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行业分析
全球制鞋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区域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鞋类消费市场分化明显

2021年全球制鞋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区域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鞋类消费市场分化明显全球制鞋行业迁移趋势明显制鞋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这个行业的产能总是向着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迁移。
从历史上看,世界制鞋业的重心从意大利、西班牙转移到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再转移到中国大陆。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重心,鞋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鞋业有向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劳动力更低廉的国家转移的趋势。
1、全球鞋业产需波动上升,亚洲为主要产品市场2011-2018年,全球鞋业产量与需求量均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2018年全球鞋业市场产量达到271.76亿双,需求量达265.18亿双。
但2019年受市场环境影响,产量与需求量较上年有所下滑,分别为242.79亿双、221.55亿双。
从生产方面看,全球鞋类生产主要集中于亚洲,亚洲鞋类产量占全球鞋类总量的87.4%,其他大洲均没有超过5%,南美洲为4.7%、欧洲为3.2%,非洲为2.9%,北美洲为1.8%,澳洲则可忽略不计。
从消费方面看,亚洲消费了54%的鞋子,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均是14.8%。
从各洲消费市场消费情况可得出,各洲的鞋类消费占比与各洲人口在世界人口中占比有关。
可以预料,这一趋势将在今后几年中延续,欧洲和北美的份额将输给其他大洲。
3、中国为全球制鞋行业重要生产国,鞋类出口比例超70%尽管中国近年产量有所降低,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鞋生产国,在2019年共生产134.75亿双,占全球总量的55.5%。
2019年,印度生产了26亿双,占比达到了10.7%。
越南与印度尼西亚产量相对接近,分别居于第三第四位。
巴西排名第五,是全球最大的非亚洲鞋类生产国,在2019年该国鞋产量为9.08亿双。
墨西哥是另一个进入前十位非亚洲国家,生产2.51亿双,占全球总量的1%。
意大利超越了泰国,再次夺回了前10大产鞋国的位置。
制鞋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制鞋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制鞋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之一,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日常穿着的基本需求,还在时尚、运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制鞋业市场经历了诸多变化,受到了技术创新、消费趋势、环保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从全球范围来看,制鞋业的生产格局在不断调整。
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越南、印度等国家,一直是制鞋的主要生产地。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使得大量国际品牌将生产环节转移至此。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一些企业开始将部分生产向东南亚其他国家或非洲等地转移,以寻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宽松的生产环境。
在消费市场方面,消费者对于鞋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基本的舒适和耐用性,时尚感、个性化成为了消费者选购鞋子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运动休闲鞋市场持续增长,消费者对于健康和运动的关注度提升,促使运动品牌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
同时,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消费者购买鞋子的渠道更加便捷,线上销售份额逐年递增。
但这也给制鞋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如何在虚拟环境中展示产品特点、提供准确的尺码建议以及保证售后服务质量等。
技术创新在制鞋业中的作用愈发显著。
数字化设计和 3D 打印技术的应用,使得鞋子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更加高效和精准。
智能制造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误差,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小批量、多样化的生产需求。
此外,新材料的研发也为制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更环保、更舒适、更耐磨的材料不断涌现。
环保成为了制鞋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消费者对于环保产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促使制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采用环保材料、优化生产工艺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水排放、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
一些品牌甚至开始推出可循环利用的鞋子,以迎合市场的环保需求。
品牌竞争在制鞋业中也日益激烈。
