt λ->∞

?->+?-==

-?-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N ,得到()

()()

f t t R t λ=

例 某批产品100个,工作了5年有90在工作。到了第六年,又有五个不能工作,第七年又出现10个不能工作的,使计算该产品第五年和第六年时的失效率。

9590(5) 5.26%951λ-=

=,9080

(6)11.11%901

λ-== 4)平均寿命 N 个产品从开始工作到发生故障的时间分别为1234,,,,,n t t t t t ???,则平均寿

命为11N

i i t N θ==∑

()()/f t n t N t =??

所以0

()t f t dt θ∞

=

??

即失效的产品个数()n t ?与失效的时间t 相乘等于工作总时间,在

除以产品总数即为平均寿命。0

()

t n t dt Ndt

θ∞

??=

?

00

()()()

()()|()lim ()0,lim ()0()t t t f t dt tdF t tdR t udv uv vdu tdR t tR t R t dt R t tR t R t dt

θθθ∞

∞∞

→∞

→∞

=?==-=-→=-=-+==→=??????

?? 5)失效过程分为(5-5):早期失效期;随机失效期;损耗失效期。

6)可靠寿命:使可靠度等于给定值r 时的产品寿命称为可靠寿命,即为r t ,其中r 称为可靠水平。r t 的值可通过()r R t r =解出。 例:某产品的可靠度服从指数分布()t

R t e λ-=,求0.9r =时的寿命(即0.9r =时产品

已经工作的时间)。

1

ln(1/)/0.105r t r e t r r

λλλ=

→==

第一节 概率分布 1.

概率分布(5-4)有:(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对

数正态分布;指数分布; 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二项分布(贝努利分布):设试验

E 只有两种结果,抽到合格品或抽到不合格品,这两种结果分别用事件A 与_

A 表示。发生A 的概率为()

P A p =,

发生_

A 的概率为_

()1(01)P A p q p =-=<<,若以X 表示在n 重实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则X 是一个随机变量,它的可能取值为0,1,2,3,…,k,…n(共n+1种),此时X 所服从的概率分布为二项分布。分布如下:

(0)(1)n P X p ==-

1

1(1)(1)n n P X C p p -==-

。。。

()(1)k k n k n P X k C p p -==-

。。。

()n P X n p ==

由上面的分布来看,上面的n+1项刚好是二项式()n p q +的展开式的各项。即随机变

量X 取值为K 的概率()(1)k k

n k n P X

k C p p -==-恰好是()n p q +的展开式

的第k+1项。这就是二项分布的由来。称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n,p 的二项分布。 当n=1时,二项分布变为0-1分布。 即()(1)k k

n k n P X

k C p p -==-(p 为A 出现的概率,q 为A 不出现的概率,

!

!()!

r

n n C r n r =

-)

累积分布函数: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发生少于r 次的概率为 0

()r

x x n x n

x P x r C

p q -=≤=

例题1:投掷硬币10次中出现“正面“的概率。 根据公式()r

r n r

n P r C p q

-=得到:

出现0次的概率:0

010010(0)0.50.50.001P C -== 出现1次的概率:1110110(1)0.50.50.009P C -== 出现2次的概率:2210210(2)0.50.50.044P C -== 出现3次的概率:3310310(3)0.50.50.117P C -== 出现4次的概率:4410410(4)0.50.50.205P C -== 出现5次的概率:5510510(5)0.50.50.246P C -== 出现6次的概率:6610610(6)0.50.50.205P C -== 出现7次的概率:7710710(7)0.50.50.117P C -== 出现8次的概率:8810810(8)0.50.50.044P C -== 出现9次的概率:9910910(9)0.50.50.009P C -== 出现10次的概率:1010101010(10)0.50.50.001P C -==

例题2 若将次品率为10%的产品每15个装一箱,求一箱中有0,1,2,3,…15个的概

率。按式()r r n r n P r C p q -=(p=0.1,q=0.9,r=0,1,2,3,…15)

分别得到:

出现0个概率为:0.201 出现1个概率为:0.342 出现2个概率为:0.267 出现3个概率为:0.128 出现4个概率为:0.047 出现5个概率为:0.010 出现6个概率为:0.002 出现7个概率为:0.000 出现8个概率为:0.000 …

出现15个概率为0.000

可靠性实验一般投入N 个零件进行实验T 小时,而仅仅允许r 个失效。已知产品的可靠

度()R t q =,不可靠度()1()F t R t p =-=,则N 个抽检零件中出现失效产品不多于r 个的概率为: 0

()[()][()]r

x x n x n x P x r C F

t R t -=≤=

因此根据实验可测得可靠度。或根据实验检验供货厂家的可靠度是否和提供的可靠度吻合。 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泊松分布:对于二项分布来说,

当p=q=0.5时,不管n 多大,X 的分布曲线是对称的(横坐标是事件发生的次数,纵坐标是该事件发生的概率);而当p 很小时,此时,n 越小,X 的分布曲线越不对称,n 越大,X 的分布曲线越对称。当n

→∞时二项分布趋向于极限分布,即泊松分布。

泊松定理: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n,p 的二项分布,其分布律为

()(1),0,1,...,k k

n k n P X k C p p k n -==-=,式中设

0np μ=>是常数,则有

lim ()lim (1)(0,1,...,)

!

k k n k n n n k P X k C p p e k n k μ

μ-→∞

→∞

-==-=

=

证明:()(1)()(1)(1)...(1)()(1)

!121[1(1)(1)(1)](1)(1)!k k

n k

n k k

n k

n

k

n k k n k P X k C p p C n n

n n n k k n n

k k n n n n n

μ

μ

μμμμμ----==-=---+=--=?--???--- 对于任意的数k,有:

121lim(1)(1)(1)1lim(1)lim(1)1

n n n k n k n n n e n

n

μμ

μ

→∞-→∞

-→∞

---???-=-

=-

=

故得证。

对于n 很大,p 很小的二项分布,可以用柏松分布代替,即

(1)!

k k k n k n e C p p k μ

μ---≈

np μ=是随机变量X 的均值。

柏松分布的各项为:

211!

2!

!

k e e e e k μ

μ

μ

μμμμ----+

+

+???+

=

(p 代表产品失效的概率)第一项表示一个都不失效的概率(二项分布对应为k=0);第二项表示失效一个的概率;第三项表示失效二个的概率。

例题 若将次品率为15%的产品每100个装一箱,求一箱中有0,1,2,3,4,5,6,7个次品的概率及次品在7个以下的概率。 解 p=0.05,n=100,u=np=5,0.00674e

μ

-=)(查表可得)

因此可分别得到次品为0,1,2,3,4,5,6,7个的概率。 4.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正态分布(Gauss

分布),它是一

切随机现象的概率分布中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布。如机械加工中的误差、测量误差,打靶时的射击误差,同龄男或女的身长,年降雨量等值与其平均值的差值等。 离散性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为

(){}{}i i i i x x

x x

F x P X x P X x P ≤≤=≤===∑∑

如果对于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F x ,存在非负的函数()f x ,对于任意的实数x

(){}()x

F x P X x f x dx -∞

=≤=

?

则称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而函数

()f x 称为X 的概率密度函数

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有: (1)()0f x ≥

(2)

()1f x dx +∞

-∞

=?

(3)2

1

1221{}()()()x x P x X x F x F x f x dx ≤≤=-=

?

1 正态分布的定义: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为:

22

()2()()x f x x μσ--=

-∞<<∞

其中μ为位置参数(均值),σ为形状参数(标准差) 则称X 服从参数为μ与2σ的正态分布,记作2(,)X

N μσ。

累积分布函数:

22

()2()()x x

F x P X x e dx μσ---∞

=≤=

?

