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 头部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中的关键部位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中的关键部位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中的关键部位知识点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关系的科学领域,深入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关键部位知识点对于医学专业学生和医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学中的一些关键部位知识点。

一、头颈部解剖学头颈部解剖学包含头部和颈部的解剖结构。

头颈部解剖学涉及许多重要的器官,如头骨、颅脑、眼睛、鼻子、咽喉等。

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复杂,了解头颈部的解剖学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头颈部相关的疾病。

1. 头骨:人体头骨由颅骨和面骨组成。

颅骨包括颞骨、顶骨、枕骨、额骨、蝶骨、腭骨和筛骨等。

面骨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鼻骨、颧骨和眶骨等。

2. 颅脑:颅脑是人体的控制中枢,包括脑、小脑和脑干。

脑袋被颅骨保护,重要器官如大脑、小脑和脑干都位于颅脑内。

3. 眼睛:眼睛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由眼球和附属结构组成。

眼球由眼角膜、虹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组织构成。

4. 鼻子:鼻子是人体呼吸和嗅觉的重要部位,包括鼻腔、鼻咽和鼻窦等。

鼻腔与口腔相通,通过鼻孔呼吸空气。

5. 咽喉:咽喉是食物与空气通过的通道,连接口腔、鼻腔和气管。

咽喉由咽腔和喉部组成,是发声的重要器官。

二、胸部解剖学胸部是人体重要的解剖区域之一,涉及到呼吸、心脏和血管等关键器官的解剖结构。

1. 胸腔:胸腔是人体内部的一个重要腔体,包含肺、心脏和食管等重要器官。

胸腔内有两侧的肺,左右肺之间由纵隔分隔。

2. 心脏: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对于理解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3. 血管:血管是负责输送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了解血管的解剖结构有助于理解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疾病的发生。

三、腹部解剖学腹部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内脏器官所在的区域,了解腹部解剖学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腹腔:腹腔是腹部的一个腔体,包含胃、肝、胰腺、肾脏、肠道和脾脏等内脏器官。

腹腔内的器官互相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了解这些关系对于手术操作和疾病诊断有指导意义。

外科学题解剖学知识点

外科学题解剖学知识点

外科学题解剖学知识点人体的解剖学是外科学研究的基础,深入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对外科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解析一些外科学中常见的解剖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头颅解剖学知识点头颅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

以下是一些头颅解剖学的知识点:1. 颅骨:头颅由颅骨组成,颅骨分为颅底、颅顶、颅侧和颅后四个部分。

颅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脑部和其他重要的神经结构。

2. 面部骨骼:面部骨骼由眼眶、鼻骨、上颌骨、下颌骨等组成。

它们的形状和结构直接影响着人的面部外貌。

3. 脑组织:脑组织是头颅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包含了大脑、小脑、脑干等重要的神经结构。

大脑是人体思维、感知、运动等功能的关键部位。

二、胸部解剖学知识点胸部是人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重要部位,以下是一些胸部解剖学的知识点:1. 胸骨:胸骨是胸部前部的骨骼结构,它与肋骨和胸椎骨相连,形成了胸廓。

2. 肺:肺是呼吸系统的关键器官,人体有两个肺,分别位于胸腔的左右两侧。

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通过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3. 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央的稍左位置。

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三、腹部解剖学知识点腹部是人体消化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所在地,以下是一些腹部解剖学的知识点:1. 腹壁肌肉:腹部由多块肌肉组成,包括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

这些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控制着腹部的运动和呼吸。

2. 肝脏: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器官,位于腹腔右上部。

它在人体的新陈代谢、消化和排泄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胃:胃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位于腹腔左上部。

它主要的功能是贮存和分解食物,以便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四、四肢解剖学知识点四肢是人体最重要的运动器官,以下是一些四肢解剖学的知识点:1. 上肢骨骼:上肢包括肩关节、上臂、前臂和手部。

