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人生漫谈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学与人生

我生在大城市,长在小乡村,从小就有个作家梦,朦胧中想拼个文学人生。
为此付出的代价不算很沉重,也算比较沉重。
那一年高考报志愿,文科报满是17家,我前16家报的都是北大中文系,最后点缀了一家省内大学。
心想进了北大中文系,作家梦应该就坐实了。
但立马受了打击:当时有“家庭出身”政策,顶多上个省内大学。
听说上届的连大学都不能上,我这运气还算不错!知道学校有那么大一个图书馆,更高兴了,开始了猛借书。
猛到什么程度?班主任赵亮先生隔三岔五找我谈话,说不可以乱看书。
敢情校方管理有方,图书馆每月要上报学生借书明细。
最后毕业分配,我被分配到煤矿工作。
先在二矿下斜井,几百级台阶走向无底洞,心是凉透了。
第一次跟同学赵金岭在巷道踩镏子,把头灯一关,四周那真是可怕的原始黑暗呀。
金岭说:“宗奇,不会死在这儿吧?”我想的倒不是死,什么文学人生作家梦?这辈子你就“煤矿人生”吧!有天下夜班,洗完澡出来,梁师傅说:“小周,中午来家吃饭,有事求你。
”梁师傅是介休人,但老家在河南,无意中得知老母亲尚健在,想写封信探探虚实。
就为写信这事,他摆出那年月最丰盛的饭菜招待我。
受宠若惊之余,我开始留意他的生活,以及他所追求的人生。
不由得又旁及别的矿友,他们的人生是多么微贱又平静,简单又朴实,艰辛又知足,他们的心地又是多么纯净善良啊!就在不经意间,我的文学心突然死灰复燃,写出短篇小说《第一个师傅》,很快刊登在《光明日报·副刊》。
由此闸门打开,流水滔滔,在《解放军文艺》《山西日报》系列露脸,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日文,马烽、西戎、胡正三位老师到临汾公干,没忘记顺便把我从煤窑直接捞回省里,从此,开始了我的文学生涯。
至今40多年过去,发表了上千万字的文学作品。
什么是文学?什么是人生?什么是文学与人生?说得清又说不清啊!文学与人生周宗奇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学与人生 (2)

文学与人生作业文学带来的生死领悟生命、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阅读文学作品的人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有的人沉迷于文学作品的精彩,而忘记了要思考,去领悟文学作品所带来的生活哲理。
所以读与不读文学作品对他们都是一样的。
有的人既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美好的意境又会以文学作品为思考源点去领悟生活。
在以前,我曾经想过人死了之后会变成什么。
那时候我想,人死了之后就会变成某一种动物。
所以,那时候我对动物很好。
就是为了在动物变成人之后对我也很好。
但是经过学习之后,我觉得我的想法很荒谬,一点科学依据也没有。
我第一次接触死亡是我的一个亲戚去世。
那时候家里人请一些人来唱一些我听不懂的词。
我只觉得好害怕,直躲在妈妈身边。
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唱那么难听又恐怖的词,难道唱那些词就会让人重生吗?百思不得其解,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
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从中我也开始认真思考关于人的生与死问题。
曹禺的《雷雨》描述的是两代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阅读了这篇作品后,我觉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在周平知道了鲁四凤就是他的同母异父的妹妹时,他的心是多么脆弱。
也可以这么说,他无法承受世俗的批判眼光,他的面子挂不住。
如果世人知道他和自己的妹妹有了孩子,那会令他无比难堪。
他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了。
所以他选择了死亡。
鲁四凤在知道自己怀了哥哥的孩子后,几近崩溃。
生死对她来说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或许在她看来,爱情没了,面子也没了。
所以那个雷击正是对她的一种解脱。
在这样的悲情影响下,我觉得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尤其是在面对爱情时。
在爱情中受伤会让我们心力交瘁,身心疲惫,甚至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这也许就是爱情对生死的负面影响。
虽然爱情有它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还是要谈恋爱,因为我们需要爱情,向往爱情。
没有爱情,我们的心就不完美,很空虚。
人都是有着相同需求的高等动物,没有爱情,生活是乏味的;没有爱情,人生是有缺陷的;没有爱情,生命是缺少生机的。
但是也不是说爱情就是生命的全部,所以,还是要好好珍惜宝贵的生命。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胡晨瀚文学,是人类历史上的宝藏,一部分人用它追求名利,另一部分用它来感悟人生。
我曾经是个极为现实的人,特别理性,认为人生只是用来经历、度过和创造一些生存价值的,思考它毫无意;而文学,只是千百年来人类自娱自乐的把戏,只会耽误人,并且文学又不能吃,没有切实的用处,如此无用,为何还会有人前仆后继地追求呢?星期五,我去听了张晓风的讲座。
我一向喜欢看书,因为看书不用咬文嚼字,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并且在这时记东西也似乎牢了些,且书中有些知识,是在课本里接触不到的。
张晓风,虽没看过她的书,却对她略有耳闻,据说挺有名,进入会堂,大家都坐下了,张晓风便走了上来。
当我看到她时,不由得大吃一惊,这就是名作家?总应该仙风道骨些吧?造型总应该超凡脱俗些吧?服装也总该考究些吧?但走上来的竟是位“大妈”!粉红色的棉袄背心配黑底衣服,让我不禁怀疑我身边到底有多少个“张晓风”,隐隐约约觉得她是否也跳过广场舞,慢慢地她拄着拐杖坐了下来。
一开始,主持人让两位学哥学姐朗诵张晓风的散文,我立刻觉察到,她的语言是那样随和、亲切,丝毫没有疏远读者的意思。
听完朗诵后,张老师说:“请每位同学把座位拉近三米。
”多么亲民,瞬间,全场响起了排山倒海的凳子声。
我一边坐在凳子上向前移,一边想:台湾来的普通话不错,可这也太没有架子了吧。
接着她又说她今天要讲台湾当代的《世说新语》,还俏皮地补了一句,这可不是我脸皮厚,我觉得我讲比较合适,因为我和他们最熟。
接下来,就是台湾的“好人集”。
首先讲的便是罗福星,他的名字大家不了解,但他的那句“杀头有如风吹帽,敢在世上称英豪”则广为人知,他以一个人的力量去抵抗日本,勇气一流。
而刘枋和潘人木则更加鲜为人知,可却在张老师口中,变得十分风趣,一个睡棺材板,不愿做娇弱女子;另一个更厉害,肺癌晚期还能教训儿子:“你少啰嗦吧你,我正在去死,干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得好好走完,别拿那点破事烦我!”还有导演王童对电影的热爱却是源于他的奶奶,洪箱光说脚就是妈妈给她的“皮鞋”,画家朱德群反驳中国文化包袱重,说是因为他们“力气”太小,以及失智女作家对问题的巧妙回答------,还有刘霞、周梦蝶、黄春敏、席梦蓉、梁实秋、法兰瓷等,因太多,就不一一讲述,这些人有的名气大,有的名气小,但他们都有自己人性的光辉,在张晓风朴实的叙述里,他们仿佛一一走出来,同我们握手。
文学与人生演讲稿

文学与人生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文学与人生”。
