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教案要点
《服装设计》教案

《服装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3、帮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4、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完成简单的服装设计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如款式、色彩、面料等。
(2)服装效果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难点(1)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出独特的服装作品。
(2)如何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服装制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的服装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设计和绘制,提高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思维碰撞,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时尚的服装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些服装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引出服装设计的主题。
2、知识讲解(20 分钟)(1)服装设计的概念和分类介绍服装设计的定义,包括成衣设计和高级定制设计等不同类型,并说明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详细讲解款式、色彩、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款式方面,包括服装的外形、结构和细节;色彩方面,讲解色彩的搭配原则和情感表达;面料方面,介绍常见的面料种类及其特性对服装效果的影响。
(3)服装设计的流程从灵感来源、设计构思、草图绘制、样板制作到最后的成品展示,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整个过程。
3、案例分析(15 分钟)展示一些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或成功的商业服装系列,分析其设计理念、创新点和市场反响。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学习设计方法和技巧,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4、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认为什么样的服装是时尚的?(2)如何从生活中获取服装设计的灵感?(3)在服装设计中,如何平衡创意和实用性?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服装的设计与制作教案

服装的设计与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色彩、款式、材质等。
3. 学会使用设计工具和制作工具,完成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实践操作。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兴趣与热情。
二、教学内容1. 服装设计与制作的概述- 介绍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定义和作用。
- 分析服装设计与制作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
2. 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要素- 形状:介绍服装的基本形状和剪裁原理。
- 色彩:讲解服装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 材质:介绍不同材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设计工具的使用- 介绍常用的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 演示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
- 练使用设计软件进行服装设计的实践操作。
4. 制作工具与技巧- 介绍常用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如针线、裁剪工具等。
- 教授裁剪、缝纫等基本工艺的技巧和方法。
- 练使用制作工具进行服装制作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讲解基本原理和要素,结合实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践操作: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设计和制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与问答: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设计与制作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个人设计与制作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选。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教材:《服装设计与制作教程》2. 参考资料:服装设计专业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安排本教学计划为期十周,每周两次课,每次课时为90分钟。
七、教学场地与设备要求1. 教室:配备投影仪和白板,能够满足理论教学和演示操作的需要。
2. 实验室:配备电脑和设计工具,能够满足实践操作的需要。
八、教学团队本教学团队由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师组成,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
服装设计基础 教案