它们的骨骼结构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腕骨等。

头部局部解剖

头部局部解剖
前组—— 眶上动、静脉 眶上神经 滑车上动、静脉 滑车上神经 分布于额、顶区软组织
后组—— 枕动脉、枕静脉 枕大神经 分布于枕区软组织
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构成
额腹
坚韧致密,前连枕额肌额腹,
后连枕额肌枕腹。 ◆意义
头皮裂伤若伴帽状腱膜横向 断裂,因额腹与枕腹分别向前、 后收缩,故裂口较大。
头皮损伤缝合伤口时,必须 缝合该层以利伤口愈合。
3、腮腺咬肌筋膜
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 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 绕腮腺形成腮腺鞘,两层在腮腺 前缘处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 称为咬肌筋膜。
腮腺鞘与腮腺接合紧密,并 发出间隔,深入到腺实质内,将 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
由于腮腺有致密的筋膜鞘包裹, 炎症时——常引起剧痛。
腮腺鞘的浅层特别致密,而深 层薄弱且不完整, 腮腺化脓时,脓 肿不易从浅层穿透,而穿入深部, 形成——咽旁脓肿或穿向颈部。
——眶下血管神经通过 ♣颏孔——位于下颌第2前磨牙根下
方,距正中线约2.5cm处 ——颏神经血管通过
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三点呈一直线
眶上切迹
眶下孔 颏孔
1、体表标志
♣颧弓——外耳门向前横行的 骨性隆起,下方
一横指处——腮腺管 ♣下颌角——下颌体的下缘和
下颌支后缘的交界处
♣乳突—耳垂后方的骨性隆起 ——面神经从其根部 前缘浅出
4、腮腺管
腮腺管由腮腺浅部的前缘 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 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 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 颊粘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 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 的颊粘膜上,开口处粘膜隆起, ——称腮腺管乳头
腮腺管乳头
腮腺炎 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可以一侧或两侧
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多为双侧 急性细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多为单侧

解剖考试知识点总结

解剖考试知识点总结

解剖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头部解剖1. 头骨头骨是由颅顶骨、枕骨、颞骨、额骨和蝶骨组成。

颅骨还包括颞下颌关节、颞上颌关节、颞下颌韧带以及展突、鼻背、蝶骨刺等部分。

了解头骨的结构和组成对于解剖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2. 面部面部是头部的前部,由眼睛、鼻子、嘴巴等构成。

掌握好面部的肌肉、血管和神经分布对于后期学习面部整形和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3. 颅脑颅脑是头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颅腔、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等。

了解颅脑的解剖结构对于研究脑部疾病和进行脑部手术有着基础性的意义。

4. 鼻咽喉鼻咽喉部分涉及到咽鼓室、软腭、扁桃体、舌骨、舌肌、咽骨和喉部等结构。

了解这些结构对于学习耳鼻喉科相关疾病和手术操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颈部解剖1. 颈部肌肉颈部包括颈前侧、颈后侧、颈后部和颈部浅肌。

对于颈部肌肉的分布和功能有着深入的了解可以指导我们学习颈部手术和解剖定位操作。

2. 甲状腺甲状腺是颈部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分为左右两叶。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和解剖位置及其周围的血管和神经都是我们研究颈部解剖的重要内容。

3. 颈部血管和神经颈部血管和神经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等重要血管,以及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副神经等重要神经。

对于这些血管和神经的解剖位置以及相关的解剖知识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胸部解剖1. 胸骨和肋骨胸骨是胸部的前部,肋骨是胸部的两侧。

掌握胸骨和肋骨的结构、位置和功能对于学习胸部手术和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胸腔胸腔是包裹肺部和心脏的腔室。

了解胸腔的解剖结构对于学习胸腔手术和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胸部血管和神经胸部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主要有主动脉、肺动脉、颈总动脉等;胸部的神经包括副神经、迷走神经等。

了解这些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和功能对于学习胸部手术和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腹部解剖1. 腹部肌肉腹部肌肉主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等。

