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和OIS差别
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对比2

光学防抖(OIS) 和 电子防抖(EIS)
光学防抖(OIS) 和 电子防抖(EIS)
电子防抖(Electric Imaging Stabilization):是通过软件算法实现的
防抖能力,利用动态调节ISO、快门和成像算法来修正模糊,并通过画面 裁剪和降低画质来进行补偿,在画质和画面抖动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远 距离、或频率较高时,不适用,且不能实时同步,可以用在距离近、频率 低的环境下,如手机。
光学防抖(OIS) 和 电子防抖(EIS)
第三种:在镜头上做同步反向装置,用一块光学镜片进行补偿,可以 搭配较长焦距镜头,频率有适应范围,工艺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目 前国内仅有两三家能做到,做得最好的是富士能,据了解,频率可以 做到2~10Hz,补偿幅度可达0.2°,见下图;
光学防抖(OIS) 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电子防抖(EIS)
画面晃动的幅度较小,常用在手机照相机上;
光学防抖(OIS) 和 电子防抖(EIS)
第二种:陀螺仪防抖,这类产品可以使用的镜头焦距可以很长,频率 高低都可选配,它的原理类似于倒过来的不倒翁,不管下面怎么晃动, 上面的稳定装置不动;但如果设备安装在架子上, 起晃动,它是无 法克服的,而且价格较高;见下图;
光学防抖(OIS) 和 电子防抖(EIS)
光学防抖(Optical Imaging Stabilization):根据光学成像的原理,
采用机械结构,对晃动的图像进行同步反向变动,以减小晃动的幅度,便 于观察;
目前常用的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在成像传感器(CMOS)上做同步反向装置,这类产品对晃动频率不高, 镜头焦距较短,相对的,
摄像机的防抖功能的使用方法

摄像机的防抖功能的使用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像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无论是旅行记录、家庭聚会还是创意摄影,摄像机都能帮助我们捕捉珍贵的瞬间。
然而,在使用摄像机进行拍摄时,抖动常常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幸运的是,现代摄像机的防抖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将介绍摄像机的防抖功能的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拍摄更加稳定和清晰的视频。
1. 什么是摄像机的防抖功能?摄像机的防抖功能是一种技术,通过传感器或镜头的移动来抵消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的抖动。
它可以有效减少由手部颤抖、运动或其他外部因素引起的图像模糊和抖动。
防抖功能通常分为光学防抖(OIS)和电子防抖(EIS)两种类型。
2. 如何使用光学防抖功能?光学防抖是一种通过镜头进行抖动补偿的技术。
使用光学防抖功能的摄像机通常配备有专门的光学防抖镜头。
在使用光学防抖功能时,首先需要确保摄像机稳定地握持在手中。
然后,通过菜单或设置选项,将光学防抖功能打开。
一旦打开,摄像机就会自动检测并补偿手部抖动,从而获得更加稳定的画面。
3. 如何使用电子防抖功能?电子防抖是一种通过图像传感器进行抖动补偿的技术。
与光学防抖不同,电子防抖功能不依赖于特定的镜头,因此适用于更多类型的摄像机。
在使用电子防抖功能时,同样需要保持摄像机的稳定。
然后,通过菜单或设置选项,将电子防抖功能打开。
一旦打开,摄像机会利用图像传感器的数据来检测并补偿抖动,从而获得更加稳定的画面。
4. 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抖功能?在选择摄像机时,防抖功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不同的摄像机品牌和型号可能有不同的防抖技术和性能。
因此,在购买摄像机时,建议仔细研究不同品牌和型号的防抖性能,并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摄像机。
如果拍摄需要较长焦距或在运动中,建议选择具有更强大防抖功能的摄像机。
5. 防抖功能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尽管摄像机的防抖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拍摄更加稳定和清晰的视频,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首先,防抖功能并不能完全消除摄像机的抖动,尤其是在极端情况下。
MPU6000说明

产品详细说明∙型号/规格MPU-6050/MPU-6000∙品牌/商标INVENSENS六轴陀螺仪MPU-6050/MPU-6000基本概述:MPU-6000(6050)为全球首例整合性6轴运动处理组件,相较于多组件方案,免除了组合陀螺仪与加速器时之轴间差的问题,减少了大量的包装空间。
MPU-6000(6050)整合了3轴陀螺仪、3轴加速器,并含可藉由第二个I2C端口连接其他厂牌之加速器、磁力传感器、或其他传感器的数位运动处理(DMP: Digital Motion Processor)硬件加速引擎,由主要I2C端口以单一数据流的形式,向应用端输出完整的9轴融合演算技术InvenSense的运动处理资料库,可处理运动感测的复杂数据,降低了运动处理运算对操作系统的负荷,并为应用开发提供架构化的API。
MPU-6000(6050)的角速度全格感测范围为±250、±500、±1000与±2000°/sec (dps),可准确追緃快速与慢速动作,并且,用户可程式控制的加速器全格感测范围为±2g、±4g±8g与±16g。
