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国战略》有感

合集下载

大国战略读后感

大国战略读后感

大国战略读后感首先,这本书系统梳理了大国战略的基本概念、内涵与特点。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世界的背景下,大国战略成为影响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大国战略的核心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国家安全保障。

而不同国家在实施大国战略时,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大国战略也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全面梳理这些概念后,我对大国战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这本书对大国战略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

大国战略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战略竞争的表现。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国战略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军事领域,更多地涉及到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

大国战略的核心是建立自身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强调国家全面实力的增强。

大国战略还包括对外政策、外交手段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这些章节,我对于大国战略的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然后,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大国战略的实施模式和战略选择。

大国战略的实施模式决定了国家的战略路径和发展方向。

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的实施模式,作者通过分析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实践,提出了一些关于大国战略实施模式的思考。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大国战略的战略选择。

选择何种战略路径和战略方向,需要综合考虑自身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对于大国战略的实施模式和战略选择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最后,这本书探讨了大国战略与国际关系的关系。

大国战略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战略竞争的反映。

在国际关系中,大国的行为和战略选择直接影响着国际秩序和国际安全。

作者通过分析不同大国的国际战略,指出了大国战略对于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同时,书中还强调了大国应该通过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这些内容让我对于大国战略与国际关系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大国战略》,我不仅对大国战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明确了我们国家应该如何实施大国战略。

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应该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原则,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

读《大国战略》一书有感

读《大国战略》一书有感

读《大国战略》一书有感读《大国战略》一书有感1000字纵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并非一蹴而就,它不光包含一个民族对未来的憧憬,更需要几代人脚踏实地的努力。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是地区冲突、霸权主义以及顽固的民族主义者不断挑起常规领域跟非常规领域的战争,危险一直都在。

大国崛起需要大国战略。

大国战略是对当下与未来充足认识的基础上对自身与客观事实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毛主席曾在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决议草案中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战略和策略思想。

虽然时局变迁,但是思想核心依旧适用。

《大国战略》一书中金一南教授携手乔良等专家纷纷祭出重拳,在世界视野下,以不回避的态度直面中国所面临的最迫切性挑战。

我认为,全书在提出系统、全面的战略布局思想之外更核心的实质是传播”家国”意识,让读者引起一系列思考。

首先,要明确”中国什么时候才算一个国家”.相对物质而言,精神上的认知跟齐心协力才是真正需要统一的领域。

普法战争后都德《最后一课》的核心精神跟抗日战争中伪满政权的文化渗透,其核心都在于”敌人”企图用文化的力量达到入侵一个国家的目的。

生于旧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在一步步的成长中不断进步,将马克思思想融入到中国的大背景之中,形成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今后的发展中充足的凸显了其优越性。

正如书中说的”没有最惨痛的沉沦,就没有最辉煌的崛起。

中国共产党人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现代国家的观念,让我们认识了什么叫作国家”.其次,要认清自己的社会担当。

国家是由无数个体组成,国家的崛起需要每一个的努力。

认清自己与国家的关系的实质在于认清自己的社会担当。

所有人都存在”趋利避害”的心理,如何在责任跟义务,在正义与沉默之间做出正确抉择是每一个人应该深刻反省的。

中国的确不会因为一个自私、虚伪、毫无人性的人而影响其发展,但是倘若有一批这样的人,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沿,披着无私的外衣行虚伪的勾当,持强凌弱危害社会风气,这个国家能够得不到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认可。

大国战略读后感500字

大国战略读后感500字

大国战略读后感500字
这本书是关于毛泽东与我党的一些大国战略的历史事件,而且还详细介绍了毛泽东思想。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我认为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立场。

《大国战略》里写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经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祖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强国的挑战。

所以我们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来对抗西方国家的入侵。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

《大国战略》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要用先进的科技来武装自己,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从《大国战略》中我知道,大国战略是一种政治艺术,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技巧。