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文学与人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映衬,相互启迪,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和深刻的内涵。
首先,文学是人生的良师益友。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文学作品如同一位智慧的老师,教会我们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
比如《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物的遭遇和感情纠葛,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复杂;《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四人的奋斗和牺牲,让我们明白了团结和信任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文学作品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指引着方向,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其次,人生也是文学的源泉。
每一个人都是一部独特的文学作品,我们的成长、奋斗、磨难、欢乐都是生活的故事,也是文学的素材。
我们的人生经历是我们自己的《自传》,我们的情感体验是我们自己的《诗篇》,我们的思考感悟是我们自己的《随笔》。
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来记录自己的人生,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学是人类的精神生活的永久的财富,是人类的精神生活的最美的结晶。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文学的创作者,我们的生活就是最美的文学作品。
最后,文学与人生也是相互激荡、相互启迪的。
在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生智慧和情感共鸣,这些都会激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向往。
而在我们人生的成长中,我们的经历和感悟也会影响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文学与人生相互交融,相互启迪,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阅读,继续创作,用文学的力量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谢谢大家!。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标题:文学与人生一、引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映射,也是对生活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面,为我们理解人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启示。
二、文学与人生的关系1. 文学是人生的镜子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它们以文字为媒介,通过故事、人物、情节等元素,反映出人生的种种面貌。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看到不同的人生经历,感受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人生。
2. 文学是人生的灯塔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价值取向,它们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
例如,《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问题,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深思;《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生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人性的尊严。
三、文学对人生的启示1. 人生的意义文学作品常常探讨人生的意义,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们在战争的苦难中寻找人生的意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则通过主人公的挣扎和选择,引导我们思考生与死、善与恶的问题。
这些作品使我们明白,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精神的追求和人性的完善。
2. 人生的挑战文学作品也常常描绘人生的困难和挑战,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与大鱼的斗争,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变迁,都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艰难和挫折。
但同时,这些作品也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结论总的来说,文学与人生紧密相连,文学是人生的镜子,也是人生的灯塔。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找到人生的方向,也可以从中获得面对人生挑战的力量和勇气。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文学,让文学成为我们人生的良师益友。
文学与人生演讲稿

文学与人生演讲稿
各位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文学与人生的
一些思考。
文学是我们人类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文学与人生之间又有着
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对世界、对生活、对情
感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生的
感悟和思考,这些思想和情感贯穿其中,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共鸣。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文学是对生活的模拟和
表现”,它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
义和价值。
其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体验到不同的人生。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走进不同的时空和文化,与不同的人物共情共鸣,感受到
