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骨软骨损伤

合集下载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检查,要清楚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检查,要清楚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检查,要清楚发布时间:2023-02-10T11:47:12.16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9月18期作者:王大浒[导读]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检查,要清楚王大浒(彭州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930)骨软骨损伤既往被叫做剥脱性骨软骨炎,导致该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炎症,但是炎症也并非唯一因素,随着疾病的发展,创伤所致影响非常大,因此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距骨骨软骨损伤,临床研究报道表示,既往有踝关节创伤史患者,发生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概率明显更高,及时且准确地鉴别诊断该病,对于尽早确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从常规影像学检查情况来看,在病变显示上,所获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在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鉴别诊断中MRI检查开始得到了广泛应用。

距骨骨软骨损伤发生机制距骨所承受的重量非常大,其结构呈梯形,和后部相比较,前部大约宽2.50左右,且内侧关节面、外侧关节面和内踝相关节、外踝相关节、和距骨穹隆上关节面之间相延续。

经解剖学分析,距骨无肌肉、肌腱附着,其中有60%左右的区域均为关节软骨所覆盖;另外距骨头、距骨颈等多数为足背动脉供血,目前认为大部分距骨骨软骨损伤为创伤所致,多数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若骨折发生在距骨外侧缘,基本上均存在创伤史,而发生在距骨内侧缘,大约有64%-82%存在创伤史,很少有患者和创伤没有关系。

导致距骨骨软骨损伤的非创伤病因有血供异常、反复微创伤、血栓、遗传缺陷、内分泌因素和骨化异常等。

软骨下骨板、软骨下网状骨和透明软骨均为解剖单位,若该解剖位置受到剪切力>软骨下骨质、关节软骨所受到剪切力,则容易导致关节软骨、软骨下骨质受损;如果该解剖位置受到剪切力<关节软骨所受到的剪切力,但是>软骨下骨质所受到的剪切力,一般都只会让软骨下骨质受损。

距骨骨软骨损伤多发生在距骨穹隆中部的内侧缘、外侧缘,其中发生在内侧缘的病例明显多于外侧缘,同时病变的大小和深度也明显比外侧缘病例严重。

距骨软骨损伤二级

距骨软骨损伤二级

距骨软骨损伤二级
距骨软骨损伤二级是一个相对较轻的损伤,通常不会对关节的功能产生太大的影响。

软骨损伤主要是由于关节受到撞击、挤压或者长期磨损等原因所引起的。

距骨软骨损伤二级的症状可能包括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

在损伤发生后,应该尽早采取治疗措施,以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缓解疼痛和消炎的主要方法,可以使用非处方药或者处方药。

物理治疗包括休息、冰敷、压迫和抬高等方法,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

如果症状较为严重或者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对于距骨软骨损伤二级,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并注意保护关节,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同时,还应该注意预防关节的进一步损伤,避免长期过度使用关节或者从事高强度的体力活动。

距骨损伤最佳治疗方法

距骨损伤最佳治疗方法

距骨损伤最佳治疗方法距骨是人体中最大的脚踝骨头,也是承受身体重量的关键部位之一。

因此,一旦发生距骨损伤,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在治疗距骨损伤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距骨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首先,对于距骨的急性骨折,最佳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干预。

手术可以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的方式来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

内固定通常采用钢板和螺钉来固定骨折部位,外固定则是通过外部支架来固定骨折。

手术治疗能够准确复位骨折,减少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急性距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其次,对于慢性距骨韧带损伤,最佳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结合康复训练。

慢性距骨韧带损伤常常由于长期过度使用或不当的运动姿势导致,因此需要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

保守治疗包括局部冷热敷、按摩、理疗等方法,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同时,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距骨韧带的功能,增强踝部稳定性,预防再次受伤。

最后,对于距骨的软组织损伤,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综合治疗手段。

软组织损伤包括距骨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的损伤,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组织的特点和受损程度。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物理治疗、功能锻炼、中药熏洗等,旨在促进软组织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类型的距骨损伤,最佳的治疗方法各有侧重。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受伤的部位,以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

希望本文能够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距骨损伤的治疗问题。

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

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

西南军医2020年9月第22卷第5期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Southwest China,Vol.22,No.5,Sept.,2020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injury of the talus ,OIT )是指距骨滑车骨软骨受到局限性的损伤或破坏,引起局部的踝关节软骨发生剥脱,并累及至软骨深层下骨[1],临床常常表现为关节肿胀、负重步行疼痛明显、踝关节活动性差[2]。

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们采用软骨移植术治疗30例OIT 患者,旨在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在术前均经X 线片检查和MRI 扫描证实为距骨骨软骨损伤;②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其他部位严重骨折或多发骨折患者;②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患者。

