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女士的介绍

合集下载

赵一曼的故事简洁介绍

赵一曼的故事简洁介绍

赵一曼的故事简洁介绍
赵一曼是一个非常勇敢并有着坚定信念的女性,她出生在陕西省榆林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在成长过程中,她与家人一起种田生活,直到18岁那年,她决定去成都读书。

赵一曼虽然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但她非常聪明。

由于贫困和家庭的压力,她不得不承受极大的压力,同时也需要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困扰。

比如,赵一曼在成都的时候,她发现许多女性受到歧视,而她也成为了这些受害者之一。

她发现不仅在学校,就连在公共场所中也有着歧视女性的现象,这让她非常愤怒。

1950年5月23日,赵一曼在成都的“大字纪念日”上燃烧了自己的身体,来抗议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

她的这次牺牲行为震惊了全国,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话题。

她的故事也被媒体报道,成为全国文化界的重要事件之一。

赵一曼在她牺牲之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将烧掉我自己的身体,抗议我所见的不公与歧视。

”这句名言激励着在场的人们,也激励着后来的许多女性,她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女权主义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赵一曼的故事影响了无数的人们,让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女性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歧视。

她的牺牲也让许多人感受到了她的勇气和决心。

正是因为她的牺牲,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很多女性可以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和权利。

总的来说,赵一曼是一个极为坚强、勇敢、智慧的女性。

她牺牲的精神,激励了全国很多人去追求平等和公正,她的故事鼓舞了全国女性在略尽微薄之力时,不要轻易放弃,去坚忍不拔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我们应该学习并传承赵一曼的精神,让我们的骨气、坚定和执着,还原本性,成就无畏。

“巾帼英雄”赵一曼人物事迹(6篇)

“巾帼英雄”赵一曼人物事迹(6篇)

“巾帼英雄”赵一曼人物事迹(6篇)赵一曼,四川宜宾人,原名李坤泰,人称李姐(1905年——1936年8月),著名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女诗人。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民族女英雄赵一曼事迹_“巾帼英雄”赵一曼人物事迹(6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巾帼英雄”赵一曼人物事迹篇1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出生在四川宜宾。

五四运动爆发后,她在大姐夫——共产党员郑佑之的鼓舞和引导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文化思想。

学生时代的赵一曼,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成为学生领袖,带领学生乐观开展各项革命运动。

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天,她考进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次年,参加了由叶挺指挥的北伐军讨伐反动军阀的战斗。

1927年9月,赵一曼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

1928年,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进展,她接到组织通知回国从事革命斗争。

“在苏联学习期间,赵一曼结识了人生伴侣陈达邦。

接到回国通知时,正怀有身孕。

”赵一曼纪念馆馆长陈怀忠介绍,强烈的报国之心让赵一曼毅然选择了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

临行前,她到照相馆抱着年幼的“宁儿”,留下了与儿子的唯一合影。

在东北,赵一曼先在沈阳、哈尔滨领导群众地下抗日,后在珠河等地带领农民开展武装斗争。

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曾参加领导了震惊日伪统治集团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极大鼓舞了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热忱。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

在一次与日伪军的战斗中,她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不幸被俘。

日军对赵一曼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

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

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

在医院里,她乐观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

1936年6月28日,赵一曼在医院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但很快被追敌再度抓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

赵一曼女士英雄事迹简介五篇1秘书

赵一曼女士英雄事迹简介五篇1秘书

赵一曼女士英雄事迹简介五篇赵一曼女士英雄事迹篇1赵一曼,生于1905年,四川宜宾人,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是一位抗日民族女英雄。

她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发动抗日斗争,化名赵一曼。

历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中共珠河铁北区委书记。

1935年秋出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后,领导当地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

在掩护大队突围时,赵一曼身负重伤,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舍养伤时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她再次负伤昏倒被俘。

面对敌人的审讯,她义正辞严地痛斥道:“我是中国人,日本侵略中国以来的行动,不是几句话所能道尽的。

中国人民反抗这样的日军,难道还用得着解释吗?我们中国人除了抗战外,别无出路。

”他们用马鞭子抽打她左腕的伤口,又用鞭杆狠戳她腿部伤处。

但不管敌人怎样威逼利诱,她丝毫没有动摇。

日军为了得到口供,送她进医院治疗。

她在医院里仍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了看护韩勇义和看守董宪勋,帮她逃出。

途中又被追捕,受到更为残酷的刑讯:敌人用铁条刺她腿上的伤口,往她的嘴里灌汽油和辣椒水……但她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泄露党的任何机密。