2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

(1)曲线()y f x =对于轴线x μ=为对称

(2)当x μ=时,()f x

1

(3)当x →±∞时,()0f x →

(4)曲线()y f x =在x μσ=±处有拐点

(5)曲线()y f x =是以x 轴为渐近线,且()f x 应满足()1f x dx +∞

-∞

=?

(6)当给定σ值而改变μ值时,曲线()y f x =仅沿着x 轴平移,而

形状不变。

(7)当给定μ值而改变σ值时,图形的对称轴不变,但图形

形状改变。由于标准差σ的变动引起()f x

和拐点

位置x

μσ=±的改变以及性质()1f x dx +∞

-∞

=?,使σ愈小时图形愈高而

“瘦”;σ愈大时图形愈矮而“胖”;即分不为之不变,只改变其分散程度。

3 标准正态分布的定义:

0,1μσ==的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

引入新变量x z μ

σ

-=

代入

22

()2()()x x

F x P X x e

dx μσ--

-∞

=≤=

?

并令1σ=,此时标准正态分布的

概率密度函数()z ?和累积分布函数()z Φ分别为

2

2()()x z e z ?-=

-∞<<+∞

22

()()()z z

z e

dz P Z x F x -

-∞

Φ=

=≤=?

其中

x z μ

σ

-=

通过正态分布表可查得上式的值,正态分布表给出的是用数值积分法求出的()z Φ的近似值。

例题3:已知2(,)X

N μσ,求{}P a X b ≤≤的值

解:21()2{}x b

a P a X

b dx μσ--≤≤=?

令x z μσ-=

,则2

121{}b z a P a X b dz μσμ

σ---≤≤=?

=(

)(

)b a μ

μ

σ

σ

--Φ-Φ

已知某轴在精加工后,其直径的尺寸变动可用正态分布描述,且其均值14.90mm μ=,标准差为0.05.m m σ=按图纸规定,轴径尺寸是14.900.114.8015.00m m ±=的产品均为合格

品,求合格品的百分数。 解

14.8014.914.8014.9{14.8015}()()0.050.05

P X --≤≤=Φ-Φ

=(2)(2)

95.44%Φ-Φ-=

例题4 有1000个零件,已知其失效为正态分布,均值为500h ,标准差为40h 。求:t=400 h 时,其可靠度、失效概率为多少?经过多少小时后,会有20%的零件失效?

400500

2.540

t z μ

σ

--=

=

=-

所以累积分布函数为( 2.5)0.0062Φ-=即()0.0062F t = 所以(400)1(400)0.9938R F =-=

当()20%F A =时,由()0.20.84A A ?=→=- 因此0.08440500466.4t A t h μ

σ

-=

→=-?+=

例题5 电车的车门高度是按照使男子碰头的机会少于1%来设计的。假设穿皮鞋的男子的平均身长为165cm ,标准差为6 cm ,问车门高应设计成多大尺寸。

解:设x 是设计的车门高度,那么下图中双重斜线部分就是男子身高的分布落在大于车门高度的区域,按题意,该部分的面积不能超过1%. 根据正态分布表查()0.01Z Φ=得到 2.33Z =

根据

2.332.3361651

x z x c m μ

σ

-=

=→=?+= 例题6 设男子的平均身高为165cm,标准差为6 cm, 女子的平均身高为153cm,标准差为5 cm.问在一次偶然相遇的一对男女中,女子高于男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两个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221

11222(,);(,)X N X N μσμσ,

它们的和或差也符合正态分布.即

2212

1212(,)X X X N μμσσ=+++

根据题意,男女身长差符合正态分布.均值为10 cm,

7.8cm = ,

因此女子高于男子的身高相当于在该正态分布中的小于0的部分即

1212()(0)P X X P X X X <==-<

计算下图中小于0的部分的面积,将原来的分布化成正态分布,即

107.8

x x z μ

σ

--=

=

将0x

=代入上式得到

1.28z =-

查正态分布表得到( 1.28)0.1003Φ-=

x 165

即女子高

于男子的概率为10.03%.

正态分布的寿命试验的参数估计

n 个样本的失效时间分别是123,,,...,n t t t t ,则正态分布试验的数学期望μ与标准差

σ的估计值分别为: 1

1n

i i t n μ==∑

σ=5.

对数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为:

2

(l n )

2()x f x e μσ

--=

计算时将变量X 变换为ln(X)即可。 6.

指数分布:

指数分布适合()t λ为常数的情况。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f x e λλ-= λ为失效率(常数)

()

()()()1()1()

t t f t t R t e F t R t e R t λλλ--=

→=→=-=- 1、指数分布λ为常数;

10

2、指数分布的平均寿命00

1

1

()|t t R t dt e dt e λλθλ

λ

--∞=

==-

=

?

?

3、指数分布具有无记忆性。 第四节 可靠性设计原理 7.

常规设计与概率设计的不同(5-6):设计变量的性质不同;设计变量

运算方法不同;设计准则的含义不同。 8.

传统设计采用安全系数法或许用应力法。其出发点是使作用在危险截

面上的工作应力s 小于等于许用应力[s],而许用应力[s]是等于极限应力lim s 除 以大于1的安全系数n 而得到的。其缺陷是:

首先:试验表明,大量的设计变量如负荷、极限应力以及材料硬度、尺寸都是随机变量,都呈现出离散性,都应该依概率取值。

其次:常规设计方法关键是选取安全系数的值。系数过大,浪费。过小,影响正常使用。受经验影响,往往不能正确反映设计的安全裕度。 9.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10.

可靠性设计即概率设计,其基本观点如下:首先:认为零件的强度服

从于概率密度为()r f r 的随机变量,加在零件上的载荷也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因而导致加在零件上的应力服从于概率密度为()s f s 的随机变量。其次,零件的强度随时间推移而退化,均值随时间推移减小,均方差随时间推移增大。最后,当零件强度r 大于加在零件上的应力时,零件是可靠的,可靠度表示为:()()R t P r s => 11.

传统设计即常规设计方法与可靠性设计即概率设计的不同点:第一,

设计变量的性质不同。第二,运算方法不同。第三,可靠性准则的含义不同。可靠性设计准则是设计人员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能提高产品可靠性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并归纳、总结形成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设计原则。它是设计人员进行产品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准则,以避免重复发生过去已发生过的故障或设计缺陷。

可靠性设计准则一般是针对某个具体产品制定的。但也可以将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准则的共性部分上升为某类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准则。如:HB7251-95《直升机可靠性设计准则》、HB7232-95《军用飞机可靠性设计准则》、GJB2635-96《军用飞机腐蚀防护设计和控制要求》 12.

可靠度的确定方法:

首先:1E 表示应力随机变量s 落在某一假定应力0S 附近一微小区间ds 内的事件,则1E 出现的概率为

10()()s P E f s ds =

其次: 2E 表示强度随机变量r 大于0S 的事件,则2E 出现的概率为

20()()()r s P E P r s f r dr ∞

=>?

第三:事件1E 和2E 是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为

1

2120()()()()()s r s P E E P E P E f s ds f r dr ∞

==?

最后:假定应力i s 包括随机变量s 所有可能出现的值,而只要i s 落在 某个区域,而r 又大于i s ,产品就可靠。因此可靠的产品包括了所有这 些概率的累加。可靠度为

0()()[()]s r s R P r s f s f r dr ds +∞

-∞

=>=?

?