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人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最后,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滋养,能够给我们带来情感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满足。
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文学作品就像一杯清泉,让我们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和抚慰。
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享受,更能够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总之,文学与人生是息息相关的,它不仅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滋养,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和启迪。
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让文学成为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谢谢大家!。
文学与人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懂文学,不通文学,那总是人生一大 缺憾。这一缺憾,似乎比不懂历史,不 懂哲学还要大。 ——钱穆《读诗》 中国人生几乎已尽纳入传统文学中而 融成为一体,若果传统文学死不复生, 中国现实人生亦将死去绝大部分,并 将死去有意义有价值之部分。即如今 人生一儿女,必赋一名。建一楼,辟 一街,亦需一楼名街名。此亦需在传 统文学中觅之,即此为推,可以知矣。 ——钱穆《中国文学史 概观》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 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 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 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 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 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 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 表作《莎士:文学根基于人性。 2:文学家必须保持自由的人格。 3:提倡文学的节制与理性,用理性和节 制作为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一种标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 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 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 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 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 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 府 》等。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文学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形式,在人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文字的力量,人们可以探索人生的意义、挣扎、矛盾和美好。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元素,常常反映出作者对于生命、存在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也给读者带来共鸣与思考。
文学作品的启示文学作品可以启发人们对人生的不同角度和思考。
在小说中,人物的内心矛盾、成长历程和抉择常常反映了人生的挣扎和选择。
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和意象则使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无常。
戏剧则通过冲突展现了人生中的挑战和抉择。
“文学是人类思想的瑰宝”,在文学作品中,人们可以找到对于生命与人生的启示。
文学与情感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在创作中表达作者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对于爱情、友情、家庭、孤独等情感的讲述。
通过文字的描绘,读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也给人们带来慰藉与启示,在人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学与社会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与人性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探讨和启示,常常引起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也反映了社会的伦理观念、道德观念和文化特征。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拓宽了对于人生和价值的认知。
文学的意义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意义。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体验到情感的丰富性、生活的多样性和思想的深度。
文学在人类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也启迪人们在困惑和挣扎时找到解脱和启示。
文学让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得到力量和智慧,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语文学与人生密不可分,文学作为一种表达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形式,为人们提供了对于生命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社会的多元变化,也在情感和思想上获得启示与慰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与人生漫谈
摘要
文学是人生的“诺亚方舟”,它能够帮助我们驶入人生幸福、快乐的彼岸,文学不直接告诉你这个东西是什么,但它帮助人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此,文学最重要的意义是在修炼和净化我们的心灵。
在这篇论文里,我将从各个方面谈谈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关键词
文学人生心灵信仰诺亚方舟
正文
何为文学?