如果在战略层面决策得当,便可事半功倍;如果决策失误,则满盘皆输。

为此,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大国之道,必简其史,明其统,然后可治。

”而我也希望自己能通过学习《大国战略》,提高自己的各项素养,争取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 1 -。

读书心得《大国战略》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读书心得《大国战略》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读书心得《大国战略》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读书心得《大国战略》读后感重碱车间王维功《大国战略》这本书由我国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等编著,该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讲述了中国决策的历史依据、现实抉择及未来趋向。

这本书一方面讲述了我国目前的国家安全战略、周边安全和海洋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对中日关系、台湾问题和爱国精神等进行了阐述,让我们在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深深的思索。

感悟一:一个国家,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

只有自强自立,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才能够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我们要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

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回顾历史,大清王朝闭关锁国,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最终使国家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中国独立自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使国家走向了繁荣昌盛。

当今的中国也要继续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

在政治上,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我们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维护国家的利益,也要为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齐头并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只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国家发展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在军事上,加强国防建设,建立现代化部队,维护好国家的安全,同时积极参加国际救援活动、国际维和任务,展示大国风采,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国家的良好形象。

感悟二:一个国家,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居安思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保证。

这是一种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也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意思,更是一种昂扬奋进的民族意识。

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激励着所有中华儿女不断发奋图强。

清朝之所以走向灭亡,就是清政府骄傲自满,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导致。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大国发展战略》观后感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大国发展战略》观后感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大国发展战略》观后感二零一二年四月摘要自九十年代初,西方世界通过主导“中国威胁论”来试图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从体系层次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生态威胁论”和单元层次的“中国意识形态威胁论”和“中国文明威胁论”,提出“中国国力增长对国际秩序的‘威胁’”。

而儒家文化下的中国,努力展现一个“和平的,合作的和负责任的大国”(peaceful,cooperative and responsible great power)形象,来实现“和平崛起”看过李稻葵教授的《大国发展战略》,我想对“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讲讲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和平崛起儒家文化层次分析正文一、中国选择“和平崛起”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浸润到汉民族的血脉之中,儒家文化中丰富的和平思想自古延续形成了中国和平文化的优良传统。

(一)“和而不同”——国家间相处的和谐理念中国儒家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简而言之是指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从而在本质上达到相近或相似。

“和”、“同”两个概念,都是讲同一性的,但内涵却有很大不同。

“同”是指否认矛盾,不承认差异的同一性,而“和”则是承认有矛盾,有差异的同一性,因此“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而“和”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引自论文大全网】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推动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使得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

在这次会议中,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儒家文化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对于处理国际间关系与外交事务的重要作用,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的姿态:和平崛起。

“崛起”是目标,“和平”是前提。

《大国战略》读后感【六篇】

《大国战略》读后感【六篇】

《大国战略》读后感【六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国战略》读后感【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国战略》读后感1《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

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

”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

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

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激情,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

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

大学生关于“国家战略”的思想汇报

大学生关于“国家战略”的思想汇报

大学生关于“国家战略”的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最近我看了一篇名叫《大国策》的文章,出自我国少壮派中将中国空军副政委刘亚洲之笔。

我深深地被这篇文章中所透露出的战略家的新颖的战略思想所吸引,同时也深深地敬佩他在探寻祖国长远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无私奉献。

这篇文章是围绕着国家战略这四个字论述的。

首先,他向我们介绍了国家战略的真正含义。

其实,国家战略目标并不是实现强国梦之类的口号,它应该是可以让人们真实感知得到的,必须是可以触摸的到得具体的计划方向。

的确,我们需要经营战略产业,不谋天下者不足以谋一域,一个大国不能为发展而发展,所以我们只有有了明晰的战略方向,才能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中游刃有余。

摆脱雨来打伞,风来穿衣,就事论事的刺激——反应模式,增加主动性从而达到以攻为守的效果,免得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国家战略的制定需要我们认清自身的条件状况。

紧接着,刘亚洲就把中国形象地比作大象。

在他认为,世界是一片丛林。

西方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从来就倡导的是充满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法则。