了解腹部肌肉的分布和功能对于学习腹部手术和腹部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头部的解剖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头部的解剖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一)面部的解剖
1、切口
⑴ 沿面部正中线从额部、眉问、鼻尖、上唇、下唇到颏部
做一纵行切口。
⑵ 沿眼裂、口裂和外鼻孔分别做环形切口。
⑶ 由中线向两侧翻剥皮片到耳根,剥时,应仔细进行,
尽量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2、层次解剖
⑴ 在眶部解剖眼轮匝肌,注意在这肌内侧有内毗动脉,
向上与额动脉相连,向头部下的解与剖专面题知识动脉相连。
头部的解剖专题知识
23
3、修净颊肌,观察它的不同部分纤维的不同方向,它们都 止在冠突。
4、沿着冠突的前缘向下的直线,纵行锯断下颌体和支的交 界处,再把翼内肌的起点剥掉,把下颌支翻向上,暴露 出颞下窝及下颌后窝。
5、从原来下颌颈的后方,解剖出上颌动脉,同时,清理翼 内、外肌,上颌动脉多在翼外肌的表面(有时在它的深 面),进入翼腭窝,它与翼丛混杂在一起,仔细寻找它 以下的各个分支:
3.体表标志 ①眉弓
②眶上切迹
③眶下孔
④颏孔
⑤翼点
⑥颧弓
⑦乳突
⑧枕外隆突
头部的解剖专题知识
5
二、颅部
(一)颅顶 1、额顶枕区 (1)境界:
前:眶上缘 后:枕外隆突和上项线 两侧:颞上线
头部的解剖专题知识
6
(2)层次
由浅入深依次是:
皮肤、 浅筋膜、
头皮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
颅骨外膜。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2)面静脉,与动脉伴行。
头部的解剖专题知识
13
(3)淋巴管、淋巴结: 面部浅层的淋巴管非常丰富,吻合成网。 下颌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颧淋巴结、 颊淋巴结、 下颌淋巴结、
头部的解剖专题知识

《系统解剖学》背诵重点

《系统解剖学》背诵重点

《系统解剖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标准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两侧接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3、翼点(pterion):颅骨侧面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汇合处最为薄弱,形成“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临床X线检查时应与骨折线区别,手术中勿伤及血管。

4、板障:是指位于颅骨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内有板障静脉通过。

5、椎孔:由椎体和椎弓围成。

所有椎骨的锥孔连成椎管,容纳脊髓及其被膜。

6、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与椎间盘、黄韧带共同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7、鼻旁窦:是指上颌骨、额骨、筛骨和蝶骨内的含气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借孔裂开口于鼻腔。

在额骨中的鼻旁窦称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在上颌骨内的鼻旁窦称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筛骨内的鼻旁窦称筛窦,它可分为前、中、后筛窦三组,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在蝶骨内的鼻旁窦称蝶窦,开口于上鼻甲的后上方蝶筛隐窝内。

临床上颌窦积液直立位时不易引流。

8、胸骨角(sternal angel):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可在体表扪及。

两侧接第二肋软骨,是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9、关节(joint):全称为滑膜关节,是骨连接的最高分化形式,想对骨面间有滑液腔隙,充以滑液,因而一般具有较大活动性,骨面间相互分离,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连接。

10、椎间盘(sntervertebral discs):是指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包括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

具有“弹性垫”作用,也可增加脊柱运动幅度。

临床上有椎间盘脱出症出现。

11、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系统解剖学—大脑

系统解剖学—大脑
• 尾状核与壳核、丘脑、大脑皮质某些部位同时损害,则 产生极为复杂的不自主运动。
• 苍白球与机体的肌张力、机体的姿势有关。在临床上, 帕金森病的患者,几乎都有苍白球的变性;而立体定向 手术,破坏苍白球、豆状束、豆状袢可能治疗震颤麻痹 ,说明苍白球与僵硬和姿势反射有关;破坏苍白球还可 产生无动性缄默的临床症状。
大脑纵裂