文学表达了人类最真诚的情感
何为文学?文学表达了人类最真实的,最真诚的情感,深藏着内心最美好的情怀,使我们往往能够通过一首诗、一阕词,就能够超越私人领域内所表达的情感,使之上升为人类共有的情感高度,获得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灵的共鸣,而这就是文学,就是文学的魅力。
文学实际上是通往心灵的一个时空隧道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小诗为什么能够获得千百年的流传而成为文学的经典呢?因为它勾起了我们对家乡,对亲情,对美好事物的永恒回味。
我们常常说人人都需要一个家,这个家不仅仅从物质层面上的家,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上的家,也即精神的家园,读这首诗,就会引
起我们对家的一种美好的回想,特别是唤起我们对心灵家园、精神家园的守望和忠诚。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把文学理解为:它不仅仅只是写了什么,描述了一个什么,表达了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文学实际上是通往心灵的一个时空隧道,深深地对应着人的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
不要只仅仅是把文学看成是表现一件事情,一段情感,这些只是文学的一部分功能,文学的真正功能它始终对应着我们的心灵世界和我们的情感世界。
文学为人生开启心智的大门
我们所有的行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表达的看法,我们对他人所作出的议论,都受影响于我们的人生理念。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理念对于人生观的确立非常重要。
理念是人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一种价值取向。
文学是开启人生、开启心智的大门。
我们要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文学,不要把文学看作身外之事。
我们从文学里吸取了人生的智慧,吸取了人生的力量,获得了心灵的陶冶,获得一种情感的陶冶。
文学是人的精神家园
德国浪漫诗人诺瓦利斯曾经用诗的语言给哲学下了一个定义:哲学就是我们原本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
其实文学也一样,所不同的是,文学是以情感的方式来寻找家园,构筑家园。
那么,就像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所说的,“要通过文学构筑人性的希腊的神庙,文学就是每一个人心中的神庙。
”尤其是在当今,在这个信仰相对匮乏的年代,如果我们没有信仰的支持,如果我们找不到心灵的家园、
找不到心灵归属的话,我们的人生必然是虚无的,或者说我们的人生重新堕落到没有意义的领域里。
因此,我们就是要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中国文学以抒情方式表达对意义的寻求
我们通过文学的方式来进入对生命意义求索的途中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稍稍懂得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自己的文学寻找意义的方式,或者说寻找意义的特征。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跟西方文学相比较的话,或者跟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相比的话,中国文学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对意义的寻求。
我们今天读《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多好!琅琅上口,对应着我们民族的心灵的寓意。
从文学的技法上讲,这首诗里体现了中国文学最为讲究的几个最重要的手法,比如“比”、“兴”的手法,贯穿到里面去了。
在中国文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就是“客”的意象。
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王维“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客”在中国文学的意义范畴中,就是表达对精神家园的依恋和忠诚。
在外漂流的人之所以对家乡忠诚,因为家乡寄寓了他丰厚的人生情怀,寄寓了他对家乡忠诚的精神的元素,赋予了家乡一种精神层面的含义。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读这些非常优美的古典诗文时,仍然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方言的限制,可以从诗里跟古人、已经逝去的长者、伟大的先驱者们进行精神层面的对话,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生命的力量,获得人生的智慧。
同时,文学还以抒情的方式表达对历史、人生、社会、文化、大千世界的包容的观察力。
比如说,初唐时期对应李白的诗,开拓的、进取的、豪迈的;中唐,对应杜甫的诗,在太平盛世里有潜在的内在的危机;晚唐对应李商隐的诗,缠缠绵绵、表达纤细。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怎么来建构我们的信仰,就要根据这个时代来建构全民的信仰。
虽然文学不等同于信仰,但是文学可以提供重要的价值资源。
想起雪莱的那首著名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人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都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才能让自己最终走出人生困境。
读鲁迅的《秋夜》,开头两句就写着:“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有人批评鲁迅的语言如此拖沓,为什么要这么卖关子。
