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基础与地下室
建筑识图--基础与地下室

图11.12 整片基础
(a)板式;(b)梁板式;(c)箱形
11.2.4 桩基础
桩基础由承台和桩柱组成(图11.13)。 承台是在桩顶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梁或板,如上 部结构是砖墙时为承台梁,上部结构是钢筋混凝土 柱时为承台板,承台的厚度一般不小于300mm,由 结构计算确定,桩顶嵌入承台不小于50mm。 桩柱有木桩、钢桩、钢筋混凝土桩等,我国采 用最多的为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按施工方 法可分为预制桩、灌注桩和爆扩桩。
(4)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同时新建建筑物的相邻基础宜埋置在同一深度 上,并设置沉降缝。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临时加固支撑、 打板桩、地下连续墙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等措施, 以保证原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5)其他因素的影响 基础的埋置深度除考虑土层构造、地下水位、 冰冻深度、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外,还要考虑拟 建建筑是否有地下室、设备基础等因素的影响。
预制桩是预制好后用打桩机打入土中,断面一 般为(200~350)mm×(200~350)mm,桩长不 超过12m。 灌注桩是直接在地面上钻孔或打孔,然后放入 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爆扩桩是用机械或人工钻孔后,用炸药爆炸扩 大孔底,再浇注混凝土而成。
图11.13 桩基础
(a)墙下桩基础;(b)柱下桩基础
图11.18 地下室卷材防水构造
(a)外包防水;(b)墙身防水层收头处理;(c)内包防水
图11.19 混凝土构件自防水
图11.20 涂料防水
图11.5 砖基础
(a)间隔式;(b)等高式
图11.6 毛石基础
图11.7 混凝土基础
图11.8 钢筋混凝土基础
图11.9 柱下条形基础
图11.10 井格基础
11.2.2 独立基础
房屋建筑学第基础和地下室PPT课件

滑模施工
适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室等竖向结构工程,具有连续作业、节省模板等优 点。施工步骤包括滑模装置设计、制作与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 与滑升等。
逆作法施工
适用于多层地下室工程,具有缩短工期、减小基坑变形等优点。施工步 骤包括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地下室底板浇筑、竖向支承柱施工、地下 室各层楼板浇筑等。
通风与采光设计
为改善地下室环境,需进行合理 通风与采光设计,如设置通风口 、采光井等。
01 02 03 04
防水设计
地下室易受潮,需进行防水设计 ,如设置防水层、排水系统等。
设备与管线设计
地下室中常布置各种设备与管线 ,需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确保 使用安全便捷。
03
基础与地下室结构选型
Chapter
浅基础结构选型
01
02
03
独立基础
适用于柱下基础,具有施 工简便、经济合理的优点 。
条形基础
适用于墙下基础,可增强 整体刚度,减小不均匀沉 降。
筏形基础
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 上部结构荷载较大的情况 ,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 小沉降。
深基础结构选型
桩基础
由桩和承台组成,适用于 地基承载力低、沉降要求 严格的建筑。
房屋建筑学第基础和地下室PPT课 件
目录
• 基础概述 • 地下室概述 • 基础与地下室结构选型 • 基础与地下室施工方法 • 基础与地下室防水防潮措施 • 基础与地下室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01
基础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基础是建筑物地下的承重构件,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来的全 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 一起传到地基上。
原因分析
地下室防水设计不合理、防水材料质量差、施工质量问题等。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第6章基础与地下室

一、概念及二者关系基础:建筑物的墙或柱埋在地下的扩大部分。地基:基础底面以下,受到荷载作用影响范围内部分岩、土体。 基础处于建筑物的底部,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的安全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地基虽然本身不是建筑物的构件,但它直接支承着整个建筑,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使用其着保证作用。 二者关系式:A≥N/f
第一节 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二、地基土的分类:岩石、碎石、砂土、粉土、粘性土、人工填土。三、地基的分类: 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 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四、地基与基础的设计要求:1、对地基:承载力、均匀程度;2、对基础:强度、耐久性;3、经济要求。
第二节 基础的类型及构造
第二节 基础的类型及构造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形式及荷载;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六种典型的土层构造情况)3、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4、相邻建筑物的埋深;5、其它。(基础顶面低于设计室内地面不少于0.1m。
