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统一的思考

合集下载

应对当前两岸关系的思考

应对当前两岸关系的思考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稳定、繁荣的方向发展。
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政治关系逐渐改善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增加,政治关系 将逐渐改善,两岸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也将得到加强。
经济合作更加紧密
两岸经济互补性强,未来经济合作将 更加紧密,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加强,文化交流 将日益频繁,促进两岸文化融合。
创新金融合作模式
创新金融合作模式,推动两岸金融市 场互联互通,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
文化包容与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
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 ,增进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 。
促进教育交流
加强两岸教育交流,推动两 岸高等教育合作,培养更多 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加强媒体互动
加强两岸媒体间的互动与合 作,传播真实信息,增进两 岸民众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
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动 两岸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两岸共同发展。
经济互利与共赢
深化经贸合作
加强两岸经贸领域的合作,推动贸易自 由化、投资便利化,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积极推动两岸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 程,加强与东南亚等地区的经济合作
,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两岸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 深度融合,提升两岸产业竞争力。
03
应对策略与建议
政治协商与对话
坚持“九二共识”与一个 中国原则
推动两岸高层互动
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
推进两岸政治体制改革
在政治协商与对话中,应始终坚持“九二 共识”与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的基础。

台湾问题与思考

台湾问题与思考

台湾问题与思考摘要:台湾,国人心中一个美丽而敏感的词语。

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两岸的分裂始终是国人心中的一个伤疤,隐隐作痛。

由于美国及各种势力的介入,使之变得更加复杂化,造成了如今不统不独的局面。

然而,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仍在坚持不懈的探索者,我们坚信,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可以完成。

关键词:台湾统一经济发展台湾自古就和中国大陆同属中国领土,这是毋庸置疑的。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有万多人官兵舰队到达“夷洲”(台湾等地),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没有放松对台湾的管辖。

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坚持发动内战,败退台湾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台海隔绝的情况已经被改变。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

邓小平建设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并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加快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步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首次会谈。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由过去的“9个热”,即探亲热、访问热、寻根热、交流热、旅游热、投资热、服务业热、农畜业热、求婚热,发展为现在的“16个热”,即新增加金融热、寿险热、文化热、求学热、求职热、购房热、高科技热等。

截至2003年底,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02万个,合同台资700.3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364.9亿美元;在对台经贸方面,2003年,两岸贸易额达58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大陆自台湾进口493.6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大陆逆差403.6亿美元,突破了400亿美元。

对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考摘要:从九二共识到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两岸关系。

两岸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逐渐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这是十分不容易的。

新的时代大陆和台湾都面对新的局面,双方要着眼于未来,改善彼此的关系,促进相互合作与工作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大陆和台湾的具体现状,发现问题所在,只有双方合作交流,才能真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的伟大统一。

关键词:新形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流近些年,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而两岸关系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只有保持良好的两岸关系才能为以后的两岸统一创造充分的条件。

在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如何和平发展,更值得我们去深究。

第一,坚持“一国两制”政策。

如何应对这些差异,如何在这些差异上建立大陆和台湾的共同点和契合点?我想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其实,伟大的领袖邓小平早在几十年前的便提出了一个令我们信服的答案,那就是“一国两制”。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精髓是求同存异。

缺少任一要素,共识都是不可能达成的。

这话说得不假。

试想,如果当年双方中的一方否定一个中国原则,或者虽然双方都表明了“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和“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不能做求同存异的处理,强求对方接受己方的主张,那么都不可能达成“九二共识”。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求同存异”的相互关系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求同存异的前提和基础,求同存异是两岸达成共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台独分子组织的台独运动不仅是决策上的独裁,更是有背民心和大陆人民意志的分裂行径。

不仅是共产党员,也不仅是大陆人民反对台独运动,就连大部分爱国侨胞和部分外国民众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只要你有最起码的中国历史知识,就能清楚地认识这一点。

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

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授课学期2012 学年至2013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法学院专业社会工作学号201012501055姓名邓思靖任课教师苏明交稿日期2013年2月27日成绩阅读教师签名日期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关键字台湾大陆两岸经济关系合作发展闽台经济和平统一统一的方式和方法摘要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但却永远是一个难以完全实现的梦想,不然,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

如今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曙光,是因为两岸尤其是国共两党有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基础。

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二是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

三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四是两岸相互信任的初步建立。

五是主张两岸共同繁荣与发展。

如今两岸和平发展出现了历史机会之窗,如何把握与建构,是一个两岸共同需要做出战略考虑的重大问题与需要共同努力的历史使命。

过去多次出现改变两岸关系历史发展的机会,但在对时局把握与形势判断的失误,两岸错过了多次难得的历史机会。

两岸应吸取教训,把握历史机遇,共创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正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说,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

