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洋节” 离校园》主题班会

合集下载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洋节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洋节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洋节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洋节的起源和在我国的流传情况引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1.2 教学内容介绍洋节的起源和在我国的流传情况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洋节的起源和在我国的流传情况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第二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表现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案例分析:学生分析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第三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3.2 教学内容讨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第四章:如何与洋节说再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与洋节说再见,转向关注和庆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认同感和热爱4.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与洋节说再见,转向关注和庆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4.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与洋节说再见,转向关注和庆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案例分析:学生分析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理解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等5.3 教学方法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景点或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第六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介绍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起源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认同感和热爱6.2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起源和意义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6.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起源和意义案例分析:学生分析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理解第七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学生积极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7.2 教学内容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7.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学生积极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第八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情况培养学生自豪感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8.2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情况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和认可8.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情况案例分析:学生分析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和认可,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认识9.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持续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9.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行动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行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持续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第十章:布置作业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10.2 教学内容布置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作业,如研究报告、实践活动等10.3 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了解洋节的起源和在我国的流传情况环节解析:学生需要了解洋节的起源,以及在我国的流传情况,为后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抵制洋节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抵制洋节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抵制洋节,弘扬传统文化一、导入1.1 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积极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西方的一些节日和文化影响也在我国得到了普及和传播,这些洋节渐渐地侵蚀了我们的传统中华文化,这是一种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伤害。

二、抵制洋节的重要性2.1 洋节从本质上是来自西方文化的一种传统,它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异,抵制洋节,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弘扬本土文化,提高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2.2 抵制洋节,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有利于提高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增强我们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3 抵制洋节,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形成我国特色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和造就更多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后代。

三、如何抵制洋节3.1 增强文化自觉,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积极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体现。

3.2 主动抵制洋节,不参与洋节的庆祝和购物,拒绝购物、参与与洋节相关的商品和活动,不为洋节提供任何形式的经济支持,自觉地抵制洋节的风气和活动。

3.3 多举办文化传统节日活动,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在学校中举行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4.1 在学校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2 在主题班会中,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文化的魅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4.3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拒绝过洋节主题班会教案

拒绝过洋节主题班会教案

以下是拒绝过洋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洋节的由来和习俗,明白为何我们要拒绝洋节。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

二、活动准备:1、收集关于洋节的资料,包括洋节的起源、习俗和影响。

2、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用品,如PPT、音响设备、黑板报等。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讲等活动的排练。

三、活动过程:1、开场(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报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洋节的由来和习俗,以及洋节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到洋节并不代表先进文化,反而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拒绝洋节。

3、主题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于洋节的看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他们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

4、角色扮演(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如模拟拒绝洋节的场景、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等。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拒绝洋节的重要性,并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表现力。

5、总结与反思(5分钟)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和反思,强调拒绝洋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活动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互动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发言、表演等形式来评价他们对于拒绝洋节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实际行动和态度。

拒绝洋节班会记录(3篇)

拒绝洋节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3月10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张老师参会人员:全体学生及部分家长代表一、班会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逐渐传入我国,尤其在年轻一代中流行。

然而,一些学生过度追求洋节,忽视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决定开展“拒绝洋节,传承文化”主题班会。

二、班会流程1. 主持人开场张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如何拒绝洋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观看视频短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代表发言(1)学生代表1:大家好,我是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

我认为,我们应该拒绝洋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洋节虽然有其独特魅力,但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自己的节日,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2)学生代表2:我同意前面的同学的观点。

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了解和尊重洋节的同时,更加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

这样,我们既能拓宽视野,又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4. 家长代表发言家长代表1:大家好,我是学生张明的家长。

我认为,拒绝洋节并不是排斥外来文化,而是要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传统文化,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

家长代表2:我完全赞同家长代表1的观点。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会引导孩子关注传统节日,让他们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5. 班主任总结发言张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表示肯定,并强调以下几点:(1)拒绝洋节不是排斥外来文化,而是要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我们要在了解和尊重洋节的同时,更加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益。

拒过洋节主题班会

拒过洋节主题班会

拒过洋节主题班会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场合发表演讲。

我想和大家谈论的话题是“拒绝过洋节”。

对于拒绝过洋节这一主题,我们或许感到有些陌生或不解。

因此,请允许我为大家先做一点科普。

过洋节,又称“拍摄洋节”或“自拍洋节”,源自于一个网络流行语,意为通过拍摄自己在洋节时的活动和场景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感。