在这片丛林中美国无疑是狮子,而中国就是大象。

狮子是丛林之王,具有强大的攻击武器。

大象是丛林巨兽,体型庞大,防御性极强。

在刘亚洲看来,无论是狮子还是大象,它们都是丛林中的强者,是为大家所公认的。

如今,中国是新兴国家中最典型的代表,她崛起的轮廓伴随着她的快速发展而越发清晰。

我们不再是以往积贫积弱的中国,经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如今我们已经成长为一个次强国。

既然我们的战略地位已经曝光,就不可能再缩回去。

故而,中国无需再隐藏自己,狮子不必咆哮,大象不必躲藏。

应该在自身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积极投身国际事务而不是一再忍让。

当中国的形象已经在别人心目中改变后,就不能再用以往的方式与别人打交道。

大国必须有大国的气度,大国必须有大国的手段。

接着,刘亚洲就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详细地讲述了我国当前应有的战略思想。

首先,他向我们提出了知雄守雌这个概念。

大国战略金一南读后感

大国战略金一南读后感

大国战略金一南读后感读完《大国战略》这本书,我这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金一南教授那笔杆子,简直就是一把利剑,直刺人心,让人不得不深思。

书里头讲的那些事儿,都是咱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点点滴滴。

你说这历史啊,它就像一条长河,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

金教授呢,就像是个站在河边的智者,一边指着那河水,一边给我们讲着那些年的风雨兼程。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讲到咱们国家刚开始那会儿,真是啥都没有,一穷二白。

但咱们中国人啊,骨子里就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就像老话说的,“人穷志不短”,咱们愣是靠着双手,一点点地把这国家建设起来了。

那时候的人们,真是有一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让人看了都感动。

再往后说,到了改革开放那会儿,咱们国家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切都变得那么新鲜、那么有活力。

金教授说,那时候的人们啊,就像是“久旱逢甘霖”,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和追求。

我记得他讲的一个故事,说有个村子,为了通电,全村人愣是手拉手,用身体搭成了一座“人桥”,就为了能让那电线从河对岸过来。

这事儿听起来都让人热血沸腾,你说咱们中国人这股子团结劲儿,哪儿找啊?还有啊,金教授还提到了咱们现在的国际地位。

他说,现在的中国,就像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咱们现在是真真正正地站起来了,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有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这话听起来真是让人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是吃了蜜一样甜。

但金教授也没忘了提醒我们,虽然咱们现在强大了,但也不能骄傲自满。

他说,这世界上还有好多事儿等着咱们去做,还有好多挑战等着咱们去克服。

就像老话说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咱们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总之啊,读完这本书,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咱们国家的伟大和不易。

咱们中国人啊,就是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有一股子团结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咱们一直这么下去,咱们国家肯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大国战略》有感
《大国战略》这本书是金一南教授携手一流专家,纷纷祭出重拳,提出系统、全面的战略布局思想。

他们以世界视野审视中国决策的历史依据、现实决断以及未来趋向,对中国当下及未来发展极具参考价值。

“没有最惨痛的沉沦,就没有最辉煌的崛起。

中国共产党人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现代国家的观念,让我们认识了什么叫作国家。

中国什么时候才算是一个国家。

真正在最黑暗的时候,我
们的民众才认识到我们是民族共同体,这点是我们付出重大代价才得出的结论。


这里讲的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抵抗,决不投降,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

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家万念俱灰纷纷投降的时候,用自己的灵魂与血性,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人的现代国家观念就是在这种最黑暗的时候,才树立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刻,将阶级担当转化为民族担当,由阶级斗争的开路先锋,转变为民族存亡的中流砥柱。

建立现代国家的历史使命,历史地被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来。

这就是毛泽东讲的:“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
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精神,由此建立。

看了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作为国家的青少年,更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虽然每天重复着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但是这份工作带给我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安全事故无大小,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全出行,我们百万铁路职工必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更加勤奋地学习、辛勤地工作,做一名有担当的铁路职工,为铁路建设贡献更强大的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 也缺乏勇气。

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