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简介之中国语言文字
中国文化概论-第6章-中国语言文字

同音字有丰富的表达能力
用得好往往妙趣横生。
如“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没西湖,惜乎 惜乎。”又如某童生应试,卷面上公然写 明“同邑某相国,系生童亲妻(戚)。”考 官看了又气又笑,提笔批道:“既系相国 亲妻,本院断不敢娶(取)。”考官批语实 是一语双关。
中国语言为全国56个民族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 华裔所用。
我国语言分属五大语系; 汉藏语系 阿尔泰语系 南亚语系 印欧语系 南岛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其中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是汉藏语系。其 中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2%。使用汉语的人数在10亿以 上。并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洲。
7.赣语
赣语分布在江西省及湖北东南及皖南闽西 地区,江西古为吴头楚尾之区。为吴语楚 语交汇处。赣语的特点是古浊塞音读送气 清音,没有n声母,有p,t,k三个入声尾。 整体来看赣语的特色不十分鲜明突出。
8.徽语
徽语过去归入江淮官语,现在方言学家认 为应该独立出来。徽语主要分布在安徽南 部。浙江西北部和江西东北部地区。其特 点是古全浊塞音声母读送气清音,鼻韵尾 消失或变为鼻化音,有入声,但多数无入 声塞音尾。仅有入声调类,最具特色的是 两个汉语中罕见的吸气音:一为pf<,表 肯定,一为ts<表否定。
2.吴方言
吴方言流行于古吴越之地。包括浙江省和苏南地 区。晋永嘉之乱后,北人南迁,士族鄙薄吴语, 仍用北方话,后来逐渐形成江淮官话,使吴语区 缩小。
吴语的主要特点是轻柔委婉,柔和悦耳,自古有 “吴侬软语”之称。①清浊声母有别。②有z,c, s,没zh,ch,sh故多舌尖音。③声调较多,一般 五六个。④有入声,韵尾是短短的喉塞音,鼻辅 音韵尾只一个,或是n或是ng,所以吴语中“今” 与“精”、“亲”与“轻”分不清楚。吴语的代 表原是苏州话,近年由于上海经济中心的形成, 上海方言逐渐成为吴语中的优势方言。
中国语言文字类

中国语言文字类
中国语言文字类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汉字、汉语言言学、汉语教学、古代文学等。
下面将针对其中一些方面做简要介绍。
1. 汉字:汉字是中国最主要的文字系统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以象形、指事、会意等基本形式构成的,通过组合形成了成千上万的字符,代表不同的意义和发音。
学习和理解汉字的结构、用法和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作品。
2. 汉语言言学:汉语言言学是研究汉语语言形态、语法、音韵、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方面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汉语的语言现象和规律,揭示汉语的特点和变化,并探讨语言与人类思维、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3. 汉语教学:汉语教学是指教授汉语给非汉语人士的教学活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汉语教学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
4.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词、曲、小说、散文等多种形式,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
《诗经》、《红楼梦》、《西游记》等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和研究。
总而言之,中国语言文字类涉及到丰富的内容和研究领域,涵盖了汉字、汉语言言学、汉语教学和古代文学等方面。
这些都是了解和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中国的语言文字与文化传统

古代中国的语言文字与文化传统古代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语言文字,而古代中国的语言文字体系也极其丰富多样,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主要分为三大类:甲骨文、大篆和隶书。
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的形态主要是由鼎、盘、簋等青铜器上刻录而成。
这些文字形态朴素、古朴,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之一。
甲骨文不仅传承了汉字最初的形态,而且也成为了后来各种汉字形态的基础。
大篆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很重要的字体。
它起源于商朝晚期,成熟于秦朝,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大篆字体规整庄重,字形纹理深刻。
在当时,大篆被广泛用于刻制印章,铸造铜钟铜鼎等器物。
此外,大篆在文学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古代文人书法创作中的常用字体。