1.2病例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65(31.46±6.77)岁。

受伤原因:车祸伤12例,砸伤10例,扭伤8例;损伤部位:左侧17例,右侧13例,内侧18例,外侧12例。

距骨损伤类型:创伤性骨软骨缺损20例,剥脱性骨软骨炎9例,局灶性骨关节炎1例。

损伤面积1.5~3.5(2.3±0.9)cm 2。

1.3手术方法全身麻醉。

患者仰卧位,上气囊止血带,压力设为45kPa ,计时1h 。

按损伤部位选患侧踝关节内侧或后内侧手术入路,切口长5cm ,显露内踝及踝穴。

将2枚直径2.0mm 克氏针打入内踝作为螺钉固定标记。

拔除克氏针后用摆锯截骨显露距骨,内侧损伤者在内踝尖近端2.5cm 处行斜型截骨,外侧损伤采用外踝腓骨截骨。

术中见距骨关节软骨面损伤,软骨脱落或表面不光滑。

测量软骨面的损伤范围,切除距骨内病损骨组织。

用克氏针打磨缺损区,直至缺损区渗血满意。

同侧膝关节外侧膑旁入路,切口长5cm ,显露股骨外髁软骨面内侧非负重区,用骨软骨取出器于股骨外髁软骨面内侧非负重区打入并取出1cm 深,直径0.5cm 的相邻圆柱状骨2枚。

距骨软骨损伤术后康复计划

距骨软骨损伤术后康复计划

距骨软骨损伤术后康复计划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距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关节软骨损伤,多数情况下需要手术干预进行修复。

距骨骨软骨损伤分级

距骨骨软骨损伤分级

骨骨软骨损伤是指关节表面的骨骼、软骨和滑膜发生损伤。

根据损伤的程度和严重性,可以将骨骨软骨损伤分为多个级别。

目前,广泛使用的骨骨软骨损伤分级系统是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提出的系统,它将骨骨软骨损伤分为四个级别:
1. I 级:软骨表面仅有轻微的软化或糜烂,没有真正的软骨缺损。

2. II 级:有轻度至中度软骨缺损,通常会呈现为部分软骨损伤,但还保留了大部分的软骨层。

3. III 级:具有较大范围的软骨缺损,软骨层受损程度更严重,但仍有残留的软骨组织。

4. IV 级:软骨缺损严重,几乎完全损坏或失去,只剩下一些残留的软骨碎片。

这些级别不仅仅描述了软骨本身的损伤程度,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骨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建议。

请注意,这一分级系统可能会因地区或医生的不同而稍有变化。

请记住,在面对可能的软骨损伤时,重要的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距骨骨软骨损伤诊治课件

距骨骨软骨损伤诊治课件
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中。
个体化治疗和康复理念的推广
未来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和康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Ⅰ、Ⅱ、 Ⅲ度损伤,其中Ⅲ度损伤最为严 重,涉及全层骨软骨缺损。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主要由于踝关节扭伤、长期慢性磨损 、骨折等引起。
病理机制
在损伤过程中,骨软骨碎片从关节面 剥脱,导致关节表面不光滑,引发关 节炎症和疼痛。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尤其是在负重和活动时加 重。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距骨骨软骨损伤 的发病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 供科学依据。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自然病程研究
研究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自然病程,包括损伤后的 发展趋势、转归及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 康复。
新技术新方法
影像学技术的进步
01
如MRI、CT等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提高了对距骨骨
软骨损伤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关节镜技术的应用
02
关节镜技术已成为距骨骨软骨损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通
过关节镜可以对损伤部位进行直观的检查和手术修复。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探索
03
利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方法,尝试修复和重建受损的距骨
骨软骨,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未来展望
基础研究的深入
未来将继续深入探讨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以期发现更有效的治疗靶点 和方法。

距骨软骨损伤的诊断治疗

距骨软骨损伤的诊断治疗

距骨软骨损伤的诊断治疗距骨是脚部重要的负重骨,向上与胫骨排骨相关节,向下与跟骨相关节,前方则与舟骨相关节,距骨表面被软骨覆盖。

距骨软骨损伤属踝关节损伤范畴,发生距骨软骨损伤需重视,因为距骨承载人体大部分重量,日常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时,距骨滑车关节面很容易损伤,踝关节损伤、骨折后引发距骨软骨损伤几率约为50%,且30岁以下成年男性患病几率最高,此外,患者“崴脚”后不及时医治,仅做冷敷处理,如此反复后极易引发距骨软骨损伤,出现损伤后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将进一步加剧病症。

一、认识距骨软骨损伤(一)什么是距骨软骨损伤经软骨距骨骨折、距骨软骨切线骨折、距骨剥脱性软骨炎、距骨软骨骨病都可称作距骨软骨损伤,距骨穹隆关节软骨面与下骨质损伤可引发距骨软骨损伤,主要症状表现为部分关节软骨移位,软骨下骨也可受影响,足部“减震”机能异常,关节软骨代谢能力降低。

1.距骨软骨损伤病因1.前外侧损伤:内翻、背屈暴力引发距骨顶前外侧面撞击腓骨引发,损伤较小,表层呈原片状,通常有外伤病史,病变部位多为中间或者前端,自然愈合可能性低,更容易出现移位并伴随症状;2.内侧损伤:内翻、外旋暴力引发侧距骨顶撞击胫骨远端,患者通常无外伤病史,病症较为常见,病变部位多位于后端,壁外侧损伤创伤更大、更深;3.先天性骨化缺陷:微血管供血减少,继而引发缺血;4.血管栓塞、血管功能缺失;5.自发性骨坏死;6.体内激素分泌异常、内分泌疾病如通风等、下肢力线异常、应激因素、长期酗酒等。