台海问题可以说是自1949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一块心病。

1949年至今,台海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海峡形势有时迷雾一团,有时又晨光初露。

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波折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

尤其是邓小平1982年提出的一国两制,真正为两岸发展指出一条明路。

那么新时期台海两岸形势如何?未来又将向什么方向发展?本文试图从两岸现状出发,对未来发展提几点设想。

近两年台海现状可以用几句话来总结:有摩擦,有互动,基本平稳,偶有波澜。

近年,台海更是出现了许多良性互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旅游交通等进展显著。

自2005年连宋大陆行的破冰之旅后,两岸高层也进行了多次友好访问。

民间交流更是不曾间断。

从开放水果市场到团团圆圆的赠送,从两岸开设旅游项目到寻根之旅盛行,早就证明台湾和大陆一脉相承,不可分割。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邱.论探索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文/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李功员康杰摘要:近来年虽然两岸之间的正常交流受到一定的挫折和影响,但中华文化依然为实现两岸文 化相连、民心相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理和历史的溯源分析表明,台湾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不 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 化为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供了智慧的源泉。

面对新的形势,要切实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宣 传,拓宽两岸文化交流的渠道,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不断促 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凝聚两岸同胞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中华文化;两岸关系;心灵契合;和平统一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海外统战工作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K20200205)近来年随着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和竞争逐 渐加剧,两岸关系出现严重倒退,两岸同胞的利益 受到严重损害。

美国妄图通过打“台湾牌”来遏制 中国的崛起,而台湾的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 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并且企图通过“倚美 抗陆”和“挟洋自重”的方式来达到其“渐进式台 独”的目的。

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势下,依然无法阻 挡两岸之间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

在两岸众多的 交流项目中,经贸和文化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经贸 追求共同繁荣,而文化则是两岸之间存在最多共同 元素的议题。

中国大陆始终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的阶段性成果。

秀传统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两岸文化相连、民心相通。

面对新的两岸形势,在对台工作实践 中,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不断扩 大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 契合,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

一、台湾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中国大陆的文化,更不是单 指汉族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了全国各族 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文 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两岸统一感悟

两岸统一感悟

两岸统一感悟
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世界里,两岸关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作为一个祖籍在大陆,生活在台湾的人,我对于两岸统一问题也有自己的感悟。

首先,我认为两岸统一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岸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向前发展,但是难以否认的是,两岸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在这种趋势下,两岸统一显然是一种更为合理的选择。

其次,我认为两岸统一需要平等对话和妥善解决。

两岸统一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还需要很多的沟通和协商。

我们需要有一个平等对话的基础,共同认识到两岸之间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并通过妥善的措施来解决各种问题。

这样才能确保两岸统一的过程是稳定和可持续的。

最后,我认为两岸统一需要尊重多元文化和价值观。

两岸统一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的问题,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问题。

在两岸统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各自的文化和价值观,避免对方文化的侵害和扭曲。

只有这样,两岸统一才能真正实现。

总之,两岸统一是一个重要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思考。

在两岸统一的过程中,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和尊重多元文化和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三要素。

只有这样,才能让两岸关系走向更加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应对当前两岸关系的思考

应对当前两岸关系的思考

应对当前两岸关系的思考摘要:国民党重新执政以后,两岸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方面,两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朝加强交流对话的良好局面发展;另一方面,马英九的就任也带来了新的困境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我们应以更宏观的视野和更前瞻的角度,思考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问题。

Abstract: After Kuomintang is in power, the relations across the Straits entere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ions across the Straits faced with the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e dynasty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dialog the good phase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Ma Yingjiu took office has also brought the new difficult position and the challenge. Under this background, we should by the macroscopic field of vision and the perspective angle, ponder Taiwan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unification question.关键词:两岸关系中国政治思考key word: Relations across the Straits China politics ponder一、优化交流结构,确保经政互动发展两岸在“三通”与经济合作领域已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但在政治领域进展甚微。

下一步应把策略从“先经济后政治”转变为“以经济促政治、政治经济互动发展”。

台湾问题心得体会

台湾问题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台湾问题心得体会篇一:思想汇报之台湾问题思想汇报之台湾问题敬爱的党组织:通过对党的知识的学习,我对台湾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一直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然而,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该继续携手,并肩振兴中华伟业,但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失败后,国民党一部分军政人员退居台湾,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而美国政府的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的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流浪者,然而迄今为止,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岸统一的思考
班级:电商113班
姓名:程思文
学号:2011040333
一、实现两岸统一的必要性
两岸完全统一构想的重要意义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独立、统一,历朝开国皇帝都要追求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美国对中国虎视眈眈,既恨又怕,联络一切能联络的力量遏制中国。