产品传输可透过最高至400kHz的IC或最高达20MHz的SPI(MPU-6050没有SPI)。
MPU-6000可在不同电压下工作,VDD供电电压介为2.5V±5%、3.0V±5%或3.3V±5%,逻辑接口VVDIO供电为1.8V± 5%(MPU6000仅用VDD)。
MPU-6000的包装尺寸4x4x0.9mm(QFN),在业界是革命性的尺寸。
其他的特征包含内建的温度感测器、包含在运作环境中仅有±1%变动的振荡器。
基本参数:以数字输出6轴或9轴的旋转矩阵、四元数(quaternion)、欧拉角格式(Euler Angle forma)的融合演算数据。
具有131 LSBs/°/sec 敏感度与全格感测范围为±250、±500、±1000与±2000°/sec 的3轴角速度感测器(陀螺仪)。
什么是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

什么是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有何区别?10-08-04 15:52 发表于:《精彩教程》分类:未分类什么是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有何区别?目前市场上具有10倍以上变焦功能的数码相机,开始为消费者推崇,因为利用变焦镜头,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拍摄,但是稍有抖动,画面就不清晰了,于是数码相机增加了防抖功能,但选购之前你必须了解什么是光学防抖,什么是电子防抖,才可能买到称心的相机。
光学防抖作为光学防抖技术,并不是让机身不抖动,它是依靠特殊的镜头或者CCD感光元件的结构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抖动造成影像不稳定。
通过镜头组实现防抖,它们依靠磁力包裹悬浮镜头,从而有效克服因相机振动产生的图像模糊,这对于大变焦镜头的数码相机所能起到的效果更加明显。
通常,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并且会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从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
光学防抖功能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一般情况下,开启该功能可以提高2~3档快门速度,使手持拍摄不会产生模糊不清的现象,对于初学者来说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长焦型数码相机中,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光学防抖技术的代表性厂商为佳能(IS)、尼康(VR)和松下(O.I.S.)。
CCD防抖图像稳定的另一种技术,是以CCD的移动补偿相机的抖动,也称作“CCD防抖技术”。
在CCD防抖技术中,传感器(CCD)被安放在相机内的一个小小的平台上,当相机抖动时,动作探测器会命令平台按照抖动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补偿相机抖动产生的影响。
这种防抖技术可以让拍摄者使用比正常安全快门速度慢3级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而保持照片清晰。
例如你拍摄某个场景本来需要用到1/1000s的快门速度,在开启了防抖功能后,你可以1/125s(慢8倍)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保持照片清晰。
防抖功能往往能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运动场景、拍摄微距作品和使用长焦段拍摄中大显身手。
陀螺仪的作用

陀螺仪的作用
陀螺仪的作用
陀螺仪在游戏、人机界面领域、GPS和电子罗盘中的作用:
1、游戏
可通过陀螺仪实现高速游戏,如高尔夫、羽毛球和斗剑等。
这些游戏要侦测到很快速的挥动,这对目前的加速度传感器来说,是很大__的挑战。
“泰格?伍兹挥杆时,杆头在0.2s内达到180km/s的速度,这相当于瞬间的加速度达到11个重力加速度。
现在面向消费电子类的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范围达不到这幺大。
如果利用陀螺仪则可以精确地侦测到这个快速挥动,挥杆时杆
头角速度约为1,800°/s,相当于1s挥5~6圈,这在陀螺仪角速度侦测范围内,因此可以很好地模拟出这个游戏的真实场景。
”林尚宏表示。
另一种如射击类游戏要求设备保持不动,然后做很细微的调整后进行射击。
这种游戏要求高精度和低干扰,现有的加速度传感器不能达到该要求。
林尚宏举例说,“我们假设射击游戏的误差角度为±5°,换算给加速度传感器后,。
基于ZEMA的手机摄像镜头设计

基于ZEMA的手机摄像镜头设计1. 本文概述本研究论文旨在探讨基于ZEMA(假设为一种先进的光学设计与仿真技术)的手机摄像镜头设计方法与实践应用。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摄像头功能需求的不断提升,对微型化、高性能摄像镜头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ZEMA作为一款创新的光学设计解决方案,通过精确模拟光路传播、优化像差校正以及改进镜头结构布局,有效地助力了新一代手机摄像镜头的设计挑战。
本文首先介绍ZEMA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镜头设计中的核心优势,随后分析其在手机摄像镜头小型化、高分辨率、大光圈及广角拍摄等关键技术指标上的具体应用策略。
进一步地,我们将深入探讨采用ZEMA设计并优化的手机摄像镜头实例,展示其相较于传统设计方法所实现的技术突破与性能提升。
本文还将展望基于ZEMA技术的手机摄像镜头在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行业变革。