13.

应力强度都服从正态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2

1()2

()()r

r

r r f r r μ--=

-∞<<∞

2

1()2

()()s

s

s s f s s μ--=

-∞<<∞

令y r s =-,也服从正态分布。因此

2

1(

)2

()()y

y

y y f y y μσ--=-∞<<∞

y 的均值y r s μμμ=-,y 的标准差222y r s σσσ=+因此可靠度为

21()20

(0)y y

y R P r s e dy μσ--+∞

=->=?

令y

y

y z μσ-=

则y dz dy σ=

原来的变量y 积分下限为0,那么z

积分下限为

0y

y

μσ-=

那么可靠度变为2

2

z R dz +∞

-

=

?

令0z =

则可靠度变为20

2

z z R e

dz +∞

-

-=

?

根据正态分布的对称性

220

2

2

z z z z e

dz e

dz +∞

-

-

--∞

即可靠度等于0()z Φ(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其中

0z =

称为“联结方程”,0z 称为可靠度系数。

14.

机械强度可靠度计算:载荷分布+尺寸分布

材料力学性能分布+尺寸分布 强度分布 应力分布+强度分布可靠度

①材料性能的数据处理:服从正态分布,一般手册中给出性能的(强度极限、屈服极限、疲劳极限、硬度、延伸率、韧性等)范围max,min ,则 均值1(max min)2μ=

+,标准差1

(max min)6

σ=- 有的手册中没有给出范围,只给出均值,那么标准差=均值*V (V 为变异系数)。 ②工作载荷的统计分析:静载荷一般服从正态分布,动载荷一般服从正态分布或指数分布。为了获得载荷的分布,通过实测,获得一系列数据,再根据数理统计原理进行分析,确定分布类型和参数。

③几何尺寸的统计分析:和材料性能的数据处理一样。一般尺寸都给出公差。尺寸的标准差=(尺寸的上限-下限)/6

④随机变量函数的统计特征值:12(,,,)n y f x x x =???,其中i x 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标准差为

i μ和i σ,那么y 也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12(,,,)y n f μμμμ=???, y σ= 15.

例题:

1 承受转矩的轴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设计一端固定,一端受扭的轴,设计随机变量的分布参数为: 作用转矩1130300,1130300T T N mm N mm σ-

=?=? 许用剪切应力344.47,34.447MPa MPa δδσ-

==

求轴半径的尺寸及公差,要求可靠度R=0.999,轴半径的变化为3

r a r σ=

a 为偏差系数,取值0.03。解题步骤如下:

A 由可靠度得到F=1-R=0.001,查正态分布表得到 3.09R Z =

B 列出应力表达式,计算工作应力

22223

6

2

2224

36,T r T

T

r

r

r

ττσσσπππ=

=

+

将作用转矩的值代入上式得到工作应力的平均值及均方差(皆为r 的表达式) C 求解“联结方程”

0z =

,0z 称为可靠度系数。得到

32.13r mm =

D 敏感度分析

固定r ,改变偏差系数a ,可靠度变化如下

固定r 和偏差系数a ,改变许用剪切应力的均方差δσ,可靠度变化如下

固定许用剪切应力的均方差δσ和偏差系数a ,改变r ,可靠度变化如下

2 设计一圆截面拉杆,承受拉力2

(,)P P P μσ,40000,1200P P N

N μσ==,选用

45号钢,已知45号钢的抗拉强度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均值、均方差分别为667,25.3MPa MPa δδμσ==。为保证拉杆的可靠度为0.999,试给出半径的尺寸数据分布。

解题步骤如下:

A 由可靠度得到F=1-R=0.001,查正态分布表得到 3.09R Z =

B 列出应力表达式,计算工作应力

2

P P

s A r π=

= 所以2

p s r μμπμ=,222

2242641p s p r r r

μσσσπμπμ=+ 取拉杆圆截面半径的公差为0.015r

r μ±

=±,

所以0.0053

r

r r σμ==将拉力的值代

入上式得到工作应力的平均值及均方差(皆为r μ的表达式) C 求解“联结方程”0z =

,0z 称为可靠度系数。得到

4.722r μ=

D 与常规设计比较及敏感度分析 常规设计取安全系数n=3,即

2

[]667/3222.3333

s P

r μσσπ=

≤=== 得到7.568r ≥

如果取 4.722r μ=,则在常规设计中安全系数为 1.168n =,一般是不敢采取这样的安全系数的。

可靠性系统软件CARMES 2.0(可靠性维修性综合分析软件R elex)

CARMES 2.0是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工程软件CARMES的第二代产品。在集成了第一代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国内RMS工程应用实际,新增了可靠性评估、功能危险性分析、区域安全性分析和事件树分析等模块,以及国内标准可靠性预计手册与电信专业可靠性预计手册等预计方法,从而形成融可靠性建模、预计、分配、分析、评估、设计、管理于一体的高度集成化工程应用软件。CARMES2.0由以下10个分系统构成:

★ 可靠性、维修性与可用性应用程序 RAMP

★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 FMECA

★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FRACAS

★ 故障树分析程序 FTA

★ 可靠性评估工具 RAT

★ 功能危害性分析 FHA

★ 区域安全性分析程序 ZSA

★ 事件树分析 ETA

★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工具 LCC

★ 软件可靠性预计与估计程序 SRE

CARMES全面覆盖了产品寿命周期可靠性、维修性、可用性、测试性、安全性和保障性领域的主要内容,是可靠性工程强有力的辅助手段,是准确预计和合理分配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进行可靠性设计和评估,开展FMECA、FTA分析,建立FRACAS系统的重要工具,是实施工程监控,提高系统寿命周期质量与可靠性,节省产品研制费用的重要手段。是产品可靠性维修性设计真正的完备解决方案。

第五节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系统:由相互协调工作的零、部件、子系统组成的,为了满足一特定功能的综合体。系统可靠性:不仅与组成系统的单元可靠性有关,还与各单元间的组合方式有关。

系统可靠性设计内容包括:可靠性预测、可靠性分配。

1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

串联系统的失效率是各单元失效率之和:

12()()()()s n t t t t λλλλ=++???+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是各单元可靠度之积:

12s n R R R R =???+

2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并联系统各单元的失效概率为:

12(1),(1),(1)n R R R --???-

并联系统的失效概率是各单元失效概率之积:

12(1)(1)(1)s n F R R R =--???-

并联系统的可靠度为:

12(1)(1)(1)s n F R R R =--???-

3 并联表决系统

4 并联储备系统

例2K-H 型行星齿轮机构的简图如图所示,如果太阳轮a ,行星轮g 及齿圈b 的可靠度分别为a R ,123g g g g R R R R ===及b R ,且0.995a R =,0.990b R =,0.999g R =,

求行星齿轮机构的可靠度s R 。(任一齿轮的失效是独立事件)

解:只要有一个行星轮不发生失效,则该行星轮子系统

就可以正常工作,故三个行星轮之间的关系为并联。则

整个行星轮系统的逻辑图如图所示。 1) 并联子系统的可靠度为

1231231(1)(1)(1)

g g g g g R R R R =--?-?-

2) 等效串联系统的可靠度

31230.995[1(10.999)]0.9900.985s a g g g b R R R R =?=?--?=

机械可靠性设计发展及现状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可靠性设计发展及现 状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230-100 机械可靠性设计发展及现状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也越来越成为产品竞争的焦点。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可靠性设计是使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在设计中得以落实的技术。可靠性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固有可靠性。 所谓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或性质”。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长期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可靠性理论的成熟,电子产品可靠性的相对稳定,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机械可靠性试验技术则由于存在理论难题而发展相对较慢。为了机械可靠性的切实发展,美国可靠性分析中心一直坚持鼓励其组织机构广泛收集机械产品可靠性数据。同时美国可靠性分析中心在提到的