服装设计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服装设计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服装设计的概念和意义;2. 介绍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比例、色彩、线条等;3. 分析不同服装风格的特点和设计要点;4. 学习服装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素描、立体裁剪、样板制作等;5. 进行实践操作,设计和制作一件简单的服装作品;6. 学习如何展示和宣传服装设计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服装设计概念与原则1. 引入服装设计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重要性;2. 介绍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比例、色彩、线条等,通过图片和实例进行说明;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不同服装风格的特点和设计要点;4. 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收集不同风格的服装设计图片。
第二课时:服装设计的基本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服装设计图片;2. 介绍服装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素描、立体裁剪、样板制作等,通过示范和实例进行说明;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创意进行素描和立体裁剪;4. 学生互相展示并讨论自己的设计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三课时:服装设计实践与展示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设计作品;2. 组织学生进行样板制作,让他们将自己的设计转化为实际的服装作品;3. 学生互相展示并评价彼此的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4. 介绍如何展示和宣传服装设计作品,包括摄影、展览、时装秀等方式;5. 布置作业:学生准备一份展示自己作品的简短宣传文案。
评估方式:1. 学生作品的评价和点评;2. 学生对于服装设计概念和原则的理解能力;3. 学生对于服装设计步骤和技巧的掌握程度;4.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例展示;2. 服装设计工具和材料;3. 学生的设计作品和展示材料;4. 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
大班美术活动《服装设计》教案

大班美术活动《服装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材,活动章节为《创意美术》第五册,活动内容为《服装设计》。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服装风格和特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
3.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创造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服装设计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服装设计图片、视频、范画作品等。
学具:绘画纸、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服装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激发幼儿对服装设计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颜色搭配、款式设计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设计一款服装,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练习:幼儿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内容,自主设计一款服装。
5.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服装设计基本知识、颜色搭配、款式设计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款自己喜欢的服装。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设计一款具有创意的服装,并涂色。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服装设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的设计知识和技巧。
在实践操作中,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发挥,作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服装风格,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
还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拓展延伸:可组织幼儿参观服装设计展览、邀请专业设计师进行讲座等,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服装设计的内容,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服装设计》教案

《服装设计》教案教案:《服装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服装设计》。
教材内容包括:服装的定义、服装的设计元素、服装的设计步骤以及服装的设计风格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服装设计的概念,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元素和步骤,学会运用夸张、装饰等手法进行创意设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服装设计的基本元素和步骤,创意设计的方法。
难点:如何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形成个人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PPT、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自带衣物、剪刀、胶水、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场时尚秀的方式引入课题,让学生欣赏各类服装设计作品,激发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服装设计的定义、基本元素(如色彩、款式、面料等)和设计步骤(如构思、草图、制作等)。
3. 实例讲解:分析优秀服装设计作品,讲解设计师如何运用基本元素和步骤进行设计。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服装设计,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分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成果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服装设计基本元素、设计步骤、创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富有创意的服装,体现个人风格。