第二节 基础的类型及构造
三、基础的分类:按基础的受力性能可分为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和扩展基础(柔性基础)。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井格基础、满堂基础(筏基及箱基)和桩基础。
第二节 基础的类型及构造
第二节 基础的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构造
第二节 基础的类型及构造
独立基础:
第二节 基础的类型及构造
条形基础:
第二节 基础的类型及构造
井格基础:
第二节 基础的类型及构造
第三节 地下室构造
建筑物底层下部的空间叫地下室。一、地下室分类1、按使用性质分 普通地下室 、人防地下室 2、按埋入地下深度分全地下室: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2 半地下室: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者
「第三篇识图与构造考题答」

第三篇建筑识图与构造第一部分建筑识图(一)基本制图标准1.工程建设图的图线包括有(ABDE)等。
A.实线 B.虚线C.曲线 D.波浪线 E.折断线2.圆的中心线一般用(C)表示。
A.实线B.虚线C.单点划线 D.折断线3.面积为4cm²的正方形,按1:2的比例画出的图形面积为(A)。
A.1cm²B.2cm²C.3cm²D.4cm²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E)。
A.大于1/2圆的圆弧标注直径B.小于1/2圆的圆弧标注半径B.等于1/2圆的圆弧标注直径或半径 D.等于1/2圆的圆弧标注直径E.球体的直径用s¢表示5.建筑工程图的尺寸标注中,以下(D)以米为单位。
A.平面图 B.立面图C.剖面图D.总平面图6.图样的尺寸一般由(ACDE)几部分组成。
A.尺寸线B.尺寸间距线C.尺寸界线D.尺寸数字E.尺寸起止点(二)基本几何体的投影1.正三棱柱的三面投影中,(A)为三角形。
A.可能有一面投影B.可能有两面投影C.可能有三面投影 D.都不可能2.圆柱的三面投影中,(B)为矩形。
A.可能有一面投影B.可能有两面投影C.可能有三面投影D.都不可能3.圆锥体的三面投影中,(B)为三角形。
A.可能有一面投影B.可能有两面投影C.可能有三面投影 D.都不可能(三)组合体的投影1.组合体的构成方式不包括(C)。
A.叠加式 B.切割式 C.线面式 D.混合式2.组合体的尺寸由(CDE )几部分组成。
A.轴线尺寸B.标志尺寸C.总体尺寸 D.定位尺寸E.定形尺寸3.识读组合体投影图的方法有(AB)。
A.形体分析法B.线面分析法C.解析法D.坐标法 E.剖切法(四)剖面图与断面图1.关于半剖面图的说法,以下错误的是(D)。
A.半剖面图和半外形图以对称线为界B.对称线画成细单点长划线C.半剖面图一般不画剖切符号和编号D.半剖面图图名为“X—X剖面图”的形式2.剖面图的种类有(ABE)等。
房屋建筑学-2基础与地下室 65页PPT文档

地下室的防潮: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
于地下室地面,又没有形成滞水的可能时, 墙和地坪仅受到土中毛细管水和由地面水下 渗而造成的无压的侵渗。这时只需做防潮处 理。为保证防潮效果,地下室的墙如为砖墙 或石墙时,必须用水泥砂浆砌筑,灰缝必须 饱满。
地下室的防水: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
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的底板和部分 外墙将浸在水中。地下室的外墙受到地下 水侧压力,底板则受到浮力。此时地下室 应作防水处理。地下室外墙应作垂直处理, 底板应作水平防水处理。
1.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多层 建筑根据地下水位及冻土深度等来确定, 一般高层建筑基础埋置深度为地面上建 筑高度的1/10。
2.工程地质条件:基础底面经量选在 “老土层”上
3.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应争取埋在地下 水位以上200mm处
最高地下水位
最高地下水位 最低地下水位
(a)地下水位较低时的基础埋深位置
箱型基础
(六)桩基础
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在5 m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或对软弱土层 进行人工处理困难或不经济时,常采用桩基础。
采用桩基础能节省基础材料,减少挖填土方量, 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缩短工期。在严寒地区进 行基础施工时,要开挖冻土,耗费人工,进度迟 缓;采用桩基础能避开挖掘冻土这一繁重劳动。 因此近年来桩基础采用量逐年增加。
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较小时, 基础底面B必须加宽,如果仍采用混凝土材料 做基础,势必加大基础的深度,这样很不经济。 如果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 来承受拉应力,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 矩,这时,基础宽度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故称
钢筋混凝土基础为非刚性基础或柔性基础。适 宜宽基浅埋
地铁换乘站
土建质检员习题(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案例分析题(以单选题,多选题及判断题的形式出现)(6大题)1、如图所示:(1)该基础包括(ACD)基础、基础圈梁和基础墙三部分组成。
A、基础B、地基C、基础圈梁D、基础墙E、基础过梁(2)基础底板配有(B)的受力钢筋。
A、8@200B、12@200C、6@250D、414(3)基础底板配有(A)的分布钢筋。
A、8@200B、12@200C、6@250D、414(4)基础圈梁中的箍筋配置为(C)的受力钢筋A、8@200B、12@200C、6@250D、414(5)基础下有(D)100mm厚的C10的素混凝土垫层。
A、450B、500C、250D、100(6)基础圈梁的宽(A)mm。
A、450B、500C、250D、1002、如图所示柱的截面注写:(1)图中集中注写的内容有(ABD)。
A、柱截面尺寸B、角筋C、全部纵筋D、箍筋E、构造钢筋(2)角筋配置的是(D)。