经过一个月的审讯,敌人什么也没有得到,最终决定把她处死“示众”。

1936年8月2日,她在车中给儿子陈掖贤写下一份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一年,赵一曼31岁,她的儿子仅有8岁。

《示儿书》是赵一曼在被押送至珠河县行刑的火车上写成的。

烈士在特殊的环境中写下的这段文字,内容不可能是冗长的,因为她没有太多的时间详细地叮咛和嘱托。

关于赵一曼的故事资料

关于赵一曼的故事资料

关于赵一曼的故事资料
赵一曼,浙江温州人,1931年出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被判处死刑的女烈士之一,被誉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烈士”。

赵一曼的父亲是一位陈旧的封建豪绅,家境殷实,但对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厌恶之心。

赵一曼自幼聪明伶俐,性情刚毅,对母亲和家人都非常孝顺,生活也非常自理和勤劳,但由于父亲的反动思想影响,成长过程中她的思想也一度受到扭曲。

然而,1947年的春天,当时才16岁的赵一曼在同学的影
响下逐渐多了解了新中国的国情和革命斗争的艰辛,逐渐站到了人民的立场上。

同年9月,她在报名参军时,因年龄太小而未能成为正式的解放军士兵,但仍然在军队工作,并得到了当时的领导们的很高的评价。

1948年,赵一曼被派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秉持着“革命
是要献身的,我宁愿去死,也不愿当汉奸”的信念,她加入了
当时党的最前沿的工作,曾秘密给地下党交过一些情报,也积极招募会员,并通过悄悄传递的方式向正式军队传递情报。

1949年3月份,赵一曼因涉嫌提供情报被政府逮捕,经过酷刑的折磨,她始终坚持不招,最终被判处死刑。

在被处死的前一刻,她勇敢地说道:“我只有18岁,希望我死后我的鲜血能为共产主义事业增光添彩。


赵一曼的死亡震惊了整个国家,她的事迹被赞誉为“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伟大的先例,为中国妇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脊梁的英雄,是民族典范”。

为了纪念赵一曼的事迹和精神,每年的3月14日被定为“青年赵一曼纪念日”,以缅怀这位永垂不朽的女烈士。

赵一曼虽然年龄不大,但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顽强精神成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事业的代表,永载史册。

赵一曼女士事迹(七篇)

赵一曼女士事迹(七篇)

赵一曼女士事迹(七篇)赵一曼女士事迹简介(七篇)“一曼”精神激励我们前行四川宜宾是抗日英雄赵一曼的故乡,如今她出生成长的村落改名为“一曼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赵一曼女士事迹简介(七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赵一曼女士事迹篇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

为了这个胜利,无数将士和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名字,一个为国捐躯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今天我怀着崇高的敬意读了她的故事。

在抗日战争中,赵一曼先后两次被日本人逮捕,敌人用刑时,她被打得血肉模糊。

敌人用铁条刺她腿上的伤口,往她的嘴里灌汽油和辣椒水,然后再用棍子把汽油和辣椒水从她的肚子里压出来,使用电刑不断地电击……不论敌人使用什么样的残酷刑具,赵一曼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她始终不向敌人透露一点消息,最后被敌人施以死刑。

她怒斥特务头子道:“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在她倒地时,她脑海里映现出的是儿子与她在一起时的画面。

她留给了儿子一封遗书:“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

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的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

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读到这里我想哭,我感受到了作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和重获尊严,保护国土的伟大情怀。

她受过高等教育。

她原本可以守着儿子宁儿平安幸福的度过一生的,但她为了民族解放,放弃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她伟大!因为她不屈服,宁死也不说出赵尚志领导的部队的下落;她勇敢!在日本人为了得到情报而把她送到医院时,告诉医生她是支那人,是误伤。

她却勇敢地说:“不,我是中国人,是被日本人开枪打的!”听到她如此平静的话语,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崇敬!读后感这个故事让我懂得:这世上像她这样伟大、刚强的人叫做母亲!在中华民族谋求自身解放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赵一曼烈士堪称巾帼英豪,也堪称民族英雄。