祖国统一对我们来说减少内部的麻烦和美国人要挟中国的筹码,对中国的老祖先和前辈们有个交代。

同时,祖国统一能进一步增强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仇敌忾,共同实现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实现两岸完全统一构想的艰苦历程
历史上的祖国统一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过去的五千年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可是,自从18世纪清王朝开始严格执行闭关锁国政策之后,中国渐渐失去了大国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西方经过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改革,资本主义渐渐萌发成长,尤其是新航路的发现,使西方列强渐渐将目光投向了东方,他们急切的期待向东方尤其是中国,投放大量的产品,来进行资本的掠夺和积累。

可是此时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却阻止了西方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于是西方便计划发动战争,用火枪大炮打开中国打大门,于是,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列强与美日各国不断以各种借口发动侵略战争,并要求清政府签订各种丧权辱国
的条约,懦弱的清政府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于是先后割让了香港,澳门,台湾等大片领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贡献
清政府覆灭以后,各种民间爱过组织雨后春笋般成立,然而对收复领土并没有做出太多实质性的贡献,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任人宰割的被铲命运,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

同时,也进行了武力解放台湾的各方面准备。

但由于美国直接插手台湾问题,阻止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

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香港,澳门的收复
顺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时刻都关注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可是见过指出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却迟迟不能解决。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使用和平手段收回香港,澳门的构想。

1982年中英谈判,邓小平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之后中国政府又做了巨大的努力,1997年,英国公开宣布放弃香港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1987年4月13日,中国总理和葡萄牙总理分别代表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

1987年,中葡两国各在各自政府内取得《中葡联合声明》的批准。

中葡两国政府终于在1988年1月15日互换批准书,《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

1999年12月20日,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流浪之后,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香港,澳门的回归,圆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梦想,这不仅仅是由于中国建国以来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政治地位逐渐的表现,也说明了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完美实践。

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陆。

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着手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台湾不是一个国家,历史上从未。

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

一个中国,地理上是一个,历史上是一个,文化上是一个,政治上更是一个。

李登辉特别的国与国关系。

陈水扁主张一边一国。

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不允许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

蒋介石承认一中。

李登辉陈水扁不求统一,只求自己一点独立,关系更为恶化。

92共识被陈水扁反对。

胡宋会两岸一中,连站一中各表,宋屋檐理论。

台湾的本土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已经模糊混肴。

中国愿以大一统屹立于世,台湾自古以来也一直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但自明末以来,深受西方列强侵略,惶惶不可终日,二战击败日本后,一雪前耻,为世推崇,不幸事局变化,国民党退守台湾,美国反华势力企图分裂中国,从而导致海峡两岸分离分治半个世纪,至今尚未解决,幸自开放交流以来,局势好转,人心振奋。

目前,只须扬弃拖延,出以诚意,并以“一国两制”的可行性,从实质上认识和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三、新时期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剧变,在新的形式下,对中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四点意见集中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对于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期指导大陆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四、中国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决心
《三国演义》开宗明义:“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历史事实证明,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存在着若干困难,需要国人去克服,但是,再大的困难,也不容许当作制造民族分裂的借口,更不容许“台独”分子当作叛国的凭据,无论从种族历史,还是从文化历史任何方面来看,海峡两岸同胞,一脉相承,血浓于水。

目前,两岸民间通过多种渠道,致力于民主统一,复兴民族的大业,这是历史的主流,小股“台独”分子及其同路人岂能抗拒?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作坚决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毛泽东曾严正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这是中国的内政。

邓小平指出,如果到 1997 年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

江泽民也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胡锦涛强台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 2300 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台湾是条船,大陆是港湾。

台湾无以停靠,大陆深情满怀。

海峡两岸,不仅血缘之亲,文化之源,而且是贸易伙伴,政治友邦,台独势力妄图将台湾文化同中华文化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进而磨灭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将会永远受到包括广大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唾弃。

总之,今日之中国,已不会在发生太多的民族内耗;再不会发生“攘外必先安内”的民族纠纷,再不会让我们的民族生灵涂炭,再不会让日美等西方列强嘲笑我们是东亚病夫了,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早日实现太平盛世,伟大复兴,巍巍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