大篆字体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汉字发展中重要的艺术成就。
隶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行书字体。
它起源于秦汉时期,成熟于东汉时期,是我国汉字书法中最正规、最雅正的字体之一。
隶书所体现的书写规范和书写技巧,成为了后来楷书和行楷的基础。
隶书对于我国书法、文学、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隶书在建筑装饰上也有广泛运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艺术瑰宝。
除了语言文字的形式之外,中国古代文化中还包含了许多关于语言文字的文化传统。
其中之一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
这句名言强调了读书和下笔的重要性,唤起人们对于文化的重视和对于文化精神的追求。
阅读已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提高人民的素养和拓展人们的精神世界。
另一种文化传统是“文以载道”,这种思想强调了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文化不仅是一种艺术,它更是载道的工具、人民精神的寄托和传承。
通过书写文字来传承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就是“文以载道”的意义。
总而言之,语言文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语言文字课件

甲骨文
中国的语言文字
• 金文 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周时盛行青铜 器,帝王及贵族常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用以记 功记事,这些器物连同上面的文字留传后世。上 古时代金铜不分,铜也可以称金,因此,铜器上 的文字被称作金文。商周青铜器虽经历史沧桑毁 损不少,但保留下来的也很多,宋代以来出土的 就有10000件以上,上面有4000多个单字,现在已 被识读的有1000多个,其中商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较少,西周的文字较多。金文的笔画丰满粗肥, 其字形早期跟甲骨文相似,后期图画痕迹降低, 符号化程度有了提高。由于早期金文的年代跟甲 骨文差不多,因此,金文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 一。
brother-in-law
中国的语言文字
文化对汉语语用的影响
中国的语言文字
• 二、语言结构
•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优势,书写形式是一个方 块字;汉字合形、音、义于一体,没有拼音文字 那样的复杂形态成分,这些特点使汉语的语言单 位组合先天就具有灵活、机动的性质。
• 汉语的组词方式灵活,语词之间只要语义搭配, 事理明白,就能粘连在一起,不受形态成分的拘 束。汉语的词义功能也很灵活,古汉语中有许多 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形容词可用作动词,名 词、动词可作为状语, 虚词与实词可以转换;现 代汉语的动词、形容词可直接充当句子的主语、 宾语,而不必像印欧语那样先改变其成分,使其 具有名词性才能充当主宾语。
中国的语言文字
许慎和《说解字》
中国的语言文字
1 h 2 西 g 官 8 t 0 b u汉 志 9 t 0 a6 p 9 n的 雄 0 : - z7 / 0 h白 0 / 9 iw - x玉 w 3 iw 0 o剑 格 ( 图 )
“琫”和“珌”
中国的语言文字
中国文化概论7语言文字与典籍

第七章
• 第二节 中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演变
• •一、古代书籍形态的演变过程 •金刻------石刻-----简牍----简策----缣帛----纸写 本---卷轴。
•汉语的语言结构无一定规,随上下文和逻辑环境 自由运用;
第七章
•汉语语词的意义往往可以虚实转化,体现出语言 表达中强烈的主体意识。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语素-音节文字,是在二维平 面上构形; •中国人整体观照世界的思维方式,表现在汉语语 言的"神而明之"、"以神统形"。
第七章
•二、中国文字的形态,汉字形态的演变过程
第七章
•二、 古代书籍形态的特点
•(一)简牍、简策的特点 •成本低,修改方便;但比较笨重,不易翻动。
•(二)缣帛的特点
•使用方便,轻便便于携带,但不易修改而且成 本高,价格昂贵。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七章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概览
•一、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四大部类
•(一)经学著作 •《诗经》、《书经》、《礼经》、《易经》、 《春秋》和《论语》。 •(二)史学著作 见“中国古代史学”一章 。
•(三)诸子百家著作 见 “中国古代哲学”一章
第七章
•(四)诗文集
•《诗经》、《楚辞》、《乐府诗集》、《全唐 诗》等重要诗文总集 。 •二、类书与丛书 •掌握《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第七章
•思考题
•1、汉语汉字有哪些主要特征? •2、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分哪几类?