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一款服装,并附上设计说明。
3. 作业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的方式进行,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关注时尚资讯,参加服装设计相关的比赛和活动,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服装设计》教案

《服装设计》教案第一篇:《服装设计》教案《服装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汉族服饰发展的演变史和部分民族服饰。
2、培养健康美术情趣和积极与创意实践的团队精神。
3、感受服装给生活带来的精彩,体验民族服饰的个性美。
4、在理解服装设计八要素基础上,结合畲族服饰风格设计服饰。
教学重点:汉族服饰的演变,畲族服饰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创作设计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教学准备:畲族服饰图案、不同年龄的服饰图、服饰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学习过服装设计的八个要素:1、人体尺度2、男女性别3、年龄特征4、色彩调配5、流行趋势6、服饰个性7、季节环境8、职业身份二、讲授新课1、引入: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就有很多有关服饰的讲法,如:“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还有:“人靠衣裳马靠鞍”等。
都充分体现了服装的重要性。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
2、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服装的历史演变及艺术特点。
(用幻灯片展示):原始服饰(自然简单)、周商贵族服饰(秩序井然)、秦代服饰(威严庄重)、汉代士兵铠甲(凝重)、唐代礼服(丰满华丽)、宋代服饰(质朴保守)、元代贵族便服(粗壮豪放)、明朝服饰(敦厚繁丽)、清朝服饰(纤巧)3、引入民族服饰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各个民族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服饰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同时服装可以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
(展示不同民族服饰):彝族、白族、苗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畲族(重点):1、畲族头饰2、畲族服饰图案3、畲族风情4、畲族服饰现场走秀5、畲族简介:畲族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
畲族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西大山区。
有姓“蓝”“钟”“盘”“雷”四大姓。
畲族服饰图案的创造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他们制的服饰用品全是为了自用,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约,所以制作过程随心所欲,独出心裁。
《服装设计》授课教案

《服装设计》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服装设计作品。
二、教学内容1.服装设计概述2.服装设计流程3.服装设计方法4.服装设计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服装设计的流程、方法及实践操作。
2.教学难点: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服装设计概述1.导入(1)展示一些著名的服装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服装设计的美学元素。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服装设计有什么了解?觉得服装设计有哪些要素?2.讲解服装设计概述(1)介绍服装设计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讲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元素:色彩、款式、面料、图案等。
3.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成功的服装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和美学价值。
(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吸取经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4.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服装设计,分析其美学元素。
第二课时:服装设计流程1.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服装设计概述的掌握。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服装设计流程。
2.讲解服装设计流程(1)介绍服装设计的前期准备:市场调研、灵感来源、设计定位等。
(2)讲解设计草图、效果图、工艺图的制作方法。
(3)讲解服装设计的制作过程:选料、裁剪、缝制、熨烫等。
3.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的主题进行设计。
(2)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草图、效果图、工艺图。
4.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根据上节课的作业,完成一款服装设计的草图、效果图和工艺图。
第三课时:服装设计方法1.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服装设计流程的掌握。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服装设计方法。
2.讲解服装设计方法(1)介绍服装设计的创新方法:借鉴、组合、变异、解构等。
(2)讲解服装设计的审美方法:形式美、意境美、功能美等。
3.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成功的服装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方法。
《服装设计》授课教案范本