国际知名品牌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和营销渠道,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鞋类行业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生物仿生材料的应用在鞋类设计中崭露头角。通过模仿自然界的设计,制造商可以创建更 舒适、支持性更好的鞋款。例如,仿生凹槽可以提供更好的抓地力,仿生材料可以提供更 好的缓震性能。这一领域的研究将继续推动鞋类的舒适性和性能提升。
鞋类行业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数字化制造技术
数字化制造技术
循环经济模式
鞋类行业正逐渐转向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旧鞋类,减少了垃圾填埋和焚烧 的压力。一些品牌推出了回收计划,鼓励消费者归还旧鞋,以便重新加工制造新产品。这 一模式不仅减少了环境负担,还创造了新的商机。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碳足迹减少
鞋类行业致力于减少碳足迹。采用清洁能源、优化运输和减少包装废弃物都是降低碳排放 的关键步骤。一些品牌通过碳中和计划来抵消其不可避免的排放,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个性化设计趋势
自动化制造
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技术在鞋类制造中崭露头角。这些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 本,有助于实现个性化设计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它们也允许更高程度的精确度和一致性 。
区块链认证
为了保证产品的真实性和品质,区块链技术被引入到鞋类行业。消费者可以通过区块链查 验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增加信任感,这与个性化设计趋势相辅相成。
鞋类行业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材料创新
可持续发展在鞋类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新材料如生物塑料、可降解纤维和再生 皮革等正在崭露头角。这些材料不仅减少了对有害资源的依赖,还降低了生产成本。越 来越多的品牌将可持续材料融入产品设计中,提升了环保形象,同时迎合了消费者日益 增长的环保意识。
智能供应链管理工具
智能供应链管理工具如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区块链 可追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人工智能可预测供应链中的问题, 并提供实时建议。
2023年制鞋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制鞋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制鞋行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行业,其市场规模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而不断增长。
以下是对制鞋行业市场规模的分析。
一、国内市场规模
中国制鞋业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庞大的,其市场规模约为1.6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其在国内市场的占比达到了将近80%以上。
据悉,目前我国制鞋业的年产值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欧洲三大制鞋集团的总产值。
二、外贸市场规模
中国的制鞋业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制鞋中心,其在全球的市场销售额达到了世界总量的40%以上,成为了全球鞋类出口的重要产地。
目前,中国的出口鞋类产品已经达到了7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了众多制鞋行业的大国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
三、市场增长趋势
随着我国消费者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品质、舒适和时尚的鞋类产品出现了愈来愈大的追求。
因此,我国制鞋行业市场的规模不断增长,同时制鞋的品质、舒适度以及设计水平不断提高,这对于制鞋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制鞋行业市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四、企业分布
目前,我国的制鞋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大中城市和东北地区等地,如浙江、广东、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其中以广东、浙江制鞋企业
较为集中,其生产的鞋类产品已经占据了全球的重要市场。
总体来说,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群体的扩大,制鞋行业市场
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同时,制鞋企业可以依据市场信息和消费者需
求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占据更好的地位。
制鞋行业职业危害及控制

制鞋行业职业危害及控制制鞋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领域, 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工艺和环境条件, 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
本文将对制鞋行业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噪声危害制鞋行业中常常伴随着机器的运转声音和工人之间的交流声音, 导致工作环境噪声超标。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劳动者的听力损害、神经症和心理障碍等问题。
控制措施:1.对于高噪声区域, 应该采取隔音措施, 如在机器上安装隔音罩或采用吸音材料进行隔音处理。
2、对于劳动者, 应该配备舒适耳罩或耳塞, 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二、粉尘危害制鞋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包括皮革、橡胶等材料的粉尘, 以及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粉尘。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如尘肺、支气管炎等。