通用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

通用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 1.识别任务剖面、寿命剖面和环境剖面 在明确产品的可靠性定性定量要求以前,首先要识别产品的任务剖面、寿命剖面和环境剖面。 (1)任务剖面“剖面”一词是英语profile的直译,其含义是对所发生的事件、过程、状态、功能及所处环境的描述。显然,事件、状态、功能及所处环境都与时间有关,因此,这种描述事实上是一种时序的描述。 任务剖面的定义为:产品在完成规定任务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它包括任务成功或致命故障的判断准则。 对于完成一种或多种任务的产品,均应制定一种或多种任务剖面。任务剖面一般应包括:1)产品的工作状态; 2)维修方案; 3)产品工作的时间与程序; 4)产品所处环境(外加有诱发的)时间与程序。 任务剖面在产品指标论证时就应提出,它是设计人员能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产品的最基本的信息。任务剖面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数据的基础上。 图1表示了一个典型的任务剖面。 (2)寿命剖面寿命剖面的定义为:产品从制造到寿命终结或退出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寿命剖面包括任务剖面。 寿命剖面说明产品在整个寿命期经历的事件,如:装卸、运输、储存、检修、维修、任务剖面等以及每个事件的持续时间、顺序、环境和工作方式。 寿命剖面同样是建立产品技术要求不可缺少的信息。 图2表示了寿命剖面所经历的事件。

(3)环境剖面环境剖面是任务剖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对产品的使用或生存有影响的环境特性,如温度、湿度、压力、盐雾、辐射、砂尘以及振动冲击、噪声、电磁干扰等及其强度的时序说明。 产品的工作时间与程序所对应的环境时间与程序不尽相同。环境剖面也是寿命剖面和任务剖面的一个组成部分。 2.明确可靠性定性定量要求 明确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是进行可靠性设计分析的最重要的依据。 可靠性要求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定性要求,即用一种非量化的形式来设计、分析以评估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第二类是定量要求,即规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和相应的验证方法。 可靠性定性要求通常以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定性设计分析工作项目表达。常用的可靠性定性设计工作项目见表1。

现代设计方法(第四章 可靠性设计)

简述可靠性设计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 答:传统设计是将设计变量视为确定性单值变量,并通过确定性函数进行运算。 而可靠性设计则将设计变量视为随机变量,并运用随机方法对设计变量进行描述和运算。 1.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度: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是对产品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可靠度是对产品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2)可靠性工程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可靠性设计。它包括了设计方案的分析、对比与评价,必要时也包括可靠性试验、生产制造中的质量控制设计及使用维修规程的设计等。 2.可靠性分析。它主要是指失效分析,也包括必要的可靠性试验和故障分析。这方面的工作为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也为重大事故提供科学的责任分析报告。 3.可靠性数学。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开展可靠性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 。可靠性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传统设计方法是将安全系数作为衡量安全与否的指标,但安全系数的大小并没有同可靠度直接挂钩,这就有很大盲目性。可靠性设计与之不同,它强调在设计阶段就把可靠度直接引进到零件中去,即由设计直接决定固有的可靠度。 2.传统设计是把设计变量视为确定性的单值变量并通 过确定性的函数进行运算,而可靠性设计则把设计变量视为随机变量并运用随机方法对设计变量进行描述和 运算。 3.在可靠性设计中,由于应力S和强度R都是随机变量,所以判断一个零件是否安全可靠,就以强度R大于应力S的概率大小来表示,这就是可靠度指标。 4.传统设计与可靠性设计都是以零件的安全或失效作 为研究内容,因此,两者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可靠性设计是传统设计的延伸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可靠性设计只是在传统设计的方法上把设计变量 视为随机变量,并通过随机变量运算法则进行运算而已。 。平均寿命(无故障工作时间):指一批产品从投入运行到发生失效(或故障)的平均工作时间。 对不可修复的产品而言,T是指从开始使用到发生失效的平均时间,用MTTF表示; 对可修复的产品而言,是指产品相邻两次故障间工作时间的平均值,用MTBF表示; 平均寿命的几何意义是:可靠度曲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 6.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曲线f(x)具有连续性,对称性,其曲线与横坐标轴间围成的总面积恒等于 1.在均值μ和离均值的距离为标准差的某一指定倍数z。之间,分布有确定的百分数,均值或数学期望μ表征随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决定正态分布曲线位置;标准差σ,他表征随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定义μ=0,σ=1,即N(0,1)为标准正态分布。 7.系统可靠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1)组成系统的零部件的可靠性 (2)零部件的组合方式。 1.什么是3σ法则?已知手册上给出的16Mn的抗拉强度为1100~1400MPa,试利用3σ法则确定该材料抗拉强度的均值和标准差。 在进行可靠性计算时,引用手册上的数据,可以认为它们服从正态分布,手册上所给数据范围覆盖了该随机变量的+-3σ,即6倍的标准差,称这一原则为3σ法则。均值=(1100+1400)/2=1250MPa 标准差=(1400-1100)/6=50Mpa。从正态分布知,对应+-3σ范围的可靠度已为0.9973. 2. 简述强度—应力干涉理论中“强度”和“应力” 的含义,试举例说明之。 答:强度一应力干涉理论中“强度”和“应力”具有 广义的含义:“应力”表示导致失效的任何因素;而 “强度”表示阻止失效发生的任何因素。“强度” 和“应力”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具有相同的 量纲;例如,在解决杆、梁或轴的尺寸的可靠性设计 中,“强度”就是指材料的强度,“应力”就是指零件 危险断面上的应力,但在解决压杆稳定性的可靠性设 计中,“强度”则指的是判断压杆是否失稳的“临界 压力”,而“应力”则指压杆所受的工作压力。 3.说明常规设计方法中采用平均安全数的局限性。 答:平均安全系数未同零件的失效率联系起来,有很 大的盲目性。 从强度一应力干涉图可以看出 1)即使安全系数大于 1,仍然会有一定的失效概率。2)当零件强度和工作 应力的均值不变(即对应的平均安全系数不变),但 零件强度或工作应力的离散程度变大或变小时,其干 涉部分也必然随之变大或变小,失效率亦会增大或减 少。 1.所谓系统,是为完成某一功能而由若干零部件相互 有机地组合起来的综合体。系统的可靠度取决于两个 因素:一是组成系统的零部件的可靠度;二是零部件 的组合方式。 3.串联系统:若系统中诸零件的失效相互独立,但当 系统中任一个零件发生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失效 时,则这种零件的组合形式称为串联模型。 3.串联系统的可靠度:串联系统的可靠度Rs低于组 成零件的可靠度Ri。因此,要提高串联系统的可靠 度,最有效的措施是减少组成系统的零件数目。 4.并联系统:有冗余系统和表决系统。冗余系统又可 分为工作冗余系统和非工作冗余系统。 5.工作冗余系统:在该系统中,所有零件都同时参加 工作,而且任何一个零件都能单独支持整个系统正常 工作。即在该系统中,只要不是全部零件失效,系统 就可以正常工作。 6.非工作冗余系统:在该系统中,只有某一个零件处 于工作状态,其它零件则处于非工作状态。只有当工 作的零件出现故障后,非工作的零件才立即转入工作 状态。 。非工作冗余系统的可靠度高于工作冗余系统,这是 因为工作冗余系统的零件虽然都处于不满负荷状态 下,但它们总是在工作,必然会磨损或老化。非工作 冗余系统虽不存在这个问题,却存在一个转换开关的 可靠度问题。 。r/n表决系统:在n个零件组成的并联系统中,n个 零件都参加工作,但其中要有r个以上的零件正常工 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它是属于一种广义的工作冗 余系统。当r=1时,就是工作冗余系统,当r=n时, 就是串联系统。 。复杂系统的可靠性预测方法:等效功能图法、布尔 真值表法; 。故障树分析的步骤:1,在充分熟悉系统的基础上, 建立故障树;2,进行定性分析,识别系统的薄弱环 节;3,进行定量分析,对系统的可靠性作出评价。 。故障树:是一种倒立的树状逻辑因果关系图,它是 用事件符号、逻辑门符号和转移符号描述系统中各种 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图。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是寻找故障树的全部最小割集或 最小路集。其目的是为了找出引了系统故障的全部可 能的起因,并定性的识别系统的薄弱环节。 。最小割集:如果将割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再 是割集。 。最小路集:路集也是一些基本事件的集合,当该集合所有 的基本事件同时不发生时,则顶事件必然不发生。如果将路 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再是路集的话,则称此路 集为最小路集。 。最小割集代表系统的一种失效模式;一个最小路集代表系 统的一个正常模式。 。故障树的全部最小割集即是顶事件发生的全部可能原因, 构成了系统的故障谱。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努力降低最小 割集发生的可能性,这就是产品的薄弱环节。反过来说,为 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必须至少保证一个最小路集存在。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就是根据基本事件的概率求出顶事件发 生的概率,从而对系统的可靠性作出评价。 。可靠度分配按分配原则的不同,有等同分配法、加权分配 法和动态规划最优分配法; 。等同分配法:它按照系统中各单元(子系统或零部件)的 可靠度均相等的原则进行分配。其计算简单,缺点是没有考 虑各子系统现有的可靠度水平、重要性等因素。 。加权分配法:它是把各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度以及 各子系统的复杂度作为权重来分配可靠度的。 。最优分配法:采用动态规划最优分配法,可以把系统的成 本、重量、体积或研制周期等因素为最小作为目标函数,而 把可靠度不小于某一给定值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可靠度分配; 也可以把系统可靠度尽可能大作为目标函数,而将成本等因 素视为约束条件进行可靠度分配。这要根据具体问题来确定。 特点:机电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不仅取决于零部件的可靠度, 而且还将受制造成本、研制周期、重量、体积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必须采用优化方法分配 可靠度。 。一是可靠性设计的有效性取决于所采用的统计参数是否准 确可靠;二是应用明确规定产品失效的形式和判据。 。试简述强度和应力均为正态分布时,强度和应力干涉的三 种典型情况下手失效率情况。 1.强度的均值大于应力的均值,这时的干涉概率,即不可靠 度F小于50%。当强度的均值减去应力的均值为一定值时, 概率F的大小,随强度和应力的标准增大而增大。常规设计 的安全系数大于1时属于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下,还可能出 现失效。 2.强度的均值等于应力的均值,此时,失效率F为50% 3.强度的均值小于应力的均值,此时安全系数小于1,失效 概率大于50%,零件仍具有一定的可靠度。