(三)距骨软骨损伤症状有哪些患者在活动时常感到疼痛,随着病情持续发展,关节表面与滑膜逐渐粗糙肥厚,两者反复摩擦踝关节活动范围缩小,关节活动日渐受限,距骨软骨损伤常见症状为关节部位,肿胀、疼痛感明显、踝关节间隙减少。

距骨软骨损伤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后患者脚踝部位酸胀疼痛感明显,且踝关节肿胀僵硬、受力困难,患者在不同时段,病情可呈多种状态,大致总结如下:1.早期无明显症状,疼痛呈弥漫性,无法准确感知疼痛部位;2.在坡度明显的道路行走时关节疼痛感明显,症状较重者在平缓道路上行走也可感到疼痛,且关节肿胀;此外,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在平缓道路上可正常行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关节骨折复位不良-关节应力
Osteochondral defects in the ankle: why painful?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0) 18:570–580
骨软骨损伤
胫骨远端骨软骨 损伤
距骨骨软骨损伤
发生率低:2.6% (23/880)
软骨损伤0级
软骨损伤1级
软骨呈高信号但形态完整
软骨损伤1级
软骨损伤2级
软骨纤维化或出现裂隙
软骨损伤2级
软骨损
软骨下骨囊性变
形成原因:创伤破坏软骨下骨 形成过程:负重的压力导致软骨中的水分进入损伤的
软骨下骨,松质骨中液体压力增高逐渐形成囊肿 部位:距骨内侧多见
微骨折术:术前 52-术后87 ( AOFAS ) Arthroscopic Treatment of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Distal TibiaFoot & Ankle International/Vol. 28, No. 8/August 2007 Posttraumatic Subchondral Bone Contusions and Fractures of the Talotibial Joint: Occurrence of “Kissing” Lesions. AJR:175,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治疗
骨髓刺激技术:微骨折/逆行钻孔 组织移植 骨软骨固定 部分关节面置换
体外冲击波(ESW) 脉冲电磁场(PEMFs)
治疗方法的选择
病灶较小:骨髓刺激技术-微骨折/钻孔 病灶较大:骨软骨移植、骨软骨固定、部分关节面置换
踝关节扭伤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70项体育运动中,踝关节扭 伤在其中24项占第一位
踝关节骨软骨损伤在踝关节扭伤和骨折中的发生率 高达50%
Articular talar injuries in athletes: results of microfracture and autogenous bone graft. Am J Sports Med. 2007;35(10):16801687.
Dipaola JD. Characterizing osteochondral lesions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rthroscopy 7:101–104 Keun-Bae Lee. A comparison of arthroscopic and MRI findings in staging of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08) 16:1047–1051
骨软骨损伤
胫骨远端骨软骨损伤 距骨骨软骨损伤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Distal Tibial Plafond: Localization and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with an Anatomical Grid. Foot & Ankle International/Vol. 30, No. 6/June 2009
关节应力测定
外踝不稳-关节应力(静态)
外踝不稳-关节应力(动态)
外踝不稳-前移内旋应力增加
The in vivo kinematics of the tibiotalar joint after lateral ankleInstability. Am J Sports Med. 2009 November ; 37(11): 2241–2248.
诊断分期
MRI的Mintz分级
0级:正常 1级:软骨呈高信号但形态完整 2级:软骨纤维化或出现裂隙 3级:软骨呈瓣状掀起暴露骨质 4级:骨软骨游离 5级:骨软骨块移位
Mintz DN.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 a new magnetic resonance grading system with arthroscopic correlation. Arthroscopy 19:353–359
距骨骨软骨损伤—诊断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关节软骨无 神经支配
X线和CT:关节软骨不能显影 MRI可以提示软骨损伤 关节镜可以发现需要处理的骨软
骨损伤
诊断方法比较-MDCT、MRI、关节镜
Prospective study on diagnostic strategies in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VOL. 87-B, No. 1, JANUARY 2005
The nature history of osteochondral lesions in the ankle. Instr Course Lect. 2010; 59: 375-86.
软骨损伤4级/5级
软骨游离移位
软骨损伤4级/5级
软骨损伤4级/5级
MRI诊断的准确率
文献报道,MRI对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准确率为81~92%
踝关节扭伤
骨软骨损伤 滑膜增生 骨赘形成 纤维粘连
Cha et al. Intra-articular Lesions in 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inics in Orthopedic Surgery Vol. 4, No. 4, 2012
距骨骨软骨损伤
踝关节扭伤
发生率:每天约1/10000 运动员:每天约5.23~9.35/10000
Ankle injuries among United States high school sports athletes, 2005-2006. J Athl Train. 2007;42(3):381-3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