这一现象在近年来愈演愈烈,尤其是年轻人之间。

他们通过录像、拍照和分享社交媒体上的洋节活动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美。

然而,这种追求浮夸化和表面化的洋节文化却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我们呼吁大家一起拒绝过洋节。

首先,拒绝洋节是拒绝虚假的生活。

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喜欢在网上展示自己的美食、旅行、购物以及各种体验。

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展示的内容并非真实反映了他们的生活。

人们刻意选择和修饰自己的照片和视频,通过滤镜和修图来改变自己的外貌,以求更完美的形象。

然而,这背后隐藏的却是对内心的不自信和对真实生活的逃避。

我们呼吁大家勇敢地展现真实的自己,拒绝虚假的生活。

其次,拒绝洋节是拒绝浮夸的价值观。

过度关注外貌和物质,追求短暂的虚荣感,是建立在表面的虚妄之上。

这种追逐着洋节的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人们不断追求着更多的点赞、分享和关注,以换取他人的认可和赞美,然而这种快速而肤浅的满足感是不持久的。

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内心的深处,培养真正的内在价值观,拒绝对外在的盲目追求。

再次,拒绝洋节是拒绝浪费。

洋节虽然短暂,但它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准备和庆祝。

购买洋节道具、服装和礼品,参加各类活动和聚会,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资金。

然而,洋节过后,这些资源往往成为废品,而我们却很少意识到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我们应该拒绝这种浪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最后,拒绝洋节是追求真实的幸福。

洋节不应该是浮夸和表面的,而是应该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感。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洋节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洋节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洋节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洋节说再见。

1.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洋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什么?第二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1 教师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第三章:洋节的起源与影响3.1 教师介绍洋节的起源和背景。

3.2 学生讨论洋节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第四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4.1 教师阐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4.2 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五章:实践与展望5.1 教师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方法。

5.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自己的实践计划。

5.3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和感悟。

第六章:传统节日的意义6.1 教师详细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6.2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讨论传统节日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第七章:传统习俗与礼仪7.1 教师讲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习俗和礼仪,如拜年、吃团圆饭、端午节赛龙舟等。

7.2 学生讨论这些习俗和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保留和传承,以及如何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第八章:传统艺术与技艺8.1 教师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书法、国画、剪纸、京剧等。

8.2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和学习经历,讨论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艺术形式。

第九章:传统思想与哲学9.1 教师概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佛家等,并简要介绍其核心理念。

9.2 学生探讨这些传统思想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这些思想。

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班会的内容,总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0.2 学生分享自己在班会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未来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计划和愿望。

高级中学高一主题班会--抵制洋节、传承中华节日(34张张PPT)

高级中学高一主题班会--抵制洋节、传承中华节日(34张张PPT)

关于“年” 的传说:
•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每到除夕之夜出来伤害人畜。有一 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的老人,她告诉乡亲们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半 夜时候,屋内一直点着烛火,屋外放爆竹,这样“年”就不敢进村了。村 民们按照这种做法,怪兽果然被吓跑了。
• 后来人们知道了“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 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 亲串友道喜问好(拜年)。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 传统节日。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崇尚西方国家节日风气日盛,对祖国的传统节日印象淡漠, 甚至到了不知的地步。而在国际上,韩国更是意图将“端午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据为已 有,大肆宣传是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
这些年很多年轻人对西方圣诞文化了解不多的情况下,曲解了过节的意义,将“平安夜”变成 了“狂欢夜”,导致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发生。比如:大街小巷人满为患,
清明节 the Tombsweeping Day
起源:古代帝王将相 “墓祭”之礼
时间:冬至后第108天 4月4日左右
清明之后,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 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祭祖扫墓 表达思念
端午节 the Dragonboat Festival
起源: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 屈原
“飞雪”、 “彩带”被喷射得到处都是,从广场到步行街,从花园到人行道,从公路隔离带 到商场墙壁、玻璃橱窗等,所有可以喷涂的地方无一幸免,街道上更是垃圾遍地,一片狼 藉,甚至有一些人像发了疯一样。这些都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严重影响我们 青少年的形象,也影响衡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起源:秋收祭天祭祖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 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 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 ,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让洋节远离校园班会记录(3篇)

让洋节远离校园班会记录(3篇)

第1篇班会时间:2023年11月10日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张老师参与人员:全体师生一、班会开场(张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让洋节远离校园”。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洋节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特别是在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里。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二、班会内容(一)引入话题(张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