网络可靠性设计

网络可靠性设计

目录 1.1 网络可靠性设计 (2) 1.1.1 网络解决方案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3) 1.1.2 网络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实例 (4) 1.1.3 网络可靠性设计总结 (9)

1.1网络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对于网络系统的可靠性,除了耐久性外,还有容错性和可维护性方面的内容。 1)耐久性。是指设备运行的无故障性或寿命,专业名称叫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即平均无故障时间,它是描述整个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个网络系统来说,MTBF是指整个网络的各组件(链路、节点)不间断无故障连续运行的平均时间。 2)容错性。专业名称叫MTTR(Mean Time to Repair),即系统平均恢复时间,是描述整个系统容错能力的指标。对于一个网络系统来说,MTTR是指当网络中的组件出现故障时,网络从故障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所需的平均时间。 3)可维护性。在系统发生故障后,能够很快地定位问题并通过维护排除故障,这属于事后维护;根据系统告警提前发现问题(如CPU使用率过高,端口流量异常等),通过更换设备或调整网络结构来规避可能出现的故障,这属于预防维护。可维护性需要管理人员来实施,体现了管理的水平,也反映了系统可靠性的高低。

表示系统可靠性的公式为: MTBF / ( MTBF + MTTR ) * 100%。 从公式或以看出,提高MTBF或降低MTTR都可以提高网络可靠性。造成网络不可用的因素包括:设备软硬件故障、设备间链路故障、用户误操作、网络拥塞等。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措施,使网络尽量不出故障,提高网络MTBF指标,从而提升整网的可靠性水平。 然而,网络中的故障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设计和部署从故障中快速恢复的技术、缩小MTTR指标,同样是提升网络可靠性水平的手段。 在网络架构的设计中,充分保证整网运行的可靠性是基本原则之一。网络系统可靠性设计的核心思想则是,通过合理的组网结构设计和可靠性特性应用,保证网络系统具备有效备份、自动检测和快速恢复机制,同时关注不同类型网络的适应成本。 构建可靠的网络,需要从耐久性、容错性以及可维护性三个方面进行网络规划设计。而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个系统工程,不同的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性效果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构建符合需要的可靠性网络。 1.1.1网络解决方案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不同的网络,其可靠性的设计目标是不同的。网络解决方案的可靠性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高可靠性的网络不但涉及到网络架构、设备选型、协议选择、业务规划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受用户现有网络状况、网络投资预算、用户管理水平等影响,因此在规划可靠性网络时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6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一、结构可靠性设计概念 1.可靠性含义 可靠性是指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一个工业产品(包括像飞机这样的航空飞行器产品)由于内部元件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产品构成的复杂程度使得对所执行规定功能的完成情况及其产品的失效时间(寿命)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可靠性的度量就具有明显的随机特征。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规定功能的概率就称为该产品的可靠度。作为飞机结构的可靠性问题,从定义上讲可以理解为:“结构在规定的使用载荷/环境作用下及规定的时间内,为防止各种失效或有碍正常工作功能的损伤,应保持其必要的强刚度、抗疲劳断裂以及耐久性能力。”可靠度则应是这种能力的概率度量,当然具体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例如,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静强度可靠性是指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结构安全寿命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裂纹形成寿命小于使用寿命的概率;结构的损伤容限可靠性则一方面指结构剩余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另一方面指结构在规定的未修使用期间内,裂纹扩展小于裂纹容限的概率.可靠性的概率度量除可靠度外,还可有其他的度量方法或指标,如结构的失效概率F(c),指结构在‘时刻之前破坏的概率;失效率^(().指在‘时刻以前未发生破坏的条件下,在‘时刻的条件破坏概率密度;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MeanTimeToFailure),指从开始使用到发生故障的工作时间的期望值。除此而外,还有可靠性指标、可靠寿命、中位寿命,对可修复结构还有维修度与有效度等许多可靠性度量方法。 2..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设计一个具有规定可靠性水平的结构产品,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应当贯穿于产品的预研、分析、设计、制造、装配试验、使用和管理等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从研究及学科划分上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可靠性数学。主要研究可靠性的定量描述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是它的重要基础。 (2)可靠性物理。研究元件、系统失效的机理,物理成固和物理模型。不同研究对象的失效机理不同,因此不同学科领域内可靠性物理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也不同. (3)可靠性工程。它包含了产品的可靠性分析、预测与评估、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管理、可靠性生产、可靠性维修、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交换等.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退役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可包含于可靠性工程之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结构可靠性设计仅是可靠性工程的其中一个环节,当然也是重要的环节,从内容上讲,它包括了结构可靠性分析、结构可靠性设计和结构可靠性试验三大部分。结构可靠性分析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搜集与结构有关的随机变量的观测或试验资料,并对这些资料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其分布概率及有关统计量,以作为可靠度和失效概率计算的依据。