脑 皮 质底
直回 嗅三角

垂体

灰结节
要面
乳头体


海马旁回 侧副沟
枕颞外侧回
枕颞内侧回 枕颞沟
嗅球 眶回 嗅束 视神经 前穿质 视束 动眼神经 中脑
海马沟
胼胝体压部
脑室系统
基底核 basal nuclei
基底核
基底核
尾状核体 尾状核头 豆状核
杏仁体
背侧丘脑 尾状核尾
苍白球
基底核 basal nuclei 尾状核头
角回 枕横沟
中央沟 额下沟 额下回
小脑 颞下沟
延髓
外侧沟
颞上回 颞下回 颞中回 颞上沟
外侧面
大脑皮质的主要沟回
大 脑 皮 质内 的侧 主面 要 沟 回
额上回
胼胝体干 扣带沟 中央旁小叶
穹隆
扣带
胼胝体沟
楔前叶
透明隔
楔叶
胼胝体膝
顶枕沟
前连合
胼胝体压部
胼胝体嘴
距状沟
终板旁回
舌回
胼胝体下区

枕颞沟
侧副沟 枕颞内侧回
正电子发射计算 机断层显像(PET)
PET显示大脑代谢活动的 强弱
正电子发射同位素标记药物(显像剂)注人 人体内,如碳、氟、氧、氮同位素

系统解剖学每章知识重点

系统解剖学每章知识重点

系统解剖学每章知识重点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构造、形态和位置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每一章的角度出发,系统解剖学每章的知识重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该学科内容。

第一章神经系统解剖学1.1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左右半球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大脑半球表面有很多褶皱和沟回,这些褶皱和沟回增大了大脑表面积,便于发挥复杂功能。

•小脑:位于脑干之下,与大脑、中脑和延髓相连。

小脑主要调节神经肌肉活动和身体的平衡协调。

•脑干: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最底部,连接小脑和脊髓。

脑干主要是调节各种基础生理机能,如心跳、呼吸等。

•延髓:是脑干延伸下来的一段,负责呼吸、消化、心血管活动等生命活动的调节。

1.2 外周神经系统•脊髓:是连接大脑和全身各个部位的通道。

脊髓包括30根神经节(上行神经)和31对脊神经(下行神经)。

•周围神经:负责将来自脊髓和大脑的信息传递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第二章循环系统解剖学2.1 心脏•心脏结构:心脏由心房、心室、心瓣膜和心包组成。

心脏内有心肌,心肌负责心脏的收缩。

•循环系统:心脏搏动时,将氧合血和非氧合血通过动脉和静脉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2.2 血管系统•常见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其中,动脉和静脉是连接心脏和全身各个部位的大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血管。

•循环系统:血液从心脏经过动脉进入各个器官和组织,在毛细血管内发生物质交换,然后经静脉回到心脏。

第三章呼吸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结构:呼吸系统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肺和胸腔等器官。

它们一起完成了人体的呼吸功能。

•气体交换: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碳 dioxide 被排出体外。

第四章消化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结构: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囊和胰腺等器官组成。

这些器官协调起来完成了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消化过程:食物先进入口腔,通过咀嚼、混合、分泌消化酶等过程,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最终经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学重点知识
头部
石璞琨
掌握:
1.头部境界分区。

2.面浅部血管的行径分布、面神经的表情肌支及“危险三角”概念。

3.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内容。

4.腮腺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腮腺导管的行径。

5.面侧深区的境界、内容。

6.上颌动脉的行程、分支及分布,下颌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7.额顶枕区和颞区的结构层次以及头皮的定义。

1.头部境界与分区:
头部借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分界。

头部又借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和乳突的连线分为颅部和面部。

2.面浅部血管的行径分布、面神经的表情肌支及“危险三角”概念。

面静脉可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也可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等与海绵窦交通。

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当面部因细菌感染致疖、痈时,可循上述交通途径延及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面静脉所经过的鼻根与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区,称“危险三角”。

3.腮腺咬肌区的境界、内容。

腮腺咬肌区
境界:上界为颧弓与外耳道。

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平面。

前界为咬肌前缘。

后界为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

下颌支后缘以后的部分称下颌后窝。

腮腺咬肌区内主要结构有腮腺、咬肌以及有关的血管和神经等。

4.腮腺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腮腺导管的行径。

腮腺位置和形态:
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上缘邻近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后邻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