通过这一系列详尽的研究与讨论,我们旨在为手机摄像技术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2. 技术在手机摄像镜头中的应用原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摄像镜头的设计和应用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关键技术及其在手机摄像镜头设计中的应用原理。
光学设计是手机摄像镜头的核心。
通过使用Zemax (ZEMA) 软件,设计师可以模拟和优化镜头的光学性能,包括分辨率、对比度和色彩还原等。
ZEMA软件的强大功能使得设计师能够精确计算光线在镜头中的传播路径,以及如何通过改变透镜的形状、大小和材料来优化成像质量。
图像稳定技术对于减少摄像过程中的手抖影响至关重要。
现代手机摄像镜头通常采用光学防抖(OIS)或电子防抖(EIS)技术。
OIS通过在镜头模组中加入可移动的组件来物理稳定图像,而EIS则通过软件算法在捕捉图像后进行补偿。
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拍摄稳定性,尤其是在低光环境下或长焦距拍摄时。
再者,多摄像头系统的设计允许手机在不同的焦距和视角下进行拍摄。
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机制

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机制1.引言1.1 概述早期的相机拍摄需要在固定的支架上进行,以保持图像的稳定性。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机制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摄影行业。
自动稳定机制通过使用内置的传感器和稳定器,可以对相机进行自动调整,使图像保持清晰和稳定。
这一技术的发展,使摄影师可以在不使用支架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工作。
另一方面,相机抉择机制也在科技的帮助下逐渐成熟。
相机的选择对于不同场景的拍摄至关重要,不同的相机具备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因此正确选择相机对于拍摄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相机抉择技术,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相机,从而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本文将详细探讨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机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同时探讨两者的综合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摄影技术和拍摄质量,并展望未来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技术的发展方向。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机制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内容: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本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的三个小节,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导引。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讨论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机制的相关内容。
正文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自动稳定机制和相机抉择机制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通过对稳定性重要性和自动稳定技术发展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为什么需要自动稳定机制以及自动稳定技术的发展情况。
而在相机抉择机制部分,我们将探讨相机选择的重要性以及相机抉择技术的现状,让读者了解到相机抉择机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意义和应用情况。
第三部分是结论,总结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机制的综合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包括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的综合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两个小节,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于该领域的全面认识和展望。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读者能够有条理地理解和阅读本文,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机制的相关内容。
智能手机中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智能手机中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智能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我们使用手机拍照、录像、进行视频通话、打游戏,等等。
