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千人糕》说课稿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说课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说课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说课第【1】篇〗《千人糕》说课稿教材分析:“千人糕”实际上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米糕,文中为了强调普普通通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称之为“千人糕”。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的,分三组对话,课文语言朴实,平中见奇,表达比较有特色,通过对话,爸爸关爱孩子,孩子深受教育,很有情趣。
教学目标: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掌握多音字“的”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其中“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字”是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那些劳动才做成的”是能力目标;教育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是本课的情感教育目标,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目标1、2为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读成诵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验,逐渐能够背诵课文。
目标3是难点关于难点,通过课件展示资料,和课外延伸的小诗入手,使学生明白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学情分析我们都知道米糕的制作过程,大米是农民伯伯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等。
糖用甘蔗汁、甜菜汁等熬出,通过父子的对话让孩子明白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法分析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确定“情景激趣法”、“指导朗读法”、“故事法”、“分角色朗读发”等教学方法,以及“分角色朗读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形式的学习方法来教、学本课。
力求紧密结合课文,贴近学生心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2、齐读课题《千人糕》。
设计练习时,我注意做到多方位,多角度,积累词语,区分形近字,积累句子,课后延伸的小诗,不但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爱心的品质,还让学生感受到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心声这种新的方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6千人糕说课(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6千人糕说课(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6千人糕说课第1篇】教案目标:1、根据画面大胆想象内容2、理解内容,东东任何物品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教案准备:幼儿用书、磁带或CD。
教案过程:1、生活经验回顾,激发阅读兴趣。
过生日的时候,小朋友都会做什么?吃什么?小朋友听说过千人糕吗?吃过吗?你们猜猜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2、幼儿阅读有一个小朋友在生日那天得到了一个千人糕,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小朋友们,你们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
3、分片断阅读,理解内容。
里有谁?妈妈说了什么?小朋友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是怎么想的?小朋友为什么会觉得奇怪?你知道蛋糕是用什么做的吗?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蛋糕又叫千人糕了吗?4、幼儿倾听并学习讲述。
教师讲述,图中小朋友想象的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在讲述的时候也要把小朋友想象的内容讲进去。
幼儿边阅读边讲述。
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把一个小小的蛋糕叫千人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6千人糕说课第2篇】《千人糕》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千人糕》。
大体围绕“爱心”主题编排。
《千人糕》就是属于“爱心篇”的第二课,课文借父亲给孩子介绍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说学情经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
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读书、写字等习惯的养成有待于加强和培养,学习兴趣有待于引导、激发。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三部分:1.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能够口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3.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四、说重、难点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学生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而教学难点是:通过了解制作过程的不易,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千人糕》说课稿

《千人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千人糕》。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千人糕》是一篇二年级下册的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爸爸和孩子的对话,讲述了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从而揭示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
本文语言朴实,平中见奇,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教材以儿童的视角展开叙述,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文中运用了对比、设问等手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对于抽象的道理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认“糕、特”等 16 个生字,会写“能、桌”等 9 个字,会写“也许、桌子”等 13 个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指导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识字、读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说课稿.doc

部编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千人糕》,它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千人糕》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匹出色的马》同属于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都以“关爱”为主题,这是一组用爱心串出来的课文。
不要说雷锋叔叔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典范,就是那用一节树枝给予孩子鼓励的父亲,也同样有着一颗真诚而平和的爱心,有爱才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千人糕》一文以父子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二、目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语文课堂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2、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米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知道一块小小的米糕来之不易;3、能结合生活实际,如衣服、文具,仿照课文说说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重点: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三、教学方法: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在感悟文章的主旨,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许多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学法:结合本课蕴含深刻道理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默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设计:学习本课,既要让学生领悟这些道理,又要借助插图,复述“千人糕”的制作工程,这也是对文章的进一步内化,本课我打算安排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课文、借助插图练说、拓展感悟主题、课堂小结5个教学环节:第一步:谈话导入。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叫做“千人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
(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nénɡ wèi mǎi jùɡān zhī tián cài láo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
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师生共同订正:“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ɡāo tè mɑ zhèáo suàn xiāo shòu dí què yīnɡ糕特嘛蔗熬算销售的确应(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应”:整体认读音节,后鼻音。
(3)检查评价。
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6 千人糕》精品说课稿

