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后练习:9 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已审阅)

人教版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已审阅)

第9课赤壁赋喜欢苏东坡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的。

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

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

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

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还是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

苏东坡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

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

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对人生乐观,才华横溢;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

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作者连线豪放豁达的词人——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散文家、书画家、诗人、词人。

追谥文忠公。

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3单元 9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3单元 9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9 赤壁赋[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壬戌..之秋( ) 窈窕..之章( ) 桂棹.兰桨( )余音袅.袅( ) 冯.虚御风( ) 孤舟嫠.妇( )苏子愀.然( ) 山川相缪.( ) 舳舻..千里( )举酒属.客( ) 酾.酒临江( ) 横槊.赋诗( )一叶扁.舟( ) 相与枕藉.( ) 正襟.危坐( )匏樽..( ) 蜉蝣..( ) 麋.鹿( ) 江渚.( )【答案】 rén xū yǎo tiǎo zhào niǎo píng lí qiǎo liáo zhú lúzhǔ shī shuò piān jiè jīn páo zūn fú yóu mí zhǔ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答案】 “冯”通“凭”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属⎩⎨⎧举酒属.客( )神情与苏、黄不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如⎩⎨⎧纵一苇之所如.(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如.期完成( )(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 )适.彼乐土( ) (4)望⎩⎨⎧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故愿望.见太后( )德高望.重( )(5)乎⎩⎨⎧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6)于⎩⎨⎧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困于.周郎者乎(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答案】 (1)劝人饮酒/类似/嘱托/类 (2)往/好像/比得上/按照 (3)享有/到/顺从,适合 /正好,恰好/往,到 (4)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眺望/盼望,希望/名望,声望 (5)疑问词,相当于“吗”/介词,相当于“于”,在/形容词词尾 (6)介词,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介词,到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舞.幽壑之潜蛟 ( )________ (2)泣.孤舟之嫠妇 ( )________ (3)西.望夏口 ( )________ (4)东.望武昌 ( )________ (5)侣.鱼虾而友.麋鹿 ( )________ (6)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________ (7)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________【答案】(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3)名词作状语向西(4)名词用作状语向东(5)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6)名词作动词攻占;向东进军(7)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2)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3)白露..横江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4)凌万顷之茫然..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答案】(1)古义:这里指明月停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练习 9.赤壁赋练习题.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练习 9.赤壁赋练习题.doc

《赤壁赋》课堂练习题一、填空题:(40分)(1)苏轼,字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苏洵之子,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诗、文、书、画俱成大家。

(2)“唐宋八大家”除“三苏”之外还有等五人。

(3)书画“宋四家”是指苏轼和等四人。

(4)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赋大体上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发展阶段。

(5)解释画线词语:纵一苇之所如(任)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端正)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打渔砍柴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享受 )二、基础知识题(40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壬戌(xū) 属(shǔ)客冯(píng)虚御风B.溯(sù)流光嫠 (lì)妇相缪(liáo)C.酾(lì)酒横 (shuò) 扁(piān)舟D.狼籍(jí) 枕藉(jiè) 无尽藏(cáng)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举酒属客属:寄,劝B.冯虚御风冯:乘御:驾C.倚歌而和之倚:依靠D.盈虚青如彼盈:满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泣孤舟之嫠妇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4、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D )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

B.纵一苇之所如如:往C.渺渺兮予怀予:我D.方其破荆州方:刚5.书写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C.知其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D.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6.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C)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9课赤壁赋Word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9课赤壁赋Word含答案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散文家、书房宫赋》可称滥觞,欧阳修的《秋声赋》已趋向成熟,苏轼以横溢的才华和杰出的创造力,进一步兼取古文和赋的优点,用写散文的手法作赋,他撰写的前后两篇《赤壁赋》自由流畅,似诗如画,蕴含深邃的哲理,把散文赋的写作技巧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2)文化常识既望,阴历每月十六日;望,阴历每月十五日;朔,阴历每月初一;晦,阴历每月的末一天。

伏尔泰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缺点和错误,让我们互相原谅彼此的愚蠢,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周国平说: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的胸怀。