作为一款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的图像处理技术必须要达到足够的水平,以便能够在有限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下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本文将就智能手机中的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一、图像采集图像采集是一幅图像的起点,对采集设备的要求也非常高。
智能手机中现在常用的采集设备是CMOS图像传感器。
CMOS传感器具有像素数量高、镜头需求低等优点,更适合于手机等小型设备中使用。
但是,CMOS传感器本身的像素数量高,是有限的。
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像素数量,一些厂商会在图片输出时进行软件插值处理,达到虚拟提高像素数量的效果。
二、噪声处理噪声处理在图像处理领域中是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由于CMOS传感器的特性,会带来各种噪声干扰,例如白噪声、黑噪声、条纹噪声等。
在智能手机中,处理噪声的方法主要有:1.使用硬件降噪:这是一种直接降低噪声的方法。
例如,一些手机会在采集图片时使用OIS、EIS等技术来降低摄像机晃动,防止图像模糊。
2.软件降噪:这是针对图片经过信号处理后,出现各种噪声的一种处理方法。
软件降噪需要采用一定的算法进行处理。
常用的噪声处理方法有: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小波变换等。
三、对比度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影响整个图片的色彩感和视觉感受。
在一些情况下,图像的对比度可能低于我们的统计值,造成图像细节不清晰,颜色色彩鲜艳。
因此,一些良好的对比度增强算法会给人留下很好的视觉和感受。
对比度增强也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配合进行。
例如在一张图片中,黑色和白色的像素点显示效果不佳,可以通过某些算法来进行色彩分离和重构,使得黑白两种颜色更明显、清晰。
四、拍摄HDR图片在光线不够好的情况下,拍摄HDR照片可以很好地解决背景过亮或过暗的问题。
HDR图像可以从不同的曝光级别下进行合并,对高亮部分和暗部分进行多次曝光,从而达到均衡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IS和OIS差别
拍片变糊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观念,哪怕是专业的射击运动员,在心跳的影响下身体也会不由自主的轻微抖动,能将持枪射击瞬间的手抖幅度降低到多少,将决定最终的射击成绩。
久经训练的专业人士尚且如此,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拿着手机拍照的瞬间自然也难以摆脱手抖的影响。
一般来说,只要环境光线足够好,拍照时手稍微稳一点就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然而,拍照的最佳时机总是转瞬即逝,比如抓拍的瞬间就最难控制手抖,也是最容易“拍糊”的拍照场景。
此外,当光线不足时(如夜晚或暗光场景)较慢的快门速度会成倍放大手抖的影响。
在焦距变长时(如进入2X、5X、10X变焦模式)一点点的抖动更会带来远端的大幅度变化,在拍糊之余还容易丢失对焦的目标。
如果你在拍照时都常因手抖而“糊片”,在拍摄视频,特别是追踪拍摄动态场景时将更难控制镜头的抖动,而预览晃来晃去的视频不仅严重影响观感,看久了还会引发头晕等健康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因手抖而产生的照片变糊或视频中镜头晃动的影响,“防抖技术”就成为了每一款智能手机必须掌握的技能,否则都没有资格再被赋予“新品”的身份。
CFan在过去曾介绍过和拍照相关的防抖技术,本文我们将重点介绍下防抖技术在拍摄视频时的原理和意义。
免费的EIS大餐
大家还记得“超像素技术”吧?通过软件层面的算法,让1600万像素摄像头拍出6400万像素的照片。
既然软件工程师可以通过代码让手机拍出更高像素的照片,那能不能利用代码终结“防抖主要靠手”的时代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在很多年以前,智能手机领域就流行起了一种名为“EIS”的电子防抖技术,这是一种通过代码,也就是软件算法实现的防抖能力。
其原理是利用每一款智能手机都必备的“加速度传感器”(G-sensor)和陀螺仪(绝大多数新款手机都有)模块侦测手机抖动的幅度来动态调节整ISO、快门
和成像算法来做模糊修正,随着手机硬件性能的不算提升和相关算法的不断成熟,电子防抖技术已经可以较为完美地保证照片不糊了——很多新款手机所支持的“手持超级夜景”,即没有三脚架也能拍摄更亮更具细节的夜景照片,就是电子防抖技术的一种终极演化形式。
随着抖音等APP的兴起,短视频拍摄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下一个“燃点”功能,而电子防抖技术也逐渐针对视频拍摄贡献力量。
但是,拍摄视频和拍摄照片不同,前者想要使用电子防抖需要建立在牺牲部分画面的基础上——大家可以打开手机上的相机APP,从“拍照”切换到“录像”功能时,后者的取景画面是不是被“放大”了?
电子防抖模式下的视频拍摄,只有位于取景框中心的画面才是有效内容,边缘部分的画面则被自动“剪裁”(拍摄照片时也是如此,只是剪裁损失的画面比例更
小)。
需要注意的是,裁切的画面内容并没有被“丢掉”,相机APP会根据陀螺仪记录的手机姿态数据对摄像头的抖动进行反向补偿,而被剪裁掉的画面内容就是用于补偿的素材。
换句话说,电子防抖最大的问题就是画面裁切,只是在更高像素广角镜头渐成主流、AI算法越加先进的今天,它已经可以保留更多画面内容,在拍摄相对稳定的视频内容之余还支持更高分辨率和帧数的超高清模式录制。
但是,这种技术仍然无法解决较大抖动导致的画面被拉伸后的变形问题,毕竟它属于通过一段代码就能实现的功能,这种“零硬件成本”的解决方案必定存在局限性。
那么,如何才能拍摄更加稳定的视频内容呢?
