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治疗椎动脉颈椎病120例体会(1)
针推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90例体会

针推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90例体会所谓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引起颅底动脉循环不良,从而引起头痛、头晕、恶心、颈强、耳鸣等,常于颈部扭转或后伸时出现,此外还可引起颈椎痛,并可出现位置性眩晕、摔倒、持物坠地、耳聋、视物不清等。
如果合并有交感神经刺激时,还可同时出现心慌、心悸、心前区疼痛及血压升高等症。
此型颈椎病治疗很难,近5年我们坚持针灸、推拿、中药结合治疗190例此型颈椎病人,获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190例中男118例,女72例,年龄28~74岁,其中28~45岁54例,46~74岁136例。
颈椎牵引:颈椎坐位悬带牵引,采用下颌带式牵引20~30分钟,重量为8~14kg。
颈部推拿20~30分钟。
手法:揉法、按法、拿法、滚法。
穴位:风池、天柱、大椎、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
操作:先用揉法在颈项、肩背部放松肌肉,再用拿揉法在颈、项部位拿风池、拿肩井穴反复数次。
按揉天柱、大椎、天宗等穴,按揉颈椎棘突两侧,反复数次,以上手法要轻柔缓和。
切忌暴力,勿使头向旋转或后仰扳动。
针刺取百会、风府,C4~6夹脊,悬钟、后溪再配以子午流注,飞腾入法等按时取穴。
内服中药: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
药用:半夏10.0g,天麻10.0g,白术15.0g,陈皮10.0g,制南量5.0g,刺蒺藜15.0g,当归15.0g,丹参15.0g,川断15.0g,夜交藤15.0g。
随症加减。
疗程:治疗均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疗效标准:①痊愈:症状完全消除,在1年内无复发者;②显效:大部分症状消除,仍有轻度头晕,不影响工作和学习;③好转:头晕症状减轻;④无效:经过2~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结果190例病人经上述治疗,痊愈152例(80%),好转29例(15.3%),无效9例(4.7%),总有效率为95.3%。
平均治疗时间:最快治愈者20天,最长者3个月,平均70天。
例:患者,男48岁,教师,该患者于2004年初出现颈项酸痛,头晕,血压忽高忽低,最高达200/110mmHg,曾按高血压治疗效果不显著。
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一、资料与方法1.1 人员选择我们选取了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并且愿意接受针刺联合手法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45岁至65岁之间。
患者病程在6个月至2年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针刺联合手法治疗采取了穴位刺激和推拿按摩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首先在患者出现症状的相关穴位如风池、肩井、睛明等进行经络穴位针刺治疗,然后结合推拿按摩疗法对颈椎周围肌肉进行放松和舒展。
每次治疗持续30分钟,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后,我们对患者的颈椎痛、头晕、头痛等症状进行了评估。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症状进行了量化评估,同时观察并记录了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二、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30例患者的颈椎痛、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好转。
具体表现为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且无不良反应出现。
其中疗效显著的有24例,疗效一般的有4例,疗效欠佳的有2例。
总有效率达到93.3%。
三、讨论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治疗效果呢?我们认为这是因为针刺联合手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舒缓颈椎周围肌肉的紧张,改善颈椎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神经受压,从而改善颈椎病变带来的不适症状。
针刺联合手法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全身放松,缓解因情绪、睡眠等因素引起的颈椎病症状。
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来说,针刺联合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四、结论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颈椎痛、头晕、头痛等症状,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我们认为针刺联合手法可以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们的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在更大的样本量下进行验证,以更加客观地评估针刺联合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在我科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接收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60例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基础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基础治疗与温针治疗。
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颈椎曲度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时,基础治疗搭配温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纠正颈椎曲度,促进身体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证候评分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主要症状表现为眩晕、耳鸣以及头颈肩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精神障碍甚至猝倒的情况。
相关研究显示,临床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式较多,包括有中医推拿、中医药、中医针灸、西医药物等,虽然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并未根治,复发的风险非常高,所以医学者应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1]。
基于此,本院以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研究了温针治疗的方法与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一般资料在我科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接收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6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男女比18:12,年龄19-70岁,(39.26±3.11)岁;观察组30例,男女比16:14,年龄18-70岁,(39.52±3.18)岁。
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均自愿参与。
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晓本研究。
1.1.方法对照组30例基础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内容:基础治疗要求患者取靠坐位,颈部向前倾与躯干纵轴呈约 10~30 °,牵引质量为 5~10 kg,1 次/d,每次约 30min,可逐渐缩短时间;本研究选择盐酸氟桂利嗪(西安杨森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5mg/qn,每晚睡前口服。
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治疗椎动脉颈椎病120例体会(一)

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治疗椎动脉颈椎病120例体会(一)论文关键词: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治疗椎动脉颈椎病现状论文摘要目的观察近年来用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疗法治疗椎动脉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经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120例病人用复方夏天无片每日3次,每次3片,必要时配合水针对椎动脉颈椎病的干预。
对照组60例病人采用西比灵每日1次,每次5mg口服,连续2个月为一疗程。
结果用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疗法,患者眩晕及两手麻木、颈肩酸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据临床疗效分析治疗组有效率在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8.33%,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提示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疗法对椎动脉颈椎病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令人满意,直得推广。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的颈椎病之一,其首发主要症状为眩晕及两手麻木、颈肩酸痛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症状较典型,发病较急的一类,多因椎动脉硬化、受压、痉挛等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而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因本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因而临床上大多采用中药并配合水针、按摩、牵引等方法保守治疗1]。