A、10@200B、522C、420D、422(3)图中原位注写的内容(AE)。
A、柱截面与轴线的关系B、角筋C、全部纵筋D、箍筋E、各边中部筋(4)箍筋的直径为(A)mm。
A、10B、22C、20D、未标注(5)柱中受力钢筋为(B)钢筋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6)图中“KZ”表示(C)。
A、空心柱B、暗柱C、框架柱D、构造柱3、如下图所示的楼梯平面图,从图中可知:(1)楼梯间位于(AC)的范围内。
A、C、E轴线B、C、F轴线C、3、5轴线D、3、4轴线E、4、5轴线(2)该楼梯间的进深为(B)mm;A、8100B、6600C、7140D、5640(3)该楼梯为双跑式的楼梯,每个梯段有(C)个踏步。
A、8B、9C、10D、11(4)楼梯休息平台宽度为(D)mm。
A、1500B、3000C、2880D、1380(5)图中2%指的是( C )的坡度。
A、室外坡道B、楼梯间C、雨篷D、休息(6)楼层平台的起步尺寸为(A)mm。
《建筑识图与构造》(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1.按所用材料分类
基础按所用材料分类,可分为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等。
(1)砖基础
砖基础一般采用每2皮砖挑出1/4砖与每一皮砖挑出1/4砖相同(
间隔式)或每2皮砖挑出1/4砖相间(等高式)的砌筑方法,如图4-6
所示。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图4-7 毛石基础构造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3)灰土与三合土基础
使用(规4范)混说凝明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采用强度等级为C15的混凝土浇筑而成,一般有锥形
和台阶形两种形式,如图4-9所示。
(5)钢筋混凝土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由底板及基础墙(柱)组成,现浇底板是基础的
主要受力结构,其厚度和配筋均由计算确定,受力筋直径不得小于9 mm,间距不大于200 mm,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有锥 形和阶梯形两种,如图4-10所示。
② 柱下条形基础。
(2)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采用柱承重,且柱距较大时,将柱下扩大形成独立
基础。独立基础的形状有阶梯形、锥形和杯形等,如图4-13所示。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图4-13 独立式基础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3)筏形基础
使用规当范地说基明条件较弱或建筑物的上部荷载较大,采用简单条形基础
图4-16 桩基础组成示意图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4用.4规范地说下明 室构造
建筑物底层以下的房间称为地下室,是在限定的占地面积中争取
到的使用空间。高层建筑的深度大,利用这个深度建造一层或多层地
下室,既可提高建筑用地的利用率,又不需增加太多投资。地下室一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 第4章 《地基基础与地下室》

2
(a)等高式
图4-4 砖基础
(b)间隔式
第四章 地基基础与地下室
4.2 基础的类型
4.2.1 无筋扩展基础构造
2.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也称为素混凝土基础, 它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耐水等优点, 一般由台阶式和锥形两种型式,如图45所示。 台阶形断面台阶宽高比应小于1∶1 或1∶1.5,台阶高度为300~400 mm; 锥形断面斜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β应 不大于45°,基础最薄处一般不小于 200 mm。混凝土基础底面应设置垫层, 垫层的作用是找平和保护钢筋,常用 C15混凝土,厚度一般为100 mm。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四章
地基基础与地下室
学习目标 掌握地基与基础及其相关的概念 掌握基础的类型和构造要求 了解地下室的基本构造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4.1 地基与基础 4.2 基础的类型 4.3 地下室构造 4.4 基础和地下室变形缝构造
第四章 地基基础与地下室
4.1 地基与基础
4.3 地下室构造
3
4.3.1 地下室的类型与组成
1)墙体 地下室的墙体不仅要承受上部的垂直荷载,还要承受土、地下水及土 壤冻结时的侧压力,所以采用砖墙时其厚度一般不小于490 mm;当荷载较 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最好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且厚度不小于200 mm。 2)底板 如底板位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上,并且无压力作用时,可按一般地面工 程处理,即垫层上现浇混凝土60 mm~80 mm厚,再做面层;如底板处于 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时,底板不仅承受上部垂直荷载,还承受地下水的浮力 荷载,所有底板都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抗渗能力。 3)顶板 地下室顶板主要承受首层地面的荷载,可用预制板或现浇板做现浇层, 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果是防空地下室,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 板,并按有关规定来决定其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1.1 基础与地基
11.1.2 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其影响因素
11.1.2.1 基础的埋置深度