融这里小额贷款
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一、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国家,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背景赋予了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本文将从语言文字、传统节日、戏曲艺术、传统工艺和饮食文化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语言文字中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汉字这一独特的文字体系,其独特的象形结构和丰富的内涵使得汉字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不仅如此,中国还拥有众多的民族语言,如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等,这些语言形成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三、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中国人的团圆与祥和。
中秋节是另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聚餐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还有端午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戏曲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豫剧、评剧等各种戏曲形式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戏曲艺术风格。
戏曲结合了音乐、舞蹈、唱腔、表演和化妆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传统故事的演绎和表达,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五、传统工艺中国的传统工艺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中国的织绣、陶瓷、篆刻、雕刻等工艺技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工艺文化。
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展示了中国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六、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国菜以其独特的口味、烹饪技艺和文化底蕴享誉世界。
四川川菜的辣味、广东粤菜的清淡、江苏苏菜的细腻等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
同时,中国还拥有丰富的茶文化,茶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礼仪、饮法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七、总结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体现在语言文字、传统节日、戏曲艺术、传统工艺和饮食文化等多个方面。
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六章中国的语⾔⽂字⽂化第六章中国的语⾔⽂字⽂化语⾔⽂字的⽂化特征表现在:语⾔⽂字既是重要的⽂化事象,⼜是⽂化的载体。
语⾔是重要的⽂化事象,指的是语⾔的诞⽣意味着⼈类⽂化的诞⽣,⽂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的发展。
语⾔是⼀种有特殊性的⽂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不同的语⾔代表的是不同的语⾔习俗,如因汉语特点⽽形成的歇后语就是汉民族的语⾔习俗,不同的语⾔习俗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观念。
语⾔所造成的⽂化差异直接渗透到⼈们的⽣活之中,成为社会⽂化的⼀部分。
另⼀⽅⾯,语⾔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都与其他⽂化事象联系在⼀起,社会政治、⽂化对语⾔的发展和使⽤起着直接的影响。
⽂化对语⾳、语法、词汇有影响。
语⾔是⽂化的载体,同时⼜促进其他⽂化事象的发展;⽂字也是重要的⽂化事象;⽂字是⽂化的载体,服务于⽂化,同时⼜促进⽂化的发展。
语⾔是⽂化的代码,⽂字对语⾔的记录,突破了语⾔在时间、空间⽅⾯的局限。
离开了⽂字,许多⽂化事象不可能传播和传承。
⽂字对⽂化的记载,可以使后代⽂化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
⽂字对⽂化的促进作⽤,也表现在⽂字对语⾔发展的影响上。
现代中国境内的语⾔种类现代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使⽤的语⾔却⾄少有80多种语系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语⾔、⽅⾔、⼟语等不同层次。
中国境内各民族分别使⽤的多种语⾔可归属为哪五⼤语系根据语⾔之间有⽆亲缘关系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将现代中国境内各民族分别使⽤的语⾔归属为五⼤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汉语七⼤⽅⾔汉语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有许多地域变体—⽅⾔。
现代汉语有七⼤⽅⾔:北⽅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我国多民族的语⾔政策汉语、汉字虽然被规定为中华民族的通⽤语⾔、⽂字,但它们并没有凌驾于其他民族语⾔之上的特权。
中国民族语⾔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和发展⾃⼰的语⾔⽂字的⾃由”。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语言文字

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
坡村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 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 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 术作品。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 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表意符号——陶文。
2、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
4、汉字组词灵活,表意简洁,且有很强的 情感作用。
①汉字有时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有时可以组 词。
②独有的汉字四个一组的成语用途广泛。 ③文言词语表意特别简洁。 ④词语的情感色彩非常浓郁。
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
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 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符 号。这些符号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 所以称为“象形字”。符号的结构与甲骨文上 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 因此,“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 有了文字的特征。
其它三种不常用。
④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如‘上’‘下’。
⑤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如‘考’‘老’。
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如‘令’‘长’。
2、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形、音、义统一的文 字,一个音节写出一个汉字,表示一个 语素,具有音韵美和义理美。
❖ 汉字具有音韵美,一字一音,兼有四 声,故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这在世界 所有语言体系中是没有的。例如:古代 的四言、五言、七言诗。
形。“线条化’ “笔画化”——简化。
❖ 比如现在的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对比。
❖ 3、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最常见 的是增加偏旁。
第四节 汉字的载体
❖ 龟甲
牛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scription on tripod vessels Large seal script (1100 -- 256 BC)
Inscription on stone ste06 B.C ) Small seal script
“Li Shu 隶 书” or Clerical script: Han Dynasty (220 B.C. - 206 A.D.)