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中医中药激发机体气血、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
笔者采用中药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
我们对临床诊断VBI的120例颈椎病者进行(CDS)检测。
并分析(VBI)致眩晕的病因病机,用复方夏天无片治疗前后血流速度的改变,采取了对照的方法,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临床特点以及经脑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符合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诊断条件,并符合卫生部1993年10月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眩晕病中医诊断及分类标准。
我院在2007年颈椎病专科门诊病例中,按门诊先后顺序,将1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20例中女性57例,男性63例。
年龄40~76(67.44±8.77)岁。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疗效分析_张炎华

作者单位: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理疗科(张炎华 刘文静)
17
当代医学 2012年7月第18卷第19期总第282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 Jul. 2012,Vol.18 No.19 Issue No.28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Methods 120 patients who were taken treatm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8 to February 2012 were randomly dioup (40 cases), selectet the baihui point, fengchi point, dazhui point, fengfu point, neiguan point, and taichong point to be treated,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80 cas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use the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After two courses,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ies of control and treatment groups were 62.5% and 88.8% respectively.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2=7.29,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with massage for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single-use acupuncture, and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Acupuncture; Massage
针药并治,治疗"动脉性颈椎病"30例

针药并治,治疗"动脉性颈椎病"30例发表时间:2020-11-04T14:49:27.63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3期作者:韩罡1 韩莉2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增多,韩罡1 韩莉2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1400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增多,颈椎病呈成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困扰着很多患者,给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笔者采用针药并治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共治疗30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
最小28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2年,平均5年半。
治疗方法∶①笔者采用中草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基本方如下∶赤芍15g川芎12g桃仁10g大枣6枚红花12g全虫1.5g生姜10g蔓荆子10g头晕头痛较剧加天麻10g蒿本12g勾藤10g白芷8g细辛3g耳鸣耳聋明显加蝉蜕8g磁石20g苍耳子10g通草6g恶心呕吐明显加竹茹10g旋覆花10g柿蒂10g高良姜8g②针刺方法∶穴取风池、天柱、完骨、斜刺1.0寸;百劳、大椎、颈夹脊穴直刺0.8寸、捻转得气后,每隔8一15分钟行针1次,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施针1次,15天为一疗程。
头晕明显加百会、四神聪、太阳、丝竹空、瞳子髎;头痛明显加印堂、头维、阳白、百会穴;耳鸣耳聋加外关、合谷、曲池、中渚、耳门、听宫、听会;恶心呕吐明显加神门、内关、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笔者采用此方法经1一2个疗程治疗,显效∶12例(临床头晕、头痛、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有效∶17例(头晕、头痛、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基本消失)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各种机械性、动力性刺激压迫椎动脉导致血管狭窄,或刺激椎动脉交感神经,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为主的综合征,属中医"眩晕",‘’头痛"‘,"耳鸣"等范畴。
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治疗临床体会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0 V ol.(12) No.29-98-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治疗临床体会Clinical experience for treating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 by acupuncture何 帅(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镇江,212002)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20)29-0098-03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针刺治疗,80例)和对照组(药物治疗,7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颈椎功能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与复发率。
结果:实验组治疗结束时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颈椎功能,复发率低,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中医证候;颈椎功能;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150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ok acupuncture treatment, 8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took medicine treatment, 70 cases). Results: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TCM syndrome scores and NDI sco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he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showed a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on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which can preferab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cervical function, with lower recurrence and better efficacy compared with medicine treatment,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words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Acupuncture; TCM syndromes; Neck vertebrae function; Clinical effects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29.036颈椎病是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综合证候群,既往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随着生活方式改变与节奏加快,久坐、不良姿势、缺乏运动、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问题,发病日趋年轻化,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常见都市病,数据统计人群患病率超过10%,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全球十大顽症[1]。