控制措施:1.使用湿式处理机器, 减少粉尘的产生。
2、配备空气净化设备, 对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
3、劳动者应该佩戴合适的口罩, 避免吸入粉尘。
三、有害气体危害制鞋过程中使用的胶水、溶剂等物质中常常含有有害气体, 如苯、甲醛、二甲苯等。
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环境中会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健康。
控制措施:1.使用无毒环保的胶水和溶剂, 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2、对有害气体产生的工艺环节进行封闭处理, 确保气体不外泄到工作环境中。
3、提高通风设备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空气流通, 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
四、物理危害制鞋行业中, 工人需要使用各种机械设备来进行操作, 如缝合机、打标机等。
这些设备存在机械伤害的风险, 如磨擦、切割、夹伤等。
控制措施:1.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 使用设备时注意安全操作。
2、保持机器设备的良好状态, 定期检修和保养, 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3、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如手套、护目镜等, 减少机械伤害的发生。
五、体力劳动危害制鞋行业中往往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弯腰工作, 长期劳动容易导致肌肉疲劳、腰腿疼痛等问题。
控制措施:1.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时间, 适当进行休息和放松活动。
中国四大制鞋产业集群分析-广东鞋业篇

中国四大制鞋产业集群分析-广东鞋业篇广东鞋业篇珠三角鞋企在我国制鞋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20多年前,世界产业的转型使台湾人把世界鞋业加工转移到珠三角,很快,那些从台湾鞋厂出来的内陆人,开办了更多的鞋类加工厂,珠三角也由此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
而珠三角制鞋业主要集中在广东。
广东制鞋业在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广东制鞋概况东莞是广东制鞋业的基地,数据显示,东莞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拥有鞋业企业1500多家、配套企业2000多家、相关贸易商和采购商等1500多家。
世界上65%左右的高档鞋或名鞋都出自东莞,光运动鞋就占据了世界运动鞋产量的1/4,全球每4亿双运动鞋就有1亿双是东莞生产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制鞋高端人才纷纷涌入东莞。
据不完全统计,东莞目前拥有制造工人200万,其中集中了来自台湾、日本、韩国、巴西等地区和国家的制鞋技术人才近10万人。
近几年来,约有5000名来自传统制鞋强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的设计师、打版师等制鞋专业人才汇聚到东莞,已经成为世界制鞋专业人才最主要的集散地!此外,东莞汇聚了全球1500多家鞋类产品采购商、贸易商,包括世界最大的贸易公司如利威、派诺蒙等,世界最大的采购商,如沃尔玛等,其它知名贸易商、采购商还包括索纳隆、BBC、吉姆拉、稳洋、特品、太平洋、里兹、红林、麦斯等等。
除此,东莞目前拥有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运动鞋生产企业——裕元集团、全球最知名的休闲鞋生产企业——兴昂集团、中国最大的女鞋生产企业——华坚集团。
除此之外,东莞还汇聚了如大力卜集团(绿洲鞋业、绿阳鞋业)、顺天集团(力凯鞋业、力祥鞋业、力展鞋业)、功盛集团(永信鞋业、永宝鞋业、永晋鞋业、永盛鞋业、永义鞋业)、华风集团(瑞恩鞋业、瑞星鞋业、瑞邦鞋业、汉诣鞋业)等数十家风靡全球的制鞋集团。
广东不仅仅发展制鞋业,鞋材、鞋机、皮革和五金等相关产业也配套发展,鞋材鞋机配套,从面料、鞋底、鞋跟、鞋楦、胶水到鞋表面处理、五金饰扣等辅料配件到特殊材料,应有尽有,令人叹为观止。
制鞋行业职业危害及控制模版(3篇)

制鞋行业职业危害及控制模版1. 引言制鞋行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给职工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和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职业危害问题。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制鞋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制鞋行业常见的职业危害及控制模板。
2. 制鞋行业职业危害及控制模板2.1. 高温环境制鞋行业通常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生产,这会导致职工体温调节困难、出汗增加以及疲劳感增强等问题。
为降低高温环境对职工的危害程度,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装备工作场所通风设备,以提高空气流通和降低温度。
- 提供冷饮、棉质工作服等,帮助职工降低体温,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集中作业。
2.2. 噪声制鞋行业中的机器设备和工作流程会产生噪声,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下会引发职工的听力问题、精神压力和工作效率下降。
为降低噪声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安装隔音设备或隔音材料,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 提供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使职工能有效减少噪声对耳朵的危害。
- 对产生噪声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减少噪声产生。
2.3. 化学物质制鞋行业中常使用各种化学物质,如胶水、溶剂等,暴露于这些物质下会导致皮肤刺激、呼吸系统疾病和中毒等。