可靠性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可靠性实验室工作规划 一、可靠性实验室的目的 1、通过对产品的可靠性试验,能准确定位和量化我司产品适应使用环境的能力及衡量产品质量等 级。 2、评估我司产品的可靠性并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隐患。 3、通过可靠性试验,能为产品的设计或升级、改良提供客观的证据和建议。 4、为产品的失效分析、可靠性测试及新产品定型试验提供测试平台. 二、试验项目及内容 1、EMS (电磁抗扰度)相关试验项目及内容 ⑴ 群脉冲抗扰度试验 根据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第4.13。3条规定,电气控制设备应通过电源端2KV ,信号和控制端1KV的电快速群脉冲干扰试验。此项试验属于常规EMS项目之一,通过此项试验验证产品对诸如来自切换瞬态过程切断感性负载、继电器触点弹跳等的各种类型瞬态骚扰的抗扰度。具体试验标准参考GBfT 17626.4-1998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标准(EFT)的要求。 ⑵ 静电抗扰度试验 根据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第4.13。3条规定,电气控制设备应通过空气放电8KV 及接触放电6KV 的静电放电试验. 此项试验属于常规EMS 项目之一,通过此项试验验证产品对来自外界的各种类型的静电放电(可能由人体或其它物体产生)的抗扰度。具体试验标准参考GB/T 17626.2-1998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标准(ESD)的要求。 ⑶1。2/5OUS及8/20US组合波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根据GB/T 3797—2005电气控制设备第4。13。3条规定,电气控制设备应通过线对线1KV ,线对地2KV 的组合波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此项试验属于常规EMS 项目之一,通过此项试验验证产品对抗击如开关切换、雷

机械可靠性设计发展及现状.docx

机械可靠性设计发展及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也越来越成为产品竞争的焦点。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可靠性设计是使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在设计中得以落实的技术。可靠性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固有可靠性。 所谓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或性质”。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长期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可靠性理论的成熟,电子产品可靠性的相对稳定,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机械可靠性试验技术则由于存在理论难题而发展相对较慢。为了机械可靠性的切实发展,美国可靠性分析中心一直坚持鼓励其组织机构广泛收集机械产品可靠性数据。同时美国可靠性分析中心在提到的关于将来安全相关技术发展备选课题,在可靠性领域中把机械可靠性作为三大课题( 另外两个是加速试验和软件可靠性) 之一。机械可靠性试验技术是机械可靠性技术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因此被广泛关注。 机械可靠性试验的发展 自1946 年Freuenthal在国际上发表“结构的安全度”一文以来,可靠性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和工程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上世纪60 年代,对机械可靠性问题引起了各国广泛重视并开始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美国、前苏联、日本、英国等国家对机械产品可靠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机械产品可靠性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相当进展: 1.1.20世纪40年代,德国在V-1火箭研制中,提出了火箭系统的可靠性等于所有元器件可靠度乘积的理论,即把小样本问题转化为大样本问题进行研究。 1.2.1957年6月4日,美国的“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委员会”发布了《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提出了可靠性是可建立的、可分配的及可验证的,从而为可靠性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初步框架。 1.3.3.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苏联相继把可靠性应用于航天计划,于是机械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得到发展,如随机载荷下机械结构和零件的可靠性,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试验验证等。 1.4.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将可靠性技术推广到民用工业,设立了可靠性研究机构和可靠性工程控制小组,大大提高了日本产品的可靠度。 NASA 在六十年代中期便开始了机械部件的应力验证和利用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进行可靠性概率设计的研究。1974年美国和日本成立了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组,澳大利亚、瑞典

可靠性设计的一些内容

可靠性设计的一些内容 一、可靠性评价分析技术的应用 由于设计阶段对产品的可靠性将起到奠基作用,故在设计过程中,应不断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以便及时了解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是否有了保证,所采取的各种可靠性设计措施是否有效,有效程度如何,设计中是否还存在薄弱环节和潜在缺陷,产品在今后使用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障,以及故障一旦发生时,其影响和危害程度如何等等。弄清以上问题将有助于及时发现缺陷,及时改进设计,防止“带病”投产,保证预定的可靠性指标得到满足。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评价分析技术的应用: 1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可靠性预计是在设计阶段,根据设计中所选用的电路程式、元器件、可靠性结构模型、工作环境、工作应力以及过去积累的统计数据,推测产品可能达到的可靠性水平。预计的目的不是在于了解在什么时候将发生什么样的失效,而是在于从设计开始就采取措施以防止失效的发生,并用定量的方法评价可靠性设计的效果。 可靠性分配是将可靠性指标或预计所能达到的目标值加以分解,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给分系统、设备、部件直至各元器件和每一个连接点、焊接点,以保证可靠性既定目标得以实现。通过分配,不仅可以层层落实设计指标,还可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和尚能挖掘的潜力。可靠性预计的方法一般有相似设备法、相似电路法。有源

器件法、元器件计数法及元器件应力分析法等,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当产品处于方论证阶段时,可用相似设备法、相似电路法、有源器件法等快速预计法进行可行性预计,以评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当产品处于旱期的详细设计阶段时,可用元器件计数法进行初步设计预计,以了解元器件的初步选择是否恰当,并为可靠性分配打下预计的基础,而当产品处于详细设计阶段的中期和后期,可用元器件应力分析法进行详细的设计预计,以便及时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或潜在能力,及时改进设计,以期达到优化设计 的目的。 下面就三种预计方法作一些简略的介绍: (1)有源器件法 所谓有源器件法,即按设备为完成规定功能所需的串联有源器件的数目预计设备失效的方法。预计公式为 λs = N* K (11.1) 式中:λs --设备的预计失效率; N--串联有源器件的数目; K ---各种设备中每个有源器件的失效率。 (2) 元器件计数法 所谓元器件计数法就是根据组成设备的各类元器件的通用失效率及其使用数量,来预计设备失效率的方法 。(3)元器件应力分析法预计 元器件应力分析法预计是考虑了温度、电应力、环境条件、元器件选

可靠性设计心得

可靠性设计学习心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具有好的性能,更要具有高的可靠性水平。采用可靠性设计弥补了常规设计的不足,使得设计方案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所谓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或性质”。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可靠性工程的诞生已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以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为先导的可靠性工程迄今发展得比较成熟, 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相比之下, 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与研究则起步较晚。所谓机械可靠性,是指机械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由于工程材料特性的离散性以及测量、加工、制造和安装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使机械产品的系统参数具有固有的不确定性,因此考虑这种固有随机性的可靠性设计技术至关重要。据有关方面统计,产品设计对产品质量的贡献率可达70%~80%,可见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特性(如:功能、性能、寿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赋予了产品“先天优劣”的本质特性。上世纪60年代, 对机械可靠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开始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虽然国内外都投入了研究力量,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终因机械产品可靠性涉及的领域太多、可靠性研究的范围大、基础性数据缺乏等原因,机械可靠性设计在工程实际中应用得并不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可靠性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一些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应用的较为成熟的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设计方法,并且结合当今可靠性工程学科的发展,指出了可靠性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发展和趋势。 常规设计中,经验性的成分较多,如基于安全系数的设计。 常规设计可通过下式体现: S E l F f lim ][...),,,(σσμσ=≤= 计算中,F 、l 、E 、μ、slim 等各物理量均视为确定性变量,安全系数则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系数。 上式给出的结论是:若s≤[s]则安全;反之则不安全。 应该说,上述观点不够严谨。首先,设计中的许多物理量明是随机变量;基