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举酒属.客() 溯.流光()遨.游() 万顷.()壬戌.() 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 桂棹.()嫠.妇() 山川相缪.()愀.然() 旌.旗蔽空()渔樵.() 扁.舟()匏.樽() 无尽藏.()洗盏更酌.() 江渚.()枕藉.() 酾.酒临江()答案:zhǔsùáo qǐng xūpíng hèzhào líliáo qiǎo jīng qiáo piān páo zàng zhuózhǔjièshī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答案:冯,通“凭”,乘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歌窈窕..之章古义:;今义:(女子)文静美好。

(2)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指貌美的女子。

(3)白露..横江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4)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答案:(1)《诗经》里的一章(2)古人常用来当作贤主良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3)白茫茫的雾气(4)旷远的样子4.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1)如①纵一苇之所如.()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⑤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第9课赤壁赋苏轼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2.思维与审美:(1)把握文章情感脉络;(2)鉴赏文章的语言和手法。

激趣导入余秋雨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主要讲述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他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赤壁赋》这篇文章,去感受苏轼的智慧与豁达。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过了望时(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苏子与客泛(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这里指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白茫茫的..(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之间。

白露水气)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脱离人世)独立,羽化了翅膀一样)而登仙。

请概括段意:描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兮兰桨,击空明..(悠远的样子)兮予怀.(心中的情思),望美人兮..(月光下的清波)兮溯.(逆流而上)流光。

渺渺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同声相应,唱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寡..(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细丝)。

高中语文课后练习 必修2 9 赤壁赋.doc

高中语文课后练习 必修2 9 赤壁赋.doc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时作业:第9课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时作业:第9课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9课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这里指劝人喝酒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到……去【答案】D【解析】适:享有。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答案】B【解析】“既”是“过了”的意思。

在古代,“望”指农历十五,“既望”指已经过了望日,即到了农历十六。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

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D.物与我皆无尽也——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

【答案】C【解析】应译为“眺望(那个)美人啊,(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

4.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

(4)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_____。

【答案】(1)诵明月之诗(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耳得之而为声(4)不知东方之既白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第9课赤壁赋面对挫折鱼儿游弋于大海,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才有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雄鹰翱翔于蓝天,接受风刀雪剑的磨砺,才有叱咤风云的豪迈;人也一样,需要驰骋于荒原,接受荆棘的考验,才能造就辉煌的人生。

人生道路,少不了直面挫折的磨砺:有了挫折的磨砺,才能提高能力;有了挫折的磨砺,才能走向成功;有了挫折的磨砺,才能使人生丰富多彩。

所以说,挫折也是一笔财富。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没有了功名,没有了皇帝的垂青,可他却在不如意中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欧阳修虽遭贬谪,可他却能面对挫折,没有悲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与滁民同乐,写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大气胸襟。

李白因遭受谗言被免官,此时的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可他对自己施展才能、实现理想依然充满自信,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于是他留下了“惊风雨、泣鬼神”的绝妙诗篇。

苏轼一生多次遭贬,可他在种种困境中明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以豁达大度对待一切磨难,留下了名垂千古的绝唱。

生命如花朵,挫折如风雨;生命如蓝天,挫折如乌云;生命如海洋,挫折如暗礁。

挫折使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挫折是一个人难得的一笔财富,让人们收获颇多……豪放乐观豁达的词人、政治家——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他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

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到任湖州不足三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赤壁赋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壬戌..,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之秋,七月既望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击空明兮溯流光..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B.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C.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一瞬间,片刻。

D.托遗响于悲风..悲风:悲凉的箫声。

解析D项,“悲风”,悲凉的秋风。

答案D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我国古代一月内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称呼,“既望”是农历十五,“朔”是农历初一。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D.周郎,即周瑜。

称周瑜为“周郎”,在这里既是因为周瑜年轻,也有对周瑜的赞美之意。

解析B项,“望”是农历十五,“既望”是农历十六。

答案B3.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B.“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江水、明月与对英雄人物业绩的联想,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C.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D.文中的“客”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可见“客”的内心也是十分矛盾的,这种矛盾来自于“挟飞仙”“抱明月”的空想。

解析D项,理解不正确,“哀吾生之须臾”和“羡长江之无穷”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是一个问题。

正是因为“长江之无穷”,才显示出“吾生之须臾”。

“客”对长江的“羡”反衬出人生短暂的“哀”。

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解析(1)“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坐”,端坐。