为降低化学物质对职工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替换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或低毒物质,减少职工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止化学物质的直接接触。
- 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4. 劳动强度制鞋行业的劳动强度往往较大,长期高强度工作易导致职工出现疲劳、酸痛等问题。
为降低劳动强度对职工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疲劳。
- 提供适当的劳动保护设施,如腰椎支撑带等,减轻职工的劳动负担。
- 鼓励职工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5. 尘埃制鞋行业常产生大量尘埃,长期暴露于尘埃环境下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鞋业行业分析

鞋业行业分析鞋业行业分析一、【鞋业现状】制鞋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我国的鞋类分为皮鞋、布鞋、胶鞋、塑料鞋(化学鞋),称为四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鞋的穿用要求越来越高,而四种鞋从原料、辅料、加工装配工艺、款式、功能都在渗透,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又互相竞争和冲击。
因此促使鞋的造型款式、结构用料、功能等方面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
除各细分市场对鞋的款式和用料日趋转变外,各类鞋的消费结构也有变化。
皮鞋的销售比重由早期 9%已上升至目前的 35%。
消费群也由原来的城市扩展至农村地区,产品也开始由低级次向中高级次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和出口国。
近几年,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超过 100 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近 70%,是世界最大的鞋类制造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
2009 年,中国鞋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 56%以上,稳稳占据全球鞋业市场的半壁江山。
1/ 3经过近 10 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皮鞋业平均每年 23%的增长率,大大高于中国 GDP 的增长速度。
近年来,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 60 亿双,占世界制鞋总量 60%,是世界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
中国又是世界第二大鞋类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总量的 22%,仅次于美国。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鞋类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以上。
目前中国的制鞋产业中大约有 20000 家中国皮革企业和 160 万国内从业人员。
国内鞋类总量的 85%为中低档品,而大多数中高档鞋品均从国外进口。
2009 年我国出口鞋 81. 7 亿双,比上年下降 0. 8%;价值265. 7 亿美元,下降 5. 5%;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双 3. 3 美元,下跌 4. 8%。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 2010 年,我国鞋类产品出口重新进入上升通道。
2010 年 1-12 月我国鞋类产品累计出口金额 356 亿美元。
目前我国制鞋行业已形成了广东、浙江、福建三个重要的鞋类主产区, 3 省合计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 7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鞋行业简要分析
一、行业属性
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批熟练工人。
二、制鞋行业分类及生产分布
高档运动鞋:广东、福建(晋江)、浙江等地。
皮鞋:浙江、广东、福建等地。
出口型时装鞋、运动鞋: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
中档运动鞋、便鞋:浙江、江苏、山东等地。
低档劳动鞋:河南、河北、四川等地。
三、制鞋基本工艺
制帮(包括冲剪、缝纫)炼胶(或注塑、模压→出型(鞋底、围条等)→成型→包装成品。
四、制鞋细分品种生产特点
1、皮鞋、高档运动鞋:质量要求严、设计要求新、产量相对低、附加值高、产品销售靠品牌。
2、中档运动鞋、时装鞋:外形变化快、质量要求高、产量较大、有一定的附加值。
3、低档劳动鞋:产量大、外观变化小、附加值很低。
五、制鞋材料
皮鞋:皮革、PU面料、聚氨酯底、橡胶底等。
运动鞋:皮革、PU面料、棉布、橡胶、化工材料等。
劳动鞋:棉布、化纤布、橡胶、化工材料等。
六、与制鞋相关产业
皮革加工:我省在皮革加工生产有一定资源。
纺织:各种棉布、里部等,我省在中、低档鞋用棉面布、里布生产一定优势,高档面料缺乏。
化工:聚氨酯原材料集中在全国少数几个专业化工生产厂家,我省是空白。
橡胶制品用化工材料在我省都有配套生产厂家。
机械:模具制造、机加工等,新乡市配套能力差。
印刷包装:彩印、纸箱、纸盒等。
其他:鞋带编织、各种装饰材料等。
七、新乡市配套或生产厂家
1、荣星鞋业:解放鞋(劳动鞋),曾经给橡胶厂配套生产鞋帮。
2、张固城鞋厂:解放鞋
3、合河鞋厂(朱自成):解放鞋
4、新辉路鞋厂:中高档鞋主要靠外观设计和品牌占领市场。
新乡市引进外企只能是纯加工型,由沿海或国外提供款式。
八、环保
制鞋行业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但个别化工材料具有有
毒、易燃等危险,如有机溶剂等。
九、综述
我国是制鞋大国,中高档鞋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受劳动力工资上涨,人民币升值使出口受限以及当地产业升级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这些制鞋企业要么外迁(去越南等国),要么停产或者向内地迁移。
我省制鞋企业大部分生产低档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工人不稳定,企业勉强维持,利用外来资金、技术生产中、高档鞋是一项可行的行业,但短期内会受到原材料不配套等条件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