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DOC)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背诵

国学经典背诵

国学经典背诵国学经典背诵要点节俭1、克勤与帮,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4、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6、子曰:“奢则不孙(xun恭顺),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述而》7、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荀子富国》8、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

(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二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自信1、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墨子亲士》2、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3、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4、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

(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5、天生我材必有用。

(唐李白《将进酒》)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论语卫灵公》7、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智慧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2、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3、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4、所谓大丈夫者,谓其志之大也。

——《韩非子解老》5、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

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孟子离娄下》6、乘众人之智者,即无不任也。

《文子自然》7、何谓之知?先言而后当。

凡人欲舍(she安排、计划)行为,皆以其知先规而后为之。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8、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慧者也。

——汉王充《论衡辨崇》8、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幼儿园阶段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二)古典诗词:《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三)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

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二)古典诗词:《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三)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

四年级上册国学诗词经典诵读打印

四年级上册国学诗词经典诵读打印

第一周金j īn 陵l ín ɡ凤f èn ɡ凰hu án ɡ台t ái李l ǐ白b ái凤f èn ɡ凰hu án ɡ台t ái 上sh àn ɡ凤f èn ɡ凰hu án ɡ游y óu ,凤f èn ɡ去q ù台t ái 空k ōn ɡ江ji ān ɡ自z ì流li ú。

吴w ú宫ɡōn ɡ花hu ā草c ǎo 埋m ái 幽y ōu 径j ìn ɡ,晋j ìn 代d ài 衣y ī冠ɡu ān 成ch én ɡ古ɡǔ丘qi ū。

三s ān 山sh ān 半b àn 落lu ò青q īn ɡ天ti ān 外w ài ,一y ì水shu ǐ中zh ōn ɡ分f ēn 白b ái 鹭l ù洲zh ōu。

总z ǒn ɡ为w éi 浮f ú云y ún 能n én ɡ蔽b ì日r ì,长ch án ɡ安ān 不b ú见ji àn 使sh ǐ人r én 愁ch óu。

国ɡu ó学xu é经j īn ɡ典di ǎn 之zh ī《大d à 学xu é》大d à 学xu é 之zh ī 道d ào ,在z ài 明m íng 明m íng 德d é,在z ài 亲q īn 民m ín ,在z ài 止zh ǐ 于y ú 至zh ì 善sh àn 。

知zh ī 止zh ǐ 而ér 后h òu 有y ǒu 定d ìng ,定d ìng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静j ìng ,静j ìng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安ān ,安ān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虑l ǜ,虑l ǜ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得d é。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论语子张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论语子张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论语子张【原文】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评析】"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这是君子之所为,在需要自己献出生命的时候,他可以毫不犹豫,勇于献身。

同样,在有利可得的时候,他往往想到这样做是否符合义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的精华点。

【原文】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译文】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又怎么说他没有?"【原文】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

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

'"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

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原文】19·4 子夏曰:"虽小道(1),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2),是以君子不为也。

"【注释】(1)小道:指各种农工商医卜之类的技能。

四年级上册国学

四年级上册国学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 然而然” 的。
1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 心发狂;难得之货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 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26.甚爱必大赞,多藏必厚亡。
2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jiù]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 是满足的。
28.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2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11.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劳不会失去。
1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人说的话多,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译文】 “道”指的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道是独一无二的,道包含阴阳 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欲歙[xī]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 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36.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 后之相随,恒也。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勤学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曝十寒选文导读“一曝十寒”这个成语出自《孟子》,说选文这段话的时候,孟子正在游历齐国,当时人们对齐王治理国家没有成绩很不满意,甚至怀疑他的天资不够聪明。

孟子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打了一个一曝十寒的比喻:“就算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把它放到太阳下晒它一天,然后又放到寒冷的地方冻十天,也一定生长不好。

”然后说:“齐王身边,像我这样给予温暖的人很少,我一走开,那些给他施加寒冷的人就纷至沓来。

虽然有时齐王萌发做事的念头,但得不到支持也是很难成功的。

”现在我们常用“一曝十寒”来劝学。

一曝十寒孟子曰:“无或[1]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2]之,十日寒之,未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3],小数也;不专心致,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4]将至,思援弓缴[5]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告子章句上·九》注解[1]或:同“惑”。