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木荣华
【期刊名称】《中国骨伤》
【年(卷),期】2002(015)007
【摘要】@@ 从1997年8月以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438-439)
【作者】木荣华
【作者单位】瑞安市人民医院,浙江,瑞安,32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
【相关文献】
1.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 [J], 木荣华
2.电针配合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J], 熊峻;黄石龙;陈壮娜
3.补肾通络方配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J], 王志超;张磊;蔡永鑫
4.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34例 [J], 曹阳;刘武军;肖志刚
5.穴位注射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J], 张卫华;李银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治疗椎动脉颈椎病
12 0例体会(1)
论文关键词: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治疗椎动脉颈椎病
现状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近年来用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疗
法治疗椎动脉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经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120例病人用复方夏天无片每日3次,每次3片,必要时配合水针对椎动脉颈椎病的干预。
对照组60例病人采用西比灵每日1次,每次5mg口服,连续2个月为一疗程。
结果用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疗法,患者眩晕及两手麻木、颈肩酸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据临床疗效分析治疗组有效率在%对照组有效率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提示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疗法对椎动脉颈椎病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令人满意,直得推广。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见的颈椎病之一,其首发主要症状为眩晕及两手麻木、颈肩酸痛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症状较典型,发病较急的一类,多因椎动脉硬化、受压、痉挛等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而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因本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因而临床上大多采用中药并配合水针、按摩、牵引等方法保守治疗[1]。
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中医中药激发机体气血、经络、穴位的治疗
作用。
笔者采用中药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
我们对临床诊断VBI的120例颈椎病者进
行检测。
并分析致眩晕的病因病机,用复方夏天无片治疗前后血流速度的改变,采取了对照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临床特点以及经脑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符合椎
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诊断条件,并符合卫生部1993年10月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眩晕病中医诊断及分类标准。
我院在20XX年颈椎病专科门诊病
例中,按门诊先后顺序,将1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按随机
数字标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20例中女性57例,男性63例。
年龄40〜76岁。
病程1个月〜年,平均为年。
其中轻度患者36例,中度患者68例,重度患者16例。
对照组60例中女性34例,男性26例。
年龄42~73岁。
病程1 个月〜年,平均为年。
其中轻度患者18例,中度患者28例,重度患者1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经统计学处理。
2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治疗组所有病例采用复方夏天无片,每日3次,每次2片,连续2月为一疗程。
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每天1次,每次5mg 口服,连续2个月为一疗程。
两组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判断
疗效。
水针疗法
用当归注射液2ml、野木瓜注射液2ml、或用利多卡因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取风池穴、曲池穴、大椎穴,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观察
治疗标准
采用卫生部1993年10月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所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来判定疗效。
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正常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无效:头昏或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治疗前后均用经脑血管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记录峰值血流速度,并进行血液流变度检查,表现为红细胞积聚,血液流动缓慢,血沉增快,全血粘度增高,同时进行对照比较。
治疗组120例中,痊愈者42例占35%显效56例占% 有效18例占15%无效4例占%总有效率%对照组60例中,痊愈者13例占% 显效16例占% 有效12例占20% 无效19例占%总有效率%两组比较,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
4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症状较典型,发病较急,属于中医“弊病”范畴。
该病发病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影响了气血运行与散布,肢体得不到温煦、濡养所致
[2]。
多因椎动脉硬化、受压、痉挛等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而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因本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因而临床上大多采用中药并配合按摩、牵引等方法保守治疗。
研究证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血管痉挛及血液动力学改变作用,使脑干内脑血流量减少至功能阈值以下而发生
[3]。
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会导致眩晕。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强有力;若肾精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则会出现骨骼脆弱无力、腰膝酸软、疼痛、双下肢乏力[4]。
我们选用复方夏天无片以夏天无为主药,佐以草乌,威灵仙,五加皮,羌活,独活,蕲蛇,马钱子,牛膝,三七,麝香,冰片等33味中药精制而成[5-6]。
君药:夏天无内含夏天无总碱,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
草乌具有祛风逐湿,温通经络之功效。
臣药:安痛藤、威灵仙、羌活、独活、蕲蛇、马钱子等11味药,具有辛散苦温宣痹散寒之功效。
佐药:丹参、当归、三七、
麝香、冰片等17味中药具有行气
活血、养血补血之功效。
大大缓解了祛风通络药辛燥的副作用。
使药:牛膝、川芎具有行气活血、逐淤通经,引诸药上行下达之功效。
适合邪实正虚类疾病,属于标本兼顾之方。
现代医学证明夏天无内含夏天无总碱,主要成份是普鲁托品,具有镇痛、抗炎、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影响血小板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保护血小板内部超微结构的作用。
复方夏天无片,全方以活血通经,搜经透骨,逐风除湿,消肿止痛,蠲痹通络为治,并经科学筛选,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现代药理作用的药物组合成方,即符合中药的组方原则[7]复方夏天无中含有的总碱成分药理作用能扩张脑血管及四肢血管,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有关。
这与文献报道复方夏天无片有明显降低血粘度作用[8]。
多项临床实验表
明[2〜5]复方夏天无片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祛风逐湿、辛散苦温、宣痹散寒、养血补血之功效。
配合水针疗法的治疗作用。
结合现代医学中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将药液缓缓注入穴位,从而起到穴位、针刺、药物三结合的作用。
经现代临床研究,药物对穴位的作用可通过神经一内分泌-免疫系统作用于机体,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产生更大的疗效,本文观察资料显示,复方夏天无片配合水针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