6 千人糕说课稿一、说教材《千人糕》是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
《千人糕》一文以父子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告诉我们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二、说学情通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
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读书、写字等习惯的养成有待于加强和培养,学习兴趣有待于引导、激发。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米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知道一块小小的米糕来之不易。
3.能结合生活实际,如衣服、文具,仿照课文说说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四、说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2.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难点)3.通过了解制作过程的不易,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说教法]本文故事性强,在教学中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故事情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孩子与爸爸进行对话,结合实际生活来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学法]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在感悟文章的主旨,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许多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六、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的开始谈话,让学生自由说吃过的糕点,提问质疑引入课堂。
(二)感知课文通过听课文朗读,提出问题,课文是谁和谁的对话,谈话的内容是什么?(三)借助插图练说借助课文的两幅插图,观察图画上的事物、人物,通过课件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从看图到看文字,找出讲述图画内容的句子。
然后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体现了“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四)拓展感悟主题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仿照课文进行说话,感悟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不仅是千人糕还是生活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供我们食用和使用。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千人糕》说课稿

《千人糕》说课稿一、说教材:《千人糕》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匹出色的马》同属于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都以“关爱”为主题,这是一组用爱心串出来的课文。
不要说雷锋叔叔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典范,就是那用一节树枝给予孩子鼓励的父亲,也同样有着一颗真诚而平和的爱心,有爱才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千人糕》一文以父子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二、说目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语文课堂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2、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米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知道一块小小的米糕来之不易;3、能结合生活实际,如衣服、文具,仿照课文说说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重点: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在感悟文章的主旨,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许多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学法:结合本课蕴含深刻道理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默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设计:学习本课,既要让学生领悟这些道理,又要借助插图,复述“千人糕”的制作工程,这也是对文章的进一步内化,本课我打算安排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课文、借助插图练说、拓展感悟主题、课堂小结5个教学环节:第一步:谈话导入。
课的开始谈话,让学生自由说吃过的糕点,提问质疑引入课堂。
第二步:感知课文。
通过听课文朗读,提出问题,课文是谁和谁的对话,谈话的内容是什么?第三步:借助插图练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说课稿精选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说课稿精选1. 《千人糕》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千人糕》。
本学期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大体围绕“春光”“爱心”“传统文化”“童话“哲理”“科技”“故事”“历史”等主题编排。
而《千人糕》就是属于“爱心篇”的第二课,课文借父亲给孩子介绍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说学情通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
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读书、写字等习惯的养成有待于加强和培养,学习兴趣有待于引导、激发。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我分三部分来说,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力目标:能够口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四、说重、难点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学生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而教学难点是:通过了解制作过程的不易,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五、说教法本文故事性强,在教学中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故事情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孩子与爸爸进行对话,结合实际生活来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说学法在本课内容的学习中,朗读部分学生通过播放多媒体来学习朗读方法,在学习制作“千人糕”的过程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
七、说教学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抓气球游戏中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生字,达到巩固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我采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的方式吸引学生再次熟悉课文内容并进入这节课的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爸爸与孩子的对话,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
采用鼓励、表扬等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人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千人糕》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匹出色的马》同属于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都以“关爱”为主题,这是一组用爱心串出来的课文。
不要说雷锋叔叔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典范,就是那用一节树枝给予孩子鼓励的父亲,也同样有着一颗真诚而平和的爱心,有爱才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千人糕》一文以父子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语文课堂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2、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米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知道一块小小的米糕来之不易;
3、能结合生活实际,如衣服、文具,仿照课文说说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重点: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在感悟文章的主旨,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许多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学法:结合本课蕴含深刻道理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默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设计:
学习本课,既要让学生领悟这些道理,又要借助插图,复述“千人糕”的制作工程,这也是对文章的进一步内化,本课我打算安排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课文、借助插图练说、拓展感悟主题、课堂小结5个教学环节:
第一步:谈话导入。
课的开始谈话,让学生自由说吃过的糕点,提问质疑引入课堂。
第二步:感知课文。
通过听课文朗读,提出问题,课文是谁和谁的对话,谈话的内容是什么?
第三步:借助插图练说。
借助课文的两幅插图,观察图画上的事物、人物,通过课件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从看图到看文字,找出讲述图画内容的句子。
最后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体现了“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
第四步:拓展感悟主题。
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仿照课文进行说话,感悟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不仅是千人糕还是生活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供我们食用和使用。
第五步:课堂小结。
《千人糕》这个故事,主要的借助孩子经常吃到糕点,揭示一个生活哲理:每一样物品都凝聚了大量的劳动,享用时,应该对劳动者心生感激之情。
延伸到国学诵读,特别是已学过的《悯农》,理解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爱护劳动成果。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我是以“千人糕”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到的材料、制作方法为主线,最后点明中心:“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达到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