[2]暴:同“曝”,晒。

[3]今夫弈之为数:弈,围棋。

数,技术,技巧。

[4]鸿鹄:天鹅。

[5]缴:系在箭上的绳,代指箭。

参考译文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办法生长。

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拢上去了,就算我给他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样呢?好比下棋,下棋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奕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讲解。

另外一人虽然也在听讲,却一心以为有只天鹅要飞来了,想着用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另一个人一起学棋,却不如人家学得好。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
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
佛家思想:强调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倡导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 理念。
兵家思想:注重战略战术,强调以智取胜、以巧制敌的战争哲学。
经典中的教育理念
强调德育为先, 培养品德高尚的 人
注重知识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提倡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提升思维能力
经典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 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学习经典,孩子能够更好地 理解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阅读经典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
经典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 达和写作能力
传承中华文化
经典教育意义:培养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塑造良好品德:培养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古文经典,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添加标题
内容:《大学》共分八个章节,分别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等方面阐述了一个人从内到外、从个人到社会的成长之路。
添加标题
影响:《大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人 修身养性的重要参考。
添加标题
适合人群:《大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阅读,特别是青少年和大学生,可以帮 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适合人群:《论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深奥,但对于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通过老师的 讲解和引导,可以初步了解和感受《论语》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培养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孟子》
添加标题
简介:《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八_人教新课标-最新教育文档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八_人教新课标-最新教育文档

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八(一)经典国学再现子曰:“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我是小助手尊:尊贵。

言:说。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虽然说贵为天子,但一定还有比他更加尊贵的人,就是说他还有父亲;一定有比他先出生的人,就是说他还有兄长;到宗庙祭祀,一定会竭尽恭敬之意,是因为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养身心,谨慎行事,是因为唯恐自己的德行有过失而让祖先蒙受耻辱。

”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名词。

尊:先:言:2.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A.“必有先也”和“恐辱先也”里的先是一个意思。

()B.“不忘亲也”中的亲是亲和的意思。

()C.慎行的意思是要谨慎行事。

()3.下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是天下最尊贵的人,他可以目中无人了。

B.皇帝也是人,他也会有父母兄弟。

C.我们修身养性,主要是怕有人面前侮辱我们。

4.我们推行孝道,首先是要培养自己的品德,谨慎行事,这是为什么呢?弘扬传统文化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去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听上去很是悲哀。

孔子就说:“这哭声,听起来很悲哀,赶紧去看看,那是一个贤人。

”于是,车夫就赶着马车沿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驶去。

不久,就看到一个人,身上带着镰刀,系着白色的带子,在那里失声痛哭。

孔子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皋鱼。

”孔子问:“我看您并不是在服丧,那为何会又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这一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有所觉悟,但是已经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说给我听听吗?”丘吾子痛心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于是就周游各国,忽略了我的父母,可是等我学成回来后,他们却已经过世了,这是我第一个过失;在我年轻的时候,因为利益的关系,去侍奉骄傲奢侈的齐国君王,他丧失了民心,我也未能尽到臣子的职责,这是我第二个过失;我生来就很重视友谊,可是如今朋友间却因为小事而和朋友绝交了,这是我第三个过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为政第二(一)◎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 )。

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二)◎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③。

退而省其私④,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①。

”(三)◎子贡问君子①。

子曰:“先行②其言而后从③之。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四)◎哀(①♓)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④之以庄,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①谓孔子曰:“子奚②不为政?”子曰:“《书》③云:‘孝乎惟(♦⑥♓)孝,友于兄弟。

’施④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于夏礼,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谄③也。

见义⑤不为,无勇也。

”国学经典——第二单元《千家诗》1.泛舟[宋] 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①巨舰一毛轻。

向来②枉费③推移力④,此日中流⑤自在行2.观书有感[宋] 朱熹半亩方塘①一鉴开②,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莺梭[宋] 刘克庄掷柳①迁乔太有情,交交②时作弄机声③。

洛阳④三月花如锦⑤,多少工夫织得成⑥。

4.蚕妇吟①(南宋)谢枋得子规啼彻四更时②,起③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④,玉人⑤歌舞未曾归。