云台防抖了解一下
从斯坦尼康系统开始,全世界的摄影师都在寻找更好的防抖技术与更轻便的操作平台,而手持云台的出现就成为了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之一,它能帮助智能手机、数码相机和运动相机等一切固定其上的视频拍摄设备获得几近完美的防抖性能。
简单来说,绝大多数手持云台都内置多轴(普遍为三轴)陀螺仪和多轴加速度传感器,同时还配有 X、Y、Z 三个轴向的电机。
在内置算法的控制下,手持云台可以根据手机重量驱动手机转动所需要输出的电机力度,并利用传感器不断检测手柄部分出现的抖动或转动,再通过电机反向旋转补偿抵消手柄部分抖动对录制画面造成的影响。
可惜,手持云台属于体型较大的外设,无论是日常携带还是安装固定手机都很麻烦。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智能手机为何不能天生自带云台的“Buff”?来自OIS的诱惑
就好像变焦技术存在数码(电子)变焦和光学变焦一样,防抖技术领域也有EIS 电子防抖和“OIS”光学防抖之别。
当手机的摄像头和OIS技术联姻之后,无论是拍照还是录制视频都能更大程度抵消来自手抖的威胁,让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更加趋近完美。
如果说EIS电子防抖效果考研的是来自代码的“软实力”,那OIS光学防抖则是需要软硬结合的“硬指标”。
我们都知道,智能手机的每一颗镜头都是由电路板、CMOS传感器、固定支架、镜片、光圈等诸多部件构成。
想要获得OIS光学防抖功能,需要在镜头内部加装可以向多个方向移动的微型马达。
在我们使用相机APP拍照/录制视频时,系统可以将陀螺仪和加速感应器监测出的实时抖动信息转化为电信号,OIS控制驱动器会根据这些数据预测出倾斜导致的图像偏移量,再将结果反馈给马达,让其以预测图像偏移量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位移量推动传感器移动,从而将手抖造成的图像偏移抵消掉。
没错,我们可以将支持OIS的镜头理解为内置云台的摄像头模组,由于微型马达和相关的控制电路非常占用空间,所以这种OIS镜头的尺寸较之传统传感器但不支持OIS的镜头大了一圈。
iPhone 11 Pro镜头模组,广角和长焦镜头支持OIS,尺寸明显增大
需要注意的是,都是OIS镜头,但大家的光学防抖性能力依旧可能存在差距,而影响它们防抖能力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多轴”之争:内置马达可以向哪些方向进行位移,双轴可抵消X、Y两个反向的抖动;三轴可以抵消X、Y、Z三个方向抖动;四轴可实现横向、纵向、前倾、侧倾八个方向的全方位修正抖动;五轴则可抵消横向位移、纵向位移、上下摇摆、左右摇摆和Z轴旋转。
光学防抖支持的轴越多,意味着这款手机可以抵消更多方向的抖动。
传感器性能:智能手机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也有高低档次之别,比如灵敏度、工作频率等等。
频率越高越灵敏的传感器,可以收集更精准的抖动信息,从而让马达实现更精确的位移修复。
光学防抖算法:协调软硬件之间的算法,一般只有官方自带的相机APP才能确保防抖体验,第三方APP取得拍照或视频录制权限后,可能无法进一步调用OIS马达模块。
在手机以拍照为主要用途的时代,OIS技术主要用于旗舰手机身上的“主摄”;随着更多消费者开始关注变焦拍照,很多旗舰机开始倾向将OIS技术从主摄转移到“长焦”镜头;在视频开始流行的今天,OIS技术又有了从长焦镜头回归主摄的趋势,而少数产品还会采用更豪华的“双OIS”矩阵,即主摄和长焦镜头都支持OIS,高端代表有苹果iPhone 11,中端代表则以荣耀V30 PRO为主。
协同作战是趋势
随着最新传感器和拥有更强AI性能SoC的普及,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EIS电子防抖技术就已经足够,强上OIS纯属浪费。
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态度。
说OIS马达会显著增加摄像头模块体积,导致手机镜头变厚纯属敷衍,OIS 尚未普及的根源还是源于更高的成本——小学生才会从OIS和EIS二选一,真正的玩家绝对会表示“我全要”!
原因很简单,想要视频不糊,光靠EIS电子防抖是肯定不够的。
在过山车、骑行、奔跑等可能存在大幅抖动的视频录制过程中,单靠OIS光学防抖也难以确保完美。
因此,在智能手机领域EIS+OIS结合的“HIS”混合防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OPPO Reno系列为例,其主打的Ultra Steady视频超级防抖技术的本质其实就是HIS混合防抖,而且该产品还引入了多源传感器信息融合和防抖场景智能分析技术并将陀螺仪的频率从传统的400Hz提升到了800Hz,能够更加灵敏地感应手机的运动状态,从而实现视频拍摄中的超级防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