抗日战争女烈士

抗日战争女烈士

抗日战争女烈士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即,带您缅怀三位抗日战争英勇的女烈士,欢迎查看。

抗日战争女烈士——赵一曼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在家乡积极组织“妇女解放同盟会”。

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帮助下,进入宜宾女子中学。

她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抵制仇货”的爱国运动,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按照党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

9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1932年秋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曾参加领导1933年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

1934年,任中共珠河(今尚志)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工人农民成立反日游击队,与日伪军进行斗争。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

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

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

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赵一曼的故事阅读理解答案

赵一曼的故事阅读理解答案

赵一曼的故事阅读理解答案赵一曼是一位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女英雄,她的勇敢与坚韧执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树立了崇高的人格榜样。

1. 赵一曼的介绍赵一曼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女战士,出生于辽宁的一个农民家庭。

她自幼就受到父母的启迪,特别是父亲对她的照顾更多,教她读书、写字,并且对她的培养非常的重视。

在家里,赵一曼就读过小学和初中,可惜由于家庭情况,无法继续上学。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赵一曼只有19岁。

由于她热爱祖国,希望能为国家做一份贡献,她决定参军。

在那个年代,女性参军还是相当罕见的,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在报名单上冒名顶替了一个男生。

当时,军方非常缺乏女性人员,所以她很快就被选拔,成为了一名志愿军的士兵。

2. 赵一曼的故事第一次执行任务据了解,赵一曼共参加了10次任务,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优秀。

但她最为人知的事迹,是在1971年的说岳山战役中展现出来的。

当时,赵一曼被派往山顶上,与另外几名战士一起执行任务。

他们必须要在几十米的缆车上爬上去,在缆车上工作许久。

由于缆车无人看管,当缆车下来时,赵一曼注意到了前方的危险,顺手把一颗手雷扔到缆车下方,结果手雷爆炸,引起了一场激烈的阵地战斗。

在这次战斗中,赵一曼就像一只勇敢的雌狮,她与敌人搏斗,不畏艰辛,展现出了一位女性的勇气和智慧。

在战斗的最后时刻,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成为了那段历史的传奇。

3. 赵一曼的意义赵一曼的故事传略了下去,两年后,她经过一系列的审查和评议,获得了中共中央颁发的英雄烈士的称号。

她的故事被广泛传播,成为了中国军民的一个榜样。

她的智慧、女性的荣誉感、勇气和献身精神,影响了整个中国年轻人的一代,成为当代中国女性的标志。

赵一曼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很多,中国需要女性在各行各业中的人才,中国女性应该珍惜自己的教育机会,培养出更多的英雄和女性战士。

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我们要爱好和平,珍惜生命。

她献出的生命不可挽回,但她展现的勇气和智慧,永远是一个不可取代的思想基础。

赵一曼女士的介绍

赵一曼女士的介绍

赵一曼女士的介绍
《赵一曼女士》为中国著名作家王阿成所作短篇小说,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内容梗概
小说《赵一曼女士》通过讲述赵一曼女士被捕受审的过程,表现了抗日联军女英雄赵一曼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热爱祖国精神。

作者简介
作者阿成,原名王阿成。

著名作家,享受中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作家协会主席。

燕山大学客座教授。

短篇小说《年关六赋》曾获1988-198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其它作品多次获"百花奖"、《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小说月报》优秀作品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中华文学选刊》优秀奖、东北优秀作品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以及其它多种奖项。

曾发表长篇小说《马尸的冬雨》《忸怩》《咀嚼罪恶》《绝世风姿》《遗恨瓜洲》《缔造者计划》等,短篇小说集《年关六赋》《胡天胡地风骚》《东北吉普赛》《城市笔记》《欧阳江水绿》《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捉襟见肘的日子》《哈尔滨的故事》《良娼》(英文版)《空坟》(法文版)《阿成笔记小说》《东北吉普赛》
《闲话》《上帝之手》《阿成小小说自选集》等,散文集《馋鬼日记》《哈尔滨人》《春风自在扬花》《胡地风流》《影子的呓语》《单眼看欧洲》《仰望殿堂》《风流倜傥的哈尔滨》等,诗文集《唐诗译注图》(中英文对照版)。

