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合集下载

名校考研真题库:《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名校考研真题库:《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名校考研真题库:《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第一部分复旦大学库4在中国古典乐器中,属于外来乐器的是()。

A.编钟B.琵琶C.箜篌D.七弦琴【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箜篌又写作空侯、坎侯,属古代弹弦乐器,分卧式和竖式两种,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卧箜篌为汉武帝时的乐人侯调所造,样子像琴而略小,七弦,用拨弹奏。

竖箜篌则是竖琴的前身,后汉时经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是古波斯乐器。

35“文化休克”现象较少出现在()身上。

A.旅游者B.留学生C.劳务输出人员D.移民【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文化休克”是指初处异文化的人对陌生环境产生的惶恐不安的情绪,并由此产生抗拒新文化而留恋旧文化的心理。

通常而言,旅游者在异国停留的时间短,而且有各种“保护”,他们通常不会感到生活上的不便或工作上的挫折。

一般来说,他们情绪高涨,而不是沮丧。

他们对于不熟悉的种种文化现象一般抱着好奇的态度,并不会因为投身其中而情绪低落或是产生“文化休克”现象。

贰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共30分)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教育系统中,______是中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

【答案】教学查看答案【解析】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但它是最重要的,是实现教育目的、特别是进行智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

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是中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核心部分。

2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三方面。

即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______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

【答案】教师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查看答案【解析】课程的变化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到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教学方法的具体选择,则决定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师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3心理学把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_____四个环节。

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答案】重现查看答案【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一、填空1.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等四大环节。

2.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3. 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4. 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5. 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6.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7. 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

8.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9. 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

11.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12.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

HSK是种水平测试。

13.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14.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

15. 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16.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17.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18.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

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20.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练习题集二解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练习题集二解析

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练习集二总论填空:1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决定的。

2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的能力。

4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5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

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外汉语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___________的教学。

8语言交际能力是言语技能和___________构成的。

9记忆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10对外汉语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___________两部分。

选择:1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

A.《基础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2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___,该刊物为______。

A.《汉语学习》B.《世界汉语教学》C.《语言教学与研究》D.《学汉语》E.月刊F.双月刊G.季刊H.双季刊3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______。

A、80年代初B、80年代中C、80年代末D、70年代末4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____。

A、《初级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课本》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5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A、母语教学B、外语教学C、第二语言教学D、对外汉语教学6《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A、王还B、邓懿C、吕叔湘D、周祖谟7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A、《基础汉语》B、《汉语教科书》C、《实用汉语课本》D、《初级汉语课本》8非言语交际主要表现为(A面部表情B服装打扮C体式语D手势9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___________A母语和外语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术语解释:母语外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2003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

中介语理论概述

中介语理论概述

中介语理论概述摘要:“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个术语是国外外语教学研究者于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研究者鉴于“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即拿学习者的母语跟外语或第二语言作对比,以弄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而指导教学)的局限性而对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的语言现象作出新的概括。

关键词:中介语;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本世纪60年代,受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观点的影响,人们对第一语言习得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

结果表明儿童的早期言语有其独特性,它不同于成年人所使用的语言,而且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60年代末期,应用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利用第一语言获得的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行为,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中介语进行研究。

(一)“中介语”概念的涵义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中介语的定义的讨论则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中介语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律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论所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

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也不同于他所学的目的语。

(鲁健骥,1984、1993)这种观点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对中介语所作的发生定义。

具体地说,这种观点强调,首先,中介语也是语言,具有人类语言所有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其次,它是由系统的,即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规则系统;第三,它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理而产生的。

应该说,这个定义揭示了中介语的最基本的特征。

它承认中介语是一种自然语言,承认中介语的系统性。

另外,这种观点显然是把中介语当做可以观察到的、独立的语言系统来看待的。

这一点与Selinker和Sharwood Smith的观点是一致的。

但是,这种观点在阐述中介语产生的来源问题上似乎不够充分。

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理,实际上只是中介语产生的源头之一。

中介语产生的根源显然不限于此。

2.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中介语研究

中介语研究
三者有联系,但并非继承发展的关系。
中介语理论与对比分析、偏误分 析的关系
在方法上,中介语理论把对比分析和偏误 分析只是作为一般的方法看待。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
Selinker(中介语之父), Corder, Nemser的主张构成了早期中介语理论。
Corder的中介语理论源于其偏误分析,而 Nemser 和Selinker的中介语理论则都是通 过语音或者语法对比之后提出来的。
偏误的提法还没有能够真正地 把学习者的语言看成一个独立 的系统。
力乔
、姆
语斯
言 表 现
基 : 语


Nemser关于中介语的理论假设
“近似系统” “近似系统”的本质 “稳定的中介系统”
“近似系统”(接近系统)
指学习者在试图使用目的语时实际运用的 偏离的语言系统;
含义: 1、不同于源语言系统和目的语系统——独 立的语言系统; 2、“近似”表明是以目的语为参照;(在 此过程中,母语干扰使学习者语言系统偏 离目的语系统。) 3、动态发展的系统。原因(语言差异、逐 渐变化)。
Give you some color;
Three piece book;
You is what;
洋泾浜汉语
指在汉语中使用的由英语翻译过来的,带 有浓重上海地方口音的蹩脚汉语或“汉话 ”。
如:拿摩瘟。 三克油,喂你妈去。 偷油它。
稳定的中介系统
(Nemser)稳定的中介系统(或永久的中介 系统和次系统):即“僵化”现象( Selinker);
“系统生成器”会根据新的语言材料对过 渡系统作出调整,不断更新;
“内在大纲”
“内在大纲”:学习者具有的一种控制学 习目的语规则的程序化序列,它控制着学 习者的目的语学习过程。