可靠性设计要求

可靠性设计要求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靠性设计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工作。 2引用标准 IEC60300-2-1992 可靠性管理第2部分可靠性程序元素和任务 GB6993-86 系统和设备研制生产中的可靠性程序 GJB 450-88 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 GJB 451-90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JB 437-- 88 军用软件开发规范 GB 4943-19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3名词术语 3.1可靠性reli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2可信性dependability 产品在任一时刻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是一个集合性术语,用来表示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在不引起混淆和不需要区别的条件下,与可靠性等同使用。 3.3测试性testability 产品能及时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的一种设计特性。 3.4维修性maintain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3.5可靠性要求(目标) 产品可靠性的高低是由一系列指标来描述的,包括MTBF值、环境应力范围、EMC应力范围等等。这一系列指标就是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或产品的可靠性目标。 3.6可靠性(设计)方案 为实现产品可靠性目标而制定的技术路径和方法。 3.7可靠性(设计)报告 为实现产品可靠性目标而实施的技术路径和方法。 3.8可靠性设计 从制定可靠性目标到提供可靠性(设计)报告的全过程。 3.9工作项目

可靠性设计方法

可靠性设计 第一节 概述 ①可靠性是与故障相对应的的一个概念。可靠性研究开始于美国,起源于军用电子设备,二战后,陆续成立了很多可靠性研究的机构。 ②为什么展开可靠性研究:可靠性差带来的危害。航空航天、军用器械、民用电子产品,IT 产品。 ③最初来源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可靠性设计开始向兵器、船舶、电子、机械、汽车、信息技术等行业渗透。我国加入WTO 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内民用企业将从价格、服务这种低层次竞争走向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竞争,从而对质量和可靠性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一些高校开设了可靠性系统工程专业(如北航)或开设了可靠性设计课程。一些大的企业开始使用大型可靠性设计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如可靠性系统软件CARMES 2.0(可靠性维修性综合分析软件R elex )等)。真正将可靠性设计理论应用于生产实际。形成了一些产品的设计准则及可靠性设计标准,如HB7251-95《直升机可靠性设计准则》、HB7232-95《军用飞机可靠性设计准则》、GJB2635-96《军用飞机腐蚀防护设计和控制要求》。 ④可靠性带来的效益。如运输包装,提高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可靠度。 第二节 定义及度量指标 1. 可靠性(5-1) 2. 可靠度(5-2):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设有N 台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工作t 时刻,有n(t)个失效,其可靠度的估计值为() ()N n t R t N - -= lim ()()N R t R t - →∞ =即为该产品的可靠度。 失效概率(5-3)为()1()F t R t =- 3) 失效概率密度函数 ()/n t N t ?? N 为试件的总数,()n t ?表示在[,]t t t +?时间内失效的件数。 随着N 的增大和t ?的减小,失效概率密度的图形变成光滑曲线。其和失效概率的关系为

电气设备可靠性设计方案

电气设备可靠性设计 现今电气控制设备的广泛应用要求其可靠性得到相应提高,这样可 以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产品质量。设备的可靠性是控制设备工作现状、元器件质量、气候条件、机械作用力和电磁干扰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进行电气设备可靠性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因数,进行最优化设计。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原则1.从人机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出发,合理确定人与机器的功能分配,从 而设计出经济可靠的人机系统。一般情况下,机器的可靠性高于人的可靠性,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 自动化,就可将人从机器的危险点和危险环境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提高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2.高可靠性组成单元要素原则)控制设备要优先采用经过时间检验的、技术成熟的、高可靠性 1 的元器件及单元要素来进行设计。)在满足技术性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简化方案及电路设计和结构 2 设计,减少整机元器件数量及机械结构零件。)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应容许元器件和机械零件有最大的公差范 3 围。. )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应把需要调整的元器件(如电位器、需整 4 定

电器等)减到最小程度。)电路设计应保证电源电压和负荷在通常可能出现极限变化的情 5 况下,电路仍能正常工作。)设计设备的电路时,应尽量放宽对输入及输出信号临界值的要 6 求。具有安全系数的设计原则3.由于负荷条件和环境因素随时间而变化,所以可靠性也是随时间变 化的函数,并且随时间的增加,可靠性在降低。因此,设计的可靠性和有关参数应具有一定的安全系数。高可靠性方式原则4.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等 高可靠性结构组合方式。 1)系统“自动保险”装置自动保险,就是即使是不懂业务的人或不熟练的人进行操作,也能 保证安全,不受伤害或不出故障。这是机器设备设计和装置设计的根本性指导思想,是本质安全化追求的目标。要通过不断完善结构尽可能地接近这个目标。)系统“故障安全”结构 2故障安全,就是即使个别零部件发生故障或失效,系统性能不变, 仍能可靠工作。系统安全常常是以正常、准确地完成规定功能为前提的。可是,由于组成零件产生故障而引起误动作,常常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为达到功能准确性,采用保险结构方法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3)从系统控制的功能方面来看,故障安全结构的种类消极被动式: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机器变为停止状态。积极主动式: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机器一面报警,一面还能短时 运转。运行操作式:即使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机器也能运行到下次定期检

机械可靠性设计

机械可靠性设计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机械可靠性设计概述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制(2)班 组员: 黄佳辉 芦朝晖