并创作电影《一块儿过年》(合作),电视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上、下集),话剧《哈尔滨之恋》(合作)等。

其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韩等多国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一曼女士的介绍
中文名称:赵一曼
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宜宾
出生日期:1905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1936年8月2日
职业: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六期)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领导东北抗日活动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滨江述怀》《送子遗书》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5年10月27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

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

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

1913年8岁,赵一曼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

1918年13岁,父亲逝去,由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

1924年大姐夫郑佑之(中共首届四川省委委员)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
青年团。

1926年2月28日考入宜宾女子中学(现宜宾第二中学)。

读书时,被选为女中学生会常委兼交际股股长、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

同年,宜宾特别支部成立时,她即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同时担任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

学习共产主义
1926年5月,"五卅"运动一周年时,正是抵制洋货的高潮。

赵一曼按照中共的指示组织党团员在学生中宣传,抵制英国煤油轮船靠拢宜宾码头,学生们遭到了武装镇压,由此引发了全城罢工、罢市、罢课。

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0月,赵一曼考进武汉黄埔军校。

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冬奉命回国,赵一曼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

1928年4月,赵一曼与湖南人陈达邦结婚。

婚后不久怀孕。

11月,赵一曼回到上海。

12月,被派到宜昌工作。

在宜昌产下一子。

取名"宁儿"。

1930年,赵一曼带孩子回到上海,抱孩子寄养在陈达邦大哥陈岳云家。

领导抗日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

1932年赵一曼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

1933年,赵一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

同年4月,参加领导了
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

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

1934年春,赵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

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

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

1935年秋,赵一曼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而当地战士们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

日伪报纸也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被捕牺牲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

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

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

赵一曼在住院
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
来坚贞不屈的赵一曼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

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手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

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1936年8月1日,日军将她押往珠河。

8月2日,日军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

此时,赵一曼牺牲之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当赵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门外的草坪中央时,几个军警的枪口对准她。

一个日军军官走到赵一曼跟前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赵一曼怒视着,把手中的纸卷递过去说:"把这些话传给我家乡的儿子!" 日军官看过字条,向军警们猛一挥手,罪恶的子弹射进赵一曼的躯体,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个人作品
《滨江述怀》
赵一曼
誓志为人不为家,
跨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若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激昂遗书
赵一曼在慷慨就义之时,留下了对儿子的期盼:"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人物评价
聂荣臻评价赵一曼:"赵一曼同志早在二十年代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
轰轰烈烈的朱德题词干革命斗争,并为民族解放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慨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她的伟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坚毅不拔开拓前进,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不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董必武为赵一曼赋诗:"革命潮声杂鼓鼙,宜宾儿女动深闺。

焉能照旧营生活?奋起从军弁易笄。

北伐旗开胜未终,叛徒决策反工农。

招来日寇山东阻,民族危机迫再逢。

北去南来党命御,不因负病卸仔肩。

工农解放须参与,抗日矛头应在先。

抗倭未胜竟成俘,不屈严刑骂寇仇。

自是中华好儿女,珠河血迹史千秋。

"
陈毅评价赵一曼道:"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

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
赵一曼被哈尔滨人民尊称为"白山黑水"民族魂,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则称其为"万民永忆女先锋。

"
后世纪念
纪念诗篇
赵一曼纪念馆题诗
《深切缅怀抗日巾帼英雄--赵一曼》
誓为民族求解放,白山黑水战凶狂。

纪念馆题诗
国难当头赴国难,山河破碎铸铜墙。

红枪飒飒杀倭寇,白马萧萧驱豺狼。

铮铮巾帼英雄骨,熏得青史阵阵香。

郭沫若送诗1962年4月9日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一曼大街
哈尔滨市为了纪念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人物故居
赵一曼故居位于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一曼村柏杨嘴,是由堂屋及厢房组成的三合院建筑,属土木结构的悬山屋顶的建筑。

先后由县市省人民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
赵一曼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书院,创办于1959年5月。

纪念馆汉白玉雕像纪念馆内共设有三个展厅,馆前树有赵一曼的汉白玉雕像。

第一展厅陈列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的题词及赵一曼的大事年表,第二展厅介绍赵一曼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第三展厅介绍赵一曼的个人生平经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