考试参考资料-2014.06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

考试参考资料-2014.06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一一、填空题:(共10分)说明:请仔细阅读各题目的要求,并把答案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每空1分。

1、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通常指的是读写。

3、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4、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5、对外汉语教学中选词标准最重要的是常用和构词能力。

6、语法翻译法忽视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7、从长期的对外汉语实践来看,汉字是大多数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主要障碍8、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尊重的态度。

9.文化的属性有民族性、社会性、_系统性_和阶段性。

10.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二、选择题(共10分)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以模仿为主的教学流派是( B )A、结构法B、直接法C、功能法D、任务教学法12、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该民族的( C)。

A、民俗B、历史C、文化 D政治13、词汇教学的方法很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这种学习词汇的方法是(D )。

A、语素法B、搭配法C、语境法D、语义联想法14、下面不属于语言技能教材的是( B)。

A、阅读教材B、现代汉语C、写作教材D、听力教材15、下列哪种测试是目前教育测验中运用最广的。

(B )A、水平测试B、成绩测试C、诊断测试D、潜能测试16、1977年《汉语课本》首先引入(C )教学。

A、语法B、词汇C、句型D、任务17、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给字注音属于( A)。

A、针对性B、科学性C、实用性D、系统性18、第一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第二语言教学法建立在更为坚固的科学基础上的语言教学法流派是( C )A、情景法B、直接法C、听说法D、任务教学法19、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 D )A、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B、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自始至终驾驭课堂C、稳定课堂教学气氛,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D、处理好以学生为主和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20.HSK属于( B )考试。

第3章中介语研究

第3章中介语研究


4.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比如简化目的语规则系统。 5.第二语言交际策略。有人在交谈时不 顾时态。
第三节

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假设及后续研究


一、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假设 1.中介语具有独立性。 2.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语言系统。 3.中介语具有系统性。 *我吃饭在饭馆。 *他看书在教室。 *他工作在北京。

过渡能力指学习者现时的心理规则系统, 这种规则系统是处于逐渐的变化之中的, 而这种变化是由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不 间断地进行假设检验从而逐步更新这个 系统所造成的,偏误就是其过渡能力的 表现。

过渡方言是从第二语言习得者的群体出 发来描述其语言系统。后来(1971)又称 之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方言”。

国内汉语中介语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 代。1984年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 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第一次引 进中介语和偏误分析的概念。


1992年召开的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中心议 题之一是关于中介语理论的探讨,主要涉及三 个方面: 1.关于中介语的概念。



其一,认为中介语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律所作的不 正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不 同于母语系统也不同于目的语系统。 其二,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 的语系统,这个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 交际等方面不同于学习者母语系统和目的语系统; 同时,这个系统会随着学习的进展而不断向目的语 系统靠拢。 其三,认为中介语是两种语言的混合体,或者认为 中介语与母语、目的语无任何联系。


2.中介语理论与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的关系 中介语理论将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看成是一种不 同于母语和目的语的、独立的、完整的语言系 统,并且将其置于研究的核心地位;对比分析 没有把学习者语言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偏 误分析对学习者语言独立性的认识也没达到中 介语理论的水平。 在方法上,中介语理论把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只是作为一般的方法来看待。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部分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部分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部分(总分:24.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术语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4.00)1.负迁移(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解析:2.失误与偏误(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

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者水平不高而造成的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在自行纠正。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这类错误一般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不易改正。

)解析:3.中介语(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起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吕必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状态,人类的语言也是如此。

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以及语言接触融合的过程中,都有所谓的中间状态。

现代应用语言学理论把语言中的这些中间状态称为中介现象。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中介物”语音方面,词语方面,语法方面还有御用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中介语,在语言规范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中介状态。

中介语的特点
1.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

它有一套自身的规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系统方面都有表现。

学习者有意识地使用这套规则去生成或理解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话语。

中介语具有人类其他语言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可以用作交际的工具。

2,,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新知识和新规则不断注入;原有的尚未学好的规则和结构也在不断修正调整。

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和交际需要的增长,中介语不断发展,并呈一定的阶段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离开第一语言向目的语靠拢。

3.反复性。

在对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随着水平的提高,中介语是在逐步地向目的语的规范运动的,但这并不是说,这种接近是直线前进的,而是有反复、有曲折的,这就是中介语的反复性。

已经纠正了的偏误还可能有规律地重现。

.具有顽固性(“化石化”)
语言的某些具体形式上学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

比如在语音方面,有的学生学了很长时间,到了高年级,还是掌握不了某几个音。

我们把这种现象也称作“化石化”。

中介语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研究不同母语的留学生的中介语情况及其特点
(二)对外汉语教师要善于发现留学生母语和汉语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运用迁移理论恰当引导
(三)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留学生的中介语不断接近目的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