你们平时会庆祝这些节日吗?(学生甲)圣诞节我知道,我们班上有些同学会买圣诞树、送礼物。

(学生乙)情人节我也知道,有些同学会互相送花、巧克力。

(张老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洋节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要让洋节远离校园?(二)讨论原因1. 传统文化保护(张老师)首先,我们要明确,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洋节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洋节远离校园。

2. 青少年价值观引导(学生丙)老师,我觉得洋节里的很多观念,比如情人节强调浪漫、圣诞节强调快乐,这些观念对青少年有积极的影响,为什么不让它们进入校园呢?(张老师)同学们说得对,洋节中的某些观念确实对青少年有积极影响。

但是,我们要看到,洋节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合青少年接触的内容,比如情人节中的过度消费、圣诞节中的商业化等。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洋节远离校园。

3. 校园氛围营造(学生丁)老师,我觉得洋节进入校园后,会让我们感到压力,比如要准备礼物、装饰教室等,这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张老师)确实如此,洋节的商业化氛围会干扰校园的正常秩序,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让洋节远离校园。

(三)讨论措施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张老师)同学们,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洋节的负面影响。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戊)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追求洋节的浪漫和快乐,而是注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洋节”离校园》主题班会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代表和蕴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和感情基础,蕴涵着民族的价值取向,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发出‘让“洋节”远离校园’的号召。

首先从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向孩子们诠释我们中华民族是个非常注重民俗节日的国度,然后因势利导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精髓---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接着,让孩子们讨论“圣诞节”,平安夜等等洋节日,自己都做了些什么。

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说是买了东西,与同学互赠,过得很高兴。

老师抓住契机向孩子说了西方“洋节”在中国悄然“热”起来的原因。

它只是商家借以炒作,实现发财梦的一个理由,是促人消费的手段而已,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很多人凑热闹、过“洋节”的人只是为了一时快乐。

尤其是给孩子们介绍了圣诞节的由来,他是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定在每年12月25日,是为了纪念基督教主耶稣诞辰而产生的宗教节日,并当场询问学生是否信仰宗教,告诫学生,既然我们没有宗教信仰,就不必过圣诞节。

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5日圣诞节。

2月14日情人节。

4月1日愚人节。

11月1日万圣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

平安夜、圣诞节等,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加之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极力推介,越来越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洋节的社会影响是越来越大,让许多民族节日相形见拙。

年轻人爱标新立异,追赶时髦,商人在商言商,借洋节赚钱,这些都是助推洋节兴盛的原因。

但优秀青少年们,再也不能糊里糊涂过洋节了。

这些影响大的洋节,基本上都有宗教背景,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广大青少年要树立科学世界观,不盲目信教、不迷信、不信任何伪科学的东西。

另一方面,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

如果一个民族的群体热衷于另一个民族的节日,这说明文化入侵已是极其严重了。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过洋节!看完你就明白了!
你真的了解圣诞节么?为要什么过圣诞节?圣诞节又有什么意义?
真相: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节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过圣诞节人你们有想过么?
圣诞节,是中国的耻辱节!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大日本帝国(日)、奥匈帝国(奥)、意大利王国(意)的八国联合军队。

除了日本外,其他七国都是信基督教的。

西方基督教会把中英《南京条约》称为在华传教的基督教乘机而入。

基督教在被侵略时期传入中国的目的就是同化中国人的思想,以便于进行殖民地统治。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上深深的印刻着“耻辱”两个字。

圣诞节是基督徒的节日,也是中国人的伤疤,不适合中国人,勿忘国耻!
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人的真实老照片-洋人在中国的禽兽暴行;八国联军强奸我妇女兽行堪比日军;八国联军侵华暴行;八国联军日本强盗在北京安定门外残杀义和团民-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影像……
家人团聚,赞天地之化育,我感恩,过春节!
家人团聚,报四时之恩赐,我温暖,过中秋节!
家人团聚,感先贤之圣德,我学习,过端午节!
家人团聚,念祖先之恩德,我思远,过清明节!
家人团聚,孝亲人之大恩,我感动,过重阳节!
告别洋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从我做起!
最后,老师对孩子们意味深长的说,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一定不要盲目的赶时髦、过“洋节”,要守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让传统佳节大放异彩,中国人只有坚持自己的文化,走出去,才更自信。

通过本次班会,再次让孩子的灵魂得以净化,得到滋养;让民族魂在孩子们的生命中不知不觉的扎下深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