腮腺呈底向外、尖向内的不规则楔形。

下颌支后缘深面入腺内,因而将腮腺分为浅、深部和中间的峡三个部分。

穿经鳃腺的结构
纵行结构: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和耳颞神经。

横行结构: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动脉、面横静脉和面神经分支。

由浅入深: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和耳颞神经。

5.面侧深区的境界、内容。

面侧深区
位置和境界:面侧深区位于腮腺咬肌区前部深面口腔及咽的外侧,即颞下窝的范围,由一顶、一底和四壁围成的腔隙。

顶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底为下颌骨下缘;前壁为上颌骨体后面;后壁为腮腺深部;外侧为下颌支;内侧为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

面侧深区结构:
1、翼内、外肌
2、翼静脉丛及上颌静脉
3、上颌动脉(分三段)
4、下颌神经
6.上颌动脉的行程、分支及分布,下颌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上颌动脉分段:
(以翼外肌为标志分为三段)
第一段(下颌段):主要分支有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
鼓室前动脉、耳深动脉。

第二段(翼肌段):主要分支有颊动脉、咬肌动脉、翼肌动脉、颞深动脉。

第三段(翼腭窝段):主要分支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
蝶腭动脉、腭降动脉
下颌神经及其分支
下颌神经是三叉神经的最大分支,为混合性神经。

自卵圆孔出颅至翼外肌深面立即分为数枝。

下颌神经发出咀嚼肌神经支配咀嚼肌外,还发出以下神经:
1、颊神经
2、耳颞神经
3、舌神经
4、下牙槽神经
7.额顶枕区和颞区的结构层次以及头皮的定义。

额顶枕区
层次: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合称为头皮。

颞区
层次: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骨膜。

头皮: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合称为头皮。

讨论
名词解释:
1、腮腺床腮腺深面与茎突及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静脉、颈内动脉及后四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2、翼静脉丛翼静脉丛是位于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回流到下颌后静脉。

3、翼下颌间隙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

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下牙槽动脉、静脉通过。

4、头皮层次: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合称为头皮。

5、腱膜下间隙腱膜下结缔组织:最薄弱层次,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移动性大,又称为腱膜下间隙,为头皮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疏松结缔组织范围广易剥离。

6、海绵窦海绵窦:海绵窦位于蝶鞍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行。

问答题:
1、叙述额顶枕区和颞区的层次?
额顶枕区
层次: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合称为头皮。

颞区
层次: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骨膜。

2、通过海绵窦的结构有什么?
海绵窦位于蝶鞍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
尖端。

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
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行。

3、面浅层的血管、神经有哪些?
4、叙述腮腺的位置、毗邻?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有哪些?
腮腺位置和形态:
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上缘邻近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后邻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

腮腺呈底向外、尖向内的不规则楔形。

下颌支后缘深面入腺内,因而将腮腺分为浅、深部和中间的峡三个部分。

穿经鳃腺的结构
纵行结构: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和耳颞神经。

横行结构: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动脉、面横静脉和面神经分支。

由浅入深: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和耳颞神经。

5、叙述面侧深区的境界、内容?
面侧深区
位置和境界:面侧深区位于腮腺咬肌区前部深面口腔及咽的外侧,即颞下窝的范围,由一顶、一底和四壁围成的腔隙。

顶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底为下颌骨下缘;前壁为上颌骨体后面;后壁为腮腺深部;外侧为下颌支;内侧为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

面侧深区结构:
1、翼内、外肌
2、翼静脉丛及上颌静脉
3、上颌动脉(分三段)
4、下颌神经
6、分布于颅顶的动脉、静脉、神经分布有哪些?
前组:滑车上动、静脉,神经。

眶上动、静脉,神经。

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

外侧组:又分为耳前组和耳后组。

耳前组: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耳后组:耳后动、静脉和枕小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