《服装设计》授课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服装设计》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原则以及创意构思方法。
重点分析服装的色彩、面料、款式和配饰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则进行服装创意构思的能力;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原则及创意构思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实物样品。
学具:画纸、画笔、彩笔、剪刀、胶水、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时尚服装图片,引发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色彩、面料、款式、配饰等),设计原则(统一、对比、重复、平衡等)以及创意构思方法。
3. 实践操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以“春天”为主题,要求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服装设计创意构思,并动手绘制设计草图。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学生实践操作中的设计草图,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分析其优缺点,并给出改进意见。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讲解的例题,对自己的设计草图进行修改和完善。
6. 小组展示与评价(1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色彩面料款式配饰2. 设计原则统一对比重复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为主题,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理论知识,设计一套服装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括设计草图、色彩搭配、面料选择、款式描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的实施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收集国内外知名服装设计师的作品,分析其设计风格和特点,下节课进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设计》授课教案第一章服装的概述(4课时)一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丰富的艺术设计史。
服装设计同样是在服装出现的同时出现的。
同设计发展史一样,在人类服装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服装设计的意识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仍然不明确。
现代意义上的服装设计是随着服装设计师这一职业的出现而逐渐明朗的。
服装是指人与衣服的总和,是人在着衣后形成的一种状态。
衣服是指遮盖人体的染织物,是一种纯物质的存在,不涉及我人因素。
衣服的美是一种物质的美,而服装的美则是一种状态的美。
通俗的说,染织物穿在人的身上后它就叫服装,而只是挂在衣架上或是放在衣橱里那么它就叫做衣服。
服装还有两个相近的名词,即时装和成衣。
时装是指最富于时代感的、时兴的、时尚的服装,时装的“时”含有时空背景的界定范围,时装并非特指现代的服装,因为每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产生的最新的服装相对于那个历史时期来讲都可以称为时装。
比如说70年代流行的绿军装,在那个时代大家可以看出周围的人都喜好穿,而绿军装在那个时代它也可以说是时装,因为它在那个时代是流行的;再比如说在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流行的健美裤与蝙蝠衫它们是那个时期的时装;但到现在来说它们也是过时的衣服。
所以说时装一定是一个时期所流行的。
成衣:成衣是指按一定规格和标准号型批量生产的衣服,它区别于在缝纫机店里定做的衣服和自己裁制的衣服。
什么叫服装设计?服装设计是运用一定的思维形式,美学规律和设计程序,将其设计构思以绘画的手段表现出来,并选择适当的材料,通过相应的剪裁方法和缝制工艺,使其设想进一步实物化的过程。
简单的说法服装设计是指:为了某一种用途提出的独特创意,进而把脑中的构想具体表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以面料做素材,以人体为对象,塑造出美的作品。
1.1 服装设计的类别划分:服装设计因划分角度不同而种类各异,如概念服装设计、内衣设计、礼服设计、成衣设计等。
服装设计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实用性服装设计与创意性服装设计。
实用性服装设计指具有一定实用功能的服装的设计,它以服装的消费为设计对象,以满足消费者的着装要求与审美需求,并通过服装的销售赢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
创意性服装设计是以展露设计师的才华、突出设计师的设计创意理念为中心,所以也称为概念性服装设计。
1.1.1 按着装者的性别划分:实用性服装按照着装者的性别划分,可以分为男装、女装两大类。
男人体与女人体的形体结构差异决定了男装与女装的基本形态。
男装的造型都比较宽厚,强调体量感,而女装造型比较灵巧,大多着力于女性身体曲线的刻画表现。
1.1.2 按着装者的年龄化分:以着装者的年龄为依据,可以将服装划分为婴儿服装、童装、少年装、青年服装、中年服装、老年服装等。
1.1.3 按服装形态划分:实用性服装依照其形态特征可以分为大衣、夹克、衬衫、连衣裙、裤子、裙子、内衣等。
大衣:主要指春秋季与冬季御寒用外衣,服装长可至脚面短可达膝上,衣身也可松可紧,造型变化丰富,多选用防风与保暖功能俱佳的毛呢类面料制作,皮革大衣与裘皮大衣在设计中也较为常见。
衬衫:是作为穿在外套里面的衬衣出现的。
衬衫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着装中广泛出现,而且造型也在不断变化。
连衣裙:指上衣同裙子连体式服装。
连衣裙在造型同大衣接近,但在结构与装饰手法上则更加丰富。
裤子:是为了适应人体胯与腿的结构而出现的服装结构,所以针对裤子的设计也必须相应地围绕着人体结构展开。
裙子:是区别于连衣裙、大衣等连体式服装的,单独穿着在人体下半身的服装。
内衣:包括用的胸罩、束腹、内裤等,以及男用的内裤等贴身穿着的服装。
1.1.4 按服装的使用目的划分:以使用目的为依据,可以将实用性服装分为礼服、制服、演出服装、生活装等几类。
1.1.5按服装生产形式划分:服装按照生产加工的形式可以分为成衣与定制服装。
成衣生产以满足大众需要为主,而定制服装则以满足一位或几位顾客的着装需要为主。
思考题1、学习服装设计的目的是什么?2、分析礼服与生活装功能的异同。
第二章服装设计基础理论(18课时)2.1服装设计的基本美学法则:平衡、统一、比例、强调、节奏、对比等服装设计的三要素:款式、色彩、面料款式:款式人设计起到主体骨架的作用,是服装造型的基础。
色彩:色彩是创造服装的整体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色彩是创造服装的整体艺术气氛的审美感受的重要因素。