国学经典——第三单元《论语》八佾第三(一)◎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③也,孰不可忍也?”◎三家①者以《雍》②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③’,奚取于三家之堂④?”◎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②何?”◎林放①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诸夏②之亡③也。

”◎季氏旅①于泰山。

子谓冉有②曰:“女③弗能救④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二)◎子曰:“君子无所争。

——毕也射①乎!揖②让而升③,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①。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②。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③!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征②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③不足征也;文献④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①自既灌②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③。

”◎或①问禘之说②。

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③乎?”指其掌。

◎祭如①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②祭,如不祭。

”◎王孙贾①问曰:“‘与其媚(❍⑧♓)②于奥③,宁媚于灶④。

’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⑤,无所祷(♎③☐)也。

”(三)◎子曰:“周监①于二代②,郁郁③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①,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②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①,为力不同科②,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①之饩羊②。

子曰:“赐也!尔爱③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①君尽礼,人以为谄②也。

”◎定公①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②礼,臣事君以忠。

”(四)◎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哀②而不伤。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②。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③。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①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②,官事不摄③,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④,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⑤,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语(yù)①鲁大师②乐,曰:“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③如也;从④之,纯⑤如也,皦⑥如也,绎(yì)⑦如也,以成。

”◎仪封人①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②。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③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④。

”◎子谓《韶》①:“尽美②矣,又尽善③也。

”谓《武》④:“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①,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②观之哉?”国学经典——第四单元《千家诗》1.古朗月行①[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镜③,飞在白云端④。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⑤此沦惑⑥,去去⑦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⑧摧心肝。

2.秋登宣城谢脁北楼①[唐] 李白江城如画里②,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③,双桥落彩虹④。

人烟寒橘柚⑤,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⑥,临风怀谢公⑦?[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三万里河①东入海,五千仞(rèn)岳②上摩天。

遗民③泪尽胡尘④里,南望王师⑤又一年。

4.中秋月[宋] 苏轼暮云收尽溢①清寒。

银汉②无声转玉盘③。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国学经典——第五单元《千家诗》1.题淮南寺[宋] 程颢南去北来休便休①,白蘋②吹尽楚江秋。

道人③不是悲秋客,一任④晚山相对愁⑤。

2.冷泉亭①[宋] 林稹一泓②清可③沁诗脾,冷暖年来④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⑤,回头不似⑥在山时。

3.题松汀驿①[唐] 张祜山色远含空②,苍茫泽国③东。

海④明先见日,江白⑤迥闻风。

鸟道⑥高原去,人烟⑦小径通。

那知⑧旧遗逸⑨,不在五湖中。

4.过香积寺①[唐]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②。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③。

泉声咽危石④,日色冷青松⑤。

薄暮⑥空潭曲⑦,安禅⑧制毒龙。

国学经典——第六单元《千家诗》1.秋兴其一[唐] 杜甫玉露凋伤①枫树林,巫山巫峡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③,塞上④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⑤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⑥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②。

2.秋兴其三[唐] 杜甫千家山郭①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②。

信宿③渔人还泛泛,清秋④燕子故飞飞。

匡衡⑤抗疏⑥功名薄,刘向⑦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⑧。

3.秋兴其五[唐] 杜甫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②霄汉间。

西望瑶池③降王母,东来紫气④满函关。

云移⑤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⑥识圣颜。

一卧沧江⑦惊岁晚,几回⑧青琐点朝班。

4.秋兴其七[ 唐] 杜甫昆明池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②,石鲸③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②米沉云黑,露冷莲房⑤坠粉红。

关塞⑥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⑦一渔翁。

国学经典——第七单元《千家诗》1.雪梅·其一[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①,骚人②搁笔费评章③。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雪梅·其二[宋] 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①,有雪无诗俗了人②。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③十分春④。

3.梅花①[宋] 林逋②众芳摇落独喧妍③,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④月黄昏。

霜禽⑤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⑥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⑦,不须檀板⑧共金樽⑨。

4.梅[宋] 王淇不受尘埃①半点侵,竹篱茅舍②自甘心③。

只因误识林和靖④,惹得诗人说到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