Six Ways
a. pictographic characters (象形) 象形) b. self- explanatory characters (指事) 指事) c. associative compound characters (会意) 会意) 会意 d.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形声) 形声) e. phonetic loan characters (假借) 假借) f. derivative characters (转注) 转注)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文章原文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适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适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 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 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文章翻译 有一位姓施的诗人,他的名号叫石室诗士。他特别嗜好狮子,发誓要吃 十头狮子。姓施的常常到市集里看狮子。十点钟,刚好十头狮子来到市 集。这时,刚好姓施的(也)来到市集。姓(施)的看这十头狮子,仗 着箭的力量,使这十头狮子死了。姓(施)的收拾这十头狮子,到石头 做的屋子。石头做的屋子很潮湿,姓(施)的命令侍者擦拭石头做的屋 子。石头做的屋子擦(好了),姓(施)的开始尝试吃这十头狮子。吃 的时候,才知道这十头狮子,实际上是十座石头做的狮子的尸体。(请) 试着解释这件事。
Some confusing terms :
Chinese Language 中文 Hanyu 汉语 Mandarin 官话 Putonghua 普通话
The Map of Chinese Dialects
Northern Wu吴 Yue Yue粤 Min闽 Xiang湘 Gan赣 Hakka客家
4 tones,and a light tone ,
High mā
Up má
Low mǎ
Down mà
light ma
妈 妈 骑 马, 马 慢, 妈 妈 骂 马。 Mother is riding on a horse, the horse walks too slow, so mother curses it. Mā ma qí mǎ , mǎ màn, mā ma mà mǎ.
Chinese (Mandarin) Phonetics Initials (consonants) Finals (a vowel, or a combination of vowels, sometimes with a nasal at the end) Tones (four distinct and one light tones) Each Chinese character corresponds to one syllable. A syllable is consist of an initial, a final and a tone.
When did the earliest Chinese Characters appear?
No later than 14 century B.C. Oracle 甲骨文- - bone inscriptions of the Shang Dynasty (1600 - -1028 B.C.)
“Kai Shu” 楷书 , the standard script Tang Dynasty (618 - 907)
A very old yet still living language:
Several thousand years long history, ever changing, but never interrupted. Belong to the “Sino- -Tibetan ” language system. More people speak Chinese than any other language in the world. One of the f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UN. About 2 million American residents are Chinese home speakers. 60% of Korean vocabulary comes from Chinese. Written Japanese has several thousand characters borrowed from Chinese. It has been estimated that until the 18th century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printed books were in Chinese.
Features of Chinese Language
1. A tonal language the four tones— high and level tone; the first tone (阴平) 阴平) rising tone; the second tone (阳平) 阳平) falling-rising tone; the third tone (上声) 上声) entering tone; the forth tone (去声) 去声) retroflex sound (卷舌音) 卷舌音) Suffixation of a non-syllabic r to nouns or verbs (儿化音) 儿化音)
Combinations of initials and finals, plus several special cases, result in 411 possible combinations. Applying the four tones, we get a total of around 1,600 unique syllables. Why not use “ Pin Yin ” to replace Chinese characters as Chinese writing system?
2. Strict word order.
我帮你 你帮我 面汤 汤面 楼上 上楼
母配孟 母配孟德 德?
德 配 孟 母
3. Extensive sharing of the similar sound (homophones 同音字 同音字) 4. The ideographic language (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 ideograph: symbol used in a written system that represents the idea rather than the sounds of a thing. 5. Various dialects but the same written form supplant—代替;排挤掉
What is “Pin Yin”? The Romanized phonetic spelling system created in 1950’s for Mandarin or standard Chinese (Putonghua) It is based on Beijing Dialects, a branch of the Northern dialects of Chinese language. It uses 25 letters in English except “v”
The Main 4 Principles for Character Construction:
中 国 语 言 文 字
Legendary origin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 Created by Fuxi 伏羲 b. Originated from keeping records by tying knots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 c. Invented by Cang Jie 仓颉
Legendary Inven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re has been a wide scope of controversies involving its origin since the time immemorial, and there has prevailed a beautiful-sounding legend that Cang Jie Invented the Script. Cang Jie was believed to be a deity with four eyes on the face, intelligent and touched in divinities, and to be so profoundly enlightened by the beauty in nature as to have invented Chinese characters. Owing to its advent, the secrets concealed in Heaven and Earth coupled with the rules and laws therein could be recorded down in writing and promulgated to the public, even the invisible and traceless “ghosts”, and “monsters” being exposed out of the disguise. Hence a thunderstorm poured down at night while the monsters and the like burst into a squalid w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