(2)“缪”,缭,盘绕;“此”,这地方。

参考答案(1)我不禁感到凄怆,整理衣服端坐问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2)山水盘绕,草木茂盛青苍,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二、语言运用5.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一种旷达、超然的洒脱,请根据下面文段的具体语境,模仿画线句子,再写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人能做到旷达,实在不简单。

旷达是对人生的感悟,是对世界的乐观,是对时代的热爱,是对生活的迷恋。

胸怀浩大,但不是野心膨胀;目光深远,但不是肆意贪婪。

旷达是崇高的思想修养与伟大人格的自我表现,是内在美的外在花环。

旷达不是山野豪气,山野豪气是草莽间个人主义的放大。

解析注意句式上与例句一致,先否定再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作出诠释。

语境要与例句一致,符合人物的生平。

答案示例旷达不是玩世不恭,玩世不恭是盲目中自以为是的迷失。

旷达不是醉生梦死,醉生梦死是繁华中生命价值的贬损。

旷达不是自在逍遥,自在逍遥是失意时人生烦恼的掩饰。

6.苏轼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写曹操的一世之雄,请你通过想象对这两句话进行扩展描写。

要求:①要描写出曹操的英雄气概。

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③不少于60字。

解析根据题干,此题就是用赞美的语言对“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场景进行描写。

至于修辞手法,可选用排比、比喻、引用等。

语言表达还要生动形象,不能过于朴实。

答案示例长江如万马奔腾,滚滚东去。

曹操面对大江,斟满美酒,屹立船头。

前方,吴军水寨星火点点;身后,魏国战舰威然林立。

江风狂卷,战袍翻动,曹操手持长矛,朗声高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yǎo)愀.然(chǒu)蜉.蝣(fú) 山川相缪.(liáo)B.徘徊.(huí) 枕藉.(jiè)幽壑.(hè) 冯.虚御风(pínɡ)C.嫠.妇(lí) 桂棹.(zhào)匏.樽(páo) 酾.酒临江(shī)D.肴.核(yáo) 扁.舟(biǎn)麋.鹿(mí) 横槊.赋诗(shuò)解析A项,“愀”应读“qiǎo”;B项,“徊”应读“huái”;D项,“扁”应读“piān”。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清风徐.来徐:缓慢。

②纵.一苇之所如纵:任。

③舞.幽壑之潜蛟舞:起舞。

④苏子愀.然愀:脸色改变。

⑤山川相缪.缪:缭、盘绕。

⑥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

⑦而卒.莫消长也卒:突然。

⑧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A.①③⑥⑧B.②④⑥⑧C.①④⑤⑦D.②③⑤⑦解析③“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⑦“卒”,到底。

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往)倚歌而和之(循,依)B.{白露横江(笼罩)举酒属客(劝人饮酒)C.{正襟危坐(端坐)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D.{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合)解析D项,“适”是“享有”之意。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③相与枕藉乎.舟中④飘飘乎.如遗世独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①④都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表疑问语气。

③相当于介词“于”,表处所。

答案C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凌万顷之茫然②泣孤舟之嫠妇B.{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①何为其然也②耳得之而为声D.{①客有吹洞箫者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解析A项,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助词,的。

B项,都是判断句的标志,表判断语气。

C项,①介词,为了;②动词,成为。

D项,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代词,这里指江水。

答案B6.用课文中的语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的江面上。

(2)文中,苏轼用“,”抒发其思慕“美人”(君王)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

(3)文中“,”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

(5)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6)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的观点。

(7)苏轼在文中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

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6)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7)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后赤壁赋[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①,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②。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③。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④;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⑤。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

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②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③不时之需:随时的需要。

④披蒙茸:分开乱草。

蒙茸,杂乱的丛草。

踞虎豹:蹲踞在虎豹一样的岩石上。

登虬龙:攀登上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

⑤俯冯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

冯夷,水神。

7.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解析A项,“玄裳缟衣戛然”连在一起不当;B项,“客去予亦就睡”应在“予”前断开;“掠予舟而西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D项不当。

答案C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即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通常指旧历每月之十五日。

B.冯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作“冰夷”。

《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

C.在我国古时衣服上曰衣,下曰裳。

上衣,简称“衣”,以障蔽身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