其实,鲁迅写这篇《秋夜》,要表达的是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用追求信念的人生力量,走出困境。
鲁迅为现代人树立了一种人生价值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给今天的启示,也是我们在文学里获得的人生启示。
我们要相信自己,忠诚于自己的信仰。
文学是一种素质,素质也是力量
文学是在“形而上论道”,不是在“形而下论器”,文学是一种素质,素质就是力量。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写了一本小说,名字就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如果我们的生命始终是轻飘飘的,当你走到你的人生晚年的时候,回过头看,你就会追悔自己。
文学教你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你怎样来发挥你的智慧,怎么把文学里学到的知识化为智慧?要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不要仅仅是盲从,人云亦云。
恩格斯说:“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是思想的花朵。
”莎士比亚说:“人是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
”人靠什么获得这一崇高的地位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思想!每个人要通过文学的学习,从学文学、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里,提取构筑我们的精神、思想的、文化的、文明的因子,把这些东西成功地组合在我们的思想体系中,组合在我们生命的结构中。
文学教你做一个有情有义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看一部小说,电影,读一首诗都是文学。
它没有公式,也不需要繁琐的计算,但给我们最深刻的人生启示,教我们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情没义,活着还干什么?文学本身就是用最诚挚的情感打动我们的心。
文学教你做一个高尚的人
文学,特别是经典的文学,绝对不会教你学坏。
文学告诉你做一个高尚的人,并不在于你喜欢不喜欢,喜欢不喜欢是你的事情,而在于你读了一篇文学作品以后,文学在你的世界观里有多少能与之相对应的高尚元素,因为文学把人生中的真善美、假丑恶集中起来了,目的是激发高尚的元素,让你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是文学。
文学教你做一个爱美的人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所有事物包含了它的一个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美”,美的力量是永恒的。
读法国名著《红与黑》,作者把于连所代表的“恶”展现在人们
面前,通过这个“恶”激发了我们对美的追求。
罗丹说生活到处都存在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文学的熏陶,就是要培养我们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
如果我们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得到提升。
美不仅仅指漂亮,更重要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完美主义。
真正的美是你的人格,是你的思想,是你的情怀、胸襟,是你做人的原则。
文学教你做一个自主的人
无论文学热也好,不热也好,都没有关系。
文学实际上跟人生是密切相关的,文学不要哗众取宠,不要阿谀奉承,反对媚俗,反对颓废、玩世不恭。
文学是独立的,是自主的,是自由的,是人的自由力量的显现。
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你怎么认识大千世界?你怎么认识自我?文学帮你提供了一个纬度,文学教你做一个自主的人,你不会盲从。
你从文学里面获得智慧的话,学会自己独立地判断,独立地选择,拥有无数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文学的作用。
文学是心灵的栖居地
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引用诗人荷尔德林的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是的,诗意地栖居,诗意地理解人生,诗意地抛弃烦恼,抛弃恩恩怨怨,抛弃世俗的功利的计算。
从这个意义上讲,既然生命有限,既然我们无法越过死亡、疾病、孤独和恐惧的难关,那就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抛弃社会上的纠葛,抛弃世俗的计算,真正在生命的层面上完成对自由的一种超越。
文学是人生的诺亚方舟
文学是人生的“诺亚方舟”,它能够帮助我们驶入人生幸福、快乐的彼岸,文学不直接告诉你这个东西是什么,但它帮助人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此,文学最重要的意义是在修炼和净化我们的心灵。
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诗曰:“在无尽之中/自我重复/ 终要万川归一/ 无数拱顶/ 辐射交会。
”在你有限的人生中,你该用什么东西来成为你的精神支柱,这是我们通过文学要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我们真正到达了这个彼岸,我们便无愧于这一生所作出的各种各样的人生实践。
虽然我们取得的成就大小不同,但是我在有限人生中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无愧自己。
我非常欣赏高尔基的话:“文学是人学,热爱文学,就是热爱人生!热爱人学、热爱人生,就需要理解文学。
”
参考文献《文学与人生》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