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 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图11.2)。
一般情况下埋深大于等于5m,且采用了特殊的 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的为深基础;埋深小于5m的为 浅基础。
图11.2 基础的埋深
11.1.2.2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土层构造情况 地下土一般是分层的,各层的承载能力不同,
基础应埋在坚实的土层上,而不要设置在耕植土、 淤泥土、杂填土等弱土层上。 (2)
当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能埋置在地下水位以 上时,宜将基础埋置在全年最低地下水位以下,且 不少于200mm(图11.3)。
(3)冰冻深度的影响 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冰冻线,冰冻
线的深度为冻结深度。各地气候不同,低温持续时 间不同,冰冻深度也不相同。
地基土冻结后对建筑物会产生不良影响,冻胀 力将基础向上拱起,解冻后,基础又下沉,天长日 久,会使建筑物产生变形甚至破坏。因此,一般要 求基础埋置在冰冻线以下200mm(图11.4)。
(4)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同时新建建筑物的相邻基础宜埋置在同一深度
11.3 地下室的类型与构造
11.3.1 地下室的类型与组成
11.3.1.1 地下室的类型
按使用功能分为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按 结构形式分为砖墙结构地下室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 按地下室埋入地下深度可分为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全地下室是指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的高度 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半地下室是指地下室地面低 于室外地坪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但不超过 净高的1/2。如图11.14所示。
地基按土层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 基两大类。
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经人工加 固或改良便可作为建筑物地基的称为天然地基;
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的承载力较弱, 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或改良后才能作为建筑 物地基的称为人工地基。
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打桩 法和化学加固法
11 基础与地下室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基础 的埋深及其影响因素,基础的类型与构造,地下室 的防潮和防水构造等。其中基础的类型与地下室的 防潮、防水构造是本章重点。
本章内容
11.1 地基与基础概述 11.2 基础的类型和构造 11.3 地下室的类型与构造
11.1 地基与基础概述
按材料分为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 毛石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按构造形式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基础、 筏片基础、箱形基础和桩基础等。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 合土等材料制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又 称为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低层和多层民用建筑。
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 基础称为扩展基础,多用于地基承载力差、荷载较 大、地下水位较高等条件下的大中型建筑。
图11.14 地下室的类型
11.3.1.2 地下室的组成
地下室一般由 和采光井六部分组成(图11.15
(1)地下室墙 (2)地下室底板 (3)地下室顶板 (4)地下室门窗 图11.16 (5)地下室楼梯
图11.15 地下室组成
图11.16 地下室采光井
11.3.2 地下室防潮
当地下室地坪高于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 位时,由于地下水不会直接侵入地下室,墙和底板 仅受土层中毛细水和地表水下渗而形成的无压水影 响,只需做防潮处理(图11.17)。
面形状多为阶梯形。
为保证砌筑质量并便于施工,基础顶面要比基 础墙宽出100mm以上,基础墙的宽度和每个台阶的 高度不宜小于400mm,每个台阶伸出的宽度不宜大 于200mm(图11.6)。
(3) 混凝土基础是用不低于C15的混凝土浇捣而成,
其剖面形式和尺寸除满足刚性角(45°)外,不受 材料规格限制,其基本形式有阶梯形和锥形(图 11.7)。
混凝土基础具有坚固、耐久、耐水、刚性角大 等特点,多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或有冰冻作用的建筑。
(4) 钢筋混凝土基础因配有钢筋,可以做得宽而薄,
其剖面形式多为扁锥形(图11.8)。 当房屋为骨架承重或内骨架承重,且地基条件较
差时,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避免各承重柱产生 不均匀沉降,常将柱下基础沿纵横方向连接起来, 形成柱下条形基础(图11.9)或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础 (图11.10
独立基础常用的断面形式有阶梯形、锥形、杯 形等,如图11.11所示。
图11.11 独立基础
11.2.3 整片基础
(1)筏片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或地基土质很差,承载能