面料:面料是体现款式的基本素材,无论款式简单或复杂,都需要用材料来体现,不同的款式要选用不同的材料。
2.2 服装的款式造型服装的外形设计:服装的外形也就是指服装的轮廓造型,不同的轮廓线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效果。
肩宽还是肩窄,收腰还是直身,高腰还是低腰,宽松还是贴体,它们不但能展示出服装潮流而且还诠释着不同的服饰语言。
服装的轮廓线大致可以分以下几大形,既“A”形、“T”形、“V”形、“X”形、“H”形、“O”形、“S”形、“枣核”形和“苗条”形等。
初学者首要掌握这些规律性的造型手段,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流行趋势加以变化,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服装的外形设计技巧,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A形A形也叫梯形、正三角形。
A形的服装上窄下宽,即上身比较合体而下身较宽松膨大。
如披风、喇叭裤、大摆裙等。
这种外形的服装具有活泼、潇洒的美感。
在现代设计中,A字造型被广泛运用于礼服设计与演出服装中。
T 形T形的服装上身宽松而短小,特别是肩部比较夸张,而下身较长呈直筒型,如披肩、茄克、休闲衫等。
这种外形的服装比较随意自由。
现代流行的肩部宽大腰身平直T 恤衫也是T 形的代表,具有宽松随意的特点。
V 形V形也叫倒梯形、倒三角形。
V形的服装上宽下窄,全身给人以V 字的感觉。
此造型的服装肩部夸张,上身宽大直到时腰部或以下才开始收缩成窄小的形状,如时尚套装、礼服、连衣裙、马裤等。
在现代设计中,V形通常用于男装设计。
女装中干练的职业服装也多以V 形为主要造型。
X 形X形也叫束腰形。
X形的服装宽肩、收腰、大摆,轮廓的起伏明显,既活泼又沉稳。
H 形H形也叫直身形。
H形的服装肩、腰、下摆的宽度基本相同,呈直筒形。
此形的服装庄重、朴实。
O 形O形也叫椭圆形。
O形的服装外轮廓没有明显的棱角,整个造型比较宽松。
些外形的服装有一种含蓄、温和的美感。
在现代设计中,O 形多用于孕妇装设计与童装设计,因为它的造型比较适合孕妇的形体特征以及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
S 形S形也叫酒杯形,如倒着的酒杯。
S形的服装外轮廓线柔和,收腰夸张臀部和下摆。
此外形的服装很女性化也非常典雅。
枣核形枣核形的服装最上和最下两个端点都是合体收紧的,而中间则宽松膨大。
此外形的服装富有个性,比较时尚化。
苗条形苗条形服装是人体比较吻合的一种服装造型,身体的线条和服装的线条几乎一致。
此外形的服装既端庄又非常富有女性化,很适合职业女装的造型。
2.3 服装色彩色彩在人对客观物体的视觉接受过程中占有首要位置,服装色彩对服装认识的知觉选择中也同样是第一位的。
所以服装色彩设计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服装的造型结构、材料相同,服装色彩也具有独特的功能性。
第一,服装色彩具有实用功能。
例如:马路上清洁人员穿的马甲、小学生佩带的安全帽都选用醒目的黄色,是用来提醒路人注意及时避让,保证交通安全,再比如军装中迷彩服的色彩与所在地区的环境色一致,可以起到不被对方发现、隐蔽自身的作用,这反映了服装色彩具有可以掩蔽的实用性功能;等。
第二,服装色彩具有装饰功能。
色彩是服装构成的重要元素,也是影响服装风格的重要因素。
第三,服装色彩具有象征功能。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服装色彩常常被作为一种强烈的象征符号用以代表着装者的身份地位。
2.3.1 服装色彩的意象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可以使人产生冷、暖等丰富的联想,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意象。
基于民族传统与生活习俗的差异,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对于同一种色彩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服装的色彩也同样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所以被人们分别运用在出席不同场合的服装上。
白色:白色是雪的颜色,所以在西方作为新娘出嫁时穿着的礼服的色彩用以象征纯洁,而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白色则用于丧服,具有虚空、悲伤的意味。
黑色:黑色冷漠神秘、有压抑感,是地狱与黑暗的象征,多用于表示恐惧与死亡。
生活装中的黑色,也具有端庄、沉稳、严肃的意象。
红色: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所以既有积极向上的含义,又有危险的意味。
中国人对红色有着特殊的偏爱,以致于“中国红”己经成为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色彩,人们在婚庆节日里着红挂绿,也是为了企求吉祥如意,用以表示喜庆、体现祥和的气氛。
橙色:橙色是色相介于红色与黄色之间的暖色,所以从色彩传达的意象上也综合了红色与黄色的特点,由橙色可以联想到收获的田野、夕阳的光辉,既是秋天的色彩,也是丰收的色彩。
黄色黄色的明度高、穿透力强,辉煌、明快,多用于代表光明。
黄色在西方历史上曾经被视为最下等的颜色,在中国历史上则始终被推崇为尊贵的颜色。
在佛教中,黄色同样是最尊崇的色彩。
在现代服装中,黄色灿烂、明亮、活泼,多用于青少年装与童装设计。
绿色:绿色属于冷色,具有凉爽、舒适的意象,生活装上绿色象征着忠实、希望与理想,既具有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意象,又体现了审美上极具舒适功能的田园色彩。
蓝色:蓝色与红色、黄色都是“原色”(这三种颜色由于是不能通过其他色彩的混合而得到,所以称为“三原色”),与红色的热情、黄色的明快不同的是,蓝色是天空于海洋的色彩,感觉上更加广阔、悠远、沉静、理智、同时蓝色又有忧伤、阴郁的意象。
紫色:紫色是红色于蓝色的混合体,虽然具有冷色的特点,但红色的热烈感与紫色中也含蓄地表达出来,所以紫色非常优雅、高贵,并且神秘莫测。
服装色彩与人及环境的关系:色彩作为服装设计的重要部分与服装其他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服装配色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服装色彩自身的搭配,还必然要包括设计中的色与形、质的搭配关系,服装与人的关系,服装与环境的关系等。
服装设计要受到服装所处环境的特约,所以我们看到职业装在企业职员工作时穿着,沙滩装则在海边度假时穿着。
如果忽视环境因素,穿职业装去海滩休息,穿沙滩装去办公室工作显然都是不合时宜的。
野外郊游服装的色彩不宜选用过于稳重含蓄的黑、灰色,轻松明快的颜色才能放松身心,同时也便于在广阔的空间相互识别。
可见环境是服装存在的空间,只有在服装色彩设计中重视环境因素才能更准确地定位,更有效地设计,最终取得设计的成功。
2.4 服装材料服装材料,按原料分类包括以纤维为原料的梭织、针织类纺织品,以及皮革、羽毛、金属、塑料等其他材料。
按用途分类包括服装的面料与服装的里料,以及纽扣、垫肩、拉链等服装的辅料。
在服装材料是服装的载体,也是服装设计的要素之一。
在服装设计中,需要围绕着人这个设计的主体,对服装的材料、色彩、造型三要素进行充分的协调推敲、统筹设计。
2.4.1 服装材料与人的关系服装材料应该具有与人的亲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