摘要 可靠性就是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无论任何产品或是零件能否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几乎所以的机器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其可靠性,可靠性设计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怎样合理的采用科学的可靠性设计方法使机器能够在要求的工作环境下不会失效损坏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和稳定产品的可靠性。 关键词:可靠性发展趋势设计方法意义原理 正文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就是确保其设计的机械零件能够在规定的工作时间,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的功能。机械产品是在综合学科交叉作用下的高新技术的衍生物, 其主要功效就是实现产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1] 。一个产品如果无法保证其 运作的稳定性,将会极大的威胁到人生安全,而且稳定性也是对产品质量的一种保证。 一机械可靠性设计研究发展状况 国内主要的可靠性研究机构有中国赛宝实验室(CEPREI,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 研究所)、摩尔实验室(MORLAB)等。中国赛宝实验室是中国唯一专业进行电子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研究的权威机构。可靠性研究分析中心(RAC)是中国赛宝实验室的核心技术部门,是按国际标准ISO17025管理和运行的实验室,主要开展电子产品失效分析、破坏性物理分析、电子制造技术服务、电子产品污染控制技术项目等。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分析中心在电子材料、元器件、封装、组装和电子辅料的质量与可靠性方面,具有完善的检测、分析和试验能力;开展有毒有害物质(RoHS)、环境评估与监测、ODS替代技术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服务,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综合技术能力最强的电子制造技术支持实验室和环保检测实验室。 摩尔实验室中的可靠性实验室主要实验为:气候环境实验、机械环境实验、高温可靠性实验。环境试验室拥有一批国际、国内着名的专业环境试验设备制造商生产的气候环境试验设备;设备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可编程控制,自动绘制试验曲线;可按IEC、ISO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客户的要求进行高温、低温、恒温恒湿、交变湿热、温度变化、温度/湿度组合循环、低气压等气候环境试验。环境试验室还拥有面积40余平方米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淋雨试验室,配备了可编程控制、不锈钢材料的垂直淋雨、摆管淋雨、花洒淋雨、防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 来源:未知作者:秩名2012年05月02日 11:45 分享 [导读]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将在满足性能指标的条件下,线路尽可能简单,系统设计充分借鉴2G直放站设计经验,采用可靠性高的、模块化的标准射频模块,提高系统的集成度,监控盘直接借用 关键词:降额设计静电防护可靠性设计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1.简化设计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将在满足性能指标的条件下,线路尽可能简单,系统设计充分借鉴2G直放站设计经验,采用可靠性高的、模块化的标准射频模块,提高系统的集成度,监控盘直接借用2G直放站监控盘,根据3G 通信协议重新设计监控程序,电源采用公司成熟的模块化电源解决方案,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2.模块和元器件选择和控制 优先选用公司元器件大纲中的器件,优先选用经过认证的合格供应商提供的器件,尽可能减少元器件的品种、规格,严格控制选用非标准规格的元器件; 需要外购的部分射频模块一方面严格对供货商进行准入认证,另一方面要对入库的外购模块进行严格的性能检验,以保证外购模块的质量。外购的模块和元器件在装机前将100%进行环境应力筛选试验(ESS),以保证元器件在装机前已消除了早期的性能缺陷。 3.热设计考虑 直放站结构设计时均对产品进行热分析和预计,对产品内部最高温升进行设计控制,采用大功率散热器,并预留足够的余量,同时对发热量较大的功率放大器模块安装时底部覆涂导热硅脂,保证功放表面温升不大于25℃。 总体结构方案设计完成后,针对电子设备热产生机理与传播方式,对电子设备的热场分布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合理的热设计方法保证电子设备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通过CAE辅助分析软件,进行模型建立、模型求解和结果解释三方面对直放站产品进行热效应分析,优化整机设备关键器件、部件的参数位置;并对电子系统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冷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仿真方案达到设计要求后,通过环境温升试验对设备结构设计方案作最终考评,以保证直放站设备的热设计可靠性。 4.降额设计 降低元器件在电路中所承受的应力(一般主要指温度应力及电应力)可以提高元器件的可靠性,元器件的工作温度范围要求大于整机的工作温度范围,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的耐压值应大于额定工作电压的2倍,电源模块实际功耗不超过额定功率的70%。 5.通信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原因?软件在使用中发生失效(不可靠会导致任务的失败,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应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失效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将引起失效的缺陷引入软件,为失效纠正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为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提供借鉴。 ?这些工作将会大大提高使用中软件的可靠 性,减少由于软件失效带来的各种损失。 Myers 设计原则 Myers 专家提出了在可靠性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 ?控制程序的复杂程度

–使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具有最大的独立性 –使程序具有合理的层次结构 –当模块或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法避免时,务必使其联系尽量简单, 以防止在模块和单元之间产生未知的边际效应 ?是与用户保持紧密联系 软件可靠性设计 ?软件可靠性设计的实质是在常规的软件设计中,应用各种必须的 方法和技术,使程序设计在兼顾用户的各种需求时, 全面满足软件的可靠性要求。 ?软件的可靠性设计应和软件的常规设计紧密地结合,贯穿于常规 设计过程的始终。?这里所指的设计是广义的设计, 它包括了从需求分析开始, 直至实现的全过程。 软件可靠性设计的四种类型

软件避错设计 ?避错设计是使软件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不发生错误或少发生错误的一种设计方法。的设计原则是控制和减少程序的复杂性。 ?体现了以预防为主的思想,软件可靠性设计的首要方法 ?各个阶段都要进行避错 ?从开发方法、工具等多处着手 –避免需求错误 ?深入研究用户的需求(用户申明的和未申明的 ?用户早期介入, 如采用原型技术 –选择好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包括分析、设计、实现 ?面向对象的方法:包括分析、设计、实现 ?基于部件的开发方法(COMPONENT BASED ?快速原型法 软件避错设计准则 ? (1模块化与模块独立 –假设函数C(X定义了问题X 的复杂性, 函数E(X定义了求解问题X 需要花费的工作量(按时间计,对于问题P1和问题P2, 如果C(P1>C(P2,则有 E(P1> E(P2。 –人类求解问题的实践同时又揭示了另一个有趣的性质:(P1+P2>C(P1 +C(P2 –由上面三个式子可得:E(P1+ P2> E(P1+E(P2?这个结论导致所谓的“分治法” ----将一个复杂问题分割成若干个可管理的小问题后更易于求解,模块化正是以此为据。 ?模块的独立程序可以由两个定性标准度量,这两个标准分别称为内聚和耦合。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的紧密程度。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软件避错设计准则 ? (2抽象和逐步求精 –抽象是抽出事物的本质特性而暂时不考虑它们的细节 ?举例

可靠性设计技术工作规范

可靠性设计技术工作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可靠性设计大纲、工作计划编制的相关要求。 本规范规定了可靠性设计准则、原则与方法的相关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JB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GJB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B/T7826-20012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3.1 可靠性 可靠性(Reliability)指产品(包括零件和元器件、整机设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指标主要反映产品或设备的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部件(Part)、元件(Component)、产品(Product)或系统(System)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又称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指可修复产品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是衡量一个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3.2 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Reliability Design),即根据可靠性理论与方法确定产品零部件以及整机的结构方案和有关参数的过程。设计水平是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基础。 可靠性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为消除产品的潜在缺陷和薄弱环节,防止故障发生,以确保满足规定的固有可靠性要求所采取的技术活动。可靠性设计是可靠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产品固有可靠性要求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来实现的。 4. 可靠性设计大纲 为了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而制定的一套文件,包括可靠性设计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要求按进度实施的工作项目、工作程序和需要的资源等。 4.1 可靠性设计大纲的构成 目的和任务 目标 可靠性指标及定义 工作组织及其职责 可靠性工作项目及其实施表(见附表1)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指标体系_图文.

机械可靠性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主讲:刘混举 机械可靠性设计 第 2讲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指标体系 2.1可靠性基本概念?可靠性的概念及基本思想 可靠性的经典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基本思想 任何参数均为多值的,且呈一定分布。安全系数大的设备或产品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安全。

2.2可靠性定义可靠性的概念 可靠性的经典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指作为单独研究和分别试验对象的任何元件、设备或系统,可以是零件、部件,也可以是由它们装配而成的机器,或由许多机器组成的机组和成套设备,甚至还把人的作用也包括在内。 规定时间:是可靠性区别于产品其他质量属性的重要特征,一般也可认为可靠性是产品功能在时间上的稳定程度。

规定功能:道德要明确具体产品的功能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完成规定功能。产品丧失规定功能称为失效, 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为故障。 规定条件:一般指的是使用条件 , 环境条件。包括应力温度、湿度、尘砂、腐蚀等,也包括操作技术、维修方法等条件。 可靠性的类型 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通过设计、制造赋予产品的可靠性; ?使用可靠性既受设计、制造的影响,又受使用条件的影响。一般使用可靠性总低于固有可靠性。

2.3可靠性特征量 (可靠性指标?可靠度 可靠度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一般记为 R 。它是时间的函数,故也记为 R (t , 称为可靠度函数。 ? 1 可靠度 如果用随机变量 T 表示产品

从开始工作到发生失效或故障的时间,其概率密度 为 f (t 如右图所示,若用 t 表示某一指定时刻,则该产品在该时刻的可靠度。 成规定功能的产品数与在该区间开始时投入工作产品数之比,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