力小,采用独立基础或井格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 用筏片基础。筏片基础在构造上像倒置的钢筋混凝土楼 盖,分为板式和梁板式两种,如图11.12(a)、(b)所 示。 (2)
箱形基础是一种刚度很大的整体基础,它是由钢筋 混凝土顶板、底板和纵、横墙组成的,如图11.12(c)所 示。
图11.12 整片基础
(a)板式;(b)梁板式;(c)箱形
11.2.4 桩基础
桩基础由承台和桩柱组成(图11.13)。 承台是在桩顶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梁或板,如上 部结构是砖墙时为承台梁,上部结构是钢筋混凝土 柱时为承台板,承台的厚度一般不小于300mm,由 结构计算确定,桩顶嵌入承台不小于50mm。 桩柱有木桩、钢桩、钢筋混凝土桩等,我国采 用最多的为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按施工方 法可分为预制桩、灌注桩和爆扩桩。
(a)外包防水;(b)墙身防水层收头处理;(c)内包防水
图11.19 混凝土构件自防水
图11.20 涂料防水
预制桩是预制好后用打桩机打入土中,断面一 般为(200~350)mm×(200~350)mm,桩长不 超过12m。
灌注桩是直接在地面上钻孔或打孔,然后放入 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爆扩桩是用机械或人工钻孔后,用炸药爆炸扩 大孔底,再浇注混凝土而成。
图11.13 桩基础
(a)墙下桩基础;(b)柱下桩基础
11.1.1 地基与基础
基础是建筑物上部承重结构向下的延伸和扩大, 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 的重力一起传到地基上。
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由基 础传来荷载的土层。其中,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 接承受建筑荷载,并需进行力学计算的土层称为持 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图11.1)。
图11.5 砖基础
(a)间隔式;(b)等高式
图11.6 毛石基础
图11.7 混凝土基础
图11.8 钢筋混凝土基础
图11.9 柱下条形基础
图11.10 井格基础
11.2.2 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为框架、排架时,基础常采 用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是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当柱为预制 构件时,基础浇筑成杯形,然后将柱子插入,并用 细石混凝土嵌固,称为杯形基础。
等方法,将无定型液态冷涂料在常温下涂敷在地下 室结构表面的一种防水做法,一般为多层敷设。为 增强其抗裂性,通常还夹铺1~2层纤维制品。
涂料防水层的组成有底涂层、多层基本涂膜和 保护层,做法有外防外涂(图11.20)和外防内涂两 种。
目前我国常用的防水涂料有三大类,即水乳型、 溶剂型和反应型。
图11.18 地下室卷材防水构造
上,并设置沉降缝。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临时加固支撑、
打板桩、地下连续墙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等措施,
(5)其他因素的影响 基础的埋置深度除考虑土层构造、地下水位、
冰冻深度、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外,还要考虑拟
图11.3 基础埋深和地下水位的关系
图11和构造
11.2.1 条形基础
基础沿墙体连续设置成长条状称为条形基础,也 称为带形基础,是砌体结构建筑基础的基本形式。 条形基础可用砖、毛石、混凝土、毛石混凝土等材 料制作,也可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1)
砖条形基础一般由垫层、大放脚和基础墙三部 分组成。
大放脚的做法有间隔式和等高式两种(图11.5)
(2)毛石基础 毛石基础是用毛石和水泥砂浆砌筑而成,其剖
11.3.3.2 防水构造
目前我国地下工程防水常用的措施有卷材防水、 混凝土构件自防水、涂料防水、塑料防水板防水、 金属防水层等。
选用何种材料防水,应根据地下室的使用功能、 结构形式、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
一般处于侵蚀介质中的工程应采用耐腐蚀的防 水混凝土、防水砂浆或卷材、涂料;结构刚度较差 或受震动影响的工程应采用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
(2) 当地下室的墙和底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时,通
过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或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等 手段,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能,使得地下室结构构件的承重、围护、防水功能 三者合一。
为防止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侵蚀,在墙 外侧应抹水泥砂浆,然后涂刷热沥青(图11.19)。
(3)涂料防水 涂料防水是指在施工现场以刷涂、刮涂或滚涂
地下室外墙的防潮做法是:先在外墙表面抹一 层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再涂一道冷底子油和 两道热沥青;然后在外侧回填低渗透性土壤。
图11.17
(a)墙身防潮;(b)地坪防潮
11.3.3 地下室防水
11.3.3.1 防水等级
地下室防水工程分为四个等级,各地下工程的 防水方案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表11.1 (详见P157)选定。
(1)卷材防水 卷材防水是以防水卷材和相应的粘结剂分层粘贴,
铺设在地下室底板垫层至墙体顶端的基面上,形成 封闭防水层的做法。
根据防水层铺设位置的不同分为外包防水和内包 防水(图11.18)。
具体做法是: 在铺贴卷材前,先将基面找平并 涂刷基层处理剂,然后按确定的卷材层数分层粘贴 卷材,并做好防水层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